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光文;靳彬;张恒坡;金芳草;张云汉;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尖锐湿疣(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技术检测56份CA组织(观察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和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并与25份正常包皮组织(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9%(36/56)、4.00%(1/25),P<0.01;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9.73±3.51)%、(0.95±0.16)%,P<0.01;观察组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者及阴性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16±2.58)%、(14.31±14)%,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94,P<0.05)。结论 CA组织中存在Survivin蛋白过表达,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促进CA的发生及发展。
2010年39期 v.50;No.721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建军;文娟;张黎月;卢智泉;
目的分析糖尿病及吸烟指数(SI,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年限的乘积)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03例经手术证实的BPH患者(病例组)及一般资料匹配的407例非BPH患者(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居住地、民族)、吸烟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及高血压、糖尿病史,应用多元Logistic模型计算相关因素OR值和相应95%CI,调整其他有意义因素后采用Mantel-Haenszels检验方法分析糖尿病及吸烟指数与BPH的关系。结果吸烟、糖尿病、体力活动及年龄与BPH有关,调整体力活动及年龄因素后糖尿病、吸烟与BPH呈正相关(P<0.05),在不同SI分层下糖尿病与BPH的关系不同,400<SI≤800及>800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发生BPH的危险性增加。结论糖尿病及SI>400为BPH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BPH发病率。
2010年39期 v.50;No.721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军宁;温海滨;谭宁;富学林;韦广粤;李作兴;
目的为杏丁注射液治疗肾脏应激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对数生长期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八组。对照组不干预;H2O2组加入H2O2使终浓度为400μmol/L,杏丁1、2、3组分别加入杏丁注射液使终浓度分别为0.4、4、40μg/ml,H2O2+杏丁1、2、3组分别加入H2O2(终浓度同前)及杏丁注射液(终浓度同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mRNA表达。结果 H2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杏丁1、2、3组;H2O2+杏丁2、3组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H2O2+杏丁组SurvivinmRNA表达明显高于H2O2组。结论杏丁能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增加Survivin表达有关;杏丁注射液可用于肾脏应激性损伤的治疗。
2010年39期 v.50;No.721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家军;夏安周;王永万;李艳;王妍妍;项绪强;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TFG)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FG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TFG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TFG50、100和20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3d。末次给药12h后模型组及TFG各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再灌注24h制备急性肾IRI模型。采用化学方法测定各组血清SCr和BUN水平;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paller法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模型组SCr和BUN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TFG各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肾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TFG能明显减轻肾IRI;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2010年39期 v.50;No.72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顺;张毅;李博;赵庆利;李青;
目的进一步提高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肾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后2周行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8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值,观察不良反应;随访1a、3a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术前,CD8+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3a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根治术后DC免疫治疗可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2010年39期 v.50;No.72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伦恒忠;郭路生;张佩;
目的探讨负载MB49肿瘤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治疗膀胱癌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提取MB49抗原并用其致敏DC2.4,制备DC疫苗。将24只膀胱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各12只。DC组皮下注射DC疫苗,对照组注射PBS。注射3周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分离两组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MB49的杀伤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结果 DC组肿瘤抑制率及细胞杀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DC2.4为基础的DC疫苗体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MB49增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激活T淋巴细胞。
2010年39期 v.50;No.72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俊宏;李晓娟;贺国丽;符生苗;邓立群;王福利;魏丽惠;屠錚;
目的探讨宫颈肿瘤脱落细胞中TERC基因扩增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2份宫颈肿瘤脱落细胞中TERC基因扩增情况,以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TERC阳性率分别为25.0%、63.6%、69.2%、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病情进展,阳性率和扩增倍数逐渐升高,P<0.01。结论 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肿瘤密切相关,可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
2010年39期 v.50;No.72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力;刘杰;初楠;史旭波;杨进刚;李田昌;胡大一;
目的进一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的诊治水平。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超负荷性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术后第4、8、12和16周时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B型钠尿肽(BNP)、I型胶原水平,心脏重量指数及心肌细胞直径(CM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BNP水平从术后4周开始显著升高(P<0.05)并在观察期间进行性升高;I型胶原浓度在术后12周达峰值,CMD均大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术后8周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降低,术后12周左室收缩末压(LVSP)升高,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降低;术后16周上述改变更明显。结论血清BNP、I型胶原水平及心肌细胞直径对于早期发现心肌肥厚最为敏感。
