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大肠癌患者肠黏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刘伟杰;秦环龙;马延磊;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大肠癌组织黏膜和正常组织黏膜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6例大肠癌肿瘤黏膜和距肿瘤10 cm以上的正常肠黏膜组织,提取蛋白质,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选取表达有显著差异的13个蛋白点进行质谱检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0个点鉴定出9种差异表达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27、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磷酸丙糖异构酶、丙酮酸激酶、二硫异构酶、α-肌动蛋白、平滑肌蛋白,角蛋白9、角蛋白复合体1。这些蛋白在肿瘤黏膜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除平滑肌蛋白外,其他8种蛋白均在肿瘤粘膜中呈过度表达。结论大肠癌患者肿瘤黏膜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2008年40期 v.48;No.62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中PCNA、EGF、VEGF的表达及意义

    孙永红;孙良华;黄文波;乔颜春;张圆圆;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治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EGF、VEGF在1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4例单纯CAG、28例CAG伴肠上皮化生、30例CAG伴不典型增生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从CSG、CAG到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随胃黏膜病变加重,PCNA、EGF、VEGF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CSG与CAG者比较三者表达无显著差异;IM患者三者表达明显高于CSG及CAG者,P<0.05;DYS者较伴肠上皮化生者PCNALI升高P<0.05;EGF、VEGF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可能通过PCNA、EGF、及VEGF的过度表达而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此对于CAG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8年40期 v.48;No.62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及意义

    姜慧峰;赵妉勃;于玲;于红俊;张圣明;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特征及其与组织形态和自然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非癌肝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MVD明显高于癌旁和非癌组织(P<0.0500);低MVD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MVD者(P<0.05);癌组织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1393),与MVD及预后有相关性(P分别=0.0002、0.0039)。结论VEGF参与了肝细胞癌组织血管新生;MVD及VEGF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自然病程有关。

    2008年40期 v.48;No.62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郑吉敏;姜慧卿;李芳;康喜荣;吕晓萍;

    目的探讨瘦素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7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瘦素、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 B、C级者显著多于A级(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FINS、F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显著正相关,FINS是瘦素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肝硬化患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诱发肝性糖尿病。

    2008年40期 v.48;No.622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多态性分析

    邵松;刘义庆;许丽;崔相法;陈国建;王子娥;卢志明;赵跃然;

    目的分析山东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和单倍型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KIRs与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对412例山东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志愿者进行KIR基因频率检测及基因型和单倍型分析。结果①KIR基因频率:可检测到目前已知的18种KIR基因;所有个体均检测到3个框架基因(2DL43、DL2、3DL3)以及KIRZ,其基因频率均为100%。3DP12、DL3、2DL1、3DL1和2DS4基因较为常见,频率分别为99.03%、98.79%、98.79%、98.79%、96.84%;而2DL2、2DS23、DP1v基因频率较低。②KIR基因型频率:共检出基因型28种,以AJ(2,2)、AF(1,2)型最常见,其次为AH(5,2)、G(4,5)、AI(1,5);另外有11种基因型在白人中尚未见报道。③KIR基因单倍型频率:共检出单倍型16种,最常见的是单倍型2,频率为46.36%;其次为单倍型1,频率为25.61%。结论山东地区汉族人群有其独特的KIRs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分布;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KIRs与疾病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2008年40期 v.48;No.62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培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和纯度的影响

    吴建波;尹丽慧;倪文飞;章圣辉;韩义香;叶爱芳;胡晓霞;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将MSCs分别于普通培养瓶、Co60培养瓶、胶原培养瓶中培养,观察三批标本细胞贴壁情况;将3个批次标本细胞分别用IMDM、1640和Mesencult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纯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胶原培养瓶及Co60培养瓶细胞贴壁,情况明显好于普通培养瓶,且后者费用低;MesenCult培养体系能获得高纯度MSCs,且传代后细胞不易分化。流式细胞术示三种培养体系中细胞表型均表现为CD34(-)、CD45(-)、CD71(++)、CD44(++)、CD90(++)。结论应用Co60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MesenCult培养基可以收获大量、高纯度的MSCs;本实验为MSCs进一步的研究及其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方法及依据。

