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 脑血流储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周立春;刘明勇;

    <正>脑血流储备(CVR)又称脑血管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脑血管反应性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扩张来增加脑血流量的能力。

    2011年20期 v.51;No.75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指南解读

  • 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张晓丹;王姝梅;秦伟;胡文立;

    <正>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1]。

    2011年20期 v.51;No.754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王姝梅;张晓丹;秦伟;胡文立;

    <正>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新近发表的最新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是由美国麻省总医院脑卒中服务中心主任Furie博士及18名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制定,目的是为临床医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幸存者脑卒中再发提供最新的循证建议。

    2011年20期 v.51;No.75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表达的变化

    吕栋;崔培林;徐有青;杨昭徐;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48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TBI组(n=24)和对照组(n=24),各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3、6、12、24 h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处死后,抽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取脑组织和回肠黏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肠黏膜组织DAO的含量和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TBI组肠黏膜受损,血中内毒素含量增加(P<0.05);肠黏膜DAO活性下降(P<0.01),而血中DAO活性则升高(P<0.05);iNOS的表达3h已经增高,12h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在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表达明显增加,参与了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

    2011年20期 v.51;No.754 8-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肠道细菌移位中的作用

    刘菁;王燕斌;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应激性损害发生的机制。方法 6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按术后6、12、24和48 h时相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测定门静脉血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肠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等多器官组织匀浆中标记大肠杆菌的移位率。结果各时相点门静脉血ET、TNF-α以及肠黏膜组织NO水平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多脏器荧光标记大肠杆菌检出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伤后早期即有肠道细菌移位,与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是肠黏膜屏障损害的重要因素。

    2011年20期 v.51;No.75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腹侧脑桥神经元NMDA受体和GABA受体在黑伯反射中的作用

    汪慧;于书彦;张衡;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脑桥神经元上NMDA和GABA受体在黑伯反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向大鼠腹侧脑桥内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D-2-氨基-5-磷酸基戊酸(D-AP5)和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 IC),观察其对黑伯反射膈神经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D-AP5削弱了黑伯反射的呼吸抑制效应,应用B IC增强了黑伯反射的呼吸抑制效应。结论存在于腹侧脑桥的由NMDA及GABA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参与了对黑伯反射强度的调节,但两者作用相反。

    2011年20期 v.51;No.754 13-14+2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属颅外段面神经结构的比较

    赵斌;龙璇;杨昱;任志午;彭江;王玉;张莉;许文静;赵喆;詹胜锋;卢世璧;赵庆;

    目的通过比较鼠、兔、犬、人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总结"一干多支"周围神经的特点。方法在外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鼠、兔、犬、人的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及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5个分支,各20根全面神经,分别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5.0,分别记录各种属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神经直径、神经分束、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等结构特点。结果面神经直径鼠<兔<人<犬;面神经分束,鼠2~4束,兔2~6束,人5~9束,犬各分支均只有1束;轴突直径鼠<兔<犬<人;髓鞘厚度鼠<兔<犬<人。结论不同种属的"一干多支"神经具有不同的特点。

    2011年20期 v.51;No.754 15-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胶质瘤大鼠优化散射系数的研究

    郭凯;杨天明;钱志余;张立国;刘华亭;

    目的探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C6荷瘤大鼠脑胶质瘤优化散射系数的特点。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将培养的C6细胞立体定向接种于SD大鼠的尾状核,MR I检查肿瘤生长至直径0.5~1.0 cm时作为实验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利用稳态光纤光谱仪的微创光学探头测量各组的优化散射系数。结果胶质瘤组的优化散射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胶质瘤的检测,其中优化散射系数是检测脑胶质瘤的良好指标。

