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正;李谌;陈峻江;刘丹平;
目的构建同时表达具有抗原表位FLAG标记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目的蛋白和示踪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分子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 CMV-BMP2+-IRES-hrGFP-1。方法采用PCR技术对pcDNA3-BMP2携带的BMP2基因诱变,去除翻译终止密码子后的基因序列并添加新的酶切识别位点XhoⅠ。测序检测诱变情况,将诱变后的BMP2基因定向导入pShuttle CMV-IRES-hrGFP-1,将质粒分别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A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该质粒;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HEK293A中的GFP和MSCs中的BMP2,行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鉴定。结果质粒pShuttle CMV-BMP2+-IRES-hrGFP-1经双酶切鉴定图谱分析构建正确,HEK293A、MSCs中均有GFP和BMP2表达。结论 pShuttle CMV-BMP2+-IRES-hrGFP-1构建成功。
2011年10期 v.51;No.74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栗刚;吴秀成;钟声;王巍;李媛;刘丹平;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VEGF121)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Adv-BMP2-IRES-VEGF121,并观察其在人胚肾细胞株(HEK293)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腺病毒质粒pShuttle-CMV-BMP2的目的基因BMP2进行PCR扩增。腺病毒质粒pShuttle-CMV-VEGF121-IRES-hrGFP-1经Kpn I/Xba I酶切后,将BMP2片段定向导入pShuttle-CMV-VEGF121-IRES,构建pShuttle-CMV-V EGF121-IRES-BMP2,并注入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提取质粒。通过酶切分析、PCR检测和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将构建所得的质粒转染HEK293,采用RT-PCR法检测HEK293中的BMP2、VEGF121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Adv-BMP2-IRES-VEGF121。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质粒转染后的HEK293 BMP2和VEGF121表达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Adv-BMP2-IRES-VEGF121,其转染HEK293后,VEGF121、BMP2在HEK293中共表达阳性。
2011年10期 v.51;No.74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隽;陈晓明;钟艳平;黎丹戎;肖增明;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骨肉瘤患者45例行截肢术或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术中分别切取骨肉瘤组织及对应癌旁(肿瘤组织边缘外5.0 cm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COX-2、VEGF;以CD34为标记,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在骨肉瘤组织中分别为80.0%、75.6%和(43.6±11.4)条/HP,均高于癌旁组织的22.2%、17.8%和(13.5±7.3)条/HP,且三者与骨肉瘤的外科分期有关(P均<0.05)。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VEGF的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58和0.75,P均<0.05)。COX-2和VEGF同时阳性表达时,MVD显著增高(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骨肉瘤外科分期呈正相关。二者共同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促进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
2011年10期 v.51;No.74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新文;王兆杰;俞华威;陈军平;叶小聪;安荣泽;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同时行关节复位、关节囊修复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术后随访5~15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随访期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钛板断裂、螺钉拔出、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3例;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中,稍有前凸畸形1例,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1例。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讨论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隋杰;李志忠;林永新;孙国栋;焦根龙;任炼;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9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PVP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X线片测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后倾角(θ角)。观察治疗后1 a两组患椎邻近椎体的退变情况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术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及θ角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1)。手术组术后1 a发生患椎邻近椎体骨折5例(16.7%),对照组无邻近椎体骨折发生(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加速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并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2011年10期 v.51;No.74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董玉珍;段永壮;梁秋冬;许大勇;
目的观察Schwann细胞(SC)脊髓内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取2 d龄SD大鼠坐骨神经培养、纯化、传代SC,并行纯度鉴定。另取48只SD大鼠制作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脊髓腹角注射SC;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1、4、8周各取8只大鼠,取L4~6段脊髓,观察运动神经元数目并计算存活百分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SC经培养纯化后纯度为95.6%±2.5%。实验组伤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87.2%±4.6%,高于对照组的58.4%±5.4%(P<0.01)。实验组神经元细胞器及大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结构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 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
2011年10期 v.51;No.74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兴海;罗俊生;霍晓川;顾立学;关宁;冯旭;
