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卵巢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密度变化及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

    朱亚飞;胡爱民;张振东;唐俊;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M2)的密度变化,并探讨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CD68标记巨噬细胞M,φCD163标记M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组)和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对照组)中的Mφ、M2密度。观察Mφ、M2密度及M2细胞百分比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Mφ密度为(74.4±7.2)/HP,M2密度为(63.8±8.2)/HP,对照组分别为(18.4±4.2)/HP、(14.4±3.6)/HP,两组相比,P均<0.01。晚期(Ⅲ+Ⅳ期)卵巢癌组织M2细胞百分比为79.2%±18.2%,高于早期(Ⅰ+Ⅱ期)卵巢癌组织的48.2%±12.1%(P<0.05)。M2密度、M2细胞百分比与卵巢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M2高密度组生存时间为(42.77±4.35)个月,低于低密度组的(61.70±3.22)个月(P<0.01),M2细胞高百分比组生存时间为(51.32±3.25)个月,低于低百分比组的(65.78±4.19)个月(P<0.01)。M2细胞百分比与卵巢癌预后有关(P<0.05)。结论人卵巢肿瘤肿瘤组织中存在Mφ向M2的分化;M2细胞比例与卵巢癌预后有关。

    2011年30期 v.51;No.76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B7-H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

    蔡惠芬;史进方;顾国浩;卢春冬;任玉香;吴凤英;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的B7家族同族3(B7-H3)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宫颈癌组)中及15例子宫肌瘤组织(对照组)中的B7-H3蛋白。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肿瘤细胞B7-H3蛋白阳性41例,内皮细胞B7-H3蛋白阳性为24例;对照组宫颈组织细胞B7-H3蛋白阳性为3例,内皮细胞中无B7-H3表达,两组相比,P均<0.05。宫颈癌组中HPV感染25例;对照组中无HPV感染者。宫颈癌组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B7-H3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4 4、0.400 3,P均<0.05)。结论宫颈癌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B7-H3呈高表达,且与HPV感染有关。

    2011年30期 v.51;No.76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hMLH1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观察

    陆荃;田德虎;张红;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hMLH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2例(Ⅰ、Ⅱ、Ⅲ、Ⅳ期分别为9、16、12、15例)EM s患者及30例健康志原者(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中的hMLH1,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两组在位子宫内膜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分离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异常者在位内膜中的腺细胞和间质细胞,采用MSP志愿分别检测两种细胞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 EM s组中hMLH1蛋白表达减弱共6例,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0、0、1、5例,其余样本hMLH1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对照组30例无hMLH1蛋白表达减弱者,hMLH1蛋白表达均表现为阳性。EM s组中hMLH1启动子CpG岛部分甲基化3例,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0、0、0、3例,余均表现为非甲基化;对照组30例均表现为hMLH1启动子CpG岛非甲基化。EM s组Ⅳ期患者与Ⅰ、Ⅱ、Ⅲ期患者及对照组相比,P均<0.05。3例hMLH1启动子CpG岛表现为部分甲基化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均减弱,其腺细胞中hMLH1启动子区表现为半甲基化,间质细胞hMLH1启动子区未见明显甲基化条带。结论 EM 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hMLH1表达减弱及hMLH1启动子CpG岛部分甲基化,主要集中在腺细胞,hMLH1异常与严重EM s的发病有关。

    2011年30期 v.51;No.76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VEGF、ES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周青;彭朝龙;肖帆;彭清妹;李美芳;朱晓云;吴淑芳;胡晓玲;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PCOS组织(PCOS组)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中的VEGF、ES;用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OS组卵巢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17例(56.7%),ES阳性15例(50.0%);对照组分别为9例(30.0%)、7例(23.3%),两组VEGF、ES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PCOS组MVD为(15.85±4.33)个/HP,对照组为(6.01±2.21)个/HP,两组相比,P<0.05。PCOS组织中VEGF与ES的表达、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4、0.549,P均<0.05)。结论 PCOS卵巢组织中VEGF、ES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PCOS的发生发展。

    2011年30期 v.51;No.76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变化

    王力;闻姬;

    目的观察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0例URSA患者(URSA组)采用主动免疫治疗。选择正常非妊娠妇女50例为正常非孕组,行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的妇女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URSA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2周、妊娠后孕50 d及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的血清IL-6、IL-10、TNF-α。结果 URSA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正常非孕组相比,P均<0.05。URSA组主动免疫治疗后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NF-α水平下降(P均<0.05),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非孕组相比,P均>0.05。URSA组免疫治疗后成功妊娠的30例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 URSA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下降、TNF-α水平升高与URSA发病密切相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上调IL-6、IL-10水平,下调TNF-α水平,URSA免疫治疗后妊娠者IL-6、IL-10、TNF-α水平恢复正常。

    2011年30期 v.51;No.764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组织中HSP27、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郭威;陈谦;李淑群;喻亚群;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SP27、VEGF。结果 HCC组织中HSP27、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2.0%,癌旁组织中分别为61.8%、36.8%,两者比较,P均<0.05。HCC组织中,HSP27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CC组织中,HSP27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8,P均<0.05)。结论 HCC组织中HSP27、VEGF表达均升高;二者在HCC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HSP27、VEGF对HCC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1年30期 v.51;No.76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不同表型肝癌患者尿8-OHdG水平观察

