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鹏;李崇;盛修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及其亚型PRA、PRB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样腺癌内膜(内膜癌组)组织中的PR及其亚型PRA、PRB表达情况。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内膜癌组P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膜癌组PR表达强度低于正常组和典型增生组(P均<0.05)。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PR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6.7%(13/15)、74.5%(41/55),PR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0%(12/15)和69.1%(38/55),内膜癌组PRA、PRB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正常组25例(82.5%)PRA、PRB表达强度相等,不典型增生组和内膜癌组分别为7例(46.7%)、12例(21.8%),内膜癌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均<0.01。内膜癌组只表达PRA或PRA占优势者24例(43.6%),明显多于正常组的5例(12.5%)和不典型增生组的4例(26.7%),P均<0.05。PR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PRB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A、PRB表达均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组织PR亚型表达缺失、比例失衡,尤其是PRB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2011年06期 v.51;No.74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岩;李宁;刘慧英;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NF-κB、L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NACT前后癌组织中的NF-κB、LRP mRNA和蛋白。结果 NACT后子宫颈癌组织中NF-κB、LRP mRNA表达量分别为67.595±0.914、66.912±0.752,明显高于NACT前的50.340±0.780、50.048±0.770,P均<0.05。NACT后子宫颈癌组织中NF-κB、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92.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0.0%和62.5%,P均<0.05。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的NF-κB、LRP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9、0.379,P均<0.05)。结论 NACT后子宫颈癌组织中的NF-κB、LRP mRNA和蛋白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1)。NF-κB与LRP可能参加了子宫颈癌多药耐药的发生。NACT前联合检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NF-κB、LRP mRNA和蛋白有助于评估预后及避免多药耐药。
2011年06期 v.51;No.74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德娥;仲文玉;马轶飞;徐健;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9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交界性囊腺瘤及16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β-catenin、E-cadherin。结果卵巢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9.59%(39/49)、67.35%(33/49),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的25%(4/16)、0和交界性卵巢囊腺瘤组织的30.00%(3/10)、20.00%(2/10),P均<0.01。良性卵巢肿瘤与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相比P均>0.05。β-catenin与卵巢癌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和腹腔转移有关(P均<0.05)。E-cadherin与卵巢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腹腔转移和术后有无残余瘤有关(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的β-catenin、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r=0.525 8,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表达下调。二者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辉;谭布珍;袁铿;胡银英;黄艳琴;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耐顺铂(DDP)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0ng/ml TP(TP组)培养COC1/DDP细胞24、48、72 h,每组设3个复孔及3个对照孔。采MTT法检测两组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用透射电镜观察培养24 hTP组细胞的凋亡形态,用DNA电泳分析细胞DNA凋亡状况。结果 TP组COC1/DDP细胞增殖抑制率且呈时间依赖性提高(P均<0.05)。作用24 h后,透射电镜观察可见TP组COC1/DDP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成新月状,有凋亡小体形成。DNA电泳可见TP组DNA断裂形成"梯形"条带。结论 10 ng/ml TP对COC1/DDP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耿慧;陈爱平;姚玉霜;张婷婷;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13例正常卵巢、1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43例卵巢癌组织中的EGFR mRNA和STAT3 mRNA。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STAT3 mRNA表达均与卵巢癌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EGFR和STAT3 mRNA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42,P<0.01)。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GFR、STAT3表达上调。二者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锐;卫中庆;戴玉田;易超然;于洪波;
目的观察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41例女性IC/PBS患者,其中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22例(A组),行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19例(B组)。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程度评分)及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疼痛程度评分、O'Leary-San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B组与A组相比P均<0.05,而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A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B组3例第3个月出现排尿困难,后逐渐改善,无其他不良反应。A、B组分别有2、1例在水扩张之后出现轻微肉眼血尿,后逐渐消失。A组有1例因心脏病中断治疗,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IC/PB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短期内能缓解症状,但疗效随时间的推移进行性下降,且伴随少量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随着药效的减退而逐渐改善。
