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然尊;石蓓;郭艳;许官学;王冬梅;沈长银;
目的探讨静脉移植缺血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纯种大白兔46只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组(A组)、非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组(B组)和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后30 d分别检测心功能、梗死心肌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心功能提高,室壁厚度增加,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5)。结论MSCs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可改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增加梗死心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经缺氧预处理的MSCs移植治疗更有优势。
2010年04期 v.50;No.68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阿娜;袁正伟;王维林;
目的检测隐性脊柱裂(SBO)胎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1(NOS1)、脂肪及神经元内尼氏体含量,探讨SBO发病机制。方法建立SBO胎鼠动物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脊髓内NOS1阳性细胞数量,油红O染色观察脊髓内脂肪含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内尼氏体含量及神经元形态。结果SBO胎鼠脊髓中NOS1阳性神经元增多,神经元总数减少,细胸质内尼氏体减少或缺失,光密度值下降(P<0.01),脂肪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BO胎鼠腰骶段脊髓中NOS1分泌增多,尼氏体含量减少,可能是SBO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理学基础之一。
2010年04期 v.50;No.68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泽奇;李杰玉;黄娟;熊丽丽;傅擎宇;
目的探讨加味补肝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分别于加味补肝汤治疗后4周、8周两个时间点处死大鼠,RT-PCR技术测定坐骨神经c-jun、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加味补肝汤可降低c-jun、PKC-βⅡmRNA表达,上调BDNF蛋白表达(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可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010年04期 v.50;No.68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苏增锋;胡文彬;张颖;韩永升;李传富;韩咏竹;杨任民;
目的明确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探讨驱铜治疗对HLD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检测研究组24例HL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豆状核、丘脑等部位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采用同法检测18例对照组;根据治疗阶段将HLD患者分为治疗前、短期治疗后、长期治疗后3个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双侧豆状核、右侧尾状核等多部位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均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长期治疗后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等部位rrCBF均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短期治疗后各部位rrCBF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D患者存在广泛部位的rCBF减低,短期驱铜治疗对HLD患者rCBF的影响不明显,长期、正规的综合驱铜治疗能使HLD患者的rCBF得到改善。
2010年04期 v.50;No.68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紫微;刘映峰;魏向龙;缪绯;李健洪;赵欢;刘芃;
目的检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脂联素(APN)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悬浮芯片技术集成检测7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hsCRP、Lp(a)及APN的浓度,并与3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hsCRP、Lp(a)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增高(P均<0.01),且心功能分级越高其值越高;APN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增高(P<0.01),其值高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可能影响冠心病患者hsCRP、Lp(a)、APN水平,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三者可以用来评估心功能情况。
2010年04期 v.50;No.68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许峰;曹俊;张义平;孙维君;王丽丽;殷嫦嫦;
目的探讨毫米波辐照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合成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并分为A、B、C、D组,其中A、B、C组应用波长8.4 mm(频率35.75 GHz)、功率10 mW/cm2的毫米波辐射5 d,3组每天分别照射15、30、60 min,D组不照射。通过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结果随毫米波辐照时间及辐照天数的增加,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均增高(P<0.05)。结论低强度毫米波照射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的合成。在毫米波辐照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每次辐照时间及疗程较长有导致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性。
2010年04期 v.50;No.68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亚芹;问慧娟;刘文敏;
目的观察参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组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及心肌质量、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和阳性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参芍胶囊三种治疗剂量(低、中、高),阳性对照组在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给辛伐他汀;42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ET、NO和PAI-1的含量,同时测各组大鼠心脏质量及质量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组织NO降低,ET及PAI-1升高(P<0.05);给予参芍胶囊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PAI-1含量降低,以中剂量时最显著(P<0.05)。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质量及质量指数均增加(P<0.05),经参芍胶囊治疗后心脏质量减轻。结论参芍胶囊可以通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组织中NO、降低ET及PAI-1水平,减轻心脏质量,改善心肌重构。
2010年04期 v.50;No.68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纪蒙;胡文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3例行核磁共振检查,以弥散像所示新发血栓面积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以同期住院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无新发梗死97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浆TM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TM均高于对照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TM浓度升高,可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但对于评估梗死面积无临床意义。