    唐耘天;刘天奇;杨建荣;罗建强;梁中骁;

    目的观察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不同表型的肝癌患者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5例肝癌患者(肝癌组)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TNF-α、NF-κB、iNOS、COX-2的基因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组及15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尿8-OHdG。结果肝癌组尿8-OHdG水平为(9.29±8.04)ng/mg Cr,对照组为(7.27±5.06)ng/mg Cr,两组相比,P<0.05。肝癌组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TNF-α、NF-κB、iNOS、COX-2基因不同表型组尿8-OHdG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尿8-OHdG水平高于正常,可能与肝癌发病有关。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患者尿8-OHdG水平无明显关系。

    2011年30期 v.51;No.76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β-榄香烯对肾癌786-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詹运洪;刘重远;刘静;刘云鹏;曲秀娟;侯科佐;吴斌;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肾癌786-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β-榄香烯作用于786-0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 estern b lot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总Akt。结果随β-榄香烯浓度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内p-Akt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均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均<0.05)。结论β-榄香烯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

    2011年30期 v.51;No.76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氟涂层对AZ31B镁合金植入初期降解作用的影响

    钟丽芳;李洪洋;王秋旭;艾红军;

    目的观察氟涂层对AZ31B镁合金植入初期降解速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无涂层(对照组)和氟涂层(观察组)的AZ31B镁合金浸泡于骨细胞培养基DMEM溶液(模拟体液),分别于浸泡1、3、5、7、14 d时后观察两组模拟体液pH值,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组浸泡前和浸泡7 d时AZ31B镁合金材料表面形貌。结果对照组镁合金浸泡1、3、5、7、14 d模拟体液pH值分别为7.51±0.15、8.32±0.10、9.36±0.10、9.79±0.09、9.87±0.09,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分别为7.29±0.07、7.44±0.06、7.47±0.11、7.65±0.11、7.74±0.08,各时点pH值相比,P均>0.05。对照组浸泡前镁合金表面相对光滑,观察组镁合金表面致密、光滑,有一些同向的纹理;浸泡7 d后,无涂层AZ31B镁合金表面呈龟裂状;氟涂层AZ31B镁合金表面无明显改变,可见散在腐蚀凹陷。结论氟涂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Z31B镁合金植入初期的降解作用。

    2011年30期 v.51;No.76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临床路径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韩玉亭;孙正凯;李明芳;姜亦农;单秀丽;

    <正>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过程中,自我调节系统是改善病情的关键因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们观察了临床路径(CP)干预对GDM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0例GDM门诊患者,年龄(28.8±1.7)岁。

    2011年30期 v.51;No.76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自制滴水双极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梁锋;王梅;

    <正>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滴水双极,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腹腔镜手术患者275例。其中宫外孕109例,卵巢囊肿51例,子宫肌瘤29例,不孕症28例,子宫切除33例,慢性腹痛患者25例。术中采用国产或进口双极电凝,输液器除去针头,紧密连接在进双极的套管(Trocar)连

    2011年30期 v.51;No.764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台儿庄及其周边地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

    夏律贞;

    <正>2008年1月~2010年9月,我们对台儿庄及其周边地区妇女8种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资料与方法:同期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手术门诊共收治女性患者19 553例。根据《山东省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管理规定》要求,对所有患者

    2011年30期 v.51;No.764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交叉韧带腱鞘囊肿5例报告

    李显;赵力;唐建军;赵金岩;

    <正>膝关节周围可能形成多种囊肿样病变,如Baker’s囊肿、半月板囊肿、滑囊积液、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等,其中交叉韧带腱鞘囊肿非常少见。2005~2011年,我们共收治本病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46岁。左膝2例、右膝3例。有外伤史3例,受伤时间1个月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篇与个案

  • 严重皮肤撕脱伤异种皮辅助自体皮移植1例报告

    李彬;林翔;张科验;

    <正>患者女,21岁。因车祸辗压下腹部及右下肢1 h于2010年11月9日入院。患者神志清,痛苦貌,强迫体位,肢端湿冷。心率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63/40 mmHg。上腹部皮肤擦伤多处,下腹部及右下肢至膝远端广泛撕脱伤,肌肉暴露,污染重,色暗淡。右侧会阴皮肤撕脱。骨盆挤压分离征阳性。行X光、CT检查可见骨盆多发骨折、骶髂关节双侧骨折脱位、右侧股骨颈骨折、腰椎横突多发骨折。诊断:腹部、

    2011年30期 v.51;No.76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告

    韩玲;张秉宜;佐满珍;

    <正>患者35岁。因痛经1 a,加重2个月于2011年3月17日入院。孕1产1,无人流史。患者2009年9月体检发现右侧卵巢囊肿,予桂枝茯苓胶囊、金刚藤胶囊治疗3个月。平素月经规律,1 a前出现痛经查盆腔彩超示:宫颈偏后壁见一大小约2.1 cm×2.3 cm低回声,右侧卵巢见一大小约3.3cm×2.7 cm。本次入院妇科检查:宫颈管膨大,宫颈口见一大小约3 cm×2 cm肿块,肿块为囊性,张力较高,表面充血。

    2011年30期 v.51;No.76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原花青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及意义

