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 mRNA、iNOS mRNA、nNOS mRNA表达及意义

    张丽;谭海波;孙涛;傅志俭;于灵芝;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海马核因子-κB(NF-κB)mRN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于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性损伤(CCI)术前1 d及术后1、47、1、42、1、28 d测定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F-κB mRNAi、NOS mRNA、nNOS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术前比较,实验组术后各时点术侧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明显降低;NF-κB mRNA水平于术后4 d开始增加,7 d达到高峰,术后14、28 d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iNOS mRNA水平于术后4 d开始增加,nNOS mRNA水平于术后7 d开始增加,两者均在21 d达到高峰,在28 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论 CCI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其机制可能为海马组织NF-κB活化并上调iNOS和nNOS表达。

    2011年27期 v.51;No.76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进展及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杨伟民;滕军放;王月玲;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进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37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75例(31.6%)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性卒中患者在3、6个月随访时死亡和死亡/残疾比例均高于非进展患者(P<0.05),卒中进展是3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6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可出现病情进展,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27期 v.51;No.76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王亚峰;陆三星;司小萌;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对15例脑胶质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麻醉后15 min内静滴完毕HSS40 5 ml/kg。监测静滴前即刻(T0)及静滴后153、0、60、90 min(T1~T4)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并记录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血红蛋白(Hba)、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血红蛋白(Hbjv)、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值。根据Fick公式分别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T2、T3、T4时点CSFP水平明显低于T0,T3、T4时点C(a-j)O2、CERO2水平明显低于T0,P均<0.05。结论 HSS40能够持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氧供及氧需平衡。

    2011年27期 v.51;No.76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胶质瘤组织中MCM5、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馨莲;李淑蓉;殷舞;孙静;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细胞增殖相关核蛋白(Ki-67)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4份(肿瘤组)和正常脑组织6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MCM5、Ki-67表达情况[以标记指数(LI)表示],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正常组MCM5的LI分别为12.96±8.49、0,P<0.05;Ki-67的LI分别为10.09±7.07、0,P<0.05。MCM5、Ki-67阳性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MCM5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在不同分级肿瘤中MCM5表达均显著高于Ki-67。结论 MCM5、Ki-67高表达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CM5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更为灵敏。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彦;赖克方;张巧;马千里;王长征;

    目的研究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CS)纳米粒的影响因素。方法离子凝胶法制备CS纳米粒,观察CS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CS/TPP质量比和CS溶液pH值对CS纳米粒制备的影响。结果 CS溶液pH值为3.5~5.0,浓度0.5~2.5 mg/ml,CS/TPP质量比为6∶1~12∶1时可得到稳定的CS纳米粒乳光溶液。CS浓度增加和CS/TPP质量比降低均可导致CS纳米粒粒径明显增大。CS浓度增加、CS溶液pH值减小可引起CS纳米粒Zeta电位增高。结论 CS浓度、CS/TPP质量比和CS溶液pH值是制备CS纳米粒和影响CS纳米粒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1年27期 v.51;No.76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组织中FOXO3a、β-Cateni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骏飞;江颖;倪启超;何志贤;汪涛;徐青;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FOXO3a)、β-连环素(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68份(肿瘤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20份(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两组FOXO3a、β-Catenin、PCNA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腺瘤组FOXO3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0%,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5%、25%,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5%,两两比较P均<0.05;FOXO3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C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乳腺癌组织中FOXO3a阳性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PCNA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FOXO3a低表达、β-Catenin异常表达、PCNA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2011年27期 v.51;No.76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花茶醇提物对人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朱华;邹登峰;沈洁;张可峰;张小玲;朱林;

    目的探讨金花茶醇提物对人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CNE-2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2、00、400μg/ml的金花茶醇提物,对照组不加药物,采用MTT法检测两组24、487、2 h增殖抑制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48 h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金花茶醇提物对CNE-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效应;金花茶醇提物处理CNE-2细胞48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示CNE-2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发生不同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金花茶醇提物将CNE-2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金花茶醇提物能够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CNE-2细胞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CNE-2细胞的生长。

