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β-榄香烯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刘静;李朝晖;刘云鹏;曲秀娟;侯科佐;徐玲;张晔;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c用不同浓度β-榄香烯作用于MGC803 24~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GC803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总ERK。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均<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0.05);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GC803中p-ERK表达量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β-榄香烯可诱导胃癌MGC803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ERK通路活性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1 ]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袁昌劲;唐求;王辉;陈锐;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用低、中、高浓度5-Aza-CdR处理AGS,对照组不处理。CCK-8检测AGS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AGS细胞周期及凋亡率,MSP检测AGS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GS中的DAPKmRNA及其蛋白。结果低、中、高浓度组AGS细胞增殖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均<0.05)。5-Aza-CdR使AGS细胞停滞在G0/G1期(P均<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均<0.05)。对照组DAPK基因启动子表现甲基化状态,低、中、高浓度组DAPK基因启动子被逆转成未甲基化状态。低、中、高浓度组AGS细胞DAPK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5-Aza-CdR可抑制AGS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与逆转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使其重新表达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胃癌AGS细胞CHFR基因去甲基化作用及意义

    邱庆安;吕云福;陈一明;林友刚;伍海鹰;刘宁;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胃癌AGS细胞CHFR基因去甲基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BSP和RT-PCR技术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胃癌AGS细胞C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结果 AGS细胞CHFR基因启动子在5-Aza-CdR处理前呈现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60%),其mRNA表达完全缺失;5-Aza-CdR处理后则表现为低或无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20%),其mRNA表达恢复正常。结论 CHFR基因启动子在AGS细胞中呈高甲基化状态,5-Aza-CdR能显著逆转其CHFR基因异常甲基化,诱导CHFR基因表达,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11年14期 v.51;No.748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5 ]
  • 肝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IL-6表达及其性别差异

    韩圣瑾;许戈良;荚卫东;王永仓;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IL-6的表达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性别肝癌患者术前及健康者外周血血清中的IL-6,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IL-6。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清IL-6中位水平为4.82 pg/ml,健康者为2.31 pg/ml,两者比较,P<0.01;男性肝癌患者血清IL-6水平为4.96pg/ml,女性为3.87 pg/ml,两者比较,P<0.05。血清IL-6水平以3.51 pg/ml为cut-off值,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9%、87.5%;血清IL-6水平≥3.51 pg/ml者多为男性、肿瘤直径较大、血管内癌栓、肿瘤无包膜患者(P均<0.05)。肝癌组织中IL-6阳性率为77%(69/90),其中男性患者为84%(56/67),女性患者为57%(13/23),两者比较,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比正常健康者明显升高,男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IL-6的表达均高于女性患者。

    2011年14期 v.51;No.74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0 ]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吉胜朴;李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源性糖尿病(PHCHD)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68例PHCHD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肝大部切除19例,半肝切除13例,次半肝切除36例;术后单纯皮下注射胰岛素46例,胰岛素皮下注射加阿卡波糖口服22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PHCHD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中位生存期32个月,1、3、5 a生存率为76.13%、47.36%、36.12%。血清HCVAb、Child-Pugh分级、TNM分期、肝硬化、门脉瘤栓、血管侵犯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均<0.05);肝硬化、血管侵犯、门脉瘤栓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均<0.05)。结论手术切除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是治疗PHCHD的有效方法;肝硬化、血管侵犯、门脉瘤栓是影响PHCH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14期 v.51;No.748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牛蒡子苷元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郑国灿;王兵;钱程佳;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ARG)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RG作用于SMMC-7721细胞,并设不加ARG对照组。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Bcl-2 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ARG浓度增加,SMMC-7721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P均<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G2、M、S期细胞比例减少(P均<0.05);随ARG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SMMC-772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均<0.05),Bcl-2 mRNA表达量减少(P均<0.05)。结论 ARG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ARG下调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63 ]
  • 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外周血NK细胞活性、IL-2、IL-12水平的关系

    文坤明;曾庆良;冯国丽;宋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IL-2、IL-12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EL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IL-2、IL-12;手术取肿瘤周围系膜淋巴结281枚,采用RT-PCR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的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以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 21例中有淋巴结微转移(CK20 mRNA阳性)者10例(140枚);无淋巴结微转移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IL-2、IL-12水平高于有微转移者(P均<0.05);且淋巴结微转移与NK细胞活性及IL-2、IL-12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0.834、-0.819,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IL-2、IL-12水平低下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0 ]
  • IFN-γ诱导的供体脾脏DC对受体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赵智成;戴向晨;刘彤;朱理玮;

