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妊娠早期孕妇CD_(56)~(bright)CD_(16)~-uNK、pNK细胞中CD_(4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江海炜;曲迅;孔北华;

    目的观察妊娠早期妇女CD56brightCD1-6子宫NK细胞(uNK细胞)和CD56brightCD1-6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变化,探讨CD56brightCD1-6uNK细胞中CD44表达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形成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孕5~9周的正常妊娠妇女蜕膜和外周血以及20例正常非孕健康妇女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56brightCD1-6NK细胞的数量及其表面CD44的表达。结果早期妊娠妇女子宫蜕膜淋巴细胞中CD56brightCD16-NK细胞占71.86%±6.22%,CD56brightCD16-uNK细胞中CD44的阳性表达率为34.65%±9.96%,显著低于CD56brightCD1-6pNK细胞的99.55%±0.35%,P<0.05。非孕期妇女CD56brightCD16-pNK细胞CD44阳性表达率为99.66%±0.29%,与妊娠早期孕妇相近,但孕早期妇女外周血CD56brightCD16-NK细胞CD44平均荧光强度(MFI)为241.71±62.41,正常未孕妇女为354.62±41.28,两者相比P<0.05。结论妊娠早期子宫蜕膜的淋巴细胞主要为CD56brightCD1-6uNK细胞。CD56brightCD1-6uNK细胞中CD44的表达明显低于pNK。这可能是妊娠早期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2010年06期 v.50;No.68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MMP-2、MT1-MM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蒋艳霞;魏志敏;邢晓明;侯峰;付伟伟;李玉军;

    目的观察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3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和3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腺瘤组织中的MMP-2、MT1-MMP。结果MMP-2和MT1-MMP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浆液性腺瘤(P<0.05)。卵巢良性浆液性腺瘤组织中的MMP-2、MT1-MMP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P均<0.05)。卵巢浆液性腺癌中MMP-2、MT1-MMP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1,P<0.01)。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中MMP-2、MT1-MMP表达上调。二者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过程中协同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2010年06期 v.50;No.68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被动吸烟对大鼠卵巢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薛德娜;李若葆;任春娥;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对大鼠卵巢功能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A、B两组。A组(25只)为正常对照组,B组(55只)被动吸烟3个月建立大鼠被动吸烟模型。取A组大鼠14只、B组15只心脏取血测E2、P。剩余A组、B组大鼠雌雄合笼,计数怀孕大鼠。B组怀孕大鼠再随机分为B1组和B2组。B1组停止吸烟,和A组在正常条件下饲养;B2组继续被动吸烟。怀孕20 d解剖孕鼠,记录每组胚胎植入数,活胎、吸收胎、死胎、畸胎数及胎重、身长、尾长等。结果被动吸烟模型建立后,B组大鼠血清中E2、P水平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雌雄合笼后B组大鼠怀孕率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B1、B2组大鼠与A组相比及B2组大鼠与B1组相比吸收胎、死胎率升高,胎鼠体重、身长、尾长降低,P均<0.05。结论被动吸烟严重影响雌性大鼠卵巢功能及胚胎发育。孕后戒烟并不能完全消除被动吸烟对胚胎的影响。

    2010年06期 v.50;No.68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陆牡丹;许飞;张立;于亮;陈道桢;

    目的检测305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孕龄、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305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结果305例孕妇的阴道中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阳性率分别为25.24%、11.14%、18.03%、12.45%。随着孕龄的延长,三者阳性率增加。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三者阳性率较高。结论部分妊娠期妇女存在阴道细菌感染,其严重程度与孕龄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王旭;张爽;

    目的观察槲皮素体外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用0、10、20、40、80、16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Fas及HSP70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和Csapase-8的活性。结果浓度10~160μmol/L的槲皮素均能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并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槲皮素作用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随槲皮素浓度增高,HSP70表达下调,FAS表达增强,Caspase-3、8活性上调,均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槲皮素能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通过提高细胞内Fas的表达,降低HSP70的表达及诱导Caspase-3、8的活化及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青春期女性骨量影响因素分析

