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炼;杨跃进;张海涛;赵京林;孟亮;田毅;叶珏;孟宪敏;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 I)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建立AM I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区域心肌组织内细胞黏附分子和内皮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含量和变化。结果与正常区比较,模型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再灌注区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无再流区V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P-selectin和ICAM-1蛋白降低;大剂量组再灌注区P-selectin、ICAM-1蛋白和mRNA含量降低,无再流区P-selectin蛋白和mRNA及ICAM-1蛋白含量降低。大剂量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VE-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中药通心络通过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保护AM I再灌注过程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完整性。
2010年36期 v.50;No.718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素敏;王广;曾辉;刘金波;于婕;米琳;毛节明;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价动脉硬化程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速度积分(VTI),评价血管舒张功能。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WV水平显著降低,血浆NO、肱动脉VTI值显著高于基线水平。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无明确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程度。
2010年36期 v.50;No.71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河北;王茜;岳明纲;王玉;张彩群;梁铁军;聂玉新;赵亚妹;
目的评价ECToolbox软件测量门控心肌显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ECToolbox软件,将58例99Tcm-MIBI门控心肌显像患者按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分为<70 ml、70~100 ml及≥100 ml三组,分别测量并记录其R0、R1及R2的LVEF,并于1周内行门控心血池显像,比较两种显像LVEF测量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EDV<70 ml时门控心肌显像与心血池测量值没有相关性,3种测量值均被显著高估,R1值相对最接近门控心血池测量值。EDV在70~100 ml时,门控心肌显像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具有相关性,R1值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无显著差异。EDV≥100 ml时,门控心肌显像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具有极强的相关性,R0值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无显著差异。R0在EDV<70 ml和EDV≥100 ml时以及R1在各组中对心脏收缩功能是否正常的判断与心血池显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门控心肌显像ECToolbox软件LVEF测量值与心血池显像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均与EDV大小有关,EDV<100 ml时应使用R1值,但当EDV<70 ml时误差可能较大,EDV≥100 ml时应该使用R0值。
2010年36期 v.50;No.718 10-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戚峰;朱理玮;何向辉;邱宇杰;王鹏志;
目的探讨小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机理,寻找适宜的药物组合治疗方案。方法建立小鼠对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分为4组:A组,仅行异种移植不给药;B组,联合应用CCV、环磷酰胺(CTX)、FK506;C组,将B组中CCV剂量加倍;D组,在B组用药组合基础上再加用前列腺素E1(PGE1)。结果给药组移植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尤其在给予PGE1后。给药后早期补体总活性(CH50)、异种抗体IgM明显降低,至排斥发生时,CH50基本恢复正常,异种抗体IgM也处于一个显著回升的状态。A组移植供心病理切片显示典型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改变,给药组逐渐出现急性血管排斥反应(AVR)改变,随存活时间延长,CD4+T细胞明显减少,CD8+T细胞明显升高,多形核细胞浸润减少,单核细胞浸润逐渐增多。结论控制异种排斥需联合应用多种免疫抑制药物,CCV+CTX+FK506+PGE组合具有较好效果。
2010年36期 v.50;No.71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谦;常志文;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术前与术后早期左室功能的变化,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103例行CABG术患者,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其术前及术后4~7 d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及二尖瓣血流E峰与A峰的比值(E/A)。结果术后LVEF值、FS值较术前减低(P<0.01);术前LVEF值、术前FS值、左前降支狭窄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是影响左室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 CABG术后早期可出现左室收缩功能下降,为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顿抑现象,应积极加以治疗。
2010年36期 v.50;No.71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云;葛郁芝;曹明;吴志婷;刘秋玲;胡朗吉;
目的探讨无创性、有创性测量所得的中心动脉血压与外周动脉血压(SBP)的一致性,了解中心动脉血压无创性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作冠状动脉造影的50名患者,据有无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将患者分为患病组和对照组,采用无创性中心动脉血压(NCSP)测量仪测量受试者的SBP和NCSP,同时用导管测量受试者升主动脉根部的有创性中心动脉血压(CSP)。结果各组NCSP与CSP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呈正相关性(P均<0.01)。各组SBP与CS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均呈正相关性(P均<0.01)。各组CSP与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AI)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NCSP与CSP正相关,可以代替CSP。NCSP反映机体血压变化的敏感性强于SBP。中心动脉血压与AI呈正相关。
2010年36期 v.50;No.71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旭兰;张世阳;赵会颖;吕新湖;梁芳;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脂蛋白(a)[LP(a)]、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ACS患者87例,其中不稳型心绞痛(UA)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9例;正常对照组37例。所有病例入院后测定LP(a)、UAER水平;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组和AMI组LP(a)、UAER水升高(P<0.05);LP(a)、UAER均与冠状动脉积分正相关(P<0.05),前两者间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LP(a)和UAER可能参与了老年ACS的发生和发展,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2010年36期 v.50;No.71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宇;马利军;徐永健;刘先胜;张珍祥;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变化,探讨cyclinD1在香烟提取物(CSE)促进哮喘大鼠ASMCs增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哮喘组(n=8)。原代培养大鼠ASMCs,分为对照组(A组)、对照+CSE组(B组)、哮喘组(C组)、哮喘+CSE组(D组)、哮喘+CSE+pcDNA3.1组(E组)和哮喘+CSE+pcDNA3.1-ascyclinD1组(F组)。检测ASMCs增殖及cyclinD1 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SMCs增殖水平及cyclinD1 mRN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A组与C组,C组与D组,D组与F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与哮喘大鼠ASMCs在CSE干预后增殖明显加快,cyclinD1表达明显增加。CSE可能是通过cyclinD1参与调控哮喘大鼠ASMCs的增殖。
