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经验交流

论著

  • 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脑外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高燕;李毅;张倩;吕栋;朱玉群;杜凤和;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TBI组(B组)和TBI后Ala-Gln干预组(C组)。各组大鼠均于伤后48 h处死取材,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48 h血清AST、CK-MB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OD减少、MDA增加,同时光镜下可观察到心肌组织水肿变性、炎细胞浸润和灶性坏死等改变;C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血清心肌酶及心肌组织SOD、MDA水平较B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TBI后可出现心肌损伤,应用Ala-Gln可有效减轻TBI引起的心肌损害,在创伤早期应用效果更显著。

    2010年20期 v.50;No.70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分析

    谭珍妮;赖文岩;邓伟;孙少喜;罗苑苑;李蘅;彭健;

    目的分析Gs蛋白α亚基基因(GNAS1)T393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65例及健康对照162例,采用PCR-RFLP分析GNAS1基因T393C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值分别为0.545 4和0.663 5)。T393C多态性等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C基因型及393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病例组中显著增高。结论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有相关性。

    2010年20期 v.50;No.70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肢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细胞因子及HO-1的影响

    卢亚敏;张冬会;康素娴;周东升;边艳珠;

    目的研究下肢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AMI心肌作用中的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MI组(A组)、下肢缺血预适应组(B组)和对照组。A、B组大鼠分别在AMI后2、4、6、12 h时间点处死取材。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TNF-α的含量;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HO-1 mRNA表达情况。结果B组梗死区比重较A组低(P<0.05);A、B组4、6和12 h血清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A、B组2、6、12 h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B组4 h血清IL-10水平较A组和对照组高(P<0.01);A、B组各时间点TNF-α均较对照组高(P<0.01),但两组间仅4 h时有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HO-1 mRNA表达较A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下肢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上调IL-10及HO-1的水平,使心肌组织损伤减轻。

    2010年20期 v.50;No.702 10-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血糖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远期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影响

    吴凤霞;徐顺霖;冯新恒;毛节明;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病情及预后转归。方法126例冠心病患者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筛选分为血糖异常(B组)与血糖控制良好者(A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比值、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速时间(DT),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 I)测量二尖瓣前后叶瓣环运动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结果A组DT术后3、6个月均较术后24 h内减少,E/A值、Em在术后24 h内、3、6个月3组间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B组DT仅术后6个月较术后24 h内相比有显著性改变(P<0.05),E/A值术后3、6个月较术后24 h内改善,但术后3~6个月没有改善,Em无改善。结论支架植入术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远期没有改善,提示对于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010年20期 v.50;No.70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酸通过诱导线粒体钙稳态失衡介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齐卡;冯哲;洪权;傅博;崔少远;陈香美;吴镝;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稳态失衡在高尿酸(UA)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Fluo-3 AM及Rhod-2 AM分别对UA刺激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进行胞质钙离子浓度([Ca2+]i)和线粒体钙离子浓度([Ca2+]mito)的特异性染色;RT-PCR法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CAM-1的蛋白变化;ELISA法检测其培养液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变化情况。结果HUVEC-C经600μmol/L的UA刺激后,其[Ca2+]i未见明显变化,而[Ca2+]mito呈波浪式升高(P<0.05),并在24 h内保持较高的状态;CRP、ICAM-1、IL-6均在UA刺激后升高(P<0.05)。结论UA可导致内皮细胞炎症反应,[Ca2+]mito的升高与之相关,提示线粒体钙稳态失衡在UA导致的内皮炎症反应中起一定的介导作用。

    2010年20期 v.50;No.70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急诊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研究

    周艳红;贾立静;计达;

    目的分析急诊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急诊收入的45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AD患者突发胸骨后撕裂样剧痛为93.33%,发病时收缩压>180 mmHg者33例,为73.33%,胸片阳性占48.89%,超声心动图阳性占62.22%,97.78%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疼痛是急诊AD的主要临床表现,疼痛伴有高血压或血压不对称、D-二聚体水平升高、胸片示纵隔增宽时,提示该病可能。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不能除外AD,血管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为确诊的重要方法。

