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hTERT启动子调控下PE38KDE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iaPaCa_2人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李宝玉;陈剑秋;孙晋津;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衍生物(PE38KDE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扩增hTERT启动子,全基因合成PE38KDEL,将其分别亚克隆到pIRES2-EGFP及phTERTp-IRES2-EGFP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中;均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通过脂质体法将两质粒分别转染MiaPaCa2及WI-38细胞,观察荧光表达情况,通过RT-PCR检测PE38KDEL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质粒构建成功,pPE38KDEL-IRES2-EGFP转染后MiaPaCa2和WI-38细胞中均有PE38KDEL基因表达;但phTERTp-PE38KDEL-IRES2-EGFP转染后仅MiaPaCa2中有PE38KDEL基因表达。结论 hTERT调控下PE38KDEL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MiaPaCa人胰腺癌细胞中靶向性表达,为探讨胰腺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1年01期 v.51;No.73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角果木二萜Tagalsin的抗肿瘤作用

    王秀美;姚如永;孙蓓;时艳艳;梁军;郭云良;

    目的探讨中国南海角果木二萜成分Tagalsin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和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角果木二萜Tagalsin高、中、低剂量组(20、10、5 mg/kg)、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建模后24 h开始给药,角果木二萜Tagalsin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不同浓度Tagalsin 7d,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CTX组连续腹腔注射CTX(10 mg/kg)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生命延长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角果木二萜Tagalsin在5~20 mg/kg内,对小鼠实体瘤Lewis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12.62%~43.69%和24.49%~48.30%。Tagalsin可明显延长H22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降低Lewis肺癌及H22肝癌小鼠胸腺指数,升高肝脏指数;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随着角果木二萜Tagalsin剂量的增加而增高(P<0.05或<0.01)。结论角果木二萜Tagalsin对小鼠Lewis和H22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C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的实验研究

    陈珑;徐霞;刘旭良;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MKN45中加入不同浓度(0.05、0.1、0.5、1 mg/ml)的维生素C,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维生素C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DNA Ladder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应用化学显色法测定维生素C作用MKN45 24 h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维生素C对胃癌细胞株MKN45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1 mg/ml维生素C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并呈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 Ladder分析呈典型"梯状"条带;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处理组细胞内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 1 mg/ml浓度的维生素C作用24 h后,可诱导胃癌细胞MKN45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Caspase-3的活性以及通过自身自氧化的氧化应激效应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11年01期 v.51;No.73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胃癌变过程中Hp感染与凋亡基因Survivin表达的关系

    刘爱群;葛莲英;罗元;林思彤;

    目的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凋亡基因Survivin表达、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W-S银染法和美蓝法联合检测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肠化生(IM)、46例不典型增生(AH)、65例胃癌(GC)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及TUNEL法分别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p感染率、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随着GC形成中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上升(P<0.05)。CAG、IM、AH和GC组Hp感染率较CSG组,GC组较CAG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AH、GC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M和CAG组(P均<0.01);AH、GC组Hp阳性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者(P均<0.05);CAG、IM、AH、GC组中Survivin阳性者凋亡指数均低于Survivin阴性者(P<0.05);低未分化GC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均<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Hp感染可能通过逐渐上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分化而发挥致癌作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王辉;黄晓霞;胡伟华;张庆;肖卫;张万明;李军川;

    目的探讨Mina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Mina53、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其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表达量都很少,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na53的阳性表达率是52.94%(18/34),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4.71%(22/34)、76.47%(26/34),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Mina53、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之间均有相关性(P均<0.01)。结论 Mina53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记物,Mina53与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较全面地反映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2011年01期 v.51;No.735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干扰CDC25A基因对CNE2细胞连续照射期间增殖的影响

    曲颂;朱小东;李相德;李龄;黎丹戎;张玮;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CDC25A基因,观察其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在连续照射中后期加速增殖现象的影响。方法构建、培养出CDC25A基因沉默效果稳定的CNE2-psilence4.1-CDC25A,接受射线2Gy/d连续照射5 d,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并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应用RT-PCR、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表明,CNE2-psilence4.1-CDC25A细胞存活分数(SF)在第5天达到高峰,CNE2-psilence4.1-Control细胞SF在第3天达到高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NE2-psilence-4.1-CDC25A细胞在照射第5天S期细胞比(SPF)及增殖指数(PI)为最高值,CNE2-psilence4.1-Control细胞在照射第3天SPF值最高,在照射第4天PI值最高;RT-PCR、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验证CNE2-psilence4.1-CDC25A细胞在照射第1、3、5天的CDC25A的表达与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基本吻合。结论与CNE2-psilencer4.1-Control细胞相比,基因沉默的CNE2-psilencer4.1-CDC25A细胞在连续分割照射期间,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生长高峰延迟。

    2011年01期 v.51;No.73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中TSG101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