2010年36期 v.50;No.71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晖;郭曦华;林裔丹;于化鹏;龚雨新;
目的用卵白蛋白(OVA)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IL-17+ T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方法 30只BALB/c雌性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哮喘模型组(n=15);分离小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分离外周血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从而测定小鼠中IL-17+ T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可见哮喘模型组小鼠的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模型组外周血中IL-17+ T淋巴细胞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IL-17+ T淋巴细胞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气道炎症中扮有重要作用。
2010年36期 v.50;No.71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华;程金建;
目的研究丹参素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丹参素对人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B1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测定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性。结果丹参素可诱导MGC803细胞出现G2/M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细胞中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性显著升高。结论丹参素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CyclinB1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2010年36期 v.50;No.71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梁志清;吴继周;吴健林;周冬生;唐灵;陶赞英;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转换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83例,采用ELISA方法对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法进行HBV DNA检测,将HBV DNA检测值进行对数转换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患者的HBVM共有3种模式:大三阳(L3PP:HB-sAg、HBeAg和HBcAb)、小三阳(S3PP:HBsAg、HBeAb和HBcAb)和小二阳(S2PP:HBsAg和HBcAb)。L3PP HBVDNA水平高于S3PP和S2PP(P<0.01)。随着慢性肝病病情发展,L3PP阳性率呈下降趋势,S3PP和S2PP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均<0.01);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3种HBVM模式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L3PP慢性肝病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高于S3PP或S2PP模式。随着慢性肝病病情的进展,HBVM的模式可发生转换,HBeAg阴转,L2PP转为S3PP或S2PP。
2010年36期 v.50;No.718 31-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惠仁;何学鹏;杨凯;
目的探讨预处理含氟达拉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方案在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4例白血病患儿进行Allo-HSCT治疗,所有患儿预处理用氟达拉滨取代静脉环磷酰胺,移植后观察方案相关毒副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和无病生存,并与以往完成的18例单倍型移植预处理含环磷酰胺的结果比较。结果 34例患儿均取得完全供者植入,能较好耐受此预处理方案,无肝静脉阻塞病和出血性膀胱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减少(P<0.05)。Ⅲ度以上急性GVHD 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3~40个月,21例患儿仍无病存活(57.5%)。结论儿童白血病单倍型移植接受预处理含氟达拉滨Allo-HSCT方案可降低相关毒副作用,预处理用氟达拉滨取代静脉环磷酰胺安全可行。
2010年36期 v.50;No.718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欣;张玫;
目的总结Dieulafoy病的临床特征,并对Dieulafoy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2例Dieu-lafoy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占50%,40.5%的患者有吸烟史,28.6%的患者有饮酒史,26.2%的患者服用过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25例存在血管病变因素和17例无血管病变因素的Dieulafoy病患者在出血量、输压积红细胞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以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相关疾病以及老龄、理化因素和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黏膜损伤均是Dieulafoy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予重视。
2010年36期 v.50;No.71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曲歌;宋涛;高静杰;王秋石;田哲宇;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1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单盲对照法,首先预注安定2~3 mg,然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in后测量VAS评分。若与治疗前相比变化10 mm以下则于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25 mg/kg;若注射生理盐水后测量VAS与治疗前相比变化10 mm以上,则于第2天重复试验,静脉注射安定后,给予氯胺酮0.25 mg/kg。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有无眩晕、幻觉、恶心等不适感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随着静脉注入安定、生理盐水及氯胺酮,VAS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仅在给予氯胺酮后VAS的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毒副作用中仅眩晕较为明显。结论小剂量氯胺酮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安全可行的,尤其是伴有痛觉过敏的时候,但仍需在给药时机、剂量及方法上加以改进。
