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迎雪;赵磊;于苏国;刘长梅;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2号外显子+45位点T/G多态性与滨州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100例T2DM患者及100例健康者的apM1 2号外显子+45位点T/G多态性。结果与健康者比较,T2DM患者G/G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apM1可能是滨州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易感基因。

    2010年37期 v.50;No.71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4 ]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刘春斌;黄松;王立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指数(ABI),将786例T2DM患者分为PAD及非PAD患者,对其临床参数及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影响患者PA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PAD发病有密切关系(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SBP、HbA1c是PAD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ABI诊断T2DM患者的PAD,经改善生活方式、及早纠正代谢异常,可获得明显改善。

    2010年37期 v.50;No.719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 葛根素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熊燕;吴奋飞;赖晓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瘀的病理基础,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其血液流变学及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伴血瘀证的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饮食控制和DM常规治疗,治疗组加行葛根素注射液治疗15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sICAM-1、sVCAM-1及hs-CRP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葛根素能改善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伴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调节免疫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有效地防治或延缓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2010年37期 v.50;No.719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2 ]
  • 不同肥胖标准判定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岳明明;肖钦;苗蕾;姚华;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标准判定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特点。方法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2004CDS)、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 IDF)、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CALIP)中制定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判定肥胖,将267例HUA患者分别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检测其体脂参数、血压,以及血清尿酸(UA)、血糖、C反应蛋白(CRP)、TNF-α、IL-6等,比较三种标准的差异。结果 IL-6在2007CALIP标准组间、CRP在2005 IDF、2007CALIP标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三种标准的肥胖组血清UA均与腰臀比(WHR)呈正相关,与SBP呈负相关(P<0.05或<0.01);2005 IDF、2007CALIP标准的肥胖组TC、SBP、WHR均与CRP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三种标准组间的表达各具特点,IL-6、CRP在肥胖与非肥胖HAU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2007CALIP标准确定腹部肥胖的标准高于2005 IDF标准,HAU患者血清AU升高可能与腹型肥胖致内脏脂肪增加引起的炎性状态有关。

    2010年37期 v.50;No.71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关系

    杨宁;徐援;张冬磊;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47例,C级43例。检测其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和TM,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与Child-Pugh分级A、B级肝硬化患者比较,C级患者的血清FINS、TM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均<0.01)。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与FINS、TM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372,P均<0.01),与ISI呈负相关(r=-0.536,P<0.01);TM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r=0.298,P<0.01),与ISI呈负相关(r=-0.27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及TM升高,其血清FINS、ISI、TM均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

    2010年37期 v.50;No.719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变化的关系

    俸军林;曾爱源;蒋静子;林小慧;刘开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4例ACI患者(ACI组)、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hs-CRP及血脂,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脂联素、HDL-C降低,hs-CRP、TG升高(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hs-CRP、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8、-0.281,P<0.01或<0.05),与HDL-C呈正相关(r=0.286,P<0.05);hs-CRP与LDL-C呈正相关(r=0.356,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hs-CRP升高、血脂异常,三者相互影响,在ACI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4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陈玉;齐协飞;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胸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良、恶性胸液各30例患者的血清、胸液VEGF-C,并与20例正常者的血清VEGF-C进行对照。结果恶性组的胸液VEGF-C、血清VEGF-C、胸液VEGF-C/血清VEGF-C均高于良性组(P<0.01);良、恶性组血清VEGF-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胸液VEGF-C、血清VEGF-C、胸液VEGF-C/血清VEGF-C诊断恶性胸液的敏感性分别为50.0%、73.3%和36.7%,特异性分别为96.7%、93.3%和80.0%。结论 VEGF-C与胸液形成及其性质密切相关,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0年37期 v.50;No.719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8 ]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

    华嘉临;张艺;黄飚;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诊断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98例PU患者和52例健康者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者比较,PU患者血清PGⅠ、PGⅡ升高(P<0.01),PGⅠ/PGⅡ无明显变化(P>0.05)。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GⅠ、PGⅡ对DU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72;PGⅠ205 ng/ml为其最佳诊断阈值,其灵敏度54.1%,特异度94.2%;PGⅡ17.5 ng/ml为其最佳诊断阈值,其灵敏度37.8%,特异度92.3%。结论血清PGⅠ、PGⅡ升高提示患PU的风险增加,PG检测在PU筛查及诊断中均有临床意义,PGⅠ可作为经济实用的PU筛查指标。

