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婴幼儿肺炎248例临床分析及EF、BNP在肺炎并心力衰竭定量诊断中的价值

    马沛然;黄磊;张仪;

    目的进一步探讨肺炎并心衰的诊断标准。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轻症肺炎的158例患儿(A组)和90例肺炎并心衰患儿(B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器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出现率显著不同,但均缺少特异性;B组左房扩大和左室扩大,射血分数(EF)、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下降,肌酸肌酶心肌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升高,发生率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纯依靠临床表现诊断肺炎并心衰易扩大化,建议诊断标准中增加EF<45%或BNP>70 pg/m l。

    2008年44期 v.48;No.62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初发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指标研究

    李桂梅;高飞;王红美;戴云鹏;陈力军;

    目的探讨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选择110例T1DM患儿(T1DM组)和20例T2DM患儿(T2DM组),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别比较其糖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酮症酸中毒(DKA)、黑棘皮症发病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及有无胰岛素依赖。并设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T1DM组发病年龄较小、发病急、DKA发病率高,多无糖尿病家族史,BMI及W/H低,无黑棘皮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多阳性,FINS及FCP显著降低,无胰岛素抵抗,需胰岛素治疗才能使血糖达标及维持生命。②T2DM多有明显家族史、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后、发病缓慢,多伴有黑棘皮症,超重或肥胖,自身免疫性抗体多阴性,FINS及FCP较正常升高,显示胰岛素抵抗,DKA纠正后一般不需胰岛素治疗,通过减肥、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等可使血糖达标。结论①黑棘皮症、肥胖、胰岛素抵抗及无胰岛素依赖为诊断儿童初发T2DM的特异性指标。②FINS及FCP水平降低、无胰岛素抵抗、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和维持生命是诊断儿童T1DM的特异性指标。③发病年龄、家族史、DKA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2008年44期 v.48;No.62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肝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杨静;孙立荣;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肝功能损害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24例ALL患儿于化疗不同阶段进行肝功能和病毒学检测,对引起肝功能损伤的原因、损害程度及保肝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24例患儿中58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药物性损害发生率(70.69%)明显高于病毒性及白血病浸润性损害,以病毒性损害程度最重,以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庇护所防治期最常见;经复方甘草酸单胺、还原性谷胱甘肽及相应抗病毒治疗后,各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恢复正常,病毒性损害恢复时间最长。结论针对ALL肝损害病因进行治疗可促进肝功能恢复,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2008年44期 v.48;No.62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小儿胸外科术后中的应用

    王建光;秦培顺;徐振兴;寿红艳;连庆泉;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胸外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胸外科手术患儿(ASAⅠ~Ⅱ级)于术后随机分为F1、F2、F3三组各30例,均采用芬太尼行PCIA,芬太尼持续剂量分别为0.1、0.15、0.2μg/(kg.h),单次追加剂量0.25μg/kg,锁定时间20 min,1 h最大量1μg/kg。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芬太尼用量、按压次数(D1)、有效按压次数(D2),D1/D2,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及镇静评分:F1组在0.5、2、8、12 h高于F3组(P<0.05);F2组在0.5、2 h高于F3组(P<0.05);芬太尼总用量、D1、D1/D2、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F1组<F2组<F3组(P<0.05)。结论认为芬太尼行PCIA用于儿童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持续输注剂量以0.2μg/(kg.h)为宜。

    2008年44期 v.48;No.62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在体外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DC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杨莉;戴二黑;刘京生;赵朝霞;刘腾飞;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同期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中医辨证分型血热症10例(观察1组)、血瘀症10例(观察2组)、血燥症10例(观察3组)。均取外周血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成熟后分为2份,一份为空白对照组;另一份接观察1组、2组、3组分别加入凉血活血汤、活血散瘀汤、养血解毒汤,剂量为30 ml/L。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1~3组IL-12、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1β水平明显升高,观察2组、3组IL-4水平亦明显升高。结论中药可通过改变DC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机体Th1/Th2平衡,此为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机制之一。