    曾鸿毅;余佩玲;李兵;韦春凌;杨文定;邹劲涛;刘泽凌;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生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柳州市区初中女生189例。采用24 h回顾法了解膳食摄入情况,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矿物含量(BMC)、骨矿物密度(BMD)、骨面积(BA)及体脂百分比。用Tanner五分期法评价第二性征发育。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结果与女性全身BMD关系最密切的是体质量,其次是乳房发育分期、年龄、月经初潮、体力活动强度、膳食钙摄入量、身高和脂肪摄入量。与BMC关系最大的体质量,其次是身高、乳房发育分期、体质量指数、月经初潮、蛋白质摄入量、膳食钙摄人量和磷摄入量。结论影响青春期女性骨量主要决定因素为体质量、青春发育状况、身高和体力活动强度。

    2010年06期 v.50;No.68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源性睾酮对睾丸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孙辉;王雪松;

    目的观察外源性睾酮对睾丸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40例有生育能力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首次肌肉注射十一酸睾酮(TU)1 000 mg,第6、12周肌注TU 500 mg给药结束后第2周行睾丸穿刺取睾丸组织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组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白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给药结束后第2周睾丸组织未见组织学变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睾丸组织中有12个蛋白点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4个蛋白点被鉴定,分别为ACTB蛋白、CALB2蛋白、SOD2蛋白、PSMF1蛋白。结论外源性外源性睾酮可导致睾丸组织ACTB蛋白、CALB2蛋白、SOD2蛋白、PSMF1蛋白等12种蛋白表达变化,这可能是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生成的机制之一。

    2010年06期 v.50;No.68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_(146)表达、MVD变化及意义

    龙兵;董自强;袁红纲;陈晓波;胡敬祖;张平;毛峥;

    目的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癌组织中CD146mRNA、蛋白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癌组织中CD146mRNA、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MVD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MVD升高。其尿路上皮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CD146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06期 v.50;No.68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联合与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邹媛媛;汪建涛;李筱荣;胡博杰;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联合和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32例(32眼)患者,16例(16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手术组),16例(16眼)行分期手术(分期手术组)。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结果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前后及术后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手术前后相比P均<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联合和分期手术都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的减少,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联合与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2010年06期 v.50;No.68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降钙素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肖强;熊龙;杨庆秋;陈宗和;

    目的观察降钙素治疗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64只2个月龄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OVX)后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只。观察组从骨折术前1周至术后8周每天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2 IU/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14、28、56 d骨痂中Ⅰ、Ⅱ、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从骨折后第7天开始至第56天,各组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Ⅱ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先升高后下降,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从第28天起,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56天观察组骨痂已为骨性,对照组可见较多软骨性骨痂。结论降钙素能促进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换,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钙素能促进Ⅰ型胶原mRNA表达,抑制Ⅱ型胶原mRNA表达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短篇与个案

告读者

基础研究

  • 裸鼠荷人卵巢癌腹水瘤模型的构建

    马娟;费保珍;程民;赵卫东;

    目的探讨建立裸鼠荷人卵巢癌腹水瘤模型的方法。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HO-8910细胞,调制成浓度分别为2.5×106、5×106、1.0×107、2.5×107、5×107/ml的细胞悬液,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接种至裸鼠体内,注射体积为200μl,接种后观察各组成瘤时间及成瘤率。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人卵巢癌上皮性细胞HO-8910裸鼠腹水瘤模型。接种剂量为1.0×107、5.0×106和2.0×106个癌细胞者成瘤率分别为100%、100%、90%,成瘤时间分别在15~21 d、18~24 d、21~25 d,腹水瘤形成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0~15 d、12~18 d、28~35 d。接种剂量为5.0×105、1.0×106个者30~42 d形成腹水瘤,且成瘤率低(≤50%)。结论腹腔注入2.0×106个HO-8910是建立裸鼠荷人卵巢癌腹水瘤模型的好方法。

    2010年06期 v.50;No.68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FGF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观察