    2008年40期 v.48;No.62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

    任苓;叶军;宋建明;葛贻珑;陈卫华;肖文胜;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心肌组织运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QTVI技术获取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和60例EH患者(EH组)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图像,测定左室各壁基底部、中间部、心尖部三个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值,并计算Ve/Va。结果EH组左室各壁Vs、V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左室后壁及下壁心尖部Ve/Va外,其余各壁Ve/V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QTVI能敏感、准确、无创性检测心肌受损情况,此有助于对EH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和分析。

    2008年40期 v.48;No.62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富铬酵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及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张宏馨;李兰会;廉海晨;王燕;杨宏莉;张梅;李军;卢淑兰;孙淑敏;

    目的探讨有机铬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取60只雄性小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另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将60只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富铬酵母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均灌服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服二甲双胍2.1273mg/(10 g.d),高、中、低富铬酵母组分别灌服500、250、125μg/(kg.d)富铬酵母水溶液,连续给药4周,实验期间适当降温。观察各组给药前后进食、饮水、肢端坏疽情况及血糖水平、耳廓微循环指标变化。结果给药第3周末,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肢端坏疽;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富铬酵母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耳廓微循环指标明显改善,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富铬酵母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性药物。

    2008年40期 v.48;No.62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肾癌组织中MMP-7表达和MVD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周天贵;周承贵;陈先国;胡敬祖;宋兴福;袁红纲;

    目的探讨基质溶解素(MMP-7)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肾癌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癌组织(163例)、正常肾组织(101例)中MMP-7表达和MVD,并分析其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肾癌组织中MMP-7表达及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41,P<0.01);MMP-7表达和MVD均与肾癌分期、肾包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MP-7、MVD与肾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降低MMP-7表达水平及抗肿瘤微血管形成是肾癌治疗的新目标。

    2008年40期 v.48;No.62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经验交流

告读者

研究生专栏

  • 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基因表达谱分析

    阴常欣;马文丽;朱秀兰;郑文岭;

    目的研究结肠腺瘤、结肠癌基因表达谱,筛查结肠癌相关基因。方法用BRB-Array Tools对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的结肠腺瘤、结肠癌基因芯片表达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在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均发生变化的基因及二者的特异性基因,进一步分析其功能。结果样本聚类表明各类组织分类正确,比较后得到在腺瘤和腺癌中共同表达的104条基因,其中48条共同上调,56条共同下调;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物质代谢、内环境稳态、细胞间通讯、细胞黏附、细胞增殖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的结肠腺瘤、结肠癌基因表达谱可为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位的研究开辟新思路。

    2008年40期 v.48;No.62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运动功能的研究

    崔振芹;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并探讨其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0例腹泻型IBS4、6例便秘型IBS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胃固体排空功能,行体表胃电图记录胃电节律变化。结果与腹泻型患者比较,便秘型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高(P<0.05),二者2 h及6 h胃排空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IBS患者存在明显的胃电节律紊乱。结论IBS患者存在胃固体排空障碍及胃电节律紊乱,二者间有一定关系;IBS是一种广泛胃肠道运动障碍性疾病。

    2008年40期 v.48;No.62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HFOV联合PLV对蒸汽吸入性损伤兔呼吸、循环功能及肺组织学的影响

    曾林祥;郭光华;宋凌菁;

    目的寻找治疗蒸汽吸入性损伤的合理机械通气方式。方法将32只制成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兔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各8只,分别行常频机械通气(CMV),CMV+部分液体通气(PLV),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HFOV+PLV,分别于治疗后0.5、1.5、2.53、.5 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通气治疗4 h后处死动物,右肺中叶取4个不同部位(依赖区和非依赖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PaO2在通气治疗0.5 h后均明显上升,通气治疗3.5 h内维持较高水平,HFOV组和HFOV+PLV组各时间点PaO2均分别高于CMV组和CMV+PLV组,CMV+PLV组1.5、2.5 h的PaO2高于CMV组,HFOV+PLV组3.5 h的PaO2高于HFOV组;各组不同时点PaCO2、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FOV+PLV组损伤最轻,CMV组损伤最重。结论HFOV联合PLV能提高蒸汽吸入性损伤兔的氧合水平,减轻肺损伤。

    2008年40期 v.48;No.62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早期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李玉芝;张继红;张春亮;

    目的探讨早期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LMW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香烟熏吸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COPD模型;干预组造模同时予LMWH雾化吸入;对照组不行特殊处理。测定三组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动脉血气指标改变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符合人类COPD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干预组BALF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增多,动脉血PaO2、PaCO2明显改善。结论早期雾化吸入低分子肝素对COPD大鼠肺功能有一定的抗炎保护作用。

