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江;李卉;庞作良;陈艳;姜孝芳;李惠武;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4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切除标本与远端正常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对20例标本中TIM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远高于其远端正常组织(P<0.05);在临床早期病例中TIMP-1基因在癌组织及远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基本一致。TIMP-1 mRNA表达在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IMP-1可能参与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早期过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PCR方法扩增包含C启动子和前C区基因核苷酸(nt1643-nt2112),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基因型C的BCP区A1762T/G1764A突变率(58.82%)显著地高于基因型B(10.53%)(P<0.05)。基因型C G1896A突变率为29.41%,基因型B G1896A突变率为47.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HBV致病能力可能与病毒基因组BCP区A1762T/G1764A突变率的不同有关,而与前C区G1896A突变无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明古;郭文;袁海锋;
目的观察芥菜籽提取物(MSE)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 48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用CCK-8法观察MSE对人大肠癌SW 480细胞生长的影响;Hoechest3325荧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其凋亡机制。结果在浓度0.2~1.0 mg/m l作用24~72h范围内,MSE对SW 48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24h内其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逐渐从早期凋亡走向晚期凋亡,呈浓度依赖性;24 h内Caspase-3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MSE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SW 480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与MSE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激活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兰;吕小平;詹灵凌;唐星火;
目的研究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146例中国广西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86例,克罗恩病(CD)60例]与164例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G16L1基因,PCR产物片段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在Genbank基因库上进行序列比较。结果 UC、C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与广西壮族IBD患者的易感性无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金霞;周平;胡志民;赵晓;时凤敏;林艳华;毛高平;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中Brg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PJS息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g1蛋白在72例PJS息肉组织、12例正常小肠黏膜组织、30例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JS息肉发生、发展及癌变的关系。结果 Brg1蛋白在小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67%,PJS息肉组织为54.17%,正常小肠黏膜组织为16.67%;PJS息肉组和正常小肠黏膜组B rg1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JS息肉组和小肠癌组B rg1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g1蛋白在小肠癌组织中存在过高表达,在PJS息肉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可能是PJS息肉癌变的关键因子之一。
2011年13期 v.51;No.74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芳;韩玉翠;
目的比较生理途径诱导与乙醇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饮用乙醇、乙醇灌胃组,12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水平,并观察大鼠肝脏、胃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12周后饮用乙醇组与乙醇灌胃组大鼠AST、γ-GT水平、肝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肝组织出现大量脂肪变性,伴有局部炎症和坏死;饮用乙醇组与乙醇灌胃组ALT、AST、γ-GT、肝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胀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生理途径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更具有应用价值。
2011年13期 v.51;No.74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红鲜;陶霖玉;齐柯;向红;张好云;冯铎;孔恒;林秋生;陈天文;
目的探讨CXCR7-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靶向抑制CXCR7的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HT-29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加入CXCR7-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阴性对照组加入CXCR7-shRNA慢病毒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W estrn b lot方法测定各组细胞CXCR7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活性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力。结果实验组CXCR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细胞活性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生长曲线较平缓,细胞生长速度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显示实验组穿透滤过膜细胞数量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靶向沉默CXCR7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活性。
2011年13期 v.51;No.74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齐云平;曲坚;
目的探讨亚甲蓝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作为淋巴示踪剂对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LN)的识别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将亚甲蓝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分多点注射于子宫浆膜下,追踪识别最先染色的淋巴结为SLN,随后行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亚甲蓝组18例检出SLN者13例,共计47枚,其发现率为72%;SLN活检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有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皆有SLN显示。纳米碳混悬液组16例检出SLN者12例,共计46枚,其发现率为75%;SLN活检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有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且有SLN显示。两组以上检查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未发现与本研究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亚甲蓝、纳米碳混悬液在子宫内膜癌术中进行SLN识别均具有可行性。
2011年13期 v.51;No.74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飞;赵铭山;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5 mg/kg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造模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丹参素组,并分别给药。各组动物于饲养28 d后处死取材,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以观察丹参素对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丹参素组肺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MDA、HYP含量显著减少(P均<0.05);丹参素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素能够抑制或延缓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2011年13期 v.51;No.74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董翠香;曲政海;韩征利;刘秀美;周立;
目的探讨人参五味子汤和小青龙汤二步序贯治疗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INFγ-、IL-4水平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二步序贯组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小鼠体征变化;采用普通光镜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INF-γ、IL-4水平。结果①正常对照组无喘息症状,哮喘组喘息症状明显加重;②哮喘组肺部组织的炎性表现较其它各组明显加重;③哮喘组、布地奈德组、二步序贯组肺泡灌洗液中IL-4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哮喘组、布地奈德组INF-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人参五味子汤和小青龙汤二步序贯治疗可通过调节Th1/Th2失衡有效地改善气道炎症,治疗效果与吸入布地奈德相似。
