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链脲佐菌素脑室内注射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崔冉亮;戎凯;禇玉晶;吕朴;胡海燕;丁楠;邓艳秋;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脑室内注射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STZ组和对照组,分别向侧脑室注射STZ 3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小鼠脑内细胞骨架蛋白神经丝蛋白磷酸化的表达,采用生化和ELISA方法测定小鼠脑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STZ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路径长8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空间探索试验中,STZ组穿越隐匿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②Western-blot:与对照组相比,STZ组细胞骨架神经丝的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强(P<0.05)。③氧自由基:与对照组相比,STZ组MDA明显升高(P<0.01),SOD和GSH无明显变化。④胆碱能系统:STZ组脑内Ac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AchE含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TZ脑室内注射能引起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D)样学习记忆功能的减退和AD样早期细胞骨架病理改变,可能与脑组织氧自由基增多、中枢胆碱能系统活性抑制相关。

    2011年09期 v.51;No.74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R-R间期变化率对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自主神经损害的意义

    孙瑶;谢炳玓;姚源蓉;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技术和R-R间期变化率(RRIV)检测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SSR和RRIV对GBS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BS患者26例(GBS组)和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利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双手和双足的SSR潜伏期和波幅,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的RRIV。结果①GBS组和对照组SSR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波幅比较有统计学差率(P<0.05)。②GBS组和对照组的RRIV比较,平静呼吸和深呼吸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③GBS组SSR异常率与RRIV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BS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出现率分别与SSR、RRIV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④轴索型GBS与髓鞘型GBS进行SSR及RRI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SSR和RRIV可作为评价GBS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无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2011年09期 v.51;No.74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及NMDAR-2B表达的影响

    孙鹏;石秋艳;张琪;董涛;田广平;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NMDAR-2B)的变化,探讨其在V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大鼠VD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各40只,每组分别在1个月和2个月处死20只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MDAR-2B表达,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海马CA1区NMDAR-2B表达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均<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能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NMDAR-2B表达,减轻EAA的毒性作用,保护神经细胞,有助于增强和调节学习记忆能力。

    2011年09期 v.51;No.74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侧支循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

    王利;王长德;肖辉;邵风扬;杨赞;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MCA供血区域梗死患者(观察组),于发病1周内进行TCD检查,并在入院当天及第21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TCD检查显示64例患者有大脑前动脉(ACA)代偿,35例患者有大脑后动脉(PCA)代偿,27例患者既有ACA又有PCA代偿。观察组两侧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AC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或<0.05)。既有ACA又有PCA代偿的患者发病时、发病第21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ACA代偿患者与PCA代偿患者;而ACA代偿患者又显著低于PCA代偿患者(均P<0.01)。结论 MCA狭窄程度越重,侧支开放出现的频率和级别越高;侧支循环状况好的患者病情相对轻,预后较好。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赵文娟;安中平;王景华;宁宪嘉;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抗血小板、调脂和抗氧化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9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或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1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两组的预后,比较两组的改善率、复发率、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12个月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治疗或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2011年09期 v.51;No.74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水平及意义

    窦攀;王学美;富宏;房颖;刘庚信;张前进;褚松龄;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IG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80例IGR患者(IGR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40例正常人(NGT组)进行血糖和胰岛素等检测。结果①NGT组、IGR组和T2DM组的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E选择素和VCAM-1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②脂联素与E选择素、VCAM-1呈负相关(r=-0.628,-0.321;P均<0.01),E选择素与VCAM-1呈正相关(r=0.351,P<0.01)。③影响脂联素的主要因素有WHR、HDL和LDL,影响E选择素的主要因素有WHR、HbA1c、LDL,影响VCAM-1的主要因素有WHR、HbA1c、TG、HDL、LDL。结论在IGR阶段,脂联素、E选择素和VCAM-1已出现明显异常,已经有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生;IGR患者腹型肥胖、长期高血糖和高LDL血症是影响脂联素、E选择素和VCAM-1的主要因素。

    2011年09期 v.51;No.74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组织中Cyr61、VEGF和HSP27的表达及意义

