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超;李巍;郭艳;富伟能;孙开来;
目的探讨Mst1基因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Hep2细胞为对照组,转染pcDNA3.1-Mst1的Hep2细胞为转染组,SB203580处理的Mst1转染细胞为处理组。采用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双标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中Mst1蛋白、磷酸化p38(p-p38)和总p38蛋白(t-p3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Mst1和p-p38蛋白表达增强明显t,-p38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凋亡率由2.46%升高至7.37%,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1.8%。与转染组相比,处理组p-p38蛋白表达增强降低t,-p38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率由7.37%降低至2.65%,细胞抑制率为-10.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结论 Mst1基因能够通过p38 MAPK通路参与喉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调控。
2011年11期 v.51;No.74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立华;张彦;黄平平;李尚珠;赵英新;龙凤雷;付仁敏;郑亚丽;
目的探讨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23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36例(非糖尿病组),两组均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计数两组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4个月临床疗效评分(静息痛、冷感、无痛行走距离、组织缺损)。结果两组治疗后4个月静息痛、冷感、无痛行走距离、组织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动员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数量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动员后两组均升高且无显著差异。结论动员后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疗效确切,机制可能与动员后单个核细胞含有更早期的内皮干祖细胞并能提供干祖细胞增殖必需的微环境相关。
2011年11期 v.51;No.74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和平;成聪;王钊;范丽;
目的探讨天麻素(Ga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将N2a细胞(APP695)和293细胞(293SW)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分别加入255、0、1002、00μM的Gas,对照组为正常的培养基。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纤维状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胞体形态变化、轴突回缩、贴壁不良、细胞悬浮或成簇现象;Gas预处理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但Aβ水平明显降低,且随Gas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 Gas治疗AD可能有功效,其机制可能为抑制Aβ表达。
2011年11期 v.51;No.74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欧海玲;刘姗姗;姚平;王进声;张锡流;
目的探讨链蛋白P120(P120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6份鼻咽癌(鼻咽癌组)和15份正常鼻咽黏膜(正常组)组织中P120ctn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间及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组P120ct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7.86%6、.67%,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92%、26.6%,两两比较P均<0.05;P120ctn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病理分型、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阳性表达与鼻咽癌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鼻咽癌组织中P120ctn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发生P120ctn和VEGF-C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2011年11期 v.51;No.745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涛;杨盛力;尹太勇;曹仕琼;赵志辉;薛磊;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Livin)、生存蛋白(Survivin)在人肝癌多药耐药(MDR)细胞株Bel-7402/5-Fu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MDR的关系。方法通过5-Fu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肝癌耐药细胞亚系Bel-7402/5-Fu,Real-time PCR法检测Bel-7402、Bel-7402/5-Fu中Livin、Survivin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Bel-7402、Bel-7402/5-Fu中Liv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Bel-7402/5-Fu细胞中Livin、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Bel-7402细胞。结论 Livin、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是人肝癌细胞MDR形成的原因之一。
2011年11期 v.51;No.74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文娟;高玉彤;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60份(结直肠癌组)、腺瘤组织20份(腺瘤组),另取癌组织切缘正常黏膜44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采用计数资料列联表的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PUMA、COX-2、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7、8.3%6、6.7%,腺瘤组分别为30.0%、75.0%、70%,正常组分别为63.6%、84.1%、95.5%,结直肠癌和腺瘤组PUMA、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COX-2阳性表达率亦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直肠癌组和腺瘤组三指标间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UM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aspase-3和COX-2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中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UMA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UMA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起作用。