2010年36期 v.50;No.71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学;王泽帅;马建军;王冰;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1、2、3型患者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应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对河南汉族76例SCA患者SCA1、SCA2和SCA3基因的CAG重复数目进行测定。结果 26例患者被检出,占34.2%,其中SCA1型2例,CAG重复数分别为48和52次;SCA2型3例,CAG重复数分别为51、48和53次;SCA3型21例,CAG重复数为70~79次。SCA3基因中在重复起始序列的第3、4、6拷贝位置出现变异,CAG分别由CAA、AAG和CAA替代。结论 SCA3型可能是河南地区汉族SCA人群中最常见亚型,CAG重复序列的异常扩增是SCA患者基因突变的重要原因。
2010年36期 v.50;No.71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玉华;王亮;田首元;
目的探讨短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期间熵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腔内窥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麻醉诱导前静注艾司洛尔0.5 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围术期持续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BIS。结果诱导后两组RE、SE和BIS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气管插管后1、2和3 minRE和BIS明显升高(P<0.05),而SE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抑制喉镜直视和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引起的熵指数和BIS变化。
2010年36期 v.50;No.71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秀琳;毛庆;侍海存;钟建国;周桂龙;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视网膜动脉硬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否相关。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30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将90例癫痫患者分为3组:B组(Hcy>50μmol/L)32例,C组(15~50μmol/L)30例,D组(Hcy≤15μmol/L)28例,分别进行眼底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生率B组高于C、D组及对照组(P<0.05);癫痫患者血中HCY水平和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随着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患者Hcy水平的逐渐增高,Hcy对癫痫患者眼底视网膜血管的损害逐渐加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2010年36期 v.50;No.71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森龙;邬淑雁;钱满芹;徐英华;刘昭慧;钱文茹;
目的探讨胃大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技术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需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胃部疾病患者,按随机表进入传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喂养技术改进组(实验组)。在术后第5天及第9天晨检测各营养指标,询问并评估患者的舒适状况,出院时计算护理工作量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第5天均有负氮平衡,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9天,实验组呈现正氮平衡,对照组仍呈负氮平衡;实验组患者的舒适状况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护理工作量和住院费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肠内营养改进的新技术方法在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增加营养状况和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护理工作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10年36期 v.50;No.71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卫东;史丽;王俊明;许峥嵘;谷君;李明霞;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率对HbA1c达标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1 266例,按照3 a期间HbA1c监测次数(1~3次、4~6次、7~9次、10~12次)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bA1c控制情况。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测量HbA1c。结果 4组患者HbA1c结果的构成有统计学差异(χ2=2 446.64,P<0.01),HbA1c的监测次数和控制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HbA1c监测频率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2010年36期 v.50;No.71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闫远杰;殷振瑾;董岫岩;敖桂霞;
目的观察化湿止痛熏洗方防治痔病术后肛缘水肿、疼痛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化湿止痛熏洗治疗,每日熏洗1~2次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每日温水清洗局部至创面愈合。观察两组患者肛缘水肿、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生水肿及水肿消退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化湿止痛熏洗方在防治痔病术后肛缘水肿、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
2010年36期 v.50;No.71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珍;马远忠;石秀丽;王祖谦;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后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5 min(T2)、10 min(T3)、20 min(T4)的气道压、血压、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值,并在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记录动脉血气各指标的数值。结果 T2、T3、T4各时间点的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pH均较T1时变化明显(P<0.05);T3、T4时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碱剩余较T1时变化明显(P<0.05);T3时较T2时pH降低(P<0.05);T4时较T2时PETCO2、PaCO2升高,pH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及动脉血气影响明显,但可以减轻或避免,术中可以用PETCO2代替PaCO2的监测。
2010年36期 v.50;No.71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珂;康健;柴丽;马晓峰;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介素5(IL-5)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45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为1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分别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数和HIF-1α、IL-5阳性表达细胞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中EOS计数、HIF-1α和IL-5阳性染色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HIF-1α、IL-5的阳性细胞数与EOS浸润数均呈正相关,HIF-1α和IL-5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IL-5均可引起鼻息肉中EOS的浸润,两者的高表达可能对鼻息肉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2010年36期 v.50;No.71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雁波;袁鼎山;王霆;黄中伟;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出现症状24 h内入院的AP患者61例及对照组21例,留取入院时、入院后24、48 h的尿样和血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入院后72 h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A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B组)。结果尿TAP和血清CRP检测结果在AP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AP在入院时尿TAP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即保持较高的水平,血清CRP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在入院48 h后增高至相似水平。结论尿TAP在AP早期可以鉴别SAP与MAP。
