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勇;黄云超;寸英丽;陈训如;
目的探讨NF-κB p65小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肝癌细胞株SM-7721转移、铺板于6孔板中,待细胞生长至满60%~80%视野时随机分为siRNA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对照组,siRNA组先采用NF-κB p65 siRNA进行转染试验,48 h后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5-Fu作用24 h;5-Fu组仅予同质量浓度的5-Fu作用24 h;对照组不行特殊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肝癌细胞凋亡率,用RT-PCR法检测三组Bcl-2、Atg5和Beclin-1基因表达。结果 siRNA组、5-Fu组及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3%±5.6%、50.6%±4.5%、8.3%±2.4%,两两比较P均<0.05;与5-Fu组和对照组比较,siRNA组Bc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Atg5和Beclin-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NF-κB p65 siRNA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上调自噬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增强化疗敏感性;此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35期 v.50;No.7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炳臣;黄永秩;陆海善;罗春英;龙喜带;
目的探讨Bax和Fas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HCC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Bax和Fas蛋白表达,并分析两指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Bax蛋白在癌旁组织和H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12/56)、66.1%(37/56),P<0.05(χ2=28.32);Fas蛋白在癌旁组织和H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45/56)、41.1%(23/56),P<0.05(χ2=21.42)。Bax、Fas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两者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是否伴有肝硬化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Bax、Fas蛋白异常表达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HCC发生、发展。
2010年35期 v.50;No.717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刘晓燕;段承刚;程基焱;何涛;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的体外抗人肝癌HepG2细胞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人肝癌HepG2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随机分为TSA组、对照组、空白组,TSA组加入TSA至终浓度分别为125、250、500、1 000、2 000n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空白组只加培养基、无细胞,每组设6个复孔,作用24~72 h后MTT比色法测定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IR),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HepG2细胞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HI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SA组IR随TS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透射电镜下TSA组HepG2细胞出现凋亡早期改变;与对照组比较,TSA组细胞凋亡率升高,FHIT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P均<0.01)。结论 TSA体外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并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为上调FHIT表达。
2010年35期 v.50;No.7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嵩山;丁元升;张剑权;刘新梅;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手术治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19%;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第二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三者均为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尤以C-erbB-2表达为著(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C-erbB-2表达密切相关,尤以C-erbB-2表达为著;临床对相关患者应于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术后进行积极辅助性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2010年35期 v.50;No.71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吕建华;魏红;刘俊宁;宋小莉;
目的观察苦参碱微乳制剂对小鼠四氯化碳(CC 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予苦参素胶囊内容物水溶液及生理盐水200 mg/kg灌胃,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苦参碱微乳制剂200、100、50 mg/kg皮肤给药,均为1次/d,连续用药14 d。其后除正常对照组外,余五组均采用CC 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测定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处死小鼠取出肝脏称重并计算其与体质量的比值(肝体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余五组肝体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苦参碱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亦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苦参碱微乳透皮吸收制剂对小鼠急性CC l4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2010年35期 v.50;No.71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曹丰;陈跃;黄占文;丁志凌;张伟;
目的以99m锝(99mTc)标记钆双胺(Gd-DTPA-BMA)制备99mTc-Gd-DTPA-BMA并对其基本生物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SPECT-MRI双模式显像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采用一步法以99mTc分别标记Gd-DTPA-BMA、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纸层析法测定两标记物标记率、不同pH值及室温下观察稳定性;将99mTc-Gd-DTPA-BMA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至小鼠尾静脉,记录注药后1~240 min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取家兔3只耳缘静脉分别弹丸注射99mTc-Gd-DTPA-BMA和99mTc-DTPA,采用SPECT仪以肾动态显像模式行双时相采集,记录分肾摄取百分比(Uptake%)、达高峰时间(Tmax)、半排时间(T1/2)。结果 99mTc-Gd-DTPA-BMA标记率和稳定性均较高,通过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后主要分布于肾脏;99mTc-Gd-DTPA-BMA和99mTc-DTPA均经家兔肾脏排泄,其他脏器摄取率较低,但前者Tmax及T1/2显著大于后者(P<0.05)。结论 99mTc标记Gd-DTPA-BMA具有标记率和稳定性较高等优点,所得99mTc-Gd-DTPA-BMA静脉注入体内后主要分布于肾脏并经肾脏排泄;此为SPECT-MRI双模式显像剂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2010年35期 v.50;No.71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勇;高华;金炎;李平;
目的了解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耐药谱。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9年首次非重复分离株1 821株,细菌鉴定采用VITEK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较高,肠杆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6%和85.7%,而沙雷菌属耐药率仅为3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药物敏感率均<7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82.3%、73.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1.6%,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5.0%~67.8%;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5.0%和86.8%;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最敏感。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最为敏感,但不发酵糖菌对其耐药率升高;葡萄球菌属中均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