    李运;巩磊;杨晓冉;徐文文;郭海艳;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40眼),用前房注射卡波姆法制成兔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建模后每只兔随机取一眼为实验组(20只,20眼),分别于建模中及建模后1、2、3周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另一眼为对照组(20只,20眼),分别于相同时间玻璃体腔内注射等体积的PBS。术后每日固定时间测量眼压,分别于建模中及建模后1、2、3及4周采用国际标准法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观察b波和Ops波振幅的改变。结果建模后各时期对照组和实验组眼压较建模前比较明显升高(P均<0.05)。建模后1周对照组b波和Ops波与建模前比较出现振幅下降(P均<0.05),且随高眼压持续的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降低。与建模前比较,实验组2周时Ops波振幅、3周时b波振幅开始下降(P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波振幅在建模后2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Ops波振幅在建模后1周就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导致视网膜功能下降,出现b波和Ops波振幅降低。bF-GF可延缓b波和Ops波振幅降低,对视网膜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2010年06期 v.50;No.68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五加方剂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韩艳梅;左平祥;李娜;史小琴;王宇;张明艳;

    目的观察刺五加方剂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刺五加方剂组(C组),各8只。给药4周后,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取缺血心肌组织,检测其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A、B、C组Bcl-2的灰度值分别为95.78±6.55、56.91±4.51、99.12±5.05,Bax的灰度值分别为99.88±20.56、165.31±9.05、115.21±18.16,C组Bcl-2高于、Bax低于B组(P均<0.05)。结论刺五加方剂可以促进心肌组织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

    2010年06期 v.50;No.68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rhG-CS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晓楠;王亮;刘丽;王东;张建宁;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进行液压打击。治疗组打击后3 h内皮下注射rhG-CSF 50μg/kg,1次/d,连续注射5 d。对照组打击后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7、14、21 d对三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mNss评分。术后21~25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液压打击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术后14、21 d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4、25天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百分率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rhG-CSF对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和认知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2010年06期 v.50;No.68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高晓丽;牛秀敏;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55例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PTT、FIB均较高,P均<0.05,而两组间PLT、PT、PT-INR相比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组AT水平较正常妊娠组降低,vWF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升高,P均<0.05。两组AT、vWF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396,P=0.000)。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

    2010年06期 v.50;No.688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宫颈鳞癌组织中uPA、uPAR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鹏;孔红霞;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uPA、uPAR。结果uPA、uPAR的表达程度宫颈癌组织高于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uPA、uPAR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uPA、uPAR表达升高。其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NF-κB和uP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马玉芳;陈新年;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启动剂(uP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的NF-κB、uPA。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F-κB和uP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NF-κB与子宫颈癌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uPA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NF-κB和uP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84,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NF-κB和uPA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参与了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

    2010年06期 v.50;No.68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观察

    刘勋姣;

    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方法5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术,观察组行改良盆底重建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观察组阴道前壁脱垂全部得到纠正;随访1 a均未出现复发;未见手术并发症。对照组6例复发,2例发生尿潴留,2例阴道聚丙烯补片修补术后发生侵蚀。观察组保留尿管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安全有效。

    2010年06期 v.50;No.688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及复发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马骏;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预后及复发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37例E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5 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和59%。低度恶性ESS(LGESS)、Ⅲ~Ⅳ期患者累积生存率与高度恶性ESS(HGESS)、Ⅰ~Ⅱ期患者相比,P均<0.05;术后接受放、化疗者与未接受放、化疗者相比,P均>0.05。本组共有23例(62%)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25个月。LGESS患者、保留卵巢功能者、接受放疗者与HGESS患者、未保留卵巢功能者、未接受放疗者复发转移率相比P<0.05;术后接受化疗与未接受化疗者相比P>0.05。结论ESS的预后与其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相关;复发转移与恶性程度、是否保留卵巢功能及是否接受放疗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中电凝、缝合止血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比较

    黎明鸾;金松;欧曼颖;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创面电凝止血和镜下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8例,均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其中38例创面采用缝合法止血(观察组),30例创面采用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月经改变少,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小,P均<0.05。结论与缝合止血相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使用。

    2010年06期 v.50;No.68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常州地区15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常染色体核型分析

    张晓青;虞斌;王秋伟;孙达成;吴晓妍;王晶;曹芳;黄瑞萍;

    目的检测常州地区唐氏综合征常染色体核型分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常州地区15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标准型143例,易位型10例,未发现嵌合体型。85.6%的唐氏患儿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即获得确诊。29.8%发生于高龄孕妇(≥35岁)。结论常州地区唐氏综合征患者核型绝大多数为标准型,易位型少见,未见嵌合体型。患者母亲有年青化的趋势。

