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常虹;张丽君;赵翔;张页;
目的通过克隆和表达人蛋白质磷酸酶CDC25A/B融合蛋白,探讨构建高通量靶向抗癌药筛选体系的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CDC25A/B催化区结构域cDNA序列,构建pGEX-4T-1-CDC25A/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携带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标签的融合蛋白。以对硝基苯基磷酸盐(pNPP)为底物,在96孔板上建立分别以GST-CDC25A/B为靶标的筛选体系,应用维生素K3(VK3)进行验证性抑制剂筛选。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GST-CDC25A/B融合蛋白,建立了相应的高通量磷酸酶抑制剂筛选体系。在相同反应条件下,GST-CDC25B对pNPP的水解活性是GST-CDC25A的6倍。VK3对CDC25A/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和1.8μg/ml。结论通过表达和纯化CDC25A/B催化区结构域与GST的融合蛋白,可以高效率的建立靶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体系,为进一步研发VK3衍生物类新型靶向抗癌药奠定了基础。
2011年28期 v.51;No.76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庆生;冷飞燕;郑伟;石磊芝;杨朋;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OX2的表达水平,了解其表达与肺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中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SOX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54%,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等无关。结论 SOX2将可能成为肺癌临床诊断和病理分型的重要检测因子。
2011年28期 v.51;No.762 12-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应满;陈峰;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脊柱占位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b值为500 s/mm2的DWI,测量ADC值和骨髓对比率。结果椎体转移瘤病灶的ADC值比正常椎体高(P<0.05),DWI骨髓对比率高于常规MR增强扫描(P<0.05)。结论应用DWI的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可提高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011年28期 v.51;No.762 15-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发军;丁易;牛晓辉;
目的分析足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993~2008年收治的92例足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足部各种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特点。结果 92例足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占同期收治骨肿瘤患者(6 247例)的1.5%,其中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79例,占同期收治所有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 319例)的4.2%;原发恶性骨肿瘤11例,占同期收治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2 167例)的0.5%;2例转移癌患者,占同期收治骨转移癌患者(761例)的0.03%。肿瘤发病于跟骨37例、距骨21例、趾骨18例、跖骨11例、楔骨2例、舟骨2例、骰骨1例。结论足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病率低,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率远高于恶性骨肿瘤。部位以跟骨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距骨、趾骨。
2011年28期 v.51;No.762 18-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新;张剑宁;孙君昭;亓树彬;王洪伟;杜亚楠;刘锐;王亚明;刘宗惠;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囊液引流结合伽玛刀在治疗囊性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囊液引流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79例,伽玛刀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2~28 Gy(平均18.7 Gy)。结果囊液抽吸前肿瘤体积为4.5~72.3 ml(平均25.6 ml),抽吸或引流囊液3.5~45.4 ml(平均16.2 ml),抽吸后肿瘤体积为1.8~30.1 ml(平均12.3 ml),体积缩小率为15%~68%(平均52%),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3.1%,总生存期为1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32.1%。结论立体定向囊液引流结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转移瘤是可行的。
2011年28期 v.51;No.76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仕文;孙旭;杨明辉;王满宜;吴新宝;曹奇勇;吴宏华;
目的比较经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髋臼双柱骨折选择手术入路的原则。方法随访1996年5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59例,均有完整随诊资料。手术入路分布为:髂腹股沟入路38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7例,前后联合入路(前两个手术入路的联合使用)12例,扩展的髂股骨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髂股骨入路1例。全部病例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59例患者获得平均70.3(22~101)个月的随访。临床功能优25例、良2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9.8%。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异位骨化6例、感染1例(联合入路)。单一手术入路、联合或扩展手术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分别为3.59 h及5.01 h(P=0.000),术中平均自体血液回输量差异无显著性(P=0.993),平均异体血液输入量差异有显著性(P=0.028),临床功能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4)。结论经单一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血量少、临床疗效优于经联合或扩展手术入路治疗。
2011年28期 v.51;No.76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凯;杨万松;党群;李永健;刘洪梅;黄体钢;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高脂饲料组(B组)、高脂饲料+VitD3组(C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D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VitD3组(E组)。第16周时对大鼠行血流动力学研究,并取血检测血清TG、TC、HDL-C、LDL-C、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最后取主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TG、TC、LDL-C、NO、NOS水平升高(P均<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未干预组比较,普罗布考干预组NO、NOS、T-AOC水平均升高(P<0.05),TC、HDL-C、LDL-C、MDA水平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监测,仅C组大鼠输入硝普钠后血压下降大于输入乙酰胆碱(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