2010年39期 v.50;No.72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岸柳;张力伟;刘朝霞;李光;林松;
目的探讨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0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组)和10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胶质瘤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分化者显著低于高分化者(P均<0.05);胶质瘤组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分化者>高分化者>对照组(P均<0.05)。结论 PTEN及EGFR均与胶质瘤发生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两者表达情况可为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2010年39期 v.50;No.721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晓松;孔中雨;向秋;黄岚珍;蒋伟;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株接种于20只4~6周龄雄性BALA/C裸鼠皮下,肿瘤长至4~6m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放疗组、EGCG+放疗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EGCG、放疗、EGCG+放疗等干预。21天取出肿瘤,计算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瘤组织Caspase-3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肿瘤抑制率均明显升高,EGCG+放疗组显著高于EGCG组及放疗组(P<0.05);对照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EGCG组、放疗组、EGCG+放疗组可见大量凋亡及坏死细胞,其中以EGCG联合放疗组最明显。Caspase-3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而以EGCG+放疗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 EGCG能增强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mRNA的表达有关。
2010年39期 v.50;No.72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魏礼清;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MMP-9在52份前列腺癌和18份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MMP-9表达随着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均<0.05。结论 MMP-9过表达可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其水平变化可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2010年39期 v.50;No.721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俊鑫;张帆;
目的探讨电灼疗法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先行电灼疗法治疗;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再行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周1次,共3次。疗程结束后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58.33%,P<0.01(χ2=3.917)。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效果确切,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2010年39期 v.50;No.721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家岩;张君娜;宋慧琴;王连渠;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组织标本中CK34βE12、p63和p504S变化及在判断前列腺疾病性质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和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组织标本(分别为恶性组及良性组)中CK34βE12、p63和p504S表达。结果良性组未见p504S表达,恶性组p504S阳性率为96.88%,P<0.01;良性组CK34βE12和p63均阳性表达,恶性组仅2例呈弱阳性表达或无表达。结论 TURP切除组织标本CK34βE12、p63联合p504S检测可提高前列腺腺癌的确诊率。
2010年39期 v.50;No.72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小龙;钟应华;李龙;刘树立;侯文英;张军;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儿膀胱输尿管尿连接处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膀胱输尿管尿连接处畸形患儿行腹腔镜气膀胱Cohen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儿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65~140min,平均85min;出血量8~15ml,平均9ml。术后2d开始下床活动,术后5~7d拔除导尿管出院。术后随访2~40个月(平均26个月),35例无尿路感染发生,尿常规检查正常,症状消失,静脉尿路造影(IVU)吻合口无狭窄,膀胱造影无反流;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伴尿路感染,予保守治疗控制感染成功。结论腹腔镜Cohen手术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畸形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0年39期 v.50;No.721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虎宜;杨碧云;刘毅;权伟合;刘卫华;高梦;
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和常见并发症。方法对13例女性SUI患者行TVT。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即可自行排尿。2例术中出现尿道破裂,术后留置尿管1周,恢复良好。术后2例患者拔除尿管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经扩张尿道,保留导尿后恢复正常排尿。本组随访3~9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TVT治疗女性SUI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0年39期 v.50;No.72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陆建元;
目的进一步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超声检查中10种少见情形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无合并泌尿系统畸形者76例,出现7种少见情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者4例,出现3种少见情形。结论重视对输尿管结石超声少见情形的认识,完善相应的探查方法,有利于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2010年39期 v.50;No.72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文增;王军;马涛;魏若晶;张伟;李昱;闫红丽;郭景阳;
目的探讨D-J管逆行置入引流术治疗双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双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急诊D-J管逆行置入引流术。结果 36例术后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1~4d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休克得以纠正。结论对高龄双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急诊D-J管逆行置入引流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并可为下一步择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2010年39期 v.50;No.72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燕;张毅;
