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玲;王静;郑敏;李婵;高岩;王迎莲;黄蕊;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MHD患者(MHD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行RT-3DE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启动Fullvolume程序获取左心室全容积图像,用3DQ Advanced软件定量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结果MHD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最小收缩容积时间标准差、最大差值及心率校正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RT-3DE评价MHD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化及心功能具有简便、可重复、无创性等优点,可为MHD患者病情评价及治疗指导提供依据。
2010年23期 v.50;No.70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雪晶;田金徽;李冲;
目的评价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VIP等数据库,并辅以Google Scholar等检索,收集有关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比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参与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对两药房颤转复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1 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房颤转复率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胺碘酮防止房颤复发作用优于索他洛尔(比数比=0.49,95%可信区间为0.31~0.75,P=0.001)。结论胺碘酮与索他洛尔在小剂量范围内均较为安全,前者降低房颤复发率效果较好。
2010年23期 v.50;No.70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茜;贾如意;高佩增;
目的观察NF-κB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75例心衰患者(心衰组)及一般资料与之匹配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2例(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外周血NF-κB水平,以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心衰组外周血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心衰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显著差于对照组,其NF-κB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与心脏结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NF-κB在冠心病心衰病情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此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23期 v.50;No.70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莫雪梅;闫莉;孙晗笑;
目的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IV-1前病毒载量方法,并以其观察相关病毒进入抑制剂对HIV-1前病毒的作用。方法选择HIV-1的gag和env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测定HIV-1前病毒载量的体系,并以其观察6μg/ml~6 ng/ml的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rvMIP)、逆转录酶抑制剂(AZT)、膜融合抑制剂(T-20)、rvMIP+AZT、rvMIP+T-20对HIV-1前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体系的检测下限为101Copies,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9,斜率为-4.925,截距为35.70;除6ng/ml的rvMIP、AZT、T-20外,三种药物处理后HIV-1前病毒载量均显著减小(P<0.05),并呈质量浓度依赖性;联合用药者前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单用rvMIP者(P<0.05),HIV-1前病毒载量rvMIP+T-20(rvMIP+AZT(rvMIP(T-20(AZT。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及成本低廉等优点;与T-20或AZT联用可增强rvMIP对HIV-1前病毒的抑制作用。
2010年23期 v.50;No.70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蕊;马莉;谷岳;谢印良;佘鸣;邵晓枫;熊冬生;刘汉芝;许元富;
目的制备和筛选拮抗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McAb)并检测其活性,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经典免疫方法获得抗hTNF-αMcAb,经接种于小鼠腹腔后获得腹水,采用硫酸铵沉淀和蛋白G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纯度>95%的抗hTNF-αMcAb,采用ELISA方法测定效价、抗体亚型和亲和力,MTT法测定抗体阻断hTNF-α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筛选拮抗型抗hTNF-αMcAb,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抗体阻断hTNF-α诱导L929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hTNF-α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XB10,分泌的抗体亚型为IgG2b;该抗体能高亲和性与hTNF-α结合,特异性阻断hTNF-α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抑制细胞凋亡,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制备能稳定分泌拮抗型抗hTNF-α的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对hTNF-α有特异性拮抗作用,为今后研制临床治疗型抗hTNF-α的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2010年23期 v.50;No.70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伟;蔡亮;陈跃;黄占文;尹平;
目的合成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MRI双模式分子探针,并观察其用于肿瘤检测的价值。方法根据文献方法合成二乙三胺五乙酸—脱氧葡萄糖(DTPA-DG),并将其与氧化钆(Gd2O3)螯合制得Gd-DTPA-DG,进而以99mTc标记获得99mTc-Gd-DTPA-DG。分别以3种放射性活度的99mTc-DTPA-Gd-DTPA-DG、99mTc-DTPA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2 h后消化收集细胞、用γ计数法测量细胞摄取率。结果宫颈癌Hela细胞对99mTc-Gd-DTPA-DG的摄取率与18F-FDG在3.7 MBq/L时无显著差异(P=0.66),99mTc-Gd-DTPA-DG各活度间细胞摄取率均明显高于99mTc-DTPA(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99mTc-Gd-DTPA-DG,其结构类似18F-FDG,99mTc-Gd-DTPA-DG可能成为一种同时在磁共振及核医学显像的双模式分子探针,并在提高恶性肿瘤检出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23期 v.50;No.70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焕星;陈梅;
目的探讨增龄对血小板参数及其活化指标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400例,其中年龄25~44岁156例(成年组)、45~59岁144例(老年前组)、>60岁(老年组)100例,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水平,三组各随机选择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CD62P)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水平,对年龄与上述指标间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加PLT、PCT、PDW下降,MPV增大,CD62P、PAC-1增多;PLT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MPV、PAC-1、CD62P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其活化指标均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此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23期 v.50;No.70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芝;李汝勇;张春亮;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游离钙水平变化及在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方法以同期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测定血清总钙、白蛋白(Alb)水平,计算血清游离钙水平;比较低钙血症者和血钙正常者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对存活者与死亡者年龄、性别、血清总钙、游离钙、Al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脓毒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8.3%,其中低钙血症者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血钙正常者(P均<0.05);血清游离钙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两者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血清游离钙水平与其预后相关,可为临床发现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2010年23期 v.50;No.70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欣;刘煜垚;薛运周;马雪梅;闫红;钟儒刚;
