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个案报告

论著

  • 子宫内膜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剂量的临床研究

    高嵩;何爱萍;敖礼;王永来;

    目的探讨紫杉醇(TXL)、阿霉素(ADM)和卡铂(CBDCA)(TAC方案)联合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最合适剂量。方法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均进行TAC联合化疗,起始剂量分别为ADM 35 mg/m2、TXL 120 mg/m2和CBDCA AUC 4,各药物的剂量逐渐增加。计划至少接受4个周期的治疗。如患有4级的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DLT)或患有3级DLT伴发热者,允许在第2轮化疗后接受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结果TAC方案的最大耐受剂量为:第1天ADM 45 mg/m2,第2天TXL 150 mg/m2和CBCDA AUC 5,且未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3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50.0%,完全缓解率20.6%,中位生存时间29.0个月。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TAC疗法推荐剂量为第1天ADM 45 mg/m2、第2天TXL 150 mg/m2和CBCDA AUC 5,该方案具有理想的疗效及可接受的毒副作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NF-κB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张俊华;韦达;陈桂英;黄润生;俞力;

    目的探讨NF-κB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NF-κB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转染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水平,采用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收集转染48 h的癌细胞,采用包含有96个转移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根据基因芯片结果,随机抽取3个表达明显变化的基因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转染组癌细胞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且与时间和浓度相关。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基因芯片检测发现,96个基因中有11个基因表达出现明显变化,其中9个基因明显下调,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2个基因出现明显上调。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MMP-2、MMP-7、VEGF基因表达,结果也发现这3个基因表达下调,且下调幅度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NF-κB基因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恶性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7和VEGF有关。

    2010年08期 v.50;No.69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GFBP-2对U251细胞增殖和ERK1/2磷酸化及核转移的影响

    韩圣;吴安华;王运杰;

    目的探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通过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MTT比色法检测IGFBP-2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IGFBP-2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GFBP-2对磷酸化ERK1/2细胞内转位的影响。结果各浓度外源性IGFBP-2(125、250、500 ng/ml)均促进U251细胞增殖(P<0.01);在U251细胞中500 ng/ml IGFBP-2作用5 min磷酸化ERK1/2增加近1倍(P<0.05),作用30 min磷酸化ERK1/2增加2倍以上(P<0.05);500 ng/ml IGFBP-2作用30 min磷酸化ERK1/2发生核转移(P<0.01)。结论IGFBP-2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U251细胞增殖。

    2010年08期 v.50;No.69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肺癌中PI3K/AKT信号通路对Skp2调控机制的研究

    解智慧;孙秀华;柯丹;张洪开;于爱鸣;

    目的探讨肺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对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4种类型肺癌细胞系H460、LK2、H446和A549,经LY294002处理细胞24 h后实时RT-PCR法检测Skp2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2F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时RT-PCR显示LY294002作用后4种肺肿瘤细胞系中Skp2基因表达均下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小细胞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中E2F1蛋白表达降低,肺腺癌中E2F1蛋白未表达。结论肺癌中PI3K/AKT通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Skp2表达,在小细胞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中此种调节可能通过转录因子E2F1发挥作用,而肺腺癌中E2F1不参与此种调节。

    2010年08期 v.50;No.69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负荷指标与可溶性CD_(40)L表达分析

    张彤;刘小青;范谦;王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负荷指标与可溶性CD40配体(CD40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胸痛患者149例,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和排除冠心病组(对照组,35例),同时抽血检测血清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老年UAP和AM I患者血清CD40L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0.01),老年ACS患者血清CD40L和hsCRP水平存在明确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存在显著的炎症负荷指标与可溶性CD40L水平增高,两者血清浓度表达明显相关;CD40L通路可能是传递炎症负荷信息的重要途径。

    2010年08期 v.50;No.690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纳米银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

    苗迎秋;向冬喜;于舒;郑丛龙;

