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 拷问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任贺;张磊;

    <正>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是指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将完全分化的成年细胞重新编程为类似胚胎状态的全能性或多能性的细胞。2006年,日本的Yamanaka研究小组首次报道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种转录因子组合导入已分化的小鼠纤维母细胞中,获得iPS细胞。由于iPS细胞绕开了胚胎干细胞(ES)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而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引发了研究热潮。2007年Science、Nature和Times等杂志均以iPS细胞逆转"生命时钟"为名将其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2011年32期 v.51;No.766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Op18:一个潜在的肝癌诊断标志物

    甘淋;宋杰;李娟;刘晓燕;郭坤;刘银坤;

    目的探讨人原癌基因蛋白18(Op18)在肝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常见肝癌细胞和88对配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Op18的表达。结果 Hep3B、SMMC-7721、MHCC97L、MHCC97H、HCCLM3和HCCLM6等常见肝癌细胞株中均见Op18表达;配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RT-PCR发现肝癌组织中Op18阳性率达68.75%(11/16),Western blot发现Op18的阳性率为56.25%(9/16),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肝癌组织中Op18的阳性率为65.28%(47/72),P<0.05;Op1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数目、临床分化、门脉侵犯和TMN分期相关(P<0.05)。结论 Op18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肝癌诊断标志物。

    2011年32期 v.51;No.76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溃结汤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及肠黏膜NF-κB的影响

    聂红峰;张萍;赵发;张燕;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NF-κB的活化以及本科自拟中药溃结汤(KJT)对其影响和对UC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应用复合法(2,4-二硝基氯苯+乙酸)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取已造模成功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KJT低剂量组、KJT高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并设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10只。观察指标包括结肠重量,大体形态黏膜损伤程度评分,HE染色病理观察,扫描电镜肠黏膜损伤观察,NF-κB p65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模型组结肠重量,大体形态黏膜损伤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JT低剂量组、KJT高剂量组、SASP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 NF-κB表达的增加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KJT和SASP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实现。

    2011年32期 v.51;No.766 6-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Fascin、CD_(24)、CD_(73)、Hsp27与大肠癌亲器官转移的相关性探讨

    王瑜;余力;丁彦青;刘莉;肖莎;

    目的观察CD24、CD73、Hsp27和Fasc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亲器官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ascin、CD24、CD73和Hsp27蛋白在20例无转移大肠癌和19例同时伴有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的大肠癌的不同部位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转移性大肠癌原发灶与未转移大肠癌比较,CD73、Fascin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9,0.009),Hsp27、CD2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24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与肝转移灶和原发灶比较,差异显著(P=0.000,0.001);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表达比较,差异不显著。CD73肝转移灶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比较差异显著(P=0.003,0.000);而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的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Hsp27在肝转移灶的表达与原发灶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差异显著(P=0.001);在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21)。Fascin在原发灶的表达与肝转移灶、淋巴结转移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CD24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是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之一;CD73、Hsp27的高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有关,Fascin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有关,但与大肠癌转移至淋巴结或肝脏无相关性。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XCR4/SDF-1α信号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詹升华;邓敏;顾冬梅;孙静;

    目的探讨CXCR4/SDF-1α信号在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RT-PCR方法检测CXCR4在乳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MTT法研究SDF-1α细胞因子对乳腺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抗体12G5的阻断作用;体外微孔隔离室迁移技术研究CXCR4/SDF-1α信号对乳腺癌细胞株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抗体12G5的阻断作用。结果 CXCR4表达于乳腺癌组织,也在乳腺癌细胞株表达。SDF-1α细胞因子可有效促进乳腺癌细胞株MDA-M231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而阻断型CXCR4单抗12G5可有效抑制其增殖和迁移,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CXCR4/SDF-1α信号参与了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和转移,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2011年32期 v.51;No.766 13-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汉族肾移植受者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研究

    王彦斌;李强;林国跃;于立新;孟伟;韩国林;武阳;