    张莹;曹翠萍;崔泽实;王恩华;温媛媛;宋敏;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TSG101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靶向TSG101的siRNA转染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干扰后MCF-7中p-ERK蛋白表达的改变。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p-ERK蛋白在54例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SG101 siRNA转染后的MCF-7中p-ER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SG101和p-ERK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07%、81.48%。TSG101和p-ER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371,P<0.05)。结论 TSG101在乳腺癌中可能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TRAIL,pIRES2-EGFP/CD的构建和鉴定

    梁兵;袁芳;殷建瑞;谭丽华;高庆春;高聪;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TRAIL和pIRES2-EGFP/CD,为研究其联合表达对恶性胶质瘤的联合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将pCMV/CD质粒和pcDNA3.1(+)/TRAIL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确定其完整性,并进行序列测定确定有无基因突变。pCMV/CD质粒用SacⅡ/XhoⅠ双酶切,pcDNA3.1(+)TRAIL质粒用BamHⅠ/XhoⅠ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CR及核酸序列分析等筛选、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TRAIL经SacⅡ/XhoⅠ双酶切回收片段分别为1.0、5.2 kb;pIRES2-EGFP/CD经BamHⅠ/XhoⅠ双酶切回收片段分别为1.3、5.2 kb。PCR及测序证实,pIRES2-EGFP/TRAIL和pIRES2-EGFP/CD质粒基因组中分别包含TRAIL和CD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TRAIL和pIRES2-EGFP/CD,为研究其联合表达对恶性胶质瘤的联合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1年01期 v.51;No.73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JNK通路在内质网应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刘丽华;闵鹤鸣;闵连秋;

    目的探讨JNK通路在内质网应激预处理诱导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缺血/再灌注(I/R)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IP)组、IP+IR组、Curcu-min+I/R(CU)组、Curcumin+IP+I/R(CP)组、Anisomycin+IR(AN)组、Anisomycin+IP+I/R(AP)组及溶剂对照+I/R(VE)组。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GRP78、p-JNK及c-Jun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 SH组GRP78蛋白表达微弱,与其相比,I/R、CU、AN及VE组表达升高(P<0.05),IP、IP+IR、CP、AP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P组比较,IP+IR、CP、AP组GRP7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P+I/R、CU及CP组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和p-JNK及c-Jun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1),降低程度为CP组>IP组>CU组,AN组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和p-JNK、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Anisomycin可部分抵消内质网应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结论 JNK通路参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性凋亡,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CA1区JNK磷酸化、减少c-Jun蛋白表达而保护海马细胞,内质网应激预处理与抑制JNK通路激活对脑缺血耐受有相似的保护作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札记

  • 丁咯地尔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眩晕45例疗效观察

    付进红;

    <正>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们应用丁咯地尔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眩晕患者4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院住院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48~81岁。临床表现为眩晕,伴头痛、视物模糊、一过性黑朦、言语障碍、耳鸣、耳聋、走路不稳、面部及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眼震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一种或几种症状,有

    2011年01期 v.51;No.73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连枷臂综合征1例报告

    田亮;楚兰;

    <正>患者男,71岁。因右上肢无力4个月余,左上肢无力2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9年4月18日入住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肢无力,以近端肌肉为重,抬举困难,无明显肌肉萎缩及肌肉震颤,无肌痛,无晨轻暮重,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2个月来,左上肢开始出现无力,未引起重视,近1个月来双上肢无

    2011年01期 v.51;No.73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硬脑膜海绵窦A-V瘘3例误诊分析

    许燕红;

    <正>硬脑膜海绵窦A-V瘘是神经外科熟悉的一种颅内动静脉直接交通。有些患者以不明原因的眼红而就诊于眼科,由于眼科医生对此患者不熟悉而导致误诊。现将本院3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2011年01期 v.51;No.735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颅外转移1例报告

    曹永献;孙秀芳;卢愿;

    <正>患儿男,13岁。因发热、头痛加重2个月,伴复视3 d,于2006年6月21日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听力正常,肌力V级,指鼻试验阳性,克氏征阳性。头颅MRI示:松果体可见23 mm×24 mm×24 mm结节影,第三脑室和双侧脑室扩张;下丘脑可见8 mm×9 mm×8mm的轻度强化影。胸、颈、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人绒

    2011年01期 v.51;No.735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药吉西他滨治疗肾盂癌术后复发1例报告

    闫安;张梅;李平;靳福鹏;

    <正>患者男,74岁。因左肾盂癌术后4个月余,左侧腰腹部胀痛2个月余,于2009年12月21日入我院。患者于2009年4月底出现腰部酸胀痛、乏力感、苍白面容,未予重视,同年6月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左肾积水,增强CT提示左肾盂占位,同年7月行左半尿路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肾盂)尿路上皮癌

    2011年01期 v.51;No.735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小肝癌切除6例体会

    袁庆忠;韩广敬;潘国政;卜庆敖;崔涛;郝龙;丁鹏鹏;