    2011年20期 v.51;No.75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氯沙坦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刘晓丹;范秋灵;王力宁;杨刚;姚丽;马健飞;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KKAy小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雄性8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非治疗组(n=10),治疗组从8周龄始予以氯沙坦10 mg/(kg.d)饮水喂入,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于20周龄测定各组小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并留取肾脏标本,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氯沙坦治疗对KKAy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无影响;与非治疗组比较,氯沙坦治疗减少了KKAy小鼠的尿白蛋白/肌酐比率(P<0.05),改善了KKAy小鼠的病理损害。结论氯沙坦治疗能减少KKAy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脏病理损害。

    2011年20期 v.51;No.75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移行细胞癌E2F3、miR-17-5p、miR-20a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任海林;孙岩;李世斌;韩瑞发;

    目的检测E2F3、miR-17-5p、miR-20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2F3与miR-17-5p、miR-20a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5637、T24中miR-17-5p、miR-20a和E2F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2F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5637、T24细胞系中E2F3、miR-17-5p和miR-20a均高表达(P<0.05)。E2F3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逐步增多,miR-20a表达随病理分级的升高有降低趋势。5637细胞系相对T24细胞系高表达E2F3(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iR-17-5p、miR-20a和E2F3均高表达,miR-20a和miR-17-5p的表达与E2F3的增高密切相关。

    2011年20期 v.51;No.75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系统在hTERT启动子调控下治疗人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王亚轩;蔡文清;黎玮;杨书文;李景东;齐进春;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丙氧鸟苷(GCV)系统在体外及荷瘤裸鼠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hTERT启动子及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的携带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与Ad-CMV-HSV/tk)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253 J和人正常肺成纤维细胞MRC-5,加入GCV,MTT法观察受染细胞的存活率。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Ad-hTERT-HSV/tk+GCV组)、B组(Ad-hTERT-HSV/tk+PBS组)、C组(PBS+GCV组)和D组(PBS对照组),观察各组肿瘤生长状况、重要脏器病理变化及裸鼠存活情况。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253 J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HSV/tk只对膀胱癌细胞253 J具有杀伤作用。动物实验显示,A组移植瘤的体积和瘤重低于其他3组(P<0.01)。A组裸鼠平均存活期长于其他3组(P<0.01)。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HSV-tk/GCV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靶向性高的基因疗法。

    2011年20期 v.51;No.754 26-2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双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镇痛效果的临床配对研究

    苟文隆;陈继营;张国强;许猛;耿磊;贾艳辉;

    目的观察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同期双侧TKA患者共120例膝关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膝关节。实验组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盐酸罗哌卡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肾上腺素),对照组没有运用关节周围注射药物。术前、术后分别记录双侧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术后6、12、24 h实验组静止和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48、72 h实验组与对照组静止和活动时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引流量及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可以有效缓解TKA术后早期疼痛。

    2011年20期 v.51;No.754 29-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EWS评分在评估院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朱远群;阮海林;杨春旭;黄福文;王承辉;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院前急救中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现场采集相关数据,进行MEWS评分,以收入院后90d为观察终点,结局作为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MEWS评分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计算,计算患者相应的预测指标。结果死亡组MEWS评分较存活组高(P<0.05);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判断院前急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重程度的最佳截断点为≥3分,对危重病患者死亡预测的敏感度45.45%,特异度为84.61%,准确度为81.25%,约登指数为0.301。结论 MEWS评分对院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及死亡的预测具有中等的分辨能力,此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2011年20期 v.51;No.75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的研究

    秦廷莉;姜红;张仕宇;王勇;肖竹;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分别进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冠状动脉造影、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动脉硬化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单支和双支组比较,冠心病多支病变组baPWV升高(P>0.05)、ABI降低(P<0.05)。中青年冠心病患者baPWV与Gensini冠脉积分无相关性,而ABI与Gensini冠脉积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ABI与Gensini冠脉积分的相关性较强(P=0.012)。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ABI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2011年20期 v.51;No.754 34-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王一锦;徐彤彤;

    目的研究血清IL-18水平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以及体检健康者各4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不同等级的高血压各组中,IL-18水平随着血压的上升而升高(P<0.05)。IL-18与LVM I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IL-18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病情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2011年20期 v.51;No.75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特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47例临床分析

