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云霞;张春涛;严艳;赵晨燕;牛京勤;郝娃;殷继明;李卓;王佑春;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及13例正常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戊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CD3+细胞总数、CD4+和CD8+细胞绝对数均高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P均<0.05)。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损伤和清除病毒有关。
2010年16期 v.50;No.698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利国;周杰;林建华;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索其在HCC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FQ-PCR检测60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数量相应减少,阳性率也明显降低,以1周后下降最为显著(P<0.05)。在肿瘤标志物持续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其术后复发率也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术后HCC的微转移,预测肿瘤的复发倾向,为术后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2010年16期 v.50;No.69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傅煜;李顺天;汤华;
目的研究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6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重型肝炎组HMGB1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慢性肝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肝炎组HMGB1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1)。HMGB1水平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PT水平呈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作为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2010年16期 v.50;No.698 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史玉;张永泽;潘丽兰;王欢;张红艳;李凤铭;郑海萍;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及CpG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 ODN)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SCF、GM-CSF和IL-4诱导和食管癌RNA转染形成成熟DCs,加入CpG ODN,检测DCs表面标志及DCs诱导的T细胞增殖、CTL杀伤活性。结果食管癌RNA转染后DCs高表达抗原提呈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和CTL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CpG ODN能显著促进DCs功能。结论CpG ODN具有增强食管癌细胞RNA转染的DCs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和促CTL杀伤活性的作用。
2010年16期 v.50;No.698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泉;杜智;王毅军;朱争艳;
目的评价体外应用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脐血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抗肝癌效应。方法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孕妇胎盘端脐血,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及T淋巴细胞,用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CBMNC分化为DC,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鉴定,选培养的第3天以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CBMNC-DC,以负载抗原的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活化为自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用CTL对肝癌细胞进行杀伤,MTT法测定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和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体外负载肿瘤冻融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自体效应淋巴细胞增殖及抗肝癌效应。结论体外负载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抗肝癌效应,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肝癌疫苗。
2010年16期 v.50;No.698 13-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晓华;刘士莹;曹丽;樊继援;张蕴;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动脉硬化(AS)的相关关系及导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从查体人群中筛选出IGT患者,合并NAFLD 50例,不合并NAFLD 50例作对照,所有入选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检测空腹血糖(FPG)及糖负荷后2 h血浆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两组间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与不合并NAFLD组比较,合并NAFLD组BMI、WHR、FPG、FINS、HOMA-IR、TG、LDL-C、颈动脉IMT、ALT、AST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年龄、WHR为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AFD与颈动脉IMT具有相关性,但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可能是通过IR、中心型肥胖介导所致。
2010年16期 v.50;No.69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苗迎秋;向冬喜;郑丛龙;
目的探讨纳米银(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MTT、血凝试验、细胞病变(CPE)等方法,观察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利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NaAg溶液在狗肾MD-25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为25μg/ml。流感病毒H3N2在MD-25细胞上的细胞半数感染浓度(TCID50)为10-3.5/0.1 ml。50μg/ml NaAg溶液和等体积的40TCID50流感病毒H3N2室温充分混和作用2 h后感染MD-25细胞,CPE为(-),细胞凋亡率为(5.51±1.06)%;20TCID50流感病毒H3N2感染MD-25细胞,CPE为(++++),细胞凋亡率为(22.54±2.57)%(P<0.01)。结论NaAg对流感病毒H3N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0年16期 v.50;No.69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菲;冷建军;周飞虎;宋青;江朝光;
目的探讨经骨髓腔通路输注不同复苏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7.5%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H)组、0.9%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Sham)组。建立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从胫骨骨髓腔输注HSH、NS两种复苏液,观察复苏后EPO、IL-6的变化。结果复苏后48 h,NS组、HSH组EPO均较Sham组升高(P<0.05);复苏后1周HSH组EPO水平仍高于Sham组(P<0.05)。休克终点,NS组、HSH组IL-6水平均较Sham组升高(P<0.05);复苏后2 h HSH组IL-6水平低于NS组(P<0.05);复苏后48 h HSH组IL-6水平降至正常。结论HSH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能够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复苏方案。