    目的探讨纳米银(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血球凝集试验、MTT分析法、血球吸附试验和鸡胚培养法,探讨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结果NaAg/H3N2组和H3N2对照组血球凝集试验效价分别为<1∶4和1∶1 024(P<0.001);NaAg溶液在MD-25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为25μg/ml;H3N2在MD-25细胞上的细胞半数感染浓度(TCID50)为10-3.5/0.1 ml。等体积的50μg/ml NaAg与40TCID50流感病毒H3N2溶液室温充分混和作用2 h后感染MD-25细胞,细胞存活率为(96.77±2.07)%;20TCID50流感病毒H3N2感染MD-25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为(33.09±1.48)%(P<0.001)。结论NaAg对流感病毒H3N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18-1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β-catenin和WT1在子宫间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廖晓耘;王颖;杜晓媛;张银丽;沈丹华;

    目的探讨β-联蛋白(β-catenin)和WT1在子宫间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对2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16例平滑肌瘤(包括7例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8例正常子宫肌壁和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β-catenin和WT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细胞核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平滑肌肉瘤(P=0.004)和平滑肌瘤(P<0.001)。正常子宫肌壁平滑肌细胞细胞核中无β-catenin表达。WT1阳性表达见于正常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子宫肌壁的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瘤细胞。WT1在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较平滑肌瘤细胞减弱(P分别为0.007和0.002)。结论β-catenin和WT1表达可能与子宫恶性间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细胞核的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平滑肌肿瘤的鉴别诊断。

    2010年08期 v.50;No.69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淋巴结转移数、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与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

    霍小东;王洪江;庞作良;张国庆;斯坎达尔;孙伟;孙晓宏;范志勤;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与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ESCC)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胸段ESCC根治术的339例中晚期胸段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清除淋巴结4 767枚,淋巴结转移445枚,淋巴结转移度9.34%,每例平均清除淋巴结14.06枚;339例中晚期胸段ESCC的1、3、5 a生存率分别为80.49%、41.94%、23.12%,其中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1、3、5 a生存率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与中晚期胸段ESCC的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及转移区域数是影响中晚期胸段ESCC预后的重要因素。

    2010年08期 v.50;No.69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ZO-1基因甲基化状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杜瑜;王畅;康慧媛;刘洋;王欣荣;高晓宁;王莉莉;韩晓蘋;孙敬芬;高丽;于力;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CR)分析10例非血液系统肿瘤者骨髓及45例NHL患者骨髓标本的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ZO-1基因在10例良性血液病及正常人中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在39例初治、复发、未完全缓解的淋巴瘤患者中甲基化阳性率53.85%(P<0.05)。在39例初治或复发或未达到完全缓解的NHL患者中28例Ⅲ、Ⅳ期的NHL患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4.29%,11例Ⅰ、Ⅱ期的NHL患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7.27%(P<0.05)。初治、复发患者28例中甲基化阳性16例(57.14%),经治疗达到部分缓解的11例患者中甲基化阳性5例(45.45%),临床缓解的6例患者均为完全非甲基化。结论ZO-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疾病分期及缓解明显相关,它可以作为判断NHL进展和评价预后的辅助指标,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

    2010年08期 v.50;No.69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袁晓华;刘士莹;曹丽;张蕴;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贝那普利10~20 mg/d治疗高血压合并IGT患者40例,共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贝那普利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计算其舒张内径的变化率(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下降(P<0.01),舒张压、FINS、HOMA-IR下降(P<0.05),血浆NO水平、D升高(P<0.05)。治疗前后D变化值(ΔD)分别与FINS、HOMA-IR、NO及它们的变化值ΔFINS、ΔHOMA-IR、ΔNO相关。结论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2010年08期 v.50;No.690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房黏液瘤手术分析

