- 毛春谱;李小毅;林桂芬;李伟;
目的探讨灵芝(GL)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DM组及GL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造成DM模型,治疗组用GL治疗性灌胃。8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结果DM组血清hs-CRP、肾小球MC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GL组较DM组减少,病理变化明显好转(P均<0.01)。结论GL可能通过降低hs-CRP、MCP-1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保护DM大鼠肾脏的作用。
2008年38期 v.48;No.62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建波;康胜群;康素娴;杨彦;周晨光;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与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新西兰兔分为健康组(A组)、DM组(B组)、未成模组(C组),三组在骨髓干细胞动员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动员第6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NC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计数。B组在动员前1 d及动员第6天监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空腹血糖(FP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三组动员前后外周血、骨髓MNC及CFU-GM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动员前后Hb、PLT、FPG、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动员后全血黏度显著高于动员前(P<0.05)。结论DM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无影响。用G-CSF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对DM兔的Hb、PLT、FPG无影响,但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提示临床应予重视并干预。
2008年38期 v.48;No.620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海燕;薛蓉;王景华;程焱;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将24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DM合并脑梗死(DM组)99例,单纯脑梗死(非DM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病死率。结果与非DM组比较,DM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病史及其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多,病死率高(P均(0.05)。结论DM合并脑梗死较单纯脑梗死的合并危险因素多、预后差。
2008年38期 v.48;No.62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彦华;宋剑;张淑芳;徐延平;章莉;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的相关性,以及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对早期DN的作用。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血清MCP-l、sICAM-l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评价辛伐他汀对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MCP-1、sICAM-1及UAER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早期DN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能延缓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2008年38期 v.48;No.620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韦汐;贺平;周英;余佩玲;谭洁玲;韦秀英;庞媛尹;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106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15 m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根据治疗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尿酸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IMT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厚。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吡格列酮可降低其血尿酸水平,延缓大血管病变发生。
2008年38期 v.48;No.62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转锁;宋钦华;吴月平;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与海南黎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78例海南黎族T2DM患者(T2DM组)和78例糖耐量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对照组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频率5%,T2DM组未发现该基因突变。结论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可能不是海南黎族T2DM的重要遗传因素。
2008年38期 v.48;No.620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雌友;姚伟峰;王智;陆时运;吴卫国;陈一丁;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DM)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7例(28条)DM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从髂骨取自体骨髓血300 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 ml,多点肌注到缺血下肢。术后第1天至3个月观察各项指标。结果移植后7~14 d患肢疼痛减轻,患足冷感改善;3个月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9条患肢行走间距延长。11例踝肱指数增加,溃疡面不同程度缩小;3例影像学复查示不同程度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移植3个月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P均<0.01);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M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简单、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8年38期 v.48;No.62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苗毅;李保庆;刘晖;马玉泉;贾涛;田子强;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3(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选取TE-1、TE-13、TTN和ECA-109四种食管鳞癌细胞株,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对各细胞株的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及mRNA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四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的MT3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pG岛超甲基化。5-aza-CdR处理后超甲基化状态解除,mRNA表达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可抑制其mR-NA表达;超甲基化解除后MT3基因的mRNA表达相应升高。
2008年38期 v.48;No.62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峰;陈幕华;陈萍萍;崔玲玲;吕全军;谢东;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6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Caspase-8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中Caspase-8 mRNA表达者57%下调(P<0.05);食管癌组织Caspase-8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配对的正常组织;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家族史、肿瘤体积、肿瘤分期和肿瘤位置有关(P<0.01,<0.05),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肿瘤体积和肿瘤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Caspase-8在食管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食管癌病情进展的监测、转移潜能及预后估计等具有潜在价值。
2008年38期 v.48;No.62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于冬青;赵宝;李德军;邓华聪;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DM组和治疗组,另设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姜黄素200 mg/(kg.d)灌胃,共8周。对三组大鼠进行主动脉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主动脉AGEs明显升高,血清SOD和CAT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治疗组上述指标异常均明显减轻(P<0.05,<0.01)。提示姜黄素有效降低DM大鼠主动脉AGEs水平的机制可能与其保护抗氧化酶作用有关。