    2011年27期 v.51;No.76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文媛;王莹;李明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标本45份(喉癌组),喉良性病变组织标本20份(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VEGFR-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R-3 mRNA表达;分析VEGFR-3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VEGFR-3表达与喉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喉癌组及良性组VEGFR-3的阳性率分别为44.4%、15.0%,VEGFR-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2.7、2.3±0.6,两组比较P均<0.01;VEGFR-3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无关;喉癌组VEGFR-3阳性及阴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06、0个月,P>0.05。结论 VEGFR-3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2011年27期 v.51;No.76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液p53基因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

    尹凤媛;焦淑贤;迟晓云;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8例PTC患者(PTC组)、38例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患者(转移组)及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方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PTC组和转移组血液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转移组显著高于PTC组,PTC组Ⅲ~Ⅳ期者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均<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可促进PTC的发生和转移;可为PTC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2011年27期 v.51;No.761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静脉穿刺前后冷、热敷应注意的问题

    于永吉;张来霞;管艳杰;荆丽杰;田晓静;

    <正>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静脉穿刺失败及静脉拔针后家属因冷、热敷时间及方法掌握不当而造成局部淤斑、肿胀和疼痛等情况。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且可给日后静脉穿刺带来困难。2008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有786例患者行静脉穿刺,无一例因错用冷热敷出现上述现象。护理体会:患者入院后分管护士利用护理宣教的机会对患者及家属介绍冷、热敷的作用及基本常识:①静脉穿刺前可使用热敷,特别是肥胖、四肢血液循环差,穿刺困难者。热

    2011年27期 v.51;No.76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陈明婉;许思怡;王淑嫩;

    <正>2009年1~12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5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56例,年龄58~89岁,平均68岁;临床表现为尿频36例,排尿困难37例,尿失禁17例,尿潴留58例,血尿14例;合并高血压18例,心脏病12例,糖尿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均行经尿道电切术: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截石位,采用电切镜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术毕留置三腔气囊尿管(其中一腔注入30 ml生理盐水固定尿管、一腔接生理盐水、一腔接引流袋)持续膀胱冲洗。术后辅助止血、抗感染及支持疗法,2~3 d停止膀胱冲洗,7 d拔除尿管。142例排尿通畅,尿液正常;溢尿3

    2011年27期 v.51;No.761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196例护理体会

    隋红娜;宋彩萍;刘淑芹;

    <正>白内障目前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疾病,白内障防盲是我国防盲活动的重点。2010年7月,我们采用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白内障患者196例(196眼),男106例,女90例;年龄63~92(74.3±5.6)岁。术前视力光感-0.3,其中老年白内障185例,并发性白内障9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均行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9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复查,角膜水肿17眼,前房少量渗出1眼(有糖尿病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点眼后症状消失,视力提高。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提高194眼(99.0%),其

    2011年27期 v.51;No.76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气管切开术234例体会

    齐风海;

    <正>气管切开术是重危症患者的常用救治手段,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自2001年以来,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医院、滨海医院共对23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现分析结果并介绍体会。临床资料:234例患者中男147例,女87例;年龄6~85岁。气管切开手术顺利111例(47.4%);切开分离偏离中线16例,分离偏离达颈椎椎体3例,术中出血(需结扎止血)80例,术后出血15例,甲状腺遮挡(拉钩不易拉起)9例。讨论:导致气管切开手术困难的常见原因为分离偏离中线、找不到气管、术中出血致术野不清,甲状腺岬部遮挡气

    2011年27期 v.51;No.761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urvivin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胡波;

    <正>Survivin为凋亡蛋白抑制剂(IAP)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人胚胎组织和肿瘤组织,并能强烈抑制细胞凋亡,与恶性肿瘤发病相关。2010年10月,我们采用RT-PCR法对Sur-vivin mRNA在24份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机制。材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胃肠外科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手术标本各24份,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49~75岁,平均62岁。其中胃癌临床分期为T1、T2、T3、T4期各6例,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取上述标本,采用Trizol一步法取组织总RNA:循环32

    2011年27期 v.51;No.761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院2010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马燕;

    <正>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但应用不当易给患儿机体造成危害。2010年1~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1 220例住院患儿,现对其中800例资料完整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800例同期住院患儿,男489例,女311例;年龄6个月~12岁,体质量7~47 kg。入院诊断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小儿腹泻病、小儿胃炎等。查阅每份病例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内容包括药物种类、品种、规格、总用量及给药途径、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依据WHO建议将药物利用指数(DUI)>1判定为超