目的制备4,7-(氯磺酸基苯基)-1,10-菲啰啉-2,9-二羧酸(BCPDA)鳌合剂,并以其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方法。方法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自制BCPDA后测定其吸光度;以BCPDA分别标记铕(Eu3+)、CRP多克隆抗体制备CRP多克隆抗体-BCPDA-Eu3+荧光标记物;以纳米磁珠为固相载体包被CRP单克隆抗体,分别加入CRP抗原及CRP多克隆抗体-BCPDA-Eu3+,应用六合一板式检测仪检测CRP荧光强度。结果自制BCPDA吸收光谱为220~360 nm,用337 nm的紫外光激发得到CRP多克隆抗体-BCPDA-Eu3+的荧光发射光谱,利用TRFIA可检测到0.1 mg/L的CRP抗原。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CRP多克隆抗体-BCPDA-Eu3+荧光标记物并建立了TRFIA检测CRP的方法,此为临床检测CRP提供了新的思路,亦为TR-FIA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23期 v.50;No.70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学东;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据NYHA心功能分级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每晚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并判定疗效;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7%(P<0.05),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且安全性高。
2010年23期 v.50;No.70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崔勇;徐韬;赵东华;宿志庆;孙熙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息心电图(ECG)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3例接受冠脉造影的非心梗老年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比较。结果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160例,其ECG ST-T改变阳性率为59.37%(95/160),单支、双支及多支冠脉狭窄者阳性率分别为56.66%、60.41%、61.53%;ECG呈慢性ST-T改变者中90%(86/95)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肥大、左房扩大或瓣膜钙化,49例超声心脏结构正常者ECG ST-T异常阳性率<19%。结论ECG慢性ST-T改变与左心室、左心房肥厚或扩张及瓣膜病变有重要关系,不能做为冠心病的确诊依据。
2010年23期 v.50;No.70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雨;曹艳君;吴志国;王立强;张霞;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12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术后6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两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TMPG 3级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及PCI术后60 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
2010年23期 v.50;No.70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许法岭;梁秀军;杨艳茹;
目的探讨我国Brugada综合征(B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BS、猝死为主题词,通过中国知网CK-N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8年1月~2008年9月国内相关文献,分析BS临床特征、心电图特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危险因素等。结果①共检索到BS有效病例374例,男女之比为14.6∶1,发病年龄(42.95±14.00)岁,有家族史者占26.2%,夜间晕厥者占14.8%。②心电图依V1~V3的共同表现分为Ⅰ型(38.8%)、Ⅱ型(20.0%)、Ⅲ型(1.3%)和混合型(40.0%),自V1至V3Ⅰ型出现率依次为73.8%、49.4%、15.0%,V3有Brugada波者占43.8%。③V1~V2Ⅰ型、Ⅰ+Ⅱ混合型、Ⅱ型MVA发生率分别为48.6%、31.7%、19.4%,Ⅰ型与Ⅱ型比较P<0.01;并MVA与无MVA者心室晚电位(LP)阳性率分别为92.3%、25.0%(P<0.01),ST段抬高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我国BS男性比例高,有家族史者较少,晕厥多发生在白天;心电图以混合型及Ⅰ型为主,自V1至V3Ⅰ型逐渐减少,V3有Brugada波者不足50%;V1、V2同时为Ⅰ型及LP阳性为MVA的危险因素。
2010年23期 v.50;No.70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岩;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例于我院经心电图初诊为ARVC,其后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新修订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对其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在无右心衰竭情况下,心电图均以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并有右胸导联T波倒置、Epsilon波、QRS时程≥120 ms等特征性表现。结论心电图对ARVC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且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2010年23期 v.50;No.70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栾艳霞;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其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106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6例]及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CHD组血清hs-CRP及IMT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CHD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UAP为著(P<0.05、<0.01),且UAP患者颈动脉IMT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581)。结论CH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及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对其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23期 v.50;No.70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晓叶;孙丽莹;朱志军;蒋文涛;张建军;张雅敏;刘懿禾;饶伟;沈中阳;
目的探讨婴幼儿肝移植术后非感染性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研究对象为13例同期行肝移植术婴幼儿,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情况、围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局。结果手术均顺利,术中及术后均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预防性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同时监测患儿重要脏器功能、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和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等;发生非感染性并发症肠瘘1例、胆漏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FK506相关性精神症状3例、肾功能损害2例、乳糜漏2例,经针对性治疗后1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婴幼儿肝移植手术效果较好,但术后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复杂多变,临床应根据其生理、病理特征和移植手术特点进行防治。