    2010年37期 v.50;No.719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4 ]

经验交流

告读者

基础研究

  • 2型糖尿病大鼠HbA_(1c)与RCD的相关性

    周慧敏;刘璠;张庆富;杨爱格;韩旭;王丽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148只,随机选6只作为基础对照,检测其空腹胰岛素(FINS)、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HbA1c;其余分为正常组42只,链脲佐菌素(STZ)-1组及STZ-2组各50只,建立DM大鼠模型;分组后4、8周及建模后0、4、8、12、16周检测各组FINS、IR和HbA1c,以IR表示RCD。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大鼠随着HbA1c升高,IR逐渐升高(P<0.01);IR与HbA1c呈正相关(r=0.970 2,P<0.01)。结论严格控制HbA1c、早期改善RCD,有助于预防DM大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2010年37期 v.50;No.7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6 ]
  •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

    殷松楼;周冬梅;刘春梅;李朝红;殷寒秋;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发大鼠DM模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一般饲养,观察组用吡格列酮灌胃;8周后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和左心室心肌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0周比较,两组8周时血糖、HbA1c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对照组血清和心肌MDA升高、血清SOD降低(P均<0.05),观察组血清MDA降低、SOD升高(P均<0.05),心肌MDA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8周时血清和心肌SOD升高(P<0.01)。结论 DM大鼠血清和心肌MDA升高,SOD下降;吡格列酮可降低其血清MDA,升高SOD,此作用不依赖其降血糖效应。

    2010年37期 v.50;No.719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 Tei指数、caspase-3 mRNA、bcl-2 mRNA检测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张蓓;秦际德;刘兴德;

    目的探讨Tei指数、caspase-3 mRNA及bcl-2 mRNA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IR 180 min后,检测其左心室Tei指数及心功能指标;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灰度,半定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bcl-2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Tei指数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细胞凋亡灰度值、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bcl-2 mRN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Tei指数、caspase-3 mRNA、bcl-2 mRNA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良好,可作为判定心肌IR损伤的有效指标。

    2010年37期 v.50;No.71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三棱、莪术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探讨

    李娟;单长民;赵永德;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中的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三棱、莪术灌胃处理大鼠。以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三棱、莪术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结论三棱、莪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159 ]

临床札记

临床研究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CK-MB/CK比值的关系

    何雷;叶仁青;陈宏;蔡德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MB/CK)比值的关系。方法根据HbA1c水平,将95例T2DM患者分为三组,A组HbA1c≤6.4%,B组HbA1c7.0%~7.8%,C组HbA1c≥9.0%;检测并比较三组CK-MB、CK及CK-MB/CK比值。结果三组比较,CK-MB、CK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CK-MB/CK比值低于A、C组(P<0.05)。结论 T2DM患者HbA1c7.0%~7.8%时CK-MB/CK比值最低,提示将HbA1c控制在7.0%~7.8%时患者的心肌受损程度可能最小。

    2010年37期 v.50;No.719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血清内脂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

    鞠长年;薛江州;吴如雷;卢国群;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测量其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内脂素与BMI、WHR、血糖、血脂、HOMA-IR的关系。结果 T2DM组肥胖者(A1组)与非肥胖者(A2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1组高于A2组(P<0.05);内脂素水平与BMI、WHR、HbA1c、HOMA-IR、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升高,并与肥胖相关;内脂素可能参与T2DM和肥胖的发病机制。

    2010年37期 v.50;No.719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hs-CRP、TNF-α变化及意义

    王锡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1)组3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DN2)组29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TNF-α。结果 DM组、DN1组、DN2组血清MMP-9、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DM组、DN1组、DN2组血清MMP-9、hs-CRP、TNF-α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MP-9、hs-CRP、TNF-α是DN病程中的重要炎症介质,三者在DN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4 ]
  • 糖尿病合并高血糖急症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赵莉莉;郭菊秋;李秋云;任建坤;张娜佳;樊继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高血糖急症(HE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HEs患者分为酮症酸中毒(DKA组)、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组)、DKA-HHS组,比较三组病死率,分析HE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DKA组、DKA-HHS组年龄明显小于HHS组,其病死率分别是5.4%、20.0%、25.0%(P<0.01或<0.05)。单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DM病程、血浆渗透压与死亡有明显关系(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渗透压与HEs死亡独立相关(r=5.487,P<0.05)。结论 DKA-HHS、HH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DKA患者,年龄、DM病程和高渗程度与HEs死亡有关,但血浆渗透压是HE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0年37期 v.50;No.719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付艳芹;张东铭;辛雅萍;张苏河;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检测GDM患者(GDM组)的皮下与网膜脂肪脂联素mRNA、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并与正常孕妇(NGT组)和非育龄择期手术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GDM组、NGT组和对照组的皮下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均高于其网膜脂肪水平;对照组、NGT组、GDM组皮下、网膜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依次降低(P均<0.01)。三组TG、LDL-C、FFA、FINS和HOMA-I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GDM组网膜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与CRP、FPG、FINS、HOMA-IR和孕前BMI等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GDM患者的网膜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降低与其IR及GDM发生有关。

