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利珍;于宗君;
<正>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儿进行规范的临床管理是MP肺炎治疗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临床路径(CNP)是由医护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参与,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
2011年25期 v.51;No.759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连凤;
<正>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2008年1月~2010年5月,我们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9例患者中,男64例、女25例,年龄16~65
2011年25期 v.51;No.759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龙生平;胡美兰;
<正>口腔黏膜炎是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化疗期间常见的药物毒副反应,轻者口腔疼痛不适,重者进食困难、体质量减轻、体质下降;甚者可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引起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10月~2010年10
2011年25期 v.51;No.759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斌;吴伟;
<正>急性创伤时,肢体软组织常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而影响静脉回流,甚至影响患肢的血供,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
2011年25期 v.51;No.75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聂振华;李俊艳;孔祥君;
<正>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66例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旨在探讨T细胞亚群变化与该病的关系,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临床资料:本文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66例
2011年25期 v.51;No.759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玮;任华;王珂;郭小雪;
<正>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院对146例肺部肿块患者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术,其中确诊135例(占92.4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6例肺部肿块患者中,男86例、女60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建萍;崔兴;
<正>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更为明显。为探讨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2008年8月~2009年2月,我们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拟调查表分析了170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状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崇;
<正>2006~2009年,我院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男39例、女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亮;王平安;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疾病,与儿童免疫功能不全有关;若治疗不及时,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并致其免疫功能低下。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RRTI 40例,取得满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安煜致;
<正>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以顺铂(DD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DDP的胃肠道反应严重,加之水化利尿繁琐,故使其用药剂量受限,且疗效也受影响。奈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娟;
<正>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们对145例哺乳期瘢痕子宫孕妇采用药物流产,流产成功率为70.4%。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行药物流产孕妇291例,年龄18~40岁,孕期≤49 d,孕囊直径≤2.5 cm,均经B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蕾;张术鑫;
<正>妇女绝经后生殖器官萎缩老化,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变差,宫内节育器(IUD)常因放置时间过长、节育环嵌顿移位而发生取环困难,甚至失败。为寻求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明慧;张琴;张奇志;曹万才;王磌;邓华;
<正>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是长期反复心动过速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其特点是随着心动过速终止,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全部或部分恢复。2000年1月~2008年10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田江;姜涛;董占宏;黄艳;陈效才;
<正>2004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对52例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其与术前B超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61.5%、84.6%。现报告如下。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谦;
<正>肺挫伤是指胸部创伤导致的肺组织损伤,据报道,其发生率在交通事故中为50%~60%,在钝性胸外伤中为30%~70%。因患者伤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临床易忽视肺挫伤诊断,且肺挫伤无特殊治疗;但如发展成为急性肺损伤甚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国丹;刘慧峰;李晓滨;
<正>1996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对175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施行Miles手术,术后发生造瘘口旁疝18例。现对其术后造瘘口旁疝发生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175例,男97
2011年25期 v.51;No.759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福芹;
<正>2008年8月~2010年8月,我院对110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指导(健教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0例患者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38~69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放射性疼
2011年25期 v.51;No.759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小丽;张盼;汪凤兰;邢凤梅;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北京市3所医院的47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474例患者中,检出认知障碍240例(占50.63%);体质量指数(BM I)高、文化水平低、日常生活能力低、情绪低落是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其认知障碍与BM I、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情绪有密切关系;控制脑卒中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保持心情愉快,可延缓或减少其认知障碍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2011年25期 v.51;No.759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贞洁;杨晓红;陈首英;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及89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及传统卒中危险因素匹配;检测两组ACA、PAg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卒中组ACA阳性率及PA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卒中组的ACA与PAgT水平呈正相关(r=0.821,P<0.01)。结论 ACA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ACA、PAgT对预防、评估脑卒中有积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脑卒中的早期防治。
2011年25期 v.51;No.759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单岩;史小艳;张振香;
