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琳;罗雅玲;赖文岩;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影响,为哮喘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ASMCs,对数传代后随机分为4组,A组加入含10%FBS的DMEM培养基,B、C、D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4、2.0、10.0μmol/L的Y-27632+含10%FBS的DMEM培养基,非放射性细胞增殖(MTS)/吩嗪甲酯硫酸盐(PM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490 nm处A值),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C、D组A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0.01);C、D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组,S、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0.01)。结论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抑制人ASMCs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本研究为哮喘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2010年03期 v.50;No.68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娜;孙蕾娜;战忠利;孙保存;郭燕;栾焕玲;
目的探讨c-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和PDGFR-β蛋白表达在肺神经内分泌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肺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c-KIT、PDGFR-α及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项指标间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关系。结果c-KIT、PDGFR-α和PDGFR-β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58.75%和66.25%,两两比较P均>0.05;三项指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除小细胞癌与类癌外,PDGFR-α蛋白在四种类型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PDGFR-β蛋白在不典型类癌和大细胞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PDGFR-α蛋白在大细胞癌、c-KIT蛋白在类癌、PDGFR-β蛋白在不典型类癌中表达阳性与阴性者中位生存期有显著差异。结论c-KIT、PDGFR-α及PDGFR-β蛋白表达在肺神经内分泌癌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并与预后有关。
2010年03期 v.50;No.68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锦荣;谭宁;翟鹏勇;王绩英;佘巍巍;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三氧化二砷(AS2O3)抗癌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6组,其中对照组不行特殊处理,AS2O31~3组分别加入0.4、4.0、40μg/ml的AS2O3,维生素C组加入400μg/ml的维生素C,联合组加入400μg/ml维生素C+0.4μg/ml AS2O3。采用缩胆囊素八肽(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用RT-PCR方法检测Caspase-3 mRN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1(MRP1)mRNA、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表达情况(维生素C组)。结果联合组及AS2O32、3组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S2O3组、维生素C组,且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联合组细胞集落显著少于其他五组,G0/G1期所占比例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五组(P<0.05);维生素C组Caspase-3 mRNA、MDR1 mRNA表达升高(P<0.05)、MRP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维生素C对AS2O3抗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具有协同性,可能机制为上调Caspase-3表达;两者联用可望成为低毒高效的化疗组合。
2010年03期 v.50;No.68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吕小艳;马筱玲;戴媛媛;张义永;荚恒敏;高玉录;付广林;
目的研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坏死性肺炎中致病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1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及对照组各6只,分别通过气管灌注MRSA标准菌株ATCC43300、铜-23菌悬液及生理盐水,实验后24 h及48 h分别检测三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实验后48 h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脱落细胞以电镜观察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后24 h和48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模型2组下降、模型1组升高;模型2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及支气管上皮细胞破坏情况重于模型1组、BALF中脱落细胞坏死率高于模型1组。结论PVL基因阳性CA-MRSA对坏死性肺炎的致病性强于PVL基因阴性MRSA,可能机制为前者能够分泌PVL基因并可编码PVL毒素。
2010年03期 v.50;No.68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维新;郑培华;管立学;刘志翠;李海波;吴立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42例IPF患者(IFP组)和9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者IPF发病危险性。结果IPF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Ⅱ基因型比较,携带DD型和D等位基因个体发生IPF的风险分别增加2.97倍(95%CI为1.13~7.73)和1.96倍(95%CI为1.16~3.32),P均<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IPF发病有关,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增加IPF的患病风险。
2010年03期 v.50;No.68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覃柳燕;张学荣;何敏;韦秋兰;张钦乐;赖允丽;
目的观察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F)在体外的抗乙肝病毒(HBV)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质量浓度分别为0.032~20.000 mg/ml的P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 2.2.15细胞,通过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半数毒性质量浓度(TC50),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以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组)。结果PF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0.75%~58.21%且呈浓度依赖性,作用72 h后TC50为13.61 mg/ml;PF作用72 h和144 h后,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拷贝量显著降低,与阳性对照组水平相似。结论PF在体外有显著抗HBV作用,且细胞毒性较小。
2010年03期 v.50;No.685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岳盈盈;李鹏;李志会;宋楠楠;赵元昊;纪璇;孟红;
目的为风疹病毒(RV)感染提供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PCR扩增RV包膜糖蛋白E1基因202~353 aa片段,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E1,转化BL21(plysS)菌株,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初步分析蛋白表达及抗原性;并探讨温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产量的影响。结果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6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确定该蛋白在30℃、0.6 mmol/L IPTG的条件下诱导表达4 h可获得最佳表达量。结论本研究为RV包膜糖蛋白E1抗原纯化及应用奠定了基础,亦为研制生产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RV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0年03期 v.50;No.685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宗美娟;孟猛;