2011年13期 v.51;No.74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欣;林荃;
<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凶险,病死率高。2010年3~ 10月,我院收治重症手足口病3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手足口病重症患儿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5个月~ 3岁4个月,病程2~ 5 d。
2011年13期 v.51;No.74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振强;时玉春;钟敏;李艳娟;
<正>冠状动脉通常行走于心包膜外的脂肪内,但是某一段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中,被心肌覆盖,该心肌纤维称其为心肌桥(MB),该段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近年来,我们就64排螺旋CT对MB-MCA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2011年13期 v.51;No.747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革;赵毅;张超;李宏键;
<正>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内固定,脊柱稳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2000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行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3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涛;袁庆忠;
<正>原发于乳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十分少见,易误诊。近年来,我院诊断原发乳腺NHL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个半月入院。查体:左乳内下象限一约4.1 cm×3.2 cm肿块,质韧,活动度差,边界欠清。
2011年13期 v.51;No.74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玲;刘晓燕;万闽劼;
<正>1999~2009年,我院收治肝豆状核变性2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17岁。首发症状为步态不稳、四肢扭动16例,肝硬化4例,声音嘶哑、构音不清2例。其中3例患者有家族史。
2011年13期 v.51;No.747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佃正;
<正>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病症,及时有效地处理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2005~2009年,我科共收治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4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继臣;冯志鹏;贺明华;
<正>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们对24例单纯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血糖,并伴有脑梗死、周围神经病变的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得春;
<正>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20例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67~85岁。受伤原因:车祸3例,走路滑倒15例,高空坠落伤2例。骨折分型:头下型6例,经颈型10例,基底型4例。新鲜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2例。
2011年13期 v.51;No.747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秀英;纪素玲;
<正>为保证医疗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精、麻药品)的合理使用,2008年1月我院单独制定了《精、麻药品处方合理用药点评办法》,通过处方干预,保证了精、麻药品应用的安全有效。现将处方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颖;李峰;史视明;
<正>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脂源性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葡萄糖转运、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2008年9月~2010年8月,我们对肥胖儿童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脂联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广贺;刘晶;
<正>肺栓塞确诊需要依据肺动脉造影、核素通气肺灌注扫描等仪器设备,对基层医院来说较难实现,极易造成临床漏误诊。2002年3月~2008年5月,我们利用积分法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测定诊断肺栓塞5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立新;
<正>为进一步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现状,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36例IFG合并ACS患者预防用药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
2011年13期 v.51;No.747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磊;刘焜煜;祝文杰;
<正>主动脉夹层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剧烈持续性胸痛,但有些患者此表现不典型,临床易漏诊或误诊。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3例。现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就主动脉夹层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业皇;赵平;章阳;郑雪平;吴金萍;康雨龙;叶妮;
<正>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脱垂性痔病又是痔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国内外对于脱垂性痔病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外剥内扎术或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疗效肯定。但是,外剥内扎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正常肛垫结构,手术后多见肛门疼痛、肛门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患者痛苦较大,恢复时间长。为克服这些弊端,本院采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加痔本体围扎悬吊术(DGHAL with SSS)治疗脱垂性痔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许婷婷;徐敏;沐俊斌;
<正>由于疾病影响和器官功能的退化,老年人吞咽运动的时间明显延长,故老年吸入性肺炎在临床上较常见[1]。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吸人性肺炎32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应福;
<正>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出,大多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至少2种降压药物才可使血压达标。而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治疗,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顺应性。2008年2月~2010年6月,我们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依伦平)治疗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78例,均符合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国政;孙迪文;袁庆忠;赵希学;卜庆敖;
<正>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行保乳、腺体瓣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早期乳腺癌30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30例,均为女性,年龄32~60岁、中位年龄41岁;绝经前18例,绝经后12例;均为Ⅰ期乳腺癌,肿瘤直径1.0~2.0 cm。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凤;
<正>为了解医院门诊处方开具情况,更好地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我们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审核、统计、汇总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3月门诊每个星期一处方共11 739张;根据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对照处方的临床诊断,逐一审核;对不合理处方按照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超常处方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传义;王安利;刘光河;
<正>目前,国内外对于院前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还没有统一方案和标准。由于大型呼吸机不便携带,无法应用于院前急救,只能依靠徒手气囊通气维持呼吸,院前救治效果不理想。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们采用便携式J-IIIC型急救呼吸机救治院前急性呼吸衰竭33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展宏刚;贺伟;
<正>2009年1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中大黄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日本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VP检测器,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K3300H型超声波清洗器,分析天平(SartoriusBS210S),大黄酸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57-200206);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通便灵片及阴性对照品(自制)。
