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莉;丁浩;马果果;邓璐林;张吉翔;
目的将靶向MDM2的siRNA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内p2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工合成的针对MDM2基因的siRNA片段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实验分为MDM2 siRN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脂质体组、正常对照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DM2、p2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并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siRNA转染组细胞中MDM2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1),而p21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P<0.01)。HepG2转染MDM2 siRNA后,增殖能力减弱,凋亡显著。结论 MDM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p21控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2011年16期 v.51;No.75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鑫;郑晓库;哈敏文;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ERCC1、XRCC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组织中ERCC1、XRCC1的表达水平,患者术后全部采用FLO-FOX化疗方案,并采用2χ检验、Log-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分析ERCC1、XRCC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ERCC1、XRCC1阳性率分别是72.50%(58/80)、45.00%(36/8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ERCC1表达、XRCC1表达、组织学分型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的ERCC1、XRCC1表达水平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有关。
2011年16期 v.51;No.750 16-17+2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龚晓瑾;曲利明;陈晓;木哈拜提·玉苏甫;
目的研究肿瘤耐药相关基因MRP3、GST-π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RP3、GST-π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这些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P3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MRP3、GST-π阳性表达组的生存率虽低于阴性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检测MRP3、GST-π的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16期 v.51;No.750 18-2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砚;陈卫刚;郑勇;
目的研究Cyc linD1和survivin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Cyc linD1和survivin基因在3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30例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正常组织中Cyc 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70.00%、15.00%,正常组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60.00%、15.00%,三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yc linD1、survivin mRNA表达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关系,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形成过程中,Cyc linD1、survivin过表达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子事件;检测survivin可能更有助于新疆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早期食管癌筛查。
2011年16期 v.51;No.750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单晓蕾;杨姣;王艳丽;周雪莹;李岭;张美侠;
目的研究胰腺癌特异性抗原间皮素基因沉默对胰腺癌化疗药物的影响。方法以间皮素siRNA和荧光标记的siRNA分别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入胰腺癌PANC-1细胞,流式细胞仪和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间皮素基因沉默的效果。以胰腺癌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顺铂、阿霉素和葫芦素E分别处理间皮素基因沉默后的PANC-1细胞,继续培养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证明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间皮素基因沉默后,间皮素蛋白基本无表达;MTT结果显示间皮素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减少(P<0.05);间皮素基因沉默后,能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结论间皮素基因沉默对胰腺癌化疗药物的作用具有增强作用。
2011年16期 v.51;No.750 25-2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常;邹美平;张人华;李珀;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KLF6、p21WAF1/C IP1及Cyc lin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58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KLF6、p21WAF1/C IP1及Cyc linD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组织KLF6、p21WAF1/C IP1及Cyc linD1蛋白表达率均与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KLF6、p21WAF1/C IP1及Cyc lin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浸润深度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 KLF6、p21WAF1/C IP1及Cyc linD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11年16期 v.51;No.750 28-2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龚萍;李红霞;张素梅;
目的研究姜黄素(CCM)、佛波酯(TPA)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m tDNA突变的诱导作用。方法提取细胞DNA,进行m tDNA突变的分析,检测各组细胞之间m tDNA的突变率和突变类型。结果 CCM、TPA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m tDNA突变为多基因、多位点的突变,其突变热点依次位于CoⅡ基因、ND5基因、Cytb基因和ND4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A→T、T→A、G→A、T→C、A→G、C→T,C→T最为常见。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株m tDNA编码区的CoⅡ、Cytb、ND4、ND5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它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2011年16期 v.51;No.75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雅军;毛俊;张晴晴;李连宏;
目的了解Hedgeho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无血清培养的乳腺癌悬浮细胞中分选CD44+CD24-细胞和非CD44+CD24-细胞,分别接种于NOD/SCID鼠乳腺脂肪垫内,观察成瘤情况。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SMO和GLI1在CD44+CD24-细胞和非CD44+CD24-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分选出的CD44+CD24-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2.25%,SMO mRNA和GLI1 mRNA在CD44+CD24-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非CD44+CD24-细胞中的表达(P均<0.05)。CD44+CD24-组乳腺癌发生率为100%(3/3),发生肺转移、淋巴结和肺转移、肝脏和淋巴结转移各1只;非CD44+CD24-细胞组乳腺癌发生率为50%(2/4),未见有转移发生。结论在乳腺癌CD44+CD24-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增强,其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2011年16期 v.51;No.750 33-3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福俊;王冬青;李宝生;张自成;孙洪福;刘同海;王忠;