2010年35期 v.50;No.71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春健;王佃云;初晶学;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健康人(对照组)、44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增生组)、6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ELISA法检测三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6水平;分析CD4+CD2+5Treg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且术后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明显低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IL-6水平则反之(P均<0.05);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L-2、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79、-0.607、-0.691),与IL-6呈正相关(r=0.804),P均<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机制为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应答。
2010年35期 v.50;No.7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双;董克习;邵作峰;李宣东;王芳;
目的对鲁南地区煤矿工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其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以鲁南地区290例从事井下工作10 a以上的男性煤矿职工(观察组)及6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以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4.64±32.65)、(51.21±21.59)nmol/L(P<0.05),观察组并2型糖尿病(T2DM)和非T2DM者分别为(39.95±20.33)、(44.57±31.72)nmol/L,T2DM者显著低于非T2DM者和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工龄及是否伴有T2DM等有关,但与吸烟、饮酒及骨折史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鲁南地区煤矿工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偏低,尤以年龄大、工龄长及伴T2DM者为著;此类人群应注重多参加户外活动,接受适当日光照射,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
2010年35期 v.50;No.7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代锋;云美玲;张勇;张云霞;蔡望伟;习隽丽;王镇;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多态性在海南黎族人群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对海南黎族47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3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CETP基因6种多态位点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两组TaqIB突变位点可检测出B1B1、B1B2、B2B23种基因型,I405V突变位点可检测出Ⅱ、Ⅳ、ⅤⅤ3种基因型,D442G突变位点可检测出DD、DG2种基因型;两组TaqIB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D442G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ETP基因TaqIB和D442G位点的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群冠心病显著相关;本研究样本数较少,有关CETP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群冠心病的确切关系尚有待于开展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35期 v.50;No.71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迟小伟;刘杰;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T细胞和癌组织细胞表面B7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同期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胃癌组)36例、胃炎及胃溃疡患者10例(胃良性疾病组)、健康查体者26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CD3+、CD4+、CD8+、CD2+8、CTLA-4(CD152)+T细胞水平,检测前两组胃组织细胞B7分子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2+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CTLA-4(CD152)+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胃组织细胞B7-1(CD80)、B7-2(CD86)表达水平胃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存在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异常,此可能为影响T细胞有效清除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2010年35期 v.50;No.7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岱州;杨麟珂;曹冲;
目的探讨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VEGF蛋白在45份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30份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NF-κB、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两两比较P均<0.05;NF-κB、VEGF蛋白表达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均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关;NF-κB蛋白和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3,P<0.05)。结论 NF-κB、VEGF蛋白高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协同作用。
2010年35期 v.50;No.71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和章;王光余;吴国平;黄晓辉;陈泽俊;云天英;
目的观察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水平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3例CHB患者予IFNα-2b 500 U肌注,隔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和球蛋白(G)。结果治疗后CHB患者血清PⅢP、CⅣ、LN、HA及ALT、AST、TB、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血清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IFNα-2b可改善CHB患者的肝纤维化水平和肝功能。
2010年35期 v.50;No.7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爱林;袁宝山;艾青;马丽;张卫;宋媛媛;许建成;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43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及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CA19-9、CA125及CEA水平,其中胰腺癌组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各测定1次;根据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计算三种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胰腺癌组手术前后血清CA19-9、CA125及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术前为著(P<0.05);三种肿瘤标志物术后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联合检测上述三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对胰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判定、病情监测等均有重要价值。
2010年35期 v.50;No.71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顺吉;蹇兆成;刘淑萍;王秀春;赵凯;冯学强;