    2010年06期 v.50;No.688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O和Ca~(2+)、Mg~(2+)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柏金秀;杨小巍;姬静璐;李少华;贾浩;湛要五;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和Ca2+、Mg2+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60例HIE患儿为观察组,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1、3、7、14 d测定血清NO及Ca2+、Mg2+水平。NO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Ca2+、Mg2+水平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均<0.01);观察组中、重度HIE患儿血清NO水平高于轻度HIE患儿,Ca2+、Mg2+水平低于轻度HIE患儿(P均<0.01)。第14天观察组患儿血清NO、Ca2+、Mg2+水平与对照组相P均>0.05。结论HIE患儿血清NO水平升高,Ca2+、Mg2+水平降低。三者水平与HIE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体外精浆置换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邵欣胤;李金彪;朱琳;

    目的观察对弱精子症患者进行体外精浆置换后精子运动能力的变化。方法用正常供精者精液的精浆置换30例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浆。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孵育0、0.5、1、2 h时精子的精子活率、A级和(A+B)级精子百分率、直线运动速度(VSL)和曲线运动速度(VCL)。结果精浆置换后精子活率、A级和(A+B)级精子百分率、VSL和VCL较置换前均有提高(P均<0.05)。结论正常精浆能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的运动能力。

    2010年06期 v.50;No.68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GB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韩述岭;

    目的观察肝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血清颗粒酶B(GB)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56例肝移植受者,其中46例未出现排斥反应(A组),10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B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30 d内外周血清的GB mRNA。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B组患者出现排斥反应后外周血清GB mRNA与排斥前和A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均<0.01)。B组患者外周血清GB mRNA上升时间早于血肝功能酶ALT、AST升高2 d。结论肝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清的GB mR-NA表达升高。GB mRNA可作为预测和诊断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

    2010年06期 v.50;No.68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组织中Cap4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水红;马应杰;

    目的观察人大肠癌组织中Cap43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8例大肠正常组织、41例大肠腺瘤及4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Cap43蛋白。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ap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3.46%,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75.00%和大肠腺瘤组织的78.03%(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Cap43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ap43蛋白表达降低,呈低表达或无表达。

    2010年06期 v.50;No.688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替代疗法对甲减患者血脂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刘玉波;

    目的观察替代疗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脂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54例甲减患者(观察组),均采用甲状腺素片行替代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脂(TC、TG和LDL-c)及心肌酶谱(AST、LDH、CK和CK-MB)水平变化。另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脂和心肌酶谱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和心肌酶谱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甲减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和心肌酶异常,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均有逆转。

    2010年06期 v.50;No.688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及意义

    董雪伟;

    目的观察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手术前后及2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术前外周血CD4+细胞减少、CD4+/CD8+降低,而CD8+增多,P均<0.05。与术前相比,胃癌组患者术后CD4+细胞增多、CD4+/CD8+增高,CD8+细胞减少,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手术可逆转此异常。

    2010年06期 v.50;No.68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杭志强;

    目的观察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4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Auchincloss术治疗,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采用Patey术,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结果随访8~30个月,两组均为见复发、转移、死亡。观察组皮肤感觉异常4例,疼痛1例;对照组分别为15、5例,P均<0.05。结论Auchincloss术治疗乳腺癌安全、可行,与传统术式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2010年06期 v.50;No.68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Ptc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勍;陈焕年;王荣朝;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Ptc蛋白的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5例胃癌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的Ptc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Ptc蛋白,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tc蛋白表达量为0.375±0.117,低于癌旁组织的0.697±0.158,P<0.05。胃癌组织中Pt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Ptc蛋白表达降低,其与胃癌分化与转移程度密切相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及能量代谢情况比较

    左武;

    目的比较腹腔镜、开腹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及能量代谢情况。方法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例(腹腔镜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25例(开腹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天晨6时血清皮质醇(CS)、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氧耗量、二氧化碳产量,根据间接测热理论,用计算机算出静息能量消耗(REE)水平。结果腹腔镜组CS、REE术后第1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P均>0.05。开腹组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CRP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P均>0.05。开腹组术后第1、2、3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与开腹结直肠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轻能量代谢水平恢复快。

    2010年06期 v.50;No.68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氯霉素瘘口冲洗配合庆大霉素胸腔冲洗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牛海良;牛颂歌;江聪明;刘红梅;杨爱荣;