2011年11期 v.51;No.74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春英;陆海善;平静;吴若实;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在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霍奇金淋巴瘤标本中突变型p53蛋白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R-S细胞hMSH2、hML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0%、70.00%,未表现出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蛋白表达减低或缺失,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为100%。结论错配修复基因系统缺陷可能不是引发伴有p53基因突变的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发展的途径。
2011年11期 v.51;No.74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艳;富伟能;尚超;钟鸣;孙开来;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涉技术下调Hep2细胞中HLA-B基因表达。用干涉效应最明显、转染siRNA的细胞作为观察组,转染PBS及无义siRNA的细胞作为对照1组及对照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MTT和细胞体外侵袭力分析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及局部侵袭能力。结果 RNA干涉7 d观察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细胞增殖能力及局部侵袭能力明显强于两对照组,P均<0.05。结论 HLA-B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2011年11期 v.51;No.745 21-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付强;王冬;刘现兵;蔄雪静;
目的探讨IL-2I、L-2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诱导增殖和表型改变的影响及其体外抗瘤作用。方法取PBMC细胞,调整浓度为1×106个/ml,分为四组I,L-2组加入IL-2 100 IU/mlI,L-21组加入IL-21 100IU/ml,联合组加入IL-2 50 IU/ml和IL-21 50 IU/ml,对照组加入0.1 ml生理盐水,台盼蓝染色法计数各组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BMC表型;以上述四组为效应细胞(E),以对数生长期的4种肿瘤细胞(人胃癌细胞系M85,胃癌细胞系BGC823,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结直肠腺癌细胞系HCT8)为靶细胞(T),稀释靶细胞5×103个/孔,E∶T为1∶1和2∶1,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杀伤率)。结果联合组活细胞计数高于IL-2组I、L-21组、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I、L-2组和IL-21组CD3-/CD56+、CD3+/CD5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联合组对4种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均高于其余三组I,L-2组I、L-21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IL-2联合IL-21的协同刺激作用,可有效地刺激PBMC的增殖和表型改变,对4种消化道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2011年11期 v.51;No.74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瑜;李艳芸;李海东;张维铭;
目的构建含有人4次跨膜监视蛋白A(MS4A)基因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获得含有人MS4A7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段,将其连接至TA克隆质粒后转移至虫荧光素酶质粒pGL3-basic中,得到pGL3-MS4A7-Promoter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得到确认;将该质粒转染进入HL-60细胞,并检测细胞中虫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 pGL3-MS4A7-Promoter重组质粒插入片段和相邻序列正确,克隆的MS4A7基因片段有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GL3-MS4A7-Promoter报告基因质粒,为进一步研究MS4A7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2011年11期 v.51;No.74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雪;郑文华;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其受体激动剂对PC12细胞增殖和胞内Akt、ER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DA、D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D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处理PC1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PC12细胞胞内Akt、ERK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 1~100μM的DA对PC12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SKF38393可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Quinpirole可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亦呈剂量依赖性。0~300μM DA可明显降低Akt的磷酸化,SKF38393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Akt、ERK的磷酸化,而Quinpirole则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Akt、ERK磷酸化。结论 DA、SKF38393和Quinpirole对PC12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可能与其对Akt、ERK信号转导影响的不同有关。
2011年11期 v.51;No.74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利娜;范丽丽;邓巧子;薛秀珍;王晶;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1(HABP1)在5种人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细胞系中HABP1 mRNA的表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ABP1蛋白的表达及定位,MTT法检测各细胞系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 HABP1 mRNA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429和HO-8910PM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OVCA420的3.7、2.8和2.1倍(P均<0.05),HO-8910LM和OVCA420中HABP1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ABP1蛋白在五种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胞质中均有表达,在SKOV3、OVCA429和HO-8910PM细胞中可见到明显的核周聚集,在HO-8910LM和OVCA420中其核周聚集量明显减少,SKOV3、OVCA429、OVCA420、HO-8910PM和HO-8910LM细胞对紫杉醇的中效浓度分别为0.047、0.221、0.7230、.092、0.672μM,相关分析显示HABP1 mRNA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中效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8,P<0.05。结论 HABP1高表达能增加人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HABP1可作为筛选卵巢癌化疗药物的新指标。
