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婷婷;于壮;崔莲花;李静波;张超英;陈晓光;张娟;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101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顺铂或卡铂为主的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PCR方法分析患者TS 5′-非翻译区(UTR)基因多态性,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0.7%。携带TS 5′-UTR 2R等位基因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是携带TS 5′-UTR 3R/3R基因型患者的1.54倍(95%CI=0.65~3.68,P=0.331),但无统计学差异。携带3R/3R基因型患者粒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化疗毒性反应程度低于3R/2R和2R/2R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TS 5′-UTR基因可能不是NSCLC铂类药物化疗的独立敏感性预测因子。
2011年21期 v.51;No.75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晗;尚云晓;李淼;王植嘉;冯晶;杨男;
目的观察哮喘豚鼠气管及肺组织中NK2受体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悬浊液)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吸入卵蛋白致敏及激发诱喘方法制作哮喘豚鼠模型,随机分成激素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非激素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NK2受体mRNA相对含量,用原位杂交法在显微镜下观察NK2受体mRNA在气管及肺组织中表达的部位及强度。结果 NK2受体主要分布在气管黏膜下、气管平滑肌周围和肺组织。哮喘豚鼠肺组织、器官黏膜下及平滑肌周围NK2受体mRNA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激素治疗组均明显低于非激素治疗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哮喘豚鼠气管黏膜下、气管平滑肌周围及肺组织NK2受体mRNA相对含量表达上调。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下调哮喘豚鼠气管黏膜下、平滑肌周围及肺组织中NK2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颖;张杰;马晋;余其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感染组)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另设立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后24 h内测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第8天感染组以上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各项炎性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感染组入院24 h内及经抗感染治疗后第8天急性简化生理学评分(SAPSⅡ评分),对病情进行评定。结果感染组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T指标的灵敏度(85%)和特异度(90%)均较高,PCT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hs-CRP、WBC、N;预后不良组第1天及第8天PCT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组第1天PCT明显高于第8天(P均<0.01);PCT水平与SAPSⅡ评分明显正相关(r=0.404,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反映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其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
2011年21期 v.51;No.75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维佳;刘琳;张湘燕;饶珊珊;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配体在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参与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博莱霉素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MMP-9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沉积、MMP-9、TGF-β1及PPARγ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P均<0.05);给予罗格列酮干预后,除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上述指标均下降(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博莱霉素组PPARγ蛋白水平与MMP-9和TGF-β1mRNA表达分别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PPARγ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PPARγ及其配体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TGF-β1、MMP-9转录,从而减少胶原沉积,延缓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进程。
2011年21期 v.51;No.75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茜;黄慧玲;范维嘉;蔡英;武俏丽;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对重度颅脑创伤(TBI)大鼠脑组织的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Tau转运体(TAU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只雄性SD大鼠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组(TBI组)、Tau治疗组(Tau组),Tau预防组(Pre-Tau组)、β-丙氨酸组(β-Ala组)、维生素C组(Vc组)、叶酸组(Fa组),每组12只。后6组均采用液压打击制作重度TBI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尾静脉给药200 mg/kg。Sham组和TBI组给予相同量等渗盐水,24 h后取脑。采用HE染色法观察TBI后各组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AQP-4/TAUT基因表达。结果形态学检查:TBI 24 h后,神经细胞肿胀,细胞丢失,细胞核固缩,突起短小消失,坏死灶边缘可见炎性细胞浸润,β-Ala组同TBI组。但与TBI组比较,Tau组、Vc组、Fa组、Pre-Tau组形态上无显著改善;脑组织含水量:与Sham组相比,TBI组、β-Ala组伤后24 h显著升高(P<0.05)。而Tau组、Vc组、Fa组明显降低,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Pre-Tau组显著低于Sham组(P<0.05)。基因表达:与Sham组相比,TBI组脑组织AQP-4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Fa组TAUT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Tau、Vc、Fa及Tau预防性治疗均可以显著降低脑水肿和AQP-4基因表达,对TBI后脑水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Tau、Vc对TBI早期的TAUT无调节作用,其对脑组织含水量的有效性并不是通过调节TAUT实现的。
2011年21期 v.51;No.75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艾民;张清华;蒋知新;沙杭;高毅;卢海;
目的应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培养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为细胞重编程实验提供有效基因转移载体。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在体外分离培养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应用磷酸钙法将GFP基因转染到293T细胞内,包装生产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逆转录病毒感染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293T细胞包装生产携带GFP基因逆转录病毒;包装生产后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感染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作为有效载体将外源性基因转染入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内,并且细胞能够稳定表达被导入的外源性基因。
2011年21期 v.51;No.755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金媛;王薇薇;单忠艳;滕卫平;
