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曼怡;杨洁;冯凭;谭华;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Ⅰbα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3例UC患者及126例正常人的GPⅢa及GPⅠbα的145苏氨酸/甲硫氨酸基因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正常人GPⅢa均为P1A1/A1基因型,P1A2基因型未检出;GPⅠbα的TT、T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2%、14.8%,85.7%、14.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MM基因型。结论 GPⅢa及GPⅠbα的基因多态性与UC的高凝状态无关。
2010年45期 v.50;No.72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小亚;杨岩;盛慧萍;赖娅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ELISA、R I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共73例患者血清中TGF-β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中42例CHB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活检,观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 CHB患者血清中TGF-β1、HA、PCⅢ、LN水平随病情发展逐渐增高(P均<0.05);TGF-β1与HA、PCⅢ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7、0.363,P均<0.05)。肝纤维化分期S1~2、S3~4期血清中TGF-β1、HA水平明显高于S0期(P均<0.05),且S3~4期明显高于S1~2期(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有密切相关性,血清HA及PCⅢ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
2010年45期 v.50;No.72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鹏;许世峰;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3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对3q24-25区进行精细定位,寻找新的结直肠癌抑癌基因。方法将3号染色体采用13个微卫星DNA标记,在3q24-25区另取6个微卫星标记对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PCR反应。PCR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3 h,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号染色体上发现了2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即3p14区和3q24-25区,在3q24-25区界定了1个大约2 cm的跨越D3S1279位点的杂合缺失区。结论 3q24-25区存在1个精细的杂合缺失区域,该区很可能存在1个或多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新抑癌基因。
2010年45期 v.50;No.72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桂芳;冀军锋;詹苗;崔玉强;张咏莉;
目的探讨山核桃树皮黄酮提取液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p7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8组人肝癌Bel-7402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山核桃树皮黄酮提取液处理后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其p73基因剪切异构体mRNA的水平,并与正常肝细胞组进行比较。结果持续作用48 h后,黄酮提取液极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RT-PCR产物的目的条带灰度占总灰度的比例分别为(49.2±2.6)%、(47.5±2.2)%、(29.6±1.6)%、(13.3±1.8)%,极低、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癌Bel-7402细胞p73基因剪切异构体mRNA水平随山核桃树皮黄酮提取液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且随剂量增加抑制效应增强。结论山核桃树皮黄酮提取液能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p73基因剪切异构体的过表达,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2010年45期 v.50;No.72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罗雁;邹满意;刘会领;梅玫;陆伟;李迎新;
目的探讨不同光敏剂及不同光照射强度下光动力疗法(PDT)对小鼠胃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疗效。方法 75只雄性C57BL/6小鼠禁食12 h后,将Hp SS1制备的悬液连续灌胃3次,6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2个血卟啉衍生物(HpD)灌胃组(A1、A2组);2个亚甲蓝(MB)灌胃组(B1、B2组);1个感染对照组(C组);另取30只小鼠分为2个为非感染对照组(D、E组)。C、D、E组给生理盐水灌胃。采用PDT照射胃体,A1、A2、D组照射波长630 nm,B1、B2、E组为532 nm,功率分别为50、100、100 mW/cm2,能量密度累积15 J/cm2;4周后取胃窦和胃体部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吉姆萨染色及HE染色。结果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A2组Hp阴性率为73.33%,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HE染色显示各PDT治疗组胃黏膜炎症均明显减轻。结论在合适光敏剂和光照强度下,PDT可杀灭Hp,减轻Hp相关性胃炎,不损伤正常胃黏膜。
2010年45期 v.50;No.72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宏丽;于发涛;李桂杰;陈自平;李坤;徐昌青;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8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前常规保肝治疗,采用细胞分离技术自脐带血中提取移植所需要的干细胞,通过肝动脉介入的方法注入肝脏内。干细胞移植后第1、4、10及16周行肝功能检查,第10、16周行肝脏CT检查评价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第1~10周8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6周血浆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均<0.01),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第16周CT显示肝脏最大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有效修复肝损伤、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0年45期 v.50;No.727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进国;李海燕;李居富;陈梅;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成人EB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保肝及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EB病毒抗体(EBV-EAIgG及EBV-CAIgG)、肝功能的变化,比较成人EB病毒感染与儿童感染临床特点的差异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成人EB病毒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大部分患者抗病毒及保肝治疗效果良好,EBV-EAIgG、EBV-CAIgG、EB病毒DNA检测均由阳性转为阴性,治疗前后肝脏酶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个别患者常规保肝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成人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儿童感染不同,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加中药辨证治疗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缩短病程。