2011年11期 v.51;No.745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海云;顾生玖;朱开梅;刘建楠;
目的观察香蕉皮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0.51、.52、.5、3.5 mg/ml的香蕉皮多糖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DMEM培养液。均于37℃孵箱中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测定各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香蕉皮多糖干预后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干预48 h后Caspase-3原酶出现降解,其活性成分Caspase-3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强。结论香蕉皮多糖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有关。
2011年11期 v.51;No.74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富博;王振朝;李青山;孙立新;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C)联合尼美舒利(NIM)对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J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加入不作处理的细胞培养液,MMC组加入MMC100μl(2 mg/L),NIM组加入NIM100μl(300μmol/L),联合组加入MMC和NIM(剂量同前)。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244、8、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低于其余三组,MMC组和NIM组生长抑制率亦低于对照组,三组均呈时间依赖性;联合组Bax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余三组,MMC组和NIM组高于对照组;MMC组和NIM组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MMC联合NIM可增强二者各自对EJ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可能机制与Bcl-2蛋白下调及Bax蛋白上调表达有关。
2011年11期 v.51;No.74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钢;周靖;胡远强;张永波;罗爱华;李欣;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1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回生口服液至化疗结束,共4个周期(14 d为一周期)。两组化疗中均使用阿扎司琼行止吐治疗。采用EORTC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并观察化疗不良反应(骨髓造血抑制)和回生口服液不良反应(口干咽燥、颜面烘热、畏寒发热、休克)。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回生口服液可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2011年11期 v.51;No.74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婷;肖大江;张欣;朱桂明;樊兵;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份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组)和20份癌旁组织(癌旁组)中Slu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鼻咽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lug的表达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及癌旁组Slug过表达率分别为64.3%、15%,P<0.05;Slug过表达与鼻咽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有关;鼻咽癌组Slug过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Slug与鼻咽癌的疾病进展有关,是评价患者预后的新型标志物。
2011年11期 v.51;No.74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长武;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结肠癌组织标本75份(结肠癌组)、正常结肠组织标本25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VEGF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与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P均<0.05;两者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VEGF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MMP-9高表达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11期 v.51;No.74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岳亚军;朱锦涛;孙宏劭;徐友才;
目的评价紫杉醇(PTX)、奥沙利铂(OXA)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采用PTX 80 mg/m2,第18、天,静滴3 h;OXA65 mg/m2,第1、8天,静滴2 h;CF 100 mg,第1~5天,静滴2 h;5-Fu500 mg/m2,第1~5天,静滴4~6 h。4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化疗至少接受两个周期。观察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mTTP)、生存期(mOS)、1 a存活率、临床受益反应(CBR)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9%,中位mTTP 7.8个月,中位mOS 11个月,1 a存活率为45.7%,CBR率76.2%,主要毒副反应为脱发、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大部分为Ⅰ、Ⅱ级,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PTX、OXA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2011年11期 v.51;No.74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杰;张俊会;