目的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五个社区的脑卒中患者162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其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比较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与无抑郁患者的ADL评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抑郁68例(占41.98%);脑卒中并抑郁患者的ADL评分低于无抑郁患者,病程和ADL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患者的ADL评分低于无抑郁患者,病程和ADL评分是其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2011年25期 v.51;No.75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运涌;蒋建章;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斑块性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7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7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检测两组血浆LPA。结果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溃疡斑块检出率及血浆LPA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溃疡斑块及血浆LPA升高与脑梗死进展有关。
2011年25期 v.51;No.759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姚立军;方琪;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ASP)对脑梗死(C 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PAG)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C I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SP 75 mg组(A组)、100 mg组(B组)、300 mg组(C组),检测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PAG及Barthel指数(B I)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A、B、C组hs-CRP及PA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hs-CRP、PAG降低幅度C组>B组>A组(P<0.05或<0.01);6个月后,PAG C组低于B组(P<0.01);B I C组>B组>A组(P均<0.01)。结论 C 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PAG明显升高,ASP治疗4周后其改善状况300 mg/d>100 mg/d>75 mg/d,长期服药对hs-CRP、PAG无明显影响,阿司匹林75 mg/d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2011年25期 v.51;No.75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蔡姝萍;蔡姝娟;付志新;荆宏建;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血管病(CVD)患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原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急性重症CVD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重症CVD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原有基础病越多、年龄越大、肺部感染越重,越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越高。结论急性重症CVD原有基础病多、年龄大、肺部感染重的患者易发生MODS,临床上应重视该病的预防,及早发现,积极治疗,以减少其病死率。
2011年25期 v.51;No.759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锦琼;漆化华;刘金生;陈健民;刘宏文;赵志和;
目的探讨脑梗死(C I)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的特点。方法对214例C I患者采用MS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其颈内动脉及分支血管、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分析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结果本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颈内动脉起始部为主,其发生率为74.3%(159/214);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椎动脉起始部及锁骨下动脉为主,其发生率为37.9%(81/214);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结论 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颅内外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作为C I患者血管狭窄分析及动脉斑块分析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2011年25期 v.51;No.75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成栋;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加美多巴治疗,对照组仅行美多巴治疗;两组治疗4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采用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估其运动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显效例数多,UPD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美多巴治疗PD,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肢体运动功能。
2011年25期 v.51;No.75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耀辉;孙彦蕊;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A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疏血通静滴,疗程均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行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其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水肿面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 ACH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能促进其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缩小及神经功能改善。
2011年25期 v.51;No.75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于向东;李云超;邱虹;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整合素ανβ3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及40例Ⅰ~Ⅳ级脑胶质瘤中的Galectin-3、整合素ανβ3蛋白表达,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Galectin-3、整合素ανβ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脑胶质瘤患者的Galectin-3、整合素ανβ3蛋白表达主要在肿瘤细胞胞质及胞膜,Ⅰ、Ⅱ级脑胶质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3%、34.78%,阳性指数(LI)分别为(5.65±3.47)%、(5.35±3.46)%;Ⅲ、Ⅳ级脑胶质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7%、82.35%,LI分别为(27.88±22.13)%、(23.53±17.56)%。Galectin-3、整合素ανβ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966,P<0.05)。结论 Galectin-3、整合素ανβ3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进展有关,检测二者表达有利于人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2011年25期 v.51;No.759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锋;陈峰;刘涛;李建军;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原发性侧索硬化(PLS)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例PLS、1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和15例体检健康者行常规MR和DTI扫描,观察其锥体束走行区的信号特点,并测量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 PLS患者见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侧脑室周围白质沿锥体束分布的T2W I高信号2例,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局限性T1W I略低信号及T2W I高信号2例;ALS患者及健康者双侧内囊后肢均呈局限性T1W I略低信号及T2W I略高信号。在内囊后肢水平,PLS、ALS患者的FA明显低于健康者,ADC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或<0.01)。结论常规MR和DTI可为评价PLS患者锥体束损害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鉴别运动神经元病亚型。
