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 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现状

    张勇;

    <正>随着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移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尿毒症患者成功地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并能够长期存活。长期存活的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可能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等老年疾病。然而,临床中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可因尿毒症期无尿、少尿,BPH症

    2011年08期 v.51;No.74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肾移植患者霉酚酸谷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及药物毒性相关性的研究

    于立新;李伟模;李川江;苗芸;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对霉酚酸酯(MMF)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 107例肾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后1、2、3、4~6、7~12个月5个时间段内化验霉酚酸谷浓度(MPA-C0),并记录患者期间发生的急性排斥及药物毒性事件,将患者分为排斥组(Ⅰ组)、药物毒性组(Ⅱ组)、正常组(Ⅲ组)。比较各组MPA-C0水平。结果排斥发生率为12.1%(13/107),药物毒性发生率为35.5%(38/107)。Ⅰ组和Ⅲ组(1个月)、Ⅱ组和Ⅲ组间MPA-C0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MPA-C0水平为1.55 mg/L是识别排斥反应是否发生的最佳截断值,MPA-C0水平为2.50 mg/L是识别毒副反应是否发生的最佳截断值。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服用MMF的患者进行MPA-C0监测,对MMF用量进行个体化调整,有利于预防排斥反应和药物毒性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2011年08期 v.51;No.74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研究

    崔冠宇;刘波;渡边航太;户山芳昭;千叶一裕;松本守雄;田伟;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指导在AIS手术治疗中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方法对30例含有主胸弯的AIS患者T1~T12三维重建CT进行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椎弓根螺钉横向角、椎弓根横向角、椎体轴面旋转角、椎弓根螺钉长度和椎弓根宽度。结果右侧椎弓根螺钉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9,然后上升到T12;左侧椎弓根螺钉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4,然后增加到T9,最后减少到T12。右侧椎弓根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4,从T4到T12相对稳定于10°左右;左侧椎弓根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7,从T7到T12相对稳定于5°左右。椎体轴面旋转角从T1逐渐减少到T3,然后逐渐上升到T9,最后减少到T12。椎弓根螺钉横向角和椎体轴面旋转角相关(P<0.05),在同一胸椎节段,椎弓根螺钉横向角和椎体轴面旋转角之间的椎弓根横向角相对恒定。椎弓根螺钉长度为(37.0±5.1)mm,椎弓根宽度为(5.6±1.6)mm。结论掌握椎弓根螺钉横向角、椎弓根横向角、椎体轴面旋转角、椎弓根螺钉长度和椎弓根宽度的特点及其在凹侧和凸侧的差异对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1年08期 v.51;No.74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马薇;罗殿中;陈源;党裔武;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其分布,探讨NSCLC患者预后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各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TNF-α、TGF-β1在肿瘤间质及癌旁肺组织巨噬细胞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6+8TNF-α+M1型巨噬细胞在NSCLC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CD6+8TNF-β1+M2型巨噬细胞在NSCLC肿瘤间质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M1型及M2型巨噬细胞在肿瘤间质内的数量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生存率随巨噬细胞TNF-α阳性表达而呈上升趋势,随TGF-β1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M1型巨噬细胞减少和M2型巨噬细胞增多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Smoothened shRNA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陶雅军;毛俊;张晴晴;李连宏;

    目的构建并筛选Smoothened(SMO)基因的RNAi表达质粒,了解Hedgehog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转染后48 h,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SMO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筛选有效的SMO RNAi质粒,Western blot检测SMO蛋白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比较转染前后乳腺癌细胞增殖变化,实时定量RT-PCR检测SMO短发夹状RNA(shRNA)对cyclinD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4个SMO shRNA表达载体SMO shRNA-1、SMO shRNA-2、SMO shRNA-3和SMO shRNA-4经测序鉴定证明插入正确。转染48 h后,与MOCK组相比,SMO shRNA-1、SMOshRNA-3、SMO shRNA-4组SMO 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15、0.002、0.000),其中转染SMO shRNA-4的MCF-7细胞中SMO mRNA表达水平低于SMO shRNA-1、SMO shRNA-2、SMO shRNA-3组(P=0.007、0.000、0.046)。SMOshRNA-4干扰抑制效率为87%。Western blot可检测到SMO在MCF-7中的表达,干扰片段SMO shRNA-4的抑制效果较好。转染SMO shRNA-4的MCF-7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转染SMO shRNA后cyclinD1 mRNA表达下降(P=0.000)。结论已成功构建并筛选出SMO基因的RNAi表达质粒,SMO shRN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edgehog信号通路可通过活化cyclinD1诱导细胞恶性增殖。

