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俊;张富喜;陈红松;
目的检测肿瘤—睾丸抗原(CT抗原)MAGE-A1、MAGE-C2和SSX-1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MAGE-A1、MAGE-C2和SSX-1 mRNA在55例HC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产物进行测序,并对检测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5例HCC患者的癌组织中,MAGE-A1、MAGE-C2和SSX-1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60.0%、14.5%和40.0%;癌旁组织无表达。结论CT抗原MAGE-A1、MAGE-C2和SSX-1 mRNA在HCC中呈高表达,是HCC免疫治疗的理想靶位。
2008年45期 v.48;No.62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斌;刘希斌;吕丽燕;王心武;宋丽华;宋现让;
目的探讨Lunx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80例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Lunx mRNA的表达,并以1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NSCLC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58.75%,而对照组均无表达。Lunx mRNA表达率与NSCLC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行为状态评分无相关性。结论Lunx mRNA可作为检测NSCLC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良好分子标志物,其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化差、临床分期较晚密切相关。
2008年45期 v.48;No.62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屈二军;张红波;陈兰英;朱涛;王晓涛;
目的分析人消化道癌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差异并分离纯化食管癌组织中HSP70-多肽复合物。方法提取人食管、胃及大肠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蛋白质,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电泳分析;同时以食管癌组织为材料,通过层析柱分离纯化HSP70-多肽复合物。结果相同器官的不同组织中不同分子量蛋白的种类基本一致,但丰度则表现出差异;同时分离到食管癌细胞的HSP70-多肽复合物。结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丰度不同,可能与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状态相关。HSP70-多肽复合物的分离为提取肿瘤HSP70-多肽复合物提供了具体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利用HSP70蛋白奠定了基础。
2008年45期 v.48;No.62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洪新;于志坚;邬红霞;
目的通过对奥沙利铂(L-OHP)、顺铂(DDP)单独及联合作用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实验研究,探讨两药合用的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采用一定浓度梯度L-OHP和DDP单独及联合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并采用两药相互作用系数来评价两药相互作用性质。结果在各作用时间点,联合组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率与相应浓度L-OHP、DDP单药组相比均显著增强。结论L-OHP与DDP联用可增强互补,减少各自用药剂量,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2008年45期 v.48;No.62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海群;王绍勇;李宝生;翟利民;
目的构建TRAIL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研究其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Jurkat淋巴瘤细胞总RNA,进行RT-PCR反应,产物测序证实后插入经同样酶切的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RAIL。Western blot法鉴定其能否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结果Jurkat淋巴瘤细胞的RT-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TRAIL基因的全长序列;经酶切、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cDNA3.1-TRIAL质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上述质粒的膀胱癌细胞中有TRAIL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全长TRAIL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Westernblot验证其可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
2008年45期 v.48;No.62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留才;索艳君;
目的测定雌激素受体(ER)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以及高转移株OCUM-2MD3上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ER在人胃腺癌细胞上的表达,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ER在人胃腺癌细胞上有表达;ERα在OCUM-2MD3细胞系的表达强于SGC-7901;而ERβ表达在SGC-7901和OCUM-2MD3中相同,并且ERα/ERβ比值在胃癌高侵袭转移细胞系OCUM-2MD3中升高。结论雌激素有可能通过它的受体对人胃腺癌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ERα/ERβ比值的改变在胃腺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008年45期 v.48;No.62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鹊凌;孙爱民;韩永清;刘英;陈龙华;袁亚维;
目的建立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P35、P25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次全脑照射0、10、20、30 Gy 4个组。构建大鼠的放射性损伤模型,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的数目。组织匀浆法提取海马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P35、P2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 Gy组比较,10 Gy组神经细胞死亡、P35及P25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20、30 Gy组存活神经元减少,P35表达减少,P25表达增加(P<0.05)。结论放射性损伤可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可能与P35和P25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2008年45期 v.48;No.62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康静波;聂青;张丽萍;李启亮;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以60%~7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剂量3.8~5.0 Gy/次,治疗次数为10~13次,总放射剂量41.8~55.0 Gy,每日或隔日治疗。其中13例同时及伽玛刀治疗后配合内分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期内PSA值达到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0例,结束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总有效率为77.4%(24/31),3 a总的生存率为61.3%。配合内分泌药物治疗及未配合内分泌药物治疗的3 a生存率分别是61.5%、61.1%。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结论对复发性前列腺癌采用伽玛刀治疗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式。