    2008年44期 v.48;No.626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毛细管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检测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效果分析

    辛晓婷;王荣;高岚;贾正平;刘圆圆;刘勇;

    目的筛选检测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优良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运用毛细管电泳(CE)与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两种方法对38例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p53基因第249位密码子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RFLP-CE可检测到p53基因第249位密码子的野生型26 bp片段,用时<20 m in;RFLP-CE和RFLP-PAGE均能检测到基因突变,对2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基因第249位密码子检测的突变率分别为31.03%(9/29)、20.69%(6/29),P<0.05。结论RFLP-CE可为大规模进行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简便可靠的方法。

    2008年44期 v.48;No.62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β榄香烯对肝星状细胞分泌ANGⅡ及表达AT_1R mRNA的影响

    朱锐;沈霖;杨玲;但丹;刘建国;

    目的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培养24 h,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0.0、5.0、2.5 mg/L的β榄香烯(实验1、2、3组)作用4、12、24 h,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作用12、24 h时各实验组ANGⅡ水平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0.01);三个时间点各实验组AT1R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可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2008年44期 v.48;No.62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白细胞介素-2穴位注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春峰;杨卫兵;李宁;柏玉举;张岩;李杰惠;

    目的探讨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0例,A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和C组分别予白细胞介素-2(IL-2)10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 ml肌注、足三里穴位注射,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CD3+、CD4+、CD8+、CD4+/CD8+。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组和C组外周血CD4+、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0.01),C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IL-2能明显增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2008年44期 v.48;No.626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SAH所致脑血管痉挛

    陆斌;张宏义;尹文伟;

    目的探讨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中侧裂池置入冲洗管,于视交叉池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始脑池冲洗;对照组术后行传统腰椎穿刺引流。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颅脑多普勒(TCD)监测。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及TCD报告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偏瘫及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动脉瘤术后脑池冲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2008年44期 v.48;No.626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临床观察

    赵序利;傅志俭;王修文;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皮椎间盘内注射臭氧(40μg/m l)10 m l治疗FBSS患者47例,观察术后腰痛缓解情况和功能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4±0.77)分,显著低于术前[(7.7±0.61)分],P<0.05;术后功能为优10例,良18例,差19例,优良率为59.6%;5例术后1 d出现头痛,经脱水和卧床休息后均在24 h内缓解。结论经皮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FBSS效果确切,但应采取措施减少头痛等不良反应。

    2008年44期 v.48;No.62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通督推拿法辅助治疗帕金森病

    曾庆云;王强;王永泉;

    目的观察通督推拿法辅助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将63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口服美多巴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通督推拿疗法。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中各项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积分、运动功能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通督推拿法辅助治疗PD可有效缓解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2008年44期 v.48;No.62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王瑞婷;申兴斌;左彦珍;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AD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观察组予SSTF 100 mg/(kg.d)灌胃1次/d,第8天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淀粉样蛋白(Aβ)25-355μl(10μg),继续SSTF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1次/d,第8天双侧海马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及Aβ25-355μl(10μg),继续灌胃。三组均于第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时间),连续观察5 d后处死,硫堇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明显短于模型组;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带脱失、不完整,脱失处胶质细胞增多,观察组细胞损伤较轻。结论SSTF可明显改善Aβ25-35所致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机制为减少Aβ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减轻胶质细胞增殖所致损害。

    2008年44期 v.48;No.62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临床札记

研究生专栏

  • 曲美他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熊攀;周莉;董爱芝;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ACS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曲美他嗪,连续4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通过抗炎作用治疗ACS。