    2010年20期 v.50;No.70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PDCD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赵丽娜;赵杰;贺宝玲;张秀军;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5例SLE活动期患者、22例稳定期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PDCD5蛋白的细胞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SLE活动期患者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稳定期患者高于正常对照(P<0.01)。SLE活动期患者PBMC中PDCD5的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标SLEDAI、补体C3、抗ds-DNA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PDCD5可能作为淋巴细胞凋亡的正性调控基因,在SLE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20期 v.50;No.70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红花黄色素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Hcy、NT-proBNP的影响

    刘源;王亮;叶平;骆雷鸣;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Y)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SY静滴,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Hcy、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血清hsCRP、Hcy、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SY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以辅助治疗UAP,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

    2010年20期 v.50;No.70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邱萌;蒲秀红;郭晓清;安涛;李茜;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对照组和KD组患儿治疗前(发病10 d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K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A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KD组D-二聚体含量与CRP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清CRP、D-二聚体与KD血管损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为KD合并C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010年20期 v.50;No.70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生素混合自体骨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王羽凝;郝立波;

    目的探讨抗生素掺和自体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4例,骨缺损大小为1.5~4.5 cm,均采用一期局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感染,二期自体骨掺和抗生素植骨治疗。随访2~5 a、平均3.6 a。结果本组24例病例植骨均愈合,愈合率100%;22例感染治愈,治愈率91.7%,2例感染复发,经再次清创后治疗获得成功。结论抗生素掺和自体骨治疗胫骨小范围感染性骨缺损安全有效。

    2010年20期 v.50;No.70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眼眶炎性假瘤中IL-1β和IL-6表达的研究

    金蕊;马建民;马雪梅;史季桐;赵岭;葛心;钟儒刚;曾毅;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关系。方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基因芯片和蛋白液相芯片检测IOIP样本和正常样本中IL-1β基因水平和IL-1β、IL-6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OIP组IL-1β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IL-6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因子IL-1β与IOIP发病相关。

    2010年20期 v.50;No.70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属坐骨神经的结构差别

    王鑫;彭江;王玉;任志午;赵斌;张莉;许文静;赵喆;詹胜锋;卢世璧;赵庆;

    目的测量不同种属的坐骨神经解剖结构差异,为粗大神经的化学去细胞工艺提供解剖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取正常新鲜人、猪、犬、大鼠坐骨神经,每段长10 mm,剔除外膜结缔组织。HE染色后测量神经束膜厚度;Laminin免疫组化后根据神经束标注颜色的像素求得神经束内截面积占神经截面积百分比。结果人、犬、猪、大鼠坐骨神经束膜厚度(F=7.48,P<0.05)和神经束内截面积占神经截面积百分比(F=8.10,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种属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对去细胞神经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20期 v.50;No.70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agA~+及VacA~+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突变分析

    黄衍强;欧平;周喜汉;黄赞松;李晓华;岑朝;

    目的分析CagA+及VacA+的幽门螺杆菌(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与23S rRNA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采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2008年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窦部黏膜样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PCR扩增CagA+及VacA+基因,E-test进行药敏实验,PCR方法扩增23S rRNA基因,基因测序检测克拉霉素耐药菌株的点突变。结果对克拉霉素耐药的CagA+及VacA+Hp菌株均存在23S rRNA基因v功能区第2144位和第2143位A-G突变,而敏感菌株没有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Hp对克拉霉素耐药的23S rRNA基因A2143G、A2144G点发生突变,与基因分型无关。

    2010年20期 v.50;No.70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半乳甘露聚糖在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大鼠模型诊断中的意义

    刘书娟;樊慧珍;于化鹏;邓火金;