    <正>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182例,其中采用腹腔镜下切除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4~73岁、中位年龄65岁。术前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4例、B级2例。AFP>400μg/L 5例,AFP

    2011年01期 v.51;No.735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带状疱疹并发Ogilvie综合征1例报告

    张婷;夏敏;纪璘;陈涛;

    <正>患者女,57岁。因腹痛伴肛门停止排便1周于2010年5月23日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痛,逐渐转为腹痛,位于脐周及左下腹,呈持续刀割样,渐加重;并停止肛门排便,少有排气;伴腹胀、恶心,无呕吐;起病前发热1d,体温最高37.5℃,未予处理,体温自行下降至正常。既往

    2011年01期 v.51;No.73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肾盂癌继发乳腺癌肺转移1例报告

    周远;李峰;张立成;

    <正>患者女,81岁。因左侧肾盂癌术后4 a余,刺激性咳嗽、咳痰3个月,右侧乳腺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于2006年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左侧肾盂癌,后行左侧肾盂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侧肾盂乳头状移行细胞癌。2010年2月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抗炎治疗好转。2010年4月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一"花生粒"大小包块就诊于我院。查体:全身浅表淋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循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陈树军;王志莲;张桂兰;李荣君;刘芳;

    <正>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3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运用循征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68~86岁。伴高血压27例、心血管疾病26例、脑血栓后遗症8例、糖尿病9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1.5~3.0 h。均运用循征护理实施预防性护理,1例

    2011年01期 v.51;No.73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李敬霞;

    <正>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6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6例,年龄63~83岁;其中单纯性前列腺增生16例,合并尿潴留8例、肉眼血尿2例、心血管病9例、糖尿病5例、尿路感染6例。患者均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前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46例均治愈

    2011年01期 v.51;No.735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患者的手术需求与护理

    吴多育;陈茹妹;柯雅娟;

    <正>2006年6月~2009年11月,我们对52例局麻下行股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患者进行手术需求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解除或减轻患者各种消极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1年01期 v.51;No.735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

    陈超;

    <正>鼻内窥镜手术是鼻科学领域较新的手术方式,也是近年来国内普及性手术。手术疗效与术者的经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当然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妥善的术后处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自2001年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的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2011年01期 v.51;No.735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乳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李毓;邢群智;

    <正>2010年1~8月,本文通过对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临床资料:本文ASAⅠ~Ⅱ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20~65岁,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安定类药物长期服用者、有高血压病史者。随机分为两组:瑞

    2011年01期 v.51;No.735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臂导联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临床价值

    张强;乔鹏;杨丽红;苑帅;

    <正>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但不少心电图上的P波往往不易甚至无法辨认,从而给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困难。目前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成为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然而食管调搏技术要求有一定的器械和操作人员,在基层医院开展造成困难。作者

    2011年01期 v.51;No.735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2009年某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蔡冬明;谢诚;缪丽燕;

    <正>为了解我院2006~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药品消耗的变化规律,掌握临床用药趋势,为药品的采购、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我们对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1年01期 v.51;No.735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研究

    郭小明;王俊然;冯小明;宋翠侠;吕翠;

    <正>近年来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通过对EM患者血清sICAM-1的测定,以探讨ICAM-1与EM的关系。临床资料:选取经腹腔镜诊断为EM的患者45例(EM

    2011年01期 v.51;No.735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诊抢救患者420例临床分析

    李夏昀;赵芳芳;

    <正>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我院急诊科抢救治疗的420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0例患者,均为急诊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神志异常或存在可能威胁生命情况等需立刻进入抢救室进行抢救治疗的患者。男287例,年龄l4~84岁、平均

    2011年01期 v.51;No.735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

    张晓勇;

    <正>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但根治性切除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瘤周的肝组织是肝癌微转移发生的绝大部位,因此扩大手术切缘可能减少术后肝癌的复发。为研究肝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手术后再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我们对我院于2001年3月~2007年6月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非门静脉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施华球;刘佛林;

    <正>前列腺癌为雄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治疗14~30个月后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RPC),预后较差。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治疗HRPC患者19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9例,年龄65~83岁、中位年龄69岁。患者均经手术或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均有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87例疗效观察

    权峥嵘;

    <正>2008~2009年,我们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8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7例老年UA患者均符合2000年ACC/AHA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67.8±7.4)岁;合并高血压23例,高血脂21例,2型糖尿病7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68.4+6.9)岁;合并高血压21例,高血脂20例,2型糖尿病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有可比性。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78例疗效分析

    高晓冬;赵涛;

    <正>2000年6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78例,均经B超和CT检查明确诊断。男53例、女25例,年龄18~57岁、平均3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伴有休克者32例,复合伤27例;合并脾脏破裂4例、肾损伤3例、胃肠损伤2例、胰腺损伤1

    2011年01期 v.51;No.735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阿魏菇多糖对小鼠U_(14)宫颈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王冬慧;巩平;杨琳;孙洁;王于理;王金辉;李国玉;