    丛明;罗俊生;郭闻师;霍晓川;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PC)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PC组、手术组和对照组各24只。PC组、手术组采用大脑前动脉刺穿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后,分别经腹腔注射PC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制作模型,只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处理后24、48、72 h采用干湿重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PC组处理后各时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低于手术组,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PC组处理后各时点大鼠脑组织MDA含量低于手术组,SOD活性高于手术组,手术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C可降低SA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对SAH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2011年30期 v.51;No.76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对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及其COX-2表达的影响

    徐晟伟;沈若武;张蓓;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氨溴索组12只。对照组室内正常喂养,腹腔内注射灭菌生理盐水1次/d。模型组采用香烟熏吸加气管内注射LPS法建立COPD模型。氨溴索组在建立模型的第10天起腹腔注射氨溴索1次/d。40 d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分别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COX-2。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在光镜下呈现COPD典型病理和形态改变,氨溴索组肺组织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照组、模型组、氨溴索组大鼠肺组织COX-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7±0.019、0.557±0.042、0.314±0.025,组间相比,P均<0.01。结论氨溴索可减轻COPD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中COX-2的表达有关。

    2011年30期 v.51;No.764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构建

    张德志;杨智洋;刘丹平;胡蕴玉;孟国林;

    目的探讨构建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月龄雌性新西兰兔10只,体质量(2.6±0.5)kg。用16号骨髓穿刺针穿透右侧股骨大粗隆间部骨皮质向骨髓腔内缓慢注射9.68×10-3M地塞米松,50 s注完,之后每间隔24 h于耳缘静脉给予地塞米松7.5 mg/kg,共5次。第8周取右侧粗隆间部骨组织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10只动物中有5只股骨大粗隆间部可见坏死骨组织,为色泽增白区域及黄色区域(正常骨组织为黄褐色);组织学观察骨组织空骨陷窝形成;小梁骨之间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组织增生,压迫、取代红骨髓;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新生骨形成。结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局部注射联合全身应用可成功构建兔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模型。

    2011年30期 v.51;No.76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VEGF对大鼠预构皮瓣血管化及皮瓣成活的影响

    孙占胜;陈振强;王伯珉;穆卫东;李连欣;王永会;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预构皮瓣血管化及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在其腹部设计6 cm×6 cm的矩形皮瓣,由肉膜下掀起植入大鼠右侧股血管束,形成预构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实验组在血管蒂部注射VEGF重组蛋白165(VEGF165)0.5 mg/0.5 ml,对照组注射0.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2、3、4周检测血管芽、血管口径、血流速度;行血管染色计算皮瓣筋膜面血管着色面积;用Bielschowsky改良法镀银染色和Loyez-苏木素髓鞘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植入血管与原皮瓣间的血管新生情况和皮瓣的组织学变化;于上述各时间点取动物,分别将预构皮瓣切开,仅留血管束与皮瓣相连,再将皮瓣原位缝合,7 d后观察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新生血管与皮瓣血管交织成网,毛细血管数及植入血管远心端流速均优于对照组,血管染色着色面积明显加大,可观察到新生血管分布皮肤全层;实验组术后1、2周皮瓣成活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局部应用VEGF对预构皮瓣的血管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预构皮瓣的成活。

    2011年30期 v.51;No.76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胎膜早破产妇血清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谷茂红;徐友娣;

    目的观察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无临床感染症状的PROM孕妇100例,根据破膜时间<12 h、≥12 h分为A、B组,各50例。选取同期100例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A组经阴道分娩36例,B组34例,对照组79例,其余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入院时即用ELISA方法测定三组血清CRP,并于分娩时取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为(7.6±0.9)mg/L,A、B组分别为(96.3±2.87)、(102.64±2.49)mg/L A、B组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相比,P均<0.01。对照组病理诊断为胎盘绒毛膜羊膜炎12例、A组41例、B组50例,三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2%、82%、100%,A、B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CRP水平与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 PROM产妇血清CRP高于正常,检测孕妇血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PROM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2011年30期 v.51;No.76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SP-2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林川;焦敏;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12例轻度子痫患者(轻度组)、14例重度子痫患者(重度组)及3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HSP-27。结果对照组HSP-27表达阳性8例,轻度、重度组分别为9、13例,三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HSP-2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10、0.56±0.16、0.96±0.25,三组相比,P均<0.01。结论 HSP-27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通过减轻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对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2011年30期 v.51;No.76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旋磁光子局部热疗联合康复消炎栓直肠置入、金刚藤颗粒口服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240例

    赵秀红;

    目的观察旋磁光子局部热疗联合康复消炎栓直肠置入、金刚藤颗粒口服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疗效。方法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40例,于月经完全干净后开始治疗。自行先将康复消炎栓1枚置入患者直肠内,间隔10~30 m in,采用ZQ-108系列旋磁光子热疗仪进行局部热疗。口服金刚藤颗粒3次/d,1包/次。结果本组患者共治疗1~3个月。原发性不孕的54例中,治愈4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继发性不孕的186例中分别为139、45、2例,总治愈率为75.83%,总有效率为98.75%。结论旋磁光子局部热疗联合康复消炎栓直肠置入、金刚藤颗粒口服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疗效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孕妇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血清β-HCG、孕酮水平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

    蔡春环;张霞;翟军;