目的探讨claudin-7、Fas及整合素(integrin)β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份胃癌组织(胃癌组)和1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正常组)中claudin-7、Fas及integrinβ1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claudin-7、Fas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均<0.05;claudin-7i、ntegrinβ1表达与胃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Fas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claudin-7与Fas表达呈正相关c,laudin-7、Fas与integrinβ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laudin-7与Fas表达缺失及integrinβ1过表达可促进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2011年11期 v.51;No.74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张灿;王海东;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CIK)能否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方法 CIK细胞按常规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培养,以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Z为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CIK为效应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CNE-2Z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示实验组CNE-2Z细胞出现明显核浓缩现象和核小体结构,且呈时间依赖性,对照组为正常的形态;电镜示CNE-2Z细胞出现细胞核增大,胞质浓缩,核异染色质边集,可见大量凋亡瘤细胞和吞噬样细胞,对照组无变化。流式细胞仪示加入高浓度CIK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CIK细胞组。结论 CIK细胞在体外具有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
2011年11期 v.51;No.74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荣芳;谭晓明;刘卫;蒋连强;
目的探讨IL-4、γ-干扰素(IFN-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支气管哮喘(病情为中度20例、轻度15例)患者(观察组)及1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血清IL-4I、FN-γ水平I,FN-γ/IL-4。结果观察组中度患者IL-4水平高于轻度患者和对照组I,FN-γI、FN-γ/IL-4低于轻度患者和对照组;轻度患者IL-4高于对照组I,FN-γI、FN-γ/IL-4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动态监测IL-4I、FN-γ变化对于判断哮喘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11期 v.51;No.74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同亭;刘晓峰;王要军;胡成进;孙自勤;
目的探讨激肽释放酶5(KLK5)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大肠腺癌标本74份(观察组)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30份(对照组),RT-PCR法检测两组KLK5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KLK5 mRNA阳性率分别为78.4%、6.7%,P<0.01。KLK5 mRNA阳性表达与大肠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术后复发、生存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 KLK5mRNA表达测定可作为判断大肠腺癌的恶性程度、估价预后的客观可靠指标。
2011年11期 v.51;No.74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萍;韩波;
目的观察温肺止哮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观察组)予中药温肺止哮汤治疗,每服100 ml2,次/d;另选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流速(PEF)]。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17水平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FEV1%、PEF%水平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结论温肺止哮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确切,其可能机制为降低IL-17和改善肺功能。
2011年11期 v.51;No.74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常立军;邓刚;皇甫胜利;慕娟;赵振华;
目的探讨腮腺手术采用颞浅动脉筋膜瓣转移预防耳颞神经(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4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两组均行腮腺肿块及腮腺浅叶切除,改良组同期行颞浅动脉筋膜瓣转移,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采用碘—淀粉试验评价两组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改良组试验阳性率为9.09%(2/22),常规组为43.48%(10/23),两组比较P<0.05。结论腮腺手术术后行颞浅动脉筋膜瓣转移可有效降低Frey综合征发生,其简单、实用,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11期 v.51;No.74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会;姚智;
目的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份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突变型p53蛋白(p5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四者间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C-erbB-2、p53、Ki-67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46.15%、71.79%5、8.97%;C-erbB-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相关,p53与淋巴结转移相关,Ki-67及VEGF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相关;四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除p53与VEGF无相关性外)。结论 C-erbB-2、p53、Ki-67及VEGF检测对提示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1年11期 v.51;No.74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启文;刘赟;张丽娜;吴星恒;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重症感染者予利奈唑胺静注,10 mg/kg,每8 h1次,疗程8~18 d。观察致病菌清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致病菌清除率为100%;痊愈8例、显效3例、进步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自行恢复。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重症感染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
2011年11期 v.51;No.74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洪洲;李青;
目的探讨脐血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人脐血及外周血NK细胞的活化和抑制性受体、细胞毒性颗粒、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脐血NK细胞与成人外周血NK细胞的大部分指标均无差异,但脐血NK细胞的NKG2A、CD94表达明显升高,而颗粒酶B表达则较低。结论脐血NK细胞抑制性受体NKG2A/CD94表达升高,颗粒酶B降低是脐血NK细胞活性低于外周血NK细胞的主要原因。
2011年11期 v.51;No.74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甜甜;任铁丽;张蕴莉;