    张静;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特殊症状时,往往易漏诊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47例临床表现为特殊症状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2011年20期 v.51;No.75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52例临床分析

    林群;汪俊涛;

    <正>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手术的观念引入,作为微创手术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运用也越发广泛。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妇科医师及患者的欢迎。我院近年来在进行子宫次全切术时广泛采用腹腔镜手术,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1年20期 v.51;No.75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利多卡因对高氧暴露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A、SPB、SPC mRNA表达的影响

    丁小芳;钟礼立;张兵;李嘉;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ido)对高氧所致的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早产大鼠AECⅡ随机分为4组:空气(Air)组、高氧(HO)组、Air+Lido组、HO+Lido组。H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5 L/min通入95%O2-5%CO2的高纯混合气,10 min后密封。Air+Lid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时加入20μg/ml的Lido,各组均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运用Real-Time PCR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B、SPC mRNA的表达。结果 HO组SPA、SPB、SPC mRNA表达低于Air组(P<0.01);Air+Lido组SPA、SPB、SPC mRNA表达高于Air组(P<0.01);HO+Lido组SPA、SPB、SPC mRNA高于HO组(P<0.01),但低于Air组(P<0.01)。结论高氧可导致早产大鼠AECⅡSPA、SPB、SPC mRNA表达下调,Lido能逆转上述改变。Lido对高氧所致早产鼠AECⅡ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年20期 v.51;No.75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降脂治疗对新西兰大白兔性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王齐;向定成;

    目的探讨降脂治疗是否对新西兰大白兔性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辛伐他汀20 mg/kg组),C组(辛伐他汀40 mg/kg组)。检测用药前及用药10个月后3组LDL-C、血清睾酮、雌二醇、促甲状激素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LDL-C、雄兔雌二醇及雌兔睾酮水平下降(P<0.05);3组间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脂治疗降低雄兔雌二醇及雌兔睾酮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

    2011年20期 v.51;No.75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茱萸总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李光燮;朴成哲;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苷(TGCO)对四氯化碳(CC l4)诱导大鼠急性肝坏死的影响。方法将W e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CCl4组(B组)、100 mg/kg TGCO+CCl4组(C组)和200 mg/kg TGCO+CC l4组(D组)。16 h后检测各组血清ALT、AST、ALP、SOD、CAT、MDA含量及肝组织TNF-α与NF-κB-p65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病变程度。结果与B组比较,C、D组血清ALT、AST、ALP含量下降,TNF-α与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胞质中SOD和CAT活性提高、MDA水平降低,HE染色肝组织病变程度较轻,TGCO治疗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GCO能显著减轻CC l4诱导的肝损伤,可能与TGCO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炎症反应有关。

    2011年20期 v.51;No.754 43-4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胞质中细胞色素C含量的改进

    刘亚君;修瑞娟;

    目的探讨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质中细胞色素C(Cyt C)的最佳转膜时间。方法取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提取胞质蛋白。蛋白定量后,取20μg样品上样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取22μm孔径硝酸纤维素膜(NC膜),电压100 V,分别电转移15、30、60、90、120 min。NC膜用丽春红染色,蒸馏水漂洗后加入Cyt C一抗、二抗孵育,放射自显影显色。结果在转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转移到NC膜的总蛋白增多;而Cyt C条带出现了先增加(30 min),后减少,再增加(120 min)的趋势。结论 Cyt C虽然是小分子量蛋白,但Western blot的转膜时间并不需要减少,相反要增加到120 min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2011年20期 v.51;No.754 45-4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间歇性动态压力促进兔胫骨近端骺板梯度增殖分化的实验研究

    李建军;杨东翔;元香南;孔战;陈旭;赵群;