    目的观察阿魏菇多糖(PFP)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与顺铂(DDP)联合用药的效果,并初步探讨PEP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昆明小鼠U14宫颈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DDP组、PFP组、PFP+DDP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干预10 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瘤质量和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体内瘤质量明显高于各干预组(P<0.01),PFP+DDP组小鼠体内瘤质量低于DDP组;各实验组瘤组织细胞AI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且PFP+DDP组的AI最高。PFP、DDP、PFP+DDP均可降低宫颈癌U14组织内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且PFP+DDP组的作用优于单药组。结论 PEP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株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DDP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及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血糖对骨髓细胞生存与接着的影响

    秦淑兰;张美英;方向南;余戎;蔡霞;赖晓阳;

    目的探讨高血糖状态对骨髓细胞的生存与接着是否有影响。方法糖尿病组为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为柠檬酸缓冲液注射的健康小鼠,建模成功8~10周后,测定两组的体质量、血糖后,收集骨髓细胞,接种在fibronectin-coated 24孔板上。分别在培养的第1、3、7天时,收集培养皿中细胞,台盼蓝染色后计算生存细胞数。另外,在体外培养2 h后,收集培养皿中残留的接着细胞,台盼蓝染色后计数。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下降,血糖明显增高(P<0.01)。两组收集的骨髓细胞生存数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着细胞数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状态对骨髓细胞的生存与接着无不良影响。

    2011年01期 v.51;No.73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污染对小鸡眼轴及屈光度的影响

    陈红娟;陈建英;董玉芬;范春霞;尚宝英;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光污染对近视发展中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出生1 d的40只小鸡分A、B组,均将右眼眼睑缝合后,A组置于自然环境下生长至6周,B组置于白墙面及地板,白炽灯照射下生长至6周。分别于21、42 d测量两组小鸡双眼眼轴及屈光度。结果 A组21、42 d时左、右眼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B组左、右眼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左眼与B组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污染可诱发小鸡模型眼轴及屈光度的变化,导致近视发展。

    2011年01期 v.51;No.73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胃癌雌激素受体α、β与孕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及意义

    施俊;张璇;陆烨;魏品康;

    目的观察胃癌雌激素受体(ER)α、β及孕激素受体(PR)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ERα、β及PR的mRNA表达,观察不同病理预后因素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Rα、β及PR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948±2.905、1.477±1.367、5.520±8.430,以PRmRNA为最高。低分化腺癌及分化程度低的胃癌组织ERβmRNA表达高(P均<0.05)。ERαmRNA、PR mRNA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 ERβmRNA的表达差异与胃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D-CRT与GF化疗方案同期与序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仇晓军;王燕;周学军;赵洪瑜;汤乐民;施健;蔡晶;季斌;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吉西他滨(GEM)加氟尿嘧啶(5-FU)(GF方案)同期与序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应用化疗+3D-CRT治疗LAPC,化疗予GEM、5-FU,应用5-FU前常规予以亚叶酸钙。放疗前(序贯组)和放疗中(同步组)使用,共2个周期;放疗予3D-CRT,常规分割,每次2 Gy,每周5次。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继续巩固化疗2个周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3个月(95%CI8.8~15.8)和9.6个月(95%CI5.9~13.4);1 a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0)。治疗前CA19-9<400 U/ml的患者23例、≥400 U/ml的患者16例,两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3个月(95%CI11.6~12.9)和7.8个月(95%CI6.1~9.6),1 a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1)。同步组的血液毒性、胃肠道毒性与序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3D-CRT加GF同期化疗治疗LAPC疗效优于序贯治疗,治疗前CA19-9高水平提示胰腺癌预后不良。

    2011年01期 v.51;No.73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癌细胞HK-Ⅱ、CRABP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杨芳;柳俊;韩玉翠;刑莎莎;岳武娟;胡玲玲;

    目的探讨QG-56人肺扁平上皮癌细胞,LTEP-a-2人肺腺癌细胞,NCI-H460人大细胞肺癌细胞己糖激酶-Ⅱ(HK-Ⅱ)和视黄酸结合蛋白1(CRABP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三株肺癌细胞HK-Ⅱ和CRAB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K-Ⅱ和CRABP1基因在三株肺癌细胞中均明显表达,在健康人血细胞中不表达。结论 HK-Ⅱ和CRABP1基因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细胞呈增高趋势。

    2011年01期 v.51;No.73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甲基莲心碱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逆转的体外研究

