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瑞乐;马跃涛;濮月华;刘丽萍;王拥军;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内分水岭脑梗死(IBI)与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30例缺血性卒中内分水岭梗塞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分为融合性内分水岭梗塞(CIBI)49例(融合组)、局灶性内分水岭梗塞(PIBI)59例(局灶组)和串珠样脑梗死22例(串珠组),分析其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局灶组病灶直径明显小于融合组,P<0.01;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融合组与串珠组,P<0.01。结论 CIBI和串珠样脑梗死是ICA或MCA严重狭窄的有效预测因子。
2011年27期 v.51;No.761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白爱国;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2次/d,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I、L-6、TNF-α,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SE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NSEI、L-6、TNF-α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东;赵国玲;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颅脑MRI征象,提高对HLD的认识。方法对22例HLD患者行颅脑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RI征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表现。豆状核呈现对称性新月形或带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1例,丘脑对称性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6例,尾状核头部、壳核、苍白球、丘脑及脑干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5例;所有病灶于T2FLAIR均呈高信号。结论脑萎缩、基底节区异常信号是HLD常见的脑部征象,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最具有特征性。
2011年27期 v.51;No.761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璞;吉中国;梁决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35例,采用GE Discovery LS 16层螺旋CT,经Smart Prep软件掌控增强扫描时相,对所有患者作MSCTA,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35例患者成功重建70条椎动脉,其中椎动脉正常20条,异常(椎动脉局部狭窄)50条(轻度24条、中度21条、重度5条)。AVA全程满意显示椎基动脉,VR除8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结论 MSCTA结合适当的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正常和异常椎—基底动脉及其邻近解剖结构,对颈性眩晕的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11年27期 v.51;No.761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大宇;刘怡伶;潘柳吟;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早期老年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早期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观察组),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CD3+、CD4+、CD 4+/CD 8+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I,gM、CD 8+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到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脑动脉血管壁损伤的原因之一。
2011年27期 v.51;No.76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冬梅;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穴位注射臭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头痛侧颈2横突行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治疗前(初诊时)及治疗后(治疗第4天)VAS评分,治疗后36、个月判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疼痛加剧、神经损伤)。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臭氧治疗CEH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晓筑;周小玲;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并分别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及心脑舒通胶囊,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72.58%(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为著(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调节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2011年27期 v.51;No.76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世金;赵海滨;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甘露醇用于少量脑出血的降颅压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脑出血(出血量<20ml)患者随机分为甘油果糖组43例和甘露醇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降颅压治疗:甘油果糖组静滴甘油果糖,甘露醇组静滴甘露醇,均逐渐减量,疗程均为7 d。两组均于发病后1、7、14 d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行卒中评分;行头颅CT扫描,计算血肿量及水肿程度。结果甘油果糖组7、14 d的IL-6水平及血肿量、水肿程度明显低于甘露醇组,MMP-9水平及卒中评分明显高于甘露醇组,P均<0.05。结论对于少量脑出血的脑水肿患者,降颅压治疗应首选甘油果糖。
2011年27期 v.51;No.76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尹宏;马祁生;赵海龙;黄欣;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脑胶质瘤组织标本48份(胶质瘤组),正常脑组织48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BD-NF和TrkB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BDNF和TrkB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BDNF和TrkB蛋白、mRNA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BDNF、TrkB蛋白和BDNF、TrkB mRNA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组及正常组BDN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1%、41.7%,TrkB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1.2%、54.2%,两组比较P均<0.05;胶质瘤组及正常组B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150、.48±0.07,Trk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09、0.53±0.10,两组比较P均<0.05。BDNF和TrkB蛋白、mRNA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BDNF、TrkB蛋白和BDNF、TrkB mRNA呈正相关。结论 BDNF和TrkB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11年27期 v.51;No.76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厉宗祥;曾现伟;季泰令;潘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脑膜瘤标本15份(恶性组),良性脑膜瘤标本20份(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MMP-2和TIMP-2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测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及良性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11/15)、15%(3/20),TI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80%(16/20),两组比较P均<0.01。脑膜瘤中MMP-2与TIMP-2表达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MMP-2可作为判断肿瘤恶变的指标,TIMP-2可作为肿瘤非恶变的指标,两指标检测可用于指导脑膜瘤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2011年27期 v.51;No.76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齐烨;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T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TCPAP治疗87例婴幼儿,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美国i-STAT携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87例婴幼儿治疗后痊愈67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为93.1%;治疗后39、h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aCO2、WBC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9 h的PaCO2、WBC明显低于治疗后3 h,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T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培义;杨允东;李永强;陈宝;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行痰液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敏感。结论掌握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规律,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提高。
2011年27期 v.51;No.76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秦淑英;佟晓霞;