2010年16期 v.50;No.69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丽霞;梁宁;蓝雨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9例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骶管单次注入1%的利多卡因0.6~0.8 m l/kg和芬太尼1μg/kg混合液,对照组注入1%的利多卡因0.6~0.8 m l/kg,两组骶管麻醉后都用异丙酚和氯胺酮维持镇静。记录两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例数、静脉加药≥2次的例数、异丙酚的平均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和不同时点SBP、DBP、HR、SpO2的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BP、DBP、HR平稳、静脉加药次数少、异丙酚平均用药量少、术后苏醒时间短(P<0.05),不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可提高痛阈、有效地减少内脏牵拉痛和抑制疼痛的向上传导,术中患儿生命征平稳,术后患儿苏醒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2010年16期 v.50;No.698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龚燕平;李春霖;田慧;母义明;陆菊明;肖彧君;潘长玉;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脂肪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45只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和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后,分析各组抵抗素、脂联素和脂联素受体的表达。结果与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差异不明显,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改善(P<0.01),脂联素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脂肪内分泌功能紊乱在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性应用吡格列酮可明显延缓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改善脂肪内分泌功能。
2010年16期 v.50;No.69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成楚;汪志伟;李毅;林萍;牟靖清;黄剑锋;王有磊;徐轩;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对116例BPH患者进行了RevoLix 2微米激光汽化切除治疗。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150(60.0±15.0)min,尿管留置2~7(3.0±1.0)d,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术后随访3个月,最大尿流率增加(P<0.05),残余尿量下降(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98例术前有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无尿失禁发生。结论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治疗BPH有效、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2010年16期 v.50;No.698 30-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圆;王健民;杨建民;宋献民;章卫平;陈莉;吕书晴;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3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等几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完全缓解率68.75%,3 a生存率为60.82%;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LDH及国际预后指数(IPI)与疾病预后相关。IPI≥3是ALCL的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nn Arbor分期、LDH与国际预后指数对预测患者长期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2010年16期 v.50;No.69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爱荣;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情况和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其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03年1月~2008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ABA耐药情况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结果AB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238株ABA主要分布于神经内科、ICU、呼吸科、神经外科,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4~10月份居多;患者基础疾病的危重期、机械通气、吞咽咳嗽反应差、接受抗生素治疗等是其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ABA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及早发现病原菌,并结合其药敏谱正确选用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给予易感人群多发时间密切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其感染的发生及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6期 v.50;No.69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琛;李醒亚;申淑景;
目的探讨基质衍生因子1(SDF-1)在食管癌组织间质中髓来源的炎性细胞中及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食管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检测116例食管癌组织中SDF-1在间质中髓来源的炎性细胞中及CXCR4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阳性表达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3 a总生存率63.79%,间质中SDF-1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细胞中CXCR4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预后呈明显负相关(P<0.05)。CXCR4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有关(P<0.05)。SDF-1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及CX-CR4的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SDF-1与CXCR4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SDF-1与食管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2010年16期 v.50;No.69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伟;韩新巍;李臻;吴刚;
目的探讨血清与胆汁CEA、CA19-9测定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对比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4例肝外胆管癌的血清和胆汁CEA、CA19-9值。结果胆汁CEA高于血清CEA(P<0.05),血清CA19-9高于胆汁CA19-9(P<0.05);血清CEA、CA19-9灵敏度分别为11.8%、79.4%;胆汁CEA、CA19-9灵敏度分别为52.9%、55.9%。血清CA19-9的灵敏度高于其他三者。结论血清CA19-9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与胆汁CEA和胆汁CA19-9。
2010年16期 v.50;No.69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海波;侯洁;徐捷;马利民;李兰;高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结果。方法将50例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透析器与爱尔灌流器串联进行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外用乳化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肤症状,每周3次。两组均每次透析4 h,治疗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串联组治疗后PTH的清除率为(52.8±1.7)%,β2-MG的清除率为(49.4±2.6)%,皮肤瘙痒缓解率为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能有效消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2010年16期 v.50;No.69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蔡玲;张玫;牛小羽;