    目的观察兔骺板在周期性压应力生物反应器中受到不同时间的间歇性动态压力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2周龄的兔胫骨近端骺板,置于动态压力生物反应器内培养5d,接受不同时间的间歇性动态压力刺激。A组为无压力刺激组,B~E组分别为每天间歇动态压力1.5、3、6和12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骺板标本中CollagenⅡ、CollagenⅩ、BMP-6、PTHrp、Sox-9和HIF-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A组比较,B、C、D和E组增殖层明显增厚,且C组增殖层增厚程度明显大于B、D和E组。CollagenⅡ和Sox-9主要在增殖层表达,CollagenⅩ和BMP-6主要在肥大层表达,PTHrp主要在肥大前区表达,HIF-1在全层均有表达,呈现梯度变化特点,在肥大前区表达最强。结论骺板在间歇性动态压力刺激下,分别针对增殖层及肥大层产生不同的梯度压应力,能够促进其梯度增殖分化。HIF-1可能是骺板在力学环境下产生梯度增殖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1年20期 v.51;No.754 46-47+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松胞菌素D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喻卓;陈鹏;段理;何波;沈志强;

    目的探讨松胞菌素D对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玫瑰花结试验和Born方法观察松胞菌素D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及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松胞菌素D在体内外对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对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松胞菌素D可以阻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黏附作用;松胞菌素D明显抑制PAF(1μmol/L)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悬液引起的洗涤血小板聚集。结论松胞菌素D在体内外均具有选择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且明显阻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2011年20期 v.51;No.754 48-4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吴鹏飞;郭宗泽;潘起晨;王运杰;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肿瘤患者中,12例肿瘤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中无死亡。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者13例,1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原有症状加重,经下胃管鼻饲及预防性气管切开治疗10d后拔管,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显示肿瘤全切者无肿瘤复发,且KPS评分均有所提高。肿瘤残余者术后行放射治疗,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以后组颅神经症状为主,经随访大部分患者可恢复。结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是首选,术后积极控制并发症,预后良好。

    2011年20期 v.51;No.75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危患者颈动脉支架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分析

    赵星辉;贺茂林;黄栋;

    目的总结高危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及相关处理,减轻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4月~2011年3月59例(63支颈动脉)高危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合计植入支架65枚,并发症包括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23例;术中栓塞事件3例,死亡1例;癫痫大发作1例;支架移位再次植入支架2例;动脉夹层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同侧颈外动脉闭塞1例;随访远期再狭窄2例。结论对于高危患者颈动脉支架术是安全的,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及术后全程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011年20期 v.51;No.75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内镜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研究

    付旭东;宋来君;王新军;马林;单峤;李培栋;吴建珩;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在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也未发生明显与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颅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访4个月~2 a,未见复发。复查头颅MR I,4例脑室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例变化不明显。结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2011年20期 v.51;No.75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石强;臧培卓;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SK-N-SH神经母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SK-N-SH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Cocl2组、rhEPO组和SB203580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技术检测bcl-2、caspase-8、和P38MAPK mRNA的表达。结果 rhEPO预处理可以增加SK-N-SH细胞的增殖能力,上调bcl-2和P38MAPK基因的表达,下调caspase-8的表达,而这些调节作用可被SB203580抑制。结论 rhEPO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的SK-N-SH细胞有保护作用,P38MAPK通路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1年20期 v.51;No.75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齐学军;

    目的评价阿加曲班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和降纤酶治疗组,分别用药治疗7d,7d后两组同时应用胞磷胆碱钠和血塞通治疗,疗程为7d,总观察时间为3个月。采用MESS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阿加曲班组与降纤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3个月后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后第14天和3个月后MESSS评分均低于降纤酶治疗组(P<0.05或P<0.01);3个月后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20期 v.51;No.75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力蜚能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化疗所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轻中度贫血的疗效评价

    陈英;刘红佳;朱秀岩;