2011年06期 v.51;No.74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科;崔树德;李连方;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和C-erbB-2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接受NACT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ER、PR、Ps2、C-erbB-2,并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ER阳性和PR阳性者NACT有效率分别为59.4%和60.6%,明显低于ER阴性者的83.3%和PR阴性者的82.4%(P均<0.05),Ps2阳性者与Ps2阴性者及C-erb2过表达者与非过表达者相比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PR表达与NACT疗效相关,Ps2、C-erbB-2表达与NACT疗效无关。ER、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更敏感。
2011年06期 v.51;No.740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臧梦芳;只向成;张敏;谷峰;
目的比较TAC、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3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AC组71例和TEC组68例,分别采用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及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4~6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AC组总有效率(RR)、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临床部分缓解率(cPR)以及病情稳定(SD)率分别为88.7%、11.3%、28.2%、60.6%和11.3%,TEC组分别为86.8%、10.3%、26.5%、60.3%和13.2%,两组相比P均>0.05。化疗过程中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便秘、心脏毒性、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相比P均>0.05。TAC组胃肠道反应(恶心或呕吐)发生率为46.5%,低于TEC组的66.2%(P<0.05)。两组手术切除率均达100%。结论用TAC、TEC方案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2011年06期 v.51;No.74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吴广洲;沈振亚;刘国锋;张爱娟;吴雨岗;
目的观察可溶性重组人CD40L(rshCD40L)、IFN-γ对食管癌Eca109、Eca 9706、TE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培养的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Eca 9706、TE13,分别用PBS、100 U/ml IFN-γ、100 ng/ml rsh-CD40L、100 U/ml IFN-γ+100 ng/ml rshCD40L培养,分别为A、B、C、D组。用MTT法测算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C组Eca109、Eca9706、TE1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0.6%±4.2%、31.5%±5.7%、44.6%±6.7%,明显高于A、B组(P均<0.05);D组分别为56.7%±4.9%、41.2%±6.2%、51.6%±5.2%,均高于C组(P均<0.05)。C组Eca109、Eca9706、TE1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6%±3.7%、30.5%±2.8%和37.6%±4.9%,明显高于A、B组(P均<0.05);D组分别为43.7%±4.7%、34.2%±5.1%、41.5%±5.7%,均高于C组(P均<0.05)。结论 rshCD40L能促进食管癌Eca109、Eca9706、TE13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IFN-γ可增强这一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付廷刚;王艳芝;相寿长;许鹏;惠志强;宋杰;
目的观察球囊法125I内放疗联合高压氧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26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59例、B组87例、C组51例、D组69例。A组给予普通放疗,B组给予球囊法32P内放疗,C组给予球囊法125I内放疗,D组给予球囊法125I内放疗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12个月总有效率及1、3、5 a生存率及KPS评分。结果 D组患者治疗12个月总有效率、治疗后KPS及1、3、5 a生存率高于A组、B组、C组,P均(0.05。结论球囊法125I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优于32P球囊法内放疗,联合高压氧可明显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2011年06期 v.51;No.74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光玉;
<正>2008年9月~2009年12月,我们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高血压脑出血6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15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
2011年06期 v.51;No.740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梅;姜璐;
<正>肝总动脉造影行栓塞化疗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不少患者治疗后出现呃逆症状,如若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及生活质量。2006~2009年,我们收治肝癌栓塞化疗后呃逆患者98例,其中49例采
2011年06期 v.51;No.740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洁云;杨文;秦雷;
<正>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们采用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心脏神经官能症80例,男3l例,女49例;年龄25~60岁,平均40.54岁;病史>3个月,均符合中国精神
2011年06期 v.51;No.740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谢立敏;
<正>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诊断不易。2004年6月~2010年5月,我们共收治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520例。现对其病因进行分析。
2011年06期 v.51;No.740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恒卫;李恒伟;郝淑芹;
<正>为了解我市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现状,并为实施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3~5月,我们对章丘市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并提出了干预对策。
2011年06期 v.51;No.74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闫晓红;裴长珍;
<正>毛细支气管炎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沐舒坦等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不能令人满意。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晨起、睡前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沐舒坦的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