2010年45期 v.50;No.72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肖天辉;董晓鹏;刘延红;赵晓光;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肺腺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及肺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内皮抑素表达与MLVD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内皮抑素蛋白阳性率[61.7%(37/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14/60)](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内皮抑素阳性组MLVD(7.68±1.89)低于阴性组(9.17±1.95)(P<0.01),随内皮抑素表达程度加强,MLVD值减小。结论内皮抑素在抑制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010年45期 v.50;No.72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胜华;刘红;杨力;林赠华;曹鑫;陆伟;宋国齐;丁佐凤;汤亚琴;陆建红;
目的探讨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7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7/7q-)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检测技术对72例MDS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CC和FISH检测-7/7q-异常的情况。结果 72例MDS中,12例CC检测阳性,发生率16.7%。间期FISH检测24例阳性,发生率33.3%。两种方法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期FISH技术敏感性高于CC,并能发现和纠正CC分析中的漏检异常。
2010年45期 v.50;No.72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海侠;陈永顺;王立帅;毛琴;伏晓月;卢铀;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凋亡基因Bax、Bcl-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Beclin-1、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中Beclin-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Beclin-1表达随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的升高而下调(P均<0.05)。在正常食管组织中Bax微弱表达,Bcl-2未见表达,两者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Bax蛋白表达随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Bcl-2的表达则相反(P均<0.05)。结论自噬基因Beclin-1、凋亡基因Bax及Bcl-2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2010年45期 v.50;No.72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巧香;李冬霞;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及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及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L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远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Survivin、Livin蛋白表达分别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urvivin、Livin蛋白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共同作用抑制凋亡。
2010年45期 v.50;No.72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文兵;高清平;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放疗增敏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epG2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存活分数;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放疗增敏比。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增高,而S期比例降低。0.50 g/ml复方苦参注射液作用HepG2细胞48 h显示出有放疗增敏作用,放疗增敏比达1.69。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epG2细胞有放疗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2010年45期 v.50;No.72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华;
目的探讨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菌株检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Hp感染的根除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7~2009年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372例,从胃镜活检标本中分离286株Hp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Hp对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007年分别为6.3%、61.5%、11.5%、0,2008年分别为10.6%、77.6%、21.3%、3.2%,2009年分别为14.6%、93.7%、31.2%、6.2%。各年度间Hp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Hp临床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0年45期 v.50;No.72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为民;刘浩润;赵洪强;郑方;杜继东;许长涛;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分析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取石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1次取石成功者25例(78.1%),2次以上取石成功5例(15.6%),2例(6.25%)改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无胆管穿孔、大出血、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45期 v.50;No.72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宇;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胰腺肿瘤的超声表现,观察良恶性胰腺肿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胰腺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为外向性生长、不均质肿块、中心部可有坏死和囊性变,周边部血运较丰富,多为病变不规则且呈现低回声。胰腺良性肿瘤后壁回声增强,内部回声可见多点强回声分隔带,部分可见少许中等强回声团块。结论胰腺肿瘤的超声表现无特异性,但超声检查能明确胰腺肿瘤的发生部位,且有助于胰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2010年45期 v.50;No.72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继泽;关美玉;张鸣镝;陈葆伦;杨东生;刘晓军;赵禾身;
目的探讨氩氦刀治疗直径5 cm以内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直径5 cm以内肝转移瘤患者34例,共48个病灶。患者均于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下接受氩氦刀治疗。结果本文肿瘤治疗有效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接受随访2~30个月,1年生存率91.18%(31/34),2年生存率67.65%(23/34)。34例患者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氩氦刀消融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2010年45期 v.50;No.72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连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将34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无NAFLD(DM-A)组、T2DM合并NAFLD(DM-B)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IMT厚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DM-A组比较,DM-B组随hs-CRP水平增高,IMT逐渐增厚。hs-CRP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137,P<0.05),亦与NAFLD存在关联(OR=2.104,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hs-CRP与NAFLD、IMT关系密切,易出现大血管病变。
