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骨髓CD_(34)~+祖细胞IL-5Rα、CCR3表达与哮喘气道原位造血的相关性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干预

    贲素琴;沈华浩;李小波;李雯;徐峰;徐卫华;吴组群;

    目的探讨抗原激发后骨髓祖细胞造血因子受体IL-5Rα、CCR3表达及与哮喘气道原位造血的关系。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地塞米松组各20只,后两组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于抗原激发前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48 h测气道反应性,检测骨髓CD3+4祖细胞IL-5Rα mRNA、CCR3表达;观察造血因子受体对祖细胞净迁移率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5Rα mRNA和CCR3表达显著上调,CD3+4祖细胞净迁移率及Eos细胞克隆数明显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IL-5Rα mRNA、CCR3表达明显下调,CD3+4祖细胞净迁移率及Eos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均<0.05),气道反应性及气道Eos浸润相应明显减轻(P均<0.05)。结论哮喘小鼠IL-5Rα mRNA、CCR3表达与哮喘气道原位造血关系密切;地塞米松干预可抑制IL-5Rα mRNA和CCR3表达,抑制气道原位造血,减轻气道Eos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2010年27期 v.50;No.70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诺帝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其耐药株A549DDP体外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胡俊波;米粲;卞修武;

    目的探讨诺帝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耐顺铂株A549DDP的作用及机制,为诺帝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法检测诺帝对A549及A549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细胞质内P糖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诺帝干预后A549及A549DDP细胞增殖明显受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减少;A549及A549DDP细胞质内P糖蛋白及VEGF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诺帝对A549及A549DDP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降低P糖蛋白表达。

    2010年27期 v.50;No.70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板蓝根制剂对流感病毒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徐咏书;孙坚;何士勤;

    目的探讨不同板蓝根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作用,寻找抗流感病毒中药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水煮浸法提取的板蓝根水煎液和有机溶剂浸泡法提取的板蓝根凝集素及购买的板蓝根注射液,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测得三种制剂试验浓度分别为1.95、2.60、0.78 mg/ml。将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八组,质粒组转染pcDNA3.1(+)/NP,空质粒组转染pcDNA3.1(+);注射液、水煎液、凝集素实验组则将板蓝根注射液、水煎液、凝集素的试验浓度分别作用于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NP的Hela细胞,三种制剂对应的对照组不进行转染,仅将对应制剂作用于Hela细胞。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NP表达。结果质粒组、注射液及水煎液实验组胶体金试验阳性,免疫荧光法证实作用转染的Hela细胞仍发出较强绿色荧光,且表达的NP定位于细胞质中;而凝集素组及空质粒组中表达NP的细胞未出现较强的绿色荧光且胶体金试验阴性。结论板蓝根凝集素可抑制NP基因表达,此为研发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2010年27期 v.50;No.70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NSE、CYFRA21-1及CE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高华;张炳昌;范卫华;王潍博;

    目的探讨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5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并与67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上述指标比较。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的NSE、CYFRA21-1、CEA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组及对照组(P均<0.01)。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均<0.01),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均<0.0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上述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NSE、CYFRA21-l有助于鉴别肺癌类型。

    2010年27期 v.50;No.709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青蒿琥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FL-Ⅰ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机制

    王昌明;张孝飞;吕倩;黄岚珍;范才文;

    目的进一步探讨青蒿琥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系HFL-Ⅰ细胞,随机分为观察1~3组及对照组,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1、10、100 mg/L的青蒿琥酯,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继续培养。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胶原蛋白的分泌水平,RT-PCR法测定Ⅰ型和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1~3组胶原表达量、Ⅰ型、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观察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胶原分泌,其机制可能为下调Ⅰ型和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

    2010年27期 v.50;No.709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整体低氧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陆德琴;李涛;陈莹;李保罗;

    目的探讨整体低氧预处理(WHPC)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肺I/R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不干预;制模前30 min WHPC组行WHPC;5-羟癸酸(5-HD)+WH-PC组制模前30 min静注5-HD 10 mg/kg、行WHPC;二氮嗪(DE)组制模前30 min腹腔注入DE 10 mg/kg;5-HD+DE组制模前30 min静注5-HD 1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DE 10 mg/kg。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肺湿/干重比变化,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变化。与对照组(假手术,不行干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性形态学改变,肺湿/干重明显增加,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增高,AI亦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WHPC组和DE组肺组织损伤性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肺湿/干重明显降低,MDA含量、MPO活性及AI亦均明显降低。结论 WHPC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WHPC促使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开放。