    目的观察IFN-γ诱导的供体脾脏树突状细胞(DC)对受体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供体、受体小鼠各36只分为A、B、C组各12对(供体、受体各12只),均制作小肠移植模型。A组造模前后不予任何处理;B、C组受体小鼠造模前5 d经尾静脉分别注射未诱导的和IFN-γ诱导的供体小鼠脾脏DC 2×106个。造模后,观察移植肠存活时间,HE染色观察移植肠排斥反应,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mRNA及其蛋白。结果与A、B组比较,C组移植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排斥反应程度显著降低(P<0.05),ID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 IFN-γ诱导的供体脾脏DC对受体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与其增加移植肠组织局部IDO表达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

    方汉林;于在诚;金永堂;薛绍礼;陈首慧;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癌细胞p16、MGMT基因失活的机制及去甲基化制剂对p16、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肺癌SPC-A-1细胞,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p16、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p16、MGMT mRNA。结果加入5-Aza-CdR前,SPC-A-1细胞p16、MGMTmRNA表达缺失,其启动子区域表现为DNA甲基化。加入5-Aza-CdR后,SPC-A-1细胞中p16、MGMT基因呈现DNA去甲基化,而且表达缺失的p16、MGMT mRNA重新表达。结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肺癌细胞p16、MGMT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制剂5-Aza-CdR能逆转p16、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p16、MGMT基因表达。

    2011年14期 v.51;No.74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哲;刘国斌;孔垂泽;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90例膀胱癌(观察组)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对照组)中的CDC25B、14-3-3σ蛋白。结果观察组CDC25B蛋白阳性率为54.4%、14-3-3σ蛋白阳性率为72.2%,对照组分别为30.0%、100.0%,两组比较,P均<0.05。CDC25B、14-3-3σ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CDC25B与14-3-3σ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27,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CDC25B蛋白高表达、14-3-3σ蛋白低表达,二者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14期 v.51;No.74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短篇与个案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1例报告

    贺东风;方艳伟;焦保华;

    <正>患者女,44岁,因发作性抽搐20余年,加重4 d入院。查体:T 36.5℃,BP 111/75 mmHg,P 80次/min,R 18次/min;神清语利,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颈软无抵抗,Kernig征阴性。脑电图、脑地形图、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检查示,右侧大脑半球大片状低密度灶,考虑蛛网膜囊肿可能性大;头颅MRI示,右颞部可见一巨大囊性

    2011年14期 v.51;No.748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左心室穿透伤抢救成功1例报告

    阚奇伟;石勇;刘泗军;杨文庆;董仁华;

    <正>患者男,36岁,因左胸刀刺伤1 h于2010年9月21日入院。入院时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查体:R 31次/min,P 143次/min,BP 80/48 mmHg。患者急性痛苦貌,表情淡漠,声音低钝,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气管右偏,左胸腋前线第4肋间处一长3.5 cm皮肤裂伤,见气体及鲜血溢出,沿伤口可探入胸膜腔,左肺呼吸音消失。心尖搏动不明显,脉搏细速,心音低钝。入院立即行输血前相关检验、交叉配血实验,未行影像学检查,急诊入手术室。在抗休克的同时积

    2011年14期 v.51;No.748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经验交流

  • 伪膜性肠炎36例临床分析

    李雪松;周艳;蔡朋朋;郭佳佳;

    <正>伪膜性肠炎(PMC)是发生于结肠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可见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性病变,以病变部位覆盖伪膜为特征。随着患者老龄化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趋势逐年增高。2004~2010年,我院收治伪膜性肠炎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PMC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3~84岁,平均67.31岁;其中有恶性肿瘤化疗史或外科手术史14例,脑血管病或长期卧床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尿毒症3例,肺结核2例,糖尿病2例,心功不全1例;发病前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

    陈建华;徐相婷;郭文玲;陈雪梅;

    <正>2005年1月~2010年2月,我院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2例产妇,年龄25~38岁,孕36+4~42+5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21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中度贫血4例,巨大儿4例,双胎妊娠2例。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盘娩出后即发生大出血,子宫收缩差,继而呈软袋状改变;均采用缩宫素宫体注射及静滴,按摩子宫,热盐水纱布热敷子宫,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子宫收缩无好转。

    2011年14期 v.51;No.74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93 ]
  • 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37例分析

    杨冬梅;

    <正>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超声是其诊断的主要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548例,手术及病理相符511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3.3%,误诊37例。现将误诊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减少误诊提供参考。临床资料:3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42.5岁;临床症状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术前采用PHILIPS-HD11和西门子狮子王彩超仪检查,探头频率3.5 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2011年14期 v.51;No.748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回盲部粘连所致慢性腹痛28例

    高成;

    <正>盲肠或升结肠起始部与壁层腹膜粘连,可影响肠管的规律蠕动,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如进食后不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多以右下腹为主)、恶心、呕吐、排便改变(便秘或便稀),长期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2003~2010年,我们采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回盲部粘连所致慢性腹痛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3~58岁,平均39岁;其中有阑尾切除手术史19例,有上消化道穿孔史2例,无明显原因7例;均表现为右下腹疼痛不适。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肚脐下缘