2008年38期 v.48;No.62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新焰;王颜刚;许凤;赵世华;
以高脂饲料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胰岛素抵抗(IR)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灌胃药物不同分为低、中、高剂量生芪降糖颗粒组、文迪雅组、对照组(蒸馏水)。正常组饲以普通饲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肾周脂肪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组TNF-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生芪降糖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文迪雅组明显升高(P均<0.05);生芪降糖颗粒低、中剂量组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生芪降糖颗粒与文迪雅均有抗糖尿病作用,高、中剂量可改善IR,可能与降低TNF-α mRNA表达有关。
2008年38期 v.48;No.620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东芹;吝梅芹;林海英;尚静波;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输尿管结扎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治疗组)各20只,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大鼠。用HE和M 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胶原Ⅲ(ColⅢ)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间质MCP-1、TGF-β1、ColⅢ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上述因子表达下调(P<0.05)。提示阿奇霉素可下调MCP-1、TGF-β1、ColⅢ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2008年38期 v.48;No.62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邬珊;吴建芳;车向新;李卫东;高崇茂;
在心钠素(ANP)转基因小鼠(实验组)皮下接种黑色素瘤细胞,检测其体内肿瘤生长及其血管新生情况,并与非转基因小鼠(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及其血管新生明显受抑制。提示ANP可能作为内源性血管抑制剂,发挥抗肿瘤生长及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在有效的抗肿瘤转移疗法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2008年38期 v.48;No.620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柴晓菲;许林平;高全立;买玲;
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抗CD25抗体+未接种瘤苗(A组)、抗CD25抗体+接种瘤苗(B组)、磷酸盐缓冲液(PBS)+未接种瘤苗(C组)和PBS+接种瘤苗(D组)四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尾静脉注射抗CD25抗体前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用丝裂霉素灭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其抗肿瘤能力(包括出瘤时间、肿瘤生长速度和生存期);用乳酸脱氢酶杀伤试验验证抗CD25抗体增强细胞毒T淋细胞的杀伤活性及特异性。结果A组和C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瘤苗后第13天,A、C组及B、D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25%、75%、0和25%,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种后第5、13、18天,A、C、D组分别发生出瘤现象,B组最终未见肿瘤,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B、D组脾脏细胞杀伤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具有特异性。提示抗CD25抗体可降低CD4+CD2+5Treg细胞,增强其抗肿瘤免疫作用,联合接种瘤苗可增强其抗肿瘤攻击的能力。
2008年38期 v.48;No.620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洪霞;袁秉祥;冯改丰;张湛睿;
将C57BL/6小鼠分成klotho基因转基因型+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klotho基因转基因型+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B组)、野生型+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野生型+MPTP组(D组)。B、D组皮下注射MPTP,A、C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药后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黑质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阳性细胞数。结果A、B组黑质致密带(SNc)TH阳性细胞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klotho基因对MPTP制备的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2008年38期 v.48;No.620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建;班博;
将28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组)、无微血管病变组(B组),检测其22个相关临床指标,如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C肽等,并对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β2-微球蛋白、收缩压、年龄、病程、血尿素氮与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仅β2-微球蛋白、空腹C肽及病程与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提示β2-微球蛋白、空腹C肽及病程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2008年38期 v.48;No.620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瑞连;刘兰红;朱梅佳;
根据186例脑梗死患者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非DM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及114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第8外显子Nsi-Ⅰ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DM组N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组与非DM组比较N2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INSR基因第8外显子Nsi-Ⅰ多态性与DM性脑梗死呈正相关,N2等位基因是其易患基因。
2008年38期 v.48;No.620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青;王立;
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将94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54例和糖尿病肾病(DN组)40例,观察各组血压、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IL-6、TNF-α、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DM组比较,DN组收缩压(SBP)、胆固醇、WHR、IL-6、TNF-α、FFA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WHR、FFA是老年DN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0.05),ISI与DN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老年DN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清FFA及向心性肥胖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2008年38期 v.48;No.62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刁迎斌;刘海彤;姜海红;蔡慧;
对5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3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分析APN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APN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血清APN与体质量指数、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0.01)。提示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低脂联素血症与IR密切相关。
2008年38期 v.48;No.62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陆君;邱明琪;