    目的观察力蜚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使用对纠正化疗所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轻中度贫血的近期和相对远期疗效。方法将接受2~4个周期化疗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力蜚能150 mg,1次/d,饭后口服,治疗28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 3000U/次,隔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7次。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d外周血中Hb水平。结果治疗14d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没有临床获益病例;治疗28d治疗组临床获益率为100%,对照组为46.7%(P<0.01)。结论对于化疗所致晚期NSCLC轻、中度贫血患者,力蜚能联合EPO可尽快提高及较长时间维持其Hb含量,提高化疗耐受性。

    2011年20期 v.51;No.75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周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对照组60例给予维脑路通加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入,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汤。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配合分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2011年20期 v.51;No.75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刘宝芹;武英伟;张茉莉;刘金霞;

    目的提高对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EM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EMS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有淋巴结、脾肿大的表现;外周血WBC计数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中髓系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8号染色体短臂受累;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为特征;单存化疗愈后差。结论 EMS为罕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淋巴结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2011年20期 v.51;No.75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王渊;唐安华;肖振鹏;鲁友卫;宫立新;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组,49例)与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47例),伤后3个月评估两组的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组良好率为40.8%,有效率为77.6%,均高于对照组的21.3%和57.4%(P均<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

    2011年20期 v.51;No.75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恩度联合GP方案治疗含培美曲塞方案耐药恶性胸膜间皮瘤

    王政华;李恩泽;王锴;刘阳阳;朱志图;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治疗含培美曲塞方案耐药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无效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有效率为46.2%,临床受益率为76.9%,肿瘤进展时间为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1年生存率53.9%。毒副反应主要有血液学、消化道毒性、乏力等。结论对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无效或失败的MPM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GP方案疗效较高、安全性好,是可供选择的解救方案。

    2011年20期 v.51;No.75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16蛋白及Ki-67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齐凤杰;赵树鹏;

    目的探讨p16蛋白及Ki-67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组织两种主要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PSH及10例肺炎性假瘤标本中p16蛋白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SH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33%(1/30),阳性细胞为多角形核表达,表面立方细胞均为阴性表达。5例PSH的多角形细胞Ki-67散在阳性表达。肺炎性假瘤中增生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p16蛋白及Ki-67的表达与PSH中立方细胞的表达情况相同。结论 PSH中的表面立方上皮细胞分化相对成熟,p16蛋白阳性率及Ki-67增殖指数高于表面立方上皮,提示多角形细胞多处于"未分化状态"。

    2011年20期 v.51;No.75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自然病程的影响

    何友钊;顾元龙;翟年宽;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EEN持续至经口进食。观察治疗后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内毒素变化;比较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住院费用及天数。结果 2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或<0.01)。入院1周后2组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Balthazar CT评分、住院天数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EEN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SAP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病程,减少住院费用。

    2011年20期 v.51;No.75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定位PICC头端位置的影像学标志可靠性探讨

    刘倩;赵兴扬;王春梅;

    目的探讨确定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于上腔静脉(SVC)的可靠影像学标志。方法选择我科置入PICC的患者胸片269份,由两名研究员独自观察记录胸片上气管隆凸和心影右上缘对应的胸椎体(T)和前肋水平,并测量气管隆凸、右支气管角和心影右上缘三者间的垂直距离,以及PICC在气管隆凸水平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角;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气管隆凸对应T4至T7水平,第一肋至第三肋水平;心影右上缘对应T6至T9水平,第一肋间至第四肋间水平。气管隆凸距右支气管角(0.68±0.17)/(0.86±0.16)cm,距心影右上缘(5.09±0.89)/(5.08±0.97)cm,右支气管角距心影右上缘(5.69±1.01)/(6.01±0.91)cm。在定位前肋和右支气管角的位置上,观察者间存在视差(P<0.01)。PICC在气管隆凸水平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角,右侧置管者均<40°,左侧置管者近30%>40°。结论心影右上缘和气管隆凸是定位PICC头端位于SVC的可靠影像学标志;PICC头端放置于心影右上缘或气管隆凸下约4 cm时位置处于邻近右心房的SVC内;选择右上肢穿刺置入PICC不易导致SVC穿孔。