    2011年08期 v.51;No.74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MGB1和NF-κB p6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世栋;徐美林;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NSCLC(NSCLC组)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HMGB1、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MGB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NF-κB p65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4.2%)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2.2%)(P<0.05)。HMGB1和NF-κB p65在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1)。HMGB1和NF-κB p65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MGB1与NF-κB p65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有关。

    2011年08期 v.51;No.742 17-1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临床研究

    袁龙;李智;吴惠泽;韩广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27例超低位直肠癌,运用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行超低位保肛65例(腹腔镜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62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愈后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复发、转移、大便失禁和总生存率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符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适合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

    2011年08期 v.51;No.742 20-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VEGFR-3、PDGFR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评价

    郑庆锋;王宇昭;李少雷;李忠武;周立新;吴楠;陈晋峰;张力建;杨跃;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5例Ⅰ~Ⅲ期NSCLC根治手术后的标本进行EGFR、VEGFR-3、PDGFR表达检测。结果 EGFR、VEGFR-3、PD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1%、90.2%、61.5%。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VEGFR-3表达与N分期、胸膜侵犯有关。PDGFR的表达评分与VEGFR-3的表达评分呈正相关,r=0.255,P=0.001。结论 EGFR、VEGFR-3是NSCLC淋巴转移与局部侵犯的相关因素,PDGFR与VEGFR-3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多靶点靶向药物的研发及靶向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提示意义。

    2011年08期 v.51;No.74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

    赵霞;叶颖江;尹慕军;郭鹏;丘辉;武将;

    目的研究在原发癌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3个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的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对1、3、5 a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应用生存寿命表法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姑息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和发现时间、肝外转移的存在以及原发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大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长期生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手术治疗,特别是手术联合全身化疗、肝动脉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比单纯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

    2011年08期 v.51;No.74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白伟良;高鑫;谭海燕;曹志伟;王振海;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诊断和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43例,分别采取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鼻内窥镜辅助下经上颌窦肿瘤切除术以及鼻内窥镜辅助下鼻侧切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等。结果 76.7%(33/43)的病例是在鼻内镜下直接取得病理,23.3%(10/43)病例是在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入路进入上颌窦取得病理确诊。能够在鼻内窥镜下将鼻腔鼻窦肿瘤切除的占34.9%(15/43),在鼻内窥镜下取病理后进一步放疗或化疗的占20.9%(9/43),在鼻内窥镜辅助下经上颌窦将肿瘤切除的占11.6%(5/43),在鼻内窥镜辅助下经鼻侧将肿瘤切术的占20.9%(9/43),在鼻内窥镜下取病理后进一步上颌骨切除术的占11.6%(5/43)。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对于明确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

    2011年08期 v.51;No.742 28-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荞麦黄酮复方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梁永平;韩淑英;王志路;赵剑璞;魏倩璞;李淑敏;

    目的研究荞麦黄酮复方制剂(FBC)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消渴丸0.83g/kg),FBC低剂量组(0.6 g/kg),FBC高剂量组(1.2 g/kg)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连续8周。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糖耐量(OGTT)、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生化分析仪测定TG、TC、游离脂肪酸(FFA);放免法测定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HE染色观察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FBC能使FBG、TG、TC和FFA降低(P<0.05或P<0.01),ISI升高,并改善OGTT(P<0.05或P<0.01),能明显减轻肝和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 FBC具有降血糖、改善IR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血脂作用产生。