2011年06期 v.51;No.740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犇;刘海涛;张玉展;似继承;
<正>消化道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致死,治疗棘手。2002年1月~2008年10月,我们收治食管癌贲门癌621例,术后发生胸内消化道瘘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41~78岁。食管
2011年06期 v.51;No.740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宏国;
<正>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异常视觉刺激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视力下降,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视力残疾,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2010年3~10月,我们对聊城市1 156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06期 v.51;No.740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国萍;李正夫;曹玲玲;
<正>2002~2009年,我们用血液净化抢救45例毒蛇咬伤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5~62岁。据患者家属选择分为血液透析(HD)组25例及持续静静脉血
2011年06期 v.51;No.74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娄志鸿;郑玉波;
<正>下颌角区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骨折,尤其存在口内开放性创口时术后感染率大大增加。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们分别采用口内、口外切口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口内开放性下颌角线性骨折患者各20例,现比较其术后感染情况。
2011年06期 v.51;No.74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慧莲;李章红;黄江红;
<正>包皮环切术是治疗男性包茎和包皮过长的最佳手术方法,近年来开展较多。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术后局部外观的要求逐年提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们应用薇乔抗菌可吸收缝线缝合75例包皮环切术患者的切口,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011年06期 v.51;No.740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观照;徐晶;王静;
<正>2007年9月~2009年11月,我们用76%复方泛影葡胺为1 260例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原发不孕816例,继发不孕280例,输卵管纤维吻合术前164例。造影剂为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
2011年06期 v.51;No.740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海霞;张思新;
<正>胸痛或胸部不适是患者就诊时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危险性差异较大。对胸痛及时准确的作出正确诊断并不容易。2007年6月~2009年10月,我们收治胸痛患者72例。现对其病因进行分析。
2011年06期 v.51;No.74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国庆;牛海玲;
<正>国外文献报道,血清相关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可用于判断先兆流产的结局,但尚未见国内报道。2008~2009年,我们检测了136例先兆流产患者及89例正常孕妇的血清CA125水平,探讨先兆流产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2011年06期 v.51;No.740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凯宁;任延军;吴莹光;张虎;杨允;邹德波;
<正>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临床上常会遇到并发症。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发生并发症18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06期 v.51;No.740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向阳;成强;李军;翟乃池;
<正>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自发性脑内血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无特定出血部位,病程进展缓慢,影像学表现与脑瘤卒中极为相似,易误诊。2004年3月~2009年5月,我们共收治CEICH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06期 v.51;No.74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华英;周栩茹;韩庆;李晓兰;
目的检测宫颈癌C-33A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CG位点甲基化状态及mR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正常健康人宫颈上皮细胞和宫颈癌C-33A细胞总DNA和RNA,分别进行重亚硫酸氢盐测序(BSP)和RT-PCR扩增,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CG位点甲基化状态和RASSF1A基因mRNA。结果 C-33A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CG位点呈现高甲基化状态,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P<0.01);C-33A细胞RASSF1A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结论宫颈癌C-33A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CG位点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其RASSF1A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RASSF1A基因启动子CG位点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晓;曲芃芃;周书云;
目的比较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的远期预后。方法 73例ⅠA1期宫颈癌患者,其中35例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38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6 a,失访7例,3 a生存率100%。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者复发1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者无复发病例,两者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的远期预后无差异。
2011年06期 v.51;No.740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玎;李志英;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辅助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采用新辅助化疗辅助治疗46例Ⅱb~Ⅲ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结果 17例患者化疗后符合宫颈癌根治术指征,均行广泛性的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6~36个月,未出现局部复发病例,仅有2例发生淋巴转移。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的降低宫颈癌分期,达到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标准,且术后疗效良好。