目的在育龄期妇女中探讨肥胖与甲状腺异常的相互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调查,经筛选最终入选受试者116例。受试者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甲状腺B超检查和血清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结果以体质量指数(BMI)分组,肥胖组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平均水平略高于非肥胖组(P=0.054),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肥胖组中TSH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以腰围分组,腹型肥胖组的甲状腺体积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5)。高TSH组的BMI和腰围都显著高于正常TSH组(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肥胖与TSH水平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腹型肥胖可引起甲状腺体积增加,内脏脂肪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玉秋;张立新;丁艾昆;汪明明;陈士俊;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肝硬化患者,并设健康对照。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DM,同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系统进行动态观察,以综合判断门静脉高压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ADM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ADM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随血浆ADM升高,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增加,门静脉血流速度(PVV)、脾静脉血流速度(SVV)降低,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增加(P均<0.05)。随着Child-Pugh分级增加,PVD、SVD增加,PVV、SVV降低,PVFV、SVFV增加(P均<0.05)。结论血浆ADM与肝脏病变程度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密切相关,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玉玲;徐吉英;马晓光;李辉;赵东阳;
目的了解河南省结核分支杆菌"北京家族"基因型的分布、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特征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VNTR技术、RD105缺失检测法分析结核分支杆菌的基因型,聚类分析采用B ionumberics5.0软件分析。结果 154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人型结核分支杆菌137株,非结核分支杆菌14株,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3株;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菌株137株,"北京家族"基因121株(88.3%);7位点VNTR检测结果显示明显的基因多态性。经基因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其中Ⅰ群为主要流行群,占90.5%(124/137),含114个基因型。耐多药率为6.6%(9/137)。结论河南省结核分支杆菌以"北京家族"基因型为主要流行株,应引起重视;"北京家族"基因型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
2011年21期 v.51;No.75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晓雨;吴立华;付爽;李晶;马列;邹杰;张旭华;王笑歌;
目的了解辽宁省部分农村地区大棚作业农民肺的个人影响因素,提供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统一调查方案、步骤和问卷,于2006年8月~2009年6月在沈阳市、新民市、朝阳市及锦州市等4个地区的郊区对5 420例从事塑料大棚作业的农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肺功能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22个有关个人特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5个大棚作业农民肺个人危险性因素按大小顺序排列为:儿时患肺炎病史(P=0.026,OR=18.718)、每日大棚工作结束后不洗脸(P=0.000,OR=5.694)、洗澡频率低(>10 d/次)(P=0.012,OR=3.369)、年龄>60岁(P=0.000,OR=2.744)及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P=0.009,OR=2.393)。6个大棚作业农民肺个人保护性因素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每次进棚时间间隔>0.5 h[P=0.000,OR=0.021,OR(95%CI)=0.010~0.044]、无儿时咳嗽史[P=0.004,OR=0.021,OR(95%CI)=0.009~0.048]、每次大棚工作结束后不洗头[P=0.000,OR=0.038,OR(95%CI)=0.008~0.177]、儿童时期不经常出入大棚或不在大棚生活[P=0.001,OR=0.063,OR(95%CI)=0.013~0.301]、无过敏史[P=0.000,OR=0.092,OR(95%CI)=0.034~0.252]及不在大棚内居住[P=0.007,OR=0.403,OR(95%CI)=0.209~0.778]。结论采取科学的工作生活方式及积极地自我保护等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大棚作业农民肺的发生。
2011年21期 v.51;No.75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佘巍巍;蒋明;王绩英;陈峰;曾锦荣;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与外科肺活检(SLB)对老年Ⅰ~ⅢA期肺癌(OSLC)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因胸部CT疑似OSLC进行活检的126例患者,分为TBLB组和SLB组,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活检的阳性率、病灶组织获取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126例患者中确诊恶性病变82例,其中TBLB组确诊39例(61.9%)、SLB组确诊43例(68.3%),TBLB和SLB对OSLC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SL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获取病变组织标本的成功率及住院费用均高于TBLB组,住院时间长于TBLB组(P均<0.05)。结论 TBLB是诊断OSLC患者的首选确诊手段,SLB可以作为OSLC最后的诊断步骤。
2011年21期 v.51;No.75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武虹艳;万毅新;陶红艳;王晓平;魏海东;王虹;黄晖蓉;李芳伟;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对轻中度持续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轻中度持续哮喘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剂100μg,吸入,2次/d,连续吸入12个月,每3个月行常规肺功能测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40例轻中度持续哮喘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治疗6、9、1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峰值呼气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均升高(P均<0.01);PD20分别增加7.5%、40.9%、60.2%、86.5%;PD 20与FEF 75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0.851,P<0.01)。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轻中度持续哮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可以降低其气道高反应性。
2011年21期 v.51;No.755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静;赵杰;朱海燕;王献华;
目的观察SiO2作用后肺泡巨噬细胞(AM)和肺成纤维细胞(FB)NF-κB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细胞分为处理组(SiO2刺激)及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M、FB中NF-κB的表达。结果处理组的AM中NF-κB表达明显增高,在体外培养18 h达高峰,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P<0.05。经SiO2刺激的硅肺患者AM培养上清作用于FB 48 h后,NF-κB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SiO2可促进AM、FB的NF-κB上调,NF-κB的表达与硅肺纤维化形成有关。