目的进一步提高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维脑路通、海通片、维生素E、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牵引和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睡前服西比灵,双侧风池穴注射东莨菪碱和维生素B6。两组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7%,P<0.01;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比灵口服加穴位注射东莨菪碱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1年27期 v.51;No.76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华东;熊正文;黄勇;苏红;李伟;寻凤华;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份喉鳞癌组织(喉鳞癌组)、20份癌旁组织(癌旁组)中Snai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nail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及癌旁组Snail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3%(47/60)1、5.0%(3/20),P<0.01;Snail蛋白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病理分级、TNM分期、T分期、甲状软骨累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喉鳞癌组Snail蛋白阳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 Snail蛋白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2011年27期 v.51;No.76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金柱;陈燕梅;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加用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疗程共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5例、无效2例,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93.3%,对照组分别为3、61、2、9例和70.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认知领悟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璐;方宇;许予明;魏建科;陈媛;罗志毅;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RRMS患者应用米托蒽醌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水平,同时设43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 RRMS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活化效应性T细胞比例及TNF-α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米托蒽醌治疗RRMS效果确切,可能机制为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敬兰;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并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神经症患者36例,给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奥氮平、加味逍遥丸,并辅以每周1次心理干预治疗,6周为一疗程。采用汗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焦虑症状痊愈6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7例、无效2例,抑郁症状显效8例、进步12例、稍好15例、无效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并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2011年27期 v.51;No.76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林静;侯巧燕;农林琳;乐江华;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存活蛋白(Livin)在宫颈鳞状细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份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宫颈癌组)3、2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内瘤变组)、9份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Smac、Livin的表达,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内瘤变组、正常组Sm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62.50%0、,宫颈癌组、内瘤变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阳性率高于内瘤变组(P均<0.01);L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90.63%、22.22%,宫颈癌组、内瘤变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Liv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mac、Livin表达与宫颈鳞状细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相关性提示可能共同参与细胞凋亡通路的调节。
2011年27期 v.51;No.76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谭义文;徐军美;田毅;田国刚;黄运佰;林赛娟;王卡;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两组均持续泵入丙泊酚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锯胸骨时、体外循环转流时、停机时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0.5~1μg/kg,对照组静注芬太尼5~10μg/kg。观察两组开胸时(T1)、主动脉开放30 min(T2)、术毕(T3)及CPB停机4 h(T4)、24 h(T5)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两组T2~T5时点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T1,观察组T4、T5时点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芬太尼。
2011年27期 v.51;No.761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方冬冬;邱宏亮;王雪磊;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另选3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牙周探诊方法计算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PCR法测定两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拟杆菌(Tf)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I、PD、PL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Aa、Pg、Tf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但治疗1个月后致病菌检出率开始出现增高趋势。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降低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主要牙周致病菌数量并改善牙周指标;治疗后1个月致病菌出现升高趋势,与持续高血糖作用有关,临床应注意控制血糖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徐进;张少娣;张翠莲;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对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IVF)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8例不孕症IV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案促排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H。采用阴道B超检测两组患者>14 mm卵泡数、优质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在对促排卵均呈正常发硬;14mm卵泡数、优质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添加GH不影响卵巢反应正常IVF患者的妊娠结局。
2011年27期 v.51;No.76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清华;
目的探讨痛风性肾病(G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GN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随访情况。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尿多、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肾区疼痛及血尿酸、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初诊时仅确诊6例,余42例误诊为肾小球肾炎及类风湿性、风湿性关节炎等,误诊率为87.5%;予别嘌呤醇及丙磺舒治疗后37例关节功能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8例上述指标有所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随访1~4 a,3例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氮质血症2、例因终末期肾衰恶化死亡、1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余42例定期复查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GN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别嘌呤醇及丙磺舒可有效控制其高尿酸血症和肾功能减退;医务人员应提高对GN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延缓患者肾功能衰退。
2011年27期 v.51;No.76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红霞;高志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标本56份(恶性组),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2份(交界性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4份(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三组TRAIL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交界性组、良性组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58.3%、92.9%,三组比较P均<0.05。TRAIL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分析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RAIL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恶性转化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RAIL丢失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恶性进展有关。