2011年06期 v.51;No.74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郭亮生;胡敏;程云霞;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外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宫颈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LEEP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和对照组(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流血量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阴道流液、流血的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可明显促进宫颈LEEP后创面的愈合。
2011年06期 v.51;No.74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和珍珍;瞿全新;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1(AQP1),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AQP1,以21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AQP1均较正常内膜明显升高(P均<0.05)。异位内膜中的AQP1较在位内膜明显升高(P<0.05)。增生期正常内膜组织中的AQP1与分泌期相比,增生期在位内膜组织中AQP1的表达与分泌期相比,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AQP1表达升高,且与月经周期无关。AQP1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红侠;张翠荣;张翠芹;周艳荣;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异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30例子宫内膜正常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FHIT及VEGF。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3.3%、100%,FHIT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异位、在位内膜相比P>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60%、30%,VEGF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异位、在位内膜相比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低表达,VEGF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06期 v.51;No.74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尚素霜;张静;程佳;任月环;张利玲;潘丽霞;高翔;于华;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HER-2、TOPO-Ⅱα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8例卵巢癌、2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HER-2及TOPO-Ⅱα。结果卵巢癌组织中HER-2、TOPO-Ⅱα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46.6%、53.4%,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P均<0.05);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相比P均>0.05。HER-2和TOPO-Ⅱα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卵巢组织中HER-2和TOPO-Ⅱα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47,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HER-2与TOPO-Ⅱα表达升高。二者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1年06期 v.51;No.740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向红;
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手术、根治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4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中162例采用药物治疗(A组),221例采用保守手术治疗(B组),97例采用根治手术治疗(C组)。结果治疗后,A、B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56.2%和97.3%(P<0.05);宫内妊娠率A、B、C组分别为42.8%、67.4%和46.4%,B组与A、C组相比P均<0.05;再次异位妊娠率A、B、C组分别为10.5%、9.5%、8.2%,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根治手术。
2011年06期 v.51;No.740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瑞萍;曹芳;朱自强;孙达成;周红;王秋伟;虞斌;
目的观察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效果。方法以筛查出的35例妊娠期临床/亚临床甲减孕妇中愿意接受LT4治疗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均给予LT4口服,每4周复查血清TSH、FT4水平,及时调整服用剂量至TSH达到正常水平,直至分娩;其余13例不愿接受治疗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观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妊娠并发症1例(4.5%),对照组发生5例(38.5%),观察组新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新生儿TSH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LT4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不足效果满意。
2011年06期 v.51;No.74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欲;杜鹃;
目的观察双胎孕妇产前母体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26例双胎孕妇(观察组)和215例单胎孕妇(对照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脏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两组相比P均>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关(r=-0.373,P=0.036),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细胞计数、其他凝血指标、肝脏功能等无关(P均>0.05)。结论双胎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负相关。双胎妊娠产前母体血液不但呈高凝状态,继发性纤维溶解也增强。
2011年06期 v.51;No.74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向华;段明英;张素霞;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MABP)、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C反应蛋白(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对妊娠20~26周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HDCP组及正常妊娠组,纳入研究时记录孕妇MABP、IR和CRP。结果 MABP≥85 mmHg的孕妇HDCP发生率明显高于MABP<85 mmHg者,P<0.01。IR≥1.5者HDCP发生率明显高于IR<1.5者,P<0.01。CRP≥5 mg/L的孕妇HDCP发生率明显高于CRP<5 mg/L者,P<0.01。联合检测MABP、IR和CRP诊断HDCP阳性预测值为96.29%,阴性预测值为85.71%,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92.30%。结论妊娠中期MABP、IR和CRP与HDCP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妊娠中期MABP、IR和CRP可提高HDCP的预测率。