2010年45期 v.50;No.7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泽欣;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对肥胖者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单纯肥胖者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其他3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B组给予二甲双胍、C组给予针灸,D组给予二甲双胍与针灸联合治疗;各组受试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TG、TC、HDL-C、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B、C、D组BMI、FPG、FINS、ISI、HDL-C、TG、LDL-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D组与B组比较,BMI降低、ISI升高(P均<0.05);治疗后D组与C组比较,BMI、FPG、FINS、TG、LDL-C、TC降低(P均<0.05),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安全、有效。
2010年45期 v.50;No.7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汪秀芹;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不典型哮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56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扩张试验不能确诊的患者予以乙酰甲胆碱吸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256例患者中,激发试验阳性者为127例,阴性129例。激发试验阳性患者激发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患者激发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排除支气管哮喘。结论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不典型哮喘的有效手段。
2010年45期 v.50;No.72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伟;高枫;龚少愚;魏慧渊;孙茂民;江家贵;
目的克隆人硫氧还蛋白(hTRX)cDNA序列并进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以胎肝组织细胞总RNA为模板,扩增出hTRX成熟蛋白的cDNA基因,并克隆至pUCm-T载体中;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再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TRX,采用PCR、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结果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J04026)提供的序列比较,其酶活性中心(Trp-Cys-Gly-Pro-Cys)和基序与已知序列一致;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结论成功克隆编码hTRX成熟蛋白的cDNA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TRX。
2010年45期 v.50;No.72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铁镛;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特点及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P-COS患者按BMI分为超体质量组35例和正常体质量组16例,并采用达英-35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另择20例BMI正常的非PCOS患者为对照组。测定PCOS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及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PCOS超体质量组CRP、胰岛素、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PCOS患者促黄体素、总睾酮、雄烯二酮、泌乳素、CRP、胰岛素、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与PCOS发病有关,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能改善PCOS患者的IR和炎症反应。
2010年45期 v.50;No.72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韩忠;常忠路;陈庆伟;张衍鲁;孙亮;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停跳液(AC)组和持续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跳液(RC)组各28例。手术前后采静脉血检测两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CPB转流30min至术后6 h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RC组患者TNF-α、IL-6在术后即刻至术后6 h浓度明显低于A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AC组(P<0.05或<0.01),术后24 h IL-6浓度仍低于AC组,IL-10浓度高于AC组(P均<0.05)。结论逆行灌注能有效抑制CPB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期间炎症反应。
2010年45期 v.50;No.72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雁;李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动态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高低依次分为A、B、C组,分析动态血糖及动态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与HbA1c的相关性。结果平均血糖、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血糖平均值、SDBG与HbA1c均呈正相关(r=0.746、0.731、0.550、0.543、0.475、0.658,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
2010年45期 v.50;No.72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葛保民;张佃花;张志磊;何兴娜;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大剂量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高渗盐水(1.4%~4.6%NaCl 150 ml)静滴30 min,2次/d,使用盐水后静注呋噻米100 mg,6~12 d为一疗程;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注呋噻米100 mg,2次/d。结果治疗组低钠血症、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大剂量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并低钠血症,可有效纠正患者低钠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心脏功能。