    2011年08期 v.51;No.742 30-3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二味中药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张道英;李洪亮;范小娜;曾靖;

    目的观察二味中药煎剂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二味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运用番泻叶水煎剂灌胃和束缚结合造模,以各剂量的二味中药煎剂治疗,得舒特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大鼠稀便级及血清和结肠黏膜中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的含量。结果高、中剂量的二味中药可以明显改变大鼠的稀便级;二味中药和得舒特可以明显降低结肠黏膜中胆囊收缩素的含量;胃动素在血浆和结肠黏膜中无显著变化。结论二味中药可以有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2011年08期 v.51;No.742 33-3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GFAP表达的影响

    陈卫银;孙承铭;王会民;朱观祥;祝彼得;马岱朝;刘福友;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大脑中动脉梗死组(NS+MCAO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预处理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损伤,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GFAP表达程度较NS+MCAO组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后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2011年08期 v.51;No.74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珠;刘菁;杨少颜;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更加需要心理、生活、社会和灵性的舒适,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有足够能力给予所有患者舒适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舒适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Kolcaba提出的,他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目的。这样使得护理本身应

    2011年08期 v.51;No.742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输尿管腹壁造瘘术中的应用

    马维江;袁美锦;侯志艳;张洁;赵燕红;

    <正>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规范诊疗和护理行为的一种新的模式。手术室工作量大、手术病种复杂、工作期间高度紧张,应急性强,手术配合及对患者的术中护理等是手术室的工作重点。我院从2006年开始将临床路径应用到手

    2011年08期 v.51;No.74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例自体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仉京华;王世彬;

    <正>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009年9月,我科为1例双侧肾动脉狭窄、伴高血压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自体肾移植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2011年08期 v.51;No.742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儿童颅内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

    王珊珊;梅金红;黄松;

    <正>患者女,14岁,先天性左侧面瘫,3岁前开始出现左耳根部间歇性疼痛,近1个月疼痛加重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头颅无畸形,双侧视力减退,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面瘫,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睑以下浅感觉减退,左耳根部间歇性疼痛,伸舌偏右侧,咽反射减弱,其余病理性反

    2011年08期 v.51;No.74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亢患者同患药物性狼疮及红人综合症1例

    刘宝芹;张学敏;刘恩君;刘金霞;

    <正>患者女,21岁,因"多食、易饥、消瘦1 a,间断咽痛3个月"于2009年3月16日入院。患者1 a前多食善饥、消瘦,每日排稀便3~4次,体质量下降,患者同时焦躁易怒,心悸多汗。半年前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T4

    2011年08期 v.51;No.74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Laurence-Moon-Biedle综合征1例

    刘会苗;杜培洁;余勤;秦贵军;董义光;李志臻;

    <正>患儿男,14岁,以"发现外生殖器发育不良2 a"为代主诉入院。2 a前患儿母亲发现其外生殖器发育不良,阴茎短,睾丸小,智力相当于5~6岁儿童,身高较同龄同性别儿童低,躯干部脂肪较多,有夜盲现象。无阴毛、腋毛、喉结。服中药治疗,效果差。3个月前外院查染色体:46XY,性激素6项:LH及T低,血清皮质醇低。1个月半前我院应用"HCG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张炜;徐学新;公艳玲;温爱萍;

    <正>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法引流,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方法检测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发现其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34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其中男142例、女92例,年龄42~83岁、平均46.34岁,其中胸腔积液163例(左侧99例、右侧64例),腹腔积液71例。大量积

    2011年08期 v.51;No.742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两种鹿胎制剂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魏力;刘聃;赵巍;

    目的观察鹿胎胶囊与鹿胎软胶囊抗炎作用及差异,为临床应用不同鹿胎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拟临床给药途径与方法,对实验动物分别口服给予高、低剂量的鹿胎软胶囊和鹿胎胶囊30 d后,对比观察两制剂对新鲜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趾肿胀反应及冰乙酸诱发的炎性渗出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差异。结果鹿胎胶囊和鹿胎软胶囊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趾肿胀反应及炎性渗出模型小鼠腹腔血管通透性升高作用;比较两制剂作用发现鹿胎软胶囊抗炎效果稍强,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鹿胎软胶囊可有效抑制不同类型的炎性反应,作用稍强于鹿胎胶囊。