    丁凯;周华富;郑宝石;覃家锦;李世康;郭建极;冼磊;陈铭武;何巍;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下心房黏液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3月原发性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手术。结果CPB时间19~69(42.2±14.9)m in,施行左房黏液瘤摘除37例、右房黏液瘤摘除5例、双房黏液瘤摘除2例,无脑栓、气栓等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6 a,38例得到有效随访,6例失访,均未见复发。结论心房黏液瘤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采用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手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2010年08期 v.50;No.69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nolase-α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霜;张增峰;罗殿中;冯震博;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α(enolase-α)在人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P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24例癌旁鼻咽上皮组织和90例NPC组织标本中enolase-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enolase-α在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癌旁鼻咽上皮和NP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94.4%、91.7%和52.2%,NPC组织表达enolase-α低于正常鼻咽黏膜上皮和癌旁鼻咽上皮(P<0.01)。enolase-α在NPC组织细胞核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鼻咽黏膜上皮和癌旁鼻咽上皮组织(P<0.01)。NPC患者中enolase-α表达与患者性别、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enolase-α蛋白表达下调与NPC的发生可能相关。

    2010年08期 v.50;No.690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医学前沿

护理园地

基础研究

  • 1,25(OH)_2D_3在小鼠下颌骨髁状突矿化中的作用

    刘洪;高薇;周鹰;田郡;郝玲;杨留才;

    目的探讨1,25(OH)2D3在小鼠下颌骨髁状突矿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影像学、组织学、RT-PCR等方法比较分析6周龄野生型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下颌骨髁状突矿化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下颌骨矿化明显不良,骨钙素(OCN)在下颌骨髁状突成骨细胞表达降低,Biglycan表达增加。结论1,25(OH)2D3在小鼠下颌骨髁状突矿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多西他赛与放疗联合对食管癌放射增敏的疗效观察

    陈丽;陈滨;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西他赛与放疗联合对治疗食管癌放射增敏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放疗使用直线加速器6 MV或15 MVX线常规分割法,放疗增敏组应用多西他赛40 mg/周(于放疗开始的第1、8、15、22、29、36天连用6次)。结果单独放疗组有效率为59%,放疗增敏组有效率为86.36%(P<0.05)。结论多西他赛具有放疗增敏作用,能够提高食管癌的完全缓解和局部控制率。

    2010年08期 v.50;No.69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血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分析

    孙淑华;赵立双;姜风云;林占峰;刘恩君;谷翠红;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住院的白血病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营养性贫血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测评,应用SPSS 1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白血病患者的面对、屈服、回避、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焦虑、抑郁与成熟应对因子"面对"呈负相关,与"屈服"不成熟应对因子呈正相关,与"回避"不成熟应对因子呈正相关。结论白血病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并多以屈服、回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对待疾病,而较少采用成熟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2010年08期 v.50;No.69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HEC-1-B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子宫内膜癌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李春梅;李玉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培养上清液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s)成熟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DCs培养液中培养,使其分化为DCs。实验组将收集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培养上清液过滤后与DCs共同孵育48 h,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镜下观察DCs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型(CD1α、CD83、CD86)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含量。结果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数量不等、形态不一;实验组DCs表型CD1α、CD83、CD86分子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升高(P<0.01);实验组DCs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IL-1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培养上清液能够在体外诱导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DCs成熟。

    2010年08期 v.50;No.69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发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比较影像学评价

    张艺军;刘琳;唐志全;孙槟;袁有法;张明睿;

    目的分析肾脏单发少脂肪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影像学表现,探讨B超、CT及MRI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11个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形态不一,其中7例为类圆形,4例不规则形;B超8例示低回声、3例稍高回声,CDFI示内部无或少许血流信号;CT平扫6例呈略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其中5例内见小灶性低密度;所有病灶CT动态增强肾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MRI显示所有病灶T2WI呈低信号,均未见假包膜,8例反相位病灶内部可观察到较同相位减低,MRI动态增强表现和CT相仿。结论B超与CT在RA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可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2010年08期 v.50;No.690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肺癌168例临床分析