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局灶性钙化(PFC)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784例(20~40岁53例,41~60岁532例,61岁以上199例)PFC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钙化灶直径2~23mm;单发321例,多发463例;点状散在型109例,致密聚集型365例,孤立型310例。20~40岁钙化灶以孤立型为主,41~60岁以致密聚集型和孤立型为主,60岁以上者则以致密聚集型为主;钙化灶位于前列腺内腺者20~40岁居多;位于外腺及内外腺交界处41~60岁者居多;位于后尿道周围者多为60岁以上者。合并前列腺其他疾病者494例,多为40岁以上者。结论 PFC多发生在41~60岁;超声检查对PFC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10年39期 v.50;No.72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娜;葛林阜;周芳;吕伟;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6例HSCT后发生HC者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危险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HC均为迟发性,占同期65例施行HSCT者的24.6%;伴随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4例,供受者有亲缘关系7例,HLA完全相合10例,外周血移植12例、脐血移植4例,环磷酰胺(Cy)用量为60mg/(kg·d)静滴2d者9例、50mg/(kg·d)静滴2d者7例,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6例;经水化、碱化、利尿、解痉、止血、抗病毒等治疗后均治愈;亲缘关系、HLA配型、移植方式、Cy剂量与HSCT后HC发生率无明显相关(P>0.05);GVHD、年龄(≤25岁及>25岁)及CMV感染与HSCT后HC发生率有关(P<0.01)。结论 GVHD、年龄及CMV是HSCT发生HC的危险因素,围术期采用水化、利尿及预防病毒感染等措施可显著降低HC发生率。
2010年39期 v.50;No.721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秋丽;王威;
目的进一步提高泌尿系统结石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率。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特征性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经排石或手术证实诊断)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 80例肾结石患者中有50例结石后方出现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后方均出现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结论闪烁伪像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附加超声影像学特征,该征象存在可确定结石的存在,避免漏诊。
2010年39期 v.50;No.72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传霞;赵勇;王建春;刘雪平;孙晓静;邵建华;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因素以及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方法测定53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和34例未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年龄匹配选取高血压未治疗者、降压治疗未控制者、降压治疗控制者和血压正常者各21例,分别为a、b、c、d组,方差分析法探讨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结果老年人血压正常者baP-WV与年龄、心率、收缩压有关;高血压患者baPWV主要受年龄、心率、脉压的影响。a、b组baPWV及血压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年龄、心率、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的主要决定因素,降压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aPWV。
2010年39期 v.50;No.72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维智;张桂芝;高玉军;贾明光;仉志军;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过程中应用抑肽酶对凝血功能状态、术中出血量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例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相同,但麻醉诱导后分别静注抑肽酶和生理盐水。诱导前、诱导后1、2、4、8、16、24h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免疫浊度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及纤维蛋白原(Fig);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血小板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凝血指标GMP-140、D-二聚体及FDP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抑肽酶可稳定凝血功能状态,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保护血小板功能。
2010年39期 v.50;No.721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胜利;朱传英;李秀芬;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B型超声波(US)、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US、US、CT、MRCP、ERCP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结果 EUS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US(P<0.05),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P<0.05),各项诊断指标与MRCP和ERCP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与US、CT、MRCP及ERCP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2010年39期 v.50;No.721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忠明;陈云峰;王德旭;张炜;毕仕强;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反应类型,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方法对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行食物特异性IgG和IgE检测。结果观察组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IgE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花生、小麦、牛奶、大豆、大米、虾。结论食物过敏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食物过敏导致变态反应中由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占主要地位,而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占次要地位。特异性IgG检测可用于指导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有助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2010年39期 v.50;No.72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贵胜;裴素霞;许俊龙;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上皮性钙黏素(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份IDC组织(观察组)及20份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PCNA、VEGF和E-ca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NA、VEG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E-cad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NA、VEGF表达与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5);E-cad表达与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0.05)。观察组PCNA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cad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CNA、VEGF高表达,E-cad表达下调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VEGF和E-cad联合检测有助于正确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2010年39期 v.50;No.72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褚庆明;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8h后腹痛、腹胀无明显缓解者改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成功率及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胃肠减压效果确切,优于传统的鼻胃管。
2010年39期 v.50;No.72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利民;王廷丽;韩荣霞;