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腰椎正位L2~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FN)、大转子(TR)、Ward三角(WR)]骨密度(BMD)测定,T2DM组按病程、有无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等分组。结果与对照组各部位BMD比较,T2DM组病程<5 a者无统计学差异;5~10 a者L2~4降低(P<0.05),左侧股骨近端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10 a者L2~4、FN、TR明显降低(P<0.01),WR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无白蛋白尿者比较,有白蛋白尿者腰椎和股骨近端BMD均降低(P均<0.05)。与无视网膜病变者比较,有视网膜病变者腰椎、FN、TR的BMD明显降低(P均<0.05),WR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T2DM患者BMD降低与病程、视网膜病变和白蛋白尿相关,检测BMD最适宜、最敏感的部位是腰椎正位L2~4,其次为左侧股骨近端。
2008年38期 v.48;No.62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萍;金文敏;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53例老年糖尿病肾病(DN)终末期肾衰患者(肾衰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及40例老年健康者(正常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及其共刺激分子CD28、CD154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两患者组CD4+、CD8+明显高于正常组,肾衰组明显高于T2DM组(P均<0.05);两患者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间CD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组比较,两患者组CD4+、CD8+上的CD28、CD154、ICOS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两患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T2DM组比较,肾衰组CD154在CD4+T细胞表达的绝对数较CD8+T细胞更高。提示老年DN终末期肾衰患者CD40配体表达增加,并加重其病情。
2008年38期 v.48;No.62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婷婷;周晶;俞淑静;邓莉;王晓梅;
采用生命网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评估其体质量指数及(或)腰臀围比值、血压、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等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入网干预治疗后2 a,各因素评分均明显转归。提示生命网是干预MS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
2008年38期 v.48;No.62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建新;单长波;
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呼吸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5个月无创通气(CPAP)治疗后,用胰岛素抵抗(IR)稳态模式评估法检测其治疗前后IR指数(HOMA-IR)变化,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CPAP治疗5个月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均<0.01);空腹血糖、HOMA-IR明显降低(P<0.01)。提示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COPD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IR。
2008年38期 v.48;No.62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新英;刘步珍;徐纪光;高素琴;陈浩;侯宪保;
将80例进展型脑梗死(P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等常规治疗,14 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10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P<0.05),血液流变学及血凝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P均<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高压氧治疗PIS安全有效,与奥扎格雷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2008年38期 v.48;No.62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倩;
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4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18个月,未发生新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缓慢、血压下降4例,颅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2例;术后第2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2008年38期 v.48;No.62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波;鲍立鹏;
将117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三组治疗,治疗组行脑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治疗,对照1组行保守治疗,对照2组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三组治疗后均配合高压氧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55%,对照1组39.53%,对照2组75.0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1 a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治疗组好于两对照组(P<0.05)。提示与保守治疗及手术比较,微创碎吸治疗颅内血肿疗效好,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恢复好。
2008年38期 v.48;No.62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慧云;陈敬国;王秦秦;
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肿瘤相关蛋白N35亚细胞结构定位,测定其相关抗原在肺腺癌GLC-82细胞、人淋巴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人皮肤纤维细胞的存在及分布,及其在肿瘤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显示N35仅存在于肺癌细胞蛋白中;在亚细胞结构中主要分布于胞核,在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入G2~M期时定位于中心粒结构上。提示N35可能是仅存在于肿瘤细胞并与其增殖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肿瘤细胞生长调节蛋白,其功能可能与肿瘤细胞无限制增殖活动有关,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监测复发、预测转移和预后。
2008年38期 v.48;No.62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大红;岳顺;潘池;
将5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经中心静脉穿刺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30例引流排尽胸水后于胸腔内灌注顺铂(DDP)与香菇多糖(LNT),对照组29例引流排尽胸水后于胸腔内灌注DDP;2周期后,采用WHO胸腔积液疗效评估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5.1%)(2χ=5.516,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3%)(2χ=6.474,P<0.05)。提示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DDP与LNT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
2008年38期 v.48;No.62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费立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哮喘组)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IgE、IgG1、IgG2a水平。结果哮喘组IgE、IgG1、IgG2a分别为(1047±225)、(2245±695)、(540±142)Eu/ml;对照组分别为(282±36)、(692±198)、(1007±255)Eu/m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哮喘患者存在Th1/Th2免疫失衡及Th2反应亢进。
2008年38期 v.48;No.62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圣连;熊建新;易阳;涂国华;钱金强;
对4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正常组婴儿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急性期呼吸频率(RR)升高,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下降(P<0.05,<0.01);与恢复期比较,RR、tI/tE、tPTEF/tE及vPTEF/vE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RR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tPTEF/tE及vPTEF/vE仍有差异(P<0.05)。提示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恢复期仍有小气道功能异常;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是判断其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2008年38期 v.48;No.62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哲兰;