    2011年08期 v.51;No.74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影响

    黄志勤;李洪亮;程齐来;

    目的观察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的作用。方法运用5/6肾切除法复制CRF模型,以各剂量的细梗胡枝子总黄酮治疗,于给药后第5、10周收集大鼠尿液,测定尿蛋白量;给药后第70天股静脉取血,测定血常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脱颈椎处死大鼠,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其病变综合评分。结果高、低剂量的细梗胡枝子总黄酮能降低CRF大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水平及病变综合评分(P均<0.05)。结论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CRF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促进体内代谢产物排出、降低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等有关。

    2011年08期 v.51;No.74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C对热应激小鼠肝脏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韩喜彬;谢建中;巴彩凤;王光川;

    目的通过对小鼠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实验研究,验证在夏季高温季节运输过程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VitC)对热应激缓解作用的可行性。方法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温对照组,B组为热应激组,C组为实验组(热应激+VitC组),B、C组在恒温箱内30℃饲养6 h,于实验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其肝脏组织,利用半定量法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技术检测HSP70的表达情况,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B、C组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B组均高于C组(P均<0.05)。结论饮水中添加VitC使HSP70的表达趋于正常,对热应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GRIM-19表达与人子宫颈癌移植瘤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程勇;凌斌;

    目的通过裸鼠体内实验探讨GRIM-19基因对子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eLa/Control、He-La/GRIM-19接种到裸鼠皮下7周,利用Tunel实验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53及pu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RIM-19高表达的移植瘤细胞生长减慢、凋亡增多,p53及其下游基因puma表达增加。结论 GRIM-19可能通过上调p53蛋白的表达促进子宫颈癌细胞的凋亡。

    2011年08期 v.51;No.74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体外膜肺氧合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干预效果

    张炳东;陈燕桦;梁东科;何芳;梁蓓薇;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干预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LPS静脉注射复制ALI模型。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右颈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PS刺激组(L组,右颈外静脉注射LPS)、ECMO干预组(LE组,右颈外静脉注射LPS,2 h后采用右颈外静脉—右股动脉转流2 h),每组10只。于静脉注射前5 min(T0)、注射后1 h(T1)、2 h(T2)、3 h(T3)、4 h(T4)记录大鼠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T4时观察大鼠两肺大体病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结果与T0时比较,T2、T3、T4时L组呼吸频率加快,T4时LE组呼吸频率减慢(P<0.01);与C组比较,L组T2、T3、T4时呼吸频率加快,LE组T2时呼吸频率加快(P<0.05)、T4时呼吸频率减慢(P<0.01);与L组比较,LE组T3、T4时呼吸频率减慢(P<0.01)。与T0时比较,T1时L组血氧分压升高(P<0.01),T3、T4时L组血氧分压下降(P<0.01),T1、T3、T4时LE组血氧分压升高(P<0.01);与C组比较,L组T1时血氧分压升高(P<0.01),T3、T4时血氧分压下降(P<0.01),LE组T1、T3、T4时血氧分压升高(P<0.01);与L组比较,LE组T3、T4时血氧分压升高(P<0.01)。与C组比较,L组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增加(P<0.01)。光镜下可见L组表现为严重的ALI的病理学变化,LE组表现为较轻度的ALI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ECMO在LPS诱导大鼠ALI早期进行干预,有肺保护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46-4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平衡氨基酸对荷肝癌H_(22)小鼠肿瘤影响的研究

    金玉坤;陆伟;罗雁;闫忠芳;杨晶;钱绍诚;