    梁鼎奇;吕小平;詹灵凌;唐星火;

    目的观察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Cyr61、VEGF和HSP27表达情况,并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和HSP2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yr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组织(P<0.05);HCC转移者的Cyr61、VEGF和HSP2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Cyr61、VEGF和HSP27的表达与HCC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yr61、VEGF和HSP27的表达情况对判断HCC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1年09期 v.51;No.74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及意义

    张迎黎;张红梅;孟焱;陈佐明;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工作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5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5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用数字广度测验、连续操作测验(CPT)、Stroop色词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4种神经心理学评估工具评定两组的工作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观察组基线期和抗抑郁治疗6周后、对照组基线期和6周后分别评估所有测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数字顺背和倒背、CPT三项任务正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Stroop干扰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6周后上述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但仍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工作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但治疗后仍有显著的认知功能缺陷。

    2011年09期 v.51;No.74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RNA干扰对XWLC-05肺癌细胞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

    张璟;黄云超;周永春;陈琬玲;

    目的构建靶向水通道蛋白3(AQP3)的siRNA表达载体,探讨其对XWLC-05肺癌细胞系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AQP3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对照组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XWLC-05肺癌细胞,用RT-PCR检测AQP3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Q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靶向AQP3的siRNA表达载体1和2,分别命名为pAQP3-siRNA1、pAQP3-siRNA2。转染48 h后pAQP3-siRNA1和pAQP3-siRNA2转染组AQP3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5%和7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AQP3-siRNA1和pAQP3-siRNA2转染后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3%和73%,pAQP3-siRNA1干扰效果明显高于pAQP3-siR-NA2(P<0.05)。结论 AQP3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地抑制XWLC-05肺癌细胞系AQP3的表达。

    2011年09期 v.51;No.74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篇与个案

  • 带状疱疹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报告

    解霞品;

    <正>患者男,60岁,工人。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 d就诊。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针扎样疼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与劳力、情绪无明显关系,自服速效救心丸疗效欠佳。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冠心病史3

    2011年09期 v.51;No.743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克拉霉素致儿童轻躁狂1例报告

    李文权;杨霞;

    <正>患者男,3岁。因咳嗽、低烧、无胃口和全身无力3 d就诊。患儿精神正常,对地点、时间和人的定向良好。查体:T37.8℃,P 87/min,R 16/min,BP 105/60 mmHg。听诊闻及肺底部有碎裂音,未行胸部X线检查和痰培养试验,初步诊断为肺炎。给予克拉霉素7.5 mg/kg口服,2次/d。第2次服

    2011年09期 v.51;No.743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

    隋熠敏;窦聪;

    <正>患者男,32岁,农民。因上腹部隐痛10 d、黑便5 d于2010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10 d前不明原因出现脐周及中上腹部阵发性隐痛,伴烧灼感,夜间及晨起明显,改变体位腹痛无缓解,无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反酸、嗳气,无发热、胸闷及心前区疼痛。曾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

    2011年09期 v.51;No.743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静滴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时延利;

    <正>患者女,59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0年12月7日在本院门诊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2.2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25 min后患者注射处周围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不高出皮肤,随之颈部及面部皮肤出现充血现象,

    2011年09期 v.51;No.743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1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张惠云;赵丹;李达;

    <正>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骨科为112例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2例患者,男49例、女63例,年龄79~26岁。骨股颈骨折46例,股骨头坏死42例,骨性关节炎1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011年09期 v.51;No.743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体会

    李毅;

    <正>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我科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和化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8年5月在我科进行

    2011年09期 v.51;No.74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癌症疼痛患者26例护理体会

    李凤玲;高娟;蔡永芹;

    <正>疼痛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是癌症晚期难以控制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010年3~9月,我科共收治26例恶性肿瘤疼痛发作明显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告作者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台湾华艺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论文在我刊刊出即被上述四家数据库自动录入上网,特此告知。作者对此如有异议,请在论

    2011年09期 v.51;No.743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携手《山东医药》 共创品牌形象