目的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用于胰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对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胰液等标本在组织研磨、裂解、蛋白抽提及双向凝胶电泳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结果液氮研磨法可得到更多的蛋白质点;超声方法去除组织中核酸效果较好;二硫苏糖醇(DTT)平衡时间12~15 min,碘乙酰胺(IAA)平衡时间应等同或略长于DTT平衡时间时可得到高质量图谱;丙酮沉淀法可获得较多的胰液生物标志物蛋白点;将2~3根长度<13 cm的IPG胶条在1块凝胶上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MSOG)使双向电泳的重复性和通量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平台,所获得的电泳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能够较好地用于胰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0年03期 v.50;No.68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玉华;吕小梅;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联合测序检测58份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及ER蛋白表达情况,对各指标间关系行Spearm an相关分析。结果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甲基化率为29.3%(17/58),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p16甲基化及非甲基化者p16蛋白表达阻性(失表达)率分别为82.4%(14/17)、43.9%(18/41),ER蛋白失表达率分别为76.5%(13/17)、24.4%(10/41),P均<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16和ER蛋白表达有关。
2010年03期 v.50;No.68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祥祯;莫祥兰;黄振录;王国刚;梁钦清;
目的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NGWPH)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50例PTC(PTC组)及50例NGWPH组织中(NGWPH组)高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抗体(34βE12)表达情况,计算34βE12用于鉴别诊断的评价指标。结果PTC组34βE12表达阳性46例(92.2%),NGWPH组表达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4βE12用于PTC与NGWPH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2.59%。结论34βE12可作为鉴别PTC与NGWPH的重要参考标志物。
2010年03期 v.50;No.685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买春阳;李道明;宋慧琴;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的PTX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IR),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环氧化酶-2(COX-2)、Ki-67蛋白表达。结果PTX处理后EC9706细胞IR明显升高,NF-κBp65、COX-2蛋白及Ki-67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PTX可抑制EC9706细胞增殖,可能机制为下调NF-κB、COX-2及Ki-67蛋白表达;此为PTX治疗食管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03期 v.50;No.68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吉;刘志良;哈敏文;朱志图;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hENT1蛋白及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但均与年龄、性别、生存时间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hENT1蛋白阳性表达、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hENT1蛋白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NSCLC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二者可通过调节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患者预后;联合检测上述两种蛋白表达有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2010年03期 v.50;No.68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舒爱华;方海滨;占乐云;张明瑜;吕恩;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将58例拟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9例,分别施行芬太尼—异丙酚和雷米芬太尼—异丙酚TCI的全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分别于平卧位双肺通气20 min(T1)、左侧卧位双肺通气20 min(T2)及左侧单肺通气20 min(T3)、40min(T4)、60 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并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HR及拔管时间。结果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双肺通气转为单肺通气时两组Qs/Qt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Qs/Qt在T3时均最大、在T1最低,其中T3、T4时Ⅰ组少于Ⅱ组(P均<0.05);术后Ⅰ组的拔管时间长于Ⅱ组(P<0.05);两组术中SpO2均≥92%,MAP、CVP、HR无显著差异。结论与雷米芬太尼比较,芬太尼TCI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影响更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时间<2 h的手术。
2010年03期 v.50;No.68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彦萍;
目的观察舒利迭吸入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及茶碱缓释片口服、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VC、FEV1%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CD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且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
2010年03期 v.50;No.68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袁光辉;汪延明;吕晓彦;王宇;贡海;张保义;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6mV-X线照射,观察组行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即在鼻咽及上颈部靶区完成剂量40 Gy后改为每日2次、1.5 Gy/次、5次/周,两次照射间隔4~6 h以上;对照组行常规分割适形放疗。采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病灶有效率,按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慢性毒副反应。结果两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观察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病灶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3、5 a总生存率及急慢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且毒副反应无明显加重。
2010年03期 v.50;No.68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丹晖;黎阳;阮林;潘灵辉;黄冰;
目的研究肥胖患者全麻中行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时的适宜潮气量。方法将同期拟行仰卧位上腹部手术的3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三组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相同,术中均采用5cmH2O PEEP,潮气量分别为6、9、12 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监测各组在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30 min(T2)、插管后60 min(T3)、气管拔管后30 min(T4)、拔管后60 min(T5)循环及血气各指标变化。结果T2、T3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气道峰压(Ppeak)A组<B组<C组,Pa-ETCO2、PaCO2A组>B组>C组(P<0.05或P<0.01);T4、T5时,B组PaO2较A、C组明显升高(P<0.05),而A、B组A-aDO2较C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MAP、HR、CVP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患者全麻中行低水平PEEP时的适宜潮气量为9 ml/kg,其能维持全麻期间呼吸功能、改善全麻后低氧血症,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2010年03期 v.50;No.68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莉利;牛海燕;王明华;马晓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切除和(或)经纤支镜钳取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143例可疑肺癌患者的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结果、涂片质量及纤支镜下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以高级别异型增生及以上级别报告为阳性结果,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6.6%;纤支镜活检和刷检结合肺癌检出率为89.3%,显著高于单纯刷检(P<0.01)、显著低于组织病理学检查(P<0.05);纤支镜刷检肺癌检出率退变标本和未退变标本分别为25.0%、72.0%(P<0.05),中央型肺癌和非中央型肺癌分别为72.1%、43.8%(P<0.05),增生型、管壁浸润型、管外压迫型和正常型分别为81.4%、70.0%、22.2%、41.7%(P<0.01)。结论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简便、快捷,诊断肺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与纤支镜钳取活检联用可提高肺癌检出率;但纤支镜刷检结果受标本质量、肺癌部位和纤支镜下分型等影响,临床医师要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排除假阴性。