    梁梦;周英琼;肖胜军;戴支凯;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Nef)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顺铂(DDP)对DDP敏感性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化疗增敏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筛选Nef对细胞株的无毒剂量,并测定Nef干预后SKOV3/DDP对DDP耐药性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ef对SKOV3/DDP细胞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法分析Nef作用SKOV3/DDP细胞株不同时间GST-π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DDP与Nef联合应用使DDP对SKOV3/DDP细胞IC50明显下降,且逆转倍数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24 h、48 h、72 h分别为1.15、1.91、2.28倍(P<0.01);镜下SKOV3/DDP细胞较SKOV3细胞高表达GST-π,经Nef作用72 h后其GST-π表达明显下降(P<0.01);无毒剂量Nef作用1、3、5 d后SKOV3/DDP细胞内GST-πmRNA转录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P<0.01)。结论 Nef能有效逆转SKOV3/DDP细胞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GST-π基因高表达有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线血清CA125水平对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金菲萍;陈逢生;杨洋;郑航;阮健;罗荣城;

    目的通过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前的血清CA125水平,以判断血清CA125基线水平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4例中晚期NSCLC患者的CA125水平。结果治疗前CA125水平升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低于水平正常的患者(P=0.035、0.036)。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个月和7.3个月(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PS评分及CA125水平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35 U/ml、女性及PS评分≥2分的患者,治疗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79、0.587和3.809。结论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可能可以预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2011年01期 v.51;No.735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L-FABP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牛兢;孙自勤;李晓;

    目的探讨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大肠癌癌组织、34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22例大肠腺瘤组织L-FABP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L-FABP表达率分别为50.0%、88.2%及72.7%,大肠癌中L-FABP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L-FABP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FABP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0.01)。结论 L-FABP的下调可促进大肠癌的进展。

    2011年01期 v.51;No.73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AD51 5’UTR G135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

    李文见;康马飞;卜庆;陈莹;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RAD51 5’UTR G135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52例,均给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每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其外周血RAD51 5’UTR G135C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152例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46.7%,携带RAD51 G/C或C/C等位基因患者是G/G纯合子患者化疗敏感性的1.94倍(OR=1.94,95%可信区间为1.01~3.76,P=0.047);有吸烟史的患者中,携带RAD51 G/C或C/C等位基因是G/G纯合子患者化疗敏感性的2.60倍(OR=2.60,95%可信区间为1.16~5.83,P=0.019),但在不吸烟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结论 DNA修复基因RAD51 5’UTR G135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相关。携带RAD51 G/G等位基因及有吸烟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化疗敏感性降低。

    2011年01期 v.51;No.73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中NF-κB及Livin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的关系

    柴漫;

    目的探讨NF-κB及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指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大肠癌和癌旁组织NF-κB和Livin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NF-κB和Livin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NF-κB和Livin表达的阳性率升高,凋亡指数降低(P均<0.05);Livin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292,P<0.05),二者表达的阳性组织较阴性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NF-κB和Livin的表达抑制了细胞凋亡,是大肠癌的诱因之一;并且NF-κB和Livin的表达相互协同。

    2011年01期 v.51;No.73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F-κB、Ki-67和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施佳音;夏钰弘;

    目的观察NF-κB、Ki-67和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皮肤BCC和50例皮肤SCC(其中Ⅰ级26例,Ⅱ~Ⅲ级24例)中的NF-κB、Ki-67和E-cad表达,并以20份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NF-κB、Ki-67在皮肤BCC和SC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皮肤SC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CC(P<0.05)。SCCⅡ~Ⅲ级强阳性率(++~+++)显著高于SCCⅠ级(P<0.05)。E-cad在正常皮肤中呈阳性表达,但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尤以SCC下降明显,其中在SCCⅡ~Ⅲ级中的表达较SCCⅠ级下降明显(P<0.05)。皮肤BCC和SCC组织中NF-κB和Ki-67的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P<0.05),NF-κB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NF-κB、Ki-67的表达有增高趋势,E-cad的表达有下降趋势。提示BCC和SCC侵袭性生长与NF-κB、Ki-67的表达增高有关,SCC易发生转移的特性与E-cad的低表达有关。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可能通过对凋亡基因的控制来对Ki-67、E-cad进行调节,进而控制肿瘤。

    2011年01期 v.51;No.73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张燕;王哲海;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顺铂75 mg/m2,静滴,均第1天给药,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和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治疗,21 d为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25例患者中,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25个月,中位生存期10.44个月,1 a生存率40%。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均未达到Ⅲ~Ⅳ度。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田艳;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和宫瘤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及米非司酮+宫瘤消胶囊(治疗组)治疗,疗程为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且治疗组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P<0.05或<0.01);治疗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雌激素和孕酮值下降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性激素水平,从而减小肌瘤体积。

    2011年01期 v.51;No.73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艾立清;程春来;杜渊;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11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KPS稳定或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高于单纯化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1年01期 v.51;No.73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同步放化疗中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单周和三周疗法治疗宫颈鳞癌疗效比较

    李凌;曾四元;江维;吴云燕;刘毅;