    目的探讨孕妇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方法胚胎停止发育孕妇85例(胚胎停育组),同期入院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的孕妇16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前检查或确定怀孕后及人工流产手术前均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人型支原体(MH)及解脲支原体(UU)检测。于孕5~8周每周取前臂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β-HCG及P水平。结果胚胎停育组CT感染12例,MH及UU感染共29例,(CT及UU混合感染者8例),共41例,与对照组的20例相比,P<0.01。胚胎停育组血清β-HCG水平为(17 440±218)m IU/m l,P水平为(17.8±4.5)ng/m l,对照组分别为(115 235±3 182)m IU/m l、(31.4±8.2)ng/m l,两组相比,P均<0.01。结论 CT、MH、UU感染可能是胚胎停止发育的危险因素,β-HCG、P水平低下与胚胎停止发育有关。

    2011年30期 v.51;No.76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单纯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处理及配偶AIH妊娠效果观察

    郭丽娜;张君;吕翠婷;赵素英;乜照燕;张娜;

    目的观察单纯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处理及配偶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的效果。方法单纯畸形精子症患者172例,根据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分为轻、中、重度组。采用PureSperm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患者精液进行处理后,行AIH助孕治疗。记录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密度、a+b级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及各组治疗后妊娠率、流产率。结果轻、中、重度组精液经处理后a+b级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较处理前明显改善(P均<0.05)。所有患者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17.4%,流产率为13.3%。轻度组14例妊娠,1例流产;中度组分别为10、1例;重度组分别为6、2例,三组相比,P均>0.05。结论 PureSperm密度梯度离心法精液处理可提高单纯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此基础上对患者配偶行AIH助孕临床妊娠率较理想。

    2011年30期 v.51;No.76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宫颈鳞癌组织中Syk、MMP-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孟宪华;马琳;吕艳;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Syk、MMP-9。结果宫颈癌组Syk、MMP-9表达阳性分别为18、28例,对照组分别为9、0例,两组相比,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Syk、MMP-9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Syk表达下降,MMP-9表达升高。二者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0期 v.51;No.76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SCCA、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周志红;原天香;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宫颈癌患者45例(肿瘤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子宫肌瘤患者20例(良性瘤组),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另取良性瘤组瘤旁2 cm以上正常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中的SCCA;采用ELISA法对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SACC阳性23例,p53蛋白阳性21例,良性瘤组分别为3、2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肿瘤组与良性瘤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肿瘤组SACC阳性的23例中,有p53蛋白阳性14例、阴性9例;SACC阴性的22例中,有p53蛋白阳性7例、阴性15例。SACC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5,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SCCA和p53蛋白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SCCA可能是促进p53突变的重要因素。

    2011年30期 v.51;No.76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观察

    赛丽曼·木沙;哈斯也提·木明;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B组采用5-FU单药化疗,A组采用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联合化疗。结果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B组5例因耐受问题转手术治疗;A组1例转手术根治切除。A组3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B组分别为23、7例和76.7%,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B组出现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反应和脱发各1例;A组分别为2、2、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出院。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P均>0.05。结论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小。

    2011年30期 v.51;No.76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Fhit、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伟;殷红梅;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生存素(survivin)和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63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survivin和Bcl-2。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失表达率分别为0、31.25%和63.49%;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46.25%和77.77%;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7.50%和82.54%(P均<0.05)。Fhit表达缺失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survivin、Bcl-2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Fhit呈失表达、survivin、Bcl-2呈高表达,三者参与了宫颈癌发病,且survivin、Bcl-2与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2011年30期 v.51;No.76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观察

    冯兰兰;张建平;

    目的观察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32例,均行剖宫产术。20例术中行常规子宫动脉结扎术(对照组),12例行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1849±536)ml,输血18例,手术时间为(135±42)min;观察组分别为(824±218)ml、6例、(62±49)min。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P均<0.05。对照组20例中有7例止血无效,其中3例行髂内动脉结扎,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后行动脉栓塞术;观察组12例均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效果比较,P<0.05。结论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可靠。

    2011年30期 v.51;No.76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SEA对剖宫产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令平;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单纯罗哌卡因行CSEA。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麻醉后SBP、DBP、MAP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且试验组SBP、DBP、MAP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麻醉前后SpO2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中对照组出现5例低血压及2例恶心呕吐,经相应处理后缓解。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SEA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减少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2011年30期 v.51;No.76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部分阴道闭合术治疗高龄妇女严重盆腔脏器脱垂临床观察

    周明;

    目的观察部分阴道闭合术治疗高龄妇女严重盆腔脏器脱垂(POP)的疗效。方法老年POP患者28例,POP-Q分度为Ⅱ~Ⅳ度,均采用部分阴道闭合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未发生副损伤及并发症。术后尿失禁症状改善12例,排尿困难症状好转8例。术后6个月28例POP均无复发,术后12个月获得随访25例,3例因内科疾病死亡,余22例POP无复发,主观感觉满意。结论部分阴道闭合术治疗高龄妇女严重POP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2011年30期 v.51;No.76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应用对比观察

    李克寒;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对早期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250 mg;B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C组采用哌替啶肌注镇痛。记录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初乳时间、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麻醉前和术后24、48 h的血清PRL。结果 A、B组的术后VAS、镇静评分、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均优于C组(P均<0.05);A、B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水平高于C组(P均<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哌替啶肌注,硬膜外联合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对产妇血清RPL水平影响小。

    2011年30期 v.51;No.76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保留卵巢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年轻患者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276例

    张珍;谢贝贝;高慧;