2010年04期 v.50;No.68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宇虹;李广平;刘彤;邢艇;袁如玉;车京津;许纲;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新发房颤(A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MI发病24 h内且为窦性心律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房颤分为AF组和非AF组,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血管相关病史,检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同时常规检查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脏彩超等。结果AF组患者年龄、BMI、合并糖尿病人数均高于非AF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升高且左房增大(P均<0.05)。结论RAAS激活可能对AMI早期新发AF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50;No.68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勇;李恒进;马素慧;韩晓燕;杨洁;
目的通过非创伤性皮肤检测技术测量不同部位皮脂度、水分、pH值和皮肤弹性度,客观、定量评价男性老年瘙痒症患者上述皮肤生物物理参数。方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前额正中、背部肩胛间、腹部和小腿胫前皮肤皮脂度、水分、pH值和弹性度。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前额、胫前弹性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部位测定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各部位皮肤皮脂度、水分、弹性度均低于对照组,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老年瘙痒症患者皮肤皮脂度、水分、弹性度测定值降低,皮肤pH值测定值偏高。
2010年04期 v.50;No.68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翁敏;者星炜;韩冰冰;
目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选择123例CKD患者,将Cockcroft-Gault方程、7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估算的GFR值用体表面积(BSA)标准化,与BSA标准化的99mTc-DTPAD测得的GFR在不同CKD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与99mTc-GFR(sGFR)相关性最好的是7MDRD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也表明7MDRD方程诊断的工作效率最好。结论建立了用7GFR值推算sGFR理论值的校正式:sGFR=7GFR×1.25-11.72。
2010年04期 v.50;No.68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环;马超;杨亚萍;云馨;荣涛;刘睿智;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对生殖激素及精子形态、精子活率的影响。方法检测81例VC所致男性不育患者和18例健康生育男性精液及血清标本,其中不育患者按VC临床分度分为Ⅰ°、Ⅱ°和Ⅲ°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测定精子活率。结果Ⅱ°和Ⅲ°组FSH、LH低于对照组(P<0.05);Ⅰ°、Ⅱ°和Ⅲ°组的T、PRL和E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和Ⅲ°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VC各组精子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Ⅲ°组精子活率低于Ⅰ°和Ⅱ°组(P<0.05)。结论VC可引起血清生殖激素FSH、LH变化,但VC临床分度对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关系不明显。VC能够导致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活率下降,VC程度越重,对精液正常形态精子率与活率的影响程度越大。
2010年04期 v.50;No.68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军;柯元南;周建芝;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变化,评价冠心病患者P-Selectin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Selectin水平,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临床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措施等,记录随访1 a时心血管病事件。结果冠心病患者P-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Selectin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血胆固醇(CHO)水平及严重病变支数相关。临床合并糖尿病和介入治疗术后的冠心病患者P-Selectin较高。患者住院时P-Selectin水平增高与随访1 a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P-Selectin水平升高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性,而且预示患者1 a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2010年04期 v.50;No.68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席春江;李佑祥;吴中学;
目的评价基底动脉不同形态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2006年11月59例患者的59个动脉瘤,其中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4例、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8例、使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动脉瘤5例。将动脉瘤及近端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3例,单纯支架植入11例,手术失败3例,未治疗动脉瘤15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5个,近全栓塞19个,部分栓塞17个。结论基底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小动脉瘤或大动脉瘤但瘤颈与瘤体之比≤1∶3者,单纯弹簧圈栓塞即可达到动脉瘤完全栓塞;对于瘤颈与瘤体之比≥1∶3者,最好采用其他辅助技术如球囊再塑型技术及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
2010年04期 v.50;No.68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煜;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30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治疗组)和使用固定阀门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36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25例患者的意识状况及部分偏瘫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所有患者的侧脑室均有所缩小。结论正确应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手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2010年04期 v.50;No.68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姜琦;朱波;姜利;
目的研究脑状态指数(CSI)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入ICU需机械通气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咪哒唑仑和异丙酚维持合理镇静,每隔30 min进行Ramsay评分及测定CSI数值,比较两组镇静患者的CSI评分有无差异,分析CSI结果与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镇静均显示CSI指数随镇静深度的加深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与Ramsay镇静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I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相关性良好,可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能够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镇静状态。
2010年04期 v.50;No.68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明灿;陈世洁;罗国才;闵杰;赵光锐;朱占胜;王鹏;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急性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疗效及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12.5%)、中残6例(25.0%)、重残5例(20.8%)、植物生存2例(8.3%)、死亡8例(33.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死率高,主要确诊手段是术后及时CT复查,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手术治疗,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2010年04期 v.50;No.68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红阳;房丽;王慧;付爱双;刘信荣;