    <正>《山东医药》创刊于1957年,是山东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2011年09期 v.51;No.743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正>~~

    2011年09期 v.51;No.743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的书写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t的检验用英文小写t;④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⑤

    2011年09期 v.51;No.743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征稿启事

    <正>《山东医药》为全国综合性医学期刊,注重医学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阵地。《山东医药》专业覆盖性广,科学性强;充分发挥各医学专业知名学者在办

    2011年09期 v.51;No.74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笔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

    2011年09期 v.51;No.74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医学名词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

    2011年09期 v.51;No.743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

    2011年09期 v.51;No.743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

    2011年09期 v.51;No.743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亚麻醉浓度的七氟烷对成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吴浩;许鹏程;杨俊霞;

    目的探讨亚麻醉浓度的七氟烷对成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经过Morris水迷宫训练2 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氧气组(吸氧2 h)和七氟烷组(1.5%七氟烷吸入麻醉2 h),给予相应的处理后,连续5 d用Morris水迷宫行学习记忆测试。测试完毕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七氟烷组无认知功能障碍,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明显增加(P<0.05)。结论亚麻醉浓度的七氟烷不影响成年大鼠的认知功能,且能诱发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

    2011年09期 v.51;No.743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MMP-9、Omi的表达及意义

    郑晓梅;李小刚;袁云华;高毅滨;刘亮;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线粒体促凋亡因子(Omi)的关系。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CH1组(用于检测MMP-9)、ICH2组(用于检测Omi mRNA)。在脑立体定向仪下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备ICH模型。于造模后3、6、12、24、48、72、120 h及7 d用干湿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RT-PCR法检测OmimRNA的表达。结果 ICH组脑含水量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术后48 h达高峰;ICH后MMP-9表达在6 h开始上升,24~48 h达高峰,72 h时开始下降;Omi mRNA表达在3 h开始上升,24~48 h达高峰,72 h时开始下降。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995,P<0.05)。结论 MMP-9参与了ICH后灶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及组织水肿的过程,诱导或加重了神经元凋亡及脑水肿。

    2011年09期 v.51;No.74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

    魏秀娥;荣良群;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RH)对脑出血(ICH)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ICH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RH干预组。干—湿重法观察各组48 h时的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6、12、24、48、72 h及7 d时的血肿周围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①HE染色: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细胞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血肿周围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组织水肿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RH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血肿周围水肿带缩小,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②脑水肿测定:模型组和RH干预组脑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RH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对照组进针点周围偶见Bcl-2表达,未见Bax表达;模型组和RH干预组Bax、Bcl-2均以出血灶周围表达为主,出血后6 h可见Bax阳性细胞表达,24 h达高峰,48 h后逐渐减少;出血后12 h可见Bcl-2明显表达,48 h达高峰,7 d时仍有表达。RH组Bcl-2表达在12、24、48、72 h与ICH组比较显著增强(P均<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参与了ICH后脑损伤;局部应用RH可显著减轻ICH后脑水肿,并可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前列通瘀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赵旭涛;李刚;

    目的观察前列通瘀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前列通瘀高、中、低剂量组,前列通瘀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前96、72、48、24、1 h分别给予前列通瘀片1.64、0.82、0.41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最后一次给药60 min后,分别于前列腺背叶进针注射1%角叉菜胶无菌混悬液0.2 ml,制作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观察各组腹膜微、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体质量、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病理切片等指标。结果前列通瘀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改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改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前列腺指数,不同程度减轻白细胞浸润,提高大鼠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密度。病理学检查显示,前列通瘀各组炎症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病理切片支持受试药物对大鼠体质量和前列腺指数等指标的改善作用,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因此认为,前列通瘀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31例疗效观察

    张莉;

    <正>幽门螺杆菌(Hp)是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菌,人群感染率很高。随着抗生素耐药株Hp逐年增加,Hp根除率日益下降。10 d序贯疗法是根除Hp的一种新方案,即前5 d的诱导期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一种抗生素的二联治疗,

    2011年09期 v.51;No.743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老年静脉炎疗效观察