目的探讨双介入术即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例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治疗,观察止血有效率、1 a内再出血率及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WBC、PLT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17例(91.4%)止血有效,随访观察1 a仅15例(12.8%)发生再出血;余11例疗效欠佳,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术前、PTVE及PSE后FPP分别为(38.76±8.78)、(42.78±9.51)、(4.08±5.72)cmH2O,后两者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WBC即恢复至正常,且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其后均逐渐降至正常。结论 PTVE联合PSE双介入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近期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及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病史长、病情重、体质差、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2010年35期 v.50;No.71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艳兰;李群;周宁;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TNF-α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1例慢乙肝患者(乙肝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sICAM-1及TNF-α水平。结果乙肝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情为重度及并肝硬化者>中度者>轻度者(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血清sICAM-1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该研究为判断肝脏疾病活动程度、病情演变及在细胞因子的微观领域指导慢性肝病治疗提供了依据。
2010年35期 v.50;No.71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玉才;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32例(肝硬化组)及一般资料与其匹配的健康查体者45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g)。结果肝硬化组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加重PLT、PCT逐渐降低,而MPV、PDW逐渐升高(P均<0.05);肝硬化组APTT、PT、T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g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加重APTT、PT、TT逐渐升高,而Fig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均有异常变化,且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此对临床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判断出血倾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0年35期 v.50;No.71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李勇;赵雍凡;解晨昊;胡杨;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糖代谢酶活性变化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测定30例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己糖激酶(HK)、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并分析四种酶活性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K、MDH、LDH、G6PD活性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较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显著升高(P<0.01);HK、MDH活性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DH、G6PD活性与肿瘤T分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K、MDH、LDH、G6PD活性均与体质量下降无关(P>0.05)。结论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无氧代谢随浸润深度进展而增强;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酶活性均与食管鳞状上皮癌的淋巴结转移、体质量下降无明显关系。
2010年35期 v.50;No.71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广友;刘延锋;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大肠癌患者于切除术前检测CRP水平,分析后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10 mg/L)与血清CRP正常(≤10 mg/L)者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但并发症、肿瘤远处转移发生情况及Dukes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0.05、0.01);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者总体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显著短于血清CRP正常者(P<0.01、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与其并发症及肿瘤远处转移发生情况、Dukes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其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利于临床常规筛查。
2010年35期 v.50;No.71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全喜;
目的观察对可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实施术前放疗并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9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予60Co放疗并于2~3周后行左胸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1、3、5 a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放疗并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生存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2010年35期 v.50;No.71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隋刚;邹志强;袁耒;寇仁业;胡凤标;许世宁;卢兆桐;
目的观察食管癌切除术中行颈部食管胃器械侧侧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41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均于术中肿瘤切除后应用Endo GIA60-3.5自动切割缝合器行食管侧壁和胃前壁侧侧吻合,前壁行传统手法吻合。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38例进食通畅;余3例中发生单纯吻合口瘘、单纯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并吻合口狭窄各1例,吻合口瘘均经换药后愈合,吻合口狭窄均需行扩张治疗。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行颈部食管胃器械侧侧吻合有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2010年35期 v.50;No.71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维敏;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内皮素-1(ET-1)、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肺炎衣原体IgG阳性8例、抗体浓度为67.55±52.80,对照组分别为2例和18.75±14.33,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血清ET-1为(51.26±25.31)pg/ml、IL-6为(63.07±95.26)pg/ml、sVCAM-1为(27.04±26.66)nmol/L、hsCRP为(24.82±30.16)mg/L,对照组分别为(31.19±10.24)pg/ml、(25.21±18.33)pg/ml、(6.13±5.57)nmol/L、(3.15±2.39)mg/L,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T-1、IL-6、sVCAM、hsCRP等炎性标志物活性有关。
2010年35期 v.50;No.71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姚全良;詹伦琴;陈玉;