    目的比较和评价同步放化疗中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单周和三周疗法治疗Ⅱb~Ⅲb期宫颈鳞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对297例Ⅱb~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别进行同步放化疗单周疗法(单周组)及三周疗法(三周组)治疗。单周疗法: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静脉给药,1周为1个疗程,用药6个疗程,剂量:多烯紫杉醇25~30 mg/m2,铂类(顺铂25 mg/m2,卡铂取AUC 2-3)。三周疗法: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静脉给药,1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剂量:多烯紫杉醇75 mg/m2,铂类(顺铂80 mg/m2,卡铂取AUC 4-6)。两组均同期予以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个月根据肿瘤退缩情况判定疗效。结果单周组有效率、5 a累积生存率与三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周组的Ⅲ~Ⅳ度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三周组(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单周疗法与三周疗法的疗效无差异,但单周疗法能够达到提高患者耐受程度、减轻毒性反应的目的。

    2011年01期 v.51;No.73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贲门腺癌疗效观察

    代培永;王世伟;张春荣;朱颖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贲门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采用3D-CRT,1.8~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 Gy/6.0~6.5周。自放射治疗开始同时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m2.d),2次/d,口服两周停一周为一周期,共口服3个周期。结果放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92.50%,临床受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微缓解)为100%。1 a生存率为88.50%。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所致的吞咽疼痛、恶心、食欲不振以及白细胞下降,多数为Ⅰ~Ⅱ级。结论 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

    王海波;代素梅;刘华群;刘永亮;常玉坤;孙玉芬;刘建辉;张慧民;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3D-CRT加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2 a,评价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2 a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CRT、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11年01期 v.51;No.73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直肠腺癌放疗前后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华晔;陈德玉;戴春华;张开军;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直肠腺癌放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76例无法或拒绝手术的直肠腺癌患者采用放疗,用PV600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放疗前后活检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分析其放疗前后表达的差异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直肠腺癌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50岁与≥50岁,Ⅰ、Ⅱ期与Ⅲ期,高、中分化与低分化survivin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survivin阳性表达越高者放疗疗效越低(P<0.05)。结论直肠腺癌survivin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survivin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有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岩舒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观察

    崔鹤仙;刘增辉;牛红梅;单晓萍;崔桂荣;李焱;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岩舒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岩舒治疗组在近期疗效(有效率72.7%)、癌痛缓解率(有效率81.8%)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占优势,血清CA125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P<0.01或<0.05)。结论岩舒注射液可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

    殷茜;杨卫兵;刘宵;张小林;陈敏;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化疗周期配对分组,A组采用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B组单纯化疗。21 d为l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KPS评分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A组恶心、呕吐,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腹泻、黏膜炎发生率低于B组(P<0.01);KPS评分、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高于B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能明显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011年01期 v.51;No.73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陆一;

    目的观察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158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29.94%,临床获益率为84.08%;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总有效率为30.57%,临床获益率为83.44%。不良反应少。结论希罗达对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秦兰;吴雪琴;刘晓;李巍;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细胞变化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感染发生的时间短,感染后最高体温、感染发生率低,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高,疼痛缓解率高(P均<0.05)。结论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能有效减轻化疗不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1年01期 v.51;No.73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南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的研究

    吴月平;王转锁;宋钦华;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与海南汉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海南汉族60例T2DM患者和60例糖耐量正常人群进行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 T2DM组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频率13.3%,对照组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频率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2,P<0.01)。结论 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可能与海南汉族T2DM的发生有相关性。

    2011年01期 v.51;No.73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vWF、vWF-CP在2型糖尿病伴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李秋云;白向丽;史丽萍;王彩宁;

    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在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中的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81例2型糖尿病伴肾病患者分为大量、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并择42例健康对照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vWF,R-CBA法检测vWF-CP,并分析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中,血浆vWF水平呈阶梯样升高,血浆vWF-CP水平呈阶梯样下降(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vWF与尿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vWF-CP与尿蛋白排泄率、血尿酸、vWF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vWF、vWF-CP水平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相关联,并且随着糖尿病肾脏损害的进展呈阶梯样改变。

    2011年01期 v.51;No.73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张敏;魏玉杰;高秀;李晓帆;耿兴花;曹捷;

    目的观察缬沙坦胶囊联合阿托伐汀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96例CKD伴有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缬沙坦胶囊联合阿托伐汀(治疗组)及单独口服缬沙坦(对照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PWV、血压、心率、服药状况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PWV、血脂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治疗可以改善CKD患者PWV。

    2011年01期 v.51;No.73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D13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唐文珏;刘壮;刘红艳;韦红英;雷永红;张鹏;