2011年21期 v.51;No.75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兰兰;师国珍;王娜平;王磊;王琳;
目的探索周剂量艾素+顺铂化疗4周与三维适形联合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NSC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艾素25 mg/m2(d1、8、15),顺铂25mg/m2(d2、3、4),28 d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全程三维适形治疗40 Gy后缩野,总剂量65~70 Gy/6~7周。对照组给予艾素75 mg/m2(d1),顺铂75 mg/m2(d1),21 d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放射治疗同实验组。比较两组疗效,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卡氏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联合周剂量艾素+顺铂化疗同步治疗Ⅲ期NSCLC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1年21期 v.51;No.75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忠;王燕;陈佳;
目的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痰及纤支镜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探讨G-菌在贵阳地区AECOPD下呼吸道中的作用与地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4例AECOPD患者的合格痰及纤支镜刷取下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培养出1株或多株细菌。结果 254例AE-COPD患者中,有215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4.65%;共培养出516株致病菌,其中G+球菌118株(22.86%),G-球菌307株(59.50%),G-杆菌91株(17.64%)。单一细菌感染154例(71.63%),而单一G-菌感染123例;混合细菌感染61例(28.73%),混合G-菌感染20例。单一细菌感染是AECOPD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一细菌感染及混合细菌感染与AECOPD严重程度均有直线回归关系;大多数G-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相对较低的耐药菌株发生。结论贵阳地区AECOPD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以G-菌为主,随着AECOPD严重程度的加剧,存在以G-菌为主的混合细菌感染的可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联合抗菌药物是关键。
2011年21期 v.51;No.75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熊国均;齐向前;
目的探讨临床评分、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以CT肺动脉血管造影作为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诊断试验常见评价指标,评价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D-二聚体检测以及这两种临床评分方法与D-二聚体检测相结合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02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高度可能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2%、100%,低度可能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88.1%,且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低度可能与血浆D-二聚体阴性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和97.3%。临床评分和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Wells评分为0.817,改良Geneva评分为0.850,D-二聚检测为0.773,除改良Geneva评分和D-二聚体检测ROC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外(Z=2.369,P=0.018),其余两两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可以对急性肺栓塞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两者之间的预测价值相似。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安全且实用的管理肺栓塞疑似患者的诊断策略。
2011年21期 v.51;No.75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杨海涛;孙立红;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其中COPD并PAH患者(COPD+PAH组)30例,COPD非PAH患者(COPD组)30例;另择健康对照组20例。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入选患者血浆NO水平。用放免法检测血浆CGRP水平。结果 COPD+PAH组患者血浆NO、CGR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PAH组患者NO、CGRP与氧分压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0.69,P均<0.01);NO与CGRP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COPD并PAH患者血浆NO、CGRP水平明显降低;NO、CGRP相互作用,参与了PAH的形成。
2011年21期 v.51;No.75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万莉娟;陈颖兰;熊林楷;任剑;刘震天;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化疗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及组织细胞学证实为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年龄大于70岁)患者21例,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接受培美曲塞500mg/m2化疗,第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9.5%(2/21),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率为57.1%(12/2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从单药二线培美曲塞化疗中获益;毒副反应轻微。
2011年21期 v.51;No.75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安;夏奎;丁毅鹏;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86例肺癌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及其比值。结果肺癌患者PAC-1和CD62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TXA2活性及TXA2/PGI2明显增高(P<0.01),PGI2活性无统计学变化;不同细胞类型肺癌患者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中晚期(Ⅲb+Ⅳ)肺癌患者PAC-1、CD62P、TXA2活性及TXA2/PGI2均明显高于早期(Ⅰ~Ⅲa)患者(P<0.01);治疗缓解组PAC-1、CD62P、TXA2活性及TXA2/PGI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未缓解组无统计学变化。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其TXA2活性增强可能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活性增强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等方面起一定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少平;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恩度+T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TP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5%,临床获益率为8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50%、临床获益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胃肠道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单纯TP方案比较没有优势。