目的观察静滴大蒜素液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细菌性腹泻患者分为大蒜素组、抗生素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大蒜素、抗生素、大蒜素+抗生素治疗。结果联合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大蒜素组和抗生素组(P<0.05),大蒜素组与抗生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滴大蒜素液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则可缩短治疗时间。
2010年16期 v.50;No.698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春梅;邓巧娟;龙尧;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HBV-DNA、ALT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HBeAg阴性CHB患者,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肝组织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经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阴性CHB HBV-DNA水平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HBV-DNA、ALT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BV-DNA水平可以作为HBeAg阴性CHB肝炎活动的指标,应重视肝活检,不能单以HBV-DNA、ALT水平来判定患者的炎症纤维化程度。
2010年16期 v.50;No.698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东韬;曹毅;费宇行;王兆君;何疆春;张蓉;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ISH组(A组)22例,双期高血压(SDH)组(B组)18例,健康对照组(C组)13例,检测各组外周静脉血清TNF-α和hsCRP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组TNF-α和hsCRP浓度高于C组,A组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的发生与炎症明确相关,ISH比SDH炎症反应更加明显。
2010年16期 v.50;No.69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谷秀;张天彪;刘宏博;李胜岐;赵立;佐久间勉;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CFTR)氯离子通道在离体人肺脏肺泡上皮液体清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于人肺泡上皮液体清除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离体人肺脏,以肺泡内液体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来测定人肺脏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结果BRL-37344可以提高AFC(P<0.05)。选择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SR-59230A、CFTR氯通道抑制剂CFTRinh-172圴可以部分抑制BRL-37344引起的AFC的提高(P<0.05)。CFTR氯离子通道开放剂NS004可以提高AFC(P<0.05),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氨氯吡咪和CFTRinh-172可以完全抑制NS004提高AFC的作用(P<0.001)。同时氨氯吡咪可以完全阻断BRL-37344提高AFC的作用。结论BRL-37344和NS004可以提高离体人肺脏AFC。BRL-37344对AFC的提高作用部分是通过CFTR氯离子通道调节的,CFTR氯通道的开放剂NS004对于AFC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钠离子通道和氯离子通道共同完成的。
2010年16期 v.50;No.69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凤春;李铁刚;焉学英;赵敏;
目的研究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对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35例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按是否进行了CRRT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RRT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 h的血糖、血清离子、肾功能、生命指征、神志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CRRT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神志恢复早,并发症少,生存率高。结论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可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成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0年16期 v.50;No.69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滨;姜囡;娄晓明;李婉萍;姜丽红;
目的探讨端粒酶表达量改变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人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TP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宫颈浸润癌(I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组织类型中hTR及hTP1 mR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织与ICC组织不同分期hTERTmRNA阳性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ERT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2010年16期 v.50;No.698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东东;
目的对神安交泰颗粒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BZD)戒断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将120例长期服用BZD形成药物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神安交泰颗粒,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随访2周。采用修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为主要疗效判定标准;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中医心肾不交证候量表为次要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修订PSQI疗效、Zung焦虑量表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临控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安交泰颗粒能够改善BZD依赖患者停药后睡眠情况,改善中医症候,从而帮助患者停用BZD,减少依赖。
2010年16期 v.50;No.69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蔡智芳;