    目的观察半乳甘露聚糖(GM)在大鼠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模型不同体液标本不同时间点检测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IPA模型,收集不同时间的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尿液标本,检测GM含量,同时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学培养。结果实验组感染第1、3、5天血浆GM实验平均敏感性分别为58.30%、66.67%、83.33%,BALF分别为66.67%、91.67%、10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所有72只实验大鼠的血浆与BALF标本GM敏感性分别为69.44%、86.11%,特异性分别为100%、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57%、82.76%。尿液GM检测共5例阳性,敏感性13.89%,特异性100%。血浆及BALF检测GM值随感染天数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BALF标本GM检测与血浆标本GM检测具有同样意义,均有助于IPA的早期诊断。

    2010年20期 v.50;No.70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医学前沿

护理园地

基础研究

  • 琼脂—磷灰石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周剑;张建湘;汤健;李全利;周健;蔡华琼;

    目的研究我们合成的新型琼脂—磷灰石(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在兔胫骨做腔隙性骨缺损植入新型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与空白对照组做对比,并通过X射线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评价这种新型硬组织修复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X线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新型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10年20期 v.50;No.70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植体修复兔骨缺损效果研究

    黄文良;邓江;苑成;阮世强;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自体红骨髓(ABM)修复骨缺的效果。方法选取36只家兔,随机分A、B、C、D、E、F共6组,各组种植体分别为CHA/IGF-Ⅰ/ABM、CHA/IGF-Ⅰ、CHA/ABM、CHA、ABM、空白。术后于4、8、12周分别对动物的一般情况及伤口进行观察,每次观察后随机处死家兔2只并取材,以组织学方法观察成骨情况。成骨情况按Lane-Sandh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4、8、12周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A/IGF-Ⅰ/ABM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植体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2010年20期 v.50;No.70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四物汤对老龄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梁华;杨丽;

    目的探讨自然衰老的机理及四物汤对老年女性延缓衰老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对照组、四物汤组、维生素E组、成年对照组大鼠各10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的含量。结果四物汤能升高老年雌性大鼠T、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P<0.05或0.01)。结论四物汤可通过调节老龄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010年20期 v.50;No.70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气道炎症干预作用实验研究

    杨月;侯继申;池红井;范常艳;韩梅;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PD组、黄芪干预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总数及百分比,IL-8、TNF-α浓度变化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较COPD组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干预组BALF和血清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COPD组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降低COPD大鼠血清及BALF中IL-8及TNF-α水平,并使炎症细胞减少,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具有保护作用。

    2010年20期 v.50;No.70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热休克蛋白90α多肽疫苗的抗肿瘤效应研究

    张剑军;徐惠绵;郑志超;赵岩;张涛;王振宁;阎影;

    目的探讨动物实验中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多肽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液相等电聚焦电泳从接种S-180细胞的昆明小鼠中制备HSP90α多肽疫苗。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在接种S-180细胞前24 h注射HSP90α多肽疫苗,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中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指数和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评价HSP90α多肽疫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体质量降低,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升高。结论液相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是一种分离纯化蛋白的相对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HSP90α多肽疫苗能够刺激动物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通过激活T淋巴细胞得以实现。

    2010年20期 v.50;No.70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重症减压病时兔血浆D-dimer、PAP、TAFI的变化

    赵德峰;杨平地;潘晓雯;

    目的观察实验兔发生重症减压病前、后血液中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变化,分析减压病加压、减压过程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受到抑制的原因。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在0.7 MPa停留35 min,于4 min内匀速减压出舱。检测加压前、减压后兔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TAFI)等指标。结果经加—减压,D-dimer由(203.17±17.47)ng/ml下降至(180.49±20.83)ng/ml;PAP由(2.58±0.34)μg/ml下降至(1.76±0.28)μg/ml;TAFI由(110.86±33.19)μg/ml增加到(144.73±29.21)μg/ml(P均<0.01)。结论实验性重症减压时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含量升高,导致纤溶过程受到抑制。

    2010年20期 v.50;No.70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来得时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疗效观察

    曹翠平;刘嘉辉;邓娓娓;刘国良;