    2010年27期 v.50;No.70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叶靖;张朝群;古妙宁;蔡瑞君;蔡开灿;秦再生;杨锡耀;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VATS右中下肺楔形切除或肺活检术成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肺叶隔离组和单肺通气组各19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肺叶隔离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9 Fr Coopdech支气管堵塞管置入右中间支气管。单肺通气组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两组均行双肺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左侧卧位,肺叶隔离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单肺通气组行左单肺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 min(T1)、左单肺通气或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后20 min(T2)、胸腔镜下见右肺或右中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及术后第1天(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T1~T4的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结果肺叶隔离组T2、T3、T5时点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T2、T3时点Ppeak均明显低于单肺通气组,Cdyn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P<0.05或0.01)。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用于右侧VATS,可提供清晰术野,改善术中低氧血症,复合短时间单肺通气可使气道控制更精确合理。

    2010年27期 v.50;No.70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人硫氧还蛋白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倪世容;王万铁;王鑫;郝卯林;戴雍月;

    目的探讨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I/R组和Trx组各36只,后两组复制I/R肺损伤模型,Trx组于缺血前10 min和再灌注前10 min腹腔注射重组hTrx注射液0.75 mg/kg。于再灌注1、3、5 h分别取三组肺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AI);原位杂交法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I/R组各时点MDA含量、细胞AI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SOD活性则随再灌注时间延长有所降低;Trx组MDA含量、AI、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AI与MDA、Caspase-3 mRN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44,0.775,P均<0.01);与SOD呈显著负相关(r为-0.820,P<0.01)。结论 Trx对I/R后肺组织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2010年27期 v.50;No.70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喉癌组织中Mst1基因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及其对人Hep2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尚超;李巍;郭艳;富伟能;孙开来;

    目的探讨Mst1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导化疗用药。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4例喉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st1 mRNA表达;实验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st1,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Mst1蛋白表达。三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1、3、5μg/ml顺铂(DDP)进行干预,作用12 h,MTT法测定三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喉癌组织中Mst1 mRNA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实验组Mst1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DDP干预后,随DDP浓度增加,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增殖活力明显降低。结论喉癌发生与Mst1 mRNA表达降低相关,Mst1蛋白表达增加能抑制Hep2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肿瘤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可将Mst1基因作为指导喉癌化疗用药的参考指标。

    2010年27期 v.50;No.70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杨安波;孙良;陈瑞娥;宋亚丽;路麒;张莉;孟宪敏;

    目的提高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临床合理用药率。方法对61株生殖支原体(Mg)、252株解脲脲原体(Uu)行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Mg对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较高。Uu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较高。Mg、Uu对喹诺酮类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对NGU患者不宜采用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经验治疗;宜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无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时,可使用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治疗。

    2010年27期 v.50;No.709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经验交流

基础研究

  • AcSDKP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MMP-1、TIMP-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王小君;杨方;孙娜;王瑞敏;马文东;罗玲;户万秘;裴鑫;张丽娟;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抗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0.4%胎牛血清的DMEM;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组在0.4%胎牛血清的DMEM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 ng/ml的TGF-β1;AcSDKP组在5 ng/ml的TGF-β1诱导刺激同时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9mol/L的AcSDKP。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TIMP-1、Ⅰ和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TGF-β1可使MMP-1表达下降,TIMP-1表达升高,MMP-1/TIMP-1值下降;AcSDKP抑制TGF-β1对MMP-1的作用,使MMP-1表达增加,但对TIMP-1表达无明显影响,MMP-1/TIMP-1值增加。同时AcSDKP减弱由TGF-β1诱导的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并降低Ⅰ/Ⅲ型值。结论 AcSDKP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胶原合成/降解代谢的平衡,加速细胞外基质降解,同时抑制Ⅰ和Ⅲ型胶原生成。