2011年21期 v.51;No.75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慧红;刘伟;魏士海;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25%硫酸镁1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疗程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硫酸镁可以抑制COPD患者IL-6、IL-8的释放,可能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琳英;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方法 164例C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研究组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10 d,研究组痊愈率为82.93%,总有效率为9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为42.68%、总有效率为62.20%)(P均<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89.2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临床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冯洁;潘存伟;郭芳;林中;张剑波;苏彦;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血管生成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IF表达水平,并进行微血管计数,并分析MI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MI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MI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MIF表达阳性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IF表达阴性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5)。MIF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与MIF表达阴性患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IF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MI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无关。
2011年21期 v.51;No.75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显桃;赵洪瑜;王燕;陈晓珏;季斌;仇晓军;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处理BXPC-3细胞(加药组)、0.04μg/ml吉西他滨作用24 h后用不同剂量X线照射(药物+照射组),另设单纯照射组。采用MTT法测定吉西他滨对BXPC-3细胞生长的药物敏感性,采用MTT法检测吉西他滨10%细胞抑制浓度(IC10),以IC10作为研究放射增敏效应的浓度进行放射增敏试验;集落形成法观察吉西他滨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吉西他滨浓度增加,细胞毒性更显著,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IC10为0.04μg/ml。单纯照射组平均致死剂量、外推数均高于药物+照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加药组细胞S期比例增高,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吉西他滨引起S期阻滞和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2011年21期 v.51;No.75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静;董尚林;卢志红;刘进军;孙黎;刘开扬;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在体外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作用。方法将NDV体外感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CCK-8法检测NDV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率、DNA Ladder检测DNA有无断裂、免疫组化检测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DV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可诱导其凋亡,免疫组化显示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NDV可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2011年21期 v.51;No.75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翠华;何朗;
目的观察替吉奥对PS 2~3分术后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替吉奥治疗28例PS 2~3分术后胃癌患者,化疗6周期后评定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8例中26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治疗后患者2 a复发率为57.7%(15/26),2 a无复发生存率为42.3%(11/26),2 a总生存率为73.1%(19/26),患者PS评分改善获益率为61.5%(16/26),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单药替吉奥方案是一疗效较好的治疗PS 2~3分术后胃癌的辅助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2011年21期 v.51;No.75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袁明;
目的研究尼妥珠单抗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确诊为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组在使用上述FOLFOX4方案的同时,给予200 mg尼妥珠单抗静滴。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根据治疗前后患者KPS评分变化,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和脱发等,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聂跃华;尹文君;贺秋冬;杨立;姜浩;
目的探讨亚砷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2Z中RECK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CNE-2Z细胞,加入0.50、1.00、2.00、4.00μmol/L亚砷酸处理后,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对CNE-2Z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内侧细胞周期的改变;并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亚砷酸处理前后RECK基因的甲基化情况,RT-PCR和W esternblot分别检测RECK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0.50~4.00μmol/L亚砷酸能抑制CNE-2Z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亚砷酸处理24~72 h后,IC50值分别为(1.47±0.04)、(1.04±0.05)、(0.47±0.06)μmo/L。亚砷酸能使CNE-2Z细胞阻滞于S期和G2/M期;另外,随着亚砷酸浓度的增高,RECK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减弱,且非甲基化RECK逐渐增强,并能促进REC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P均<0.05)。结论亚砷酸能促进CNE-2Z细胞RECK基因去甲基化,并提高其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长的效应。
2011年21期 v.51;No.75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清铭;李鸿鹏;杨桂玲;
目的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SHP-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9例初治NHL及2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病理组织,以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测定SHP-1、SOCS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NHL病理组织SHP-1、SOCS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频率分别为80.90%、2.25%,对照组2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理组织未见SHP-1及SOCS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结论 SHP-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NHL中存在高度甲基化,而SOCS1基因甲基化现象在NHL中少见。SHP-1基因甲基化可作为NHL一个良好的分子诊断标记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2011年21期 v.51;No.75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志生;