目的探讨基于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制定的精确放疗计划对周围危及器官受量(OAR)的影响。方法 51例肺癌患者行PEC/CT扫描,先以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然后参考PET图像勾画GTVPET/CT,分别制定精确放疗计划P lanCT和P lanPET/CT,比较2套计划GTV及OAR的变化。结果 51例患者中靶体积变化≥25%有24例(47%),其中靶体积增大≥25%的8例,靶体积减小≥25%的16例。与PlanCT比较,PlanPET/CT双肺V15和V20、食管V50和V55均降低(P均<0.05),心脏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脊髓最大点剂量等无差异(P均>0.05)。结论基于PET/CT的放疗计划改变了GTV,可能有助于减少肺和食管的放射性损伤发生概率。
2011年16期 v.51;No.750 36-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薇;罗殿中;陈源;党裔武;
目的探讨IL-10和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NSCLC组织中IL-10和TGF-β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IL-10在肺癌细胞阳性表达率为70.21%(33/47),TGF-β1阳性间质细胞在癌组织内阳性率为48.93%(23/47),二者表达水平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IL-10表达与肿瘤内TGF-β1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中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两者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2011年16期 v.51;No.750 38-4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倩;窦京涛;谷伟军;杜锦;王先令;杨国庆;郭清华;杨丽娟;吕朝晖;巴建明;母义明;陆菊明;潘长玉;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7例肺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糖尿病、低血钾、水肿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缺乏典型库欣综合征的体征;血ACTH和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分泌均不被小剂量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所抑制;胸部薄层CT扫描能发现多数肺部病变;手术切除肺部病变、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较好;肾上腺切除为控制高皮质醇血症的有效手段。结论肺部肿瘤是导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对于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应常规行胸部薄层CT来筛查肺部病变。
2011年16期 v.51;No.75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思嘉;刘锦铭;刘盼盼;杨文兰;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常规肺功能(PFT)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IOS各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程度分级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5例受试者(154例COPD患者及171例健康对照组)依次进行IOS检测和PFT检测。结果 COPD组IOS各参数与PFT参数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呈负相关(P<0.01),与残气与肺总量之比(RV/TLC)、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 tot%pre)呈正相关(P<0.01)。IOS各参数中对COPD的诊断价值按顺序排列依次是低频电抗面积(AX)>共振频率(Fres)>振荡频率为5Hz时的电抗(X5)>振荡频率为5Hz时的气道阻力(R5)>振荡频率为5Hz和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R20)>振荡频率为20Hz时的气道阻力(R20)。IOS分级方法与COPD的GOLD分级方法显著相关(P<0.01)。结论 IOS参数中的AX、Fres、X5及R5可综合用于对COPD气流阻塞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2011年16期 v.51;No.75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吴骏;邹晗;蒋敬庭;吴昌平;赵雪梅;王虹;徐斌;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血清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AFP-IgM)复合物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对伊犁地区哈萨克族38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AFP-IgM复合物的检测,使用AFP-IgM药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哈萨克族体检健康者血清AFP-IgM复合物男性平均49.44(0.59~384.64)AU/m l,女性平均91.34(0.14~471.44)AU/m l,P<0.01;不同年龄段AFP-IgM值无统计学差异(P=0.104)。哈萨克族正常人AFP-IgM参考值范围男性为0~270 AU/m l,女性为0~290 AU/m l。结论在哈萨克族地区可以建立血清AFP-IgM复合物正常值范围,其对当地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2011年16期 v.51;No.75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红娟;姜浩;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MGC-803胃癌细胞表达MMP-1及MMP-10的影响。方法 Hp感染培养的MGC-80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MMP-1及MMP-10的表达情况。结果 Hp感染胃癌细胞12 h后,细胞内MMP-1表达明显增加(P<0.05),24 h后表达无明显增加。Hp感染胃癌细胞6 h后,细胞内MMP-10表达明显增加(P<0.05),12 h后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 Hp感染能上调MMP-1、MMP-10表达,与胃癌转移有关。
2011年16期 v.51;No.75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庆琳琳;胡继春;赵晓志;
目的研究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p27k i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A组)、30例腺瘤组织(B组)、20例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中skp2、p27k ip1、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skp2、p27k ip1、ERK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kp2、p27k ip1、ERK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kp2、ERK与p27k ip1表达呈负相关(r=-0.723 7、P<0.01;r=-0.695 2、P<0.01),而skp2与ERK表达呈正相关(r=0.652 2、P<0.01)。结论 skp2、p27k ip1、ERK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K可能参与了skp2-p27k ip1通路的调节。
2011年16期 v.51;No.75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雪飞;白成;崔培林;朱红;陈烨;徐有青;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铁缺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200例13C检查患者血样,进行血常规、铁代谢检查。分析比较13C阳性的Hp现症感染患者与13C阴性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进一步探讨Hp现症感染患者中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Hb、MCV、MCH、SI、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7%、30%,P<0.01,Hp感染会使发生缺铁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结论 Hp感染与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有相关性。
2011年16期 v.51;No.75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建华;郑正;奚海林;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尾侧型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2(CDX-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胃癌患者血清CDX-2的浓度,并与29例正常对照血清做比较;同时用SP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测定此48例胃癌患者癌灶中CDX-2表达水平,与血清CDX-2含量比较。结果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均能检测出CDX-2,胃癌组血清CDX-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X-2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ien分型、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并且其血清测定含量与胃癌组织中CDX-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DX-2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临床病理进展及转移情况,对诊断和评价胃癌患者病情有一定意义。
2011年16期 v.51;No.750 64-6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戚麟;高天慧;刘明月;李晓燕;王文玉;李林蔚;