目的总结深度手烧伤的治疗体会,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8例深度手烧伤患者(89只手)。行早期切痂中厚皮移植修复创面69只手,早期切、削痂邮票状植皮12只手,溶痂后肉芽创面邮票状植皮8只手。结果中厚皮移植者皮片全部成活61只;点状或小片状皮片坏死8只,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手功能为优65只、良4只。早期切、削痂邮票状植皮者手功能为良,经后期整复手功能恢复为优;溶痂邮票植皮者手功能为差,后经整复手功能为良。结论手部深度烧伤如条件允许应早期行切痂中厚皮移植;如无中厚皮供皮区,亦应尽早切、削痂行邮票状植皮修复创面。
2010年39期 v.50;No.72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华;杨广;李百彦;侯悦丽;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其诊断早期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夜间收缩压(SBP)下降率将78例患者分为杓型组(夜间SBP下降10%~20%)、超杓型组(SBP下降>20%)、非杓型组(SBP下降0~10%)、反杓型组(SBP升高)。测定其血浆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各组BNP水平及LVDs、LVDd均有所升高,杓型组与超杓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非杓型组显著高于杓型组和超杓型组,P<0.05;反杓型组明显高于杓型组、超杓型组及非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EF降低,与杓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明显低于杓型组,P<0.05。结论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患者BNP显著升高,心肌肥厚、心功能损害更明显。BNP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心功能损害较为敏感。
2010年39期 v.50;No.72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艳霞;李波;于晓;刘瑞英;李淑雯;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0例EH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100例和卡托普利组50例,分别采用福辛普利及卡托普利治疗8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并于同日留取尿液标本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微量白蛋白排量(UAE);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福辛普利组尿α1-MG及UA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0.01)。结论福辛普利治疗EH降压效果确切,且可改善患者肾小管功能。
2010年39期 v.50;No.72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桂芬;刘晓燕;李世宏;廉德元;李金玲;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加重期(56例)及稳定期(52例)血清MMP-9水平,并与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对MMP-9表达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与FEV1%呈负相关(r=-0.712,P<0.05),与(RV/TLC)%呈正相关(r=0.691,P<0.05)。结论 MMP-9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及预后。
2010年39期 v.50;No.721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颖;
目的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剖宫产后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及血β-HCG值升高。阴道超声检查示18例孕囊或不均回声位于子宫前壁下段,与瘢痕关系密切,肌层回声不连续,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而明确诊断;5例诊断不明确。7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6例行急症手术;10例予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23例均治愈出院,其中20例保留了子宫。结论阴道超声检查是CSP诊断的主要方法;CSP的治疗宜采取个体化方案。
2010年39期 v.50;No.721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昱磊;王俊玲;滕辉;肖道梅;覃晓玲;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疗效。方法将80例EM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8例、西药组32例。中药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西药组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子宫内膜抗体(EMAb)转阴率、CA125降低幅度。结果两组总有效率、EMAb转阴率、CA125降低幅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EMT效果确切,与米非司酮相当。
2010年39期 v.50;No.72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芝;孔德玲;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其中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各50例)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2、IL-6、IL-8、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期患儿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患儿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发作期患儿IL-2、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患儿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与IL-6、IL-8上调,IL-2、IL-10消耗性降低有关。血清IL-2、IL-6、IL-8、IL-10水平变化可用于判断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并指导治疗。
2010年39期 v.50;No.721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享亨;任淑文;杜淑清;臧慧芬;
目的进一步提高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组为2008年4月~2009年3月分娩的3245例产妇(剖宫产1542例,阴道分娩1703例),对照组为2007年4月~2008年3月分娩的3587例产妇(剖宫产1653例,阴道分娩193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催产素及单用催产素防治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后24h失血量、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及阴道分娩者产后24h失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催产素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催产素。
2010年39期 v.50;No.721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惠复新;吴艳;汪家坤;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比阿培南治疗,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治疗,疗程均为14d。治疗第3天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CRP下降50%者所占比例;疗程结束时判定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CRP下降50%者所占比例,痊愈率、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可靠且较为安全。
2010年39期 v.50;No.72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纪丽莉;
目的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对两组生后6、24、72h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生后28d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ET-1和NSE水平24、7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ET-1及NSE水平。
2010年39期 v.50;No.72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冠;刘亚;韩桂全;
目的进一步提高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双束重建术,术后行康复训练。测定术前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明显降低,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2010年39期 v.50;No.72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莫子韶;温玉洁;宾小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分为PAD组(44例),非PAD组(39例)。均由专人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同一时间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年龄大、病程长;FBG、PBG2h、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D相关因素是年龄、病程、FBG、PBG2h、TG、LDL-C、HbA1c。