    目的建立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3435、2677、1236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并研究中国大陆汉族肾移植受者其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自行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一次性扩增目的DNA,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型。对在解放军第474医院肾移植中心及南方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及复诊的274例来自中国大陆12个省份的汉族肾移植受者CYP3A5和MDR1 3435、2677、1236基因多态性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是否存在省份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χ2检验。结果中国大陆汉族肾移植受者存在CYP3A5*3、MDR1 3435C>T、MDR1 2677G>T/A、MDR1 1236C>T基因变异,其变异频率分别为74.1%、49.5%、39.9%/13.7%、72.1%,不同省份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大陆不同省份间汉族肾移植受者CYP3A5*3、MDR1(3435、2677、1236)基因变异无明显差异,但对于遗传基因相对较纯的小群体汉族和少数民族而言,仍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2011年32期 v.51;No.766 16-1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静脉桥动脉化后桥血管重塑的实验研究

    赵智伟;葛建军;林敏;周正春;王海涛;孔祥;刘永志;邬松;周经月;Abendroth DK;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AVG)对静脉桥血管结构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cuff法构建颈AVG模型,对照组仅模拟手术环境,切开和缝合皮肤、分离动静脉,未进行AVG。分别于术后1、2、4周取出静脉桥及对照组颈静脉,进行形态学分析,研究桥血管内膜和中膜的增生变化。结果 2组模型均无动物死亡。4周时实验组1只闭塞,通畅率93.3%。实验组1、2、4周时内膜及中膜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或<0.01)。结论 AVG使静脉桥血管内膜及中膜增生,加快了静脉桥血管的结构重塑。

    2011年32期 v.51;No.766 20-2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肌腱外露创面的研究

    王成;陈欣;胡骁骅;张国安;

    目的了解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肌腱外露创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3例住院患者肌腱外露创面,进行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修复,手术方法为Ⅰ期创面扩创,移植人工真皮,2~3周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外露肌腱完全被类真皮组织覆盖后,再行Ⅱ期手术,移植自体皮片。结果 23例患者肌腱外露创面被有效覆盖修复,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移植自体皮成活良好,未见明显瘢痕形成,供皮区亦未见明显瘢痕形成。结论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肌腱外露创面,简便可靠,愈合创面耐磨性高,供皮区损伤轻,为肌腱外露的修复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2011年32期 v.51;No.766 23-2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及NO生成的影响

    徐寒松;吴青;谢晓云;孔德明;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NO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鉴定EPCs,检测APS对T2DM组EPCs增殖的影响。观察APS对T2DM组EPCs NO浓度影响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然后予磷脂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和APS共培养,检测NO浓度。结果 APS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能促进T2DM组EPCs增殖(P<0.05),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升高EPCs NO浓度;PI3K抑制剂LY294002能阻断APS升高的NO水平(P<0.05)。结论鼠尾胶原可代替EPCs培养中常用的纤维连接蛋白,是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EPCs更节省的一种方法。APS能促进EPCs增殖,并促进其NO的生成,PI3K抑制剂LY294002能阻断APS引起的NO的生成。

    2011年32期 v.51;No.766 26-2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运用消减杂交技术构建IgA肾病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文库

    李玉萍;罗仁;孙晓敏;聂晓莉;赵晓山;杨海文;

    目的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汉族人IgA肾病肾阳虚证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IgA肾病肾阳虚证入手,应用RNA微量扩增、抑制性消减杂交、基因克隆等技术和方法,构建IgA肾病肾阳虚证消减文库。结果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IgA肾病肾阳虚证的cDNA消减文库,其中正向消减文库获得276个阳性克隆,反向消减文库获得261个阳性克隆。结论该研究初步构建了IgA肾病肾阳虚证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2011年32期 v.51;No.76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王畅;于力;谭业辉;李薇;

    目的通过对慢性期及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标本中人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在CML病情发展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CML慢性期和10例CML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中ZO-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在5例CML-CP患者中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在7例CML-BP患者中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阳性率为70%(7/10);1例CML患者其慢性期骨髓标本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而急变期则呈甲基化状态,经治疗恢复到慢性期时,则又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与CML病情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提示CML急变的分子标志物。

    2011年32期 v.51;No.766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CV NS5A结合蛋白顺乌头酸酶1的验证研究

    王晓杰;相久全;韩乐强;张锦前;成军;

    目的筛选人肝脏cDNA文库中与HCV NS5A的结合蛋白基因,验证其中顺乌头酸酶1与HCV NS5A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人肝脏cDNA文库中的HCV NS5A结合蛋白基因,应用哺乳动物双杂交及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其中顺乌头酸酶1蛋白与HCV NS5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筛选出人肝脏cD-NA文库中与HCV NS5A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哺乳动物双杂交及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实HCV NS5A与顺乌头酸酶1蛋白在HepG2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本实验成功筛选人肝脏cDNA文库中的HCV NS5A结合蛋白基因,并且在体外水平即细胞内证实HCV NS5A与其中的顺乌头酸酶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细胞内及体内的糖、脂类代谢等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2011年32期 v.51;No.76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胫骨假体延长杆的偏心设计在中国人中的应用研究