    2010年37期 v.50;No.71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3 ]
  • 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与糖尿病足早期病变的关系

    胡珊;陈波;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游离脂肪酸(FFA)与糖尿病足(DF)早期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F,将120例T2DM患者分为DF组66例,单纯DM组54例;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CRP、FFA,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CRP、FFA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F组、单纯DM组CRP、FFA明显升高(P<0.01),以DF组升高明显(P<0.05)。DF患者的CRP、FFA与FPS、C肽、HbA1c、TG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CRP、FFA升高与DF早期病变明显相关,二者可能参与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损害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2010年37期 v.50;No.719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1 ]
  • 常规疗法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疗效观察

    王璐宁;关小宏;吴石白;杨彩哲;童奥;

    目的探讨常规疗法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采用抗感染、降血糖、局部清创等常规治疗,在其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前提下,加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填充丰满后行常规换药至伤口愈合。结果 VSD治疗1~4个疗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平整,无感染、水肿、渗出,创面愈合时间30~172 d、平均80.2 d。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2010年37期 v.50;No.719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0 ]
  • 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贾海燕;文世林;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临床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福辛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24 h UAER、HbA1c均降低(P<0.01),以治疗组24 h UAER降低明显(P<0.01);两组FPG无明显变化,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ACEI治疗临床期DN有效、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0 ]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CPR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刘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PR)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根据CIMT将62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CIMT增厚组、正常组,检测并比较其血浆Fib、CPR及血脂水平。结果与CIMT正常组比较,增厚组血浆Fib、CPR升高(P<0.05或<0.01),血脂水平相似。结论 T2DM伴CIMT增厚患者的血浆Fib、CPR升高,提示炎症可能促进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010年37期 v.50;No.719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5 ]
  •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的影响

    谷宇新;姜斌;张金廷;李庆星;刘广顺;何庆章;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伴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化白蛋白(FA)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伴重度牙周炎患者32例,于牙周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CRP、FA及牙周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CRP、FA及牙周指标明显降低(P<0.01)。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能通过改善牙周状况而降低T2DM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CRP、FA水平。

    2010年37期 v.50;No.71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4 ]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关系

    孟宪梅;周怡;武金宝;王国君;丁燕程;党彤;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2型糖尿病(T2DM)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对65例T2DM患者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Hp及其抗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UA)检测,并测量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 Hp阳性43例,Hp阴性22例;Hp阳性者的PWV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Hp阳性T2DM患者的PWV与UA、年龄、平均动脉压、Hp感染有关(P<0.05或<0.01)。结论 Hp感染与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其可能是加速T2DM患者AS进程的重要因素。

    2010年37期 v.50;No.71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9 ]
  •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诊断矮小儿童的临床价值

    白华;刘健胜;江芸;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在矮小儿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疑诊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左旋多巴试验,其中观察A组加行精氨酸试验,观察B组加行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结果两组激发试验后垂体有应答43例,观察A组GH峰值出现在左旋多巴试验后30~90 min者占85.71%,精氨酸试验后占95.23%;观察B组GH峰值出现在左旋多巴试验后30~90 min者占81.81%,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后30~60 min者占95.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GH激发试验阳性34.10%,观察B组5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激发试验后GH峰值出现时间以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出现较早,且左旋多巴+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的阳性率高,其诊断GHD较敏感。

    2010年37期 v.50;No.71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8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2、IL-6及IL-12表达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崔丽华;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2、IL-6、IL-12表达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7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8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2、IL-6、IL-12,用SF-36量表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血清IL-2、IL-6、IL-12表达与生活质量总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2降低,IL-6、IL-12升高,生活质量降低(P均<0.05);COPD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血清IL-2低表达、IL-6、IL-12高表达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L-6表达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潜在影响。