    黄玉青;

    <正>静脉输液时由于药物刺激、静脉导管针刺激、液体外渗、输液过程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条血管反复多次穿刺等原因可引起静脉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化,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穿刺难度大,易造成反复多次穿

    2011年09期 v.51;No.743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欧传活;吴建语;傅博;

    <正>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从中药苦参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新型抗癌中药,具有抗癌、止痛、止血、抑制癌细胞扩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作用。2008年6月~2010年8月,我们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疏血通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42例临床观察

    王喜玲;

    <正>意识障碍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包括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抽搐、甚至嗜睡、昏迷等,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2008年10月~2010年9月,我们应用疏血通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28例疗效观察

    张淑英;姜晶;郭明霞;王淑云;

    <正>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包括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是妇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患者常因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本文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股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62例手术治疗体会

    赵光辉;王浩;张堃;薛汉中;宋哲;孙相祥;

    <正>股骨髁间骨折多因高能量暴力造成,是下肢创伤中较严重的一种关节内复杂骨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疗效观察

    李国梁;郭文超;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骶管注射、手法治疗、骨盆牵引、脱水疗法、电针刺激、推拿疗法、中药治疗、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0例患者,男126例、女74例,年龄20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疏通乳腺管按摩法治疗产后乳房胀痛215例疗效观察

    李珑;李敏香;陈艳;

    <正>产后乳腺管不通或哺乳困难(乳头平或凹陷)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常引起产后乳房胀痛,是产褥期常见症状。保持乳腺管通畅是促进乳汁排出、减轻乳房胀痛的关键。2010年2~8月,我们对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采用疏通乳腺管按摩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5例患者,年龄19~41岁。首次分娩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家庭康复及支具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应用

    窦建;

    <正>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运动障碍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目前我国有77万~175万脑瘫患儿,而康复中心数量很少,不能满足患儿长期住院康复治疗的需要,而且多数患儿的家庭也负担不起长期住院治疗的费用,因此家庭康复越来越显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44例治疗体会

    熊德山;刘华东;

    <正>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对利尿剂反应不佳,长期大量腹水的存在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正常功能,易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对4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喉罩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张彬;王君霞;胡卫东;

    <正>喉罩(LMA)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通气的人工气道,作为声门上通气方式,具有气道反应小、损伤小、易操作的优点。2010年9~11月,我们比较了LMA与气管插管(TT)用于小儿麻醉的利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60例择期手术患儿,男31例、女29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肺纤维化62例临床分析

    杨永红;王导新;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以肺泡壁浸润、增厚、间质性纤维化为特征,其病因未明,氧化、抗氧化失衡可能在疾病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62例IPF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62例IPF患者,男49例、女13例,年龄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后缺乳52例中医治疗体会

    王爱玉;李文汝;陈毓魏;

    <正>产后乳汁量少或全无称缺乳。产后缺乳会降低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影响母乳喂养,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疾病。产后保持充足泌乳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我科对缺乳产妇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

    2011年09期 v.51;No.74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对脊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郝爱国;华敬亮;李秀燕;

    <正>近年来,CT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复杂骨折的鉴定。为了更好的显示骨折线,必须利用CT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正确的诊断。2005~2010年,我院对60例脊椎爆裂性骨折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G试验阴性的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报告

    刘鹏江;邓琦;李玉明;

    <正>1,3-β-D-葡聚糖(BG)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细菌、病毒、人体细胞及其他病原菌无此成分,故BG作为真菌抗原有较高的特异性。BG试验(G试验)对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3例G试验阴性的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MEWS系统评分对院前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朱远群;阮海林;杨春旭;黄福文;王承辉;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MEWS)系统评分对院前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7月院前急救中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140例,现场采集相关数据进行MEWS评分,以入院90 d为观察终点,以结局作为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MEWS评分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计算,计算患者相应的预测指标。结果死亡组MEWS评分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判断院前急救急性脑出血患者危重程度的最佳截断点为≥5分,对危重病患者死亡预测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1.67%,准确度为80%,约登指数为0.6167。结论 MEWS评分适用于判断院前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此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张向民;卫青祥;苏光;李琦;尤小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或脑卒中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布成三组,分别给予缬沙坦、依那普利、卡托普利降压治疗。治疗后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三组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依那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的总量表分和记忆商数均明显低于缬沙坦组;依那普利组记忆功能减退更加严重。结论高血压患者应尽可能使用ARBs药物如缬沙坦,选用ACEI类药物时尽量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卡托普利,以减少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的风险。