    贾金广;于洪涛;卢滨;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变部位、病理类型与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纤支镜检查、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68例肺癌患者资料。结果确诊的168例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1,男性患者中84.4%有吸烟史。男性患者中多数为鳞癌(65.9%),其次是小细胞癌(8.1%)和腺癌(8.1%)。女性患者以腺癌为主(30.3%)。50~69岁为肺癌的高发年龄段(74.4%),其中多数为鳞癌。所有病例均为单侧肺部病变,右肺发生率高于左肺。病变累及气管及隆突者8例。镜下表现多为直接征象,增生型及浸润型均以鳞癌占多数。结论纤支镜检查为临床早期发现、明确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

    2010年08期 v.50;No.69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劳状况研究

    许苗苗;魏芬芬;陈振东;

    目的研究乳腺癌化疗患者疲劳状况并分析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疲劳症状量表对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评估。统计方法为先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乳腺癌化疗患者疲劳状况与疼痛、贫血、病程长短、化疗方案、既往化疗次数等密切相关。讨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既往治疗次数较多的乳腺癌患者的疲劳症状予以更多关注,对患者的疲劳进行正确评估并通过控制疼痛、改善贫血、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及适量的锻炼以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疲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0年08期 v.50;No.69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MMP-3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贺宝玲;赵丽娜;曹蕾;赵杰;张秀军;马立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37例乳腺癌、35例乳腺良性肿瘤、31例乳腺增生以及2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MP-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3种组织。结论MM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高与乳腺癌的演变和发展有关。

    2010年08期 v.50;No.69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OL4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散发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吴鹏飞;李连祥;潘起晨;吴安华;王运杰;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与中国东北地区颅内动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人群COL1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应用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断,并进行特异位点酶切,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COL4A1基因功能性SNP rs3783107位点基因型频率之间、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不同人群之间COL4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COL4A1基因可能不是中国东北地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易感基因之一。但中国东北地区人群与荷兰人群COL4A1等位基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2010年08期 v.50;No.690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卡铂3周联合紫杉醇每周给药治疗复发卵巢癌37例临床观察

    周宇;

    目的研究卡铂3周联合紫杉醇每周给药治疗复发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将70例复发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卡铂3周联合紫杉醇每周给药,对照组采用卡铂3周联合紫杉醇3周1次给药。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铂3周联合紫杉醇每周给药治疗复发卵巢癌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缬沙坦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疗效观察

    曹翠平;孙光;邓娓娓;张海燕;梁冬科;刘国良;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对照组(A组)、MS(B组)及其合并MAU(C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和UAER、CGRP、NO、ET水平。结果UAER、CGRP、ET及NO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组被缬沙坦干预后CGRP、NO水平升高(P<0.01),UAER、ET水平下降(P<0.01)。CGRP、ET、NO分别与UAER相关(P均<0.01);CGRP与ET负相关,与NO正相关(P均<0.01)。结论缬沙坦对MS合并MAU患者的UAER、CGRP、NO及ET水平有显著影响。

    2010年08期 v.50;No.69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循环DNA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

    王文渊;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循环DNA含量的特点。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42例(研究组)、结直肠腺瘤患者18例(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提取血浆DNA行血浆DNA定量,并分析血浆D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良性肿瘤组与研究组循环DNA水平分别为(15.01±8.61)、(83.72±95.80)、(645.32±528.92)ng/ml,研究组循环DNA水平增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与肝、肺转移有相关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循环DNA含量增高且与肿瘤的远位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术后循环DNA水平降低。

    2010年08期 v.50;No.69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天彪;许丹;赵滢;关一夫;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Livin和Smac mRNA的表达,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24例GIST患者的Livin和Smac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ivin在癌旁组织未检出阳性结果,Smac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P<0.05);Livin、Smac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黏膜受侵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与NIH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Livin与Smac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ivin高表达、Smac低表达共同促进GIST的发展,有望成为GIST发生的预测指标。