    2008年44期 v.48;No.62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于笑峰;谭兰;牟晓雯;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对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狭窄组)和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ε3频率降低(P<0.05),ε4频率升高(P<0.01),ε3/ε4和ε4/ε4基因型频率增高(P<0.05、0.01);对以上两组再按ApoE基因型分别分为ApoE2(ε2/2+ε2/3)、ApoE3(ε3/3)、ApoE4(ε3/4+ε4/4);其中ApoE4狭窄程度增加。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形成有相关性,ε4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形成的危险因子。

    2008年44期 v.48;No.62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易湘豪;冯利;何健民;张晓玲;车瑾;

    目的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观察组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分别于造模术后4周和8周各处死20只,采用酶标仪测定牙龈组织中ALP水平,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造模术后4周和8周时观察组牙龈组织中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8周高于4周(P<0.01);观察组有明显牙槽骨吸收及牙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则无。结论ALP水平变化可能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44期 v.48;No.62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C_3水平变化及意义

    郭景瑞;朱传英;王敏;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选择ACI患者118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56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C3水平。结果ACI组血清CRP和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进展及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随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进展型ACI发病率升高。结论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在ACI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ACI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性生化指标。

    2008年44期 v.48;No.62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Tn-C、整合素α5β3、CD_(44)v6在甲状腺滤泡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靳红义;胡朝理;邱新光;

    目的寻找有利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术前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A组)、6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B组)及60例正常甲状腺(C组)组织标本中韧性素-C(Tn-C)、整合素α5β3、CD44v6表达。结果Tn-C、整合素α5β3、CD44v6阳性率A组分别为60.00%、56.67%、58.33%,B组分别为6.67%、11.67%、10.00%,C组均为0。A组三种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Tn-C、整合素α5β3、CD44v6有助于临床上甲状腺滤泡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008年44期 v.48;No.62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护理园地

基础研究

  • BMP2和BMP7在氟中毒大鼠膝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龚云;李龙;马桂香;

    将48只断乳2周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雌雄各半),均饮用自来水[含氟量为0.692 2 mg/L(ppm)],其中A组饲喂正常饲料(含氟量9.37 mg/kg);B、C、D组分别饲喂含氟量分别为33.20、47.80、106.00 mg/kg的饲料,出现明显氟斑牙时(90~130 d)收集24 h尿样,测定尿氟质量浓度验证氟中毒模型建立情况;实验第140天观察各组滑膜病理学变化及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形态蛋白-7(BMP-7)表达。结果至实验期末,除A组外其他三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氟斑牙及尿氟质量浓度升高,且牙损伤程度及尿氟质量浓度D组>C组>B组;C组及D组见组织充血、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层次增加至3~10层,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巨噬样滑膜细胞;C组及D组滑膜中BMP-2和BMP-7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认为氟中毒大鼠滑膜中BMP-2和BMP-7表达异常升高,此可能在氟性关节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44期 v.48;No.62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002年山东省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分析

    李素云;周晓琳;

    按照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方案的要求,对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进行身高(身长)、体质量测量,采用1978年WHO推荐的Z评分法评价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用SPSS和EpIinf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村高于城市。认为我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但应注意合理、及时地添加辅食营养,帮助儿童克服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喝含糖饮料、吃零食、低纤维膳食、看电视)等以预防肥胖。

    2008年44期 v.48;No.62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铜蓝蛋白和IL-18水平变化及意义

    周春红;

    选择14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观察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5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铜蓝蛋白(C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细菌性感染者血清Cp、IL-18水平明显增高,且与CRP水平呈正相关,与病毒性感染者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认为血清Cp和IL-18均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鉴别细菌、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2008年44期 v.48;No.62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12例临床分析

    姚秀俊;孙书珍;

    回顾性分析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I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2例均为突然发生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及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肾活检病理检查示微小病变7例(58.3%)、系膜增生性肾炎3例(25.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16.7%),其共同病理变化是小管间质病变广泛;经泼尼松、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肾功能均迅速改善。认为PNS并发IARF多见于肾小球微小病变者,早期行综合治疗者预后较好。