2011年28期 v.51;No.76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清;刘健;石青峰;劳一平;王玉春;汤希凡;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mALB水平,用酶法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Cys C、尿mALB、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GDM组BUN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ys C、mALB对更好的早期诊断GDM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8期 v.51;No.76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锋;张丽;崔丽君;谈丽丽;王志禄;许哲通;郭文芬;李万玲;贾军正;
目的探讨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衰组、干预组及对照组。心衰组及干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法建立大鼠CHF模型,干预组予以CEPO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心衰组及干预组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及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及血清iNO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干预组LVSP、±dp/dtmax及血清SOD水平较心衰组均显著增高(P<0.05),而LVEDP、HR及血清iN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EPO具有抗CHF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过度的NO释放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2011年28期 v.51;No.76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辰庚;王培昌;
目的建立人血清抗碳酸酐酶(CA)Ⅲ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进行初步调查。方法使用抗CAⅢ抗体标准品、CAⅢ及相应酶标抗体建立血清抗CAⅢ抗体ELISA检测方法,验证试剂稳定性、标本保存稳定性,并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抗干扰性等方法学评价;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抗CA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成功建立ELISA检测人血清抗CAⅢ抗体的方法,其批内精密度为6.2%,批间精密度为8.2%,灵敏度为0.025,回收率为106%,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试剂稳定性和标本保存稳定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相(P<0.05),阳性率分别为43%和18%。皮肌炎和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出现阳性结果。结论使用现有市售试剂进行人血清抗CAⅢ抗体的ELISA检测是可行的,抗CAⅢ抗体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2011年28期 v.51;No.76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段洋;毛健;富建华;李娟;薛辛东;王晓明;陈丽英;
目的结合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WMD)的较客观分类方法,动态评价不同类型CWM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517例早产儿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确诊早产儿CWMD212例,对其中55例随访。结果随病变累及区域数目不同,异常信号有特征性分布及形态学改变,呈现一系列动态变化,并与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根据早期CWMD类型可以预测后期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类型,反之根据PVL类型可以推测早期CWMD类型。早期(1周内)DWI能提早发现病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预后。常规MRI晚期(3周左右)检查能高度预测患儿预后。结论常规MRI和DWI相结合可动态观察CWMD病变受累区域,与形态学相结合可较客观评价患者预后,并对高危早产儿进行早期合理康复。
2011年28期 v.51;No.762 38-40+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莹;刘丹;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无DR患者30例(NDR组)、2型糖尿病合并DR背景期患者30例(BDR组)、2型糖尿病合并DR增殖期患者30例(PDR组)和健康对照30例(NC组)的血清APN和PAI-1水平,氧化酶法测定FPG、TC、TG、HDL-C、LDL-C水平,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HbA1c水平,计算BMI。结果 NC组、NDR组、BDR组、PDR组血清APN和PAI-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与BMI、FPG、LDL-C、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AI-1与TG、HbA1c、BMI呈正相关。结论 APN和PAI-1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高TG血症、肥胖、高血糖可能是导致PAI-1升高和APN降低的原因。
2011年28期 v.51;No.76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谷蕾;吕喜英;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survivin siRNA转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survivin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survivin siRNA转染和厄洛替尼二者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urvivinsiRNA转染和厄洛替尼二者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均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能明显降低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更显著(P<0.05),对sur-viv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应用siRNA沉默survivin表达可以提高肺腺癌细胞对厄洛替尼的敏感性。
2011年28期 v.51;No.76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春来;张西玲;刘屹立;王平;
目的探讨热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和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温度条件下热疗作用膀胱癌细胞株BIU-87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热疗可以抑制BIU-87细胞增殖,减少survivin表达,诱导BIU-87凋亡,Sub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多,并均呈温度依赖性(P<0.05)。结论热疗可诱导BIU-87细胞凋亡,下调survivin表达,且呈温度依赖性。