目的探讨E-选择素第四外显子A561C基因(以下简称A561C基因)多态性与辽西地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辽西地区176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1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A561C基因的基因型。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AA型分别为152例(86.4%)、142例(93.4%),AC型分别为24例(13.6%)、10例(6.6%),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A型基因频率分别为328例(93.2%)、289例(96.7%),C型分别为24例(6.8%)、10例(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A561C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辽西地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2011年11期 v.51;No.74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章江丽;
目的探讨眉部微创手术去除上眼睑松弛皮肤,使眼部年轻化。方法对183例要求行眼部除皱者行眉部整形手术。术中根据眉形设计切口,切除上睑松弛的皮肤及不良眉部分,悬吊眼轮匝肌并折叠缝合SMAS筋膜,上提缝合上睑皮肤。术后予抗炎、修复、抗疤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眉形满意,重睑外形自然,上眼睑皱纹明显减少或消失,眼部明显年轻化。结论眉部整形手术能矫治上睑皮肤松弛,改善眉形,去除眼周皱纹,使眼部年轻化。
2011年11期 v.51;No.74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明泉;严洲平;王清玲;
目的探讨IL-4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IL-4水平,并与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1。结论 IL-4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明显升高,Th1/Th2失衡可能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11期 v.51;No.74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范向飞;高辉;肖丹娜;苍松;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患者41例,正常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男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者,Ⅲ类错者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大于正常者,上前牙区深度、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正常者;女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小于正常者;Ⅲ类错者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上前牙区深度小于正常者。结论骨性Ⅱ类错患者下颌骨前部发育受限,骨性Ⅲ类错患者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
2011年11期 v.51;No.74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贵湘;程丽慧;吴琳虹;龙作鹏;胡清莆;
目的探讨糖调节异常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的危险因素;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61例糖调节异常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4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组)56例I、FG﹢IGT组(GGI组)64例;4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GT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糖负荷后2 h血糖(GLUC120)、GFR;计算稳态时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和糖负荷状态下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AUC120)。结果 NGTI、FGI、GT、GGT组GFR分别为(103±12)(、113±12.5)(、133±16.5)(、143±14)ml/min,P均<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GFR与体质量指数(BMI)、HOMA-IR、空腹胰岛素、GLUC120、AUC12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0.841、0.606、0789、0.529,P均<0.01),GFR与ΔI30/ΔG30呈负相关(r=-0.628,P<0.01);逐步回归分析示GFR影响因素为HOMA-IR、GLUC120、ΔI30/ΔG30、AUC120(β值分别是0.631、0.342、-0198、0.247,P均<0.05)。结论 HOMA-IR、GLUC120、AUC120升高和ΔI30/ΔG30降低是糖调节异常患者GFR升高的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需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2011年11期 v.51;No.74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桂明;钟宝林;刘珺;龙燕;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门诊或住院行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检查中静脉给予芬太尼0.8~1.0μg/kg+异丙酚1.0~1.2 mg/kg,对照组静脉给予异丙酚1.5~2.0 mg/kg,观察两组检查前、中、后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操作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呕吐、躁动、注射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中SBP、DBP低于检查前,对照组检查中SBP、DBP、SPO2低于检查前;观察组唤醒时间、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止痛及镇静效果好,且较为安全。
2011年11期 v.51;No.74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晶;刘春强;孙平良;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联合苦劳汤治疗炎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炎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联合组口服地奥司明联合苦劳汤坐浴,地奥司明组单用地奥司明,苦劳汤组单用苦劳汤,观察三组治疗3、7 d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疼痛及水肿评分。结果联合组3、7 d治疗显效率高于地奥司明组、苦劳汤组,治疗后7 d疼痛值、水肿值低于地奥司明组、苦劳汤组,P均<0.05。结论地奥司明联合苦劳汤坐浴是治疗炎性混合痔较好的方法。
2011年11期 v.51;No.74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世官;黄克力;陈宏明;唐习强;李日著;
目的进一步提高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直接缝合3例,自体心包补片修补8例,涤纶补片修补4例。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 a,活动正常,口唇发绀及下肢水肿消失,心功能均获得改善,X线胸片心胸比率降至0.51~0.62。超声心动图无心房水平分流,肺动脉收缩压降至19~37 mmHg。结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正确处理其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1年11期 v.51;No.74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司建洛;苏跃;宋绍团;