2011年06期 v.51;No.740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梅;
目的探讨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前非月经期早晨空腹采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和EmA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CA125和EMAb水平均明显提高(P均<0.05)。以≥35 U/m l为血清CA125阳性,P/N≥2.1为EmAb阳性,血清CA125、EmAb及血清CA125+EmAb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灵敏度分别为59.07%、62.54%、54.7%,特异度分别为90.45%、95.18%、100%。结论血清CA125联合EmAb测定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2011年06期 v.51;No.74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玲玲;曹耀辉;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120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分娩的产妇,其中50例胎盘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为观察组,70例无胎盘胎膜病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可提高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2011年06期 v.51;No.74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丹;
目的观察MR I在网球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9例(29侧)临床怀疑网球肘的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肘关节MR I检查。结果均表现为伸肌总腱的不同程度的水肿。伸肌总腱明显增厚23例,伸肌总腱完全撕裂5例,部分撕裂11例。结论 MR I用于网球肘的病因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011年06期 v.51;No.740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铁;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钢丝、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髌骨骨折患者124例,其中60例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A组),64例采用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治疗(B组)。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35±9.87)、(35.12±7.26)m in,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0.00%、95.31%;两组相比P均<0.01。A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内固定松动移位6例、畸形愈合5例、膝关节僵直7例,B组分别为1、0、2、2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相比,采用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康复顺利,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效果较好。
2011年06期 v.51;No.74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董长军;高圣龙;王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髌股轨迹不正的效果。方法对17例22膝髌股轨迹不正患者,常规行关节镜检查后,将镜头置于髌股关节下部近髁间窝处,动态观察髌股轨迹。用射频汽化仪进行髌骨外侧支持带的切割、松解。在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处,行组织紧缩术,调整髌骨运动轨迹。结果患者麻醉消退后,行患膝屈伸功能锻炼,无关节积血,术前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X线摄片显示髌股关节对合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髌股轨迹不正疗效满意。
2011年06期 v.51;No.74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邸旭;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胃黏膜正常者胃黏膜组织中的EGFR。结果胃癌原发灶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63.1%,正常胃黏膜中为16%,胃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胃癌组织中EGFR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GFR表达升高。检测胃癌组织中EGFR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
2011年06期 v.51;No.74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尚风;黎颖;
目的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39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1例(A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18例(B组)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无胆道损伤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 d即进低脂、半流饮食。随访1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不适。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少于B组(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2011年06期 v.51;No.74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滕艺萍;
目的比较B超、CT、ERCP和MRCP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9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术前均行B超、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结果 B超正确诊断41例(59.42%),其中肿块型30例、结节型7例、腔内乳头型3例、胆管壁增厚型1例;CT正确诊断50例(72.46%),其中肿块型35例、结节型11例、腔内乳头型4例;ERCP正确诊断56例(81.16%),其中肿块型36例、结节型13例、腔内乳头型5例、胆管壁增厚型2例;MRCP正确诊断61例,其中肿块型36例、结节型14例、腔内乳头型7例,胆管壁增厚型3例。与B超相比,术前CT、ERCP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肿块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ERCP和MRCP对结节型的诊断率明显提高;MRCP对腔内乳头型和胆管壁增厚型的诊断率均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B超、CT、ERCP和MRCP均是诊断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较好方法。CT适用于肝胆管结石并发肿块型肝胆管癌的诊断;ERCP适用于肝胆管结石并发肿块型、结节型肝胆管癌的诊断;MRCP适用于肝胆管结石并发肿块型、结节型、腔内乳头型和胆管壁增厚型肝胆管癌的诊断。