    2008年44期 v.48;No.62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7例疗效观察

    布月青;杨巧芝;

    将13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均予青霉素、维生素C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静滴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疗程均为7~14 d。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3%和67.16%(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3例出现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停药1周后恢复正常。认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IM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2008年44期 v.48;No.62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脑血栓或脑梗死4例临床分析

    孙书珍;丁文捷;周爱华;曹修岩;陈星;

    对4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脑血栓或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4例均呈血液高凝状态,其中3例为频繁反复、1例为激素耐药;3例处理及时者神经功能恢复理想,1例因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自动出院。认为NS任何阶段均可发生脑血栓或脑梗死,血液高凝状态是其直接原因;早期诊治,及时行抗凝治疗可改善预后。

    2008年44期 v.48;No.62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及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50例

    朱学莲;王友丽;刘朝霞;

    将同期收治的8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对照组予常规超声雾化,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起效快、效果好,患儿耐受性好。

    2008年44期 v.48;No.62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嗪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内皮素、血栓素及前列环素水平的影响

    吕学云;杨巧芝;梁珺;董胜英;孙文英;

    将同期收治的48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川芎嗪8~10 mg/(kg.d)静滴,疗程2~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ET-1、TXA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GI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认为川芎嗪能纠正TXA2、PGI2失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肾损伤修复。

    2008年44期 v.48;No.62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37例不同类型蛋白尿患者血脂水平测定及分析

    罗春华;李国静;张祥文;

    选择肾小球性蛋白尿患者75例(观察组1组)、肾小管性蛋白尿患者24例(观察2组)、混合性蛋白尿患者38例(观察3组)及健康查体者120例(对照组),检测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血清TC、LDL-C、TG显著增高(P<0.01、0.05),观察3组血清TC、LDL-C显著增高(P<0.05);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血清TC、LDL-C、TG均显著升高(P<0.01、0.05)。认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及混合性蛋白尿患者存在明显高脂血症,及时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于改善肾脏病理改变,防止和延缓肾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44期 v.48;No.62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D_4~+ CD_(25)~+ FOXP_3~+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世荣;薛海斌;薛峰;姜明一;

    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4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可通过抑制或阻断FOXP3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2008年44期 v.48;No.62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蕈36例临床分析

    朱建新;商晓鹰;耿凤阳;付强;李忠民;

    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蕈患者应用脱水剂、抗生素等治疗,同时行颅骨修补成型术2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24例、腰椎置管引流术17例、嵌顿脑组织清创及坏死病灶切除术9例、皮瓣脑皮层粘连分离术12例、皮层电灼或癫痫灶切除术21例。结果脑蕈均平复、创面愈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17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蕈可为多种因素导致或加重,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效果。

    2008年44期 v.48;No.62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及小气道功能变化

    桂坤;

    选择65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CVA组)和健康查体者20例(对照组),采用β2受体激动剂行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测定BPT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结果CVA组单个核细胞中IL-4、I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BPT后改变显著;激发后及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CVA组MM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认为CVA患者BPT后存在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及小气道功能障碍,MMEF检测对其诊治有重要意义。

    2008年44期 v.48;No.62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CV-cAg检测在HC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冯照雷;王靖;李璀;

    收集于我院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检查的320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免疫分析方法(ELA)检测HCV总核心抗原(HCV-cAg)、抗-HCV,采用RT-PCR检测HCV-RNA,采用Kappa分析评价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HCV-cAg检测结果与抗HCV、HCV-RNA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较好(Kappa=0.546、0.801,P均<0.05)。若以HCV-RNA为诊断HCV现症感染的金标准,则HCV-cAg总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81.8%和96.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和91.0%。认为基于EIA的HCV-cAg检测方法与基于RT-PCR的HCV-RNA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实验而佐证HCV现症感染,是筛查"窗口期"感染、严重低免疫状态人群感染的简便、廉价方法,可用于血液筛查及指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2008年44期 v.48;No.62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80例