    2010年37期 v.50;No.71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2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血浆DD与SPAP、PaCO_2、PaO_2的关系

    孙立红;刘姝梅;满晓燕;张秀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PaCO2、PaO2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AECOPD患者的血浆DD、血气指标及SPAP,分为肺动脉高压(PAH)组和无PAH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AECOPD患者的血浆DD与PaCO2、P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AH组和无PAH组血浆DD明显高于对照组,以PAH组升高明显(P均<0.05);PAH患者的血浆DD与SPAP、PaCO2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41,P均<0.05),与PaO2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后者是导致PAH的关键因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是凝血机制异常的因素之一。

    2010年37期 v.50;No.71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培美曲塞、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冯永;仲琴;贾正飞;夏小天;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PEM)、多西紫杉醇(TAT)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5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PEM 500 mg/m2,静滴10 min;对照组将TAT 75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3 h;两组均治疗21 d为一周期,连用2个周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1 a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性均为Ⅰ~Ⅱ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NSCLC患者,PEM、TAT化疗的疗效相似,但以TAT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4 ]
  •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肺炎性假瘤临床分析

    黄志文;高雷山;张红艳;杨全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肺炎性假瘤(PIPT)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PIPT患者35例,其中手术治疗27例于术后行病理检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结果 2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为PIPT 25例,与肺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2.6%。8例未行手术患者中,4例病灶完全吸收,2例吸收50%以上,2例观察2 a无变化。结论对怀疑PIPT的肺周围型肿块患者,应首选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其穿刺取材病理诊断PIPT的临床价值大。

    2010年37期 v.50;No.71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纤溶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天资;蓝景生;潘兴寿;黄照河;梁烨;陆高翔;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纤溶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PH伴HUA患者进行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并与45例PH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s、PAI和vWF水平PH伴HUA组高于PH组,PH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tPA水平PH伴HUA组低于PH组,PH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PH伴HU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表现为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纤溶活性下降,其变化可能与患者并发心脑血管意外有关。

    2010年37期 v.50;No.71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4 ]
  • 冠心病患者主动脉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周津;曹路;刘寅;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主动脉脉压(P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报道336例CHD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四组,检查其Gensini积分(表示冠脉狭窄程度)及主动脉SBP、DBP、PP,分析各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P≥60 mmHg患者的CHD发生率明显高于PP<60 mmHg者(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SBP、PP、TG、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HDL-C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HDL-C、PP与冠脉狭窄有相关性(P<0.01或<0.05)。结论 PP预测CHD的价值优于SBP、DBP,对CHD的早期防治及预后判定有重要作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9 ]
  •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殷泉忠;郑若龙;陈新军;钱惠东;李伟章;崔俊友;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 BNP)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D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rh BNP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41%,对照组51.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血浆BNP下降,均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 rh BNP能明显改善DHF患者的心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2010年37期 v.50;No.71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99 ]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

    龚爱平;魏秀娥;张清秀;吕尤;胡玉婷;陶中海;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血清hs-CRP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抑制AC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37期 v.50;No.719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并CAS斑块患者的疗效观察

    潘伟;孙耀东;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脑梗死并CAS斑块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脂明显改善,双侧颈动脉IMT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P<0.05或<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脑梗死并CAS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清CRP,稳定并逆转CAS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

    2010年37期 v.50;No.719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8 ]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IL-1β、IL-6、CRP的影响

    李照辉;徐丽娟;卢晓昭;邹晓荣;罗会文;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血清IL-1β、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持续血液超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和CRP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CRP均明显降低,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CRRT治疗脓毒症疗效明显,并能有效调节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2010年37期 v.50;No.719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7 ]
  • 血管内介入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徐幸;蔺玉昌;苗增利;殷力维;缪亦锋;汪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机制,以及复发后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前循环17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恢复满意16例,轻偏瘫2例,重残1例。结论对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且其安全性较高;但术后应行影像学随访。

    2010年37期 v.50;No.719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7 ]
  • 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复治食管癌疗效观察

    仲琴;冯永;夏小天;贾正飞;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晚期复治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1 d为一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仅疾病控制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相似。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复治食管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首选化疗方案。

    2010年37期 v.50;No.7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3 ]
  • 遗传因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的影响

    王海燕;王立东;

    目的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贲门腺癌(GCA)患者的家族史,揭示遗传因素对ESCC、GCA患者的影响。方法调查ESCC、GCA高发区ESCC、GCA患者的家族史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SCC、GCA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SCC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者比较,阳性者以低分化癌和临床Ⅳ期为主;GCA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者比较,阳性者以中分化癌和临床Ⅲ期为主。结论在环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有家族史遗传背景的ESCC、GCA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