    2010年08期 v.50;No.69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y416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齐宇;李鑫;崔广晖;胡伟;赵松;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活化酪氨酸激酶(Py416)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y416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y4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肺正常组织(P<0.01)。结论Py416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Py416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的探讨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蒋文珍;孙耀华;侯钦午;史勇;史历;张燕;贺明华;顾正南;黄淑贤;

    目的了解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骨质疏松症(OP)发病的关系,为本地区OP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74例上海市北蔡镇60~80岁老年人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根据BMI将其分为体质量正常组(18.5~23.9)和超重组(≥24)。让老人回忆25岁时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出25岁时BMI,再按25岁BMI分为低体质量组(<18.5)、体质量正常组(18.5~23.9)和超重组(≥24)。结果25岁时体质量正常组、低体质量组、超重组的老人OP发病率分别为36%、58%、63%,低体质量组和超重组与体质量正常组比较OP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体质量组与超重组OP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目前体质量正常组和超重组OP率分别为62%、41%(P<0.005)。结论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群OP发病率与目前BMI呈负相关;25岁时低体质量和超重可能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

    2010年08期 v.50;No.69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低出生体质量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相关激素的影响

    许红;夏立平;徐智策;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与青少年生长发育相关激素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随机选取盐城地区健康青少年1 200例,收集其出生体质量值。选择低出生体质量者20例为实验组,正常出生体质量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糖含量,放免法测定相关激素含量。结果实验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可增加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应从胎儿时期抓起。

    2010年08期 v.50;No.69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丹;周国平;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综合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发病后24~48 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持续14~20d,每次90~120 m in,氧压为0.20~0.22 MP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明显,临床疗效较好。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李学;张俊红;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 ilton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3、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方面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2010年08期 v.50;No.69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布托啡诺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杨立华;

    目的探讨合用布托啡诺及丙泊酚于无痛人流麻醉中的价值。方法年龄20~39岁的早孕女性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必要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3~1/2;B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5 m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分别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体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多于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术后子宫收缩痛发生率较高,血压降低幅度大(P<0.05)。结论布托啡诺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有较好效果,呼吸抑制、血压降低、体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苏醒迅速。

    2010年08期 v.50;No.690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张敏;姜涛;宋秀霞;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值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HbA1 c<9.0%组(106例)和≥9.0%组(98例),每组依据血糖变异系数(CV)将患者再分为两亚组:血糖平稳A亚组(CV<0.29)和血糖波动B亚组(CV≥0.29)。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HbA1 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含量(m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bA1 c<9.0%和≥9.0%两组中,B亚组UAER及DN发病率均高于A亚组(P<0.01),且在HbA1 c≥9.0%组中DN发病率增高更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DN发病具有相关性,且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影响更大。

    2010年08期 v.50;No.69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与LDL-C、FIB、CRP相关性分析

    黄景超;骆泉;邹德惠;黄左卿;杨杰;张玉莲;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及差别。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分别检测LDL-C、FIB、CRP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LDL-C、FIB、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LDL-C、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与后循环脑梗死,后循环脑梗死与部分前循环脑梗死,部分前循环脑梗死与完全前循环梗死组间LDL-C、FIB、CRP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LDL-C、FIB、CRP水平相关,不同类型患者各指标存在差异。

    2010年08期 v.50;No.69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张淑芹;乐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片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GINA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观察治疗后哮喘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血清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匹多莫德可提高免疫功能,对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卧位对高血压患者左右上肢无创血压监测的影响

    苏晓霞;丁振江;赵洁;李舒承;

    目的了解侧卧位与仰卧位高血压患者左右上肢无创血压测量差别及规律。方法112例无创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右、左上肢肱动脉测压法,测量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时的血压。结果与仰卧位时比较,同侧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相差0.52~3.04 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降低15.12~17.55 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肱动脉无创血压监测时,同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侧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结果低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