目的比较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和普通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31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别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实验组)或紫杉醇(对照组)75 mg/m2,第1、8天;草酸铂130 mg/m2,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于5-氟尿嘧啶前静脉滴注,第1~5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实验组有效率61.54%(8/13),对照组有效率55.56%(10/18),P>0.05;2组不良反应在血液学和消化道毒性以及乏力、脱发、手脚麻木、皮疹、呼吸困难等方面无差异,但对照组关节痛、肌肉痛、面色潮红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均<0.05)。结论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与紫杉醇普通剂型的联合方案相比疗效相似,毒副作用减少。
2011年16期 v.51;No.75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罗兴雄;陈马秀;陈成江;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肺结核、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4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3组患者的血清ADA和CR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结核组、肺癌组血清ADA和CRP高于对照组(P均<0.05),肺结核组血清ADA和CRP高于肺癌组(P均<0.05),血清ADA和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论血清ADA和CRP联合检测在肺结核、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16期 v.51;No.75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丽敏;王晋生;王守云;陈寒冬;吴立海;赵志军;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慢性HBV感染者135例予以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用药中检测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56%,其次为B型占17.78%,B/C混合型占6.67%。在阿德福韦酯治疗中,B、C、B/C混合型在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无关。
2011年16期 v.51;No.75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海涛;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队列分析方法,选择由肝炎病毒或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相同的保肝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150 mg口服、1次/d,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肝纤维化直接血清学指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ngⅡ升高,醛固酮(ALD)降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均降低,门、脾静脉直径减小,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对由肝炎病毒或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或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有效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011年16期 v.51;No.75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景明;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9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3.3%),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2.1%,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6期 v.51;No.75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邬淑雁;李森龙;杨曙光;徐英华;刘昭慧;于静;
目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预后。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80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并对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及对照。测量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周的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差;在术后第1、3天晨采静脉血化验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结果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75%,NRS阳性组的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水平低于NRS阴性组;NRS阳性实验组术后第1、3天白蛋白及IgA水平高于NRS阳性对照组;术后第7天,NRS阳性实验组体质差小于NRS阳性对照组。结论术前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加NRS阳性胃癌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提高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术后体质恢复。
2011年16期 v.51;No.75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毓文;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0年5月收治的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8例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2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关注。
2011年16期 v.51;No.75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英;栾森;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肾病导致的CRF患者86例,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本组肾功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76.7%。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轻度腹泻,经减少药物剂量或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尿毒清颗粒对早中期CRF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改善脂代谢和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16期 v.51;No.75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春;李海涛;
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者中选出高血压前期者(A组)76例、正常血压者(B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者(C组)80例,测定其血清UA水平,同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水平。结果 A、C组UA、LDL-C和IMT水平均高于B组(P<0.05);血清UA与IMT呈正相关(r=0.312、P=0.017)。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随着血清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增加。
2011年16期 v.51;No.75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阎慧娟;米建强;王盛超;杜趁香;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和ER-CC1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 MGMT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ERCC1在正常胃黏膜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MGMT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ERCC1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MGMT表达与ERCC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GMT、ERCC1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2011年16期 v.51;No.75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少民;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1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单纯行保乳手术,观察组30例保乳手术术后行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4.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6期 v.51;No.75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余招平;徐文安;洪玉娥;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SV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的关系。方法选取SVD患者151例,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分结果分为VMCI组(80例)和非VM-CI组(7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浆Hcy及叶酸、VitB12水平。结果 VMCI组Hcy水平高于非VMCI组,叶酸、VitB12水平低于非VMCI组(P<0.01)。SVD患者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6,P<0.05),与MoCA评分的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计算力、语言、延迟回忆各亚项的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结论高Hcy可能是SVD患者V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VitB12缺乏是间接引起Hcy增高而导致VMCI的重要营养因素。