    目的探讨CD13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34例儿童ALL和10例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CD133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儿童ALL的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儿童ALL骨髓细胞CD133 mRNA表达与CD34相关(P<0.05)。CD133mRNA的表达与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型有关(P<0.05),与FAB分型、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结肿大、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儿童ALL CD133 mRNA表达率较高;CD133 mRNA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血病患者STAT5、SOCS1和PTPRO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宋晓宁;杨琳;刘小军;温树鹏;罗建民;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5(STAT5)、SOCS1和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AL)初治组、AL缓解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组和正常对照(NC)组,采用Syber G 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血病和NC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TAT5、SOCS1及PTPRO mRNA的表达。结果 AL初治组STAT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缓解组和NC组;CML组高于NC组,低于AL初治组和AL缓解组(P<0.05)。AL初治组SOCS1、PTPRO表达水平低于AL缓解组,更低于NC组(P均<0.05);CML组低于AL缓解组和NC组(P<0.05),与AL初治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AT5的高表达及SOCS1和PTPRO的低表达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01期 v.51;No.73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髓性白血病VEGF、bFGF的表达及意义

    吕鸿雁;张金巧;王金铠;

    目的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否过度表达,探讨将其作为AML转归及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ML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bFGF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L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bFGF值均低于治疗前,但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或<0.05)。AML完全缓解者血清VEGF低于未完全缓解者(P<0.05)。将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以其均值(248.73 pg/ml)、bFGF以其均值(15.89 pg/ml)为界分为较低组和较高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较低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较高组(P<0.01),bFGF较低组的生存时间略高于bFGF较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AML患者血清VEGF与bFG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L患者血清VEGF、bFGF均升高;VEGF可作为判断AML疗效及预后的指标;bFGF可作为判断AML疗效的指标,其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1年01期 v.51;No.73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李康慧;尹友生;覃源;韦家智;李小励;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发生变化。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是否有心力衰竭(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3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且以左心为主:心衰组左室肥厚发生率高于非心衰组。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左室后壁厚度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房内径均升高,射血分数降低(P均<0.01);非心衰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论是否出现心衰,均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以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为主要表现,应定期监测超声心动图。

    2011年01期 v.51;No.73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晖;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158例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在入院当时、入院后24、72 h安静状态下观察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预后良好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预后不良组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死亡组QTc间期呈进行性延长(P<0.05)。在入院后72 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QRS波时限、QTc间期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患者入院后BNP浓度呈进行性下降(P<0.05)。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BNP浓度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分别与BNP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预后,QRS波时限及QTc间期与心功能相关,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2011年01期 v.51;No.73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米力农微泵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韩霞;吴孟海;亓维东;李静;张增堂;张志强;

    目的观察米力农微泵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米力农微泵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脑钠肽(BNP)。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心动图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米力农能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且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疗效。

    2011年01期 v.51;No.73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蒋敏勇;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片(20 mg,每日3次)。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进行运动试验,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升高(P<0.05),运动总时间、运动总作功、运动至ST段压低1 mV的时间减少,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明显增加(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2011年01期 v.51;No.73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氧化应激调控的神经细胞NF-κB表达

    张仁云;李申;刘丹;李洁;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提取人脑神经黑色素,以芬顿试剂(FR)作为基本的氧化应激诱导,分别以人类神经黑色素(hNM)、多巴胺黑色素(DAM)、铁螯合剂去铁胺(DFO)等处理SK-N-SH和U373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法观察不同条件下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NF-κB mRNA的表达在经FR、FR+hNM、FR+DAM处理的SK-N-SH细胞中明显增加(P<0.05),在经FR+DAM处理的U373细胞中也出现上调(P<0.05)。DFO处理后,NF-κB mRNA在SK-N-SH细胞中的表达呈现了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 NF-κB可能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神经元细胞比神经胶质细胞对氧化应激敏感;DAM不能作为hNM的模型。

    2011年01期 v.51;No.73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MMP-9与钙离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沈建峰;周方;蒋就喜;骆安德;谢付静;李赫伟;张英;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离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VE患儿和10例非V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MMP-9水平;采用RocheModular P800生化分析仪测定钙离子水平。结果 VE轻型组、重型组血清及脑脊液中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血清及脑脊液中MMP-9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VE轻型组、重型组脑脊液中钙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及轻型组(P均<0.05);VE轻型组、重型组及对照组血清中钙离子水平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VE组脑脊液中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0.836,P<0.01);VE组脑脊液中MMP-9水平与钙离子水平呈负相关(r=-0.496,P<0.05)。结论 MMP-9及钙离子可能参与了VE的病理过程,脑脊液中MMP-9、钙离子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2011年01期 v.51;No.73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TCD观察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脑血流代偿机制

    何伯永;

    目的通过TCD观察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情况。方法选择100例经彩超诊断为单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作为闭塞组,同时选择100例经彩超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均正常的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颅内动脉血流的改变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闭塞组患侧颈内动脉的Gosling搏动指数(即PI值)低于健侧及对照组同侧的颈内动脉(P<0.01)。闭塞组中72例(72%)出现前交通动脉代偿途径,48例(48%)出现后交通动脉代偿途径,33例(33%)出现眼动脉代偿途径。前交通动脉代偿途径的阳性例数高于其他代偿途径(2χ=187.5,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代偿途径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最有效的通路。