2008年45期 v.48;No.62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超英;耿伯春;陈黎;
目的探讨T、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表型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以及分化抗原改变对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5例NHL患者进行CD19、CD20、CD74、CD45、CD3和CD14的免疫表型进行测定。结果B细胞表型抗体CD19、CD20和CD74对B细胞NHL阳性率达72.7%~90.9%;其中滤泡型CD19和CD20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病理类型(P<0.05)。CD19、CD20与T细胞的交叉反应均为0,而CD74则有25%的交叉反应率。T细胞表型抗体CD3在T细胞NHL中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对B细胞的交叉阳性率仅为9.1%。结论流式细胞术作为分化抗原的检测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性;在进行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时,应使用包括T、B淋巴细胞在内的一组标记物抗体。
2008年45期 v.48;No.62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瑞芬;张海燕;白志刚;牛丽婷;闫荣玲;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晨峰(MBP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和降压疗效。方法经动态血压监测筛选出MBPS高血压患者137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长期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MBPS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008年45期 v.48;No.627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尚国;刘彦轩;李汉臣;王忠民;赵宝生;秦秀广;齐博;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0)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发现15例患者的术前血液中检测到CEA mRNA表达。17例患者的24枚淋巴结检测到CEA mRNA表达。CEA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者3 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血液微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5)。认为微转移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食管癌术前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pN0中CEA mRNA表达,可以诊断食管癌微转移。
2008年45期 v.48;No.62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永耀;贺菽嘉;冯振博;王华;
分别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的方法,在Raji、Jurkat等7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中检测Livinα、β两种剪接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7株细胞中Raji、MOLT-4、、HL-60和K562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Livin,Jurkat细胞可能因为Livin mRNA表达较弱,蛋白水平检测不到,Hut78和KG-1两细胞株中未检测到Livin的表达。认为Livin在大多数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中表达,说明Livin可能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有一定关联。
2008年45期 v.48;No.6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大勇;陈向阳;
采用AF系统后路复位固定配合大剂量激素(MP)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2例,观察临床疗效。发现本组椎体治疗前后的前后凸高度分别由42.6%、90.2%恢复至86.6%、96.7%;椎体后倾Cobb角由(16.7±4.4)°纠正为(1.1±1.0)°;侧凸由(3.5±2.1)°纠正为(0.4±0.3)°。1 a后有3例Cobb’s角度丢失大于5°。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配合大剂量MP治疗后6周,患者运动、针刺觉、触觉的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有统计学差异。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认为采用AF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术及时纠正脊髓压迫,同时大剂量MP治疗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2008年45期 v.48;No.6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常英;卢冬喜;
检测46例冠心病(CHD)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组中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胆红素(TB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发现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患者HDL-C、TBL水平明显下降,TG、TC、LDL-C、hsCRP水平明显增高。认为血清血脂水平及hsCRP、TBL水平与CHD密切相关,是CHD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并能反映其严重程度。
2008年45期 v.48;No.62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凡鑫;解智慧;于爱鸣;
培养正常肺细胞系MRC-5和两株肺肿瘤细胞系H460、H446,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120 mj/cm2剂量紫外线(UV)照射,继续培养并对bcl-2蛋白进行免疫组化观察。Western blot结果示,在肺肿瘤细胞系H460和H446中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系MRC-5;免疫组化检测示,UV照射后培养10.5 h,bcl-2的表达在3种细胞系中均显著高于未照射组。认为bcl-2蛋白过表达与肺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肺肿瘤细胞中bcl-2蛋白的过表达未影响其对UV照射引起的应激反应,从而使肿瘤细胞具有了在应激条件下较正常细胞更强的生存能力。
2008年45期 v.48;No.62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全军;
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三种不同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MGC-803、HGC-27)的体外侵袭力、运动力,RT-PCR检测胃癌细胞的PTE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FAK、P-FAK蛋白表达水平。发现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PTEN mRNA表达明显增多,P-FA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细胞侵袭力和运动力亦明显减弱(P<0.01或P<0.05),FA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认为PTEN mRNA、P-FAK蛋白表达水平在评价胃癌细胞体外运动侵袭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PTEN基因可能通过FAK蛋白途径影响胃癌的侵袭转移。
2008年45期 v.48;No.62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熊沾麟;劳卫荣;李志明;黄志力;邹祖良;