    目的观察氯霉素瘘口冲洗配合庆大霉素胸腔冲洗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将38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用庆大霉素从胸腔冲洗瘘口,同时用氯霉素液口服从食管冲洗瘘口;对照组仅用庆大霉素胸腔冲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瘘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氯霉素瘘口冲洗配合庆大霉素胸腔冲洗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可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瘘口愈合时间,降低病死率,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2010年06期 v.50;No.68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及痰液CEA、SA、SP-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王丽萍;王宝中;于文成;冯桂青;赵军;

    目的探讨血清及痰液中癌胚抗原(CEA)、唾液酸(S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肺癌、5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1例健康查体者血清、痰液中的CEA、SA、SP-A。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及痰液中三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其他良性疾病患者(P均<0.01)。痰液中三种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血清(P均<0.05)。SA+SP-A联检对肺癌的敏感性(78.5%)和特异性(92.7%)均处于较佳水平,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85.0%)。结论血清、痰液CEA、SA、SP-A在肺癌的诊断中均有应用价值,痰液标本检测价值大于血清。痰液SA和SP-A联合检测是诊断肺癌较好的组合。

    2010年06期 v.50;No.68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AQP3的表达

    张璟;黄云超;太祥;赵炜;洪志鹏;

    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3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的AQP3。结果在各种类型肺癌组织中均可见AQP3阳性表达。腺癌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组织,P均<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AQP3表达有显著差异。腺癌最高,鳞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相对较低。

    2010年06期 v.50;No.68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顺铂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陈新;何明;朱辉;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注射用薏苡仁油)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48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予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顺铂60 mg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纯给予顺铂。结果实验组CR 9例、PR 8例、NC 8例,有效率68.0%;对照组分别为5、3、15例和34.8%,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实验组注射药物后出现发热6例、骨髓移植7例、消化道反应3例、胸痛12例,对照组分别为5、8、10、4例,两组胸痛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2010年06期 v.50;No.68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肺癌组织中Stat3、PC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赵敏;刘瑞吉;郭运生;王新允;

    目的观察肺癌组织中Stat3、PC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肺组织、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Stat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Stat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7%和61.80%,与正常对照组的0、0相比P均<0.05。肺癌组织中Stat3、PCNA的阳表达性率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Stat3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3,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Stat3、PCNA表达升高。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2010年06期 v.50;No.68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分析

    高坤;杨新建;穆士卿;吕明;李佑祥;吴中学;

    目的观察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采用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防治策略。结果共进行329次Onyx血管内栓塞,每例栓塞1~5次,平均1.68次。完全栓塞48例,平均栓塞72%。共发生并发症29例,其中出血性并发症16例,缺血性并发症13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5例,短暂神经功能障碍13例。随访3~26个月,轻度永久性神经神经功能障碍5例,重度永久性神经神经功能障碍3例,死亡3例。结论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症以路内出血和颅内血管栓塞导致的脑缺血为主,部分可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熟练掌握Onyx注射技术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0年06期 v.50;No.68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IA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IA破裂临床效果比较

    宋建立;王冀伟;袁宇;史彦芳;方川;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IA)夹闭术和介入方法行血管栓塞术治疗IA破裂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镜下IA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IA破裂58(显微手术组)、48例(介入治疗组)。出院前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采用GOS量表对疗效进行分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OS分级结果相比,P>0.05;术后造影结果显示显微手术组完全夹闭53例,介入治疗组完全闭塞35例,两组相比,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显微手术组(P<0.01)。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均是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

    2010年06期 v.50;No.68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癫痫86例临床分析

    张瑞华;孟繁花;姚兴琪;杜会山;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癫痫47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3例),缺血血性脑卒中(14例);迟发型癫痫39例,缺血血性脑卒中(21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19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14例(73.6%)无发作;24例未给予抗癫痫治疗,18例(75%)无发作。迟发型癫痫患者中28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24例(85.7%)无发作;11例未给正规应用抗癫痫药物,6例(54.5%)无发作。结论出血性卒中发生早发型癫痫的可能性大,缺血性卒中更倾向于发生迟发型癫痫。服用抗癫痫药物对早发型癫痫预后并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迟发型癫痫的预后。