    2011年14期 v.51;No.748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胃Dieulafoy病3例报告

    高岩;齐洪阁;

    <正>胃Dieulafoy病是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消化道黏膜浅表性损伤致黏膜下先天性恒径小动脉破裂所致。因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易反复,常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该病3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64岁,因反复大量呕血于2004年6月21日入院。2002年首次出血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5 mm×5 mm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5天再次呕血,再次剖腹探查见残胃黏

    2011年14期 v.51;No.748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鼻内镜下鼻道双钻孔上颌窦囊肿吸切术36例报告

    陈爱平;王彬;宋桂珍;黄光武;

    <正>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鼻内镜的问世,经鼻下鼻道开窗、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泪前隐窝入路等术式相继开展。2004年8月~2009年3月,我们实施鼻内镜下鼻道双钻孔上颌窦囊肿吸切术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6~52岁;均为单纯上颌窦囊肿,不伴有鼻窦炎、鼻息肉。临床表现为头痛、面部胀痛14例,反复鼻内流黄水10例,无症状12例;术前均做鼻窦冠状位CT确定囊肿位置。

    2011年14期 v.51;No.748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膀胱冲洗液温度对BPH术后膀胱冲洗效果的影响

    孙丽英;

    <正>手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主要的措施,为防止术后出血导致膀胱填塞等并发症,术后常规行膀胱冲洗。为防止术后膀胱痉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膀胱冲洗质量,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们观察了膀胱冲洗液温度对膀胱冲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0例BPH术后拟行膀胱冲洗的患者,年龄50~84岁,平均68.1岁;合并糖尿病10例,冠心病35例,高血压21例;患者术前检查凝血功能均正常。根据冲洗液温度的不同随机分为低温组、常温组和近体温组各30例。

    2011年14期 v.51;No.74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 维生素B_1内关穴注射联合抗生素静滴治疗妊娠剧吐40例

    朱英宏;

    <正>临床上,少数孕妇早孕反应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称为妊娠剧吐。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们采用维生素B1内关穴注射联合抗生素静滴治疗妊娠剧吐4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妊娠剧吐患者60例,年龄为23~38岁,孕6~15周;临床均表现为严重恶心、呕吐,尿蛋白均在++以上;B超检查均为正常妊娠,排除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吸入性损伤88例治疗分析例救治体会

    刘文文;刘明锁;宁勇;王莉;

    <正>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损伤,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伤。吸入性损伤可引起气道损伤和肺间质水肿,极易引起肺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2006年8月~2010年8月,我们共收治吸入性损伤患者88例,经积极救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中,男76例,女12例;年龄2~75岁,平均33.6岁。伤后入院时间为0.5~10 h,烧伤体表总面积10%~100%。其中火焰烟雾吸入性受伤76例,水蒸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基础研究

  • 肝素钠对脾切除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周军;孙小光;欧阳军;

    目的观察肝素钠对脾切除大鼠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A、B组无菌操作下行脾切除术,B组术后14 d皮下注射肝素钠盐水300 U,2次/d,连续给药7 d,C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28 d,经腹主动脉取血2 ml检测血流变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A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聚集指数以及电泳指数显著升高(P均<0.05),B组较A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肝素钠可有效改善脾切除大鼠血流变指标。

    2011年14期 v.51;No.74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岛叶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张培义;杨允东;李永强;鲁世永;陈宝;

    目的观察岛叶动脉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 12例(24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半侧开颅显露半球,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及岛叶区,对岛叶动脉及M2段进行观察。结果岛叶血供均来自大脑中动脉的M2段,M2段起于膝部,终于环岛沟反折处;主分叉位于膝部17侧、膝部前2侧、膝部后5侧;以上、下干起始15侧,上、中间、下干7侧,单干1侧,四分叉1侧。M2段以2干起始15侧;最外侧豆纹动脉距岛尖部的距离≤20 mm。结论大脑中动脉M2段各分支发出的岛叶动脉供应岛叶,M2段的主分叉主要位于膝部、以上下干起始居多。

    2011年14期 v.51;No.74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合剂对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观察

    陈萍;李明星;

    目的观察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手术致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疼痛模型。A、B、C、D组于缝皮前在切口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g/k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 mg/kg、盐酸利多卡因5 mg/kg+氟比洛芬酯5mg/kg。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2、4、8、12、24 h,采用累积疼痛评分(CPS)法对大鼠进行镇痛效果观察。结果四组造模后各时点CPS均高于造模前(P均<0.05)。B组在造模后2 h内CPS低于A、C组(P均<0.05),与D组比较,P>0.05;2 h后,B组与A组比较,P均>0.05;造模后8 h,C、D组均低于A组(P均<0.05),且D组低于C组(P<0.05);造模后12 h,C、D组比较,P>0.05,但两组均仍低于A组(P均<0.05);造模后24 h,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0 ]