    2011年20期 v.51;No.75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人端粒酶RNA组分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魏力;刘聃;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宫颈癌筛查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的检测,以细胞学、组织病理学不同级别分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均增加(P<0.01)。hTERC基因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75%、85.42%、89.39%和66.13%。hTERC基因的表达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rs=0.794,P<0.05)。结论 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标志物。

    2011年20期 v.51;No.75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脂联素、C反应蛋白的关系

    苏珂;龙艳;荀靖琼;林枫;刘凌霞;胡璟;顾颖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3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其分两组:CIMT≥1 mm者为A组;CIMT<1 mm者为B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身高、体质量、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APN、CRP,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APN水平A、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A组低于B组(P<0.01);血清CRP水平A、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CIMT与APN、HDL呈负相关,与HOMA-IR、CRP呈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CRP、APN、FBG、HDL、HOMA-IR。结论血清APN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2011年20期 v.51;No.75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重度肾积水手术前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临床价值

    董华;张遵城;董萍;张悦;张帆;王国强;

    目的探讨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及手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重度肾积水患者手术前后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包括肾脏影像、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图曲线,所有患者术前静脉肾盂造影(IVP)患肾均不显影。结果所有病例的术前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显示患肾有残余功能,术后患肾放射性摄取功能较术前增加,手术前后GFR分别为(12.6±3.5)、(29.5±14.0)m l/m in,P<0.05。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理想方法,且能准确反映手术疗效和疾病转归。

    2011年20期 v.51;No.75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角蛋白19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PSA水平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曹友汉;许韩峰;蔡晓健;李解方;阳青;赵强;

    目的研究角蛋白19(CK1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 leason分级、PSA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74例前列腺癌标本和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K19的表达,LEIA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分析CK19表达与G leason评分、PSA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K1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是77.0%,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是12.0%,P<0.05;CK19在G leason分级为2~4、5~7、8~10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0.0%、86.1%、93.8%,P<0.05;CK19阳性率在PSA水平为<10 ng/m l、10~20 ng/m l、>20 ng/m l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5.8%、90.3%、94.7%,P<0.05;CK19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结论 CK19表达对于前列腺癌的G leason分级、PSA水平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0期 v.51;No.75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董丽;李俐佳;江超;伍贤鼎;何涓;杨孝红;张文玉;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E及分泌型IgA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RRT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RRTI患儿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IgG亚类,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分泌型Ig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RTI患儿血清IgG2和IgG4水平降低,IgE升高,分泌型IgA降低。结论 RRTI患儿存在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分泌型IgA的降低和紊乱,反复哮喘并感染患儿的IgE增高。

    2011年20期 v.51;No.75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最佳有效浓度的临床观察

    吴萍;

    目的随机双盲法观察和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选择60例妊娠≥38周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0.12%罗哌卡因组、0.18%罗哌卡因组和0.30%罗哌卡因组。观察各组术中镇痛效果、肌松效果、呼吸循环影响、运动阻滞评定。结果 0.18%罗哌卡因镇痛及肌松效果均满意,循环呼吸影响小,运动阻滞轻。结论 0.18%罗哌卡因腰麻为剖宫产手术的最佳有效浓度。

    2011年20期 v.51;No.75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机械损伤模型中MCP-1的表达

    贾洪真;韩泉洪;惠延年;彭秀军;

    目的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机械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合成和表达。方法在6孔培养板内培养的RPE细胞铺满融合后,每孔刮除相同面积的细胞,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表达。结果 RPE细胞在基础状态下,细胞内MCP-1的表达几乎不着色,经过机械损伤刺激充分反应后,在损伤边缘的RPE细胞内MCP-1蛋白质的表达呈阳性的胞质中浓淡不一的棕黄色着色。体外培养RPE在基础状态下表达少量的MCP-1,在经过机械损伤反应后,MCP-1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体外培养RPE在经过机械损伤反应后,MCP-1的分泌和表达显著增加,从而有助于启动RPE的移行及早期炎症反应,导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011年20期 v.51;No.754 83-8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体位对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方淑芹;王欣怡;刘金霞;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仰卧位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潮气量(VT)的变化。4h后,仰卧位组的患儿也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在2h和4h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机械通气后,2组患者FiO2、动脉血pH值无明显变化(P均>0.05),RR、VT、PaO2、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俯卧位机械组改善明显(P<0.05)。仰卧位组患儿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后,PaO2/FiO2增加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早期支持治疗有效手段。