应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技术及乳房外科体检对11615例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发现乳腺病疾病中发病率乳腺增生占首位,其他依次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乳腺叶状肿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为34.44/10万。认为乳腺疾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将乳腺疾病的筛查常规纳入妇女病普查普治中。
2008年45期 v.48;No.62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江;单吉贤;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检测67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MMP-2、MMP-1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MMP-14在正常胃组织表达为阴性,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呈密切相关性;MMP-2与MMP-1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认为MMP-2、MMP-1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可作为胃癌预后判定的肿瘤生物学标记物。
2008年45期 v.48;No.62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玎;戴淑真;
以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HPV16/18)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27例宫颈癌477枚盆腔淋巴结中HPV16/18 DNA。27例宫颈癌原发灶HPV16/18 DNA检出21例,21例HPV16/18阳性原发灶的369枚淋巴结阳性率为13.82%。淋巴结HPV DNA阳性率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的宫颈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认为在无转移淋巴结检测到HPV基因,对宫颈癌微小转移具有提示意义,有助于发现普通病理学难以检测到的早期隐匿性转移。
2008年45期 v.48;No.62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晓明;张治林;刘群英;
将4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与同期手术后未发生ARF的84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作对照,推测可能导致术后ARF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现患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吸烟指数>400支年、术前有肺部合并症和手术时间>3 h 4个因素与术后ARF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认为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早期戒烟、积极治疗肺部合并症、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是预防和减少术后ARF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2008年45期 v.48;No.62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辉;高璀乡;王育林;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Bcl-2和p5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不表达;Bcl-2在高分化腺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度分化腺癌和中、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p53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重度分化腺癌。胃癌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二者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认为Bcl-2和p53通过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不同价段,对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年45期 v.48;No.6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珩;吴云飞;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肝转移30例)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发现MMP-7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认为MMP-7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促进效应,MMP-7的检测对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2008年45期 v.48;No.62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戈;张玉华;吕谦;赵英;
回顾性研究132例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范围的关系。发现癌灶>2 cm、癌细胞低分化、大体分型为凹陷型三个临床病理特征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上述三个特征的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同时具备者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8.75%。提示癌灶大小、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对正确判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8年45期 v.48;No.6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庆海;毕业东;刘洪正;
选择血糖控制的稳定糖尿患者80例,分成实验A组和实验B组各40例,实验A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值变化。发现与同组治疗前及实验B组治疗后比较,实验A组治疗后Cys-C、hsCRP水平明显降低,TC/HDL-C变化不明显。认为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能够有效防治早期肾病。
2008年45期 v.48;No.62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强;赵滢;
将4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百普力组和能全力组(含膳食纤维)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两组术后腹胀、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认为胃癌术后含膳食纤维的早期EN能降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病率。
2008年45期 v.48;No.62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谯代萍;王德钦;徐玉娟;
将126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发现治疗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卡氏评分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能减轻毒副反应、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45期 v.48;No.62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海明;梅俏;金娟;许建明;