    2011年27期 v.51;No.761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痛片镇痛药理实验结果分析

    闫晨;李正翔;

    <正>中痛片是我院研制的一种中药复方镇痛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白芷、川芎、藁本等,主要用于头痛、牙痛等病症。目前其虽有较为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但临床上为经验用药,无药理实验结果支持。2010年4~5月,我们进行了中痛片的镇痛药理实验,现分析结果。实验动物及药品制备:实验动物:ICR小鼠40只,体质量18~22 g,雌雄各半(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正常饲养1周确认健康。药品制备:取中痛片3粒加入生理盐水,制成22.0 mg/ml(1.32 g/60 ml)的混悬液(以下简称A液)。取对乙酰氨基酚片0.3 g,加入生理盐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球后注射治疗中度甲亢突眼213例疗效观察

    罗兵;陆莉静;

    <正>约50%的甲亢患者会出现突眼症状,常伴有眼睑退缩、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等软组织受累以及复视、眼球活动受限等眼外肌受累症状,可引起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07年1月~2010年10月,我们对213例甲亢突眼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球后注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度甲亢突眼患者213例(408眼),男94例、女119例,年龄16~63岁。均有甲亢病史,临床表现为上睑退缩317眼,迟落156眼,眼睑闭合不全339眼,眼睑肿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携手《山东医药》共创品牌形象

    <正>《山东医药》创刊于1957年,是山东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本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药学术研究与医疗临床实践相结合,面向广大医疗单位及医药科研与生产单位。欢迎各级各类卫生单位和

    2011年27期 v.51;No.761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1年27期 v.51;No.761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抑郁症大鼠脑脊液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罗一烽;王冬青;李月峰;殷瑞根;何伟;朱彦;宗海洋;

    目的探讨IL-2I、L-6及IL-10在抑郁症(MO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25只和对照组15只。抑郁组制备MOD模型,对照组不处理,分别于制模0、2、4、6、8周测定两组体质量及行为学指标(MOD快感消失、空间立体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IL-2I、L-6及IL-10水平。结果抑郁组46、8、周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2,4、、6、8周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抑郁组2、4、68、周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6、8周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MOD大鼠的脑脊液细胞因子IL-2I、L-6及IL-10随着刺激时间延长呈动态变化,可促进MOD的发生发展。

    2011年27期 v.51;No.761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嗪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匀浆、血清中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王维和;赵敬富;张曙光;巩同玉;刘静;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5只HIBD大鼠随机分为TMP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45只,TMP组腹腔注射30 mg/kg的TMP,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0、6、12、24、48 h脑匀浆、血清中TNF-αI、L-10水平。结果 TMP组、生理盐水组各时点脑匀浆、血清TNF-α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MP组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各组脑匀浆、血清中TNF-α水平在12 h达到最高,脑匀浆中IL-10水平在48 h达到最高,血清中24 h达到最高。结论 TMP具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TNF-αI、L-10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大鼠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致病机制探讨

    陈海鸣;王英;万仁华;邹志森;单人锋;高良辉;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大鼠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致病机制。方法将84只肝移植术受体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只,实验组移植后当天腹腔注射人巨细胞病毒(HCMV)0.4 ml,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两组均于移植后0、12、d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200 mg/(kg.d)。比较两组移植肝病理学变化及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AI);检测移植肝组织及外周血中纤维增生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实验组动脉阻塞性病变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RAI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组织PDFG mRNA、bF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肝组织TGF-β1 mRNA及外周血TGF-β1、bFG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外周血PD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MV感染能加重慢性排斥反应程度并加快其进程,其机制可能为HCMV感染后PDGF和bFGF早期表达增加。

    2011年27期 v.51;No.761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贝甲抗癌汤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李娜;张雯雯;

    目的探讨贝甲抗癌汤含药血清(以下简称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含药血清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分为三组,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加入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配置的DMEM培养液,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干预后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AO染色法检测凋亡率。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P均<0.01;实验1组、实验2组间各时点增殖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1组、实验2组各时点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实验1组、实验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含药血清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对肝癌的治疗作用应与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2011年27期 v.51;No.761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内分水岭脑梗死各亚型影像学特点分析