告读者

  • 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台湾华艺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论文在我刊刊出即被上述四家数据库自动录入上网,特此告知。作者对此如有异议,请在论文录用前书面告知本刊编辑部。

    2011年14期 v.51;No.748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本刊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本刊编辑部;

    <正>2009年1月初,我刊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编委会通知:《山东医药》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同时,经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推荐,《山东医药》又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收录。标志着本刊又向国际化迈出了一步。

    2011年14期 v.51;No.748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

    2011年14期 v.51;No.748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办公地点变更启事

    <正>山东卫生报刊社《山东医药》杂志编辑部现办公地址为济南市经十路13777号中润世纪广场A3座12层,邮政编码250014。

    2011年14期 v.51;No.748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护理园地

  • 局部高压注射药物治疗瘢痕疙瘩38例的护理

    李旭;

    <正>目前,瘢痕疙瘩多采用激光、冷冻、手术切除(植皮)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易复发,甚至刺激瘢痕使之增生更大。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应用局部高压注射药物治疗瘢痕疙瘩38例,疗效较好。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瘢痕疙瘩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3~67岁,平均24.5岁;病程3个月~12 a。皮损主要分布在胸骨区,其次为四肢、耳部;损害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边缘常呈蟹足状;皮损初发为红色,逐渐变为红棕色、白色,软硬不等;皮损中一般无毛囊及其他有功能的附属

    2011年14期 v.51;No.748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临床研究

  • TACE对肝癌组织中MRPs mRNA表达的影响

    李荣;王建国;朱绍辉;李泽信;薛会朝;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8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TACE前后行肝癌组织细针穿刺活检,采用RT-PCR法检测癌组织中的MRP1、MRP2、MRP3、MRP5 mRNA。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MRP2 mRNA外,MRP1、MRP3、MRP5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 TACE可使部分MRPs基因表达水平增高。

    2011年14期 v.51;No.748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肝癌组织中Me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牟林;史莉莉;李冰;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骨架调节蛋白Me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肝癌组织中的Mena蛋白。结果本组Mena蛋白阳性率为89%(48/54)。Mena蛋白表达与肝癌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临床分期、HBsAg阳性有关(P均<0.05)。结论肝癌组织中Mena蛋白高表达,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2011年14期 v.51;No.748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肝癌组织中p53、Ki-67表达变化及意义

    庞旭峰;王祖森;孙树刚;吴力群;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53、Ki-67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231例HCC组织、81例癌旁组织和79例肝硬化组织中的p53、Ki-67蛋白。结果 HCC组织中p53、Ki-67蛋白阳性率为22.1%、69.7%,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均不表达,三者比较,P均<0.01;HCC组织中p53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47,P=0.026)。HCC组织中p53阳性者2 a累积复发率为39.2%、术后无瘤生存期为43.4个月、总体生存期为80.4个月,阴性者分别为37.8%及53.6、84.0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HCC组织中Ki-67阳性者2 a累积复发率为43.5%、术后无瘤生存期为33.7个月、总体生存期为72.9个月,阴性者分别为25.7%及81.7、84.0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阳性是HCC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R 1.583,95%CI 1.038~2.413,P<0.05)。结论 HCC组织中p53、Ki-67蛋白表达增高,Ki-67蛋白可作为评估HCC术后早期复发的指标之一。

    2011年14期 v.51;No.74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
  • 活体肝移植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

    刘可峰;沈中阳;郑虹;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联合脾脏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22例(脾切除组)LDLT时行脾切除,44例(对照组)LDLT时未行脾切除,对比术后两组血象、肝功能。结果术后两组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脾切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LDLT联合脾切除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2011年14期 v.51;No.748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9 ]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分析(附10例报告)

    贺宇平;王晋;田民;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病灶均呈多叶状或单发结节状肿块,肿块直径2.1~7.2 cm,平均4.8 cm。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除中心呈星状瘢痕征外,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2例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扩张、扭曲的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但仍呈略高密度;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降低,6例病灶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病灶中央见星状瘢痕是诊断FNH的重要征象。

    2011年14期 v.51;No.748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2 ]
  • 胃癌组织中MMP-2、MMP-9、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毕立志;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MP-2、MMP-9和VEGF。结果胃癌组织中MMP-2、MMP-9、VEGF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胃癌组织中MMP-2、MMP-9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13、0.436,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MP-2、MMP-9、VEGF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14期 v.51;No.74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3 ]
  • 胃癌组织中NPRL2蛋白的表达变化

    程智勇;韩猛;门晓彦;易喜贤;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NPRL2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NPRL2蛋白。结果 NPRL2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癌正常组织中的26.7%,P<0.05。NPRL2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PRL2蛋白表达降低。