目的观察清金补肺汤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清金补肺汤组(中药组)12例、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11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12例。根据RTOG诊断标准以≥2级者为观察指标,同时观察放疗结束6个月后影像学、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三组KPS评分。结果中药组、激素组、单放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33%、18.18%、3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T细胞亚群、KPS评分优于其他两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清金补肺汤能有效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无激素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0年04期 v.50;No.686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沈素红;席占国;陈柯;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plioSSA-770A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60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内径、管壁及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41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4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双侧,余为单侧。发育正常组两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组患侧与健侧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CDFI可确诊该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10年04期 v.50;No.68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凤春;梁媛援;张辉;郑东明;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4月19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预后良好,3周后症状和体征恢复至病前水平,头部MRI示15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RPLS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神经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特定的头CT及MRI表现,易误诊为脑梗死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及早认识并正确治疗本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头颅影像学表现基本可恢复至病前水平。
2010年04期 v.50;No.68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伟荣;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并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高危因素及病原体。结果38例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2例;11例气管切开患者中有7例(63.6%)发生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3~6 d;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2例中有8例(66.7%)发生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分离率为31.9%,革兰氏阴性菌分离率为53.2%,真菌培养分离率为14.9%。结论老年、气管切开、重症监护病房是神经内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药敏仍以敏感菌株为主,但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
2010年04期 v.50;No.68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曲向东;岳云;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胸腔阻抗法监测心输出量的意义。方法选择27例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采用阻抗法心输出量监测(BioZ.com),麻醉诱导后置入肺动脉导管,利用波形变化判断导管到达正确位置。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于开胸前后0、5、10、15、20、25、30 min时记录心输出量(CO)。使用Med-Calc statistical software 7.5进行Bland-Altman点图样分析。结果开胸前胸腔阻抗心输出量监测(ICG-CO)与漂浮导管心输出量(PAC-CO)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37。开胸后ICG-CO与PAC-CO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74。结论BioZ.com方法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开胸前和开胸后的测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2010年04期 v.50;No.68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云娜;顾征;张向华;王光弟;李彤;李明颖;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我科手术后死亡的HICH病例124例。结果中枢衰竭死亡者58例,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者各2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者为22例。结论中枢衰竭是术后患者早期(≤7 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术前的意识状态、出血量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死亡的最重要因素。手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晚期(>7 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肺部感染和MOF。
2010年04期 v.50;No.68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郝瑞军;句国栋;刘建新;李春迎;姚鹏;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柔红霉素(DNR)致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2例初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含DNR诱导化疗方案中分别给予高、低两种剂量化疗,在化疗结束的当天、第3天及第7天分别检测cTnI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心电图。结果两组化疗结束当天及第7天cTnI异常率均高于CK-MB异常率(P<0.05),第3天高剂量DNR组cTnI异常率高于低剂量DNR组(P<0.05)。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检测能提高DNR致心肌损害的检出率,可作为DNR致心肌损害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
2010年04期 v.50;No.68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萍;陈桂丽;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探讨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0例、IFG患者30例、IGT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采血测定内脂素、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和腰臀比(WHR),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结果T2DM组、IFG组及IGT组内脂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IGT组高于IFG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与BMI、WHR、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B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FPG、TG和BMI分别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010年04期 v.50;No.68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春;李海涛;王蔓莉;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前期患者74例作为高血压前期组,原发性高血压者74例作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UA水平。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对照组血UA分别为(337.35±73.17)、(328.16±67.44)、(284.37±67.84)μmol/L,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前期组U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UA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UA水平升高,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压亦升高。