    方瑞乐;马跃涛;濮月华;刘丽萍;王拥军;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内分水岭脑梗死(IBI)与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30例缺血性卒中内分水岭梗塞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分为融合性内分水岭梗塞(CIBI)49例(融合组)、局灶性内分水岭梗塞(PIBI)59例(局灶组)和串珠样脑梗死22例(串珠组),分析其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局灶组病灶直径明显小于融合组,P<0.01;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融合组与串珠组,P<0.01。结论 CIBI和串珠样脑梗死是ICA或MCA严重狭窄的有效预测因子。

    2011年27期 v.51;No.761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I、L-6、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白爱国;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2次/d,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I、L-6、TNF-α,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SE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NSEI、L-6、TNF-α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肝豆状核变性22例颅脑MRI特点分析

    王玉东;赵国玲;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颅脑MRI征象,提高对HLD的认识。方法对22例HLD患者行颅脑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RI征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表现。豆状核呈现对称性新月形或带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1例,丘脑对称性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6例,尾状核头部、壳核、苍白球、丘脑及脑干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5例;所有病灶于T2FLAIR均呈高信号。结论脑萎缩、基底节区异常信号是HLD常见的脑部征象,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最具有特征性。

    2011年27期 v.51;No.761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范璞;吉中国;梁决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35例,采用GE Discovery LS 16层螺旋CT,经Smart Prep软件掌控增强扫描时相,对所有患者作MSCTA,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35例患者成功重建70条椎动脉,其中椎动脉正常20条,异常(椎动脉局部狭窄)50条(轻度24条、中度21条、重度5条)。AVA全程满意显示椎基动脉,VR除8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结论 MSCTA结合适当的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正常和异常椎—基底动脉及其邻近解剖结构,对颈性眩晕的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11年27期 v.51;No.761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及意义

    陈大宇;刘怡伶;潘柳吟;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早期老年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早期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观察组),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CD3+、CD4+、CD 4+/CD 8+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I,gM、CD 8+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到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脑动脉血管壁损伤的原因之一。

    2011年27期 v.51;No.76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疗效观察

    张冬梅;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穴位注射臭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头痛侧颈2横突行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治疗前(初诊时)及治疗后(治疗第4天)VAS评分,治疗后36、个月判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疼痛加剧、神经损伤)。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臭氧治疗CEH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效果观察

    徐晓筑;周小玲;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并分别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及心脑舒通胶囊,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72.58%(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为著(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调节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2011年27期 v.51;No.76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油果糖及甘露醇用于少量脑出血效果比较

    王世金;赵海滨;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甘露醇用于少量脑出血的降颅压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脑出血(出血量<20ml)患者随机分为甘油果糖组43例和甘露醇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降颅压治疗:甘油果糖组静滴甘油果糖,甘露醇组静滴甘露醇,均逐渐减量,疗程均为7 d。两组均于发病后1、7、14 d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行卒中评分;行头颅CT扫描,计算血肿量及水肿程度。结果甘油果糖组7、14 d的IL-6水平及血肿量、水肿程度明显低于甘露醇组,MMP-9水平及卒中评分明显高于甘露醇组,P均<0.05。结论对于少量脑出血的脑水肿患者,降颅压治疗应首选甘油果糖。

    2011年27期 v.51;No.76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脑胶质瘤组织中BDNF和TrkB表达及临床意义

    尹宏;马祁生;赵海龙;黄欣;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脑胶质瘤组织标本48份(胶质瘤组),正常脑组织48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BD-NF和TrkB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BDNF和TrkB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BDNF和TrkB蛋白、mRNA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BDNF、TrkB蛋白和BDNF、TrkB mRNA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组及正常组BDN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1%、41.7%,TrkB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1.2%、54.2%,两组比较P均<0.05;胶质瘤组及正常组B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150、.48±0.07,Trk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09、0.53±0.10,两组比较P均<0.05。BDNF和TrkB蛋白、mRNA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BDNF、TrkB蛋白和BDNF、TrkB mRNA呈正相关。结论 BDNF和TrkB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11年27期 v.51;No.76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MMP-2、TIMP-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厉宗祥;曾现伟;季泰令;潘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脑膜瘤标本15份(恶性组),良性脑膜瘤标本20份(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MMP-2和TIMP-2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测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及良性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11/15)、15%(3/20),TI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80%(16/20),两组比较P均<0.01。脑膜瘤中MMP-2与TIMP-2表达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MMP-2可作为判断肿瘤恶变的指标,TIMP-2可作为肿瘤非恶变的指标,两指标检测可用于指导脑膜瘤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2011年27期 v.51;No.76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用于婴幼儿重症肺炎87例疗效观察