2010年23期 v.50;No.70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作艳;冀明;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76例肝硬化EGV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内镜下选好胃底靶静脉以"三明治"法注射组织胶,并自胃食管黏膜连接处开始向近端螺旋式结扎曲张静脉。随访8周,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复查胃镜判定EGV程度。结果无异位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例出现再出血、再次注射组织胶后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降低者分别占88.2%和75.0%。结论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可明显减轻肝硬化食管EGV程度,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010年23期 v.50;No.70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烨;李清贤;王彦富;石胜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C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CC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d。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根据症状及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判定疗效;行6 min步行试验检测两组运动耐量,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W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可耐受并完成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现恶心、乏力1例,轻度头昏1例,经调整剂量后症状均消失,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CCHF安全、有效。
2010年23期 v.50;No.70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延芹;刘东义;季淑梅;米景龙;
目的探讨百合宁神汤联合小剂量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心理护理及氟西汀口服,治疗组和对照组起始剂量分别为5、20 mg/d顿服,2周内分别加至10、40 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用百合宁神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临床抗抑郁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百合宁神汤联合小剂量氟西汀治疗PSD抗抑郁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且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2010年23期 v.50;No.70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戚丽;路中;孙广洪;李群;高佩琳;孙秀娥;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3~7月收治的108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8例中男性患儿略多于女性,农村患儿明显多于城镇,以6~36个月发病人数最多,多在病程第3~5天进展为重症;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均有皮疹;半数以上患儿有易惊、肢体抖动或无力及精神差和(或)嗜睡等重症表现,并发症主要为心肌损害、肺炎及脑炎;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空腹血糖升高,心肌酶谱异常,胸片可见双肺炎症病变;早期应用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效果好,治愈95例,好转13例。结论3岁以内HFMD患儿在病程的第3~5天易发展成重症,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及肌阵挛、恶心、呕吐、嗜睡多提示病情危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心肌酶谱、胸片异常动态变化较快为重症高危因素;早期应用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有望提高重症HFMD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2010年23期 v.50;No.70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赵淑颖;王凤楼;高慧玲;
目的探讨病程10 a以上癫痫患者脑电图(EEG)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00例病程10 a以上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EG特点及与发病年龄、病程、CT/MRI表现的关系。结果本组EEG表现异常78例,其中典型痫样放电44例、慢波异常34例;其中痫样放电率在病程≤20 a者显著高于病程>20 a者、儿童明显高于成年人(P<0.05),慢波异常率在病程>20 a者高于病程≤20 a者、成年人明显高于儿童(P<0.05),头颅CT/MRI正常与异常者痫样波检出率与慢波异常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病程10 a以上癫痫患者EEG异常率近80%,痫样放电率与慢波异常率相近;其表现与病程、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常规CT/MRI与EEG检查不能完全反映疾病情况。
2010年23期 v.50;No.70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淼;盛迅伦;王旭;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暴露性角膜炎(EK)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3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诊断为EK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行单纯常规药物、溃疡表面烧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最终永久性睑裂缝合术治疗。结果经常规药物治疗1周后均未达治愈标准,配合溃疡表面烧灼治疗后4眼完全治愈、3眼好转,9例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5眼好转、4眼无效,4例经永久性睑裂缝合术后治愈;视力恢复至0.3以上2眼,0.02~0.3者5眼;1例术后1 a因眼睑闭合不全不能有效缓解再次出现EK,最终行眼内容剜除术。结论对听神经瘤切除术后EK患者明确诊断后序贯行常规药物、溃疡表面烧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永久性睑裂缝合术治疗效果较好。
2010年23期 v.50;No.70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金莲;王红鸾;王爱平;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多态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江西省80例吸烟COPD患者(观察组)及90例吸烟非COPD者(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ELP)检测两组MMP-1基因型。结果观察组MMP-1基因突变型(2G/2G)、杂合型(2G/1G)、野生型(1G/1G)频率分布分别为65.0%(52/80)、27.5%(22/80)和7.5%(6/80),对照组分别为54.4%(49/90)、28.9%(26/90)和16.7%(15/90)。观察组野生型MMP-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MP-1基因多态性与COPD发病有关,野生型(G/G)MMP-1基因对COPD发病可能有预防作用。
2010年23期 v.50;No.70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砺;朱红学;陈双峰;
目的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和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5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A组)和TURBt(B组),术后膀胱灌注配合化疗。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1~3 a复发率等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均一次性切除病灶,A组未发生术中闭孔反射、术后出血、转开放手术及膀胱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B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8例、膀胱穿孔1例,术后发生出血2例;两组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创伤小、并发症少。