    2008年40期 v.48;No.62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韩震;陶敏;张峥;郑建红;

    目的观察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ANF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30髋)和对照组25例(30髋),分别行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及传统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术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5个月~3 a(平均32.3个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6.7%、60.0%(P<0.05),影像学成功率为83.3%7、0.0%(P<0.05)。结论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ANFH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2008年40期 v.48;No.62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端粒酶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月;康健;

    目的研究端粒酶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21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及23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组),应用重复序列扩增法-ELISA(TRAP-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积液中端粒酶、hTERT及癌胚抗原(CEA)表达。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13%、76.19%,P<0.01;hTER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80.95%,P<0.01。hTERT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100%)显著高于端粒酶(60.87%),敏感度(80.95%)显著高于CEA(47.62%)。结论hTERT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其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借鉴。

    2008年40期 v.48;No.62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氨基胍对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效果的影响

    李和平;杨海平;

    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三组均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模后移植组损伤局部予体外培养纯化的骨髓基质细胞(以Brdu标记细胞核)BMSCs悬液;氨基胍组移植BMSCs并联合应用氨基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3 d及1~8周采用斜板试验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8周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脊髓形态结构变化及移植物存活情况;NF和GFAP免疫组化评价移植效果。结果移植组及氨基胍组斜板试验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氨基胍组明显大于移植组,P均<0.01;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组及氨基胍组脊髓损伤区有新生束状轴突伸向断端,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断端的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中,部分连接两端面,损伤节段脊髓内可见Brdu标记阳性BMSCs存活,灰质分布较白质多,以注射部位向周围损伤组织迁移,氨基胍组BMSCs存活多于移植组。术后2个月NF、GFAP免疫阳性反应的面积比均高于其他各组。认为氨基胍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脊髓半切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2008年40期 v.48;No.62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食管鳞癌组织中p27kip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王永连;王忠民;陈志军;王毅;李汉臣;卢建国;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8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p27kip和VEGF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27ki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13%,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00%(P<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65,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55,P<0.01)。VEGF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95%,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5.0%(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75,P<0.01),与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0.64,P<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5,P<0.01)。p27kip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P<0.01)。认为联合检测p27kip、VEGF有助于评估食管癌侵袭转移能力和预后。

    2008年40期 v.48;No.62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8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田莉萍;

    对18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的总符合率为90.2%(165/183)。认为低频超声、高频超声联用能明显提高肿大阑尾的显示率,多普勒超声有助于阑尾炎的分型。

    2008年40期 v.48;No.62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腺苷蛋氨酸与纳曲酮联合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21例疗效观察

    尹燕;夏景香;孙纬善;

    将41例慢性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戒酒及基础护肝治疗(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能量合剂),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腺苷蛋氨酸1.0 g/d,加入5%葡萄糖250 ml稀释后静滴,6周后改口服腺苷蛋氨酸4周;同时口服纳曲酮25 mg,1次/d,6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予甘利欣150 ml加入5%葡萄糖500 ml内静滴,疗程为6周。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65%,P<0.01。观察组出现戒酒综合征3例,对照组12例,P<0.01。认为腺苷蛋氨酸与纳曲酮联合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2008年40期 v.48;No.62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02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胆瘘诊治分析

    郑君华;顾天来;朱振亚;罗芸葆;

    对102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发生胆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腹腔镜胆道手术者;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行传统开腹手术者;胆瘘发生的原因依次为T管引流拔除过早(44.1%)、胆总管远端梗阻(27.5%)、手术损伤胆管(12.7%)、吻合口瘘(10.8%)及胆囊切除不完全(4.9%)。本组5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继续予T管引流,12例广泛性腹膜炎者行急诊手术,15例局限性腹膜炎者行择期手术或T管引流,21例膈下积液者行择期手术治疗;瘘口均愈合。认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胆瘘多见于传统开腹胆道手术者;预防胆瘘须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入手;胆瘘确诊后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2008年40期 v.48;No.62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朱婉;褚云卓;张静萍;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3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发现,该菌分离数量6 a间由32株升至82株;菌株主要来自痰液及ICU室。6 a间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下降了5.2%、26.0%1、8.8%;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8.1%、35.6%。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属酶的检出率为12.9%。认为临床医生应关注该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防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对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2008年40期 v.48;No.62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胡茗;