    2010年27期 v.50;No.709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梁秋冬;董玉珍;施辛革;段永壮;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成年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OECs组行OECs移植:取10μl的OECs悬液于脊髓损伤处及损伤段远、近端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8、1、1μl,并各留针2 min,缓慢退针;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μl注入,其他操作同观察组。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行为学指标,HE染色、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脊髓损伤组织学变化及T9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8周OECs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均<0.01。干预后4周HE染色示对照组脊髓组织有较多空腔,神经纤维及细胞坏死,颜色较暗;而OECs组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空腔,空泡小而少,色泽较亮。GFAP免疫组化染色示两组受损脊髓节段均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但OECs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OECs对损伤脊髓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其机制为促进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2010年27期 v.50;No.70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种多糖对抗人红细胞A、B抗原单克隆抗体稳定性的影响

    张坤娟;邓郁青;弋国红;张红中;王从印;张雪迎;王惠芬;

    目的研究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三种多糖对抗人红细胞A、B抗原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延长血型试剂的使用期限。方法将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稳定剂,计为葡萄糖组、蔗糖组、麦芽糖组,生理盐水做对照(盐水组),分别加入抗人红细胞A、B抗原的腹水型单抗溶液,37℃、室温、4℃条件下观察抗体效价变化。结果 0.1~0.8 mol/L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对抗A、B单抗效价均有一定稳定作用,同种糖高浓度的稳定效果优于低浓度,最佳有效稳定浓度为0.4 mol/L。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稳定剂存在时,37℃下腹水单抗的效价稳定性可延长至2~3周,室温下可延长至4~6个月,4℃下可延长至24个月。结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均可作为单抗的稳定剂,可提高抗体的稳定性,延长使用期限;蔗糖效果更好。

    2010年27期 v.50;No.709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细胞中E1AF、MMP-2、VEGF的表达及意义

    郭璐;李贵新;路中;李文通;张禄尧;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 mRNA表达。结果 MDA-MB-231中E1AF mNA、MMP-2及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CF-7和MDA-MB-435s,且E1AF表达与MMP-2、VEGF呈正相关。结论 MMP-2、VEGF与E1AF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增加肿瘤侵袭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2010年27期 v.50;No.709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曲古抑菌素A对CNE2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杨小丽;刘晓春;覃蒙斌;黄林;黄元姣;孙林;杨慧敏;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在体外对人鼻咽癌细胞的影响,为鼻咽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鼻咽癌CNE2细胞经0.125%胰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培养24 h。试验设TSA1~TSA5组及对照组,TSA1~TSA5组分别加入TSA200、300、400、500、600 n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6、12、24、36 h后MTT法计算细胞抑制率。将CNE2细胞接种于25 ml培养瓶中,分为TSA1~TSA3组及对照组,TSA1~TSA3组分别加入300、400、500nmol/L TSA处理24 h;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TSA可明显抑制CNE2细胞生长,同时点细胞抑制率对照组<TSA1组<TSA2组<TSA3组<TSA4组<TSA5组,并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均<0.05。TSA干预后CNE2细胞G2/M期细胞明显增多,出现G2/M期阻滞,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TSA能明显抑制CNE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G2/M期阻滞效应,是治疗鼻咽癌的潜在药物。

    2010年27期 v.50;No.70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CT检查联合CD_(44)v6表达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章绪辉;罗良平;全显跃;

    目的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检查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术后肺癌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CD44v6表达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T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1.5%,特异性为83.3%,准确率为74.2%。CD44v6阳性表达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6.7%,准确率为71.0%。两种手段联合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8.9%,准确率为90.3%。联合检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均<0.05)。结论 CT检查联合CD44v6表达检测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肺癌分期及预后判断。

    2010年27期 v.50;No.70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体外膜肺氧合转流在肺移植术中的应用