    2010年37期 v.50;No.71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8 ]
  • 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VEGF及TNF-α的影响

    邓立春;陈燕;沈伟生;周龙兴;张瑶;袁明;奚蕾;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4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对照组用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4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VEGF、TNF-α。结果治疗组缓解率39.1%,对照组30.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EGF、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可明显降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VEGF、TNF-α。

    2010年37期 v.50;No.71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中西药结合治疗红斑狼疮患者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观察

    许善霖;杨玲;陈远强;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红斑狼疮(LE)患者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LE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对照组)38例,西药加络病辨证治疗(治疗组)44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皮肤黏膜损害与免疫指标改善明显、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少(P<0.01或<0.05)。结论络病辨证治疗LE皮肤黏膜损害可行,与西药联用可增效,并促进激素减量或停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1 ]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肝功能、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兴国;谷燕;刘尊齐;王海石;周志俊;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肝功能、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1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中毒后第1、7、14天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检测。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毒后第1、7、14天ALT、AST、TBiL、DBiL明显升高(P<0.01),第7、14天ALB明显降低(P<0.01或<0.05),各时间点TP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造成肝脏急性损伤,且其损伤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

    2010年37期 v.50;No.71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47 ]
  • 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谢庆芝;贾秀红;程爱国;段培锋;王鑫;

    目的分析败血症患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9例败血症患儿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9例中,G+菌感染57.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对替考拉宁、亚胺培南、万古霉素100%敏感;G-菌感染41.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替考拉宁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低。结论金葡菌是败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重视其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合理的经验性用药,是提高其疗效、减少耐药性的有效途径。

    2010年37期 v.50;No.71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不同宫颈病变组织HPV6/11、HPV16/18、p53、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

    范丽萍;丁宇;李静;徐彤;邱俊勇;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病毒(HPV)6/11、HPV 16/18、p53、Ki67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0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的HPV 6/11、HPV 16/18、p53、Ki67表达。结果在宫颈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织中,4个检测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宫颈尖锐湿疣、炎症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中,HPV6/11、p53、Ki67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p53表达在正常组织与良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 16/18在良、恶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正常宫颈组织向恶性病变发展中,HPV 16/18、Ki67表达逐渐增强,p53表达逐渐降低;HPV6/11在宫颈尖锐湿疣病变中高表达,在宫颈正常组织、恶性病变中表达较低。对宫颈活检时行HPV 6/11、HPV16/18、p53、Ki67检测,有助于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

    2010年37期 v.50;No.71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孕期干预对MP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预测阳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李巍巍;孟涛;

    目的探讨孕期干预对MP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监测系统预测阳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80例孕20周行MP妊高征监测系统预测阳性的孕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孕期干预组予以饮食调节、运动,口服阿司匹林、钙剂;对照组孕期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以及巨大儿及孕妇施术情况。结果干预组孕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以及巨大儿、孕妇施术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MP妊高征监测系统可早期预测孕期高血压孕妇,对预测阳性者及时进行干预,可降低孕期高血压发病率,改善母婴结局。

    2010年37期 v.50;No.71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8 ]
  • 百合更年安颗粒、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卓清华;马运华;

    目的观察百合更年安颗粒、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百合更年安颗粒、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用尼尔雌醇、安宫黄体酮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脂,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2升高,FSH、LH、血脂降低(P均<0.01);子宫内膜厚度无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百合更年安颗粒、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2010年37期 v.50;No.719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77 ]
  • 双点硬膜外阻滞及全麻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

    王学涛;郭鸿雁;王军;吕蒙;

    目的观察双点硬膜外阻滞和全麻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一般情况较好、ASA分级Ⅰ~Ⅱ级的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75例。A组于胸11~12椎间隙向头部方向置管4 cm、腰3~4椎间隙向足部方向置管4 cm行双点硬膜外穿刺,用1%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对半液,麻醉平面在第6胸椎以下。B组用丙泊酚、芬太尼为主的静脉麻醉。结果在手术开始至改俯卧位前,两组循环、呼吸无明显变化;改俯卧位后,A组血压、心率下降明显(P<0.05);B组变化不大。结论两种麻醉均能满足PC-NL需要,但以全麻对患者的循环影响较小。

    2010年37期 v.50;No.719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4 ]

护理园地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