    2011年14期 v.51;No.748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 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黄东海;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7例和化疗组23例,两组均采用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化疗,联合组联合应用沙利度胺治疗。4周为1周期,连用3个周期。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1 a生存率为48.15%、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化疗组分别为43.48%、10.8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联合组恶性呕吐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而白细胞数减少与便秘发生率高于化疗组(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效果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2 ]
  • 血清TSGF、CEA、AFP、CA72-4、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朱勇;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CA199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胃癌、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血清TSGF,采用同位素法检测血清CEA、AFP、CA199、CA72-4。结果胃癌患者血清TSGF、CEA、AFP、CA72-4、CA199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1.1%、阳性预测值为63.1%、阴性预测值为98.6%。结论血清TSGF、CEA、AFP、CA72-4、CA199联合检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1年14期 v.51;No.74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5 ]
  • 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

    金成;鲍传庆;刘宗良;许炳华;薛育政;俞宪明;

    目的观察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均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前在鼻胃管的顶部预先用7号慕丝线打好麻线结,助手将鼻胃管放入食管内,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鼻胃管前端预留线结拖入空肠。结果本组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5 min,送入鼻胃空肠管总长约85 cm,置管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2周患者体质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升高、KPS评分增加,P均<0.05。拔管后3周内,患者均恢复胃肠功能。结论胃镜拖线法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

    2011年14期 v.51;No.74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效果观察

    张永明;杨文锋;李兆敏;李辉;宋平平;

    目的观察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对21例食管癌患者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做成管状,经食管床于主动脉弓上行食管胃全侧侧吻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术后2周复查吻合口均通畅;术后随诊0.5~2 a,均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可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2011年14期 v.51;No.74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7 ]
  • 结肠癌组织中Paxillin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秦军;马利林;徐美荣;樊勇;柯靖;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Paxill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Paxillion。结果 Paxillin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量为60.80±13.90,正常组织为40.10±9.37,两者比较,P<0.05;Paxillin表达量与结肠癌组织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axillin表达增加;Paxillin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2011年14期 v.51;No.74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王结实;

    目的探讨结肠患者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统计分析与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肠壁浸润深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有关(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有关(P均<0.05)。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2011年14期 v.51;No.74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观察

    黄惠红;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方法转移性大肠癌18例,应用西妥昔单抗首次400 mg/m2,以后250 mg/m2,1次/周;联合FOLFOX6方案,每2周重复1次;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组PR 8例,SD 7例,有效率为57.1%,疾病控制率为8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9.4个月,中位生存期18.6个月。不良反应皮疹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迟发性腹泻7例、呕吐7例、发热5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红蛋白减少2例、血小板下降2例。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效果良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腹部手术后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7例临床分析

    王佩俊;周晓磊;张鹏;尤胜义;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腹部手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腹股沟疝术后6例、肠梗阻术后6例、脾切除术后5例。17例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CTA)检查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5例行手术治疗,2例仅行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6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腹部CTA可作为其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术及抗凝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2011年14期 v.51;No.748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胆肠吻合术、ERBD治疗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对比观察

    康春博;李甲辰;欧阳才国;刘荣;

    目的探讨手术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由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69例,行胆肠吻合术治疗37例(胆肠吻合术组)、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32例(ERBD组)。结果与ERBD组相比,胆肠吻合术组首次住院时间长、术后早期并发症多、黄疸复发率低、再次住院次数少、中位生存时间长(P均<0.05)。结论对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在患者情况许可、预计有较长的生存期(>6个月)时适合行胆肠吻合术;患者一般情况差、预计生存时间较短(<3个月)时行ERBD。

    2011年14期 v.51;No.748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LC、M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病变疗效对比观察

    冯波;冯志;于海涛;刘飞;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85例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LC组122例和MC组63例,分别行LC、MC治疗。结果与MC组相比,LC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6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明显提高(P<0.05)。结论与MC相比,LC更适于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

    2011年14期 v.51;No.74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125)I粒子瘤体内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水平的影响

    刘同亭;刘晓峰;王要军;孙自勤;

    目的观察125I粒子瘤体内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5例手术无法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125I粒子瘤体内定向植入术;术后1个月CT复查评价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CK20 mRNA。结果本组部分缓解21例,无明显进展9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85.7%。本组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的CK20 mRNA为(9 426.39±5 307.61)copy/ml,治疗后为(6 137.21±3 255.08)copy/ml,两者比较,P<0.05。术后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生存期11.3个月。结论 125I粒子瘤体内植入对胰腺癌有较好疗效,并可明显降低外周血中的CK20 mRNA水平。

    2011年14期 v.51;No.74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9 ]
  • 中药空肠内注入联合凯时静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尹娜;张翠萍;张博;田字彬;

    目的观察中药空肠管内注入联合凯时静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81例SAP随机分为A、B、C、D组,A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B、C、D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中药胰腺炎(AP)一期方空肠内注入、静注凯时、中药空肠内注入联合凯时静注治疗。均7 d为一疗程。结果与A、B、C组比较,D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中药空肠管内注入联合凯时静注治疗SAP疗效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隐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效果观察(附42例报告)