目的构建人胆固醇酯水解酶(hCEH)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扩增。方法将hCEH基因整合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hCEH,线性化后与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获得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Ad-hCEH,酶切后用脂质体转染HEK293,包装成重组体腺病毒Ad-hCEH,经扩增和纯化得到高滴度重组病毒。采用PCR法进行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FP)追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Ad-hCEH病毒滴度。结果重组穿梭质粒及其载体经鉴定后,电泳结果与预期相符。Ad-hCEH-EGFP感染HEK293后,随时间增加,HEK293表达绿色荧光的量也增加。hCEH碱基序列经测序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完全吻合。Ad-hCEH电泳结果显示1 700 bp附近有一条带,与目的片段相符合。最终测得Ad-hCEH滴度为1.2×1010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hCEH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2011年10期 v.51;No.744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宇宏;李金源;刘刚;
目的观察VEGF单克隆抗体对体外舌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Tca-8113细胞制成2.5×107/ml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设A、B两组。培养6 h待细胞贴壁后,A组加入VEGF单克隆抗体,B组不添加任何药物。分别于培养后24、48、72、96 h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于培养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的VEGF mRNA。结果培养24、48、72、96 h后,A组细胞生长存活率分别为65.9%、46.1%、69.7%、30.3%(P均<0.05)。A组G2/M期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分别为7.393%±0.323%和2.733%±0.055%,P<0.01),A组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0.180±0.061和1.000±0.000,P<0.01)。结论 VEGF单克隆抗体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重分布及下调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2011年10期 v.51;No.744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颜守义;万光俊;王波;赵文新;
目的观察CD147基因沉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K1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筛选有效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方法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CD147 siRNA,分别转染人K1为实验组(S1、S2、S3组),同时设不加干预者为正常组,siRNA阴性对照进行干预为阴性对照组。RT-PCR、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CD147 mRNA及其蛋白。筛选能有效沉默CD147 mRNA及其蛋白的siRNA序列。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CD147表达沉默后K1细胞中的VEGF-C mRNA及其蛋白。结果 S1组CD147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与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0.05。S2、S3组与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0.05。S2、S3组的siRNA序列可有效沉默CD147的表达而S1组不能。S2、S3组CD147 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7.8%和72.5%;CD147蛋白表达抑制率为31.7%和35.4%。S2、S3组K1细胞中VEGF-C 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6.4%和56.6%;其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1.9%和41.6%。结论筛选出了能有效沉默CD147基因表达的siRNA序列。CD147基因沉默后可降低K1细胞中VEGF-C的表达,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能力。
2011年10期 v.51;No.74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大鹏;李崇;盛修贵;
目的构建人孕激素受体(hPR)亚型hPRA、hPRB真核表达载体,并以此建立表达不同hPR亚型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RA、pcDNA3.1-hPRB,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hPR阴性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CA,将HECCA分3组,前2组分别转染pcDNA3.1-hPRA、pcDNA 3.1-hPRB,同时转染两种质粒。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hPRA、hPRB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序列分析,pcD-NA3.1-hPRA、pcDNA3.1-hPRB构建正确。pcDNA3.1-hPRA、pcDNA3.1-hPRB成功转染HECCA后,在HECCA中检测出了hPRA、hPRB表达,建立了3株转染细胞:HECCA-A只表达hPRA,HECCA-B只表达hPRB,hECCA-AB表达hPRA及hPRB。结论成功构建了hPRA、hPRB真核表达载体,载体转染后的HECCA能分别稳定表达hPRA、hPRB,建立了表达不同hPR亚型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2011年10期 v.51;No.74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肖文德;高辉;姬广林;赖光松;陈庆真;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行广泛切除术5例、根治性切除术3例,均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后每3个月复查胸片和膝部正侧位X线片。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迹象,未发现假体松动;膝关节活动范围为80°~110°;MSTS为(23.5±4.0)分,优良率为87.5%。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和林;冯建刚;张进明;王东来;荀建军;李增怀;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共79个病椎行PVP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 d、3、6个月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椎体穿刺均成功。术中发生骨水泥沿椎体静脉丛渗漏2例,停止注射骨水泥同时给予激素静脉注射,术中注射骨水泥时发生血压下降2例,下肢轻度刺激性疼痛1例,停止注射后恢复。术中未出现肺栓塞、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3 d及3、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6%、71%、67%。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术后出现神经症状1例,积极治疗2周后恢复。术后3、6个月分别有1、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转移(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 PV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止痛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军;廖全明;王志贵;王克军;