    2011年09期 v.51;No.743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危险分层与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

    姜兴千;闵连秋;魏科华;

    目的探讨高血压危险分层与急性脑梗死(AC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ACI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分层,评定入院治疗第1、3、7及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于第14天评定临床疗效;分析高血压危险分层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压增高者占86.4%。各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入院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随着危险程度的升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趋向加重,临床疗效变差。结论极高危组近期疗效差;高血压危险分层对评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2011年09期 v.51;No.743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析

    王远青;张爱梅;李宪章;

    目的探讨鲁西南地区45岁以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卒中亚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鲁西南地区的95例45岁以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颈部超声、DSA结果等。结果 95例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病因按TOAST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7例,心源性脑卒中4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8例,其他原因21例(其中烟雾病10例),不明原因35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位于前四位的是吸烟、高血压、饮酒、糖尿病,其中高血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最相关,饮酒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最相关,吸烟与原因不明脑卒中最相关。脑血管造影显示2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结论原因未明的脑卒中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是鲁西南地区最常见的青年卒中亚型;吸烟、高血压、饮酒是鲁西南地区青年卒中的最常见危险因素;烟雾病在当地多见。

    2011年09期 v.51;No.74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衣服新;张建选;孔令常;

    目的研究肺部感染、中枢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不良、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患者预后的措施。方法选择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分为A(GOS 4~5分)、B(GOS 1~3分)两组,对两组术前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二者与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术前诸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术后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多种并发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肺部感染、中枢高热、营养不良、低氧血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估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指针。

    2011年09期 v.51;No.74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对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抑制作用

    游选旺;唐毕华;黄健;陈伟华;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2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48周;观察组先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20周后加用α-干扰素500万U、3次/周,4周后改为单用α-干扰素,治疗24周。完成上述治疗后,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观察组给予α-干扰素继续巩固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病毒学和生化应答以及拉米夫定抗性突变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对照组ALT水平复常和HBV DNA降至1 000 copies/m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1%和55.1%,观察组分别为59.36%和56.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4周时发生YIDD突变2例,治疗结束时消失;对照组发生YMDD突变22例。结论采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与单用拉米夫定同样有效,序贯治疗更能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产生。

    2011年09期 v.51;No.74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与脉象的关系

    曹修亮;陆小左;张海军;黄晓玲;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与脉象的关系。方法将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分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四个证型,采用中医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对四组的脉象进行测定。结果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多见弦类脉和滑类脉,脉象参数中P波、P角、V/P、D波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脉象参数可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可能为儿童抽动障碍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2011年09期 v.51;No.743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任绍新;任英莉;崔月红;崔万宏;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3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Bi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24 h两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及气管插管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治疗4、24 h后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插管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 BiPAP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

    2011年09期 v.51;No.74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特点分析

    雷学维;曹俊;李斌燕;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对200例HIE患儿分别于生后72 h、7 d、14 d、21 d及8个月行DWI和常规MRI扫描检查。结果 72 h内常规MRI均未见异常,DWI在轻度HIE未见异常,重度及大部分中度表现异常高信号;7、14、21 d及8个月各时段中、重度HIE常规MRI才出现不同时期异常信号,DWI则表现为异常信号逐渐演变或减落。结论 DWI可作为HIE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能在24~72 h内为中、重度HIE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011年09期 v.51;No.74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肺功能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李晓辉;林蕊艳;胥振扬;张俊贤;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一口气法测定支气管哮喘和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肺通气功能、容量测定、弥散功能、脉冲振荡)。结果 COPD组各项通气功能均明显低于哮喘组,COPD组中的功能残气量及残总比明显高于哮喘组(P均<0.05),哮喘组的弥散功能正常或轻度降低,呼吸总阻抗、外周气道阻力及响应频率在两组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除肺通气功能以外,肺容量测定、弥散功能及脉冲振荡在支气管哮喘和COPD急性发作期鉴别诊断中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1年09期 v.51;No.74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MMP-9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演变为脑梗死的相关性