    柳剑;徐辉;唐杞衡;周一新;

    目的研究中国人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延长杆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共62膝中国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了胫骨假体延长杆,其中31膝应用中心性延长杆,25膝应用胫骨侧偏心延长杆,2膝应用股骨侧偏心延长杆,4膝同时应用股骨侧及胫骨侧偏心延长杆。通过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判断胫骨假体与胫骨平台的匹配度。结果入选58膝,应用中心固定杆的胫骨假体共31膝,有8膝位置不良;应用偏心延长杆的胫骨假体共27膝,有6膝位置不良,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西方人解剖特点设计的胫骨假体偏心延长杆并没有改善中国人胫骨假体的匹配度。

    2011年32期 v.51;No.766 39-4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2011年《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招募

    <正>为了使《山东医药》杂志更贴近读者、作者,《山东医药》自2009年1月起建立"《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以来,广大读者、作者积极参与、踊跃参加,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目前,2011年《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山东医药》读者、作者俱乐部采取会员制,欲加入俱乐部的读者、作者请填写会员登记表后发回邮箱,并交纳会费150元/年。会员可享受以下权利:①赠阅《山东医药》北京编辑部全年杂志1套(12期);②会员为第一作者投递至《山东医药》北京编辑

    2011年32期 v.51;No.766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北京编辑部退稿原因

    <正>《山东医药》北京编辑部退稿原因主要包括:一稿多投;不符合本刊办刊宗旨(本刊以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实验设计简单,内容无新意;实验设计不够周密,缺乏必要的对照及统计学处理;观察例数太少,难以说明问题,还需继续积累资料;资料性文章(读书笔记式、译文式、缺乏理论的提升及作者个人的认识及见解);写作质量差(文题不符、条理不清、结论依据不足);写作格式与本刊稿约不符;稿件录用栏目与作者要求不符;稿件发表时间无法满足作者要求等。

    2011年32期 v.51;No.76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倾听技巧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李云红;

    <正>术前访视是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焦虑心理,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对患者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及术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倾听的方法替代传统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对术前健康宣教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患者提供的反馈,有助于手术室护士根据患者资料进行评估,做出护理诊断,采取有效措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充足准备,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2011年32期 v.51;No.766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RICU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心理干预疗效分析

    葛晓励;戈艳蕾;郭继芳;王金环;王红阳;

    <正>RICU患者病情险恶、复杂而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同时RICU无家属陪护,大多数患者心理反应强烈,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目前有研究认为给予患者恰当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促进疾病恢复。本文旨在研究RICU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我科RICU的100例患者及同期入住我科普通病房的40例患者在入院时进行SAS、SDS评分调查,比较RICU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心理状况差别;之后将RICU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

    2011年32期 v.51;No.766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应用I~(125)粒子保乳治疗乳腺癌护理体会

    姚萌;万芳;王秀艳;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乳腺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乳腺癌的治疗愈加精益求精,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及局部扩大切除不仅实现了保乳的目的,临床上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为术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其较传统手术的护理优势报告如下。

    2011年32期 v.51;No.766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黄卉;

    <正>产后出血(PPH)是指产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剖宫产的最严重并发症。其为国外孕产妇第2位死亡原因,国内孕产妇第1位死亡原因,发生率占产妇总数的2%~3%。如何有效的预防PPH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PPH,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40例患者均为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被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0例。其中阴道分娩254例、剖宫产分娩186例,初产妇234例、经产妇206例,年龄18~39岁。全部患者分娩前查血凝三项、PLT均正常,

    2011年32期 v.51;No.766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典型隐球菌病3例临床分析

    董亚琼;杜娟;

    <正>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黏膜和其他内脏。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与细胞毒药物患者为其易感人群。单独侵犯肺部或其他器官者较少见,临床易漏诊,为提高对本病少见部位感染者的诊治,特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59岁,因"反复腹胀、呕吐1+月,加重7 d"于2008年1月25日入院。既往有"结石性胆囊炎"史,无烟酒嗜好。查体:T 37.4℃,R 19次/min,P 80次/min,BP 120/78 mmHg,慢性病容,消瘦状,神清,心肺无特殊,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莫非氏征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波选择性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39例疗效观察