    费凛;肖修林;苏树英;

    目的观察隐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阑尾炎患者行隐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手术入路隐蔽,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5 min、肛门排气时间15 h,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随访1~12月,除1例标本取出孔感染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隐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1年14期 v.51;No.74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 ]
  • Modified Kugel补片在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曾玉剑;钱军;程若川;罗华友;

    目的观察Modified Kugel补片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行疝修补手术,术中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1~2 a无复发。结论采用Modified Kugel补片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良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6 ]
  • 姜黄素对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孙永;方泰惠;周静;周鸣鸣;徐斌;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MCF-7/MDA-MB-231随机分为四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姜黄素Ⅰ、Ⅱ、Ⅲ组)分别加入5、10、20μg/m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通过Boyden小室观察细胞侵袭力,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MMP-9 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各剂量组细胞增殖下降,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减少,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侵袭指数降低,细胞中的MMP-9 mRNA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作用,与其降低MMP-9基因表达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5 ]
  • 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王秉松;杨歌;史洪涛;

    目的观察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60例91条曲张大隐静脉行EVLT联合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单肢手术时间为20~70 min,患者住院3~7 d,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曲张均未复发。结论 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2011年14期 v.51;No.748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9 ]
  • 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

    郭锐;

    目的观察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2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前路和(或)后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均一期愈合;对照组一期愈合29例,二期愈合3例。术后Matta评分观察组优14例、良4例、中2例、差0例,对照组分别为17、8、5、2例,两组比较,P均<0.05。Majeed功能评价观察组优16例、良3例、中1例,对照组分别为23、7、2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皮肤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

    2011年14期 v.51;No.74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7 ]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苏鹏;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行骨科下肢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VAS 0~3分34例、下肢运动阻滞1级23例、肌松效果满意41例,对照组分别为24、2、31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骨科下肢急诊手术麻醉效果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Ilizarov技术在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吴伟;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在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20例,18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2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术,均于患肢安置Ilizarov外固定架。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患者创面均闭合,骨缺损均获得重建,骨折愈合,患肢与健侧肢体长度差<2 mm;创面经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经皮瓣修复覆盖创面1例,余均未经额外手术修复。结论 Ilizarov技术用于治疗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2011年14期 v.51;No.748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8 ]
  •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

    崔宜栋;桑成林;李筠;邹林;李宗玉;刘立峰;蔡锦方;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生骨不愈合、骨感染或伤口感染。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简单有效。

    2011年14期 v.51;No.74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管英;

    目的观察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行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0.5~5 a,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为优16例、良7例、可3例。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效果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2 ]
  • 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应用效果观察

    张建海;

    目的观察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子宫大于13孕周的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经腹壁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拆线时间缩短,切口愈合不良、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少,P均<0.05。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组性生活明显改善42例、明显不适10例,对照组分别为15、44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安全有效。

    2011年14期 v.51;No.74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唑来膦酸治疗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邢丽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卵巢早衰(POF)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30例POF继发骨质琉松患者,均一次性静滴密固达5 mg,分别与治疗后6、12个月测定L2~4前后位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三角区(Waid′s)和粗隆(Torch)处骨密度(BMD)及血碱性磷酸酶(AKP)、尿Ca/Cr、尿羟脯氨酸(HPr)/C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股骨上端Wald′s处的BMD、血清AKP显著增高(P均<0.05),而尿Ca/Cr、HPr/Cr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POF继发骨质疏松疗效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效果观察

    周文红;谢立华;黄益华;

    目的观察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0例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结果对照组胎儿娩出时间(10±1.2)min,总手术时间(40±5.0)min,娩头困难10例,术后血尿15例,术后病率13.9%;观察组分别为(4.0±1.5)min、(25±5.0)min、0例、6例、9.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式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2011年14期 v.51;No.74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陈瑾;黄守国;吴清萍;陈芳;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MIF)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3例EMS患者均于月经来潮5 d内开始空腹口服MIF 10 mg/d,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患者总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VEGF、MVD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MIF治疗EMS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1年14期 v.51;No.74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3 ]
  • 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谭景;杨敏;林瑞贞;洪明珠;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于切皮前10~15 min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 ml+晶体液100 ml,对照组术前不用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补钙可有效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2011年14期 v.51;No.74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6 ]
  • 促性腺激素脉冲式给药在体IVF-ET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盛连兵;刘海萍;唐宁;郝天羽;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Gn)脉冲式给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7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9例、C组40例,均行IVF-ET治疗,超排卵的第1~5天应用尿源性促卵泡生成素(uFSH),第6天开始使用uFSH、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A组、B组将每日Gn用量等分为4份,分别于8:00、11:00、14:00、17:00皮下注射或肌注;C组将每日Gn用量予1次/d肌注。结果与C组比较,A、B组用药量及费用减少(P均<0.05),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均<0.05),A、B组比较,P>0.05。结论 Gn脉冲式给药用于IVF-ET经济、有效。