    2011年20期 v.51;No.75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杨浩;姜涛;宋秀霞;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代谢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9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达到理想血糖的时间分别为(4.74±1.05)、(9.03±1.84)d,P<0.0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67%、25.83%,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 c、UAER均下降(P<0.01),其中观察组FBG、2hPBG、HbA1c、UAE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DN,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降低UAER,控制和延缓DN的发展。

    2011年20期 v.51;No.75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胃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Dieulafoy病19例临床分析

    赵滢;岳原亦;王强;冯勇;

    目的探讨胃镜与腹腔镜联合微创根治Dieulafoy病的优势。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收治Dieulafoy病3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例,在胃镜引导下,腹腔镜应用腔内切割吻合器(Endo-GIA)行胃楔形切除术;对照组19例,采取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病例手术均成功,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随访1~25个月,所有病例病情无反复。结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是Dieulafoy病首选治疗方法。

    2011年20期 v.51;No.75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谷梅兰;李莎;张新明;康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手术结果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病理表现对照。结果肿瘤起源于胃14例,空肠2例,回肠3例,结肠3例,腹腔网膜1例,肠系膜1例。黏膜下型3例,肌壁间型8例,浆膜下型14例。64排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定性及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1.6%(22/24)和95.8%(23/24)。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很好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内部结构,能更准确地检出胃肠道间质瘤及初步定性。

    2011年20期 v.51;No.75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焦建宝;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经前路手术44例(前路组),经后路手术56例(后路组)。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经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与前路组比较,后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2组Frankel分级均改善至少1个等级,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且后路组较前路组改善明显;随访结束时前路组Cobb角矫正度平均丢失较后路组少。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能获得相似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术者对入路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2011年20期 v.51;No.75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RCAS1、Caspase-8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晓芳;

    目的探讨RCAS1、Caspase-8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胃腺癌组织及其切端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CAS1、Caspase-8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胃腺癌组织中RCA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28/46)和84.78%(39/46)(P<0.05)。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胃腺癌组织中Caspase-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3%(37/46)和65.22%(30/46)(P<0.05)。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21、P<0.05)。结论 RCAS1、Caspase-8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1年20期 v.51;No.75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β-hCG值监测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新方法

    郭东霞;马丽华;冯兰兰;张建平;

    目的寻找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监测方法判断甲氨蝶呤(MTX)治疗宫外孕的成功率,并预测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方法对151例MTX治疗的宫外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TX治疗宫外孕成功的标准为治疗第7天与治疗当天相比,血β-hCG值下降≥50%且临床症状稳定者。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在患者治疗当天血β-hCG值<2000m IU/ml组和≥2 000 m IU/m l组,新监测方法对预测再次进行MTX治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57.9%和91.7%、41.9%。结论新的监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

    2011年20期 v.51;No.754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的长效达菲林在控制性超排卵中临床效果分析

    彭清妹;周志军;黄筱金;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效达菲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排卵长方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达菲林剂量分别为:A组1.25 mg(25例)、B组1.0mg(31例),进行黄体期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促性腺激素(Gn)后A组雌激素水平低于B组(P<0.05),且A组使用Gn的量及时间高于B组(P<0.05);A、B组的获卵数、优胚数、受精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 mg的长效达菲林是患者更好的选择。

    2011年20期 v.51;No.75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比较

    王世其;