    对152例小儿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继发腹泻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月份、住院时间、居住地、病情转归、体质量、病情程度、X线改变、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计数、激素应用、抗生素联合应用及微生态制剂应用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3岁、住院>14 d、血中粒细胞>70%、应用抗生素>2周、使用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是6个有显著意义的单因素变量;其中应用抗生素>2周、年龄<3岁以及联合应用抗生素是小儿肺炎继发腹泻3个独立危险因素。认为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注意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关键。

    2008年40期 v.48;No.62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心外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肖雅琼;肖诗亮;曾吉;刘金平;徐磊;

    对心外监护病房14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测,并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20株,其中G-杆菌151株,G+球菌39株,真菌30株。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杆菌;均显示多重耐药。G+球菌中金葡菌比例最高(1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5.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认为VAP患者以G-杆菌感染为主,G+菌中MRSA所占比例较高,混合感染较常见,应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VAP的关键。

    2008年40期 v.48;No.62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0例纵隔及支气管旁淋巴结结核CT及气管镜检查特点分析

    王春燕;王云国;王庆;

    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等确诊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及气管镜检查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示病灶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液化及钙化较少;气管镜示支气管腔内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结节灶,部分溃破有乳白色豆渣样脓性物,或伴管腔肿胀阻塞狭窄。认为纵隔及气管旁淋巴结结核在CT扫描及气管镜下有特征性表现,此有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2008年40期 v.48;No.62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与ABPM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孙颖;路方红;刘振东;金世宽;赵颖馨;孙尚文;王淑建;

    对102例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对二者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baPWV为(2 272±263)cm/s,显著高于同龄血压正常者;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baPWV与24 h、白昼、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白昼心率、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认为血压水平升高使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且与ABPM密切相关。

    2008年40期 v.48;No.62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意义

    陈宝平;杨素霞;吴江;陈芳;时军;赵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对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水平与UAER、TC、TG呈正相关(P均<0.05)。提示sICAM-1参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其可作为判断糖尿病肾损害程度的指标。

    2008年40期 v.48;No.62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新喋呤、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意义

    卢薇;汪晓云;廖昆灵;张婉斌;欧亚萍;

    检测63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级26例、2级37例)血清新喋呤(NP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2级者高于1级者(P<0.01)。证明EH存在细胞免疫活动增强及炎症性活动。

    2008年40期 v.48;No.62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可吸收缝线用于泪小管吻合术40例效果观察

    张宁;赵军;

    将同期收治的80例(80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两组均行泪小管吻合术,手术方法相同,但观察组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缝合。术后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泪道通畅、内眦伤口愈合情况及泪小点位置流泪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65%,P<0.05。认为在泪小管吻合术中应用可吸收缝线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2008年40期 v.48;No.62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体心包三尖瓣成形术4例报告

    段冰松;张桂敏;陶杰;马润伟;蔡冰;梁荣毕;

    对4例三尖瓣瓣叶发育不良、缺如或瓣叶、瓣下结构毁损患者行自体心包三尖瓣成形术。2例Eb-stein’s畸形行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三尖瓣前瓣及腱索转移技术,同时准确测量三尖瓣隔瓣环长度(SL),按照1.75倍SL修剪经0.2%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片用于精确环缩三尖瓣前瓣环及后瓣环,同期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手术各1例。2例三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者采用病变瓣叶切除,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瓣叶及人工腱索技术;同期行"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启闭良好,无反流或残留微量反流;随访4~24个月,微至少量反流3例,少至中量反流1例。心包片替代的三尖瓣前叶活动尚好,无增厚,无钙化。证明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应用自体心包片行瓣环成形术、瓣叶成形术早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2008年40期 v.48;No.62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26例

    王继跃;张士刚;张利勇;刘卫东;林凯;

    对26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其中21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无脑梗塞、脑出血、神经损伤、窒息、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12个月,生活均能自理,未再有TIA发作。认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疗效确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008年40期 v.48;No.62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2例疗效观察

    李春平;黄家良;李晓华;

    对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失血量90 ml,术后2~3 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9 d,无死亡病例。认为腹腔镜下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2008年40期 v.48;No.62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刁增利;李海涛;葛庆峰;李丽华;