2010年04期 v.50;No.68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唐琛;傅芬;甘凤英;刘淮;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相关基因凝血酶原(FⅡ)基因G20210A突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采用4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66例HDCP患者胎盘组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和子痫前期组54例)与69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FⅡ基因G20210A突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CP组和子痫前期组的FⅡ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对于GG基因型,HD-CP组的GA基因型和AA基因人群的比数比(OR)值分别为2.26、3.63,子痫前期组分别为2.41、4.52,子痫前期组A等位基因相对G等位基因的OR值为2.15。结论HDCP患者胎盘组织中凝血系统相关基因FⅡ基因G20210A突变与HDCP可能有关。
2010年04期 v.50;No.68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瑗;耿立成;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导引下经鼻气管插管,实验组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 g,对照组涂抹石蜡油。比较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有无呛咳反应与屏气反应、应用降压药情况。结果对照组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较实验组明显,实验组呛咳等反应较轻。结论复方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减轻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导引下经鼻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2010年04期 v.50;No.68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瑞芳;刁淑华;屠锋;徐小川;
目的对4种口腔全自动清洗注油机维护高速手机的保养效果及成本进行评价。方法全新60只W&HTA98高速涡轮手机,分别试用W&H301 Plus、森田SM-HIM-1、KaVo 2104A、NSK care3 plus等4种全自动手机清洗注油机。收集医生对保养后手机工作状态的主观评价,观察其手机轴芯内部清洗润滑的效果,同时计量4种机器保养后单只手机的消耗,以常规手工注油为对照。结果4种全自动手机清洗注油机保养后,医生主观评价结果近似,均没有发现有滞涩、停转等不良现象;打开机头后盖观察轴承,润滑油润滑效果明显;单只手机保养油耗在0.15~0.30 ml,单只成本0.15~0.60元,手工注油油耗为0.70 ml,成本为0.36元。结论全自动注油机成本低于手工注油。4种口腔全自动清洗注油机在临床使用中对手机保养无明显的差异。
2010年04期 v.50;No.68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练德义;
目的探讨引起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34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合并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文发生医院感染70例(20.5%)。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为高龄、伴有合并症、肝功能差、实施侵袭性诊治措施、住院时间长、抑酸剂应用时间长。结论肝硬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诊疗护理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积极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抑酸剂,尽量减少住院时间。
2010年04期 v.50;No.68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罗世官;黄克力;陈宏明;唐习强;李日著;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51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手术,二尖瓣置换26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8例痊愈出院,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可提高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
2010年04期 v.50;No.68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正义;
目的探讨经内镜结扎及组织黏合胶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经内镜结扎及组织黏合胶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内镜结扎及硬化剂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略高于对照组(9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1%)(P<0.05)。结论经内镜结扎及组织黏合胶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0年04期 v.50;No.68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雪梅;杜巨豹;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肩痛的10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61例),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肩痛发生率及上肢运动功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的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肩痛的发生率低(P<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肩痛的发病率,有利于上肢功能的康复。
2010年04期 v.50;No.68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菁;郑碧霞;张丽花;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就诊行为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疾病认知度、医药费负担方式、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有关。对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就诊行为与对待疾病的态度均有改善。结论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就诊行为和对待疾病的态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0年04期 v.50;No.686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颖;曹江;卢英民;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SY)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随机分为SY治疗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入院后4周行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结果高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抗氧化酶活力升高,BNP降低;BNP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SY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2010年04期 v.50;No.68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山;张彦;梁禹;刘海根;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肠道内窥镜检查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肠道内窥镜检查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组(P-R组)30例、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镇静—止痛效果、循环系统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足肠道内窥镜检查需要。术中P-R组对于循环系统如心率和收缩压的影响低于M-K组,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苏时间较短(P<0.05)。两组镇静—止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用于肠道内窥镜检查麻醉临床效果较好。