目的建立南昌地区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参考范围,为临床及时诊断心肌缺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3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法测定血清钴结合白蛋白(ACB)值,通过方差分析建立IMA参考范围。结果 IMA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体检者中无统计学差异,南昌地区健康人群IMA参考范围为ACB值>63.17 U/ml。结论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ACB值简单、可靠,临床应对不同仪器、试剂的测定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不同人群的IMA参考范围。
2010年35期 v.50;No.71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文静;丛茜;宋秀敏;刘桂霞;邹晓红;
目的观察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62例PD患者(气滞血瘀证或寒凝血瘀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痛经发作第1天开始针刺三阴交、次髎、地机、十七椎穴,3 d/个月经周期,连续3个周期;对照组仅于痛经不能忍受或VAS≥80分时予阿司匹林泡腾片1 g/次口服。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结束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痛经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1~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结束时观察组CMSS痛经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尤以治疗后2、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结束时为著(P<0.05)。结论选穴针刺可显著改善PD患者痛经症状。
2010年35期 v.50;No.71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章世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感染性病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5月~2009年4月收治370例AECOPD患者,均于入院时留取痰标本及空腹静脉血,并于病情稳定后(一般为治疗后14~28 d)再次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及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①370例患者共行有效痰培养526次,培养阳性172次(其中混合感染12次),入院前1周使用过抗生素与未用者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3%、34.4%(P=0.63),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0%及≥30%者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9.9%、27.9%(P=0.006);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培养阳性者β-内酰胺酶活性增高次数分别占10.1%、54.5%,肺炎链球菌培养阳性者中对青霉素有中介耐药率的比例≥69.0%。②共行有效双份血清学试验366次,入院时和病情稳定后分别有262例和104例(71.6%和28.4%)血清学检测阳性;流感病毒A、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阳性率最高,FEV1<30%及≥30%者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7.9%、12.9%(P=0.157);同时行有效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463次,其中11次两指标检测均呈阳性。结论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为AECOPD患者痰培养最常见的细菌,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B是血清学检测最常见的病毒,极重度气道阻塞与痰培养阳性率升高相关;此为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提供了指导。
2010年35期 v.50;No.71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智强;刘增训;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地西泮治疗酒依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口服地西泮10 mg/次、2次/d,观察组同时口服阿立哌唑5 mg/d、2次/d,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末采用戒断症状量表按0~4分5级评分法评定临床疗效;观察头晕、口干及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质量、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和尿常规。结果治疗后第1、2、3、4周末两组戒断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和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地西泮治疗酒依赖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2010年35期 v.50;No.71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德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诊治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于血肿清除术后6 h出现再出血相关症状及体征,并经CT检查证实为再出血。行再次开颅术清除血肿、尿激酶血肿腔冲洗引流术及保守治疗。死亡6例,其余患者术后2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13例、Ⅲ级14例、Ⅳ级5例。结论手术操作不当、血压波动、肺部感染及术后体位不当为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应针对上述原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010年35期 v.50;No.71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李雅军;
目的探讨天津市眼科医院眼部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2005~2009年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3 265眼次眼部标本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培养阳性菌株1 119眼次,2005~2009年阳性率分别为35.09%、38.06%、37.91%、32.78%、30.45%,前5位感染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前者始终占据首位),而铜绿假单胞菌呈先降后升趋势;感染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呋喃妥因等敏感性较高,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敏感性有下降趋势。结论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2009年眼部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有所变迁,临床应及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做好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预防和控制细菌所致眼部感染。
2010年35期 v.50;No.71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焦建宝;李庆贵;薛金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行PVP和常规保守治疗。术后采用WHO标准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复查X线及CT,记录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分别行疼痛视觉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VP治疗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VCF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35期 v.50;No.71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献梅;董爱兰;任香娣;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培菲康对早产儿胃肠道动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培菲康、对照组口服等量温开水,疗程14 d。观察两组胃肠道动力指标(温盐水灌肠例数和腹泻发生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温盐水灌肠例数及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4+/CD8+、IgM、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培菲康可改善胃肠动力,增强免疫功能。
2010年35期 v.50;No.71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兆成;朱明臣;朱湘华;李东;孔德胤;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术后再出血者占同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17.2%,再次手术清除血肿41例、保守治疗15例,死亡26例(46.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病率高、患者多预后不佳,临床应采取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等综合预防措施。