    2010年06期 v.50;No.68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孟祥富;杨永林;熊峰;

    目的观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对照组)和扩大翼点入路(观察组)行手术分别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37、33例。结果根据GOS预后评价标准,对照组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9例,病死率51.4%;观察组分别为15、5、4、3、6例和18.2%。两者疗效和病死率相比P均<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优与传统手术入路。

    2010年06期 v.50;No.68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间歇导尿临床观察

    刘旭东;勾丽洁;杨晓莲;黄武;柴叶红;朱振丽;王文清;姜贵云;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间歇导尿的疗效。方法56例脊髓损伤患者,以伤后至开始实施间歇导尿的时间进行分组。治疗组(33例)为伤后4周内开始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23例)为伤后5~12周开始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行间歇导尿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排尿功能重建情况及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26例排尿功能重建、发生泌尿系感染8例、膀胱结石0例,对照组分别为12、13、5例,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间歇导尿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减少泌尿系感染、结石的发生。越早实施其效果越明显。

    2010年06期 v.50;No.68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孙成良;张佐伦;刘立成;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例骶管内囊肿,均表现为腰骶部钝痛和骶神经压迫症状。均行MRI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经MRI检查均确诊为骶管内囊肿。行囊肿完整切除2例、囊肿切除后在交通孔处高位结扎5例、囊肿大部切除残存囊壁缝扎修补6例、囊肿部分切除3例、囊肿切开旷置3例。术后随访1~5.5 a,症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改善2例(分别于术后9、15个月复查MRI示囊肿复发)。结论骶管内囊肿以腰骶部钝痛和骶神经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MRI检查可确诊。结合囊肿的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2010年06期 v.50;No.68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氧代谢动力学变化观察

    蒋平;游庆军;宋秀琴;王峰;肖明第;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氧代谢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22例,于手术麻醉时经颈内静脉置入4F或5F 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经桡动脉置入动脉测压管。于术后4、8、12、24、48、72 h抽取动、静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并测定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用温度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CO)并计算心排指数(CI),应用监护仪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①术后4 h患者VO2I明显增加,ERO2上升,LAC增加,为72 h最高峰。而此期间DO2I并未表现明显升高。术后8 h VO2I、ERO2及LAC下降,至术后12 h趋于平稳。②术后8~12 h DO2I明显降低,为72 h低谷期,至术后24 h渐趋平稳。③本组患者围术期72 h氧供、氧耗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重症瓣膜病患者心脏术后4 h为偿还氧债高峰期,术后8~12 h更易出现氧代谢紊乱,72 h内均存在明显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

    2010年06期 v.50;No.68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全麻、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华琪;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6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34例,分别采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监测两组患者气腹前后HR、SBP、DBP、MAP,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皮质醇水平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HR、SBP、MAP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且以全麻组为著(P均<0.05)。全麻组患者起伏后E、血糖均显著升高,硬膜外组无显著变化,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与全麻相比,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应激反应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

    2010年06期 v.50;No.688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ITI Straumann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疗效观察

    秦建勇;刘道峰;强艳丽;葛登峰;宗敏;徐奎志;

    目的观察ITI Straumann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ITI Straumann种植系统治疗牙列缺损患者80例,共植入136枚ITI Straumann种植体。比较种植体周围参数和牙槽嵴高度参数变化,采用生命图表分析法计算种植体累积存留率和累积成功率。结果129牙未见明显骨丧失。上部修复体均未见明显折裂、崩瓷、松脱。患者对舒适度及咀嚼效率评价良好。愈合期种植成功率为100%,5 a累积存留率97.06%,累积成功率94.85%。结论ITI Straumann种植系统治疗牙列缺损效果满意。

    2010年06期 v.50;No.68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替奈替普酶联合六氟化硫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临床观察

    姚一民;贾志旸;马景学;孙瑞雪;柴艳霞;靳胜利;

    目的观察替奈替普酶(TNK-TPA)联合六氟化硫(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A、B组。A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TNK-TPA50μg(0.1 ml)、SF60.5 ml,同时口服沃丽汀,B组仅口服沃丽汀。结果治疗10d、30d、3个月,A组出血吸收情况及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B组(P均<0.05),且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TNK-TPA联合SF6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简便、安全、有效。