目的观察原发性骶骨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原发性骶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采用后侧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7 h,术中出血量为1 300~4 000 ml,术中输血量为1 600~5 000 ml。术后随访4~99个月。疼痛16例、大小便困难10例及有神经根症状9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出现大小便困难2例、神经根症状2例、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3例,除1例大小便困难者外,余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2例脊索瘤患者术后复发,行病灶清除术。1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 a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案制订应兼顾彻底切除肿瘤和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及下肢功能,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确定肿瘤切除方式,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2011年10期 v.51;No.74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宁;滕学仁;张其亮;卫红军;马振华;刘红云;
目的观察脂肪肉瘤组织中p16、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脂肪肉瘤患者32例,行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术30例,脂肪肉瘤姑息性减瘤术2例。术中取其脂肪肉瘤组织及正常脂肪组织各3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p53蛋白。结果脂肪肉瘤、正常脂肪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和100%,p53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0,脂肪肉瘤与正常脂肪组织相比,P均<0.05。随脂肪肉瘤病理分型升高,p16表达下降而p53表达升高,p16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1,P均<0.05)。结论脂肪肉瘤组织中p16蛋白呈低表达,p53蛋白呈高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共同参与了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
2011年10期 v.51;No.74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志刚;李志忠;焦根龙;孙国栋;隋杰;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定,以疼痛改善率表示。结果 48例中46例(96%)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本组术后2 a疼痛改善率为83.6%±4.4%,X线检查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为17.20°±5.37°,平均矫正率为56%。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1例,当即修补,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出现背升肌力下降1例,臀部疼痛2例,对症治疗后均改善。随访24~48个月,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现象,无假关节形成,Cobb角、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传思;安辉;
目的观察后路自体骨粒打压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退行性腰椎滑脱33例、峡部裂5例。均采用经后路自体骨粒打压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 a,所有滑脱节段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本组疗效优3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结论后路自体骨粒打压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好、安全。
2011年10期 v.51;No.74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翰霖;庄正陵;闫学军;刘江涛;段俊虎;段祎;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创伤的影响。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1β、IL-6、IL-8、CRP、TNF-α,评价手术对患者创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8.9±11.2)ml,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4%,出现并发症1例;对照组分别为(281.3±12.6)ml、80.0%、3例。两组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点两组血清IL-1β、IL-6、IL-8、CRP、TNF-α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血清IL-1β、IL-6、IL-8、CRP、TNF-α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创伤较小。
2011年10期 v.51;No.74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徐宏亮;吴建跃;谢士成;
目的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采用可调节式非限制性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估肩关节功能。复查X线观察假体位置、大小结节愈合情况。结果 13例术后随访18~36个月。术后18个月ASES为83~89分,所有患者患侧肌力和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状态。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于德水;纪宇宏;吕刚;栗刚;曹阳;范仲凯;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角度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PauwelsⅢ型骨折疗效。方法对19例青壮年股骨颈PauwelsⅢ型骨折患者采用角度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术后通过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Har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术后随访1.5~3 a。18例术后47个月均达到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94%。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无内固定物松动、转子下骨折及髋内翻畸形愈合发生。结论股骨近端角度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PauwelsⅢ型骨折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柳申鹏;段永壮;刘中何;赵斌;徐海斌;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中侧块钢板固定12例,侧块钉棒固定20例,根据椎管狭窄和不稳节段切除相应椎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正常,颈椎骨性融合,稳定性恢复,未见颈椎不稳。Frankel分级:C级6例中2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E级,D级24例均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所有患者均下地行走;术后肌力3~5级,无轴性症状、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茂伟;郭宝磊;梁单;曹军军;
目的探讨肱骨滑车冠状面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5例肱骨滑车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依靠X线表现不能明确骨折类型,行3D-CT检查确诊。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本组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复查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骨折不愈合,术后12周肘关节能自主活动。参照改良HSS肘关节评分系统,疗效优12例,良3例,随访1 a疗效满意。结论 3D-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肱骨滑车冠状面骨折。确诊后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1年10期 v.51;No.74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化武;王栋;赵磊;陈亮;彭树强;曹忠;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术后随访11~5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1年10期 v.51;No.74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传华;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35例(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Ⅱ期19例(共21髋)、Ⅲ期16例(共17髋),均采用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定法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4~48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27例(30髋),可6例(6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8.95%。其中ARCO分期Ⅱ期者优良率为90.48%,Ⅲ期者优良率为64.71%,Ⅱ、Ⅲ期患者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可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尤其对早期患者。