    2010年08期 v.50;No.69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和IL-6水平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董笑影;巩路;魏蔚;张娜;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性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和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LE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和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血清睾酮(Te)水平降低,促卵泡素(FSH)、催乳素(PRL)升高,IL-6水平增高;血清雌二醇/睾酮(E2/Te)比值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s=0.441、P<0.05),且两者均与疾病活动性积分呈正相关(rs=0.379、P<0.05,rs=0.457、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性激素代谢异常,其发病可能与E2/Te比值失调有关,性激素对SLE的作用可能由IL-6介导。

    2010年08期 v.50;No.69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恩度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研究

    刘维;哈敏文;殷南昌;李建鹏;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分为Ⅰ、Ⅱ、Ⅲ组,分别注入顺铂、恩度及二者联用,每周1次,连用3周后评价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胸水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均低于Ⅲ组(P均<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不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比较

    李娟;李嫱;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两种促排卵方案的疗效。方法将5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组给予达英-35或妈富隆治疗3个月后口服克罗米酚促排卵,观察比较两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给予达英-35或妈富隆治疗后使用克罗米酚促排卵,可以提高克罗米酚的敏感性,进而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2010年08期 v.50;No.69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诱发抑郁症状的影响

    刘金霞;张文彬;

    目的通过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所致的抑郁症状,初步探讨患者发生抑郁的病因。方法5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PEG-IFN-α2a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时利用Zung抑郁症自测量表(ZDS)进行心理测评,对21例出现抑郁症的患者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口服,并继续应用干扰素治疗,测试4周后ZDS积分,对左甲状腺激素治疗后ZDS积分和甲状腺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出现抑郁症状者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口服后,ZDS积分显著降低,ZDS积分和甲状腺素水平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口服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PEG-IFN-α2a所致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减轻抑郁症状。

    2010年08期 v.50;No.69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

    杨惠;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兰索拉唑30 mg、奥美拉唑40 mg静滴,12 h/次,疗程5 d,观察临床止血效果。结果FAS数据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7.1%,P=0.472 2;PP数据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9.0%和99.2%,P=0.985 2。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可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2010年08期 v.50;No.69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颧骨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37例临床体会

    佟静;杨金晖;欧阳小华;陈辉;

    目的探讨应用头皮冠状切口、眼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前庭沟联合手术径路同期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头皮冠状切口、眼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前庭沟联合手术径路,暴露骨折线,牙弓夹板上下颌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再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术后颌间牵引3周。随访1~6个月。结果34例术后咬合关系、面形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全部患者咬合关系正常,无面神经颧支损伤、眼下睑外翻、眼球内陷、复视的发生,发迹内冠状切口、眼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前庭沟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头皮冠状切口、眼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前庭沟切口是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颧骨复合体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径路。

    2010年08期 v.50;No.690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福辛普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陈蓉;蔡美华;容琼文;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小号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10 mg/d)口服。共治疗14 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PN水平,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NDS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2,P<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下降、APN水平升高、NDS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结论福辛普利通过升高ACI患者的APN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0年08期 v.50;No.69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创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肖可明;陈希聪;吕印格;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8.7±9.8)min,术中出血(89.8±18.9)ml,切口(4.8±0.8)cm。优良率88.2%。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经治疗后痊愈,无伤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30个月,4例出现轻度髋内翻。结论微创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08期 v.50;No.69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ET-1、NO和CRP水平与血压增高的关系

    季丽;刘运秋;徐应军;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及日间血压增高的关系。方法162例确诊为OSAHS患者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OSAHS组和OSAHS并高血压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动态血压(ABPM)监测。以同期PSG和ABPM监测均正常的6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血清ET-1、NO和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OSAHS组和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ET-1和CRP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且后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血清ET-1水平与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结论OSAHS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压者血清ET-1和CRP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与OSAHS患者高血压有关。

    2010年08期 v.50;No.69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糖基化终产物升高的机制及意义