    胡春晓;王谦;张建余;胡毅平;王雁娟;王桂龙;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流的效果。方法对23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行肺移植术(单肺移植16例,序贯式双肺移植7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常规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置管,行ECMO转流辅助,转流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160~200 s,流量控制在1.8~2.5 L/(m2.min),转流时间3.5~8.2 h。监测转流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压(PAP)、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结果移植术顺利,麻醉全程生命体征平稳,ECMO转流后PAP及PaCO2明显下降,PaO2显著升高。术后未出现ECMO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移植肺功能丧失、支气管吻合口裂开而死亡各1例;术后1 a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4.8%(8/23);死于重症排斥反应及严重感染分别为1、2例。受者术后3个月、1 a及3 a存活率分别为86.9%、73.9%和52.2%,中位存活时间49个月,肺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ECMO转流应用于肺移植术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提高肺移植术的成功率及受者的存活率。

    2010年27期 v.50;No.70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3例临床分析

    林洁;邓永键;丁彦青;

    目的提高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肺穿刺活检或开胸活检病理确诊的3例CO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COP患者均表现为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弥漫性斑片状模糊阴影。病理学检查示肺泡腔粉红色纤维蛋白渗出物、机化增生的纤维束及成纤维细胞,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因纤维化而实变并形成片状纤维性团块。结论 COP的确诊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特征。

    2010年27期 v.50;No.70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OPD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程玉武;

    目的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8例、Ⅲ级29例)和30例缓解期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同期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IL-6、IL-8、TNF-α水平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对照组,P均<0.05;肺功能Ⅲ级>Ⅱ级>Ⅰ级,P均<0.05。结论 IL-6、IL-8、TNF-α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三者可作为判断COPD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的指标。

    2010年27期 v.50;No.70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鸦蛋子油乳注射液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27例效果观察

    吴涛;王晓芳;

    目的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水平。方法将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鸦蛋子油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内静滴,两组均21 d为1周期,化疗4个周期。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48.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3%、88.9%,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腹泻、便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均能耐受。结论鸦蛋子油乳注射液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27期 v.50;No.70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淑珍;

    目的为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后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毛支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毛支炎后哮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病情、肥胖、家族史、湿疹与哮喘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哮喘家族史、湿疹史、肥胖与病情是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哮喘家族史、湿疹史、重度肥胖和重度毛支炎患儿发生毛支炎后哮喘的风险性高,应重点评估及合理控制。

    2010年27期 v.50;No.70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回生口服液用于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效果观察

    刘黎;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改善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8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TP方案化疗,观察组化疗前6 d口服回生口服液,10 ml/次,3次/d,持续14 d。两组于化疗前6 d及化疗后第2天、1周进行问卷调查跟踪,运用EORTC-QLQ-C30、QLQ-LC13专用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化疗1周后症状领域及肺癌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回生口服液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

    2010年27期 v.50;No.70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支气管腔外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体会

    伊洪莉;邵杨;姜淑娟;

    目的提高支气管腔外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3例胸部薄层CT检查提示存在支气管腔外病变,但支气管镜直视下未见明显病变者行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及常规活检和刷检,取材后直接涂片送检,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诊断支气管腔外病变TBNA阳性率为81.93%(68/83),活检和刷检为6.02%(5/83),TBNA阳性和(或)活检和刷检阳性率为84.33%(70/83),活检和刷检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TBNA及TBNA阳性和(或)活检和刷检阳性率(P均<0.05),检查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BNA在支气管腔外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有特异性高、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并发症轻的特点;操作中应准确选取穿刺点及进针点,正确处理术后出血。

    2010年27期 v.50;No.70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32例体会

    王剑;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肺癌患者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于腋中线第6~7肋间置入胸腔镜,解剖叶间裂,经小切口用支气管残端闭合器钉合叶支气管。常规行单肺叶切除术19例,双肺叶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5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30~180 min;术中出血10~50 ml;术后胸腔引流2~8 d,出现少量漏气3例,胸腔积液1例,肺炎合并呼吸不全3例。住院3~15 d,无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症状,胸部X线检查见癌灶消失。随访6个月~1 a,无肺癌复发或转移。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肺癌根治术具有疗效好、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借鉴。

    2010年27期 v.50;No.70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付笑飞;刘东雷;王建军;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将乌司他丁10 000 U/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推,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两组T2时点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3、T4时点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2010年27期 v.50;No.70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脂蛋白α水平检测及意义

    宋海荣;

    目的探讨脂蛋白α(Lpα)在肺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48例,其中急性加重期28例,缓解期20例,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中Lpα水平。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Lp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 Lpa水平升高与肺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判断肺心病病情的参考指标。