2011年25期 v.51;No.75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忠德;刘勇;王莉莉;张定益;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行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2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觉醒次数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睡眠障碍因子(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明显降低(P均<0.05);2个月后随访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2011年25期 v.51;No.75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翟德忠;王文学;王建伟;李凤利;伏光辉;刘宇梁;石佃勤;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先静滴20%甘露醇、4 d后改用甘油果糖静滴,B组采用甘油果糖、20%甘露醇交替静滴,C组单纯静滴20%甘露醇,D组单纯静滴甘油果糖,四组疗程均为7 d;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 A、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C、D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C组肾功能异常率高于A、B、D组(P均<0.05);各组电解质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最佳抗脑水肿治疗方案之一。
2011年25期 v.51;No.75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姚翡;郑冠群;郁秋荣;顾岳峰;孔颖宏;龚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载脂蛋白(Apo)、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T2DM患者,根据其IMT分为血管病变组56例、无血管病变组34例,分别检测两组Apo、FIB、Hcy、D-二聚体(D-D)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年龄、病程、IMT、FIB、Hcy、D-D、ApoB/ApoA-1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IMT与ApoB/ApoA-1、FIB、Hcy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2、0.488、0.421,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poB/ApoA-1、FIB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IMT与Apo、FIB、Hcy密切相关,Apo、FIB是影响T2DM患者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25期 v.51;No.75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利平;李晓红;陈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两个亚组;另选非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体检健康者20例作对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VCAM-1,并检测其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T2DM患者sVCAM-1明显高于对照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P<0.01或<0.05);T2DM患者的sVCAM-1与2 h PG、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0.492,P均<0.05)。结论 VCAM-1可能参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清sVCAM-1检测可作为T2DM大血管病变早期预测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2011年25期 v.51;No.75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缪绯;李健洪;何维娟;张秀丽;刘芃;刘映峰;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脂联素(ADPN)悬浮芯片集成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有T2DM病史,对照组50例无T2DM病史。采用悬浮芯片集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血清hs-CRP、Lp(a)、ADP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s-CRP、Lp(a)升高,ADPN降低(P均<0.05)。结论悬浮芯片集成检测技术检测hs-CRP、Lp(a)、ADPN变化,能快速诊断T2DM并UAP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减少其心血管事件发生。
2011年25期 v.51;No.75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怀斌;唐勇;王兰辉;宋光耀;张万星;
目的探讨胆囊三角脂肪堆积与其脂肪组织中脂肪酶活性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5例,根据术中观察胆囊三角脂肪堆积程度分为脂肪堆积组28例、正常组27例。计算两组腰臀比(WHR);检测其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脂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mRNA表达与ATGL、HSL蛋白表达;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脂肪堆积组的WHR、FINS、FFA均升高,ATGL mRNA、H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或<0.01)。ATGL、HSL蛋白表达均与FINS和FFA呈负相关(P均<0.05)。脂肪组织中的ATGL与HSL蛋白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708,P<0.01)。结论胆囊三角脂肪堆积与其脂肪组织中的ATGL、HSL蛋白表达及IR有关,WHR可作为临床预测胆囊三角脂肪堆积程度的指标。
2011年25期 v.51;No.75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捷;冯凭;余亮科;赵凤珍;张俊玲;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清25-OH维生素D(25-OH-D)变化,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儿童106例(肥胖组),对照组为年龄、性别与肥胖组匹配的健康儿童106例。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血清25-OH-D,并进行比较。结果肥胖组血清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r=-0.22,P<0.01),其25-OH-D水平与BM I呈负相关(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OH-D降低,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
2011年25期 v.51;No.75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鹏霞;陆卫平;刘影;吕述军;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B组皮下注射诺和锐30,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程度,观察其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在血糖控制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结论对血糖控制不良T2DM患者,甘精胰岛素与诺和锐30的降糖疗效相当,但前者的血糖波动程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2011年25期 v.51;No.75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爱丽;杨晶;李祝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内脂素与TNF-α、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48例(COPD组),同龄健康者2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内脂素、TNF-α、CRP、PaO2,分析内脂素与TNF-α、CRP、PaO2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内脂素、TNF-α、CRP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P均<0.05);COP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TNF-α、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明显升高,提示内脂素可能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且与低氧相关。
2011年25期 v.51;No.759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双桂;陈强;刘建梅;章高平;李岚;柯江维;朱晓华;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SLIT)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对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和轻度哮喘患儿(观察组),采用粉尘螨滴剂(畅迪)治疗24周;另选25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7、IL-10、特异性IgE(SIgE)、特异性IgG4(SIgG4);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气道阻力,以及鼻炎和哮喘症状评分、症状总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7下降,IL-10、SIgG4升高,外周血Eos计数下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率升高,气道阻力下降(P<0.01或<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与SIgG4水平均呈正相关,与症状总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1);有效率为93.3%%。结论 SLIT是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分化、相关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Th2细胞因子产生,增强调节性T细胞活性,调节机体免疫状态,诱导免疫耐受。