2010年35期 v.50;No.71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雪梅;王德婧;吴霞;
目的探讨在短方案超促排卵中晚卵泡期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84例于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ICSI助孕的患者,均采用短方案超促排卵,于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测定血清LH水平,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血清LH水平不同者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2 mIU/L及>5 mIU/L者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2~5 mIU/L者(P均<0.05)。结论在短方案超促排卵中应注意调整LH水平,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2010年35期 v.50;No.7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瞿浩;李玫;代宏;张华;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ACI患者150例(ACI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两组均抽取(ACI组于入院第1、7、14、21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CRP及IL-6;入院第1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后21 d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定。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观察血清CRP、IL-6与BI、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有意识障碍者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大面积梗死者>中面积梗死者>小面积梗死者(P均<0.05);血清CRP、IL-6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治疗后GOS评定为病情好转者入院初期血清CRP、IL-6水平低于病情恶化者(P均<0.05),且随住院时间延长好转者呈降低趋势、恶化者呈升高趋势。结论血清CRP及IL-6水平升高在ACI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转归预测的标志物。
2010年35期 v.50;No.7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允真;
目的观察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采用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1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MDA及HbA1c均明显下降,对照组空腹血糖、HbA1c及空腹、餐后2 h MDA均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各指标比较P均>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用于T2DM患者均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及抑制氧化应激,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2010年35期 v.50;No.7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俊荣;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6例在本院R ICU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NVAP组,对与VAP发病可能相关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Ⅲ(APACHEⅢ)、机械通气前48 h应用抗生素、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留置胃管肠饲营养和重复气管插管与VAP发病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Ⅲ评分和机械通气前48 h应用抗生素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 ICU中VAP发病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与重点监控,以预防和减少VA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0年35期 v.50;No.71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荣林;
目的观察冠外固定在未经牙髓治疗的磨牙完全纵折患者金属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未经牙髓治疗的磨牙完全纵折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先行冠外固定,即清洁裂隙、备冠部结扎沟、用0.3 mm的软结扎丝捆扎纵裂牙、光固化树脂封闭髓室底裂隙,其后行根管治疗、备牙,制作烤瓷全冠、黏结全冠;对照组除不行冠外固定外,余步骤同上。随访0.5~2 a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成功60例、失败8例、成功率为88.24%,对照组成功48例、失败22例、成功率为62.07%,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未经牙髓治疗的磨牙完全纵折患者行冠外固定可改善其金属烤瓷冠修复效果。
2010年35期 v.50;No.71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岩梅;陈莉萍;房永锐;赵仁兵;
目的观察长天欣平辅助治疗不同病因所致持续性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0例持续性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口服维生素C,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长天欣平和辅酶Q10,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心肌酶变化以判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天欣平辅助治疗持续性心肌损害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2010年35期 v.50;No.71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益忠;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在本院接受3个月以上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观察组)及30例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和丙二醛(MDA)水平,其中观察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1、2和3个月各检测1次。结果观察组透析前血清CRP、IL-6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透析治疗后,观察组不同时间点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和对照组,而MDA和IL-6水平在透析后1个月时较透析前明显升高、2个月和3个月时与透析前比较则明显降低,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血液透析可明显加重其炎症反应、而减轻氧化应激水平。
2010年35期 v.50;No.71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静;王庆强;赵丽娟;
目的评价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60眼,观察组)和查体健康者35例(70眼,对照组),使用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测量两组视野各象限光敏感度、视网膜敏感度均值(MS)、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结果两组视野各象限敏感度、MS、MD、PSD比较P均<0.05。结论 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可无创、准确的测量视野变化,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及随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0年35期 v.50;No.7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晓娴;谢诚;蔚建鲁;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蒽环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将同期行蒽环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化疗的58例(105例次)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75例次)、B组21例(30例次),分别应用托烷司琼及格拉司琼预防化疗所致呕吐,观察止吐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86.6%、76.6%(P>0.05),成本/有效率分别为1.58和0.48。结论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蒽环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相似,但后者经济学效果较好。
2010年35期 v.50;No.71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景春;窦洪磊;刘伟;方军;高克海;李华壮;