    胡屹伟;李林文;

    目的分析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演变为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TIA演变为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9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标本,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水平,收集常规实验室指标如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等,分析血浆MMP-9、相关实验室指标与TIA演变为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生脑梗死15例,发生率15.63%。发生脑梗死者与未发生脑梗死者的MMP-9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9)。相关性分析显示,MMP-9与TIA演变为脑梗死呈显著正相关(OR=12.093,P=0.032)。结论 MMP-9是TIA发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可作为TIA近期卒中风险的预测指标。

    2011年09期 v.51;No.74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瞬目反射检测结果分析

    韩璐;张雪青;王世民;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瞬目反射(BR)检查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后循环TIA患者(TIA组),分别行EEG、BAEP和BR检查,观察EEG各波的分布,BAEP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计算BR各反射波平均潜伏期。结果 TIA组EEG异常率为36%,BAEP检查脑干异常率为72%,BR检查脑干异常率为76%。结论 EEG可以敏感地反映脑功能状态,BAEP与BR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病变,三者从不同的解剖路径反映脑干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联合检测有助于定位诊断。

    2011年09期 v.51;No.74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崔家栋;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Fine危险分层标准将89例CAP患者分为普通CAP组54例和重症CAP组35例,3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FIB,比较各组血浆FIB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FIB水平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和重症CAP组的血浆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症CAP组FIB水平高于普通CAP组(P<0.05);血浆FIB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943,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随CAP病情加重而增高,检测血浆FIB有助于CAP患者的病情判断。

    2011年09期 v.51;No.74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评价

    刘爱东;刘文萍;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救治急性左心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AL-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6、24、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血压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6、24、72 h的PaO2、SaO2、PaC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1~6 h的PaO2、S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1~6 h后PaO2、SaO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72 h后两组PaO2、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6 h后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LHF患者给予BiPAP可显著提高动脉SaO2和PaO2,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2011年09期 v.51;No.74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抗结核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与CD_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李方学;张为卿;周静;何荣梅;李莉;江波;

    目的观察抗结核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及其与CD4+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给予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月末检测CD4+淋巴细胞计数,并于疗程结束时对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与CD4+淋巴细胞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3、6月末,CD4+淋巴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升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与CD4+淋巴细胞计数有关,CD4+<100个/μl者疗效较差,>200个/μl者疗效较好。结论抗结核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与CD4+淋巴细胞水平具有相关性,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提高其疗效;CD4+<200个/μl时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可降低其发病率。

    2011年09期 v.51;No.74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青岛地区男性痛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调查

    周玉娇;孟冬梅;韩琳;李长贵;苗志敏;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男性痛风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方法采集青岛地区683例男性痛风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臀围及血压。MS判定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的诊断标准。结果共发现MS患者360例(47.3%),其中散发痛风272例(46.7%)、家系痛风51例(50.5%),两者比较P>0.05。发作时尿酸水平正常45例(34.9%),增高278例(50.2%),两者比较P<0.05。结论青岛地区男性痛风患者MS患病率高,其患病率与有无痛风家族史无关,与尿酸水平相关。

    2011年09期 v.51;No.74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身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董桂香;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5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F;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抗双股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结果抗RNP抗体的阳性数最多,RF的阳性数相对比较少,但是5种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除抗双股DNA抗体、抗Sm抗体的特异性高于其他3项(P<0.05),其余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抗双股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的抗体与RF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不足,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检出率及检测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基础免疫状态的影响

    王琴;侯晓强;崔向军;