    目的研究不平衡氨基酸失衡液对荷瘤宿主肝癌抑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以荷肝癌H22ICR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胃肠内营养液12 d。根据营养液中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分为:A组(去氨基酸组),不加氨基酸;B组(平衡氨基酸组),加复合氨基酸;C组(不平衡氨基酸组),加亮氨酸、精氨酸,去掉缬氨酸、鸟氨酸、蛋氨酸等。以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肿瘤重量/尸重(抑瘤率)、肿瘤细胞坏死率、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指数以及DNA倍性作为观察肝癌抑制的指标。结果 A、C组与B组比较,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肿瘤重量/尸重(抑瘤率)、PCNA指数以及细胞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平衡氨基酸对肝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AMPKα2表达的影响

    吴乃君;冯凭;金秀平;田清伟;魏剑芬;王颖;陈冬;马绍杰;贾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AMPKα2)表达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血糖、血脂的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饮食伴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后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测定大鼠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实验末测定各组大鼠肾周及睾周脂肪重量,并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TC、TG、HDL、LDL水平,计算大鼠脂体比、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以半定量RT-PCR检测脂肪组织AMPKα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脂肪组织AMPKα2的表达及血清FINS、HDL、ISI增高,FBG、TC、TG、LDL降低,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α2表达,调节机体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011年08期 v.51;No.74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PTEN/AK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宗志红;董经宇;赵杨;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B(PKB/AKT)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非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AKT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低于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的表达水平的明显增高,是由于PTEN表达下调或缺失而引起,AKT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液基细胞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

    叶见波;朱有凯;周祥祯;王庆国;刘时才;梁建波;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角蛋白20(CK20)、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46例有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的膀胱癌疑似患者涂片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20检测,对42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NMP22检测,将它们的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CK20或NMP22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71.6%、83.3%、80%,特异度分别为99.3%、75%、7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86.2%、7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70.6%、80%。结论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尿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无创伤性、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好的诊断方法。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或与NMP22结合可提高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

    2011年08期 v.51;No.74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CT联合HC-Ⅱ筛查及药物干预宫颈病变的研究

    李绪清;周家德;王彦;马丽;夏华;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在宫颈病变筛查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病变筛查患者进行TCT、HC-Ⅱ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宫颈管诊断性刮宫(ECC)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Ⅰ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凝胶(尤靖安)进行局部干预治疗,随访1 a。评估局部药物治疗对这部分患者的病毒检测量下降幅度、转阴率和病理逆转率的意义。结果 TCT和HC-Ⅱ检测HPV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8.95%、35.05%、63.53%、60.55%、73.89%、0.24和81.40%、48.64%、65.95%、63.98%、70.00%、0.30。与HPV(-)&TCT(-)组相比,HPV(+)&TCT(+)组患者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风险度明显增高(ORs=21.762)。采用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C INⅠ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其病毒检测量下降幅度、转阴率和病理逆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CT联合HC-Ⅱ能够提高宫颈病变的特异性检出率,干扰素α-2b凝胶干预治疗可部分清除宫颈HPV高危型感染。

    2011年08期 v.51;No.74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

    孟健;

    目的探讨脾切断流术后虽经抗凝治疗仍然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 a内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静脉的流速、宽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依靠抗凝祛聚疗法并不是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2011年08期 v.51;No.74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肛周神经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李壮;

    目的探讨肛周神经阻滞及齿状线上黏膜穿刺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内痔、肛乳头增生肥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肛周神经阻滞,B组采用肛管内齿状线上黏膜穿刺麻醉,C组肛门局部浸润麻醉。结果 A、B组患者出现疼痛、肛门下坠感、心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症状低于C组(P<0.05);与A组比较,B、C组局部肿胀出血例数增多(P<0.05)。与C组比较,A、B组局麻药用量减少(P<0.05)。结论采用肛周神经阻滞及齿状线上黏膜穿刺麻醉安全可靠、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小、用药量少且操作简单,但应注意黏膜穿刺局部肿胀影响手术操作。

    2011年08期 v.51;No.74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于爱军;张学军;邬淑雁;赵鲁文;张延红;李雪;刘金龙;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的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胆囊炎行LC 214例,中转开腹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血清总胆红素、发作至手术时间、右上腹肌紧张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根据4种危险因素即胆囊壁厚度、血清总胆红素、发作至手术时间、右上腹肌紧张可以预测中转开腹概率。