2011年25期 v.51;No.759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全胜麟;王卫;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先静滴GM12周、再肌注2周;治疗组32例在GM1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CV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GM1联合PGE1可提高老年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NCV。
2011年25期 v.51;No.759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海侠;徐峰;陶斯阳;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9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SA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AMI组、UAP组发病12 h内PAPP-A、BNP、hs-CRP均高于SAP组、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PAPP-A与BNP、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P均<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BNP、hs-CRP均明显升高,其均可作为评价AC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2011年25期 v.51;No.759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章祎;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4周,比较两组IMT、血压、血脂和CR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MT、血压明显降低(P均<0.05),以观察组IMT降低明显(P<0.05);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TG、LDL-C及CRP下降,HDL-C升高(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EH患者的IMT,延缓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011年25期 v.51;No.75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唐文峰;路方红;
目的观察β1受体阻断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并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SAP并轻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服用美托洛尔、乙组服用比索洛尔治疗;达目标心率50~60次/m in后,分别行6 m in步行试验和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 m 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明显提高(P均<0.05),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率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SAP并轻度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能明显提高其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对轻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均不明显。
2011年25期 v.51;No.75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佩明;王晓岩;刘洋洋;聂明辉;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E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硝苯地平,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疗程均为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可改善EH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2011年25期 v.51;No.75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丹;袁林辉;刘炜;罗振中;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 130/0.4)预充液对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CPB预充液用6%HES 130/0.4,对照组用血浆;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T1)、停机时(T2),术后2 h(T3)、24 h(T4)、48 h(T5)检测循环内皮细胞(CE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 h CEC明显降低,术后24 h血浆sICAM-1明显降低,术后2、24 h TM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6%HES 130/0.4用于CPB手术安全,对VEC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减轻CPB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
2011年25期 v.51;No.75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木生;曹辉琼;周冬根;熊锋宝;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胃癌相关抗原(MG7-Ag)、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60例胃癌(胃癌组)、20例胃良性病变、24例癌前病变患者的OPN、MG7-Ag、TPS,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的OPN、MG7-Ag、TPS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患者及健康者(P均<0.01),其单项指标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1.7%、80.0%、67.3%,三项指标检测的敏感性为91.7%。结论血清OPN、MG7-Ag、TPS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有辅助胃癌诊断的作用。
2011年25期 v.51;No.75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邓立春;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放疗,治疗组行放疗+奈达铂静滴治疗,均每周1次;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观察其毒副反应。结果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51.85%,治疗组为70.37%,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食管炎较多见(P<0.05),但经相应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治疗食管癌有效、安全。
2011年25期 v.51;No.75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启杰;陶涛;
目的探讨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患者血淀粉酶、血浆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胆总管结石、胆管癌患者行EST,术后4、24 h检测血淀粉酶及血浆CRP,根据血淀粉酶水平和腹部体征分为高淀粉酶血症41例(A组)、急性胰腺炎46例(B组)、无并发症89例(C组),比较各组血淀粉酶、CRP变化。结果 EST后4、24 h,A、B组血淀粉酶及CRP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T后早期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淀粉酶及CRP,对判断其恢复情况、区分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有临床指导意义。
2011年25期 v.51;No.75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锦春;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行美沙拉嗪栓塞肛1枚/次、1次/d,对照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1.0 g/次、4次/d;治疗8周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68.4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55.26%;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轻中度活动性UC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2011年25期 v.51;No.75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克实;王殿栋;韩熙渊;李洁;段建中;刘熠;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4例胃癌术后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期间治疗组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不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外周血象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较高,不良反应较小,外周血WBC、Hb、PLT下降幅度较小(P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有一定疗效。