    目的对比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5例慢乙肝患者并分配至单药组27例及联合组28例。单药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接受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每12周随访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HBV DNA及乙肝三系,并记录不良发应事件。结果 48周治疗结束后,单药组、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62%、67%)、ALT复常率(77%、73%)、HBeAg阴转率或血清转换率(20%、22%)、不良事件发生率(17%、19%)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未出现病毒学或生化学突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对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的联合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2011年20期 v.51;No.754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石家庄市成人血脂水平的研究

    王中平;刘凡;杨雅娟;王玲;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在石家庄人群中的分布及血脂异常比例。方法对2007年4~10月在我院体检的石家庄市机关干部、教师及企业员工共4 752例进行血脂等指标检测。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TC、TG、LDL-C及TC/HDL-C水平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女性TC和LDL-C均值在50岁以前低于男性,50岁以后高于男性;TG水平在男性5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后随年龄增高而降低,女性则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血脂异常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女性高TC、高LDL-C及低HDL-C检出率均高于男性,男性高TG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石家庄市成人血脂水平现状及高血脂异常检出率令人担忧,50岁后女性人群的血脂水平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1年20期 v.51;No.75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回顾2010

    孙奉辉;于逢春;胡文立;

    <正>近10 a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对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投入的加大,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结果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实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就2010年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领域中的一些临床研究作一回顾。

    2011年20期 v.51;No.75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IRT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朱惊雷;李清华;魏小莉;曾爱源;

    <正>SIRT1是高度保守的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是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2的同源物。SIRT1具有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通过其可逆的乙酰化—去乙酰化循环反应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可参与抗凋亡、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能量代谢、调控细胞周期等过程。近年来,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就SIRT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2011年20期 v.51;No.75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

    奚继明;

    <正>随着高嘌呤、高蛋白饮食的增加,我国高尿酸血症(HU)患病率逐年增高。血清尿酸(UA)浓度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变和脑卒中发病及预后均存在一定关系[1],但UA升高是否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IRF)或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尚存争议[2]。本文就血清UA水平与脑卒中关系作一综述。

    2011年20期 v.51;No.754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宫腔粘连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刘琳琳;刘玉环;

    <正>宫腔粘连(IUA)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引起的子宫壁的相互粘连,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其体内促进或抑制组织纤维化的一些细胞因子发生变化有关。现就这些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11年20期 v.51;No.754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肺空洞的病因诊断

    韩丽英;舒林华;尚云晓;韩晓华;蔡栩栩;张晗;杨男;张欢;

    <正>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所致的肺空洞正逐年增加,及时准确的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和前提。肺部影像学检查为临床分析病情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依据,不同的病因和病原微生物所致的肺空洞影像学各有特点和规律。小儿肺空洞从病因上分为肺空洞性疾病和类似空洞的病变两大类。本文侧重于从肺部影像学讨论小儿肺空洞的病因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20期 v.51;No.754 112-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山东医药》2011年第24期小儿骨科专题内容介绍

    <正>述评:我国小儿骨科的发展与走向(潘少川);重视混合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胸廓机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孙琳)专题笔谈: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筛查应先迈出第一步(张建立);加强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工作的质量控制

    2011年20期 v.51;No.75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1年《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招募

    <正>为了使《山东医药》杂志更贴近读者、作者,《山东医药》自2009年1月起建立"《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以来,广大读者、作者积极参与、踊跃参加,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目前,2011年《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1年20期 v.51;No.75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Galen静脉硬脑膜动静脉瘘导致静脉高压性脑病

    杨军;赵久晗;滕伟禹;张朝东;王晓宏;

    <正>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2岁,9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糊涂,答非所问,记不住事,有虚构,不会算账,喜欢藏钱,有恐惧感,经常去关门,有幻视,看见有个小女孩上楼,有幻听,听到敲门声,有一次尿失禁。

    2011年20期 v.51;No.754 114-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姜丽君;宋小宇;王晓华;宋胜军;

    <正>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而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重要危险因素。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1年20期 v.51;No.754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