2010年36期 v.50;No.718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晓霞;辛红菊;李铁玲;
目的提高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老年患者卒中发病率。方法对100例TIA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综合行为干预。结果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后,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指数明显升高,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好转。结论自我管理行可为干预提高老年TIA患者建立健康相关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2010年36期 v.50;No.71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文辉;
目的探讨维、汉族小儿在不同的养育环境身心发育水平的差异点,为在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身心发育、心理行为异常的指导、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动态追踪随访134例维、汉族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行为及第二特征发育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维族低体重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巨细胞型贫血为主,汉族低体重儿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维族低体重儿身高平均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汉族,体质量平均增长幅度明显小于汉族。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出生时体质量有关,体质量越轻行为问题发生率越高;维、汉族低体重儿都有性早熟现象。结论受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维、汉族低体重儿身心发育有所差异。
2010年36期 v.50;No.71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小红;孟景娜;边怡超;范如意;薛桂花;
目的观察紫草膏联合封闭和冰敷治疗抗癌药物渗漏引起局部损伤的疗效。方法 52例抗癌药物渗漏的患者发现后及时局部封闭,然后间断冰敷,24 h后紫草膏外涂,观察局部组织损伤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1.15%。结论紫草膏联合封闭和冰敷能有效防治抗癌药物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发生。
2010年36期 v.50;No.71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平;王岩英;张素玲;刘燕;张光信;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后肌阵挛与血流动力学及血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静注依托咪酯前预注维库溴铵0.015 mg/kg,2 min后静注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对照组静注依托咪酯前不用维库溴铵。观察维库溴铵预处理后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两组肌阵挛的发生率;不同程度肌阵挛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K+的变化。结果维库溴铵预处理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及SpO2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无肌阵挛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56%(P<0.01);2级及3级肌阵挛组MAP、HR较诱导前升高,3级肌阵挛组血K+较诱导前升高。结论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可减少肌阵挛发生率,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可能与其通过某种机制导致K+外流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去极化有关。
2010年36期 v.50;No.718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力;熊薇;戴峻;陈华国;赵超;曾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香砂六君子汤,按揉内关、足三里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痊愈率观察组(64.5%)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口服香砂六君子汤,按揉内关、足三里协同西药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010年36期 v.50;No.718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过劲松;李翊婷;赵曙;
目的观察Beyond冷光美白与信频Nd:YAG激光美白治疗氟斑牙临床疗效。方法将氟斑牙患者60例随机分为冷光美白组和激光治疗组,计算各组色阶提高值和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中、重度氟斑牙,冷光美白组的色阶提高值及有效率高于激光治疗组(P<0.05)。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治疗中、重度氟斑牙临床效果优于信频Nd:YAG激光。
2010年36期 v.50;No.71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宗玲;马立杰;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异常率及年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B5原子吸收光谱仪对1 312例儿童末梢指血做钙(Ca)、铁(Fe)、锌(Zn)、镁(Mg)、铜(Cu)微量元素测定,并对检测结果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Zn、Fe、Mg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Ca、Cu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微量元素总体异常率56.25%,其中缺乏48.78%,超标7.47%。Zn、Ca、Mg缺乏率分别为34.30%、9.91%、0.84%,Ca、Fe超标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51%、3.43%,Zn、Cu超标率较低,Mg元素无超标。结论密云地区儿童微量元素异常率较高,应引起医疗保健机构重视。
2010年36期 v.50;No.718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吴德云;陈晓辉;钟孟飞;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36例重度昏迷患者入院后24h、2周、1个月时分别检测BI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本组昏迷患者入院时BIS异常率(66.7%)低于BAEP异常率(94.4%),P<0.01;入院时BIS值>80、40~80、<40的患者成为死亡或植物状态的分别占41.7%、94.1%、100%;入院时BAEP双侧异常和单侧异常的患者成为死亡或植物状态的分别占92%和33.3%(P<0.01)。结论动态监测BIS可以作为评价昏迷患者预后的一种简捷、直观、可靠、无创的方法。
2010年36期 v.50;No.71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浩亮;