    2010年06期 v.50;No.68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6例共同性外斜视二次手术疗效观察

    卢秀珍;马先祯;毕宏生;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二次手术的疗效,探讨手术难点及对策。方法86例共同性外斜视二次手术患者,斜视≤24°(低度数组)52例,≥25°(中高度数组)34例,视局部结膜瘢痕情况设计结膜切口,根据外斜视种类与眼球运动情况设计手术方案,行相应外直肌后徙术及内直肌加强术。结果术后6周低度数组患者正位47例、欠矫3例、过矫2例,中高度数组分别为26例、7例和1例,两组欠矫率相比P<0.05。结论共同性外斜视二次手术疗效确切。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的最常见原因是欠矫,手术量设计仍以适当过矫为好。

    2010年06期 v.50;No.68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SAHS患者治疗前后尿ΔUA/Cr变化及意义

    杜晓东;浦洪波;舒畅;朱金晓;陈小南;栾信庸;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ΔUA/Cr,探讨其用于OSAHS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30例OSAHS患者,于晚间9点留取尿液标本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次晨6点左右留取第二份尿液标本,测定两份标本中UA、Cr水平,计算ΔUA/Cr。15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15例行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后同法测定AHI和ΔUA/Cr。结果治疗后AHI、ΔUA/Cr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缺氧得到纠正。结论OSAHS患者治疗后ΔUA/Cr下降;ΔUA/Cr值可用于患者疗效的判断。

    2010年06期 v.50;No.688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疗效观察

    刘强;皮文;陈登巨;

    目的观察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24例。结果术后患者声嘶、误吸、呛咳和发声时漏气等症状立即改善。随访1~7 a,无复发。结论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效果满意。

    2010年06期 v.50;No.688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疗效观察

    陈世强;姚理阳;宋世锋;肖海涛;张熙民;

    目的观察单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8例。结果随访6个月~10 a,本组患者解剖复位34例,满意复位4例;临床疗效为优28例,良8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4.7%。术后发生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坏死2例。结论单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疗效好。

    2010年06期 v.50;No.68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程金山;李文华;安梅;杨峥;

    目的观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5例年龄65岁以上的择期手术骨科疾病患者患者,每天给予多糖口服补充铁剂。在采血前1 h按采血量的三倍经外周静脉输注晶、胶体液体(晶、胶体液体量比例为2∶1),然后经另一静脉采血。每次采血400 ml,间隔72 h采血1次,总采血量不超过1 200ml。结果7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过多同时输注异体血外,其余患者均未输注异体血,术后恢复良好。患者采血前、后及回输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相比,P均>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用于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效果满意。

    2010年06期 v.50;No.68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锁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观察

    王桂新;周万山;付永智;

    目的观察锁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锁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结果优30例,良14例。均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无内固定脱出或松动及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结论锁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Ⅱ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好。

    2010年06期 v.50;No.68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HOLRBT治疗膀胱肿瘤疗效观察

    朱耀丰;陈军;姜先洲;张东青;史本康;徐祗顺;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49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56例采用HOLRBT治疗(HOLRBT组),24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URBT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HOLRBT组术中出血量(4.5±5.6)ml、膀胱冲洗时间(20±12)h、尿管留置时间(2.5±2.2)d、术后住院时间(3.0±1.2)d、术后1 a复发率21.9%,TURBT组分别为(10.8±6.9)ml、(35±19)h、(4.0±2.5)d、(5.2±2.1)d、24.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P均<0.05。TURBT组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3例,膀胱穿孔4例;HOLRBT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仅85例(35.4%)例获得肿瘤分期,且都为较小的肿瘤;而HOLRBT组235例(91.8%)获得病理分期,两组病理分期获得率相比P<0.05。结论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满意。

    2010年06期 v.50;No.68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腔镜下处理肾缔及异位血管、延口直视游离肾脏在较大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杨文增;郭景阳;魏若晶;古德强;王军;

    目的探讨腔镜下处理肾缔及异位血管、延口直视下游离肾脏在较大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较大肾癌20例,手术治疗过程中,于腔镜下处理肾缔及异位血管、延口游离肾脏。结果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较大肾癌的治疗中,于腔镜下处理肾缔及异位血管、延口游离肾脏安全、可行。

    2010年06期 v.50;No.688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医院管理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