2011年27期 v.51;No.76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裴新红;王芳;于湛;
目的探讨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乳腺癌组织标本79份(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31份(腺瘤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34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aspin蛋白、uPA的表达,并分析两指标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腺瘤组、正常组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6、7.7%、97.1%,乳腺癌组、腺瘤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乳腺癌组明显低于腺瘤组(P均<0.05);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32.2%、26.5%,乳腺癌组、腺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乳腺癌组明显高于腺瘤组(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uP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aspin低表达和uPA高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27期 v.51;No.761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建;何志巍;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RNA干扰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常规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6个组,A组不处理,B组转染试剂,C组转染空载体,D组转染阴性siRNA,E组转染siRNA-hTERT,F组同时转染pcDNA3.1-Bcl-2和siRNA-hTERT。转染后48h,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TERT、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E组相比较,F组的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靶向hTERT的RNA干扰诱导HeLa细胞凋亡依赖于Bcl-2蛋白水平的下调。
2011年27期 v.51;No.76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窦莹;李治松;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对照组单用舒芬太尼。术后1、3、6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采用阿森斯失眠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睡眠状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d阿森斯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时点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且可明显降低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2011年27期 v.51;No.76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衍茹;马衍刚;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及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及缓解期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 IL-6I、L-8和TNF-α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变化可用于判断COPD病期及治疗效果。
2011年27期 v.51;No.761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岩;张弘;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儿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尿道下裂患儿行尿道成形术,其中行埋藏皮条法尿道成形术18例、包皮岛状皮瓣尿道下裂一期整形16例、阴囊岛状皮瓣尿道下裂一期整形14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本组43例一期治愈,无并发症,治愈率89.58%;发生术后尿瘘2例,术后半年经尿道修补后治愈;尿道狭窄3例,经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满意。
2011年27期 v.51;No.76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季选秀;钱伟;马晓静;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STEMI行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术后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首次弹丸式注射,以后静滴,共36 h。观察两组术后ST段回落情况、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2 h CK-MB、cTNT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冠状动脉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降低心肌酶水平及血小板聚集;且较为安全。
2011年27期 v.51;No.76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金梅;张敬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观察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ApoE基因的基因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观察组基因频率较高的血脂水平(TC、TG、HDL-C、LDL-C、ApoA1、ApoB)。结果观察组E3/E3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3/E3型及E3/E4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E2/E3型,LDL-C明显高于E2/E3型,P均<0.05;E3/E4型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E3/E3型,P均<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发病具有相关性,ApoE基因型中E3/E3型的肥胖者可能更易患高脂血症。
2011年27期 v.51;No.76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焕君;张伟;陈少华;
目的探讨拜唐苹改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T2DM合并P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诺和灵N控制血糖、控制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拜唐苹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采用TOSOH HLC-723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UA水平。观察两组右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和反应性充血后右肱动脉内径变化(ΔD);结果观察组ΔD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ET、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拜唐苹可改善T2DM合并PAD患者的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降低ET、UA水平。
2011年27期 v.51;No.76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广增;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血清一氧化氮(NO)I、L-2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观察组),健康献血人员36例(对照组),于术前、术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IL-2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NO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 4+CD 2+5变化,并观察NO、IL-2及CD 4+CD 2+5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IL-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NO、CD 4+CD 2+5水平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前及术后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CD4+CD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L-2、CD 4+CD 2+5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NO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血清NOI、L-2及CD4+CD2+5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判断胃癌病情和评价疗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1年27期 v.51;No.76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燕;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麻妇科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方法将300例择期行妇科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根据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异丙酚,间断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组根据BIS值指导异丙酚诱导及维持用量。