2010年23期 v.50;No.70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邱春萍;连慧之;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效果。方法将120例CIN患者随机分为CKC组和LEEP组各60例,分别予CKC及LEEP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CIN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痊愈率无显著差异,但LEE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CK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CKC组(P均<0.05)。结论与CKC比较,LEEP治疗CIN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2010年23期 v.50;No.70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白丽莉;周宝林;陈铁光;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变化在老年男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8例老年男性痴呆患者(观察组),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21例、血管性痴呆(VD)31例,设36例非老年痴呆者为对照组。采用唾液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唾液中雌二醇(E2)、睾酮(T)、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并计算T/E2;对各指标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脑梗死病程及年龄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VD患者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水平及T/E2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AD患者T/E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2水平显著低于VD患者、T/E2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E2、T、T/E2、DHEA与MMSE评分、脑梗死病程、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男性痴呆患者唾液内性激素水平存在失衡现象且与痴呆类型有关,此可能在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中发挥一定作用。
2010年23期 v.50;No.70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宜恒;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肾小管酸中毒(RT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pSS并RT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羟氯喹、必漱平口服及人工泪液点眼、纠酸补钾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MTX口服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均连用3个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检测血沉、尿pH值、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临床缓解7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胃肠道不适及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升高1例(予保肝治疗后降至正常),未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等不良反应。结论MTX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pSS并RTA效果较好,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2010年23期 v.50;No.705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鹏;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天晴甘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饮食和运动治疗,同时口服天晴甘平胶囊150 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二甲双胍缓释胶囊1 000 mg晚餐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肝功能、血脂和B超肝影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血脂水平和B超肝影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47.2%(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天晴甘平治疗NAFLD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2010年23期 v.50;No.70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綦秀贞;门忠友;郭术春;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营养不良儿童70例(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的健康查体儿童6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HP-Ab)表达情况,HP-Ab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对营养不良组诊断为HP感染者予抗HP三联疗法,疗程14 d,随访观察儿童食欲及体质量等变化。结果营养不良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57.14%(40/70)、23.33%(14/60),P<0.01(2χ=15.208);营养不良组40例诊断为HP感染者经三联疗法治疗1个月后,34例(85%)食欲好转、体质量增加。结论HP感染在儿童营养不良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HP感染检测及根除治疗可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2010年23期 v.50;No.70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彩霞;刘亚丹;许鸣华;陈骅;陈萌;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累及脏器个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水平、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与重症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并发重症感染30例(34.5%),重症感染发生与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累及脏器个数、CRP水平、血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水平、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相关(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对SLE患者并发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重症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23期 v.50;No.70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桂丽;王丽;任春娥;王桂玲;乔鹏云;韩海艳;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行中药腹部热敷+康妇灵胶囊口服+盆炎清栓塞肛三联疗法,B组行超短波理疗,C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随访治疗后1 a妊娠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33%、B组为26.67%、C组为56.67%,A组明显高于B、C组(P均<0.01);A、C组治疗后PI、RI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明显低于B、C组,P均<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效果确切,可能机制为消除病灶局部炎症、改善供血等。