    目的观察保留卵巢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年轻患者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的疗效。方法对276例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的年轻患者(观察组)于蒂扭转复位后行卵巢肿瘤剥除术,以同期就诊的行择期卵巢肿瘤剥除术的良性卵巢肿瘤未扭转患者24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术后7 d、3、6个月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并以彩超观察卵巢形态及卵巢动脉血流指数。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术后未发生肺栓塞及感染。观察组术后7 d、3、6个月血清E2、FSH、LH、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卵巢最大径及卵巢动脉血流指数于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7 d、3、6个月卵巢最大径及卵巢动脉血流指数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对于卵巢肿瘤蒂扭转年轻患者,行保留卵巢的保守性手术能有效保护患者卵巢功能。

    2011年30期 v.51;No.76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赵静;

    目的探讨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8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瘤组)和3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卵巢癌组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242(CA242)和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阳性率高于良性瘤组及对照组(P均<0.05),余肿瘤标记物阳性率三组相比,P均>0.05。CA125单项检测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8.8%、96.6%和90.0%,高于CEA、CA242和CA199单项检测,CA125、CEA、CA242和CA199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低于CA125单项检测、高于后3项单项检测,特异性均低于4项指标单项检测,准确度高于CEA、CA242、CA199单项检测(P均<0.05),与CA125单项检测相比,P>0.05。结论 CA125单项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较高。CA125、CEA、CA242、CA199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较高。

    2011年30期 v.51;No.76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达菲林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王洋;姜明霞;郭宁宁;董杰;孙运超;李蕾;朱慧杰;李晓红;

    目的对比观察米非司酮与达菲林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疗效。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中重度(Ⅲ~Ⅳ期)EMT患者70例,随机分为M组32例和T组38例,术后分别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和达菲林,共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血清雌二醇(E2)水平、肝功能、血脂指标、疼痛缓解情况、EMT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M、T组患者治疗末血清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组治疗末低于M组(P均<0.0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均>0.05);M组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率低于T组,复发率高于T组(P均<0.05);M组潮热、胃肠道反应、痤疮发生率、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低于T组(P均<0.01)。结论达菲林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重度EMT在疼痛缓解和减少复发方面效果优于小剂量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1年30期 v.51;No.76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

    徐艳;

    目的观察低位水囊(LPWB)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5分、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LPWB组和催产素组各100例,分别采用LPWB和小剂量催产素静滴引产。结果 LPWB组宫颈Bishop评分值提高(3.56±1.23)分,引产至临产时间为(4.02±2.11)h,引产成功率为97.0%,催产素组分别为(1.89±1.12)分、(7.81±5.36)h和65.0%,两组相比,P均<0.01。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孕妇采用LPWB引产,能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引产成功率高。

    2011年30期 v.51;No.76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在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王茂源;谢瑞莲;高辉;刘午阳;何春耒;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在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4例,术前JOA评分为(6.36±2.74)分。22例患者均行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于劈开的棘突之间填充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束带感明显缓解。22例随访时间12~25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23±3.47)分,与术前相比,P<0.05。术后12个月CT扫描示颈椎管扩大良好,无"椎板关门"情况,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块与棘突融合良好。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用于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显效快,无椎板"再关门"情况,人工骨块与棘突融合良好,近期疗效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

    王涛;付鹏;马晓春;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和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采用腰背痛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并计算治疗改善率。结果本组55例均获得随访,穿刺均获得成功,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24个月,1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中,JOA评分优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7.5%,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优17例、良11例、可6例、差5例,优良率71.8%。结论 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单玉良;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3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分别为(5.0±1.5)、(3.1±1.0)分,术后3个月Cobb角为18.3°±2.6°、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满意率为100.00%(68/68);对照组分别为(6.8±1.4)、(5.3±1.2)分、11.2°±2.2°、5例和91.18%(62/68),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赵一民;汤玮;

    目的探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采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3个月~2 a 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1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优良率100%。无髋内翻、短缩、关节僵直、钢板断裂、脱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

    2011年30期 v.51;No.76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IL-1、MMP-3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袁良忠;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IL-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标本3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膨出型13例、突出型10例、脱出型12例),正常的椎间盘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椎间盘组织中的IL-1、MMP-3。结果观察组IL-1、MMP-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突出型和脱出型明显高于膨出型(P均<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IL-1、MMP-3水平升高。IL-1和MMP-3可能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1年30期 v.51;No.76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DHS、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张业祥;鹿霞;张涛;李新福;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0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各52例,分别采用DHS、PFN内固定术治疗。术后4、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肢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和病死率。结果 DHS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8个月,PFN组为4.2个月,两组相比,P<0.05。术后4个月时,DHS组髋关节活动度为32°±1.6°,患者满意度为84%,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7.1±1.5)分,PFN组分别为34°±2.6°、87%、(50.3±2.1)分;术后12个月,DHS组分别为35°±2.1°、90%、(54.3±3.3)分,PFN组分别为42°±1.8°、96%、(56.2±1.4)分。DHS组发生5例并发症,PFN组发生3例并发症两组相比,P<0.05。两组再手术率及病死率比较,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内固定术较DHS内固定术效果更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PF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赵子春;曹志强;李光;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07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2例术中采用PFN内固定(PFN组),55例术中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结果 PFN组术中失血量为(269.0±123.9)m l,X线透视时间为(3.43±1.18)h;PFNA组分别为(219.5±107.5)m l、(2.97±1.14)h(P均<0.05)。术后随访8~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PFN组Sanders评分总优良率为90.4%,与PFNA组的90.9%相比,P>0.05。PFN组1例发生防旋钉退出,1例发生髋螺钉切割,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PFNA组未发生螺钉切割或髋内翻等并发症。两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骨不连、股骨远端骨折及"Z"效应等并发症。结论 PFN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好。PFNA内固定创伤较PFN小,手术并发症少,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2011年30期 v.51;No.76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门奇静脉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