2011年10期 v.51;No.74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言青;田学忠;贾世孔;冯世庆;
目的观察POLYAX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7例,骨折AO分型中的C2型18例、C3型9例,采用POLYAX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别计算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术后即刻及术后3、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结果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均骨性愈合,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为77~98分。术后即刻及术后3、6个月TPA分别为88.3°±4.2°、88.7°±3.9°、89.0°±4.5°,PA分别为8.3°±3.7°、8.5°±3.1°、8.8°±3.5°,术后各时间点TPA、PA相比,P均>0.05。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复位丢失。结论 POLYAX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固定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
2011年10期 v.51;No.74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衣英豪;王相如;杜道东;王汝武;李祥义;
目的探讨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胫骨多段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6例,加长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8例,双钢板内固定6例。结果 20例术后随访1~5 a,骨折全部愈合,19例愈合时间为8~12个月,1例术后1 a远端骨折未愈合,行髓骨针取出,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1 a后愈合。本组踝、膝关节活动良好(2例踝关节部分活动受限),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肢体均无短缩和畸形。结论根据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
2011年10期 v.51;No.74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洪木;耿宗友;李雪;
目的观察理筋渗透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分别行理筋渗透疗法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Kofoed踝关节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3、5、10 d,治疗组Kofoed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6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4.72%,对照组分别为4、10、5例和73.68%,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理筋渗透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效果好,踝关节功能恢复快。
2011年10期 v.51;No.74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春平;李春林;罗璝;罗英;刘月辉;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及血清尘螨特异性IgE(sIgE)和IgG4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64例AR患者进行11种常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尘螨sIgE和sIgG4。结果变应原SPT阳性率为100%(164/164例),变应原主要为屋尘螨(65.3%)、粉尘螨(58.2%)、热带螨(36.6%)和为德国小蠊(15.5%);引起AR的单种变应原阳性76例,2种阳性者38例,≥3种阳性者50例;AR组血清尘螨sIgE和sIgG4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尘螨变应原阳性强度与血清尘螨sIgE水平呈正相关(r=0.221 7,P<0.05),血清尘螨sIgE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184 3,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德国小蠊是江西地区AR患者主要的变应原。AR患者血清尘螨sIgE和IgG4水平明显升高,监测血清sIgE和IgG4水平对AR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2011年10期 v.51;No.74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学军;刘洪建;刘建伟;张连国;陈茂华;张庆广;
目的评价保留膈食管裂孔并行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不行膈食管裂孔切开游离食管及胃,并行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5例术后近期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13个月,无吻合口瘘及狭窄、胸胃综合征、膈疝、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结论在胸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不切开膈食管裂孔游离食管及胃,并用管状胃重建食管更符合人生理解剖要求,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实用价值。
2011年10期 v.51;No.74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尤共平;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1.5±10.0)min、(80.5±9.0)ml、(3.0±0.5)d,对照组分别为(72.0±9.5)min、(95.0±8.5)ml、(7.5±1.5)d,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相比,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6.7%(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9.2%,对照组为51.7%(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满意,优于开腹手术,且安全性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惠双;
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对48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GP(21例)、NP(7例)、DP(20例)方案化疗,并联合静滴恩度7.5 mg/m2,化疗至少2个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48例均完成2个化疗周期,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25例,疾病进展8例,有效率为31.25%,临床受益率为83.33%。本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个月,与NSCLC病理分型、初治与复治、化疗方案无关(P均>0.05)。发生白细胞下降35例(其中Ⅲ~Ⅳ度17例),血小板下降25例(其中Ⅲ~Ⅳ度9例),Ⅲ~Ⅳ度贫血1例,Ⅲ~Ⅳ度呕吐3例,Ⅰ~Ⅱ周围神经毒性7例,Ⅲ度高血压1例,Ⅰ~Ⅱ度ST-T改变6例。结论恩度联合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