2010年39期 v.50;No.721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述森;王文君;范林艳;代瑞珍;刘焕彩;
目的进一步探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方法检测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观察组)激素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表达量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OPG、sRANKL表达量及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OPG及BMD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sRANKL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BMD与OPG呈正相关(r=0.75)、与sRANKL呈负相关(r=-0.59),P均<0.05。结论 OPG降低、sRANKL升高可导致骨质吸收增加,成骨减少;促进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2010年39期 v.50;No.72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秀军;褚建国;李丽凤;党荣良;
目的进一步提高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疑诊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CT检查示12例椎间孔内、外有与椎间盘CT值相同的密度影。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采用椎板间入路,3例椎板侧方入路,3例椎板间和侧方联合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随访6个月~3a,疗效为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入路、规范操作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2010年39期 v.50;No.72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戴秋新;徐昕;徐茂忠;赵钰;孟文俊;
目的进一步提高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DVd(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及MP(马法兰、泼尼松)方案进行化疗,每月1个疗程(4d)。4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45.0%(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IgA及IgG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D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优于MP方案。
2010年39期 v.50;No.721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秋玲;
目的探讨间断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行侧脑室引流术的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92例,分别行间断脑室外引流与常规持续引流,观察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预后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出血患者行间断侧脑室引流术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0年39期 v.50;No.721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成和;李向荣;周鹰;林辉;鞠云枫;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和C反应蛋白(CRP)在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8例脑卒中患者血清ICAM-1、CD62P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的ICAM-1、CD62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6例体检正常者),P<0.05;ICAM-1、CD62P与CR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ICAM-1、CD62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可指导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2010年39期 v.50;No.72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会秀;
目的探讨hs-CRP、TNF-α和IL-6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ELISA发测定IL-6水平;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TNF-α和IL-6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0.05。结论 hs-CRP、TNF-α和IL-6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水平检测可用于病情评估。
2010年39期 v.50;No.721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程光文;曾婧;毛宗福;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双黄连提供指导。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68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及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为双黄连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师生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合理应用,以保障用药安全。
2010年39期 v.50;No.721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玉蓉;王际亮;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缺氧与血清脂联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和34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脂联素与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窒息程度加重而降低,P<0.01;观察组TG、TC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HDL-C无明显改变。脂联素水平与TG、TC和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缺氧可导致脂联素与血脂代谢紊乱;脂联素可能参与了窒息新生儿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病过程。
2010年39期 v.50;No.72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全行;隋世娜;包景川;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33例OSAHS患者(观察组)及30例非OSAHS患者(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良UPPP。两组均测量口咽腔内悬雍垂基部至舌背距离等指标(观察组于手术前后各测量1次)、计算BMI、记录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并于随访1a后据此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口咽腔狭窄和BMI增大(P<0.05);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72.7%(24/33),24例有效者和9例无效者术后口咽腔各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UPPP手术可显著改善OSAHS患者口咽平面狭窄,并使大部分患者呼吸暂停及通气情况得到改善。
2010年39期 v.50;No.72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董蕾;
目的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10个省市CRAB的耐药情况。结果 10个省市684株CRAB的总体耐药率高,以上海、陕西最为严重;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达100%;不同地区菌株对同一抗生素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大多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70%。结论 CRAB耐药率高,不同地区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
2010年39期 v.50;No.72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