    黄合超;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为急诊手术,经腹采用Aok i手术;19例为择期经胸手术,其中6例采用Sugiura手术,13例采用Tanner手术。结果本组手术顺利,4例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9例择期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胃黏膜出血1例,经相应治疗后治愈。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经积极准备后再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应根据术前胃镜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

    2011年30期 v.51;No.76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附120例报告)

    孙勇军;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120例G 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 IST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腹痛、恶心、厌食、呕吐、腹部肿块、体重下降。本组53例肿瘤位于胃、41例位于小肠、位于结直肠12例、十二指肠9例,位于其他部位5例。行肿瘤全切除术的106例中,17例肿瘤复发,行局部切除术的14例中,11例复发,两组相比,P<0.05。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82例中,9例肿瘤复发,未用该药的38例中,19例复发,两组相比,P<0.01。结论 G IST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以手术为主,行肿瘤全切除术及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率。

    2011年30期 v.51;No.76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

    吴崇杰;余雄;万焱华;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9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24±1.35)d,术后排便时间为(4.40±1.22)d,进流质饮食时间为(5.22±1.23)d,进半流质时间为(8.05±1.55)d,住院时间为(13.56±1.25)d;对照组分别为(4.63±1.63)d、(5.63±1.37)d、(6.15±1.44)d、(9.54±1.33)d、(15.74±1.27)d,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后7 d,观察组外周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WBC、Hb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脂肪液化4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1例,切口裂开1例,发热1例;对照组分别为4、4、3、3、4、3、3例,两组除术后并发脂肪液化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P均<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能迅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2011年30期 v.51;No.76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奥曲肽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王戒;卢晓飞;王磊;付廷海;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和七叶皂苷钠,平均治疗7 d。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6例(93.3%),中转手术治疗4例;对照组分别为39例(78.0%)和11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七叶皂苷钠能提高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临床治愈率。

    2011年30期 v.51;No.76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CD_(44)v6和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刘清涛;赵文慧;牛冰;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CD44v6和VEGF。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1年30期 v.51;No.76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82例

    李玉庆;刘国防;周立兵;商建勋;

    目的观察改良翼点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Ⅳ级基底节区HCH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82例中,死亡15例(18.3%)。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0例、Ⅱ级18例、Ⅲ级26例、Ⅳ级17例、Ⅴ级6例。结论改良翼点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Ⅳ级基底节区HCH效果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90例老年肠梗阻的病因分析

    米振生;李学华;

    目的分析老年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中手术治疗29例(32.2%),非手术治疗61例(67.8%)。结果 9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中,肿瘤引起者42例(46.7%),粘连性肠梗阻37例(41.1%),嵌顿疝8例(8.9%)。治愈74例(82.2%),好转15例(16.7%),死亡1例(1.1%)。结论老年肠梗阻主要由肿瘤、粘连和嵌顿疝导致,其中肿瘤为导致老年肠梗阻的首要因素。

    2011年30期 v.51;No.76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THP、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观察

    姜华茂;傅德望;司淑斌;宋斌;张春阳;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1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分别行HCPT(HCPT组,41例)、THP(THP组,49例)和THP、HCPT序贯(序贯组,31例)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三组膀胱癌复发、进展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个月,序贯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HCPT组和THP组(P均<0.05),HCPT组与THP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各组膀胱癌进展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PT组、THP组、序贯组分别有2、8、6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THP、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中度危险性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降低2 a内的复发率,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2011年30期 v.51;No.76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宁雪坚;于洪波;冯献斌;范先基;沈永奇;斯韬;李俊;王志祥;

    目的探讨改良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7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放疗方案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对照组不使用化疗。观察组同期化疗于放疗第1周开始,顺铂80 mg/m2,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辅助化疗于放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使用PF方案,顺铂80 mg/m2,第1~3天,5-FU 1 000 mg/m2,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结果观察组完成5个周期化疗的患者为27例(77.1%),完成2个周期的同期化疗患者为31例(88.6%),接受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患者为28例(80.0%)。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4.3%、88.4%,对照组分别为97.1%、77.1%、70.6%,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Ⅲ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77.1%,对照组为37.1%;观察组Ⅰ、Ⅱ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8.6%,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改良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依从性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近期疗效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临床观察

    吴健;

    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顽固性鼻出血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腔填塞凡士林纱布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为90.91%,两组相比,P<0.05。对照组发生头痛7例,鼻部胀痛8例,鼻腔渗血6例,观察组分别为2、3、1例,两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4±2.37)d,5例复发鼻出血,观察组分别为(5.87±1.68)d、0例,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2011年30期 v.51;No.76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植入在鼻尖整形术中的应用

    孙喜平;吴晓明;李战强;