2011年10期 v.51;No.74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贺松;
目的分析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均经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为乳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纯肿块型52例,肿块伴钙化16例,结构扭曲9例,单纯钙化8例,结构扭曲伴钙化5例。浸润性导管癌54例,导管原位癌16例,髓样癌8例,黏液腺癌10例,微小癌2例。结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敏感性较高,是首选方法之一。
2011年10期 v.51;No.74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倩;
目的对比观察激光、微波和宫颈炎康栓局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分别采用激光、微波局部照射和宫颈炎康栓阴道给药治疗。结果 A组治愈7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3%,A组中轻度患者分别为7、7、6、2例及90.91%,中度患者分别为0、10、5、4例及78.95%,重度患者分别为0、9、6、4例及78.95%;B组分别为14、20、20、6例和,B组90.00%,其中轻度患者分别为10、4、6、1例及95.24%,中度患者分别为4、6、8、2例及90.00%,重度患者分别为0、10、6、3例及84.21%;C组分别为8、24、18、10例和83.33%,C组中轻度患者分别为7、6、6、2例及90.48%,中度患者分别为1、9、6、4例及80.00%,重度患者分别为0、9、6、4例及78.95%。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轻度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P均>0.05。B组中、重度患者有效率与A、C组比较,P均<0.05。结论激光、微波和宫颈炎康栓局部治疗宫颈糜烂均有效,对轻度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对中重度患者可采用激光、微波治疗。
2011年10期 v.51;No.74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杜德晓;宫轲;张能维;朱斌;路夷平;王岩;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老年(≥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早期组、35例,发病72 h内手术)和延期手术组(延期组、91例,发病72 h后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中渗出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等)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早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渗出情况较延期组重(P均<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延期组(P均<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宜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2011年10期 v.51;No.74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线春明;王佳月;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血浆胃泌素(GAS)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8例ACI(观察组)、28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GAS。结果观察组血浆GAS为(102.7±50.3)ng/L,对照组为(74.3±36.5)ng/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大量者GAS为(150.5±39.4)ng/L、中小量者为(100.1±35.9)ng/L,病情为重型者GAS为(120.4±29.7)ng/L、轻中型为(98.1±21.3)ng/L,预后差者GAS为(123.4±29.8)ng/L、预后好者为(99.5±25.7)ng/L(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GAS水平升高,血浆GAS检测对ACI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2011年10期 v.51;No.74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奕鸥;丁军彬;雷铭;徐子平;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对25例胃间质瘤患者行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腹腔镜下成功切除23例,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4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10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4.5 h,48 h拔除胃管。住院时间为3~9 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无死亡及复发、转移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疗效较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俭;
目的观察E-钙黏素和CD44v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肾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肾脏组织中的E-钙黏素和CD44 v6。结果 E-钙黏素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4.4%,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的75.0%(P<0.05)。CD44v6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9%,高于正常肾组织的16.7%(P<0.05)。E-钙黏素、CD44v6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肾癌组织中E-钙黏素呈低表达,CD44v6呈高表达,二者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测肾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2011年10期 v.51;No.74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明超;徐勇;刘冉录;谢小强;
目的比较10针法和6针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385例,随机分为A组220例和B组165例。A组行标准6针法、B组采用10针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比两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31.8%(70/220)和43.6%(72/165),两组相比,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 10针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用于前列腺癌诊断比标准6针法前列腺癌检出率高。
2011年10期 v.51;No.74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密;吴长利;谢峰;孙光;王一;刘雨;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C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肉眼血尿2例,一侧腰痛3例,腰部或腹部肿块2例,查体2例触及肾区包块。4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1例阳性。腹部CT检查4例提示肾占位性病变,1例肾盂占位性病变。1例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者,胸部CT提示转移性肿瘤可能。术前4例诊断为肾癌,1例诊断为肾盂癌。3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盂癌根治术,1例因考虑肺转移行肾癌减瘤术。5例均经术后病理诊断CDC。免疫组化提示高分子细胞角蛋白CK(+~+++)5例,Vimentin2阳性4例。TNM分期:T1N0M0(Ⅰ期)2例,T2N0M0(Ⅱ期)、T3bN0M0(Ⅲ期)、T4N1M1(Ⅳ期)各1例。术后3例行免疫治疗,1例给予放疗。术后随访5个月~3.5 a,3例于术后2 a内死亡,余2例目前无瘤存活。结论 CDC恶性度高、预后差,确诊依靠病理检查,CT及肾血管造影检查有辅助诊断意义。主要治疗方法是肾根治性切除术,尚无标准化疗或免疫治疗方案。
2011年10期 v.51;No.74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耿进成;王武;冯连成;黄金星;刘军;王征;马渊;