目的观察微创固定系统(LISS)用于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1例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LISS、股骨髁支持接骨板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行Schatzker-Lambert骨折股骨远端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41例均获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且对位、对线良好;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接骨板、螺钉无脱出、断裂;观察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88±6)、(95±10)d,P>0.05;患肢Schatzker-Lambert骨折股骨远端功能评分观察组优17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优9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84.2%,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SS用于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2010年35期 v.50;No.71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杨;屈锐毅;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0例早期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予AMI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连用3周。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前胶原Ⅲ(PCⅢ)水平,记录心肌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ngⅡ和PCⅢ水平及缺血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早期AMI可明显改善心肌重塑、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2010年35期 v.50;No.71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孙敬国;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片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PT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口服131I及甲状腺片,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3、5、10 a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各有2例和3例失访;3、5、10 a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100.0%(30/30)、93.1%(27/29)、85.7%(24/28),对照组分别为86.7%(26/30)、73.0%(21/28)、59.3%(16/27),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57%(1/28)、29.60%(8/27),P<0.05。结论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片治疗PTC可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2010年35期 v.50;No.71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翟桂兰;祝焕林;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CHF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肌氨肽苷静滴,疗程均为2周。判定两组临床疗效(以心功能改善情况判定);治疗前后分别测定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血压、心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76.67%;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电图指标及血压、心率均较前显著改善,尤以观察组为著;两组治疗后均无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肌氨肽苷辅助治疗CHF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血压及心率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2010年35期 v.50;No.71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路玉桥;郑方胜;狄秀华;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EH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均予单药厄贝沙坦150~300 mg/d口服治疗36周;治疗前后记录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40例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均<0.05),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减小,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a)、Ea/舒张晚期运动峰速度(Aa)显著增大(P均<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治疗EH降压效果确切、患者耐受性好,且对靶器官亦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理想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2010年35期 v.50;No.71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丽莉;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控制产后出血(P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P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1例和治疗组41例。两组均予子宫按摩、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等常规止血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卡孕栓联合宫腔填塞止血。结果治疗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无继发自制纱条PPH或严重感染,均避免了子宫切除。结论卡孕栓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简单、安全、快速、有效,是治疗PPH、保留子宫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2010年35期 v.50;No.71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邸桂新;钟娅丽;崔嘉萍;唐晓辉;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ASD患者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并于术前采用TTE测量各切面ASD长度及周缘情况,术中采用TTE监测封堵过程,术后采用TTE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有无脱落及右心系统回缩情况。结果 TTE测量ASD长度为(14.54±7.05)mm,所选封堵器型号大于TTE测量值4~6 mm;33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成功,1例因ASD长度大、一侧无残端组织而无法牢固放置封堵器改开胸手术缝补;术后随访1周、1个月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封堵牢固、无脱落;右心系统回缩明显。结论 TTE用于经胸微创ASD封堵术能于术前准确测量ASD大小、术中及时监测与引导封堵过程、术后准确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并评价疗效。
2010年35期 v.50;No.71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聂仁丽;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采用rhEPO治疗。治疗8周后判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Hb、网织红细胞(Rc)、红细胞压积(HCT)以及外周血异型红细胞百分率。结果有效率为92.9%(39/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治疗后HCT、Hb、Rc均明显升高(P<0.01),异型红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 rhEPO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2010年35期 v.50;No.71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庆春;赵金惠;赵见喜;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EH患者(EH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 s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评价CVR。结果 EH组并颈动脉斑块者△Vmca显著低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正常者和对照组(P<0.05、0.01、0.01),其中IMT增厚和正常者△Vmca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EH患者多存在CVR降低,且其脑血流储备能力受损程度随颈动脉硬化发展而加剧。
2010年35期 v.50;No.71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