    目的观察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植入法在鼻尖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因鼻尖形态不佳来院整形者64例,术中应用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植入。结果患者整形后鼻尖宽度为8~10 mm,鼻尖突出,后旋角适中,鼻背高度适合,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者中48例对整形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植入法用于鼻尖整形矫正效果好,应用安全,近期随访满意度高。

    2011年30期 v.51;No.76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精细整形缝合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陆军;王毅敏;

    目的观察精细整形缝合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86例颜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精细整形缝合术。术后早期给予抗瘢痕治疗。结果 286例中,278例伤口愈合良好,8例伤口轻度感染,及时换药后愈合。随访6~12个月,颜面部瘢痕较轻,局部皮肤平坦,外形满意,美学效果优良。结论精细整形缝合技术是治疗颜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理想技术。

    2011年30期 v.51;No.76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小乳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芾男;张卓男;滕利;卢建建;胡国栋;靳小雷;归来;

    目的观察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及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房肥大症组)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小乳症组)乳腺组织中的ps2蛋白。结果 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0例;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 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可能参与了乳房肥大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1年30期 v.51;No.76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地塞米松内关穴注射对口腔颌面外科女性手术患者PONV的预防效果观察

    王瑞丽;张淑梅;

    目的观察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口腔颌面外科女性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女性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72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分为三组,各24例。A组插管前不用药,B组插管前静注阿扎斯琼10 mg,C组插管前按压双侧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后穴位注射地塞米松2.5mg。观察术后24 h各组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B组与C组比较,P>0.05,但C组住院费用最低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双侧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可降低口腔颌面外科女性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且经济、安全。

    2011年30期 v.51;No.76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连国;徐海涛;张庆广;刘洪建;高学军;刘建伟;马云;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患者和1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静脉血血清中的VEGF。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502.176±65.218)pg/ml,对照组为(311.648±40.984)pg/ml,两组相比,P<0.01;根据肿瘤国际TNM分期标准:食管癌组Ⅰ期+Ⅱ期者血清VEGF水平为(446.890±50.602)pg/ml,Ⅲ期者为(580.012±56.996)pg/ml,两组相比,P<0.01;浸润深度T1+T2者血清VEGF水平为(434.725±49.703)pg/ml,T3者为(503.504±68.500)pg/ml、T4者为(595.441±48.192)pg/ml,三者相比,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水平为(576.011±61.798)pg/m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64.340±68.639)pg/ml,P<0.01。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升高,与肿瘤的发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关。VEGF是食管鳞癌发生发展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依据。

    2011年30期 v.51;No.76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活性玻璃在面部软组织裂伤治疗中的应用

    武目成;刘道峰;强艳丽;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BG)在面部软组织裂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清创缝合后伤口涂布BG、包扎,对照组清创缝合后常规敷料包扎。观察两组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35例、愈合时间为(5±0.4)d、出现增生性瘢痕3例、患者满意37例,对照组分别为17例、(7±0.1)d、15例、20例,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BG可促进面部软组织裂伤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2011年30期 v.51;No.76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吴爱祝;蔡俊宏;梁茱;王海枫;邓立群;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632例乳腺癌(乳癌组)、34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及1 20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CEA、CA125、CA153。结果乳癌组CEA、CA125、CA153阳性率分别为12.0%、7.4%、5.4%,良性组阳性率分别为6.9%、6.0%、2.3%,对照组分别为1.4%、0.5%、0。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乳腺癌组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18.8%,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73.5%,显著高于单指标和两项联合检测(P均<0.05)。结论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2011年30期 v.51;No.76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气道的致命性并发症及其预防(附4例报告)

    张建宁;郭媛;吴大玮;陈晓梅;李琛;翟茜;杜滨锋;丁士芳;

    目的分析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对4例发生人工气道致命性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患者中,1例行气管切开4 a,并发气管狭窄;1例行气管插管后5 d,发生痰栓堵塞;1例行气管插管1个月后发生气管食管瘘;1例行气管切开,并发无名动脉大出血。4例患者均死亡。结论人工气道的严重并发症分别为气管狭窄、气道阻塞、气管食管瘘、气管切开术后大出血,上述并发症治疗困难,加强人工气道管理、严格操作是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关键。

    2011年30期 v.51;No.764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纤支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置入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永伦;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行置入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行单肺通气,对照组行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结果观察组单肺通气患者的气道压力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患者咽喉部疼痛及声音嘶哑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术中视野暴露和术者满意情况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塞器实施单肺通气效果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27例临床观察

    陈一欢;沈振亚;余云生;叶文学;黄浩岳;华菲;

    目的观察老年(≥65岁)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2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结果 2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随访3~27个月,其中心功能改善至Ⅰ级者15例,Ⅱ级者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本组死亡3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疗效较好。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瓣膜修复术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PDVI效果观察(附116例报告)

    王为华;

    目的观察小切口瓣膜修复术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效果。方法 232例(244条患肢)PDVI患者随机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122条患肢)。观察组行小切口瓣膜修复术,术中以激光光凝止血、硬化;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 a,观察组中,痊愈96条(79.36%),好转15条(12.70%),有效11条(9.02%),无无效者;对照组分别为64(52.46%)、24(19.67%)、16(13.11%)、18(14.75%)条;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9条患肢发生皮下血肿、切口麻木和愈合不良等并发症(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瓣膜修复术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PDVI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安全。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手术中维生素B_1、B_(12)局部注射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党安森;魏禄浩;魏淑敏;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中局部注射维生素B1、B12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2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不慎钳夹、缝扎或过度牵拉喉返神经,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术中于喉返神经旁局部注射维生素B1、B12,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2例、对照组13例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喉镜观察可见会厌、双侧声带活动受限,两组相比,P<0.05。结论术中局部注射维生素B1、B12可有效预防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PN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张树鹏;赖仁胜;杜益群;谢玲;吴晓斌;郑燕影;陈劼;赵苏苏;李惠;