目的观察术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情况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6例BPH患者中,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增强34例(A组)、收缩力低下30例(B组)、收力缩正常42例(C组),均行常规TURP治疗,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均增加(P均<0.01),剩余尿量(PVR)减少(P均<0.01)。与术前相比,A组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降低,B组Pdet增加(P均<0.01)。A组术后Qmax、PVR与C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P均<0.01。结论术前逼尿肌收缩力正常及增强的BPH患者较收缩力低下者,TURP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炜振;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3例,分别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1.2±12.3)min,术中出血量为(42.2±15.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2.5±1.9)h,平均住院时间为(3.5±1.4)d,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82.5%;开腹组分别为(46.0±12.5)min、(65.5±18.3)ml、(26.8±5.7)h、(6.0±2.1)d和53.9%,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输卵管通畅率高,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2011年10期 v.51;No.74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郭洪召;
目的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诺和灵R 3次/d、诺和灵N 1次/d,孕早、中、晚期剂量分别为(0.7~0.8)、(0.8~1.0)、(0.9~1.2)U/(kg.d),分别于三餐前和睡前给药。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及早产、剖宫产率,两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率分别为95.8%、87.5%,高于对照组的77.8%、66.7%;观察组妊高征发生率及早产、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发生率分别为8.3%、2.1%、12.5%、6.3%、4.2%、2.1%,均低于对照组的26.7%、20.0%、31.1%、24.4%、20.0%和17.8%(P均<0.05)。结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2011年10期 v.51;No.74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晓莉;沈亚伟;
目的比较PCEA与杜非合剂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0例,分别采用杜非合剂和PCEA镇痛。比较两组初乳时间、母乳满足新生儿时间、血浆催乳素、母乳sIgA水平,采用VAS评定两组产后疼痛情况,SF-36评分评价产后生活质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产妇产后初乳时间及母乳满足新生儿时间早,血浆催乳素、sIgA含量高;B组产后12、24 h VAS 1~3分所占比例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5。结论 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在提高产后初乳质量、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杜非合剂。
2011年10期 v.51;No.74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乔哲;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重度29例、中度34例、轻度27例)和3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HIF-1和VEGF。结果观察组胎盘组织中HIF-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者高于中度者、中度者高于轻度者(P均<0.05);观察组胎盘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者低于中度者、中度者低于轻度者(P均<0.05);观察组胎盘组织中VEGF与HI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2,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HIF-1表达升高,VEGF表达降低,二者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病,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2011年10期 v.51;No.74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咏新;孙利;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DR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8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等因素作二项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合并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有关(P均<0.001)。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合并蛋白尿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
2011年10期 v.51;No.74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佟华丽;付海波;尹静;余伶俐;简道林;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门诊老年男性膀胱镜检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接受膀胱镜检查的门诊老年男性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实验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为0.6μg/ml)和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数值达50时、术中最低时和术毕清醒、离院前的SBP、DBP、HR、SpO2;麻醉诱导和恢复时间、膀胱镜检查时间、诱导注射痛和肌阵挛发生率、靶控诱导后下颌松弛指数、术中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诱导后BIS指数到达50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最低SBP、HR、SpO2显著下降且低于实验组(P均<0.05),实验组与诱导前相比差异不明显;实验组下颌松弛指数(SRI)及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膀胱镜检查时间、肌阵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用于门诊老年男性患者膀胱镜检查效果优于丙泊酚,患者循环、呼吸更稳定,应用安全。
2011年10期 v.51;No.74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文洁;张凤梅;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88眼)随机分为A组40眼和B组48眼。A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情况、眼压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B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A组的30.0%(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眼压比较,P<0.05;B组手术成功率为87.5%,高于A组的62.5%(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好。