2011年13期 v.51;No.74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希学;袁庆忠;潘国政;崔涛;丁鹏鹏;
<正>甲状腺微小癌是指肿瘤最大直径≤10 mm、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无临床症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46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51;No.747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敬国;张明军;李娜;洪艳艳;张艳;丁伟;陈振东;
目的探讨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C量表)及KPS评分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FLIC量表及KPS评分评价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结果有症状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及FLIC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1)。Ⅰ~Ⅱ级疲乏、腹泻、呕吐、肌肉疼痛不良反应使患者FLIC量表得分下降(P<0.05),KPS评分下降不明显;Ⅲ~Ⅳ级不良反应使患者FLIC量表得分及KPS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病情进展初期KPS评分及FLIC得分下降不明显(P>0.05);死亡患者平均在临终前1个月KPS评分及FLIC得分骤然下降。结论 FLIC量表及KPS评分均能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变化,FLIC量表较KPS评分有更高的敏感性。
2011年13期 v.51;No.74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峰;黄祥忠;沈炜;任冬青;韩进;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恩度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和单纯TACE组各20例,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血液AFP水平、肝外转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血液AFP水平、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肝外转移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恩度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但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转移。
2011年13期 v.51;No.74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魏玲;李苏宜;孙三元;袁保兰;孙丽;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Bmi-1蛋白在3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后不同疗效患者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 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3%,Bmi-1蛋白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阳性表达率为36.36%(4/11),在稳定组阳性表达率为11.11%(1/9),在进展组阳性表达率为20.00%(2/10)。不同疗效患者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i-1蛋白表达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疗效无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亦农;吴欣俊;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对中晚期食管癌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疗效。方法对56例中晚期食管癌恶性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患者采用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 56例患者治疗后食管狭窄的主要症状如吞咽困难、呛咳均得到改善。该治疗方法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其余依次为胃食管反流、出血、食管再狭窄、支架移位,经过治疗后以上并发症均获缓解或消失。结论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安全有效方法。
2011年13期 v.51;No.74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社文;程志强;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胸部肿瘤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胸部恶性肿瘤患者257例(其中食管癌106例,小细胞肺癌37例,非小细胞肺癌88例,胸腺肿瘤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另加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症状首次出现时间、症状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食管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症状首次发生时间延长、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2011年13期 v.51;No.74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俊;王若燕;季圣肪;李峰;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3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腹痛症状出现后72 h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 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3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全部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33例,狭窄型2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2011年13期 v.51;No.74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任新雯;黄立凭;丛竹华;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钠、氨、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型肝炎患者97例,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钠、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甲胎蛋白水平,比较不同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重型肝炎患者随着血钠、甲胎蛋白水平的降低及血氨水平的升高,其病死率亦显著升高,不同血钠、氨、甲胎蛋白水平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钠、氨、甲胎蛋白水平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2011年13期 v.51;No.74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国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厚度(RT)与醛糖还原酶(AR)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正常视网膜组(NR组)30例、背景性视网膜组(BR组)35例、增殖性视网膜组(PR组)22例;另以3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定RT,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VEGF,荧光法测定红细胞AR活性,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BR组、PR组RT明显高于NR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RT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VEGF、AR活性、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4、0.576、0.559、0.443、0.546,P均<0.01)。结论 VEGF、AR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VEGF水平及AR活性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飞飞;任婧婧;刘宁;王黎明;王言奎;孙显璐;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R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检测RRM1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RRM1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分化卵巢癌组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组(P<0.05);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高(P<0.05);而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P<0.05);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为卵巢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死亡危险度是非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的4.252倍。结论 RRM1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2011年13期 v.51;No.74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伯永;周广喜;阎涛;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诱发运动诱发电位(MEP)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进行早期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急性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伴有运动性失语的右手利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 d及90 d经TMS后行MEP检查,同时进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BC)评分、整体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分析患侧大脑皮质MEP潜伏期、阈值、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静息期(SP)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侧皮质发病后7 d与90 d相比,MEP潜伏期、阈值、CMCT和SP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ABC、NIHSS以及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BC、BI评分与SP呈负相关(r=-0.652、-0.566,P均<0.05),NIHSS评分与SP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 MEP指标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中枢运动传导通路的损伤程度,SP可以作为早期评价患者神经损害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2011年13期 v.51;No.74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古颖春;宋业琳;张春玲;古保亮;