目的比较低潮气量联合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单肺通气(OLV)与常规OLV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44例全麻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22例,两组均先行双肺通气(TLV)30 min,后改行OLV。联合组OLV时潮气量(VT)为6~8 ml/kg,根据动态压力—容积(P-V)曲线目测其呼气支上拐点(最大曲率点,PMC)对应的压力PPMC设置PEEP。常规组为VT 10 ml/kg,PEEP为0。于TLV 30 min(T1)、OLV 30 min(T2)和气管拔管后30 min(T3)时分别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在各时点采集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pH、PaO2、PaC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相比,两组T2时HR、Peak、Raw、Qs/Qt均升高,CT、PaO2均降低;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T2时Peak、Raw、Qs/Qt降低,PaO2、CT增加;T3时PaO2增高,Qs/Qt降低,P均<0.05。结论全麻OLV期间选择6~8 ml/kg潮气量联合PPMC水平的PEEP可明显改善动脉氧合,是临床个体化保护性OLV的理想通气方式。
2011年11期 v.51;No.745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恩昌;朱传英;唐萍;
目的观察经股骨颈开槽死骨刮除并按压力骨小梁方向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方法将68例(75髋)ONF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38髋)和对照组33例(37髋),两组均行经股骨颈开槽死骨刮除,观察组按照压力骨小梁方向进行植入支撑骨块,对照组按照颈干角方向植入支撑骨块。术后随访19~2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未塌陷率为84.2%,对照组为62.2%,P<0.01;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5%,对照组为62.2%,P<0.01。结论经股骨颈开槽死骨刮除并按压力骨小梁方向植骨治疗ONFH能增强股骨头内的支撑强度,稳定股骨头的应力环境,有利于坏死修复,可有效预防ONFH塌陷。
2011年11期 v.51;No.745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星;亓会涛;孙兆云;董长军;
目的提高爆裂型、脱位型腰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爆裂型、脱位型腰椎骨折取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CT测定的椎体旋转角度确定螺钉置入角度,个体化置钉。结果术后近远期疗效满意,椎管面积扩大,神经症状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爆裂型和骨折脱位型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术中应根据旋转角度确定螺钉置入角度。
2011年11期 v.51;No.74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欣;赵雷;陈晓敏;王汐;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的疗效。方法对128例CCVI患者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10 mg3,次/d,连服12周,观察治疗后48、、12周头晕、头沉效果,采用经颅多普勒观察大脑中动脉(MCV)、椎动脉(AV)治疗前和治疗12周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计算脉动指数(PI)。结果治疗8、12周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周疗效(P<0.01);MCV治疗后VP、VE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P均<0.05;VA治疗后VP、VE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尼麦角林可明显改善老年人头晕、头沉症状及改善脑血流,治疗老年CCVI安全有效。
2011年11期 v.51;No.74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赵素贞;刘月强;刘胜群;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术的效果。方法对30例患儿行全麻支气管镜诊疗术。根据麻醉中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喉罩通气全麻组)16例和对照组(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组)14例,观察组在喉罩通气全麻下行支气管镜诊疗,对照组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下行支气管镜诊疗,观察两组麻醉前后、支气管镜入声门后、诊疗中和退镜后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记录诊疗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观察不良反应(呛咳、肢动、呼吸抑制及喉、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支气管镜入声门后、诊疗中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诊疗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呛咳、肢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术安全,其保障通气效果好。
2011年11期 v.51;No.745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少丽;
目的探讨保存红细胞悬液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重症高胆患儿采用保存红细胞悬液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分别于换血前、换血后即刻及换血后12~24 h检测总胆红素(TBIL)、血常规(WBC、Hb、PLT)、K+、Na+、Cl-、Ca2+、血糖(GLU)水平,评价疗效及并发症(出血、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换血后即刻TBIL、PLT、K﹢均明显低于换血前,P均<0.05;余指标换血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0例患儿均痊愈,无出血及院内感染发生。结论采用保存红细胞悬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高胆患儿并发症少,对机体内环境影响不大。
2011年11期 v.51;No.745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向红;钟光珍;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将188例A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92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96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青年组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压发生率低,有吸烟史、饮酒史、阳性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其发病时多无心绞痛、胸闷等前驱症状,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心功能状态良好,ST段抬高常见,冠脉造影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前降支,病变血管多为单支。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青年AMI的上述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
2011年11期 v.51;No.745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