2010年23期 v.50;No.70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严喜章;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IFNα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3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均予RBV口服,并分别予PEG-IFNα及IFNα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用药12周、疗程结束及停药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完成治疗。结论PEG-IFNα联合RBV治疗CH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0年23期 v.50;No.70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用;杨方政;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予对症支持及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6.7%,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0年23期 v.50;No.70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庆岩;刘德;田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行保胆取石术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及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2010年23期 v.50;No.705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尹晓慧;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地氯雷他定10 mg口服、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卡介菌多糖核酸2 ml肌注、隔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前后有关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计算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后评定疗效;停药后随访1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38%、41.86%,P<0.05;停药后1周两组痊愈者均未复发。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2010年23期 v.50;No.70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宏伟;郭翔宇;高雅苓;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同期收治的52例蒽环类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滴,顺铂40 mg/m2第1、2天静滴,21 d为一周期,连用3~6个周期。采用WHO推荐的实体瘤客观评价指标判定近期疗效,并观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 a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9例,无变化(NC)13例,恶化(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63.5%,临床获益率(CR+PR+NC)为88.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 a生存率为69.7%;63例出现Ⅲ、Ⅳ度毒性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安全、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2010年23期 v.50;No.70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业罡;贾鑑慧;李季;邢晓静;孙宏伟;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胸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31例Ⅲ~Ⅳa期胸腺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12例、B组13例、C组6例,分别行单纯化疗、同期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6.7%、92.3%、83.3%,B、C组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三组均无Ⅳ级化疗毒副反应发生,B、C两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胸腺瘤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化疗及序贯放化疗且毒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值得临床借鉴。
2010年23期 v.50;No.705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阚亮;王佳贺;何平;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9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意识改变(占59.6%);血常规、肺部CT及血气分析无特异性表现,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6株(革兰阴性杆菌80株、革兰阳性球菌26株、假丝酵母菌20株,混合感染39例);均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治愈48例、好转27例、死亡14例(均伴有3种以上基础疾病)。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抗生素应用宜根据药敏结果采用降阶梯疗法;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者病死率高,诊断后应积极治疗。
2010年23期 v.50;No.705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德;杨庆岩;谷席娟;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观察两组病死率、血肿清除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1例(2.6%)、对照组死亡2例(5.1%),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0%者36例(36/39)、<80%者2例(2/39),对照组分别为28例(28/39)、<80%者2例(9/39),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ADL恢复情况略差于对照组。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各有优势,前者可获得较佳的血肿清除率,后者ADL恢复较好。
2010年23期 v.50;No.705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玉华;黄秀江;
目的观察单倍剂量(45 ml)磷酸钠口服溶液联合莫沙比利用于肠道准备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将同期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54例,A组检查见1 d口服莫沙比利、检查日口服磷酸钠口服溶液45 ml,B组按常规方法服用双倍剂量磷酸钠盐口服液。记录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对肠道准备方法耐受程度。结果A、B组肠道清洁效果满意率分别为93.7%(59/63)、94.4%(51/54),患者对肠道准备方法耐受满意率分别为100.0%(63/63)、94.4%(51/54),P均>0.05。结论单倍剂量磷酸钠盐口服液联合莫沙比利用于肠道准备清肠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
2010年23期 v.50;No.705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娟;杨爽;王力宁;范秋灵;樊怡;姚丽;李子龙;冯江敏;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同期行MHD的患者113例,分别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人体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测定评估营养状况,同时根据单次透析前后尿素氮(BUN)计算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减少率(URR),比较SGA营养良好与不良者相关指标。结果SGA评价营养良好49例(43.36%)、轻中度营养不良57例(50.44%)、重度营养不良7例(6.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6.64%,人体学指标及生化指标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9.5%~92.0%;透析3次/周者Kt/V显著高于2次/周及5次/2周者(P均<0.05);SGA营养不良者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肌酐显著低于营养良好者(P均<0.05)。结论MHD患者PEM发生率高,血清PA、MAMC及透析前血清Cr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有关,可作为评估的可靠、敏感指标;保证透析充分性,增加蛋白质、热量摄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应用EPO等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2010年23期 v.50;No.705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陈波;贾莹;谢西梅;李佳霖;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将45例OS-AH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2例,3组均采用相同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三组夜间AHI、最低SaO2(LSaO2)、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aO2<90%T)、低氧指数(HI)和微觉醒指数(MAI)变化。结果45例OSAHS患者治疗后平均AHI、SaO2<90%T和MA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0.05、0.01),轻度组和中度组治疗后AHI、SaO2<90%T、MAI及H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0.05),重度组仅MA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治疗OSAHS疗效确切,尤以轻、中度患者为著。
2010年23期 v.50;No.705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