目的探讨牙槽突植骨术后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矫治的疗效。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面颌像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反均解除,近中磨牙关系得到纠正,上颌后缩消失,明显改善患者容貌。结论牙槽突植骨术后的正畸治疗是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部分,对消除患者自卑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2010年16期 v.50;No.69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庆;周湘桂;易化平;胡小玲;黄文亮;黄文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髌骨软化症(CMP)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90例CMP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中药治疗组(A组)、单纯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治疗组(B组)、中药联合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治疗组(C组),各30例。随访9~12个月,测量各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轴位片适应角(CA)、外侧髌股角(LPA),并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组治疗后CA、LP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C组优于A、B组(P均<0.05);C组治疗后的疗效优良率高于A、B组(P均<0.05)。结论采用中药外敷联合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治疗CMP疗效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16期 v.50;No.698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佟胜全;刘桂艳;石哲群;李雅娟;王治国;饶莉;张鸽;燕丽君;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21例SLE合并DAH患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发病组和亚急性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在体温、血压、呼吸困难、血红蛋白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狼疮活动评分、尿蛋白增加和狼疮血管炎样皮疹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合并DAH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存在急性发病和亚急性发病两种临床类型,急性发病型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2010年16期 v.50;No.69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珍;石秀丽;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中消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情况。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8%七氟烷、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术中以2.5%~5%七氟烷维持。Ⅱ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分别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较Ⅰ组苏醒质量好(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七氟烷,可减轻单独使用七氟烷术后苏醒期的躁动。
2010年16期 v.50;No.698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炎;王中华;陈学东;王育红;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8例患者(22条肢体)病史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0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技术成功率90.9%;治疗后第1周踝/肱指数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12个月肢体通畅率分别为81.8%和63.6%,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0.9%、95.5%。结论PTA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
2010年16期 v.50;No.69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立东;张玫;汤哲;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肝硬化的临床转归及用于评估预后的风险指标。方法选取172例老年肝硬化住院患者,通过电话和追踪等随访研究方法,分析肝硬化患者住院时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对住院期间和中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3、6个月、1、3、5 a生存率分别为86.6%、85.3%、76.2%、73.1%、42.0%、21.8%,平均生存期为3.84 a。8个住院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肌酐(Cr)、上消化道出血(UBIG)、肝肾综合征(HRS)、肝性脑病(HE)(P<0.05)。5 a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为TBIL、ALB、PT、INR、Cr、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腹水、HRS、HE(P<0.05)。结论常用肝肾功能指标和主要并发症与老年人肝硬化患者住院转归和5 a转归显著相关,老年人肝硬化患者5 a预后较差。
2010年16期 v.50;No.69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婷;夏俊哲;景治涛;王运杰;
目的探讨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准确诊断方法、术前评估和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并制定完备的治疗方案,术中沿肿瘤周边分离,最终整块切除肿瘤,并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结合多方面影像检查以准确诊断、评估,术中整块切除肿瘤,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16期 v.50;No.69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灏;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根据局部解剖特点改良了"L"手术切口,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等,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183例,共194足。结果本研究共发生创缘皮肤坏死21足,继发感染16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根据局部解剖合理改良手术切口,特别注重操作技巧施用等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病率。
2010年16期 v.50;No.69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赵丽颖;刘延方;孙慧;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螺旋CT(SCT)表现与抗菌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SCT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感染早期肺部SCT的炎性病变缺乏特征性,病灶分布以多叶、多段为主,形态多样。首次或调整用药加用抗真菌药物有效,总有效率为96%。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当肺部SCT提示有炎症病变时,需要早期加用抗真菌药,并且在感染早期尽早行肺部SCT检查。
2010年16期 v.50;No.69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佳怡;葛丽丽;李玉宏;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A组),60例ASD患者,其中无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0例(B组),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0例(C组)。应用TDI记录二、三尖瓣环的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计算出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前右室Tei指数增加(P<0.05),C组术前左、右室Tei指数均增加(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B组术后左室及C组术后左、右室Tei指数均降低(P<0.05);。结论Tei指数可以敏感地反映ASD患者手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其心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2010年16期 v.50;No.69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宦大为;王翠芳;滕猛;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伴支气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癌均有神经内分泌分化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疑为肺癌患者行左肺下叶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常规SP法。结果本例肺内肿物及支气管腔内肿物发生于同一肺叶不同位置。病理诊断左肺下叶重复性癌,分别为肺大细胞癌及支气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癌,均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结论本例患者发生重复性癌并均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罕见,重视支气管腔内病变的检视及免疫组化的标记有助于该重复性癌的诊断。