2010年45期 v.50;No.72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霞;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状况对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CAPD患者(糖尿病肾病20例,非糖尿病肾病22例),评估其容量负荷状况,使用KDQOL-SFTM生存质量研究量表计分,分析生存质量与容量负荷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CAPD患者均存在容量超负荷现象,糖尿病患者尤为严重;水肿程度、尿量、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标准化的下腔静脉内径、血清白蛋白与KDTA和SF-36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改善容量负荷状态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0年45期 v.50;No.72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华举;马玉琴;杨晓霞;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依据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由轻到重将24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5组,观察各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分析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不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间TGAb、TMA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GAb、TMAb强阳性率(>60%)与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存在正相关(r=1.00、0.90,P=0.00、0.04)。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强阳性能较好地反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FNAC的选择依据。
2010年45期 v.50;No.72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肖迎春;刘楠;周宜灿;杜厚伟;陈荣华;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高危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高危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U,1次/d;对照组给予波立维75 mg,1次/d。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77.8%(P<0.05),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高危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2010年45期 v.50;No.72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康婧;罗晓光;
目的探讨应激能否增加帕金森病(PD)的发病危险,分析影响PD在应激后半年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3例PD患者和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PD患者按有无应激史分为A组(无应激)和B组(有应激),将B组再按应激发生时间分为B1组(应激后半年内发病)及B2组(应激后半年以上发病)。将PD患者按主要首发症状分为震颤发病组及运动障碍发病组,比较各组应激情况和发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PD患者患病前有应激史者为36.9%,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33.3%(P>0.05)。PD应激后半年内发病者占16.5%,缺血性脑血管病为4.8%(P<0.05)。B1组患病前有多次应激史者占58.8%,B2组为19.0%(P<0.05)。但B1组和A组、B1组和B2组、震颤发病组和运动障碍发病组其余相关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更易在应激后半年内发病,有应激史者更易在再次应激后半年内发生PD。未发现某种PD的首发症状更易由应激诱发。
2010年45期 v.50;No.7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汀荣;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结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 32例卵巢癌患者接受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80 mg/m2静脉化疗,1周后结合紫杉醇40 mg/m2腹腔灌注,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32例中,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68.8%,腹水控制有效率达93.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27.2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44.45个月,1 a生存率78.13%,3 a生存率43.75%,5 a生存率31.2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并结合腹腔灌注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2010年45期 v.50;No.72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李毓;邢群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1.0μg/kg,B组舒芬太尼1.5μg/kg,两组均复合氯诺昔康0.4 mg/kg稀释至100 ml行PCIA。分别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镇静RSS评分,并于48 h后记录不良反应和镇痛总体满意度。结果 B组镇静RSS评分4、12、24h点低于A组(P均<0.05),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1.0μg/kg与1.5μg/kg两种剂量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过度镇静风险小。
2010年45期 v.50;No.72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光丽;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头颅CT的影像学改变,探讨CT对脑瘫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脑瘫患儿采用CT扫描,观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合并症患儿的CT检查异常情况。结果 105例中,头颅CT异常表现者72例,异常率68.6%;CT异常表现主要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蛛网膜下腔增宽等;不同类型脑瘫其CT异常率不同;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癫痫脑瘫患儿的CT异常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儿。结论头部CT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2010年45期 v.50;No.72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玲;郭晓红;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位点T/C多态性与朝鲜族原发性高血压(EH)及EH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长期生活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代血亲内纯朝鲜族人群223例,其中EH者81例(EH组)、EH合并脑梗死者42例(EHN组)、正常血压者100例(正常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3组CYP11B2的基因型。结果 EH组CYP11B2-344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09%、39.51%、7.41%,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8%、27.2%;EHN组分别为50.00%、42.86%、7.14%,71.4%、28.6%;正常组分别为70.00%、25.00%、5.00%,82.5%、17.5%。EH组、EHN组与正常组相比,TC、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均<0.05)。结论 CYP11B2-344T/C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与朝鲜族人群EH及EH合并脑梗死有关。