分别采用MTT法、TUNEL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葛根素对HT-29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随着葛根素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药物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高。TUNEL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不同剂量组葛根素可使HT-29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C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认为葛根素具有抗HT-29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阻断NF-κB p65蛋白通路,抑制氧化损伤有关。
2008年45期 v.48;No.62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于炳旗;齐娟;
对我院收治的20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DTC长期预后及复发的因素。发现209例DTC患者的复发率为18.7%,其5、10 a生存率分别为93.3%、86.4%;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浸润程度、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DTC预后的独立因素。认为年龄、浸润程度、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DTC长期预后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2008年45期 v.48;No.62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立楠;倪海霞;任卫东;舒丽莎;胡晓英;崔峰;
选择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2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量两组的脂联素(APN)浓度,用内环境稳定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IR)程度。发现PCOS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COS组空腹胰岛素、IR指数高于对照组,APN浓度与IR指数呈负相关。认为PCOS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升高,且与IR有明显负相关性。
2008年45期 v.48;No.62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尹强;陈铎;陈建军;魏翔泰;关俊宏;
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内髓系肉瘤病例的诊治过程。2例均以突发腰背疼痛为首发临床表现,且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血液的常规化验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髓外硬膜外占位,无明显特异性,均行急诊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病理诊断髓系单核细胞肉瘤,术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均未接受正规血液治疗,1例肿瘤复发,1例失访。认为无任何白血病临床表现的椎管内髓系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来自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建议及早手术切除肿瘤,积极按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标准尽早治疗。
2008年45期 v.48;No.62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庞丽;张颐;温放;
对15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15例患者中,10例表现为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7例表现为腹胀、腹痛或腹部不适,6例发现下腹部包块,6例合并腹水。15例患者术前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诊断为输卵管癌;13例行盆腔CT检查,3例诊断为输卵管癌;15例中13例患者CA125均不同程度升高。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26.67%。认为应提高对输卵管癌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
2008年45期 v.48;No.62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国胜;李志鹏;高宇;
应用带锁髓内针方法临床治疗胫骨和股骨多段骨折并观察其远期愈后。发现本组42例患者随访39例,术后切口1例感染。肢体功能恢复按Karlstron标准评价:优29例,良10例。术后均获临床愈合,无断钉、折弯、关节僵硬及骨不愈合病例。认为带锁髓内针方法适合治疗胫骨和股骨多段骨折且疗效满意。
2008年45期 v.48;No.62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有强;李高峰;谌楠;
将100例病理证实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同期5-FUDR+DDP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原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6.15%、98.08%,对照组分别为83.33%、87.5%,P均<0.05;实验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反应多于对照组。认为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纯放疗好。
2008年45期 v.48;No.62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娟;毛敏;罗志晓;冷卫东;
将78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216颗牙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极固宁TM、自酸蚀粘接剂、10%硝酸银3种脱敏剂治疗,观察各组的即刻疗效和3个月后的远期效果。发现3种脱敏剂的即刻有效率均较高,分别为95%、91.7%、92.2%,3个月后A组的脱敏有效率高于B组、C组,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认为3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均有较高的即刻疗效,但极固宁TM的远期效果相对较好,是一种较适合的牙本质脱敏剂。
2008年45期 v.48;No.6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志敏;戴秀梅;王翔;袁媛;袁保兰;
5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DP方案组(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28例,NP方案组(诺维本联合顺铂)30例。发现DP方案总有效率为57.1%(16/28),NP方案组为43.3%(13/30),疗效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为主。认为DP方案与NP方案对晚期乳腺癌均有较好疗效,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选择。
2008年45期 v.48;No.62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定卫;陈萍;蔡少青;
将10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治疗组(实验组)和阿托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与不良反应。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死亡率略降低,重度患者24 h ChE活力增高,中、重度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缩短,治疗后72 h血清CK、LDH、CK-MB值、尿潴留、心动过速、中间综合征较低。提示长托宁治疗AOPP较阿托品疗效好,病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08年45期 v.48;No.62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倩;徐文安;
对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和非腔梗患者于入院3 d内行TCD和颈部血管彩超,对二者发生颅外、颅内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梗死的发生与同侧颈动脉斑块及同侧颅内大动脉病变显著相关(P<0.05);非腔梗组更常发生颅内大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腔梗的发生中起致病作用。