2010年03期 v.50;No.68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常立华;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对36例肺大疱电视胸腔镜下手术(VATS)患者,于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循环和呼吸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平均单肺通气时间70 min,无麻醉及手术死亡,无复张性肺水肿和肺不张。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用于肺大疱VATS患者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麻醉管理要点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保持良好双肺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和围术期监测。
2010年03期 v.50;No.68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裴瑛波;
目的探讨DT Light Post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同期行前牙缺损修复的102例患者(患牙126颗)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患牙63颗)和对照组49例(患牙63颗),两组均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其后分别用DT Light-Post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制作桩核,再用全冠进行修复。随访16~24个月,观察两组修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分别有1颗患牙出现修复体松动脱落及牙根尖周炎,修复成功率为96.83%(61/63);对照组出现牙根折及牙龈黑线6颗,牙修复体松动脱落及牙根尖周炎各2颗,修复成功率为84.13%(53/63)。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T Light-Post纤维桩用于前牙缺损修复成功率高、美学效果好。
2010年03期 v.50;No.68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俊;宁显明;邵大洪;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行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随访48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判定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较为安全。
2010年03期 v.50;No.68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杨人军;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动力髋螺钉(DHS)对68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内、髓外固定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PFN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切口长度小,全身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 a内病死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P均<0.05)。结论PFN与DHS内固定术均为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方法,其中前者更为安全、有效。
2010年03期 v.50;No.68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生、发展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5例HDCP患者(HDCP组)、21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其新生儿脐血中EGF水平,分析其与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的相关性。结果HDCP组母体及脐血中EGF、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HDCP病情加重逐渐下降;EGF在HDCP组母血及脐血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0.123,P<0.05),脐血中EGF水平与胎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均呈正相关(r=0.326、0.451,P<0.05)。结论HDCP患者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中EGF水平均降低,此可能在HDCP发生、发展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03期 v.50;No.68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彩霞;刘亚丹;宋月平;陈骅;许鸣华;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口服或甲基强的松龙静滴,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环磷酰胺静滴。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水平。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GC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提高SLE完全缓解率,可能机制之一为提高外周血白细胞GCR水平。
2010年03期 v.50;No.68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宏春;彭涛;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AST)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对20例SSS患者PAST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转11例、双向9例,桡动脉均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术后均恢复正常;窃血程度为Ⅲ度的9例患者术前大脑中动脉流速偏高、血管搏动指数偏低,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AST治疗前后SSS患者大脑前后循环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TCD可作为了解颅内软脑膜动脉侧支开放情况及评价介入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的重要手段。
2010年03期 v.50;No.68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志超;陈剑秋;
目的提高结肠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8例结肠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瘘口情况、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为单一瘘口,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反复泌尿系感染、气尿等,病因为结肠癌、结肠憩室炎、克罗恩病等;经膀胱镜、CT检查等确诊;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吻合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病变肠管一期切除吻合加瘘修补术1例,一期乙状结肠造口、二期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姑息性近端结肠造口1例,膀胱全切联合病变肠管切除术1例,癌性患者术后辅以针对原发病的化疗;7例平均随访3.5 a,仅克罗恩病患者复发、再次手术后生存良好。结论结肠膀胱瘘主要临床表现为粪尿、气尿、反复尿路感染;常见病因有肿瘤、憩室炎、克罗恩病等;膀胱镜和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因性质密切相关。
2010年03期 v.50;No.68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正礼;
目的探讨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17例,术后随访观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术后5~8 d(平均6 d)扶拐下地负重行走;随访8~32个月(平均15个月)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88.2%。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处理。
2010年03期 v.50;No.68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宽国;杨文东;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及IL-6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及吡格列酮的疗效。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91例T2DM患者(观察组)吡格列酮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并采用直线相关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TNF-α、IL-6及FPG、2 hP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与FPG、2 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TNF-α及IL-6在T2DM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判定T2DM病情及治疗效果的指标;吡格列酮具有抗炎、降糖及改善IR等功能。