目的探讨TEC(多烯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和CEF(表柔比星+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方案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TopoⅡα表达阳性的Ⅱa~Ⅲb乳腺癌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TEC方案,B组患者采用CEF方案,均于术前化疗2~4个周期,观察其有效率,并随访3 a,观察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A组总有效率94.87%,B组为89.74%。两组3 a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总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opoⅡα表达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与CEF方案相比,TEC方案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无病生存期。
2011年21期 v.51;No.75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蕾;贺宝玲;林佳;何冰;马立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指标。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2例正常乳腺、4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4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4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7 mRNA、MMP-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7 mR-NA、MMP-7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或<0.01)。结论 MMP-7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可靠的临床指标。
2011年21期 v.51;No.75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艳华;
目的探讨香芹芥酚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香芹芥酚处理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率;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人白血病K562细胞存活率随着香芹芥酚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高而降低(P<0.05)。香芹芥酚处理K562细胞48 h后出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形态学改变,Annexin-V/PI双染法显示随着香芹芥酚作用浓度增大,凋亡细胞比例增大。West-ern-blot结果表明,香芹芥酚可以浓度依赖性降低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和增加Bax基因的表达。结论香芹芥酚具有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的基因及蛋白水平而诱导凋亡。
2011年21期 v.51;No.75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青;多力坤;
目的观察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对儿童白血病细胞系CCRF-CEM凋亡的影响。方法以RT-PCR方法从HepG2细胞总RNA中克隆RKIP基因CDS区,并亚克隆至pCDNA3.0质粒,构建RKIP重组质粒载体pCD-NA3.0-RKIP,以电穿孔法转染pCDNA3.0-RKIP与对照质粒pCDNA3.0至儿童白血病细胞系CCRF-CEM,建立过表达RKIP的细胞系。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48 h后细胞RKIP与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转染72 h后,用Annex-in-V与PI双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构建携带RKIP的重组质粒载体pCDNA3.0-RKIP,通过电穿孔转染,在CCRF-CEM细胞成功高表达。与对照细胞相比,RKIP过表达CCRF-CEM细胞磷酸化ERK水平降低,凋亡比例显著增高(P<0.01)。结论 RKIP过表达诱导CCRF-CEM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Ras-ERK信号通路。
2011年21期 v.51;No.75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汉康;陈剑;石磊;龙卫平;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伴心衰患者分为IABP组16例和非IABP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IABP组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行IABP治疗,监测两组血压、心率、尿量、肾功及心功能。结果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24 h尿量增加、肾功能改善、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病死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应用I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2011年21期 v.51;No.75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国;耿秀芳;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及高黏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高脂及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脑脉泰胶囊,对照组用多烯康胶囊,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甘油三酯及红细胞压积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及治疗血栓性疾病。
2011年21期 v.51;No.75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雪;崔志新;王淑贤;柳逢春;于海洋;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64-MDCT)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冠心病患者同期行64-MDCT和经胸RT-3D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4-MDCT和RT-3DE测得左心功能各指标的数据在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采用SMLR法进行比较,r分别为EDV为0.835 2、ESV为0.804 3、SV为0.763 2、LVEF为0.897 1,P均>0.05。两种方法所测EF值偏差较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4-MDCT和RT-3DE两种方法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方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准确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有效评价冠心病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损伤上可以互为补充。
2011年21期 v.51;No.75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黎阳;任景怡;
目的观察停用辛伐他汀对冠脉病变患者肱动脉内皮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病变者105例,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连续服药2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周后及停药后1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反应性充血实验肱动脉内径较用药前显著增大,停药后1周后较停药前显著减小(P均<0.05);伴随冠脉危险因素增多及病变加重,反应性充血实验动脉内径变化率逐渐减小(P<0.05)。结论停用辛伐他汀可对冠脉病变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造成明显损害,影响动脉血管的功能。
2011年21期 v.51;No.75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钟艳;杨海霞;肖汝凤;韦亚丽;石晓艳;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苗族人群血尿酸与血脂、血糖、血脂蛋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黔南州苗族人群410例(男211例、女199例),进行血脂、血糖、血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的测定。结果黔南地区苗族人群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同性别的尿酸值、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尿酸与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贵州省黔南州苗族人群血尿酸与血脂、血糖、血脂蛋白均相关,且男性及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尿酸水平偏高。