2011年16期 v.51;No.75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杨月霞;黄文新;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了解此类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方法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0例(A组),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B组),B组又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的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 B组血浆P-Selectin、vWF水平高于A组和C组,且A组高于C组,P均<0.05;4个亚组中,心功能Ⅲ级组高于Ⅱ级组,Ⅳ级组高于Ⅲ级组,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P-Selectin、vWF水平可用于病情监测及评价。
2011年16期 v.51;No.75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梅;林文华;张峰;任自文;
目的通过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与心脏超声两种方法,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阶段心脏射血分数的变化规律,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心脏射血分数的差异。方法连续性入选心力衰竭及其高发危险因素患者206例,按心衰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高发危险因素组(A组)、器质性心脏病组(B组)、症状性心衰组(C组)、难治性心衰组(D组)4组。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及心脏超声方法分别测量4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脏超声法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随着心衰分期的进展,两种方法测得的射血分数差别逐渐增大。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测量射血分数的重复性好于心脏超声法。结论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测量射血分数更有优势,用以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可能提高心衰患者的费用效益比。
2011年16期 v.51;No.75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鹏飞;郭宗泽;潘起晨;王运杰;
目的探讨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3例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通过KPS评分进行评价。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肿瘤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其中28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术中无死亡。术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者32例,1例因术后急性肺梗塞死亡。术后随访显示除死亡病例外,肿瘤全切者无肿瘤复发,KPS评分均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早期出现呼吸障碍,本组2例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并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1周后脱机。结论外生型或有较大囊变、相对局限的脑干胶质瘤可行积极手术治疗,术后积极控制并发症,疗效满意。
2011年16期 v.51;No.75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丽;刘晓群;杜丽荣;王树松;
目的临床研究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对子宫内膜组织铜(Cu)和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因非医疗原因需要取出的吉妮IUD 22例(A组)和吉妮致美IUD 14例(B组),以及未放置IUD的18例妇女(对照组)。测定其子宫内膜组织中Cu、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与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其子宫内膜组织Cu含量分别为(7.18±1.15)、(6.79±1.24)、(1.70±0.56)μmol/L;6-Keto-PGF1α/TXB2值分别为3.00±0.56、1.66±0.32和1.17±0.35,B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吉妮致美IUD通过调节子宫局部PG平衡,减少子宫异常出血,且不影响吉妮IUD的避孕效果。
2011年16期 v.51;No.75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树霞;刘井利;史丽民;陈凤萍;刘建平;李秀芬;
目的探讨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全面营养评价法(SGA)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有提高,其中体质量指数(BM I)、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CD3+、CD4+、CD4/CD8、外周静脉血自然杀伤细胞(NKC)升高显著。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肠外静脉营养的支持方法是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可改善患者的人体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1年16期 v.51;No.75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秀英;苏晓霞;
目的探讨孕期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巨大儿出生率及剖宫产率的影响,为孕期膳食指导提供借鉴。方法对实验组85例孕妇实施个性化膳食指导,对照组85例仅参加孕期营养课。比较两组孕妇膳食摄入构成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膳食摄入构成比较对照组更加合理,实验组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出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孕期对孕妇实施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对合理膳食摄入、控制剖宫产率、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11年16期 v.51;No.75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鑑;段美丽;翁以炳;李昂;张淑文;
目的探讨ICU中脓毒症相关脑病(SA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8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AE与非SAE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死率、住ICU时间、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APACHEⅡ评分。结果 SAE发病率为37.68%,SAE与非SAE患者病死率、PaO2、血清总胆红素(TB il)、AST、ALT、pH值、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O2、ALT、A-PACHEⅡ评分是SAE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1年16期 v.51;No.750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冬生;宫凤玲;赵培荣;洪波;刘振翠;史继国;
目的探讨临床未触及肿块但经钼靶摄片发现乳腺内钙化灶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未触及肿块而乳腺钼靶X线摄片发现乳腺内钙化灶的212例乳腺疾病病例,分析其钙化的X线表现及分布部位。结果良性病变181例,多表现为粗大、颗粒状、短棒状钙化;恶性病变31例,多表现为针尖样、泥沙样钙化。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多发于外上象限。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片对显示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钙化的特征可为临床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线索。
2011年16期 v.51;No.75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明敏;陈晓琳;尹震宇;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治疗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LSAB法)检测128例NHL患者活检石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同时予CHOP方案4个或以上疗程的化疗,观察p53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8%。p53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病例的总生存期、无瘤生存期均有统计学差异。而p53蛋白的表达对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53蛋白作为进展型NHL临床近期疗效的有效预测指标,对NHL预后预测意义不大。
2011年16期 v.51;No.750 100-10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