    2011年14期 v.51;No.74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 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对患儿肝功能的影响

    廖桂榕;邓洪辉;蓝吉斌;莫东生;

    目的观察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小儿隐睾随机分为两组,均行睾丸下降固定术,A组32例采用CO2气腹腹腔镜手术,B组30例采用传统开刀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8 h采外周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两组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外,P均>0.05。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组肝功能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0 mmHg以下,对肝脏的影响不明显。

    2011年14期 v.51;No.74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三种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靶区及相关器官的放射线受量比较

    邓春涟;胡海芹;丁生苟;

    目的对比观察三种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靶区及相关器官的放射线受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行常规放疗(CRT)、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总剂量均为56 Gy,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剂量和相关器官放射线受量。结果 A、B、C组靶区剂量分别为(56.12±1.23)、(55.87±1.09)、(56.32±1.45)Gy,三组两两比较,P>0.05。A、B、C组适形指数分别为0.13±0.06、0.20±0.08、0.33±0.07,C组与A、B组比较,P均<0.05。C组肺脏、脊髓、心脏的剂量体积显著低于A、B组(P均<0.05)。结论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3D-CRT适形度好、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小。

    2011年14期 v.51;No.74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0 ]
  • 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赵晓亮;闫海新;

    目的观察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8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均<0.05),而进展率则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1、2、3 a生存率均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化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011年14期 v.51;No.74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5 ]
  •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疗效观察

    陈向来;彭金华;江涵;杨崛圣;

    目的观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脓胸患者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5.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400~860 ml,平均600 ml。术后出现胸腔渗血1例,均经对症治疗痊愈,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疗效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8 ]
  • 高压氧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NO、NOS水平的影响

    刘恩合;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高压氧治疗1次/d,连续10次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24、11、10例及77.8%。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NO、NO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压氧可有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与其降低患者血浆NO、NOS水平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改良眶颧入路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附5例报告)

    李连祥;张激扬;张东勇;

    目的观察改良眶颧入路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对5例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患者均采用改良眶颧入路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本组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颧入路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效果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黔南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訾聃;何丽萍;杨英捷;周遵伦;孟宪科;刘能群;

    目的调查分析黔南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尿失禁情况调查表对黔南地区成年女性254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尿失禁患病率为33.46%(85/254),>40岁者患病率为45.28%,<40岁者为30.35%,P<0.01;分娩地点为医院者患病率为28.71%,家中者为49.15%,P<0.05。阴道分娩者患病率为37.50%,剖宫产者为3.33%,P<0.05。产次0~3次者为27.40%,≥4次者为71.42%,P<0.05。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者为31.93%,≥3 500 g者为56.25%,P<0.05。结论黔南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与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地点、产次以及新生儿体质量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下咽鳞癌组织中Paxillin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邱晓霞;郑宏良;尤易文;张振新;陈剑秋;夏思文;

    目的观察下咽鳞癌组织中桩蛋白(Paxillin)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8例下咽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axillin mRNA。结果下咽癌组织中Paxillin mRNA表达量为12 871.5,正常组织中为3 405.0,两者比较,P<0.05。下咽癌组织中,低、中、高分化者Paxill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17 163.0、11 333.5、6 760.5,三者比较,P>0.05;浸润程度浅者为7 821.0,深者为16 783.0,两者比较,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9 832.0,无转移者为6 721.0,两者比较,P<0.05。结论下咽鳞癌组织中Paxil-lin mRNA表达增加,Paxillin与下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6 ]
  • 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患儿术后躁动的效果观察

    高光洁;宋丹丹;张铁铮;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患儿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将9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于麻醉后术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0.5 mg/kg,B组于术终静注等量氟比洛芬酯0.5 mg/kg,C组不用氟比洛芬酯。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躁动评分均低于C组(P均<0.01),且A组明显低于B组(P均<0.01)。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预防患儿术后躁动,且术前应用效果更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循环衰竭疗效观察

    张文军;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循环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抗休克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将注射用乌司他丁30万U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0~40 min滴完,1 h后重复给药1次。使用3 d后乌司他丁改为1次/d,每次30万U,7 d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提高,并发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降低,病情稳定时间延长,肝肾功能指标降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纠正循环衰竭,保护机体肝肾功能。

    2011年14期 v.51;No.748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关系探讨

    张述友;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CCT)与眼压(IOP)的关系。方法对198例(396眼)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采用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IOP,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结果 CCT445~500μm 38眼,IOP为(13.78±2.76)mmHg;500~550μm 222眼,IOP为(14.48±2.55)mmHg;550~600μm 112眼,IOP为(16.10±1.99)mmHg;≥600μm 24眼IOP为(22.53±2.94)mmHg;不同CCT的IOP值比较,P均<0.01。本组近视患者角膜CCT与IOP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近视患者的CC与IOP呈正相关。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侧卧位和头屈坐位行上胸段硬膜外穿刺效果对比观察