    齐烨;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T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TCPAP治疗87例婴幼儿,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美国i-STAT携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87例婴幼儿治疗后痊愈67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为93.1%;治疗后39、h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aCO2、WBC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9 h的PaCO2、WBC明显低于治疗后3 h,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T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临床病原学分析

    张培义;杨允东;李永强;陈宝;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行痰液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敏感。结论掌握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规律,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提高。

    2011年27期 v.51;No.76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西比灵口服及穴位注射东莨菪碱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

    秦淑英;佟晓霞;

    目的进一步提高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维脑路通、海通片、维生素E、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牵引和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睡前服西比灵,双侧风池穴注射东莨菪碱和维生素B6。两组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7%,P<0.01;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比灵口服加穴位注射东莨菪碱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1年27期 v.51;No.76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Snail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华东;熊正文;黄勇;苏红;李伟;寻凤华;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份喉鳞癌组织(喉鳞癌组)、20份癌旁组织(癌旁组)中Snai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nail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及癌旁组Snail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3%(47/60)1、5.0%(3/20),P<0.01;Snail蛋白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病理分级、TNM分期、T分期、甲状软骨累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喉鳞癌组Snail蛋白阳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 Snail蛋白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2011年27期 v.51;No.76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认知领悟疗法在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王金柱;陈燕梅;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加用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疗程共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5例、无效2例,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93.3%,对照组分别为3、61、2、9例和70.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认知领悟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米托蒽醌对RRM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璐;方宇;许予明;魏建科;陈媛;罗志毅;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RRMS患者应用米托蒽醌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水平,同时设43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 RRMS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活化效应性T细胞比例及TNF-α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米托蒽醌治疗RRMS效果确切,可能机制为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并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36例疗效观察

    王敬兰;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并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神经症患者36例,给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奥氮平、加味逍遥丸,并辅以每周1次心理干预治疗,6周为一疗程。采用汗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焦虑症状痊愈6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7例、无效2例,抑郁症状显效8例、进步12例、稍好15例、无效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并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mac、Livin的表达及意义

    林静;侯巧燕;农林琳;乐江华;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存活蛋白(Livin)在宫颈鳞状细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份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宫颈癌组)3、2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内瘤变组)、9份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Smac、Livin的表达,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内瘤变组、正常组Sm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62.50%0、,宫颈癌组、内瘤变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阳性率高于内瘤变组(P均<0.01);L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90.63%、22.22%,宫颈癌组、内瘤变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Liv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mac、Livin表达与宫颈鳞状细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相关性提示可能共同参与细胞凋亡通路的调节。

    2011年27期 v.51;No.76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cTnI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谭义文;徐军美;田毅;田国刚;黄运佰;林赛娟;王卡;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两组均持续泵入丙泊酚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锯胸骨时、体外循环转流时、停机时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0.5~1μg/kg,对照组静注芬太尼5~10μg/kg。观察两组开胸时(T1)、主动脉开放30 min(T2)、术毕(T3)及CPB停机4 h(T4)、24 h(T5)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两组T2~T5时点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T1,观察组T4、T5时点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芬太尼。

    2011年27期 v.51;No.761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及可疑致病菌的影响

    方冬冬;邱宏亮;王雪磊;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另选3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牙周探诊方法计算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PCR法测定两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拟杆菌(Tf)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I、PD、PL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Aa、Pg、Tf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但治疗1个月后致病菌检出率开始出现增高趋势。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降低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主要牙周致病菌数量并改善牙周指标;治疗后1个月致病菌出现升高趋势,与持续高血糖作用有关,临床应注意控制血糖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生长激素对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临床结局的影响

    徐进;张少娣;张翠莲;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对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IVF)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8例不孕症IV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案促排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H。采用阴道B超检测两组患者>14 mm卵泡数、优质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在对促排卵均呈正常发硬;14mm卵泡数、优质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添加GH不影响卵巢反应正常IVF患者的妊娠结局。

    2011年27期 v.51;No.76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痛风性肾病48例临床分析

    高清华;