    目的观察黄芪白花蛇舌草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PNS患者基础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5例P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内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及基础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88%和4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25.00%(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Upro显著降低,血清TP、ALB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基础免疫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白花蛇舌草汤能显著降低PNS患者的尿蛋白,升高血清ALB,增强患者的基础免疫力,疗效满意。

    2011年09期 v.51;No.74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肾移植稳定期患者环孢素A的药动学研究

    周茂金;赵永伟;梅如冰;董立;苏美英;丛绍强;周庆秋;万仁忠;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在肾移植稳定期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2例肾移植稳定期患者服用CsA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CsA的C0为(122.04±70.35)ng/ml,Cmax为(808.56±244.74)ng/ml,Tmax为(1.67±0.49)h,t1/2为(4.74±0.73)h,AUC0~12为(3 193.46±1 127.13)(ng.h)/ml。结论 CsA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建立肾移植稳定期患者CsA的稳态药动学参数,可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2011年09期 v.51;No.74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血浆NO和C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董士中;马艳庆;杨鹿鸣;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血浆NO、血浆C肽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和血浆C肽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应用胰岛素39例(INS组),口服降糖药27例(SU组)。采集患者血样,利用徐氏法提取红细胞膜,采用酶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ATP酶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法间接测定血浆NO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肽水平。结果 INS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血浆NO水平较SU组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ATP酶活性及血浆NO水平与血浆C肽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0.01);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的分期随血浆C肽水平降低而逐渐升高。结论 C肽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提高血浆NO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发挥保护作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学指标的影响

    张滨;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炎症学指标变化,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炎症因子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型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学指标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液对炎症因子的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2011年09期 v.51;No.74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华蟾素联合NI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丁永娟;

    目的评价华蟾素联合NI方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NI方案(长春瑞滨+异环磷酰胺)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NI方案+华蟾素20 ml治疗,21 d为一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比较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P<0.05);联合组Kamofsky评分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和静脉炎,联合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NI方案用于治疗中晚期NSCLC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以减轻用药毒副反应。

    2011年09期 v.51;No.74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的关系

    张凤平;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分析影响NAFLD的因素。方法比较71例糖耐量异常伴有脂肪肝患者和59例糖耐量异常不伴有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α谷氨酰转移酶、糖化血红蛋白和HOMA-IR水平。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OMA-IR、TC、TG、WHR是NAFL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高TG和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异常合并NAFLD的重要因素。

    2011年09期 v.51;No.74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S-腺苷甲硫氨酸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效果观察

    赵国英;张海鸿;郭金将;罗瑶;冯洁;

    目的研究S-腺苷甲硫氨酸(SAMe)对全胃肠外营养(TPN)所致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瘀积症(PNAC)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346例TPN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TPN的同时加用SAMe 100 mg/(kg.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PNAC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NAC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SAMe可有效防治TPN所致PNAC,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2011年09期 v.51;No.74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Cyclin D1、CA242、CA199与CEA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季之森;沙云凤;刘月勤;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 D1)、CA242、CA199、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97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105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Cyclin D1、CA242、CA199、CEA阳性率及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价值。结果四种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

    2011年09期 v.51;No.74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

    吴晓静;孙学仁;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颈A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强化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 mg/次,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均每晚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AS斑块的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强化组上述指标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能更有效地降低CIMT以及TC、LDL-C水平,升高HDL-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11年09期 v.51;No.74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64排螺旋CT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崔志新;王胜林;万立野;柳逢春;王淑贤;秦诗阳;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DCT)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8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64-MDCT及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对其左心室容量及室壁厚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种方法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64-MDCT和2D-TTE所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20±7.59)%和(55.59±4.74)%,室壁增厚率分别为(62.92±25.77)%和(56.33±20.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64-MDCT在对心脏冠状动脉进行评价的同时,能够准确测量左心功能,并与2D-TTE有很好的相关性。