    2011年01期 v.51;No.73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症新型甲型H1N1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孔德磊;李丽莉;康健;王玮;谭伟;赵洪文;

    目的分析影响新型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死亡组、危重症组和重症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因素。结果死亡组和危重症组的起病确诊时间长于重症组。死亡组的K离子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和危重症组,死亡组和危重症组的Ca离子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与重症组比较,死亡组的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血糖(GLU)高,总蛋白低;危重症组ALT、AST、总胆红素、ALP、ALB、LDH、GLU水平高;死亡组BUN、LDH高于危重症组。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低钙血症(P=0.043,OR=0.018,95%C:I 0.000~0.880)。结论低钙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是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期降低重症和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2011年01期 v.51;No.735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用药模式的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骨骼肌成人型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赵雪莲;庄心良;安广权;高雁;张莹;

    目的研究不同用药模式下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神经肌肉接头后膜成人型乙酰胆碱受体(-εnAChR)的作用,以探讨肌松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在HEK293细胞表达ε-nAChR。分别研究预先给予肌松药和同时给予肌松药和乙酰胆碱混合液两种模式下,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各药对ε-nAChR的作用。结果两种用药模式的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εnAChR。两种用药模式的维库溴铵对-εnAChR作用的IC50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预先给予对-εnAChR抑制的IC50值明显大于同时给药(P<0.05)。预先给予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内向电流达峰时间比同时给予模式的显著延长(P<0.05)。低浓度维库溴铵在两种给药模式下的内向电流达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浓度预先给予组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种给药模式相比较,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ACh激发ε-nAChR内向电流衰减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库铵除竞争性阻滞ε-nAChR外,还表现对ε-nAChR开放离子通道阻滞;维库溴铵以竞争性阻滞-εnAChR为主;罗库溴铵则除竞争性阻滞-εnAChR外,还可能有其他非竞争性阻滞机制。

    2011年01期 v.51;No.73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患者IL-17水平与骨关节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王小超;陆翔;陆玉敏;李天资;陈诗强;李红文;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骨关节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2例RA早期患者血清IL-17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水平,用放射学方法评估关节损害程度,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早期患者血清IL-17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IL-17随X线分期变化,X线分期越重,IL-17水平越高(P<0.01或<0.05);RA早期抗CC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RF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IL-1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晨僵、抗CCP抗体、CRP、RF呈正相关(P<0.01或P<0.05),而与病程、关节痛数、血沉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7与RA的骨关节损害有关,关节损害越重,IL-17越高。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CD_(34)~+细胞的干预作用探讨

    赵秀荣;李静华;赵连志;段一娜;周晓春;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对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血CD3+4细胞的影响。方法用Ficoll-Hypag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株细胞分选系统分选脐血CD3+4细胞,应用PCR技术筛选HCMV感染阳性株,将脐血CD3+4细胞随机分为3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黄芪干预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在细胞培养5、25、30 d时观察细胞增殖与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HCMV阳性细胞株可使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受抑制,并出现异常形态,黄芪注射液对此具有拮抗作用(P<0.01),以中、高剂量拮抗作用明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拮抗巨细胞病毒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形态学异常改变,中、高剂量效果较好。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抗劳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刘兆民;

    目的观察自拟抗劳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抗劳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30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疲劳评定量表评分降低(P<0.05)。结论自拟抗劳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01期 v.51;No.735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共同作用靶点Akt的研究进展

    徐菁蔓;田炜;徐哲龙;

    <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加重心肌损害,产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腺苷、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缓激肽、异氟醚、心房钠尿肽、低浓度乙

    2011年01期 v.51;No.735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树突状细胞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媛媛;李国华;

    <正>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一直以来,手术治疗、放化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总体疗效不能令人满意。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研究报告,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不能有效地呈递胃癌抗原,导致T细胞的活化受阻有关。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大

    2011年01期 v.51;No.735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临床应用新进展

    于福恩;万明花;孙红国;江毅;贾玉敏;

    <正>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特异性3-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断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从而显著减少肝内胆固醇的合成。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降低痴呆风险和骨

    2011年01期 v.51;No.735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造血细胞移植术后反复高热14天

    黄宁;葛林阜;周兰月;张东红;于青青;

    <正>患者女,23岁。因心悸、面黄、乏力5月余,牙龈出血1月余于2005年11月入院。患者于2005年6月初口服"减肥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心慌、头晕、面黄、乏力,10月中旬症状加重,食欲差,牙龈出血。查血常规:WBC 0.98×109/L、中性粒细胞(PNC)0.16×109/L、Hb 38 g/L、Plt 11×109/L。网织红细胞0.1%。骨髓象示:三系增生受抑。诊断为:急性再

    2011年01期 v.51;No.735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稿约

    <正>《山东医药》是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为便于广大读者、作者投稿,现将《山东医药》征稿简则公布如下。

    2011年01期 v.51;No.735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