2011年21期 v.51;No.75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智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LVM 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组的LVM I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方面较厄贝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2011年21期 v.51;No.75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友梅;
目的评价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27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组66例、有效组48例、无效组13例,在治疗后第30天应用SS-QOL量表对上述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显效组在体能、语言、活动能力、情绪、自理、社会角色、上肢功能、视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评分较有效组高(P<0.05),在家庭角色、个性、思维等方面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在有效组中,女性患者家庭角色、情绪及个性评分较男性低(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陪护及心理疏导,尤其是女性患者。
2011年21期 v.51;No.75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郝清顺;杨传梅;周晶;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2例MAU升高的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MS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厄贝沙坦及百令胶囊,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 a。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脂、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24 h mAlb、BMI、TG、hs-CRP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UA、hs-CRP、Scr、HDL-C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或<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可有效降低MS患者的24 h mAlb、UA、hs-CRP、Scr,升高HDL-C,保护其肾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2011年21期 v.51;No.75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常会;王庆才;李磊;苗瑞政;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浓度及甘油三酯(TG)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26例SAP患者(SAP组)、3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MAP组)、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血浆D-Dimer浓度及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血浆D-Dimer浓度、TG水平高于MAP组及对照组(P均<0.01或<0.05),而M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D-Dimer含量及TG水平对SAP诊断、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2011年21期 v.51;No.755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阮海林;杨春旭;黄福文;王承辉;杨家有;陆仁艳;朱远群;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 625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现场MEWS评分,90 d后按患者是否存活建立MEW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患者存活或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结果死亡患者的MEW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敏感度为77.01%,特异度为92.41%,准确度为91.31%,约登指数为0.694 2,曲线下面积为0.903,显示MEWS评分≥4分是区分病情危重和预测患者死亡危险的分界点。结论 MEWS评分具有评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危重度和预测其潜在死亡危险的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姚利群;金兆辰;夏春英;吉木森;虞志新;刘竞;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MODS患者34例,常规治疗后行CRRT。根据随访患者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19例、死亡组15例。分别在CRRT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48、72 h检测两组IL-1β、IL-1Rα、IL-6、TNF-α、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同时各时点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存活组CRRT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清sTNFR1/TNF-α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IL-1Rα在12 h明显升高(P<0.01),TNF-α在6 h明显下降(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TNF-α水平在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活组中APACHEⅡ评分在48、72 h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能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在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以及sTNFR1/TNF-α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3、0.747、0.864、0.752,P<0.05或<0.01)。结论 MODS患者应用CRRT后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降低,血清sTNFR1/TNF-α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可预测MODS患者的预后。
2011年21期 v.51;No.75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荆得宝;刘雪阳;冯继伟;于素平;
目的观察加味玉女煎对慢性牙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均进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局部抗生素治疗,B组加服加味玉女煎,观察用药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PD)、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SB I)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B两组间PPD和SB 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女煎对牙周炎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2011年21期 v.51;No.755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鑫;张国民;宋英华;
目的探寻临床肝病常用血清生化指标与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炎症的相关性,以期寻找无创伤性评价肝炎病变程度的方法。方法选择128例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将其结果与肝炎病理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T、ALT、PTA在不同病理分级(炎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随着肝细胞炎症程度加重数值增大;ALB在不同病理分级(炎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肝细胞炎症程度加重数值减小;ALP和GGT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ALT、AST、ALB、PTA能反映慢性乙肝肝细胞的炎症程度。
2011年21期 v.51;No.75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