    目的探讨痛风性肾病(G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GN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随访情况。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尿多、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肾区疼痛及血尿酸、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初诊时仅确诊6例,余42例误诊为肾小球肾炎及类风湿性、风湿性关节炎等,误诊率为87.5%;予别嘌呤醇及丙磺舒治疗后37例关节功能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8例上述指标有所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随访1~4 a,3例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氮质血症2、例因终末期肾衰恶化死亡、1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余42例定期复查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GN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别嘌呤醇及丙磺舒可有效控制其高尿酸血症和肾功能减退;医务人员应提高对GN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延缓患者肾功能衰退。

    2011年27期 v.51;No.76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TRAIL的表达及意义

    王红霞;高志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标本56份(恶性组),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2份(交界性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4份(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三组TRAIL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交界性组、良性组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58.3%、92.9%,三组比较P均<0.05。TRAIL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分析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RAIL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恶性转化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RAIL丢失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恶性进展有关。

    2011年27期 v.51;No.76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组织中Maspin、uPA的表达及意义

    裴新红;王芳;于湛;

    目的探讨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乳腺癌组织标本79份(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31份(腺瘤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34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aspin蛋白、uPA的表达,并分析两指标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腺瘤组、正常组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6、7.7%、97.1%,乳腺癌组、腺瘤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乳腺癌组明显低于腺瘤组(P均<0.05);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32.2%、26.5%,乳腺癌组、腺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乳腺癌组明显高于腺瘤组(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uP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aspin低表达和uPA高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27期 v.51;No.761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Bcl-2在RNAi-hTERT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王建;何志巍;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RNA干扰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常规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6个组,A组不处理,B组转染试剂,C组转染空载体,D组转染阴性siRNA,E组转染siRNA-hTERT,F组同时转染pcDNA3.1-Bcl-2和siRNA-hTERT。转染后48h,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TERT、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E组相比较,F组的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靶向hTERT的RNA干扰诱导HeLa细胞凋亡依赖于Bcl-2蛋白水平的下调。

    2011年27期 v.51;No.76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窦莹;李治松;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对照组单用舒芬太尼。术后1、3、6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采用阿森斯失眠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睡眠状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d阿森斯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时点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且可明显降低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2011年27期 v.51;No.76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OPD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马衍茹;马衍刚;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及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及缓解期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 IL-6I、L-8和TNF-α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变化可用于判断COPD病期及治疗效果。

    2011年27期 v.51;No.761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48例疗效体会

    刘岩;张弘;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儿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尿道下裂患儿行尿道成形术,其中行埋藏皮条法尿道成形术18例、包皮岛状皮瓣尿道下裂一期整形16例、阴囊岛状皮瓣尿道下裂一期整形14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本组43例一期治愈,无并发症,治愈率89.58%;发生术后尿瘘2例,术后半年经尿道修补后治愈;尿道狭窄3例,经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满意。

    2011年27期 v.51;No.76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型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效果观察

    季选秀;钱伟;马晓静;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STEMI行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术后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首次弹丸式注射,以后静滴,共36 h。观察两组术后ST段回落情况、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2 h CK-MB、cTNT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冠状动脉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降低心肌酶水平及血小板聚集;且较为安全。

    2011年27期 v.51;No.76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60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高金梅;张敬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观察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ApoE基因的基因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观察组基因频率较高的血脂水平(TC、TG、HDL-C、LDL-C、ApoA1、ApoB)。结果观察组E3/E3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3/E3型及E3/E4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E2/E3型,LDL-C明显高于E2/E3型,P均<0.05;E3/E4型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E3/E3型,P均<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发病具有相关性,ApoE基因型中E3/E3型的肥胖者可能更易患高脂血症。

    2011年27期 v.51;No.76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拜唐苹对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尿酸水平的影响

    王焕君;张伟;陈少华;

    目的探讨拜唐苹改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T2DM合并P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诺和灵N控制血糖、控制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拜唐苹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采用TOSOH HLC-723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UA水平。观察两组右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和反应性充血后右肱动脉内径变化(ΔD);结果观察组ΔD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ET、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拜唐苹可改善T2DM合并PAD患者的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降低ET、UA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血清NO、IL-2及CD_4~+CD_(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孙广增;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血清一氧化氮(NO)I、L-2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观察组),健康献血人员36例(对照组),于术前、术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IL-2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NO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 4+CD 2+5变化,并观察NO、IL-2及CD 4+CD 2+5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IL-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NO、CD 4+CD 2+5水平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前及术后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CD4+CD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L-2、CD 4+CD 2+5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NO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血清NOI、L-2及CD4+CD2+5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判断胃癌病情和评价疗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1年27期 v.51;No.76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麻妇科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