2011年06期 v.51;No.740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公明;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残存肝癌组织中VEGF与MVD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21例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对照组,19例TACE后二期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算两组VEGF阳性表达率与MVD值。结果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38.1%,MVD值为(90.9±45.3)条/HP,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8.9%和(171.6±68.1)条/HP,P均<0.01。结论 TACE治疗后残存癌组织的VEGF与MVD表达明显增多,可增加转移复发的机会。对于TACE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2011年06期 v.51;No.740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张灿;王海东;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制备C 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细胞表型。将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分别以20∶1、10∶1的效靶比作用于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测算杀伤活性。结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10∶1时为82.15%±6.60%。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10∶1时为55.16%±5.82%。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K细胞(P均<0.05)。结论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更强。
2011年06期 v.51;No.74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平;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5例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63例术中输注异体血(A组),22例输自体血(B组)。记录A组患者住院期间外周血Hb检测结果和输血成分以及术后感染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结果 A组28例(43.1%)出现术后感染,9例(13.8%)死亡,B组分别为4例(20.0%)和1例(5.0%),A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组输血前Hb>100 g/L者19例,70~100 g/L者22例,<70 g/L者24例,分别有14、9、5例出现术后感染,6、2、1例死亡,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相比P均<0.01;A组输注红细胞28例,输注血浆21例,输注全血16例,分别有7、9、12例出现术后感染,1、2、6例死亡,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不同输血成分者相比P均<0.01。结论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病死率增高。输血前Hb低及输注红细胞者预后较好。
2011年06期 v.51;No.74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亚明;王中彬;苏鹏;刘长军;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152例肺癌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共冷冻病灶186个。结果本组患者冰球覆盖肿瘤面积77.3%±0.7%,显效率75.8%。其中肿瘤直径≤4 cm者冰球覆盖肿瘤面积95.1%±0.8%、显效率93.9%,直径>4 cm者分别为59.5%±0.9%、55.2%,二者冰球覆盖肿瘤面积和显效率相比P均<0.05。中央型肺癌肿瘤直径(5.9±0.6)cm、冰球覆盖肿瘤面积60.1%±0.5%、显效率60.0%,周围型肺癌分别为(3.0±0.3)cm、97.1%±0.9%、94.1%,二者病灶直径、冰球覆盖肿瘤面积和显效率相比P均<0.05。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且可控制。术后1月瘤体变小有效率69.8%,51例有空洞形成;术后12个月有效率仍达44.0%,罕有空洞,但CR百分比较术后1个月时增加,残留肿瘤的瘤体也渐增大。结论经皮肺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肺癌,手术过程简单,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肿瘤负荷,提高生存质量。
2011年06期 v.51;No.74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立文;
目的观察Ezrin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细胞转染方法将Ezrin特异性siRNA(观察组)和对照siRNA(对照组)转入A549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中Ezr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穿过膜的A549细胞数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A549中MMP-2、MMP-9、u-PA、c-Fos、c-Jun和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Ezrin基因后,A549细胞穿过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均<0.01),u-PA、c-Fos、c-Jun和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Ezrin通过诱导c-Fos、c-Jun和NF-κB三种转录因子活性,进而通过u-PA促进A54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2011年06期 v.51;No.74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天一;杜亚明;哈敏文;王中彬;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XPD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1例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XPD蛋白。结果 NSCLC组织中X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9%,癌旁组织中为26.4%,两者比较P<0.05。其表达水平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XPD蛋白阴性表达的63例患者中,接受术后含铂方案化疗者的1、3、5 a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均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延长(P均<0.05)。XPD蛋白阳性表达的53例患者中术后接受含铂方案化疗者1、3、5 a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明显升高,中位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均较单纯手术组无明显延长(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XPD蛋白表达上调。XPD蛋白可作为预测肺癌患者生存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1年06期 v.51;No.74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谷春伟;吴浩荣;潘峻;李伟;危少华;
目的观察胸乳晕入路胸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胸腔镜下为5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经胸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其中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结果 50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4例因病理提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遂中转行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100 m in,术中出血约50 m l,术后平均48~72 h拔除引流管,术后5 d出院。术后3例出现短暂声音嘶哑,3个月后恢复,可能与超声刀切割时过分靠近喉返神经导致喉返神经热损伤所致。结论胸乳晕入路胸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疗效满意。