目的探讨p53、bcl-2及nm23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9例肺癌患者标本中p53、bcl-2及nm23的表达,并术后随访5 a以上。结果 p53、bcl-2及nm23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26.3%及55.0%。bcl-2在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P<0.05);而p53、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癌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三种蛋白均阳性表达者的预后显著差于三种全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p53、bcl-2及nm23的表达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2011年13期 v.51;No.74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卢彩霞;王黎明;曲开欣;周晓彬;潘黎晓;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变量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手术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手术残余病灶大小、化疗中对铂类药物是否敏感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在早期规范手术的基础上术后辅以个体化、规范、有效地化疗可改善其预后。
2011年13期 v.51;No.74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振华;寇忠爱;燕鹏;孙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血管狭窄导致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7例血管狭窄导致的顽固性TIA患者行PTAS术,其中14例使用脑保护装置,16例采取预扩张,3例采取后扩张;2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1例基底动脉狭窄采用自膨式支架,椎动脉起始段狭窄5例使用球囊扩张支架,1例头臂干狭窄使用球囊扩张支架。结果 27例患者狭窄血管都得到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平均83%下降到术后15%以下,术后短期随访(3~6个月)没有TIA或中风发作。结论 PTAS是治疗血管狭窄导致顽固性TIA相对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2011年13期 v.51;No.74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玉欣;孙正凯;孙香;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各60例,均应用瑞格列奈0.5~1mg/次,3次/d,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BMI。结果经12周治疗后,肥胖组患者FBG、PBG、HbA1c和BMI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非肥胖组仅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的发生率较肥胖组低。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肥胖型T2DM的疗效优于非肥胖型。
2011年13期 v.51;No.74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彩霞;路永坤;鲍玉洲;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Ⅰ级斑块、30例Ⅱ级斑块、30例Ⅲ级斑块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Ⅱ、Ⅲ级斑块患者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Ⅰ级患者(P均<0.05)。结论血清CRP、TNF-α、IL-6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攀;汪明慧;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给予逐渐增加的运动疗法和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后分别对反映生活质量的SF-36量表和运动能力的6min步行距离(6MWD)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康复组SF-36量表中8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2011年13期 v.51;No.74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仕勇;许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LAD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LAD单支狭窄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及216例造影正常患者的冠脉造影影像,比较各组肌桥的发生率,并对发生肌桥患者的年龄及肌桥的基本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肌桥均位于LAD,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AD肌桥的发生率为15.8%,明显高于造影正常组(6.0%)(P<0.05)。各组肌桥患者的年龄、肌桥距LAD开口距离、肌桥长度及收缩期肌桥的缩窄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状动脉肌桥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1年13期 v.51;No.74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宗武;李广强;王小玲;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脂联素明显升高,hs-CRP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动脉硬化有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治业;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松茸多糖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人宫颈癌(HeLa)、人胰腺导管上皮癌(PANC-1)以及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U87、HeLa、PANC-1以及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法检测其对p5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松茸多糖能够抑制U87、HeLa、PANC-1以及MCF-7细胞生长,且能引起上述细胞S期阻滞,上调p53 mRNA表达水平。结论松茸多糖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2011年13期 v.51;No.74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梅;李金姬;付春娟;金玲;徐丹;韩学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42例,分为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158例和无微血管病并发症组184例,比较两组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并发症组与无微血管病并发症组比较,病程、空腹血糖、肌酐、尿酸、甘油三酯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程、血压、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密切相关(r分别为2.840、1.975、1.785、2.983、1.513,P均<0.05)。结论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尿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13期 v.51;No.74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杨丽君;郑军;赵保东;
目的评价Straumann种植系统常规种植体在前牙区行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拔牙患者同时行Straumann种植系统即刻植入种植体,3~ 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均行植骨处理,其中30枚行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修复后经3~ 36个月观察,成功率为100%。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处理,Straumann种植系统即刻种植效果良好。
2011年13期 v.51;No.74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方铭;吴心池;黄文龙;施广德;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对人肾系膜细胞(HRMC)干预后上清液中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释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重组MMP-2干预不同状态下的HRMC,用ELISA法检测HRMC上清液中Fkn蛋白含量。结果上清液中Fkn蛋白含量随MMP-2浓度增加而降低(P均<0.05)。结论重组MMP-2可以降低上清液中Fkn蛋白含量。
2011年13期 v.51;No.74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一代;唐兆杰;刘克成;
目的探讨心通口服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吸氧、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感染和对症支持疗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心通口服液,3次/d,每次20 m l,连用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定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通口服液辅助治疗CHF效果良好。