    2011年08期 v.51;No.74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王信能;李伟元;梅永林;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1例,按AO分类均属于C型骨折。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23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2.7%。结论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能达到骨折良好复位,疗效确切。

    2011年08期 v.51;No.74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术28例

    汪永义;胡振雷;刘沙;黄日太;徐根兴;薛松;

    目的探讨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对28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室壁瘤切除及左室重建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围手术期死亡,皆死于低心排。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用左室成形的理念来治疗左室室壁瘤,尽量恢复左室几何结构,并应用3V联合手术彻底消除导致心衰的病理基础,患者病死率低、心功能改善明显,是一种可靠的治疗室壁瘤的方法。

    2011年08期 v.51;No.74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8)F-FDG PET/CT显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李远;牛晓辉;邓志平;王涛;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软组织肿瘤患者65例,静脉注射18F-FDG后PET/CT显像。经衰减校正后行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ax)进行图像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根据病理结果目测法发现局部软组织病灶47例,其中良性5例、恶性42例,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10例、软组织转移7例、肺转移10例。目测法发现局部病灶的准确性、灵敏性均为100%,诊断转移病灶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6.9%、100%、95.1%。36.9%的病例根据PET/CT结果改变肿瘤分期。半定量分析对鉴别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5.1%、92.9%和20%。结论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无创性、高灵敏性的检查,特别是对确定软组织肉瘤的分期。

    2011年08期 v.51;No.74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孙勇;孙曙光;王静;王良喜;毛学飞;邓向东;潘晓峰;吴杭庆;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10 d,治疗组氨基酸中0.5 g/kg由谷氨酰胺提供,同时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周。检测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0 d的内毒素(LPS)、TNF-α、IL-2、IL-6和IL-10。结果治疗后10 d,治疗组中LPS、TNF-α、IL-6下降,IL-2、IL-10升高,而且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使用谷氨酰胺及乌司他丁较单纯营养支持更能有效的减轻烧伤患者的炎症反应。

    2011年08期 v.51;No.74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孙文早;韩高雄;

    目的检测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探索其在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RT-PCR分别检测61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mRNA表达状态。结果结肠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所检测出甲基化的样本RUNX3基因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分化程度越差、临床分期越晚则甲基化率越高,甲基化率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结肠癌是一个多基因作用的结果,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在结肠癌分子诊断、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MPT方案治疗初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高绍华;李宝军;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美法仑、泼尼松(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初治老年MM患者39例,给予MPT方案治疗,分析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尿M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等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6例,部分缓解(PR)15例,微小缓解(MR)6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VGPR+PR)61.5%;中位起效时间为9周,临床状况及体力状态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MPT治疗初治老年MM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2011年08期 v.51;No.74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的临床应用

    顾叶;徐耀增;杨同其;缪烨;姜为民;钱忠来;周峰;杨惠林;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1例,共植入63个CoflexTM。手术前后摄X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一节段活动度,必要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术后较术前提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提高,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下降,邻近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升高。随访发现残留腰腿痛3例,下肢麻木1例。结论 CoflexTM能够增加并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2011年08期 v.51;No.74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郑宏瑜;李凌;许鹏;李里香;吴建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BMP-2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MP-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67%,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P<0.01。BMP-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BMP-2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杰;周庆;王东进;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08年8月~2010年4月100例术前无房颤发作病史的瓣膜置换患者资料,选取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功能分级、术前超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心胸比例、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是否超滤14个指标作为术后早期房颤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利用多因素分析确立其术后早期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史、心功能、术前左房内径、术前肺动脉压力、心胸比例及手术方式7个指标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心功能、术前左房内径、术前肺动脉压力、心胸比例及手术方式7个指标有助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预测房颤的发生。

    2011年08期 v.51;No.74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喀什地区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体会

    卢诚军;艾尼瓦尔·苏丽旦;达吾尔·古力汗夏;艾比拜·依明;阿里木江·阿布都热衣木;桑江勇;