2010年16期 v.50;No.698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娟;王彦君;谭晓俊;周虹;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mAlb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脂谱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mAl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较好的调节血脂、降低mAlb、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2010年16期 v.50;No.698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萍;陈晖;李雪琴;范红敏;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牙周病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病例组为冠心病患者96例,对照组为同期非冠心病住院患者96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专科检查。结果患牙周病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对照组的4.41倍。病例组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状况均比对照组高。结论牙周病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2010年16期 v.50;No.69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曾德会;苏晓霞;葛咏梅;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初产妇围产期妇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院接受产前系统健康教育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研究组60例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产前、产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两组孕产妇产前、产后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无明显差别。入院前、分娩后1周两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孕产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孕产妇的负性情绪。
2010年16期 v.50;No.698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永锋;李静;李诺;陈文强;李继福;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变化及坎地沙坦酯对其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8例,高血压组口服坎地沙坦酯8周,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颈动脉扩张性(CD)、Peterson’s弹性系数(Ep)、β僵硬指数,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IMT、Ep和β僵硬指数增高,CD降低。治疗8周后,高血压组颈动脉内径、IMT、Ep和β僵硬指数降低,CD增加。结论坎地沙坦酯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早期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2010年16期 v.50;No.69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树鹏;齐凤杰;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p27、nm23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组织中p27、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及甲状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45.0%(P<0.01)。nm2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阳性表达率(60.0%)虽高于良性病变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被膜侵犯程度有关。nm2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分化程度、被膜侵犯程度有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27、nm2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或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27、nm23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16期 v.50;No.69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欧阳红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在呼吸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对66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以图文式CP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并依表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对CP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呼吸科住院患者出院前1 d对疾病基础知识及其预防的及格率均较入院当天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图文式CP能明显地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与预防。
2010年16期 v.50;No.69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梁亮科;关宏刚;孙秀良;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难复性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下颈椎小关节绞锁脱位患者,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后复位失败,后采用同期后路切开复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18例患者术后脱位均得到纠正,随访平均时间18个月,无植骨不融合及并发症,ASIA残损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6级。结论同期后路切开复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绞锁脱位的理想方法。
2010年16期 v.50;No.698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欣宇;王瑞雪;张志红;杨亚萍;阮洋;刘睿智;
目的探讨非嵌合克氏症患者年龄、血清生殖激素与精液量的关系。方法分析73例非嵌合克氏症患者标本,进行常规精液分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生殖激素。结果非嵌合克氏症患者精液量降低(P<0.01),年龄与精液量呈显著负相关(r=-0.387,P<0.05),精液量与FSH、LH、T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与LH/T比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结论非嵌合克氏症患者精液量与年龄、LH/T比率相关,且非嵌合克氏症患者精液量下降支持克氏症患者雄激素缺乏理论。
2010年16期 v.50;No.698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峰;陈济生;刘莎;尉承泽;宋志武;王钢乐;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伴有结直肠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结直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结直肠损伤均经手术治疗,一期单纯修补或行切除一期吻合术患者31例(67%),无肠瘘发生。二期肠造瘘患者15例(33%),住院期间病死率为8%。结论结直肠损伤多以闭合伤为主,一期手术为首选;对结直肠损伤严重、腹腔污染广泛、全身病情严重以及直肠中、下损伤者,应考虑结肠造口术及二期造瘘还纳术。
2010年16期 v.50;No.698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