2011年10期 v.51;No.74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彩霞;胡晴丽;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保守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有生育需求的异位妊娠患者138例,分别行腹腔镜保守手术70例(腹腔镜组),药物保守治疗68例(药物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输卵管通畅率、再次宫内妊娠率及重复异位妊娠率。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5±2)d,治愈率为100%,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为7~25 d,包块消失时间为1~10 d,月经恢复时间为术后1个月;药物组分别为(12±6)d、85.29%、15~30 d、25~90 d和1~3个月;两组相比,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93.70%,受孕率为74.71%,宫内妊娠率为52.86%,重复性异位妊娠率为22.86%,药物组分别为80.00%、66.18%、44.12%、22.01%,两组输卵管通畅率相比,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2011年10期 v.51;No.74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梁京霞;徐成;刘英志;王世端;刘少艳;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对丙泊酚麻醉患者意识消失时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B、C、D组分别静注氟哌利多0.625、1.25、2.5 mg,A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和效应室靶浓度(Ce),记录麻醉前及意识消失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B、C、D组与A组比较,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p、Ce均明显降低(P均<0.01),其中D组低于B、C组(P均<0.01)。各组麻醉前BIS值均>90,意识消失时BIS值为67±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均>0.05)。与麻醉前相比,四组患者意识消失时HR、MAP和BIS值均降低(P均<0.05);与D组比较,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明显降低(P<0.05)。B、C、D组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安全剂量的氟哌利多可降低丙泊酚麻醉患者意识消失时的Cp和Ce,呈剂量依赖性,其中2.5 mg氟哌利多与丙泊酚靶控复合诱导血压相对平稳。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伟;聂旭;
目的观察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舌鳞癌和15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VEGF、MMP-9。结果舌鳞癌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舌鳞癌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和MMP-9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患者VEGF和MMP-9的表达高于Ⅰ+Ⅱ期者(P均<0.05)。舌鳞癌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VEGF和MMP-9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晓燕;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ALD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维生素C 2 g、维生素B6 0.2 g、肌苷0.6 g,1次/d。治疗组采用自拟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VLDL、TC等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ALD安全、有效。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闫文翠;张雅芬;于力;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SAH后迟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年龄、性别、吸烟、病史、用药情况等与迟发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梗死与患者年龄、性别、血压无关(P均>0.05),与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脑梗死史及未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有关(P均<0.05)。结论吸烟史、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及未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可能是SAH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苏鹏;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待麻醉平面固定后,于切皮前5 min,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对照组静注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结果观察组术中镇静满意率为90.0%,肌松满意率为86.7%,牵拉反应程度0~1级的麻醉效果满意率为90.0%,辅助用药后患者SpO2<90%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分别为53.3%、40.0%、46.7%、10.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麻醉,能增强麻醉效果,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增加肌松效果,并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莉;
目的观察ω-3鱼油脂肪乳治疗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重症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确诊感染后开始接受至少连续10 d的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2ml/(kg.d),共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5、10天血清TNF-α、IL-6、D-乳酸和内毒素。结果实验组治疗第10天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第5、10天血清TNF-α、IL-6、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时点(P均<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减轻重症感染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四平;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IL-6、IL-1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观察组TIA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s-CRP、ET、IL-6、IL-18及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可有效治疗TIA,与其降低患者血清hs-CRP、ET、IL-6、IL-18、ICAM-1水平有关。
2011年10期 v.51;No.744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亚红;王青青;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剂(STG)对危重症患者肝肾功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实验组给予STG,对照组给予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分别于全胃肠外营养(TPN)前、TPN后2、4、6 d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sCr,脂肪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前白蛋白(PA)。结果两组患者ALT、AST、γ-GT、sCr差异不大(P均>0.05);两组患者TPN后PA、TG水平除TPN后2 d有所下降外,余时点均较加TPN前升高,且实验组PA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PN后CH均较TPN前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G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有利于PA合成,且对脂质代谢影响较小。
2011年10期 v.51;No.74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