观察两组诱导时(T0)及手术30 min(T1)、60min(T2)、90 min(T3)异丙酚用量,记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T0、T1、T2、T3异丙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术中监测BIS值可指导评估麻醉深度,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麻醉清醒、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2011年27期 v.51;No.761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萌;袁乃芬;刘巍;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RB组织标本43份(肿瘤组)和正常组织标本6份(正常组),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Livin阳性表达率,并分析Livin阳性表达与R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组和正常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0,P<0.05;Livin阳性表达与RB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Livin高表达在RB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可作为RB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2011年27期 v.51;No.76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素莲;阎宇昕;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16 mg,术毕即刻静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30 min静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即刻缓慢静注氯诺昔康16 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术前30 min(T0)、术毕即刻(T1)及术后8 h(T2)2、4 h(T3)IL-2I、L-6I、L-10水平,记录术后48、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首次应用镇痛药时间、比例及平均用量。结果观察组T1、T2、T3时点IL-2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1、T2、T3时点IL-2水平明显低于T0时点,T2时点IL-6I、L-10明显高于T0,P均<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首次应用镇痛药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用药比例及平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2011年27期 v.51;No.76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培实;张阳;蒋葵;戴朝霞;徐丽叶;方立萍;丁晓蕾;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离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实验组加入0.4、0.60、.8μmol/L华蟾素,对照组不加药,采用MTT法检测两组244、8 h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髓系白血病基因(Mcl)-1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均<0.05;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l-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华蟾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为使Caspase-3表达升高,Mcl-1表达降低。
2011年27期 v.51;No.76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曹建华;胡静;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各100例,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及自我概念量表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观察组应对方式评分与自我概念量表的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自我批评评分高于对照组,余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采用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采用面对应对方式与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及自我总分呈正相关,与自我批评呈负相关;采用屈服应对方式与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及自我总分呈负相关,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采用回避应对方式与各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治疗工作中应评估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自我概念水平,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011年27期 v.51;No.76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爱红;王占聚;唐英;陈蕾;刘艳超;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7%;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口腔及血液;病原菌以G-感染占首位;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肛周疾患、肺部疾患、糖尿病及长时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独立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高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是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临床针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2011年27期 v.51;No.76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杨会彬;范丽霞;史鸿云;盖晓惠;苑兰惠;刘妙玲;崔桂敏;苏雷;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对宫颈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221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09例,观察组采用放疗起始即预防性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鲨肝醇和维生素B12,观察放疗第1、2周两组骨髓抑制程度;于放疗第3周起将对照组中85例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2例,两组均继续口服鲨肝醇和维生素B1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榆升白片,观察第3、4周两组骨髓抑制程度。结果观察组0度和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度和Ⅲ度以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0度和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而Ⅱ度和Ⅲ度以上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宫颈癌放疗中的骨髓抑制,并对已出现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11年27期 v.51;No.76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田萌萌;孙晓淇;孟淑琴;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39例(观察组),非骨巨细胞瘤患者1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穿刺活检及大体标本中p6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观察组p63蛋白的表达模式。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穿刺活检标本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30/39)、7.1%(1/14),P<0.01;大体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36/39)7、.1%(1/14),P<0.01。观察组36例大体标本阳性者p63呈弥漫着色者17例(47.2%),其穿刺标本均为阳性;灶片状着色者19例(52.8%),其穿刺标本中13例为阳性(68.4%)。结论骨巨细胞瘤的穿刺活检和术后大体标本p63表达情况均有助于诊断,由于p63存在灶片状表达模式,故穿刺活检标本的敏感性略低。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佩明;赵亮;王晓岩;史华宁;
目的探讨卵黄囊直径和血清CA-125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104例孕周在7~10周的单胎先兆流产孕妇,其中经相应治疗后继续妊娠84例(继续妊娠组),妊娠失败20例(妊娠失败组),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卵黄囊直径;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两组孕妇血清CA-125水平。结果继续妊娠组及妊娠失败组中卵黄囊直径异常者分别为2例(2.4%)、13例(65%),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32.63±12.12)(、60.02±20.33)kU/L,P均<0.05。结论卵黄囊直径异常及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妊娠结局不良的判断指标。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琴;
目的观察脱敏疗法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过敏原阳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过敏原阳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予常规疗法及信必可都保吸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选择针对性脱敏抗原行脱敏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8、16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病情均有所控制,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6周观察组总控制率显著高于8周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脱敏疗法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过敏原阳性中重度哮喘效果好,可避免长期吸入激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耐受性。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静;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27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超短波及牵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以调制中频电疗法、对照组辅以针灸疗法,疗程均为10 d。疗程结束后参考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评估表(JO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50岁者优良率均略高于≥50岁者,其中观察组<50岁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龄者(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2011年27期 v.51;No.76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