    2010年27期 v.50;No.709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翟亮;蔡小红;史俊杰;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将67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均先行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20 ml+丁胺卡那注射液0.4 g治疗,对照组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丁胺卡那注射液0.4 g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0年27期 v.50;No.709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健康教育对结核病治疗转归影响的Meta分析

    高少波;冯雪英;郭培军;周正全;丁睿;周晓歌;

    目的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方法以健康教育、结核病为主题词,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数字图书馆近10年内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的要求筛选相关文献,以治愈率评价治疗转归效果,选用风险度差值(RD)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后健康教育干预者和未干预者治愈率差值为21%,95%CI为13%~30%,Z=4.75(P<0.01),健康教育干预者治愈率显著高于未干预者。结论健康教育是影响结核病治疗转归的重要因素,系统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结核病治愈率的最经济有效手段。

    2010年27期 v.50;No.70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秋爽;宋志香;殷显德;

    目的指导临床耐药菌株的合理用药。方法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867株耐药菌株,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302株,分析302株泛耐药Ab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泛耐药Ab最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其次是尿液。感染科室以ICU最多,其次是呼吸病房。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94.98%。耐药率最低的是多黏菌素,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结论应重点加强对ICU、呼吸病房的消毒隔离,缩短住院及气管插管时间,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防止交叉传播;药物治疗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

    2010年27期 v.50;No.709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噻嗪类药物对结核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李艳艳;董梅;佟爱华;孙彬;王琰;

    目的寻找抗耐药结核菌的有效药物。方法采用琼脂斜面法测定6种吩噻嗪类药物对24株临床分离结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种吩噻嗪类药物对24株的MIC为2.0~25μg/ml;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IC范围无明显差异。结论三氟拉嗪、癸氟奋乃静等吩噻嗪类药物在体外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此为抗耐药结核菌药物的寻找提供了新思路。

    2010年27期 v.50;No.709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血管镜辅助下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35例疗效观察

    种振岳;董典宁;王默;金星;张十一;孙岩;

    目的提高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35例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依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在病变动脉远、近端纵形切开,切除动脉内膜。动脉腔内引入血管镜,检查残留斑块或内膜,用Fogarty取栓导管或内膜剥脱器进一步处理,缝合固定远端内膜断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动脉内膜切除长度10~36(25±8)cm,手术时间85~250(160±70)min。其中5例同时行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3例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1例行髂外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2例,足趾溃疡5例,均经换药后愈合。术后踝肱指数由术前0.45±0.13提高至0.95±0.18(P<0.01)。术后2周经动脉置管造影证实股—腘动脉通畅率100%。随访1~24个月,累积通畅率85.7%,保肢率100%。结论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与旁路手术及腔内介入手术相近,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0年27期 v.50;No.70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48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杨巧芝;董胜英;梁珺;周阔;赵丽丽;

    目的提高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87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HFMD患儿病情重者常有易惊、四肢抖动、惊厥、昏迷、皮肤呈花纹状、四肢发凉、发热时间长、心率快、血压高表现,实验室检查WBC、血糖、血乳酸水平均升高。结论 HFMD患儿出现高热>3 d、WBC>12.8×109/L、血糖>9.8 mmol/L、血乳酸>3.2 mmol/L时应警惕病情进展,加强监护。

    2010年27期 v.50;No.70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瘦素、LSP水平检测及意义

    王俊生;戴二黑;高会平;毛志平;叶立红;杨莉;

    目的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肪细胞刺激因子(LSP)水平。结果瘦素在肝纤维化分期S2期及炎症分级G2级均明显升高(P均<0.05);LSP水平随肝纤维化进展不断升高(P<0.05),仅在S4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瘦素在CHB患者肝纤维化发生初期起重要作用,LSP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2010年27期 v.50;No.70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ADM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鞠秀清;王绪玲;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PCOS患者(观察组),ELISA法测定ADMA及胰岛素(FINS),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FPG),酶比色法测定血脂,化学发光法测定睾酮(T),并与30例同期就诊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者(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再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测定1、2 h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血清ADMA水平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者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均<0.05)。相关分析示ADMA与HOMA-IR、FINS、T、TG、B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0.43、0.44、0.35、0.37,P均<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ADM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可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性。