目的探讨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外科治疗的不同术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不同术式治疗的8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结果死亡27例,占31.2(;其余病例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Ⅰ级8例、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Ⅴ级3例。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2010年36期 v.50;No.71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华;徐道峰;何晓;王小农;
目的探讨胆汁回输在胆汁外引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需要行胆汁回输的患者50例作为回输组,选择行胆汁外引流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电解质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结果回输组术后肝功能、电解质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回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36期 v.50;No.71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毅;姜燕;谭立明;李华;蔡利励;曹莉萍;叶倩;熊金旺;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HLA-DR基因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35例RA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PCR-SSP法检测HLA-DR4和HLA-DR53基因分型;ELISA法检测抗CCP、RA33抗体。结果 RA患者HLA-DR4和HLA-DR53等位基因发生的频率数分别为42.98%和56.60%,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RA的相对危险率分别为3.96和2.77;RA患者抗CCP、RA33抗体分别为72.34%和37.44%,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RA患者在患病率不变的情况下,HLA-DR4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均高于HLA-DR53,抗CCP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指标高于抗RA33抗体。结论 HLA-DR4基因与RA的发生易感性明显相关,联合检测抗CCP、RA33抗体可提高RA的诊断率。
2010年36期 v.50;No.718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一洲;陈蕾;
目的通过对辽宁地区干眼症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农村与城镇居民干眼症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以2007年7~8月辽宁省沿海地区的庄河和盘锦两地1 133例20~80岁正常人群为样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辽宁沿海20~80岁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29.66%,4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症患病率高于40岁以下人群(P<0.05);庄河农村干眼症患病高于盘锦社区(P<0.05),盘锦社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庄河农村居民则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辽宁省沿海农村居民干眼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且患病率无性别差异,考虑与农村卫生条件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长期从事户外的农业作业接触强紫外线有关。
2010年36期 v.50;No.71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平良;李晶;肖振球;杨伟;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和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MM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2月101例PPH术及242例MM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比较术后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总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水肿、疼痛程度、疼痛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3 a,PPH术组复发率高于MM术组(P<0.05)。结论 PPH术与MM术在近远期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PPH术在降低近期并发症上有一定优势,但远期复发率更高。
2010年36期 v.50;No.71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俞宁;谢炳玓;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预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可能性的评估。方法对27例表现OMG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和(或)伸指总肌的SFEMG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随访1 a,根据是否进展为GMG分别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电生理检查指标。结果 GMG结局组年龄大于OMG结局组(P<0.01)。眼轮匝肌的SFEMG指标在GMG结局组高于OMG结局组(P<0.05);伸指总肌的SFEMG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MG结局组RNS阳性率高于OMG结局组(P<0.01)。两组患者面神经RNS检查5 Hz刺激频率的衰减有差异性。结论眼轮匝肌SFEMG检查是较敏感的诊断手段。转化为全身型的OMG患者眼轮匝肌SFEMG指标增大的几率更高,结合面神经RNS阳性结果,可做为预测OMG进展为GMG的指标。
2010年36期 v.50;No.71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寻;靳文毅;秦怀海;张楠;盛森;刘智;王文蕾;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7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资料,探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种潜在因素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3个月优秀率96%,听力减退可能为永久性后遗症,其中重度听力减退发生率为3.2%,应用耳脑胶后手术有效率及听力障碍发生率高于未用耳脑胶患者(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听力障碍可能为永久性并发症,应慎重应用医用耳脑胶。
2010年36期 v.50;No.718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黄岩;李小燕;张健;孙斌;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Ⅰ~Ⅲ组分别采用0.2%罗哌卡因轻比重溶液、0.2%罗哌卡因等比重溶液、0.167%罗哌卡因等比重溶液脊麻。记录3组产妇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给药后不良反应。结果Ⅲ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高于Ⅰ、Ⅱ组,Ⅰ组最长阻滞时间较Ⅱ、Ⅲ组缩短;Ⅱ、Ⅲ组麻醉效果优于Ⅰ组;Ⅱ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0.2%罗哌卡因5 ml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术脊麻是安全的,并可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2010年36期 v.50;No.71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坤;彭科;王丽娜;陈军;詹英;
目的探讨预测ICU患者预后的简单有效指标。方法选择2009年入住我科的84例患者,入科24 h内测定血糖、血乳酸,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APACHEⅡ分值组中血糖、血乳酸的差别,并分析它们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血糖、血乳酸值也上升。死亡组中APACHEⅡ值、血糖、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应激性血糖水平、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