    目的探讨JAK2基因V617F点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本组受检者共100例。MPN患者82例,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0例,有红细胞增多但未能诊断为PV者1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4例,有血小板增多但未能诊断为ET者1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例,其他MPN 6例,其他不明原因白细胞升高患者8例;另有急性白血病(AML)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0例、腔隙性梗死3例,慢性肾炎1例,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异体胎肝移植患者1例,正常体检者1例。提取100例受检者外周血液及骨髓样本中有核细胞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JAK2第12、14外显子突变热点的检测。结果 100例样本中,有52例检测了第12、14两个外显子,48例仅检测第14外显子。未发现第12外显子突变。V617F及其他突变总检出率为38%(38/100)。PV、ET、PMF、CML、其他MPN、其他不明原因白细胞升高患者中均检测到不同比例的JAK2基因V617F点突变;而18例非MPN患者样本中均未发现V617F点突变,两组相比,P<0.01。结论 JAK2基因突变在MPN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血液疾病,可作为诊断MPN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种麻醉方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孙家良;宋俊玲;徐光升;孙宗义;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及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ASAⅠ级)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吸入组予以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复合组予以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静脉组予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及维持麻醉。观察、记录患儿MAP、HR、SpO2、躁动评分、Ram 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与吸入组比较,复合组和静脉组MAP和HR平稳、镇静效果好,患儿躁动程度较轻(P均<0.05)。结论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止血带压迫时间对受者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江新泉;姚黎晖;齐东翠;牟依琳;孔祥民;高冉;

    目的观察止血带压迫时间对受检者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于止血带未扎情况下及止血带压迫1、2、3、4 m in后采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止血带压迫0、1、2、3、4 m in受检者红细胞比容分别为38.131、39.050、44.780、44.897、40.589 g/L,Hb水平分别为120.808、124.923、144.751、147.086、128.923 g/L,红细胞比容、Hb水平从止血带压迫1 m in后开始升高,2 m in后升高明显,且升高的程度与止血带压迫时间有关(P均<0.05)。止血带压迫各时点RBC、WBC、PLT检测结果相比,P均>0.05。结论止血带压迫时间对受检者红细胞比容及Hb水平检测结果有影响。在静脉采血进行血液常规检测时,应尽量控制止血带压迫时间在1 m in以内。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曹银洁;

    目的检测、分析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ICU病房中感染患者的痰、创面分泌物、血、尿、胆管引流液、大便、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从中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09株。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和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单一引物PCR扩增法检测OXA型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24,多重引物PCR扩增法检测ESBLs和AmpC酶基因。结果除亚胺培南(IMP)外,3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余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294株(95%)产β-内酰胺酶,171株(55.24%)能经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酶分型。PCR扩增对IMP中介或耐药的5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1株扩增到blaOXA-23,产ESBLs组29株中有5株扩增出blaSHV、blaCTX-M-14、blaCTX-M-3,2株出现blaSHV、blaCTX-M-1。多重PCR检测中,仅有3株检测到AmpC酶基因。结论 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常见,β-内酰胺酶产生率高。耐药菌的碳青霉烯酶以blaOXA-23型为主,ESBLs、AmpC酶基因的多重PCR阳性率均低。

    2011年30期 v.51;No.76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66例面部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周静华;

    <正>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面神经损伤通过物理治疗、神经营养治疗、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面神经损伤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8~78岁。其中中枢性面神经损伤17例,周围性面神经

    2011年30期 v.51;No.7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8例马凡综合征患者Bentall术后的护理

    赵雅君;周丽琴;马娜;

    <正>马凡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Bentall手术是马凡综合征外科手术首选方法。但是此手术复杂,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2]。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18例马凡综合征行Bentall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现将护

    2011年30期 v.51;No.764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

    2011年30期 v.51;No.764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与卵巢癌发病的关系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乐露露;傅芬;

    <正>目前认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与信号通路中主要基因的状态有关。目前针对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是继传统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新靶向性治疗方法之一。现就

    2011年30期 v.51;No.76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E4、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李青;冯焕荣;杨毓琴;

    <正>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缺乏有效的筛选方案,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1]。肿瘤标志物(TM)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CA125是卵巢癌首选的TM。正常人群中筛查卵巢癌的方法敏感性要>75%,特异性达到99.7%[2]。对绝经前的患者,CA125值在许多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及非妇科疾病中也会升高,降低了特异性,限制了其应用。人附睾上

    2011年30期 v.51;No.76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阴道不规则流血、腹泻、腹水

    王晓红;吕艳;张师前;

    <正>病历摘要患者5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6个月,腹泻10 d于2010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47岁绝经,未孕。近半年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色红量少,无阴道排液。10 d前腹泻,大便4~5次/d,稀便,伴下腹阵发性疼痛,无发热,在当地静滴抗生素好转,近4 d出现恶心、呕吐。3 d前于当地医院行诊

    2011年30期 v.51;No.764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