2010年45期 v.50;No.72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立琼;陈鑫;张扬波;杨婷;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深低温体外循环的温度管理策略。方法 15例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脑血流灌注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匀速变温和冷复灌的方法进行温度管理,注意检测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鼻咽温度、直肠温度等。结果术中动脉血气指标及SvO2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全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明显体温降低。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匀速变温、冷复灌技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0年45期 v.50;No.7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梅先;张军桥;霍习敏;李坤芬;田利远;冯春艳;曹利静;孙慧;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方法 12例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NO吸入治疗,NO起始治疗体积分数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0.5、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SaO2、PaO2、氧合指数;至某个时间点NO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将体积分数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NO后24 h内,SaO2、PaO2、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NO降体积分数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52 h NO体积分数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NO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2010年45期 v.50;No.72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世琴;
目的探讨丹参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寒冷综合征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54例新生儿寒冷综合征伴心肌损害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暖箱、复温、纠酸、吸氧、抗感染、保证液体量和热卡的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浆及白蛋白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1~2ml/(kg.d)及小剂量多巴胺5μg/(kg.min)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且新生儿硬肿消退、心音及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参及小剂量多巴胺可提高新生儿寒冷综合征伴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
2010年45期 v.50;No.72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扈林;张燕;孟令沂;张元会;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36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血气分析指标,并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1),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ALI/ARDS预后,缩短治疗时间。
2010年45期 v.50;No.72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志雄;伍伯聪;苏仲宁;吴岑;蔡经爽;林俊雄;黄志扬;辛军;黄书堤;辛明华;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围手术期的安全评估及应对策略。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行TURP 185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包括心、肺、肝、肾功能,血压、糖尿病、感染控制等情况,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相应处理,以预防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185例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顺利康复。结论充分的围手术期安全评估及准备,严密的术中、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处理是提高TURP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2010年45期 v.50;No.72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明霞;赵忠新;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健康青年男性睡眠剥夺(SD)36 h及莫达非尼干预后双侧前扣带回物质代谢的变化。方法 1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先后进行2次连续36 h SD,第1次不服药,第2次SD中服用莫达非尼,受试者于SD前及2次SD后均进行头部1H-MRS扫描,比较SD前后及药物干预后前扣带回N-乙酰半胱氨酸/肌酸(NAA/Cr)及胆碱/肌酸(Cho/Cr)变化。结果与SD前相比,SD后NAA/Cr值无明显变化(P>0.05),Cho/Cr值明显下降(P<0.01);服用莫达非尼后NAA/Cr值无明显变化(P>0.05),Cho/Cr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SD后双侧前扣带回物质代谢降低,莫达非尼能够缓解这种代谢水平的下降,对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2010年45期 v.50;No.7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石峰;曾小奇;
目的探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3例应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74例单纯给以89SrCl2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判断疗效。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56%(76/83),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2.77%(77/83);对照组分别为81.09%(60/74)、75.67%(56/74)。两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主要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骨转移癌是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0年45期 v.50;No.72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OPP患者80例,其中轻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31例,重度中毒2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 TNF-α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AOPP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且随着患者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AOPP患者存在过度的炎症反应,检测血清中hs-CRP、IL-6、TNF-α水平对评估AOPP患者的病情及其预后有重要作用。
2010年45期 v.50;No.72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莉;宋学立;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GP方案组(45例)和GC方案组(45例),两组均采用吉西他滨1 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另外,GP组联用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GC组联用卡铂3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均21 d为一周期,每例治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 GP和GC组有效率分别为42.2%和40.0%,中位疾病进展期为5.4个月和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和9.0个月,1 a生存率为43.6%和41.8%;以上观察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GC组较G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GP与GC方案均为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方案,但GC方案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有更好的耐受性。
2010年45期 v.50;No.72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