    目的总结喀什地区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3例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胰腺炎后12例,外伤后1例。所有病例经B超和CT提示,囊肿直径3.4~17 cm,囊肿位于胰头2例,胰尾4例,胰体尾7例。除1例胰腺外伤后手术感染患者急症行囊肿外引流术,其余12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急症手术患者5周后治愈,顺利拔管;12例非手术治疗者病情趋于稳定,痊愈7例,5例因囊肿呈渐进性增长趋势于发病后3~6个月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及手术死亡。结论对于急性胰腺假性囊肿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11年08期 v.51;No.74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冠脉病变程度及病情稳定性的研究

    黄宇玲;李海涛;赵丽娜;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情稳定性的关系。方法轻度抑郁组140例和中重度抑郁组128例,均接受冠脉造影和肱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冠状动脉Gensin i评分、病情稳定与不稳定的比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中重度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严重,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情趋于不稳定。

    2011年08期 v.51;No.74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王学东;佴静;汪钰;王婷姝;郑红晓;刘京峰;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UA)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关系,探讨UA对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77例CHF患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UA和尿mAl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UA和尿mAlb水平均升高(P<0.01)。单因素分析中,血清UA水平与尿mAlb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升高是与尿mAlb水平升高有关的独立变量。结论血清UA水平是CHF患者尿mAlb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与UA损伤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2011年08期 v.51;No.74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原发脑干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9例诊疗体会

    李连祥;仇波;张东勇;王运杰;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3~2009年期间收治的1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并发NPE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并发NPE病例均于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24 h内发病,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呼吸频率>40次/min、双肺可闻及广泛湿罗音。胸片示肺纹理紊乱增强11例,斑片状阴影7例。在吸氧情况下血气分析均为PaO2<8.0 kPa,PaCO2>8.2kPa。经对因治疗、有效脱水、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物理降温结合冬眠药物降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气道痉挛、有效抗生素应用等措施治疗,本组存活11例,死亡8例。结论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合并NPE应兼顾肺部及颅脑损伤等多方面因素,以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

    2011年08期 v.51;No.74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的临床研究

    林少民;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65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术前放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培他滨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51.4%,对照组为26.7%,P<0.05;观察组5 a生存率为69.0%,略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25.7%,略低于对照组的30.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可获得较佳疗效,同步卡培他滨口服能够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儿童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

    李红卫;孙继红;法宪恩;赵根尚;申红亚;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CPB)开胸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心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和C组3组,每组21例,心肌灌注液均采用等量含血STH2液,B、C组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外源性CP,术后均采用常规极化液治疗,C组术后静脉加用CP。监测术后即刻至术后5 d心肌酶的变化趋势。结果手术结束时血中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B、C组间无差异,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C组心肌酶水平恢复最快,A组最慢,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应用CP具有保护心肌和加快损伤心肌修复的作用。

    2011年08期 v.51;No.742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周玉华;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3例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363例标本中,HPV感染阳性191例,占52.6%。宫颈炎组HPV感染率为27.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为66.2%,CINⅡ级为71.0%,CINⅢ级为86.0%,宫颈癌组感染率为100%,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P=0.000)。在191例感染者中,HPV的主要基因型依次为HPV-16、HPV-58、HPV-33、HPV-18、HPV-31和HPV-11。CIN组的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P=0.001)。结论 HPV感染及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1年08期 v.51;No.742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TNF-α和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张莉;浦俭斌;王晓春;唐晶;杨根妹;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肝炎HC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对确诊SBP组进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清和腹水中TNF-α与IL-6水平。结果肝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无合并SBP组(P<0.01),腹水更敏感。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P<0.01),死亡组初始TNF-α和IL-6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检测对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判断与改善预后有一定意义。

    2011年08期 v.51;No.742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双盲研究

    李连印;姜君仪;刘俊江;李守宾;高双友;

    目的研究非那雄胺是否影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骨密度。方法研究选取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非那雄胺(5 mg、1次/d)和盐酸坦索罗辛(0.2 mg、1次/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和盐酸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1 a后检测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和骨形成、骨吸收的各个指标,以及患者的雄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双氢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骨密度方面以及骨钙素、骨骼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雌二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非那雄胺不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