2010年36期 v.50;No.71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杨惠;梁宝松;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硬化治疗8例,止血成功率87.5%,近期再次出血率12.5%,并发症发生率25%。择期硬化治疗13例,止血成功率92.3%,近期再次出血率8.3%,并发症发生率7.7%。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更适合于预防再出血。
2010年36期 v.50;No.71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晓江;孙惠军;张传山;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发生在胃肠道的ALCL,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肿瘤位于肠壁黏膜固有层至肌层间,为多发性病变,病变的长径与肠管长径垂直,病变的中心呈脐样坏死。肿瘤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并伴有肉瘤样区域。高倍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组织细胞样和梭形细胞改变;可见显著的泡状核与明显嗜酸性的核仁,核分裂易见;局部可见灶性瘤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显示CD45RO弥漫性表达,CK局灶性表达。结论 ALCL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预后较差。
2010年36期 v.50;No.71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涌;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对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经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的MVD,并分析MVD分布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大小的肿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ER阳性及复发者MVD高于无转移、ER阴性、无复发者(P<0.05或<0.01);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肿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0年36期 v.50;No.71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阳;李琳;刘晨;郭继芳;
目的观察慢性银屑病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切除后血IL-8和TNF-α水平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72例慢性银屑病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中行扁桃体切除33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4、12周手术组痊愈率分别为48.5%和39.4%,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治疗前两组患者血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治疗后4、12周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明显降低。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部分慢性银屑病患者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得到改善;银屑病不同疾病阶段炎症因子水平不同。
2010年36期 v.50;No.718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金龙;郭之通;
目的探讨术中脑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AVMs患者入院后送导管室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全脑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AVMs后保留动脉鞘,送手术室急诊手术治疗,颅内病灶切除完毕后,行术中血管造影,如造影发现脑AVMs残留,切除残存的畸形血管团,然后再次造影,直至病变处理满意为止。结果 7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手术前造影证实为AVMs。6例经过造影证实病变处理满意,1例AVMs有残留,经过继续手术切除残余AVMs。本组无手术死亡,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时间30~50 min、平均40 min。结论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及时发现残余AVMs,对小的AVMs进行定位,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
2010年36期 v.50;No.71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一民;
目的探讨经方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对62例轻、中度哮喘发作的患儿,按中医辨症属哮喘病之热喘型,治以定喘汤加味,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水平。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1.9%,治疗后CC1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定喘汤加味通过内源性免疫调节,获得清肺化痰、止咳定喘之功效。
2010年36期 v.50;No.71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董竹林;韩慧;董荣华;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2010年36期 v.50;No.71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曲雷;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原发病因,探索有效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1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占30.0%,急性中毒占26.7%,急性心肌梗死占24.3%。昏迷时伴随症状以呼吸循环、瞳孔改变为主要表现。结论昏迷患者原发病因多样,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心肺功能的保护。
2010年36期 v.50;No.718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冯跃琴;王学梅;许东阳;张云飞;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段正常男性前列腺的各个径线,建立正常前列腺各径线标准。方法选取1 200例正常成年男性,按照年龄段分为4组。利用经腹超声测量前列腺各个径线,并与其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左右径值为(4.23±0.40)cm,前后径为(2.82±0.35)cm,上下径为(3.24±0.37)cm,平均上限值为左右径5.0 cm,前后径3.5 cm,上下径4.0 cm。不同年龄组前列腺大小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增加各个径线也随之增长。结论本文所得结果可以为经腹超声评价前列腺大小提供参考值。
2010年36期 v.50;No.71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扬;李建一;张文海;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原发性乳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0 a,3例失访,4例死亡,8例复发,3、5、10 a生存率分别为90.5%、84.8%、77.1%。结论原发性乳腺肉瘤的诊断需病理证实,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及放疗疗效不确切。
2010年36期 v.50;No.71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宏伟;梅家转;肖鹏;栗敏;白桦;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顺铂(DDP)及IL-2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方法将67例MP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DDP及IL-2治疗,治疗组给予CIK细胞联合DDP及IL-2。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不良反应少,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0%)。结论 CIK细胞联合DDP及IL-2胸腔内灌注治疗MPE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36期 v.50;No.718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