2011年06期 v.51;No.74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关耀武;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VEGF和MMP-9。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的VEGF和MMP-9在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的VEGF和MMP-9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的VEGF和MMP-9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和MMP-9表达增高。二者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1年06期 v.51;No.74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樊学东;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对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有瓣膜置换手术指征并伴有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对照组则未给予射频消融治疗。结果随访(8.6±3.1)个月,治疗组中34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5%;对照组术后11例恢复了窦性心律,转复率为27.5%;两组房颤转复率相比,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
2011年06期 v.51;No.74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先华;徐志云;曹翔;王强;白一帆;王崇;
目的观察环上瓣植入与瓣环扩大在成人小主动脉瓣环换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4例患者分为环上瓣植入组(155例)与主动脉瓣环扩大组(29例),两组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行环上瓣植入时采用双头针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从组织瓣环下进针,稍高于瓣环上出针,缝过机械瓣缝环后打结,机械瓣缝环坐于组织瓣环之上。术中共植入St Jude Regent瓣106例,Carbomedics Top Hat瓣45例,ATS AP瓣4例。主动脉瓣环扩大术采用改良Nicks法或Manouguian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a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患者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主动脉辩峰仁跨瓣压差(TAVPPG)、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EOAI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5),TAVPPG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术后1 a两组患者EOAI、EF、FS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5),TAVPPG、LVPW、LVMI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主动脉瓣环扩大组EF、FS值在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均<0.05),环上瓣植入组改善不明显。术后1 a两组EF、FS相比P均>0.05。环上瓣植入组与主动脉瓣环扩大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85.35±31.34)min与(102.24±30.14)min,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6%、27.59%,病死率分别为0.64%、6.90%,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成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采用环上瓣植入能满足患者生理需要,避免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主动脉瓣环扩大术仅适用于存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环狭窄,同时伴窦管部狭窄需要加宽或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异常者。
2011年06期 v.51;No.74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小丽;宣强;莫曾南;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上皮对间质细胞14-3-3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BPH组织的间质细胞与上皮细胞,构建上皮、间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分别提取单独(对照组)、与上皮细胞共培养间质细胞(观察组)的mRNA,采用RT-PCR法检测14-3-3β mRNA。结果观察组14-3-3β mRNA的表达量为0.75±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8±0.37,P<0.01。结论 BPH上皮细胞可抑制间质细胞14-3-3β基因的表达。
2011年06期 v.51;No.74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黎阳;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2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经胸多普勒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对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效果。结果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主干狭窄、左前降支狭窄、左主干闭塞、右冠状动脉狭窄、回旋支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3.4%、95.5%、100%、88.1%、86.1%。狭窄血管可见管壁回声增强、不连续,管壁偏心性不规则增厚或向心性增厚、血管内低回声团块,血管闭塞者远端可见蓝色逆向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评估与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能够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估,适宜于对可疑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筛选检查。
2011年06期 v.51;No.740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博;张庆皎;
目的观察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3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液引流改善肾功能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开放手术治疗。结果经持续尿液引流后,2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6例行TURP,13例行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3例行永久膀胱造瘘术。术后患者排尿及肾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尿液引流联合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满意。
2011年06期 v.51;No.740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来卫东;