    将124例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0例,两组均于发病8 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溶栓,在此基础上A组和B组分别顿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6003、00 mg,之后均予维持量75 mg/d口服。观察两组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发病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组冠脉再通50例(78.1%)、未通14例(21.9%),B组分别为37例(61.7%)、23例(38.3%),两组比较P=0.045;A、B组LVEF分别为55%±1.1%、52.8%±2.2%,P<0.05;发病30 d内A组和B组分别有24例(40%)3、3例(51.6%)发生MACE,P>0.05。认为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不能使AMI患者近期预后得以进一步改善。

    2008年40期 v.48;No.62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6型一家系3例报告

    孙顺昌;许波;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一SCA6家系的3例患者行SCA6(CAG)n的重复数目分析,并对异常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SCA6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者(CAG)n重复数目为25和26,而正常人群为5~17;SCA6的临床特征为缓慢进展的纯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小脑萎缩。认为基因突变检测是诊断SCA6的金标准;SCA6与其他SCAs亚型不同,仅表现为单纯小脑性共济失调。

    2008年40期 v.48;No.62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35例疗效观察

    张华;王凌;马新美;王丽;侯娜莉;

    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应用来氟米特加一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用泼尼松作为RA-ILD的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柳氮磺吡啶1.5~2 g/d;观察组应用环磷酰胺800 mg每月静滴1次,6个月后改为800 mg每两月1次,维持治疗。于治疗后6、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时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明显改善;症状消失率为69%,治疗12个月时症状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12个月症状消失率为33%;两组症状消失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高分辨CT(HRCT)值(以病变面积所占肺容积的比例表示)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类风湿相关活动指标改善明显。两组均无因出现副作用而影响治疗者。认为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RA-ILD可控制RA活动,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2008年40期 v.48;No.62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活性及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王书建;卢玉振;马莉;

    收集1.0、2.5、5.0 mmol/L三氧化二砷(ATO)体外作用48 h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MTT法分析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NF-κ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L-60细胞均有明显凋亡;1.0μmol/L ATONF-κB表达上调,2.5μmol/L ATO作用后NF-κB基因表达明显降低,5.0μmol/L ATO作用后细胞数减少,未作NF-κB检测。认为ATO可促进HL-6O细胞凋亡;NF-κB活性高表达对HL-60细胞凋亡起一定作用;临床应用ATO时应注意用量,保证有效药物浓度。

    2008年40期 v.48;No.62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

    初继栋;

    对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矢状窦、天幕缘或纵裂池内高密度影;3例脑实质内出血,表现为脑内沿血管分布的点片状高密度影;8例脑实质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4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及纵裂池天幕高密度影。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达95%),螺旋CT对颅内出血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40期 v.48;No.62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依托咪酯联合异丙酚用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马浩南;李成;李一;

    将3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用依托咪酯诱导,维持时先用依托咪酯,30 min后换用异丙酚维持;对照组诱导及维持均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静脉诱导后血压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持续至切皮后方恢复;两组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认为依托咪酯联合异丙酚用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循环影响小,可用于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

    2008年40期 v.48;No.62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多普勒超声在鉴别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

    王维娟;王磊;李克军;

    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TDI)32例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患者的右心功能。结果ICM组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运动峰值均低于DCM组(P<0.05);而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明显高于DCM组(P<0.001)。提示右心功能不全在ICM患者更明显;TDI有助于鉴别ICM及DCM。

    2008年40期 v.48;No.62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ER-2、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瑞永;蔡春玉;许东哲;金哲洙;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1份乳腺癌组织和15份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1号基因(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ER-2阳性率增加、BRCA1阳性率降低(P均<0.01);观察组中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BRCA1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提示HER-2表达增加、BRCA1表达降低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2008年40期 v.48;No.62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射频疗法用于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2例疗效观察

    马廷行;唐晓勇;李春华;

    将24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均予以化疗,观察组联合射频治疗,治疗2~4个周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明显提高,且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变化。认为射频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其机制为提高肿瘤组织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抗肿瘤效果。

    2008年40期 v.48;No.622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耳内镜下红霉素棉片早期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160例疗效观察

    铁新亭;程永山;武善营;鞠仲秋;

    将260例(266耳)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164耳)于耳内镜下行早期贴补治疗,对照组100例(102耳)采用传统的干燥疗法。结果治疗组穿孔愈合154耳,愈合率93.9%;对照组愈合66耳,愈合率64.7%。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2.6 d,对照组为31.4 d;两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P均<0.01。认为耳内镜下早期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能明显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2008年40期 v.48;No.622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临床札记

临床病例讨论

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