    张治明;张安生;潘道波;欧阳帆;曾宾;

    目的对比观察侧卧位和头屈坐位下行上胸段硬膜外穿刺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L、S组各30例,L组于右侧卧位下行T3~4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于头屈坐位下行T3~4硬膜外穿刺置管。结果 S组穿刺失败4例,每例穿刺次数(1.73±1.09)次,穿刺时间(14.0±7.9)min,不适性体动>15min 8例;L组分别为11例、(2.43±1.54)次、(18.4±4.3)min、5例。两组比较,除不适性体动外,P均<0.05。结论与侧卧位比较,头屈坐位下行上胸段硬膜外穿刺能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附230例报告)

    尤仲敏;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230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神经发育疗法、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物理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显效101例,有效10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0.00%。其中<1岁者总有效率为100%,1~3岁为87.78%,~7岁为82.86%,<1岁者与其他两个年龄段比较,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三个年龄段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均<0.01),<1岁者与1~3岁、~7岁治疗后比较,P均<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应注重早期干预治疗。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17 ]
  • 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王子峰;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疗效。方法 RRMS患者41例,皮下注射IFNβ-1b 250μg,隔日1次,疗程为1 a。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0.7%、复发率为19.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1 a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DSS)显著降低(P均<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Nβ-1b治疗RRMS的疗效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6 ]
  •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郝春艳;刘彤崴;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15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注意休息,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预防感染和有效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组口服海昆肾喜胶囊2粒/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川芎嗪注射液80 mg加入10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每月间断用药2周。对照组仅口服海昆肾喜胶囊,方法同观察组。两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4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1.5%;对照组分别为16、39、23例及7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sCr、BUN明显降低,cCr、RBC、Hb升高,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较好。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0 ]
  • 肝脏病变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虞玲;

    目的观察肝脏病变(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4例肝病患者和9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A。结果肝病组血清ALT为(82.0±73.6)U/L、ALB为(35.6±6.4)mg/L、PA为(136.7±53.6)mg/L,对照组分别为(25.6±8.8)U/L、(44.5±9.4)mg/L、(250.5±44.8)mg/L,两组ALT、PA比较,P分别<0.05、0.01。肝病组中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中PA分别为(82.4±30.1)、(154.0±37.6)、(129.5±65.7)、(97.7±67.9)、(189.4±45.4)mg/L,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与其他肝病患者比较,P均<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A水平降低,PA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2011年14期 v.51;No.74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2 ]

综述与讲座

  • 直肠癌小切口开腹根治手术的应用进展

    杨廷翰;曾天芳;汪晓东;李立;

    <正>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最常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微创技术,具有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快、镇痛药物用量少及能住院时间短的特点。近年来,Nakagoe等明确提出一种切口长度不超过7 cm的小切口开腹手术,进而减少对小肠的暴露和触碰达到微创的效果。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小切口开腹术具有费用更低、手术时间更短、设备简单及可用手探查整个腹腔情况的优点。现对开放式小切口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适应证

    2011年14期 v.51;No.748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大肠癌脱落细胞肠腔内种植性转移研究进展

    王文斌;常家聪;

    <正>由于消化道的特殊环境,消化道肿瘤脱落的瘤细胞难以停驻种植,因此自然条件下极少发生肠腔内的种植性转移。但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之一为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性转移。大肠癌的肿瘤细胞脱落种植转移多发生在吻合口、腹膜面、切口处等。对于大肠癌脱落细胞肠腔内种植性转移,临床上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2011年14期 v.51;No.748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 核酸疫苗大规模质粒纯化研究进展

    邹琦;马贵军;李荣秀;

    <正>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核酸疫苗具有减毒疫苗的优点,同时基本不存在逆转的危险,因此被认为是继传统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随着DNA疫苗从实验室进入临床研究

    2011年14期 v.51;No.748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8 ]

临床病例讨论

  • 停经、左上腹痛、脾脏肿物、腹腔出血

    郭卫东;王祖森;

    <正>病历摘要患者女,34岁,因停经40 d,突发左上腹疼痛1 d,于2010年11月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10年10月2日因"停经10d"到当地医院就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阳性,因患者有人工流产病史,妇科B超未见宫内及宫外孕,诊断为葡萄胎。遂行清宫术,清除组织病理报告为子宫蜕膜,未见绒毛及水泡样组织。1周后复查HCG高达41 030 IU/L,再次行清宫术,术后1周HCG升至54 230 IU/L,遂转入其他医院治疗。入院行妇科检查、阴道B超、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复查

    2011年14期 v.51;No.748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