2010年03期 v.50;No.68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司保达;王磊;张林;陈景寒;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EN)的价值。方法将3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对照组143例,均行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行EN,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经周围静脉行肠外营养(PN)。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水平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浆白蛋白及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EN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费用。
2010年03期 v.50;No.68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彦;张会娟;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5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血栓通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静滴,疗程均为2周。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总症状评分(TSS)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1例(36.6%)、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6.7%,对照组显效6例(21.4%)、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57.1%,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血栓通治疗DPN近期效果确切。
2010年03期 v.50;No.68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子斌;于东珍;王平凡;郝强;杨延芳;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降纤酶等改善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冰帽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清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60.0%(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辅助降纤酶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可能机制为减轻缺血脑组织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2010年03期 v.50;No.68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海柱;史英红;岳凤斌;张刚;刘奉立;
目的评价矢状位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35个膝关节(210个关节面)进行3.0T磁共振矢状位3D-FS-SPGR序列扫描及关节镜检查,以后者为标准评价前者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3D-FS-SPGR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97.69%。结论3D-FS-SPGR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减少漏诊、误诊。
2010年03期 v.50;No.68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竞芳;曲明娣;滕木俭;李杰;田虎;郭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02个肿瘤结节行RFA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93%,术前血清AFP水平升高者术后12个月显著降低(P<0.05),1、3、5 a生存率分别为84.7%、56.9%和43.1%;138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发热等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存活时间,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2010年03期 v.50;No.68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洪彬;穆伟;魏福云;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早期判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104例AMI患者,入院后即刻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活性(CK-MBact),判定心肌灌注情况;并观察心电图ST段偏移峰值及ST段下降率。结果CK-MBact显示治疗后心肌再灌注40例、心肌低灌注11例、心肌无复流53例,其治疗前ST段偏移峰值均无显著差异,心肌再灌注者ST段下降率显著高于心肌低灌注与心肌无复流者(P<0.05、0.01)。结论体表心电图ST段下降率可早期、准确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有利于准确了解AMI患者病情并判定预后。
2010年03期 v.50;No.68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庞玲霞;王友沛;龚永生;葛海峰;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诊断和母婴并发症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318例正常妊娠(对照组)者、69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患者(GIGT组)及105例GDM患者(GDM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CT)和HbA1c测定,通过ROC曲线评价FPG、OGCT和HbA1c在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HbA1c水平不同者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PG、OGCT和HbA1c诊断G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92%和91%,HbA1c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敏感性高于OGCT;母婴并发症发生率随HbA1c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HbA1c可作为GDM筛查诊断和监测母婴并发症的良好指标。
2010年03期 v.50;No.68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宁;刘金辉;姚全良;
目的评价外周血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对6种常见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通过阳性菌株及阴性对照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观察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细菌浓度下PCR检测效果;检测败血症患者及正常人血液标本中的16S rRNA基因表达,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意义。结果6种阳性菌株均出现特异阳性条带,阴性质控未出现阳性条带;不同退火温度对PCR结果无明显影响,以55、58℃最佳;PCR方法的最低细菌检测浓度为1.5×103cfu/ml;观察组血培养阳性率为38.3%(23/60),血液16S rRNA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6.6%(52/60),P<0.01。结论PCR法检测16S rRNA基因用于败血症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强,但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污染。
2010年03期 v.50;No.685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聿秀;高玉芳;王秀荣;吴欣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MST)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将31例同期拟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21例,均采用MST置管,其中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进行。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8例(80.0%)、出现并发症(静脉炎)1例(10.0%)、满意度评分(2.76±1.43)分,对照组分别为11例(52.4%)、4例(19.0%;静脉炎1例,血栓形成2例,进入分支血管1例)、(1.93±0.41)分,两组比较P分别<0.01、>0.05、<0.05。结论B超引导下MST用于PICC可减少静脉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0年03期 v.50;No.685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新;金耀华;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降糖疗法用于烧伤延迟复苏小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烧伤延迟复苏后应激性高血糖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胰岛素行强化降糖及常规降糖治疗,即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及10.0~11.1 mmol/L。观察两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烧伤延迟复苏小儿应激性高血糖采用胰岛素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可改善预后并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但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采取个体化泵速,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2010年03期 v.50;No.685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