2010年04期 v.50;No.68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剑军;徐惠绵;王振宁;赵宜良;杨巍;郑志超;谷小虎;张涛;刘勇;刘彦擎;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FolFox7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34例达到部分缓解,这部分患者化疗结束后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22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其中14例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3例患者病情持续进展,无法行手术治疗。结论新辅助化疗为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手段,为更多的患者争取到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2010年04期 v.50;No.68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和德;赵建华;焦守凤;李敏;曹永进;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CRP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脑梗死组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2010年04期 v.50;No.68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颖;付占昭;曹军丽;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复发误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秦皇岛第一医院肿瘤科2004年7月~2006年12月2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误诊时间6个月以上者10例,3~6个月者13例,3个月以内者6例,误诊时间15 d~11个月。其中患者自误16例(55.2%),医师误诊12例(41.4%),目前医疗制度及医疗条件延误1例(3.4%)。结论大肠癌术后复发误诊主要为患者自误、医师误诊及目前医疗制度及医疗条件所致,加强对患者宣教及医师培训、建立定期随访制度有利于早期诊断大肠癌复发。
2010年04期 v.50;No.68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艺;
目的探讨免疫增加型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价值。方法将4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加型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加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010年04期 v.50;No.68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震;沈洪亮;许辰;
目的观察应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伊托必利50 mg/次、复方阿嗪米特2片/次,三餐后服用;对照组59例,口服多潘立酮10 mg/次,三餐前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餐后不适、上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变化,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托必利和复方阿嗪米特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2010年04期 v.50;No.68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姬清华;李国胜;张汝一;颜登国;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表达,探讨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肠癌患者CD4+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降低,CD8+细胞升高,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的增高更加显著,且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术后发生转移者较未转移者明显;术后上述变化有所改善。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2010年04期 v.50;No.68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艺;
目的检测基因表达产物P53和PTEN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上皮、55例CIN及15例SCC组织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和SCC中分别为0、41.82%、73.33%,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各CIN分级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TEN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53参与了CIN、SCC的发生,PTEN在CIN、SCC中可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2010年04期 v.50;No.68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彦山;刘禹赓;李春盛;
目的观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为肾衰组,按病情分为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两个水平,按是否有感染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个水平。选择健康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乳酸水平。结果肾衰组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伴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乳酸与肌酐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乳酸增加且与肌酐呈正比,感染是引起乳酸增加的重要因素。
2010年04期 v.50;No.68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孟利斌;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结合前侧异体皮质骨板钢丝捆绑固定治疗,术后Harris评分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Harris评分90分,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周,股骨柄假体经X线检查无松动。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能够达到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有机结合,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有效手段。
2010年04期 v.50;No.68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杰;李少华;茅凌洲;蔡新宇;楼列名;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Ⅱ型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7 a,62例病例全部愈合。优33例,良25例,可4例。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Ⅱ型符合生物学内固定要求,降低了软组织手术损伤,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2010年04期 v.50;No.686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闯;华宁;唐雪正;唐发宽;陆宏;布伦;王德水;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坎地沙坦,疗程为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给药6月后血浆BNP浓度、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51%、40%、9%,对照组分别为40%、3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EF、FS、CI改善(P均<0.01),血浆BNP浓度降低(P<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可降低CHF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2010年04期 v.50;No.68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欣;曲青山;苗书斋;刑利;沈蓓莉;王凯;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尸肾移植术后发生输尿管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尿路重建,其中18例施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3例施行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尿量、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移植肾彩超均未见异常。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坏死首先要注意预防,在取肾、修肾时就要注意保护输尿管及其血液供应,提高手术技术及术后管理水平。一旦出现了输尿管坏死,在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手段无效后应及时采取手术干预。
2010年04期 v.50;No.68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博雅;党群;高陆;金喆;李永健;
目的研究QT离散度(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测定1 067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3 d的QTd。结果术后QTd较术前降低,且心源性猝死患者PCI术后QTd变化幅度较小。结论PCI术前和术后QTd变化可作为冠心病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2010年04期 v.50;No.68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