2011年28期 v.51;No.76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微;张国英;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PTX)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所致骨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PHPT患者PTX术后0.5、1 a的临床表现、骨结构和骨密度(BMD)恢复情况。其中12例患者完成6 a随访,观察骨骼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半年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消失,各项生化指标正常,BMD显示骨量增加,X线片骨皮质增厚、骨痂形成。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 a内达到骨性愈合,未再出现骨折。12例患者PTX术后6 aBMD显示骨量增加,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仍存在骨量减少。结论 PTX虽能明显改善患者骨病,但骨病恢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PHPT患者PTX术后应延长随访时间,监测BMD变化,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2011年28期 v.51;No.76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亮;赵兴华;许长宝;郝斌;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泼尼松在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9例确诊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泼尼松5 mg口服、2次/d、第1~21天,21 d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28例(40.5%),部分缓解16例(23.2%),稳定15例(21.8%),进展10例(14.5%)。缓解和稳定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中位时间是32.6(11~94)周。10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骨痛患者34例,治疗后缓解20例(58.8%)。毒副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9例,Ⅱ度骨髓抑制15例,Ⅲ度呕吐14例。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2011年28期 v.51;No.76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欧绍武;王运杰;杜江;李心国;陆威成;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36例全切、4例次全切,无手术致残及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2例复发,1例选择再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2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应积极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2011年28期 v.51;No.76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钟小军;黎军和;彭小东;王仁本;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区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部位的规律,指导直肠癌辅助放疗的靶区勾画。方法回顾19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盆腔局部复发部位分别为直肠系膜周围区47.6%、瘤床(吻合口)45.5%、骶前区23.6%、会阴区22%、前盆区17.8%及盆侧区4.2%;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别为髂外血管周围淋巴结21.5%、腹腔血管周围淋巴结18.8%、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结9.9%、髂总血管周围淋巴结8.9%、直肠系膜周围淋巴结8.9%、骶前区淋巴结4.7%及腹股沟淋巴结4.7%。原发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6 cm者的会阴区转移率(33.0%)明显高于>6 cm者(9.1%),P<0.01;前者腹腔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率(6.8%)低于后者(33.0%),P<0.01。Miles和Dixon术式仅在会阴区复发率上存在差异(34.2%和5.2%,P<0.01)。结论瘤床(吻合口)、直肠系膜区、骶前区为直肠癌最主要的局部区域失败部位。当肿瘤下缘位于距肛门≤6 cm时或接受了Miles手术后,则必须将会阴区包括在放疗野内。
2011年28期 v.51;No.76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晓东;周永方;胡志;
目的观察采用高流量温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氧疗和使用硅橡胶吸痰管吸痰联合鼻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神经外科术后或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且无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高流量氧疗的温湿化系统进行氧疗,必要时予以安置鼻咽通气管,使用硅橡胶吸痰管经鼻/口或鼻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B组)采用鼻导管或普通氧气面罩氧疗,吸痰采用临床常用的塑料类(PVC)吸痰管进行经鼻/口吸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和气道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气管插管3例(3.9%)、气管切开3例(3.9%)、肺部感染2例(2.6%),B组分别为12例(17.9%)、10例(14.9%)、8例(11.9%)(P均<0.05)。结论高流量温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氧疗和使用硅橡胶吸痰管吸痰联合鼻咽通气道对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可有效避免其进行气管插管,且对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1年28期 v.51;No.76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肖宁;艾文兵;刘彦廷;冯定坤;
目的观察整合素拮抗剂IS201对体外培养的GL15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GL15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多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拮抗剂IS201进行干预,采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法评价IS201对体外培养的GL15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S201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果 IS201对GL15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凋亡,且有量效关系。结论整合素拮抗剂IS201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应用整合素拮抗剂治疗脑胶质瘤前景广阔。
2011年28期 v.51;No.76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青峰;孙志华;伍钢;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结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不能手术的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门区胆管癌的疗效。方法不能手术切除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15例,PTCD术后采用3DCRT,处方剂量50.4 Gy,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15例患者PTCD术后黄疸改善,3DCRT后中位生存期为10.6个月。结论 PTCD有效缓解了阻塞性黄疸,结合3DCRT对不能手术并HBV感染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有较好的局部治疗效果。