    孙燕;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麻妇科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方法将300例择期行妇科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根据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异丙酚,间断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组根据BIS值指导异丙酚诱导及维持用量。观察两组诱导时(T0)及手术30 min(T1)、60min(T2)、90 min(T3)异丙酚用量,记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T0、T1、T2、T3异丙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术中监测BIS值可指导评估麻醉深度,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麻醉清醒、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2011年27期 v.51;No.761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萌;袁乃芬;刘巍;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RB组织标本43份(肿瘤组)和正常组织标本6份(正常组),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Livin阳性表达率,并分析Livin阳性表达与R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组和正常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0,P<0.05;Livin阳性表达与RB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Livin高表达在RB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可作为RB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2011年27期 v.51;No.76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效果观察

    郭素莲;阎宇昕;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16 mg,术毕即刻静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30 min静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即刻缓慢静注氯诺昔康16 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术前30 min(T0)、术毕即刻(T1)及术后8 h(T2)2、4 h(T3)IL-2I、L-6I、L-10水平,记录术后48、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首次应用镇痛药时间、比例及平均用量。结果观察组T1、T2、T3时点IL-2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1、T2、T3时点IL-2水平明显低于T0时点,T2时点IL-6I、L-10明显高于T0,P均<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首次应用镇痛药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用药比例及平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2011年27期 v.51;No.76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华蟾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凋亡的影响

    郑培实;张阳;蒋葵;戴朝霞;徐丽叶;方立萍;丁晓蕾;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离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实验组加入0.4、0.60、.8μmol/L华蟾素,对照组不加药,采用MTT法检测两组244、8 h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髓系白血病基因(Mcl)-1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均<0.05;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l-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华蟾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为使Caspase-3表达升高,Mcl-1表达降低。

    2011年27期 v.51;No.76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曹建华;胡静;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各100例,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及自我概念量表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观察组应对方式评分与自我概念量表的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自我批评评分高于对照组,余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采用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采用面对应对方式与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及自我总分呈正相关,与自我批评呈负相关;采用屈服应对方式与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及自我总分呈负相关,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采用回避应对方式与各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治疗工作中应评估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自我概念水平,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011年27期 v.51;No.76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王爱红;王占聚;唐英;陈蕾;刘艳超;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7%;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口腔及血液;病原菌以G-感染占首位;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肛周疾患、肺部疾患、糖尿病及长时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独立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高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是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临床针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2011年27期 v.51;No.76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地榆升白片预防及治疗宫颈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效果观察

    杨会彬;范丽霞;史鸿云;盖晓惠;苑兰惠;刘妙玲;崔桂敏;苏雷;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对宫颈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221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09例,观察组采用放疗起始即预防性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鲨肝醇和维生素B12,观察放疗第1、2周两组骨髓抑制程度;于放疗第3周起将对照组中85例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2例,两组均继续口服鲨肝醇和维生素B1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榆升白片,观察第3、4周两组骨髓抑制程度。结果观察组0度和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度和Ⅲ度以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0度和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而Ⅱ度和Ⅲ度以上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宫颈癌放疗中的骨髓抑制,并对已出现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11年27期 v.51;No.76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p6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穿刺活检及大体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

    田萌萌;孙晓淇;孟淑琴;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39例(观察组),非骨巨细胞瘤患者1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穿刺活检及大体标本中p6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观察组p63蛋白的表达模式。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穿刺活检标本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30/39)、7.1%(1/14),P<0.01;大体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36/39)7、.1%(1/14),P<0.01。观察组36例大体标本阳性者p63呈弥漫着色者17例(47.2%),其穿刺标本均为阳性;灶片状着色者19例(52.8%),其穿刺标本中13例为阳性(68.4%)。结论骨巨细胞瘤的穿刺活检和术后大体标本p63表达情况均有助于诊断,由于p63存在灶片状表达模式,故穿刺活检标本的敏感性略低。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先兆流产患者卵黄囊直径、血清CA-125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冯佩明;赵亮;王晓岩;史华宁;