2008年45期 v.48;No.62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陶艳玲;
从脐血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用B rdu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UCB-MSCs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且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INF-γ的表达水平。发现从脐血获得的MSCs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不表达HLA-Ⅱ抗原。UCB-MSCs对PHA刺激的脐带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呈细胞数量剂量依赖性;UCB-MSCs抑制了共培养体系中INF-γ分泌,然而促进了IL-4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认为UCB-MSCs对免疫反应具负调节作用,可能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防治提供一条新途径。
2008年45期 v.48;No.62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妍婷;
将后循环缺血(P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发现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改善。提示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改善PCI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8年45期 v.48;No.62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岳松伟;
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22例,行螺旋CT平扫与增强检查。发现原发肿瘤多起源于肾脏一侧,也可为双侧,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实质性肿块伴坏死与出血。"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认为螺旋CT检查可准确显示原发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为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2008年45期 v.48;No.62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毅;
12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运用经硬膜外穿刺针行胆道造影。术中胆道造影全部成功,其中胆总管内结石15例,右肝管汇入胆囊管1例,胆总管远段狭窄1例。未出现胆管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复查结果均未出现胆总管结石残留、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均下降至正常。认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及胆总管结石残留。
2008年45期 v.48;No.62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东霞;霍丹;陈应利;
45例经CHOP或CHOP类方案治疗失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接受2~6周期的MINE方案化疗。发现4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3.3%;MINE解救治疗近期疗效与有无B组症状、IPI评分、既往治疗后情况和有无巨大肿块等有关;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认为MINE方案是复发或难治中度恶性NHL安全有效的解救治疗方案。
2008年45期 v.48;No.62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晓玲;
对174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段尿(男性)和阴道分泌物(女性)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并将该分泌物置显微镜下检查阴道毛滴虫。发现1 744例NGU患者中,支原体、阴道毛滴虫、支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率依次为36.35%、12.79%、12.44%。在支原体和毛滴虫混合感染217例中,男39.17%,女60.83%;不同年龄组中,以20~4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认为本地区NGU患者中,混合感染现象较为多见,并以女性居多,好发于20~40年龄段,应引起临床重视。
2008年45期 v.48;No.62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宗桧;滕剑波;
使用高频超声对5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和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发现超声不仅可作为诊断肠套叠的方法,而且可在实时超声图像的监视下进行复位,如采用二维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效果较好,有取代X线监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整复治疗的趋势,值得推广。
2008年45期 v.48;No.62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凤英;张向丽;张桂莲;刘青;
实验组为51例子痫前期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实验A组(轻度)和实验B组(重度),对照组为33例正常晚孕者。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变化。发现实验组sVCAM-1、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实验A组;子痫前期患者sV-CAM-1、HCG水平直线相关。提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滋养细胞增生与分化异常存在。
2008年45期 v.48;No.62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莉莉;谭立明;陈琦;郑剑锋;吕娇凤;陈玉;
61例冠心病(CHD)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2支、3支病变组,对照组为40例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指标。发现CHD组HSP60抗体、HCY及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支病变组HSP60抗体和hsCRP含量均较单、2支病变组显著升高,2、3支病变组HCY含量高于单支病变组。认为HSP60抗体有望成为CHD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
2008年45期 v.48;No.62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志敏;于晓兵;孙广宏;
对33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其大小、范围、表面形态及性质。发现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最高(65.77%),其次是梗死组(59.8%),然后是高血压组、正常组。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
2008年45期 v.48;No.62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淑艳;宋曙光;王曙红;
收集21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412只眼)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前房深度(ACD)的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关系。发现术后ACD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ACD的变化值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认为在研究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调整公式的计算值时,应考虑术后ACD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尽可能减少术后屈光状态与术前预测值的误差。
2008年45期 v.48;No.62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