2011年28期 v.51;No.76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文生;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控制性降压在食管肿瘤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食管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切皮前按15 ml/kg的剂量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对照组按10 ml/(kg.h)速度输入复方乳酸钠。2组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用硝酸甘油(SNG)控制性降压,持续监测MAP、HR、CVP,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测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并计算出血量。结果 2组MAP和HR平稳;观察组CVP和PT稀释后明显升高和延长,Plt明显减少,但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APTT、输液量和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结论食管肿瘤患者用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
2011年28期 v.51;No.76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琴;陈德玉;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食管鳞癌患者及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6.3±3.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8±1.2)%(P<0.01);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均<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水平对判断病期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2011年28期 v.51;No.76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王冰舒;
目的观察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是否受年龄因素影响。方法 5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27例、年龄30~45岁,B组23例、年龄70~85岁。两组均于全麻诱导时给予1.5 mg/kg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采用TOF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全静脉麻醉,术中间断静脉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T1在5%~10%,至术毕。记录其肌松作用时间等药效学指标。结果 A组起效时间略快于B组,B组阻滞作用时间略长于A组,但两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受年龄因素影响不大,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的麻醉。
2011年28期 v.51;No.76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敏;陈琦;
目的初步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Bcl-2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2例B细胞NHL组织(NHL组)和10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对照组)中FHIT、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HL组FHIT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NHL组中FHIT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细胞NHL发生可能与FHIT蛋白缺失、Bcl-2蛋白介导的凋亡受阻有关。
2011年28期 v.51;No.76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春华;余淑华;
目的研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住院患者,分为正常组、DHF组、舒张并收缩功能异常组(DHF+SHF组),又将DHF组根据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流速比值(EV/AV)分为3组:DHF1级组、DHF2级组、DHF3级组。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等指标。结果随着心功能恶化,BN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DHF组中LAD与BNP呈正相关(P<0.01);DHF+SHF组中LVEDD与BNP呈正相关、LVEF值与BNP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结合EV/AV比值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指标有助于DHF的诊断及对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2011年28期 v.51;No.76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慧芳;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同时伴环铁粒幼细胞增多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骨髓象的分析,进一步提高M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5例MA患者进行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5例MA患者外周血检查均为3系减少,MCV值>100 fl;骨髓象检查巨幼红细胞增多,全血细胞系呈现核畸形等类病态造血象;骨髓铁染色见内外铁明显增多,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初诊结果支持MDS。但均未见红细胞系奇书核、粒细胞间桥、小淋巴样巨核细胞等典型诊断MDS的较明确的病态造血形态学标志,故考虑为MA。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支持MA的诊断。结论提高对血液病异常造血的认识,反复推敲仔细观察细胞形态,结合病史、染色体检查、组化检查,可进一步提高M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2011年28期 v.51;No.76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慧敏;李国芳;苏江涛;邵娴;周文静;刘淑香;张瑾;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前端角度对模拟颈椎制动患者视频喉镜(GlideScope)插管成功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1组(气管导管弯曲呈60°)、G2组(气管导管弯曲呈90°),配戴颈托模拟颈椎制动,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3 min(T2)、6 min(T3)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结果 G2组插管时间较G1组缩短(P<0.05),两组各时段血浆E、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GlideScope并将气管导管弯曲成90°有助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提高插管成功率,但在插管时所致的应激反应方面优势不明显。
2011年28期 v.51;No.762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东;陈丰;王凯;
目的探讨驻京某警卫部队战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2例驻京某警卫部队2009年新兵进行跟踪随访问卷调查。结果该群体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及地方常模。入伍1 a前后,焦虑因子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因素影响偏执和抑郁因子得分。户口因素影响强迫和偏执因子得分。结论驻京某警卫部队战士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地方及中国军人平均水平。入伍时间、独生子女、户口影响战士SCL-90因子得分。