对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8天静滴,草酸铂130 mg/m2第1天静滴,治疗3~4周为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4周后确认疗效。结果初治者有效率51.3%,复治组者有效率35.3%;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提示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中晚期NSCLC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是较好的一线和二线治疗选择。
2008年38期 v.48;No.62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隋振忠;郑芳霞;于书增;李学章;盛延兴;
对35例常规外照射后局部复发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3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8.6%。1、2 a生存率分别为65.7%、37.1%。随访2~24个月,65.7%的患者存活12个月。提示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肺癌采用3-DCRT联合BAI近期效果满意,局部疗效好。
2008年38期 v.48;No.62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常殿武;李明成;
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对儿科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和DNA序列,分析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结果从422份感染标本中分离出20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阳性率39.4%(63/201);携带blaCTX-M-11基因17株(17/63,26.9%)、blaTEM-1基因7株(7/63,11.1%)、blaSHV-2基因5株(5/63,7.8%)。ESBLs阳性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株,只对亚胺培南敏感。提示吉林地区儿科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高,并呈多重耐药性,携带三种ESBLs基因型。
2008年38期 v.48;No.62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焱;马清珠;
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加用谷氨酰胺(Gln)治疗;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三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比较A、B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呼衰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前A、B组血浆DAO、D-乳酸、LPS显著高于C组(P均<0.01),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B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A组(P<0.01)。与B组比较,A组肠功能恢复时间长,呼衰发生率高(P均<0.05)。提示Gln有助于增加COPD患者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呼衰发生率。
2008年38期 v.48;No.62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磊;段美丽;李昂;翁以炳;
分析9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95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87株,其中G-杆菌占62%,G+球菌占24%,真菌占14%。G-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依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G+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的敏感药物依次是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提示VAP一旦发生,患者敏感药物耐药率高、病死率高,应在其发生前积极预防,发生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祛除VAP诱因。
2008年38期 v.48;No.62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志军;
将13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及TNF-α,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明显增加,血清CRP、IL-6、TNF-α明显下降(P均<0.01),但各检测指标变化均以治疗组明显(P均<0.01)。提示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CHF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2008年38期 v.48;No.62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庆方;高爱荣;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行肝外伤切除患者正常肝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D68蛋白表达,结合组织学变化,分析二者与慢乙肝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MMP-9蛋白表达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低于持续性肝炎组,CD68蛋白表达慢乙肝组高于正常肝组织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中高于持续性肝炎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MP-9与CD68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015,P<0.01)。提示MMP-9、CD68表达与慢乙肝发展密切相关。
2008年38期 v.48;No.62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俊;严正平;王笑秋;
回顾性分析189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住院期间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46例,未发生SBP 143例。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其他部位感染、腹水总蛋白低于10 g/L等为肝硬化合并SBP的危险因素;腹水及外周血中白细胞、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认为避免或降低上述危险因素发生,可有效地控制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08年38期 v.48;No.62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福青;黄小蕾;李爱琴;王建国;张福华;崔燕兵;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河南省部分地区315例乙肝感染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HBV DNA阳性血清248份,其中HBV基因B型占28.6%,C型占70.2%,D型占1.2%。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B)、重型肝炎(CSL)均以B型为主要基因型;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SC和CSL;相关分析表明,肝细胞癌(HCC)与基因D型关系密切。提示河南省部分地区的HBV基因型多数为C型,少数为B型,极少数为D型;基因C型与较严重肝病有关,D型与HCC有一定相关性。
2008年38期 v.48;No.62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谢波;薛松;胡振雷;刘沙;黄日太;
将32例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分为失败组、治愈组,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结果与治愈组比较,失败组行CRRT的时间晚,CRRT开始时血肌酐值及累计速尿用量高,多巴胺用量及动脉血乳酸值高,合并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需行机械通气者多(P<0.05,<0.01)。提示AKI早期未及时作出CRRT决策而致其治疗时机过晚,术后合并低心排及MODS未有效纠正,是心脏手术后AKI行CRRT失败的主要原因。
2008年38期 v.48;No.62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英;刘淑红;王晶;
将56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切除术,治疗组21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对照组35例(月经周期增生期16例,分泌期19例)不用米非司酮。术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瘤体和子宫肌层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中PR、VEGF表达及肌瘤中的MVD表达降低(P均<0.05);对照组增生期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中ER表达高于分泌期,PR、VEGF、MVD表达高于增生期(P均<0.05);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1);两组子宫肌瘤中各项指标表达均高于子宫肌层组织(P均<0.05)。提示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PR、VEGF的表达,减少MVD,抑制肌瘤生长。
2008年38期 v.48;No.620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