    王仁荣;曹佳宁;张月军;黄伟;金艳;董丰;徐欣;杨承健;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17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和48 h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可见荧光激发波长370 nm、发射波长440nm、狭缝5 nm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MI择期PCI组、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及UA组的AGEs浓度均升高(P<0.05)。各组内合并2型糖尿病(DM)与非DM患者AGEs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AGEs浓度显著升高,AGEs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推测氧化应激是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010年08期 v.50;No.69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海南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科武;王振贤;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CA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与其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CAP患者病死率为15.2%(19/125),其发生与年龄、吸烟史、血肌酐升高、胸片示多肺叶或双侧病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有关。结论分析CAP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0年08期 v.50;No.690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上矢状窦中1/3段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于新;李士月;刘锐;王亚明;杜亚楠;

    目的探讨中1/3段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治疗策略及结果。方法35例中1/3段矢状窦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经DSA或MRA+MRV检查以确定上矢状窦的闭塞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经SimpsonⅠ或Ⅱ级切除,7例术前术中确定为上矢状窦完全闭塞者予以肿瘤和受侵犯矢状窦完全切除。术后1例死于麻醉原因,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有3例肿瘤复发。结论术前血管影像检查对手术方案的制订非常重要,如上矢状窦未完全闭塞,应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并保持矢状窦完整通畅;如上矢状窦已完全闭塞,则连同肿瘤一起切除,无需矢状窦的重建。

    2010年08期 v.50;No.69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研究

    郑银坤;

    目的探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14.3%(P>0.05)。结论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8期 v.50;No.690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

    陈星海;吕晓红;裴永学;

    目的探讨合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0 d后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红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ET-1水平改善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ET-1分泌水平,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通气,防止血栓形成。

    2010年08期 v.50;No.69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IMT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金庆;李润辉;宋春英;张海燕;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进展性脑梗死(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7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PIS组78例和非PIS组96例,检测全血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择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PIS组PAC-1、CD62P阳性率和颈动脉IMT高于非PIS组(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PIS组血清PAC-1、CD62P阳性率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654、P<0.01,r=0.721、P<0.01)。结论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可能是PIS发病机制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PIS发病率相关。

    2010年08期 v.50;No.690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李鑫;齐宇;樊青霞;王瑞林;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肺癌组45例,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两组BALF和血清中CYFRA21-1水平。结果肺癌组BALF中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率高于同组血清;鳞癌组BALF中CYFRA21-1水平、阳性率高于腺癌,且阳性率高于同组血清;Ⅰ、Ⅱ期NSCLC患者BALF中CYFRA21-1阳性率高于血清(P<0.05)。结论BALF中CYFRA21-1检测较血清更有助于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诊断,且对肺鳞癌诊断价值较高。

    2010年08期 v.50;No.69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玻璃体切除联合三爪异物镊摘除眼球内后段异物

    刘百臣;张卯年;彭秀军;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三爪异物镊摘除眼球内后段异物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6例(26眼)眼球内后段异物行玻璃体切除术,三爪异物镊取出球内异物,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26眼(100%)眼球内后段异物均取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以上者14眼(53.8%)、0.3以上者6眼(23.1%)。3眼(11.5%)术中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3.8%)术中锯齿缘离断。术后5眼(19.2%)眼压>24 mmHg,3眼(11.5%)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三爪异物镊摘除眼球内后段异物,异物取出率高,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并发症较少。

    2010年08期 v.50;No.69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长期疗效研究

    杨忠旭;李传勇;杨卫山;王东;韩俊峰;赵新鹏;李树良;周江波;樊茉丽;赵路毅;

    目的探讨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治疗继发于半球广泛病变的难治性癫痫的长期疗效。方法30例患者采用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随访8~12 a、平均10 a,观察该手术方式的长期治疗效果。结果30例癫痫发作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9例得到完全控制。26例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不比手术前增多和加重,其中5例比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神经心理学评价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半球广泛性病变伴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行病侧半球切除术,可使癫痫发作得到很好的长期控制。

    2010年08期 v.50;No.69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