    2010年27期 v.50;No.709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TGF-β_1、N0S2表达及意义

    王新美;陈宁杰;韩红梅;尹迎春;孙红;李建钊;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2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0S2)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标本(观察组)及8例健康青年的正常滑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TGF-β1及N0S2表达阳性率,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0,P>0.05;NOS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8/30)、0,P<0.05;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GF-β1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无关,而N0S2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2010年27期 v.50;No.70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眶周皮肤老化102例手术治疗体会

    谢艾玲;刘玉伟;王辉;

    目的提高眶周皮肤老化患者的面容美观度。方法对102例眶周皮肤老化患者分别行眉及眉周皮肤切除术、重睑术并上睑皮肤松弛整形术、眼袋整形术。随访5个月~2a,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行单纯眉及眉周皮肤切除术60例,眉及眉周皮肤切除并眼袋切除整形术31例,单纯行重睑术并上睑皮肤松弛切除术9例,三种手术同时施行2例。随访示患者面容年轻化,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眶周老化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术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面容美观度。但手术设计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手术设计切口时应更多的保留毛囊,术中注重眶膈膜和肌肉的提紧处理。

    2010年27期 v.50;No.70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喉全切除术后二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效果观察

    张建新;金国威;徐开旭;卫旭东;石继红;

    目的恢复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发音功能。方法对224例喉全切除患者行二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对合并颈前瘢痕而影响下咽食管上段气流顺利通过者行颈前瘢痕松解,术后随访观察发音及吞咽情况。结果 224例患者术后均能发音,其中发音优良者占96.4%(216/224)。105例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误咽,30例中重度误咽患者中12例利用颞肌筋膜封闭气管食管瘘孔,4例利用颞肌筋膜或局部缝合缩小气管食管瘘孔,2例放置发音钮。结论二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是喉全切除后患者恢复言语功能的有效术式,操作简便,术后即可发音。对影响下咽及食管上段气流顺利通过的颈前瘢痕同期予以松解,可有效提高发音成功率。术后误咽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简单干预多可基本控制,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010年27期 v.50;No.70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缝合方法与阴道息肉发生的相关性

    王东红;张振东;李权;董生凤;刘婷;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残端缝合方法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67例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133例、B组154例、C组80例,A组采用传统褥式缝合法,B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C组采用阴道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法,比较三组阴道残端缝合时阴道残端息肉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残端息肉发生率分别为12.0%、12.3%、2.5%,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均<0.05)。结论阴道残端息肉的形成与缝合方法有关,两角半荷包缝合法可降低阴道残端息肉的发生率。

    2010年27期 v.50;No.70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曲马多对恶性肿瘤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翁亦齐;王刚;刘伟华;贺永进;杜洪印;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恶性肿瘤开胸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恶性肿瘤行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各18例,静吸复合全麻下均行肿瘤根治术。曲马多组于切皮前5min静注曲马多2 mg/kg,继以0.5 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至术毕,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开胸后60 min(T2)、术毕(T3)、术后6 h(T4)和24 h(T5)采集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两组IL-6和IL-10水平于T2~T5时点均显著升高,与T0比较,P<0.05,但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马多组IL-2水平于T4时点显著升高(P<0.01),sIL-2R于T5时点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IL-2水平于T4~T5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1),sIL-2R于T4~T5显著升高,且T4时点明显高于曲马多组(P<0.01)。结论曲马多对机体的免疫自稳状态无明显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2010年27期 v.50;No.70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凯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陈允真;

    目的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静脉注射凯时,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及对照组MCV、SCV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9.7%,P<0.05。结论凯时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理想药物。

    2010年27期 v.50;No.709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成人小肠扭转26例临床分析

    贾树范;王振峰;张波;赵传杰;吕绪昆;刘西山;