    目的比较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PH)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未达标的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治疗组(n=21)和NPH治疗组(n=20),分别于每日睡前增加1次来得时、NPH皮下注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 c、FBG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得时优于NPH,能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2010年20期 v.50;No.70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危险因素

    李作成;赵佳;丛洪良;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2 294例,其中7 102例男性为A组,5192例女性为B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男性患者的阳性率高于女性,且病变较重。男性多具有吸烟习惯,女性多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结论不同性别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危险因素不同,男性更易发生心脏病。

    2010年20期 v.50;No.70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蒋翡翎;邓碧兰;韩永;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改变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43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突出表现为高黏滞血症和高凝血症;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

    2010年20期 v.50;No.70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陈欣;张遵城;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70%)成功置入支架,9例闭塞锁骨下动脉中8例成功置入支架。46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8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13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发现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12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5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2010年20期 v.50;No.70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价值

    黄桂卿;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27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5例产程中采用胎心监护,对照组135例产程中未采用胎心监护,对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7例、漏诊1例,新生儿窒息3例;对照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4例、漏诊9例,新生儿窒息10例;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漏诊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应用于产程观察中,可以准确判断胎儿的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

    2010年20期 v.50;No.70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TNF-α和EGFR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张天彪;赵滢;关一夫;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胃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NF-α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TNF-α和EGFR在68例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4%(37/68)和51.5%(35/6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8%(23/68)和14.7%(10/68),在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率分别为16.7%(5/30)和6.67%(2/30),三组TNF-α、EGFR表达差异显著(P<0.05)。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1);TNF-α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TNF-α和EGFR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TNF-α、EGFR的联合检测对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有重要价值,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2010年20期 v.50;No.70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王冰;

    目的评价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钠0.75 g+舒血宁针20 ml,1次/d静滴,疗程1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东菱克栓酶针剂。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15天检测两组血浆LPA水平,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5、10、15天血浆LPA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2010年20期 v.50;No.702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孙刚;王珩;周广喜;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26例急腹症病例,其中对20例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单纯急腹症比较。结果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感染与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结论急腹症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是脑梗死产生的诱发因素。

    2010年20期 v.50;No.70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利钠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阚长利;刘静;曹俊杰;张金环;苏晓霞;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2例,其中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正常晚期妊娠19例,为A组;轻度子痫前期11例,为B组;重度子痫前期12例,为C组。健康未孕对照组2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BNP水平。结果A、B、C及对照组BNP水平分别为(1.825±0.061)、(1.868±0.044)、(1.958±0.053)、(1.286±0.027)ng/ml(F=715.324,P<0.01),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反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2010年20期 v.50;No.70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恩再适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田文友;赵兰巧;田青;

    目的观察恩再适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铵500μg,1次/d,肌注;强的松30mg(7 d后减为15 mg),1次/d,口服,共用2周。治疗组给予恩再适3 m l加1%利多卡因6 m l行SGB,1次/d,每疗程7 d,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4.0%)优于对照组(72.0%);治疗组治疗后第7、14、21、42天疗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再适行SGB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面神经麻痹,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2010年20期 v.50;No.70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130例报告

    马淑丽;李久民;许志效;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PR间期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6年916例健康待产妇女的心电图资料,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9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观察记录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短PR间期者130例(14.19%),均出现于妊娠中晚期,观察组短PR间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89%),P<0.01。短PR间期孕妇于分娩后6个月复查心电图,仍有9例(0.98%)心电图表现为短PR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妊娠中晚期易出现短PR间期。

    2010年20期 v.50;No.70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林琳;李峻岭;赵玲娣;石远凯;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方案(GP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毒副反应和总生存,评价其在老年晚期NSCL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GP方案治疗的初治老年(≥60岁)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有效率40.6%,总临床获益率78.1%,平均生存期12.7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其余毒副反应较轻,可耐受。结论GP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2010年20期 v.50;No.70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功能评价对肝硬化患者TIPSS的指导意义