2011年25期 v.51;No.75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星飞;张雪鹏;赵光明;孙影;韩旭;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0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ADAM-17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DAM-17蛋白表达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ADAM-17蛋白可能促进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ADAM-17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2011年25期 v.51;No.75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姚梦霖;杨传忠;连朝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6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组)和2 286例呼吸道感染(对照组)患儿分别分为6个月~3岁、>3~14岁两组,检测两组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6个月~3岁患儿MP-Ig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14岁患儿MP-IgM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6个月~3岁、>3~14岁患儿的MP-Ig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6个月~3岁患儿患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无密切相关性,>3~14岁患儿患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存在年龄差异。
2011年25期 v.51;No.759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立国;饶颖慧;邹玉环;杨丽媛;闫贵春;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曲安奈德40~80 mg皮损内注射,每4周1次,至瘢痕疙瘩变软、变平;最后一次注射后1周内行局部6 M eV电子线外照射,共1 600~2 000 cGy;B组行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方法同A组,瘢痕疙瘩变平、变软后加强1次。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9.59%,治愈率分别为55.32%、34.69%,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
2011年25期 v.51;No.759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孟文俊;徐昕;戴秋新;杨建刚;秦茹娟;
目的观察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初治MDS患者36例,其中采用CAG方案[即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例(观察组),标准化疗方案16例(对照组),均用一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5.0%、相关病死率5.0%,对照组分别为62.5%、1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不良反应轻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
2011年25期 v.51;No.759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伟先;赵靓;张萍;刘树斌;孙广玉;
目的观察氨磷汀预防顺铂血液毒性和肾毒性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氨磷汀组(观察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各30例,于化疗前后检测其血象、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和尿白蛋白。结果化疗后,观察组血液毒性和肾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磷汀能明显减轻顺铂化疗方案引起的血液毒性和肾毒性。
2011年25期 v.51;No.75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安娜;付建峰;高雁;张爱玉;赵雪莲;刘华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麻醉用药相同;在插管后、切皮前,观察组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照组静注曲马多。比较两组清醒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及追加吗啡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清醒后1、2、6 h VAS减少、不良反应少、追加吗啡镇痛例数少(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2011年25期 v.51;No.75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天英;何翠;范志荣;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围术期处理相同的6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静脉组用布托菲诺静注自控镇痛,硬膜外组用罗哌卡因+吗啡腰段硬膜外注射自控镇痛;测定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排气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与静脉组比较,硬膜外组术后第1~4天休息时、术后第1~2天咳嗽及行走时的VAS明显降低,术后排气时间、口服半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段硬膜外镇痛用于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可促进其肠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2011年25期 v.51;No.759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姜海明;孙斌;吴立强;吕毅;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血液灌流(HP)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尽早交替应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HA-230与HA-330,连用3 d,以后连用HA-330 2 d,2次/d。结果治疗组发生低氧血症、Ⅰ型呼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肺纹理增强、点片状影、磨玻璃影、纤维条索影、网状影、结节影表现明显少于对照组,转氨酶、心肌酶、肌酐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强化HP可减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重要脏器损害,降低其病死率。
2011年25期 v.51;No.75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韩彬;王红梅;张淑琴;刘馨;
目的动态观察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谱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248株大肠埃希菌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确证法判断产ESBLs菌株(即ESBLs阳性菌)。结果 248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137株(占55.2%),其检出率为2007年65.6%、2008年53.8%、2009年50.0%,呈逐年下降趋势;产ESBLs菌株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呈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检出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应用指征,动态监测其耐药谱变化。
2011年25期 v.51;No.75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季文萱;黄俊彦;孟冬梅;刘凤娟;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AA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AA 20 mg/m l刺激培养48 h;另设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HK-2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组HK-2细胞活性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SOD、GSH-PX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AA诱导HK-2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其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氧化应激作用可能为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2011年25期 v.51;No.759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