    李忠民;耿风阳;朱建新;傅强;商晓鹰;

    将同期收治的1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定位血肿穿刺术,观察两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2.5%、40%,再出血率分别为2.1%、18.3%,ADL评分良好率分别为50%、25%,P均<0.05。认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脑疝解除快、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低等特点。

    2008年44期 v.48;No.62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缝匠肌带髂骨瓣移植桥接术在青壮年外伤性股骨颈缺失重建中的应用

    王松;秧荣昆;沈骏;何祖全;王官中;

    对9例青壮年外伤性股骨颈缺失患者行缝匠肌带髂骨瓣或带双层髂骨瓣移植桥接重建术,并以2枚加压螺纹钉行内固定。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伤口均获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周;随访3个月~8 a,均在4~7个月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8%。认为采用缝匠肌髂骨瓣或缝匠肌双层髂骨瓣桥接重建青壮年外伤性股骨颈缺失,可达到保肢、保髋目的,并具经济、易行等优点。

    2008年44期 v.48;No.62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睾丸微结石症36例高频彩超影像特征及意义

    张宏春;郭雷;高伟;耿喆;徐玉静;

    对36例睾丸微结石症患者的高频彩超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其中2例发生于单侧睾丸,34例累及双侧睾丸;部分患者合并精索静脉曲张、附睾头囊肿、睾丸发育不良、睾丸鞘膜积液等。超声影像特征为睾丸实质内可见散在稀疏或密集分布的强回声光点,直径约1 mm左右,无声影,部分后方伴彗星尾征。认为睾丸微结石症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有继发不育和睾丸肿瘤的倾向,有必要应用高频彩超行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复查。

    2008年44期 v.48;No.62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氨磷汀、沙利度胺辅助治疗MDS-RAEB12例疗效观察

    李伟;柴铁;高彩凤;刘艳春;史妍;王欢;

    将22例同期收治的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MDS(MDS-RAE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予阿糖胞苷皮下注射,2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氨磷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血液学改善5例,总有效率75.0%,1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对照组无CR病例,PR 1例,血液学改善3例,总有效率40.0%,3例转化为AML,均无严重不良反。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AMF联合沙利度胺辅助治疗MDS-RAEB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

    2008年44期 v.48;No.62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预后的影响

    李守社;

    将同期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降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辛伐他汀口服,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作用,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其机制为降低hsCRP、CH及LDL-C水平。

    2008年44期 v.48;No.62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激光照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920例远期疗效分析

    邵明哲;梅家才;赵珺;

    对920例(1 186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腔内激光治疗,发射功率为16~22 W,采用940 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随访7~48个月(平均26个月),1 091条肢体疗效满意,外观逐渐恢复正常,色素沉着明显减轻,皮肤瘙痒消失,皮肤湿疹、溃疡痊愈;彩超随诊示20条肢体复发,17例再次激光手术治疗后痊愈。认为腔内激光照射治疗静脉曲张远期疗效确切,且患者痛苦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08年44期 v.48;No.62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认知功能训练对轻度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海马代谢产物的影响

    刘森;王长福;黄晓哲;郭亚;贺维亚;

    将40例轻度老年性痴呆(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益智药物治疗及常规家庭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持续时间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方法检测海马区域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 I)及胆碱复合物(Cho)代谢变化。同时对MMSE评分和NAA、m I及Cho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增加,左侧颞叶海马区域NAA/Cr显著升高;两组MMSE评分与NAA/Cr均呈正相关,与m I/Cr及Cho/Cr间无显著相关性。认为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轻度AD患者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为启动内隐记忆及修复海马区域神经元。

    2008年44期 v.48;No.62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徐忠凯;郑春宁;孙少川;姜永胜;林建波;

    将同期拟行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技术及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等。结果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采用FTS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费用。

    2008年44期 v.48;No.62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62例胸腔积液患者积液中纤溶指标检测及分析