    岳振东;刘福全;周蕾;赵宏伟;王磊;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术前的肝储备功能及肝脏容积的评价对TIPSS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行TIPSS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同时测量肝脏容积,探讨二者与肝性脑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TIPSS术对肝储备功能及肝脏容积不同的肝硬化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及病死率(P<0.01)。结论术前正确评价肝储备功能和肝脏容积,恰当选择适应证将会减少病死率,对于TIPSS手术有积极的意义。

    2010年20期 v.50;No.70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hsCRP与TSH的相关性研究

    周作荣;肖宇菲;郑知刚;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亚临床甲减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均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hsCRP和TS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hsCRP与TSH无相关性。结论亚临床甲减可引起血清hsCRP增高,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

    2010年20期 v.50;No.70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梁钢;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等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好。

    2010年20期 v.50;No.70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游华;梁峰;刘莎莎;陈济生;尉承泽;黄焰;宋志武;王钢乐;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DEN)组,EEN组在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DEN组在术后1~7 d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 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EEN组的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DEN组。术后第10天,EEN组的ALB水平高于DEN组(P<0.01);TBIL、ALT、AST水平低于DEN组(P<0.01)。E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DEN组。结论EEN可显著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20期 v.50;No.70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表现特点

    张萌;杜湘珂;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或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为弥漫型,主要MRI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厚或弥漫性增生,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生的滑膜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T2WI低信号)、邻近半月板和(或)骨侵蚀、关节腔积液等,关节内外结构均可不同程度受侵。结论PVNS所致的滑膜绒毛结节样增生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在MRI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和信号,对早期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依据。

    2010年20期 v.50;No.70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重会阴部损伤的外科治疗

    柏楠;崔爱民;史争鸣;赵景明;

    目的总结和探讨严重会阴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严重会阴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失血性休克35例,骨盆骨折37例,肛管直肠损伤26例。全部病例均行会阴部伤口清创术,伤口填塞压迫止血39例,其中37例止血满意,2例行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伤口一期缝合3例。直肠肛管一期修补22例,暂时性结肠转流手术39例。39例会阴部伤口2周~3个月后痊愈,死亡3例,均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治疗成功的关键是积极抢救失血性休克、及时止血、会阴部彻底清创、放置引流管冲洗、尽早联合使用抗生素。大多数患者有必要行转流性结肠造瘘术,以单口造瘘为宜。

    2010年20期 v.50;No.70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O_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王长华;彭亚南;

    目的比较CO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CO2激光组(A组)和液氮冷冻组(B组),观察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治疗1次,A组有效率(84%)与B组(8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半年后随访,A组复发率(8.33%)低于B组(21.74%),A组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B组(24%)(P<0.05)。结论CO2激光治疗扁平疣与液氮冷冻治疗相比近期疗效相近,但CO2激光远期疗效好于液氮冷冻,且并发症发生少。

    2010年20期 v.50;No.70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初探NAD~+对X射线诱导正常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尤玮;谭宇静;孟辉;陈俊;李民英;张积仁;

    目的研究NAD+对X射线所致正常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一种新型的辐射损伤防护剂。方法将L02正常人肝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照射组(B组)和NAD+处理组(C组)。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Caspase激酶活性。结果细胞凋亡率、p53、bax表达、Caspase-3、8、9活性,A、C组均低于B组(P<0.05);A、C组bc l-2表达高于B组(P<0.05)。结论NAD+对受照射L02肝细胞有抗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 l-2,下调p53、bax表达,降低Caspsae家族凋亡相关激酶表达活性有关。

    2010年20期 v.50;No.70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187例临床分析

    欧华;王杨;孙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18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并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9.1±12.6)min,术中出血量(37.7±12.2)ml,术后排气时间(16.5±4.6)h,住院时间(4.1±1.2)d。随访3~18个月,术后痛经的总有效率达92.2%;慢性盆腔痛总有效率达90.9%,总妊娠率为59.2%,术后发生卵巢功能早衰者1例,痛经或慢性盆腔痛症状复发14例,盆腔包块复发11例。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0年20期 v.50;No.70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HSP70单抗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杨滨;李婉萍;娄晓明;姜囡;姜丽红;