    目的提高成人小肠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6例患者均表现为突发剧烈脐周绞痛,持续发作,阵发加剧,伴有频繁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21例疼痛牵涉至腰背部,4例出现休克表现。腹部可见肠型,肠鸣音消失,腹胀不对称,并出现腹膜刺激征。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示23例有气液平面,其中2例见空回肠换位征,1例见假肿瘤征。10例行腹部CT检查发现腹腔积液,经穿刺证实为血性,其中4例见漩涡征。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5例肠功能恢复出院,1例同时合并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突发剧烈腹部绞痛、频繁呕吐、不对称腹胀为小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腹部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该病诊断;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2010年27期 v.50;No.70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2例报告

    宣强;吴斌;黄涛;肖峻;董晓程;舒启安;陈昊;诸禹平;周林玉;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可行性。方法对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结果成功完成分离瘘口附近膀胱壁和阴道壁,并行修补,例1术后10 d拔除导尿管出院,例2术后8 d拔除导尿管出院,随访10个月未出现漏尿。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是治疗膀胱阴道瘘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2010年27期 v.50;No.70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彝药茅膏菜栓剂用于混合痔术后30例效果观察

    曹波;张利新;李绍堂;陈永杰;

    目的探讨茅膏菜栓剂塞肛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6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创面用新洁尔灭消毒后,观察组用茅膏菜栓剂塞肛,对照组用脂肪酸甘油酯栓塞肛,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及创面愈合时间;测量术后第3天肛管静息压。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创面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缩短,肛管静息压更接近正常值,P均<0.05。结论茅膏菜栓剂用于混合痔术后能松弛括约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2010年27期 v.50;No.70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迈之灵防治肛门直肠术后局部水肿效果观察

    姚嵋方;符中柱;刘强;张廷;邓发;

    目的探讨迈之灵防治肛门直肠术后局部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肛门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前1 d开始服用迈之灵片剂,2次/d,2片/次,连服10 d,术后第1天开始中药熏洗,2次/d,每日换药1次,常规用抗生素、止血药;对照组不服用迈之灵,其余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48、72 h和术后6d肛门水肿发生情况,并予评分量化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48、72 h和6 d肛门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迈之灵能明显减轻肛门直肠术后肛门水肿,且较为安全。

    2010年27期 v.50;No.70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23例临床观察

    浦践一;沈扬;金卫东;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ID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针对原发病或原发致病因素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蔗糖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琥珀酸亚铁口服,治疗后2、8周分别测定Hb和血清铁蛋白(SF)以判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及治疗后8周治愈率、SF上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5例发生胃肠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IDA安全、有效,尤适用于因胃肠道疾患导致口服铁剂吸收障碍或胃肠道反应重不耐受口服铁剂治疗而急需改善贫血症状者。

    2010年27期 v.50;No.70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王安全;马传香;李密密;王树庆;于清华;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相同部位骨髓涂片标本(观察组)中VEGF表达水平,并与13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VEGF表达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VEGF在AA中呈低表达,其可通过损伤造血微环境及影响生理性造血促进AA的发生、发展。

    2010年27期 v.50;No.709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32例临床分析

    肖杰;龙浩;吴陈;邹伟;陈艺新;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别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有限椎板切除+半侧肋横关节切除术、腰椎全椎板扩大切除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颈椎侧前方神经根出口根袖肿瘤剥离摘除术。随访观察脊柱稳定情况、肿瘤有无复发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6 a,X线及MR检查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无肿瘤复发;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6例、部分恢复5例,1例颈椎管哑铃状肿瘤患者出现神经根牵涉痛及上肢部分肌力下降,半年后逐渐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应做到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施术。

    2010年27期 v.50;No.70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调脂通络片用于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近期效果观察

    王荣凯;

    目的探讨调脂通络片用于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调脂通络片,6片/次,3次/d,饭前温开水送服;对照组服用舒降之20mg,每晚顿服,均30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检测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脂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脂通络片用于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近期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0年27期 v.50;No.70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降压舒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近期降压效果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王奉德;

    目的探讨降压舒心丸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600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吲达帕铵2.5~5 mg/次,1次/d;氨氯地平5~10 mg/次,1次/d。观察组服用自制中药复方制剂降压舒心丸,2丸/次,3次/d。两组均连用24周后测定血压变化并用心脏多普勒彩色血流仪测定左室腔径指标。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与对照组相当,左室腔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压舒心丸近期降压效果较好,且可减轻左心室肥厚,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0年27期 v.50;No.70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专题笔谈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