目的探讨输精管复通成功患者术前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影响精液精子密度、活动度。方法 19例输精管复通成功患者,为观察组。另外取3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手术前后3个月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AsAb;术后3个月采用手淫法取两组受检者精液,检测精子密度和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精子的密度和精子活动度a+b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术前血清AsAb阳性、阴性组患者精液精子密度、活动度相比P均>0.05。结论输精管复通成功患者精液精子密度和活动度降低,这与术前血清AsAb无关。
2011年06期 v.51;No.74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晓清;娄晓辉;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疗效。方法采用V-P分流术治疗NPH患者19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感染、脑内血肿、堵管,发生硬膜下积液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随访6个月~2 a,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7%。结论 V-P分流术可明显改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脑功能及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段有政;刘海红;宋丽华;崔荣昌;
目的观察小切口整核取出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36例745眼复明工程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整核取出法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围手术期,后囊膜破裂13眼(5.96%),角膜轻度水肿65眼(30.53%),术后第2天视力≥0.3者627眼(82.81%),0.1~0.25者106眼(10.53%),<0.1者12眼(6.67%)。远期观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1眼(12.57%),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切口整核取出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效果满意。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彦国;王欢;张帅;赵锦;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系统)与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ACD)的结果。方法 60例(7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和术后2个月用Pentacam系统和UBM检测ACD。结果本组患者用Pentacam系统测得术前、术后2个月ACD分别为2.834±0.442、3.928±0.388,UBM测量结果分别为2.823±0.363、3.716±0.230,二者术前ACD测量结果相比P>0.05,术后2个月ACD测量结果相比P<0.05。结论 UBM与Pentacam系统都可以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ACD的测量。Pentacam系统测得的术后ACD值较UBM小。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洪富;贺勇;姜振华;孙增海;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Messerklinger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儿14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无眶内损伤、颅内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4±2.7)个月,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2例患者鼻内镜复查发现息肉复发。结论鼻内镜下Messerklinger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安全有效。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爱华;金瑾;辛德乾;马加海;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剂量。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PPH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5例。A组予地佐辛100μg/kg,B组予地佐辛150μg/kg,C组予地佐辛200μg/kg,D组予芬太尼2μg/kg。四组患者术中均辅以2μg/m l的异丙酚靶控持续输注。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体动情况,比较呼吸、循环稳定性;记录苏醒后的VAS和Ram say评分和恶心、烦躁等不良反应及术后要求镇痛的时间间隔,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C、D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B两组,C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均<0.05);D组术后要求镇痛时间间隔时间最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 200μg/kg地佐辛复合异丙酚是用于PPH麻醉的适宜剂量。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马先春;厉宝书;许际平;亓峰;
目的观察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重症肌无力(MG)并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40例MG并胸腺瘤患者,ASA I~II级,均行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采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靶控麻醉。根据前者诱导剂量不同,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分别给予0.02、0.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记录麻醉前(T0)、全麻肌松用药后(T1)、气管插管后(T2)、开胸骨(T3)、术中分离胸腺瘤(T4)、手术结束(T5)、自主呼吸清醒睁眼(T6)、拔气管插管(T7)两组患者SBP、DBP、HR、RR、SpO2、PETCO2。将TOF(四个成串刺激)方式的T1定标为100%,检测两组T10(T1自100%降到0时间,即阻滞起效时间)、T125%R(首次给药后肌颤搐T1恢复25%时间),T4/T170%(T4/T1比值恢复到70%时间)、TOF恢复指数指(R I):T125%~75%(T1从25%恢复到75%时间),R I:T15%~95%(T1从5%恢复到95%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两组患者T10、T4/T170%、R I:T125%~75%及R I:T15%~95%相比P均>0.05。B组T125%R与A组相比P<0.05。结论 0.02、0.03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切除术麻醉安全有效。
2011年06期 v.51;No.740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英;洪亮;王风彪;
目的观察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改良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9例。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前平均门静脉压力为(39±3)cmH2O,行脾切除后测为(28±2)cmH2O,手术结束时为(32±3)cmH2O。无死亡,无肝功能衰竭发生,再出血1例。并发症包括肺感染及左胸腔积液7例,切口感染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吻合口狭窄3例,胃瘘1例。结论改良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2011年06期 v.51;No.74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