    目的探讨HSP70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不同浓度HSP70单抗干预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HSP70单抗可引起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在10、20、40μl/ml HSP70单抗干预下,p53和Caspase-9的表达量与HSP70单抗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推测p53和Caspase-9的表达受HSP70调控。

    2010年20期 v.50;No.702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曹婷婷;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科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规律。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老年科痰培养阳性率为15.7%,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但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下降;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结论我院老年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杆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010年20期 v.50;No.702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胆囊管结石的处理体会

    王兵;王东;杨冬林;

    目的总结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及腹腔镜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胆囊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例术后住院30 d,其余患者术后住院3~6 d,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严重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术中仔细探查胆囊管可防止胆囊管结石的遗漏,谨慎解剖Calot三角可防止胆管损伤、出血、胆漏,慎重处理胆囊管结石可避免胆囊管结石掉入胆总管。

    2010年20期 v.50;No.70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团飞行员踝臂指数测定及临床意义

    陈宇亮;马贵喜;李鸣皋;

    目的测定飞行员踝臂指数(AB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团125例飞行员,按年龄分为30岁以下、30~39岁及40岁以上3组,每个年龄段再按是否吸烟分为2组,分别测定ABI、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对比各年龄段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飞行员ABI,分别计算ABI与年龄、飞行时间的直线相关系数。结果吸烟组年龄、飞行时间、收缩压,脉压BMI均高于非吸烟组(P<0.01);30岁以下和30~39岁组飞行员吸烟组ABI与非吸烟组无明显差异(P>0.05);40岁以上吸烟组ABI较非吸烟组降低(P<0.01);ABI与年龄、飞行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40岁以上飞行员吸烟组与非吸烟组ABI存在显著差异,年龄、飞行时间与ABI相关。

    2010年20期 v.50;No.70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ox-2、P16及CD_(44) v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乃富;薛凤霞;

    目的探讨Cox-2、P16及CD44 v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5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及36例癌旁组织中Cox-2、P16及CD44 v6蛋白表达。结果Cox-2与CD44 v6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P16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蛋白表达与癌旁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及CD44 v6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与CD44 v6蛋白表达正相关,Cox-2及CD44 v6与P16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及CD44 v6高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浸润、转移,且二者有正协同作用。P16在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未起主要作用。

    2010年20期 v.50;No.70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替扎尼定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前瞻性研究

    吴凤英;

    目的评价盐酸替扎尼定(TZ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TZD组、卡马西平(CBZ)组。在基础值和治疗后第4、第8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疼痛分值,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和安全性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疗效相当,TZD组起效更早;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无显著差异,但TZD组副作用少,安全性更好。结论TZD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安全有效。

    2010年20期 v.50;No.702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头位难产682例临床分析

    乔亚梅;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形成原因与分娩方式,进一步提高对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分析和总结682例头位难产的原因、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结果682例头位难产患者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492例(72.1%),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如高直位、面先位、前不均倾位等31例(4.5%);产力异常(宫缩乏力)87例(12.8%);产道异常(骨产道及软产道)72例(10.6%)。结论头位难产发病率高,成因错综复杂,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儿健康,但是临产后严密监测产程,进行必要试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儿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2010年20期 v.50;No.70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价

    孔令军;宗文仓;王志军;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320例,住院期间首次发生房颤共41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组:早发房颤组(房颤发生在24 h以内)21例,晚发房颤组(房颤发生在24 h以后)20例,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的CK峰值、Killip分级,30 d住院病死率。结果晚发房颤组年龄、CK峰值均高于早发房颤组,超声心动图EF值低于早发房颤组,Killip分级、高血压病、心肌梗死患病率、30 d住院病死率均高于早发房颤组。结论晚发房颤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增加的一个危险因素。

    2010年20期 v.50;No.702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