2011年28期 v.51;No.76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长城;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重要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2月~2008年1月收治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145例,其中72例应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73例除上述预防措施外,加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治疗。观察两组发生DVT的情况。结果只应用基本预防措施组有22例(31%)出现DVT,加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组有8例(11%)出现DVT。结论常规应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同时加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对预防DVT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011年28期 v.51;No.76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王明军;黎伟;黄艳玲;廖蕴华;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和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的影响,为防治腹膜透析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透析管每周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对比观察腹膜透析插管后2个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透析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有4例因堵管出现引流不畅,透析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50例患者有9例出现引流不畅,5例为大网膜包裹引起,4例为分泌物堵塞或漂管引起,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每日蛋白丢失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明质酸钠可减少透析管相关并发症和腹膜透析液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丢失。
2011年28期 v.51;No.76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庆伟;纪树青;岳志丰;
目的分析总结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s角矫正情况、椎管截面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均增加,Cobb’s角减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28期 v.51;No.76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官昌伦;李琴;熊波;曹光宇;曾尤超;
目的评价一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康复专业人员的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从早期即开始进行系统的一级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在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一级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综合医院及基层医院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1年28期 v.51;No.76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盖筱莉;王建敏;王秀梅;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生期实施个体化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为GDM的孕妇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GDM孕妇列入高危妊娠管理,实施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教育并采取一系列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管理。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生化指标及焦虑、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围生期个体化饮食干预可以提高GDM孕妇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其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并能降低孕妇焦虑和产后抑郁的发生。
2011年28期 v.51;No.762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然昆;刘毅东;叶惟靖;
目的探讨阴茎拖套固定结合阴茎阴囊双Z-VY改形术治疗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对68例隐匿阴茎患者采取阴茎拖套固定结合包皮口的双Z改形术和阴茎阴囊的VY改形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自身对照自然状态下阴茎显露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前阴茎1.2~3.7 cm,术后3.2~6.5 cm,增长1.6~3.1(2.46±0.82)cm。手术效果显著41例、有效27例,有效率100%。结论阴茎脱套固定结合双Z-VY改形术可以充分矫正隐匿阴茎病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血运好,术后外观理想、并发症少、阴茎显露满意。
2011年28期 v.51;No.76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付立新;张书钦;
目的探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8例髋部骨折、行中等以上手术的患者应用POSSUM和P-POSSUM预测手术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析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同时观察两个年龄组别间的预测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根据POSSUM系统预测并发症人数66例,实际发生并发症63例,P>0.05;预测死亡人数11例,实际死亡3例,P<0.05。根据P-POSSUM系统预测死亡6例,实际死亡3例,P>0.05。结论 POSSUM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但会高估病死率;P-POSSUM对手术病死率的预测较POSSUM更加准确。
2011年28期 v.51;No.76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晖;田俊萍;杜凤和;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ECG)特点以减少AMI的误/漏诊率。方法选取我院因胸痛入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MI患者138例,按照急诊室第1份ECG是否为心肌梗死图形(ST段抬高或合并病理性Q波)分为心肌梗死图形组(A组)和非心肌梗死图形组(B组),记录急诊室生化标记物及入院后的PCI情况。结果 138例AMI患者中A组106例(76.81%),B组32例(23.19%)。B组患者从发病到入急诊室做第1份ECG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1),B组患者入急诊室时第1次测得的肌钙蛋白(cTnI)水平明显高于A组,而CK、CK-MB明显低于A组(P均<0.01)。结论急诊室AMI患者ECG表现复杂,易漏诊,通过多次心电、生化标记物检查及严密的临床观察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2011年28期 v.51;No.762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许建钢;蒋萍;