    郑晓寰;周红斌;魏有国;刘元水;

    对62例胸腔积液患者积液中尿型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u-PA)、u-PA受体(u-PAR)、PA抑制物-2(PAI-2)、D-二聚体(D-D)、α2-纤维溶解酶抑制物(α2-PI)、纤维溶解酶原(Plg)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渗出液中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漏出液;恶性积液中α2-PI水平显著高于结核性积液,而u-PAR、D-D水平显著低于结核性积液,u-PA、u-PAR、α2-PI、D-D水平显著高于漏出液;结核性积液中u-PA、u-PAR、PAI-2、Plg、D-D水平显著高于漏出液。认为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纤溶特点不同,后者以纤溶亢进为主,而前者主要为纤溶与纤溶抑制失调;α2-PI可作为鉴别指标之一。

    2008年44期 v.48;No.62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7例临床分析

    姬辛娜;秦炯;陈静;常杏芝;

    对7例确诊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D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组女性居多(5例),均无明确家族史,发病年龄平均6岁;治疗前病程平均3.2 a;首发症状为下肢活动障碍6例,上肢震颤1例;就诊时7例均有双下肢活动障碍,6例有晨轻暮重特点;用左旋多巴制剂治疗均有显著疗效。认为DRD常以单侧下肢活动障碍起病,症状有晨轻暮重现象,小剂量左旋多巴口服效果显著且具有持续性。

    2008年44期 v.48;No.62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干血片标本中AFP及-βhCG检测方法的建立

    周玉侠;刘霞;范刚;张莉;王伟;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孕妇干血片洗脱液中甲胎蛋白(AFP)及β-促绒毛膜性激素(β-hCG)的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精密性、稳定性等参数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AFP水平的批内及日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1%、5.2%,回收率为95.1%;检测游离β-hCG水平的批内及日间CV分别为5.0%、5.8%,回收率为97.6%。认为本研究建立的干血片中AFP及β-hCG检测方法为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奠定了基础。

    2008年44期 v.48;No.62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对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释放抑制作用的比较

    黄昌雪;黄科昌;王得伟;杨希营;

    抽取12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经分离得中性粒细胞(PMN)悬液,随机分成4组后进行下列处理:Ⅰ组和Ⅱ组分别加单纯反应混合物和参考样品(两组之差作为对照值),Ⅲ和Ⅳ组分别加入1×10-4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以趋化寡肽(fMLP)或佛波醇(PMA)激活反应,用细胞色素C减少法测定活化PMN细胞外超氧阴离子(O2-)含量。结果PMN悬液释放O2-的对照值为(9.3±4.7)nmol/106个细胞,Ⅲ和Ⅳ组分别为(8.31±2.1)、(7.05±2.7)nmol/106个细胞(P均<0.01)。认为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对活化PMN氧自由基的释放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此种差异可能与药物的立体异构有关。

    2008年44期 v.48;No.62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浆tHcy水平和左心室结构、功能测定及分析

    王惠新;高珺;陈茂杰;陈葶;

    选择5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微量荧光定量法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生化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结果血浆tHcy增高46例、正常12例,tHcy水平分别为(34.62±11.58)、(12.76±3.48)μmol/L,其一般资料及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Hcy增高、正常者分别有35例(76.1%)、3例(25%)出现左心室肥厚(LVH),P<0.01;LVH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血浆tHcy水平与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呈正相关,影响LVM I的因素为血浆tHcy水平、透析时间、收缩压。认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和LVH,前者为后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8年44期 v.48;No.626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1~2006年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朱婉;褚云卓;张静萍;

    2001年1月~2006年12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Bc)菌分离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耐药性。结果显示Bc菌分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显著上升);Bc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下降,对米诺环素耐药性最低。认为Bc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对其进行系统监测,并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

    2008年44期 v.48;No.62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题笔谈_小儿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