    目的探讨卵黄囊直径和血清CA-125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104例孕周在7~10周的单胎先兆流产孕妇,其中经相应治疗后继续妊娠84例(继续妊娠组),妊娠失败20例(妊娠失败组),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卵黄囊直径;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两组孕妇血清CA-125水平。结果继续妊娠组及妊娠失败组中卵黄囊直径异常者分别为2例(2.4%)、13例(65%),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32.63±12.12)(、60.02±20.33)kU/L,P均<0.05。结论卵黄囊直径异常及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妊娠结局不良的判断指标。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脱敏疗法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过敏原阳性中重度哮喘84例效果观察

    刘琴;

    目的观察脱敏疗法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过敏原阳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过敏原阳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予常规疗法及信必可都保吸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选择针对性脱敏抗原行脱敏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8、16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病情均有所控制,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6周观察组总控制率显著高于8周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脱敏疗法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过敏原阳性中重度哮喘效果好,可避免长期吸入激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耐受性。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调制中频电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9例疗效观察

    郑静;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27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超短波及牵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以调制中频电疗法、对照组辅以针灸疗法,疗程均为10 d。疗程结束后参考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评估表(JO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50岁者优良率均略高于≥50岁者,其中观察组<50岁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龄者(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专题笔谈

  • 原发性头痛的病因及其治疗

    吉中国;庞月玖;

    头痛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又是颅内疾病的重要信号,其病因诊断至关重要。根据《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颅神经、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及其他头痛。现结合临床对头痛的病因特点及治疗分述如下。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

    刘雪平;侯训尧;

    <正>脑血管病所致头痛因为发病急骤,具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治疗后头痛迅速缓解,诊断不难。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头痛,往往被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和(或)意识障碍所掩盖;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常为首要的表现;其他血管性疾病(如动脉夹层、脑静脉血栓、巨细胞动脉炎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具有预警作用,并伴有卒中的表现。1颅内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头痛1.1缺血性脑血管病1.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头痛的发病率为4%~36%,部分患者在TIA发作前出现无定位意义的先兆

    2011年27期 v.51;No.76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颈部之外的躯体疾病引起的头痛

    姚红;

    <正>除颅内或颅外头颈部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引起之外,其他躯体疾病亦会引起头痛。1感染性疾病几乎所有伴发热的全身各系统感染性疾病均能引起头痛,发热使脑部血流及代谢增进;毒素也是促进头部血管扩张的一个原因。头痛程度与病情密切相关,经治疗病情缓解头痛可减轻。2呼吸系统疾病2.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为头痛。同时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喷嚏、流涕、咽痛、声嘶、咳嗽、咳痰等,以及发热、倦怠、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可选用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011年27期 v.51;No.76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颅外头颈部病变所致头痛的病因及其治疗

    于炳新;徐婧婧;

    <正>颅外头颈部病变引起的头痛包括各种颅外神经痛、颈源性头痛、头皮及颅骨疾病引起的头痛及眼、耳、鼻和口腔疾病引起的头痛等。1颅神经痛颅神经痛是一组常见的,以周围神经病变所支配区的疼痛。疼痛性质为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轻重不一,重者疼痛剧烈,难忍。最常见的是枕神经痛、耳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枕神经痛以枕大神经痛为最多见,表现为一则或两则后枕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为单侧面部疼痛,特点是短促的电击样(针刺样)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常由洗脸、讲话、刷牙等日常活动诱发,也可无任何诱因自行发生。疼痛发作突然,终止迅速,间歇期不等。疼痛部位几乎总是单侧,在面部和嘴部可有触发点。根据疼痛

    2011年27期 v.51;No.761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晓阳;孙建民;崔新刚;蒋振松;

    <正>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增约30万以上的脊髓伤残者,且大部分为青壮年。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筛选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但其建立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现对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有关动物的选择、麻醉及脊髓损伤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实验动物1.1品系用于脊髓损伤研究的动物种类很多。大鼠来源相对较为充足,成本较低,容易喂养和护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脊髓损伤研究的大鼠品系有Wistar、Louis、Long-Evans、Fisher、Sprague-Dawley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Spra-

    2011年27期 v.51;No.761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