    2011年09期 v.51;No.74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对HCT-15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韩颖;郭仁乐;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对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CT-15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μmol/L的ROS进行干预,检测干预前后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MMP-7、TIMP-1在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呈阳性表达,用药后可显著降低两种蛋白的表达,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ROS可通过降低MMP-7、TIMP-1在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毋永娟;崔荣;杨燕霞;华云旗;谭亚琴;刘丽萍;袁海清;金云剑;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76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组采用标准一线方案TP/GP方案,联合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2 ml/d。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38.23%,化疗组为33.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好转率为52.94%,化疗组为2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毒副反应较化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NSCLC化疗中有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张汀荣;曾洁;赵韬;顾小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成两组,联合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放疗组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0.8%,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92.3%;放疗组分别为68.2%、77.3%,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放疗组白细胞明显减少,与联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联合组NK细胞活性增高,CD4/CD8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明显缓解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放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011年09期 v.51;No.74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体外诱导鼻咽癌CNE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胡万宁;王晓红;王建功;李义慧;刘卫东;杨俊泉;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对CNE2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B2、Cdc6的表达情况。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CNE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CNE2细胞比例增高,同时还可使CyclinB2表达下降,Cdc6表达上调(P<0.05或<0.01)。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降低CyclinB2蛋白、上调Cdc6的基因表达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2011年09期 v.51;No.74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高燕;丁慧芳;路希敬;刘国强;邢健;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血液病患者48例(观察组),其中急性白血病(AL)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0例、多发性骨髓瘤(MM)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组织标本中MVD、TSP-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恶性血液病在不同疾病的同一阶段比较,骨髓MVD、TSP-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初诊组与未缓解组的骨髓MVD值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均<0.01),TSP-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均<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MVD、TSP-1与年龄、性别、血细胞计数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VD是分析恶性血液病病情的独立指标,TSP-1是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分子,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病情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2011年09期 v.51;No.74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惠双;万里新;李春珂;王文廉;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卡铂或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方案同上,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中有适应证者均适时加用放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比较两组的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改善(P均<0.05);随访1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011年09期 v.51;No.743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肌钙蛋白的相关性

    刘亚军;王智兰;郭昌星;林茂恩;秦旭东;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比较20例脓毒症、23例严重脓毒症和2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血清PCT、cTnI水平,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cTnI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血清PCT、cTnI水平均随病情程度加重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清cTnI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0、0.921,P均<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发生心肌损害,随病情加重更加明显。

    2011年09期 v.51;No.74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正畸力作用下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焉妍;张晓明;惠敏;薛潇;

    目的观察人正畸牙受力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龈沟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MP-13在正畸牙移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H1组和H2组,分别用0、100、300 g力拉上颌尖牙向远中。在加力前和加力后1、7、10、14 d收集龈沟液,应用ELISA方法测定龈沟液中MMP-13含量。结果 H1组和H2组与对照组相比,MMP-13含量在加力1 d后出现明显变化,各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下GCF中MMP-13水平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齿GCF中MMP-13的表达随牙齿的受力改变而发生动态变化,其水平与正畸力大小及力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MMP-13可能与正畸牙的移动和牙槽骨改建有关,可作为一种临床检测方法。

    2011年09期 v.51;No.74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成年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刘伟;吴浩;许鹏程;

    <正>神经干细胞(NSCs)在一定条件下可增殖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功能的修复过程,称之为神经发生。传统观念认为,神经发生主要存在于胚胎期。近年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神经发生,生理状态下神经发生较少,而病理状态下神经发生较多。这为临床上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成年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11年09期 v.51;No.743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研究进展

    冯玉婧;袁建新;杨秀平;

    <正>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2条或3条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灌注压降低,使灌注交接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CWI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因此重视CWI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2011年09期 v.51;No.74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剖宫产术后头痛、恶心、抽搐、视物不清

    刘晓辉;卢林;杜怡峰;杨江飞;

    <正>患者女,27岁。因剖宫产术后1 d,头痛、恶心、视物不清5 h,于2010年8月13日入院。患者于前一天上午院外行剖宫产术,顺利产出男婴、女婴各一。术后出现情绪不佳,极度烦躁,哭闹不止。血压160/90 mmHg。当晚20:00出现剧烈头痛、恶心,视物模糊,并抽搐发作1次。发作时双眼上

    2011年09期 v.51;No.74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