目的观察舒利迭对支气管扩张伴气流受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经肺功能检测的45例伴气流受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给予支气管扩张常规治疗,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如出现急性加重,予以抗炎、祛痰、止血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300μg每日吸入2次,每次1吸,共3个月。于给药第1天、3个月末分别检测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出气一氧化氮、BODE指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改善(P<0.05);呼出气一氧化氮、BODE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结论长期规律使用舒利迭能改善伴气流受限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改善BODE指数,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2011年28期 v.51;No.76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董滨;曹茂荣;刘莉;张丽丽;
目的用短时程心电频谱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心肌缺血的变化。方法 64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心电频谱、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功能的观察。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电频谱呈动态改变,低频成分先增高后逐渐降低,高频成分先降低后逐渐增高,这种变化与临床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变化一致,而血压、心率在此过程中相对稳定。结论 PCI后心肌缺血经历了加重、恢复与改善的动态过程,心电频谱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缺血的动态变化。
2011年28期 v.51;No.76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静;曹利群;于洁;王桂琴;
目的对比Titmus、TNO及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在正常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矫正视力、眼位正常的门诊患者274例作为受试者,分别进行Titmus、TNO和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结果显著异常者予以复查眼位、近立体视、远立体视、隐斜度数,对比3种方法测得立体视锐度范围分布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 3种方法测得立体视锐度范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有假阴性结果出现,TNO及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有假阳性结果出现。结论门诊筛查中结合Titmus及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立体视觉检查结果。
2011年28期 v.51;No.76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舒麟渊;阮长武;陈锐;王占成;
目的比较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中射血分数减低(HFSDF)与射血分数正常(HFNEF)两类患者治疗前后多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HFSDF组46例、HFNEF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hsCRP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前HFNEF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HFSDF组,IL-10水平高于HFSDF组(P<0.05)。治疗后HFNEF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IL-10水平降低(P<0.05);HFSDF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两组BN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ADHF的进展及转归。
2011年28期 v.51;No.76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军章;韩涛;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监测下的麻醉管理技术(MAC)的最佳剂量。方法将15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在手术开始切皮前,各组皆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μg/kg,继之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A、B、C组分别为0.03、0.05、0.07μg/(kg.min),于缝合皮肤时停止泵注。在不同时点监测记录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抑制情况;观察记录术中患者对牵拉的反应级别,进行改良的OAA/S评分。结果各组间各时点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B、C组分别有0、3、18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P<0.05);A组与B、C组牵拉的反应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0.05μg/(kg.min)瑞芬太尼泵注辅助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不全引起的镇痛、镇静不全和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2011年28期 v.51;No.762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其娟;杨旭光;喻晶;杨雪;王慧君;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与血尿酸(SUA)的关系。方法收集本科室316例糖尿病患者,测定体检及生化指标。根据SUA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SUA<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SUA≥360μmol/L);将果糖胺(FA)从低到高排序,均分为4组。结果 FBG、PPBG、HbA1c及FA均与SUA呈负相关;男性、TG、BMI、FA、Ccr、MAP是2型糖尿病中SUA的独立相关因素;随着FA水平的升高,高尿酸血症的比例下降,FA对于SUA的相对危险度为0.502。结论 2型糖尿病中血糖和SUA呈负相关,较其他血糖指标FA与SUA关系最为密切。
2011年28期 v.51;No.762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裕忠;夏子荣;张嶂;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营养素-1(C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5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92例),A组在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T-1及hsCRP的浓度。并选择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清CT-1及hsCRP水平,A、B组治疗前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28 d后,A、B组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CT-1及hsCRP水平,并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1年28期 v.51;No.762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良强;陈漠水;黄晓娇;邢波;杜子军;周志宏;孙定军;陆士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心室电风暴的关系。方法首次AMI患者108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6.5%)与HbA1c增高组(≥6.5%),所有AMI患者发病后72 h内进行心电监护记录电风暴发病情况及30 d内的全因病死率。结果 HbA1c增高组AMI患者入院72 h内记录到电风暴的发生率及30 d内病死率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 HbA1c增高组AMI患者心室电风暴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预后差,值得警惕。
2011年28期 v.51;No.76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