    2011年08期 v.51;No.74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诱导人肾癌GRC-1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刘岩;张春阳;张大田;姜华茂;张弘;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肾癌GRC-1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GRC-1细胞,以12.5、25、50、100 mg/ml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GRC-1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GRC-1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影响。结果随着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浓度的增大,人肾癌GRC-1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MMP-2和MMP-9条带的灰度逐渐降低。结论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以诱导人肾癌GRC-1细胞的凋亡,并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抑制血管生成。

    2011年08期 v.51;No.74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肝性黄疸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邵玫华;杨丽敏;黄瑞雪;孙丽曼;刘志民;孟辉;

    目的观察肝性黄疸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疸型肝炎患者324例为观察组,9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以总胆红素值持续1周以上,在正常值5倍和10倍为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入选病例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观察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异常率轻、中、重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磷酸肌酶、磷酸肌酶同功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异常率轻、中度组均较重度组降低(P<0.05)。结论肝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动态心电图的改变。

    2011年08期 v.51;No.74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渗盐水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水肿、颅高压临床研究

    刘洁;李国;章淑英;高志刚;宋慧芳;刘宏丽;张树全;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HS)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脑水肿、颅高压后脱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水肿、颅高压患者分为HS组和甘露醇(MT)组,HS组静脉滴注3%HS(4 ml/kg),MT组快速静脉滴注20%MT(0.5 g/kg),均连用1周。监测患者颅内压(ICP)、电解质、肾功能、血浆渗透压。结果 HS和MT均能明显降低患者ICP,而且HS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肾功能指标优于MT组,并无反跳现象。结论 HS减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效果好,可作为降低ICP用药。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分析

    汤传昊;高红军;王伟霞;李晓燕;王红;刘晓晴;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口服治疗,1次/d,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客观有效率30.0%,疾病控制率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0个月,1 a总生存率46.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好的体力状态、腺癌和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而吸烟显著增加了死亡风险。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多为Ⅰ~Ⅱ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化疗失败、不适合或拒绝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周景儒;范存刚;张庆俊;

    目的探讨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性。方法对32例老年((65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MV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1例。脑脊液鼻漏1例,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意识障碍及颅内血肿。结论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MVD手术有效、安全。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前影像学筛选方法及研究进展

    王晓梅;任自文;

    <正>近20 a来,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其总预后仍很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CHF的新方向,使部分CHF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可进一步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逆转心室重构、减少住院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其适应证为:症状性心衰患者虽经最佳药物治疗心功能仍为NYHAⅢ~Ⅳ级、左室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现状

    王凯;孔祥荣;

    <正>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已有50余a的历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某些心脏中心开胸置换主动脉的手术病死率已降至3%[1],但是对于一些老年重症患者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随着支架性能的不断改进,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最近的报道显示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患者5 a的动脉瘤相关存活率为96%,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明显提高,而术后1个

    2011年08期 v.51;No.742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大血管并发症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龙艳;荀俊琼;苏珂;

    <正>细胞因子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胰岛素抵抗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通过多种机制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PN、TNF-α、IL-6与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综述如下。

    2011年08期 v.51;No.742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肿瘤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文欣;

    <正>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并由Arcturus公司商品化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突出特点是能高效地从复合组织中特异性分离出单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等基础研究领域,美国癌症研究计划也因这项技术突破性的创新最终得以真正的实现。本文就该

    2011年08期 v.51;No.74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左半身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及二便障碍

    张涛;孙辉;徐建广;

    <正>患者女,40岁,无外伤及感染病史突然出现左半身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及二便障碍4 d入院。2个月前患者因左上肢麻痛、无力半年于门诊就诊。当时查体阳性表现:左手握力Ⅳ~Ⅴ级;左上肢痛、温觉较对侧减退,深感觉正常;二便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颈椎MRI(2010年6月5日)T2加

    2011年08期 v.51;No.742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