2011年13期 v.51;No.74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刁秀敏;王爱军;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Buerger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Buerger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行卧床休息、戒烟、足部运动锻炼、扩容、抗凝、前列地尔静滴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另加红花黄色素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腘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腘动脉血流速度为(43.6±4.3)cm/s,对照组为(41.3±4.5)cm/s,治疗组腘动脉血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Buerger病安全、有效。
2011年13期 v.51;No.74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吉小利;陈桂芬;訾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另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2011年13期 v.51;No.74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周伟勇;詹紫娥;吴升;
目的探讨胸腔注入沙培林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78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埋管引流术排尽胸液后,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沙培林联合羟基喜树碱胸腔注入,对照组仅注入羟基喜树碱。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病变进展率5%,对照组总有效率37%、病变进展率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Kamofasky评分及1、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沙培林联合羟基喜树碱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2011年13期 v.51;No.74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鹏江;邓琦;李玉明;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同亚型抗原表达检测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12例初治AM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12种抗原检测,结合FAB分类,比较不同亚型中抗原表达差异。结果在112例初治AML中,CD13、CD33、CD34的表达常见,分别为100%、94.6%、77.8%;在淋系抗原中,CD2的表达最为常见(30.4%),其次为CD7(26.8%);且某些免疫表型与FAB分类具有相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有助于AML的准确诊断及分型,对于AML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1年13期 v.51;No.74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耿化之;马建群;朱玉琴;王云鹏;肖立君;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8例,另取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3.06±2.41)、(39.66±4.11)、(21.09±5.23)ng/m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2011年13期 v.51;No.74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忠生;宫海英;田春燕;崔瑛;程传明;
目的观察活血祛邪定喘合剂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肺栓塞(PT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PTE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活血祛邪定喘合剂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持续静脉泵入72 h的方法,对照组给予2 h尿激酶溶栓方案;同时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抗血小板、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与对照组(9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阻塞肺段再灌注率(61.3%)较对照组(50.8%)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8.5%)较对照组(17.4%)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活血祛邪定喘合剂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大面积或次大面积PTE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且出血并发症少。
2011年13期 v.51;No.74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褚庆明;杨晓峰;付向阳;王锦锰;巴莹;
目的探讨M-受体阻断剂托特罗定联合α-受体阻滞剂坦洛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坦洛新+排石颗粒,观察组给予托特罗定+坦洛新+排石颗粒,观察两组3周内的排石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周内结石排出32例(53.3%),排石时间(7±1)d;观察组分别为50例(83.3%)、(4±1)d,两组排石率、排石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周内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5、0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分别为2、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受体阻断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可促进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排出,且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
2011年13期 v.51;No.74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贾萌;孙蔚明;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与HD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 line-HDF)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HD组15例,HD+on line-HDF组17例。HD组采取维持性HD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 h。HD+on line-HDF组每周行on line-HDF 1次,HD治疗2次,时间均4h。观察6个月后两组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并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情况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FER)、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及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及UR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KT/V、URR、ALB、FER、PTH、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HD+on line-HDF组Hb明显升高,与H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n line-HDF联合HD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良好。
2011年13期 v.51;No.74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韦;陈蓬;杨美丽;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早期肾损害干预的影响。方法 3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149例和B组153例。A组给予非洛地平加吲达帕胺、B组给予非洛地平加厄贝沙坦组,治疗随访12周。结果治疗2、4、8、12周,B组DBP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降压治疗效果优于非洛地平联合吲达帕胺,且厄贝沙坦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51;No.74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鸣;顾勤;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痰标本镜检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CU内HAP疑诊61例患者经人工气道抽取下呼吸道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镜检和培养,以痰涂片结果阳性为HAP初诊,最终临床诊断为HAP确诊,比较初诊的准确性与痰涂片、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61例患者共送检93例次HAP疑诊患者合格痰标本,HAP初诊49例次,最终临床确诊30例次;HAP初诊敏感度90%,阴性预测值93%;HAP确诊时痰培养结果与涂片结果完全符合率60%,部分符合率33%。结论合格的下呼吸道痰标本镜检能够协助HAP的早期诊断。
2011年13期 v.51;No.74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扬;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抗癌药物治疗,治疗组1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癌灶客观疗效评价有效率分别为89.47%、94.74%,对照组分别为40.00%、40.0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癌症疼痛缓解率、NK细胞和T细胞亚群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华蟾素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011年13期 v.51;No.74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