    陈健;黄朝辉;胡玉梅;

    <正>变应性鼻炎(AR)是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变应原种类和数量日趋增多,AR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治疗难度逐渐加大,已成为到初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十大原因之一。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39例确诊为AR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6.2岁,病程1~10 a、平均4 a。按AR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评定,所选患者评分均≥8分。全部病例均在本治疗前应用过外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入伍新兵干眼症临床分析

    吕晓静;李刚;

    <正>随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LASIK术后青年应征入伍。由于部队训练的特殊性,LASIK术后一些常见并发症会被患者忽略,从而影响部队常规训练。干眼是LASIK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LASIK术后入伍新兵干眼症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尚缺乏,我们对门诊诊治46例LASIK术后入伍新兵干眼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为干眼症的LASIK术后入伍新兵患者46例(92只眼),其中男29例(58只眼)、女17例(34只眼),年龄17~23(19±1.5)岁。LASIK术后时间1~10个月。干眼诊断标准:①患者有明显自觉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流泪、视物模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在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张一达;赵红莲;张学红;于健;王峥;

    <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中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显著提前,并且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复流患者,严重影响着介入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通过我院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无复流的可行性。临床资料:2007年10月~2009年12月,选择我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60岁以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考虑存在较高无复流发生可能病变的患者90例,男82例、女8例,年龄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医学前沿

  • Linaclotide治疗长期便秘的两个随机实验

    肖雯;

    <正>Linaclotide是最低限度的可吸收的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的肽激动剂。Anthony J等选择1 276例长期便秘患者,进行随机、多通道、双盲、平行对照二重剂量实验(303和01实验)。患者接受安慰剂或linaclotide治疗,剂量为145或290μg,1次/d,共12周。主要效力终点是每周出现3次及3次以上的完全自发的肠道运动(CSBMs)或至少有9周CSBMs

    2011年32期 v.51;No.766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不同液体复苏对休克产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林胜谋;王晨虹;周洲;盛超;林赛穆;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产兔致急性肺损伤的差异。方法 24只新西兰产兔制作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生理盐水复苏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和高渗盐水复苏组(每组6只);分别于放血前、休克期末、复苏期间以及复苏期末4个时间点采血测定TNF-α、IL-10;复苏期持续3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活性、干湿质量比(DW/WW)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除假休克组,休克复苏期各组血清TNF-α、IL-10均升高,其中高渗盐水复苏组TNF-α、IL-10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复苏组和羟乙基淀粉复苏组;休克复苏后高渗盐水复苏组产兔肺组织MDA、MPO、DW/WW、ICAM-1 mRNA表达和NF-κB活性均明显低于另两组,SOD水平较高。结论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产兔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调节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有关。

    2011年32期 v.51;No.76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V、TAM、MC、MF的胰腺癌判别模式探讨

    王晓博;谭永刚;

    目的构建胰腺癌辨别模式,提高胰腺癌与非胰腺癌辨别水平。方法利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分别为A组胰腺癌组25例,B组非癌胰腺组18例,C组正常胰腺组10例,测定各组微血管(MV)、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肥大细胞(MC)、成肌纤维细胞(MF)的差异,并建立MV、TAM、MC、MF与组别的判别函数。结果胰腺癌组织MV、TAM、MC、MF计数与非癌胰腺组织、正常胰腺组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织判别函数为Y=6.805MV+134.535TAM-146.263MC-378.417,非癌胰腺组为Y=0.409MV+59.86TAM-57.971MC-58.007;正常组织Y=-0.377MV+15.616TAM-13.092MC-11.473。结论大鼠胰腺癌中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TAM、MC、M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建立的基于TAM、MC、MV的胰腺癌组织判别模式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胰腺癌判别水平。

    2011年32期 v.51;No.76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6例疗效观察

    曹月香;高怀林;张华;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及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情况。方法 3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300μg/d进行骨髓动员3~5d,使白细胞达30.0×109/L(不超过50.0×109/L)。然后分离外周血干细胞,在患肢沿血管走形方向自上向下予以肌肉注射。2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冷感、麻木改善方面,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有效的,并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2011年32期 v.51;No.76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瑞英;郝建磊;朱莉;王平;方志沂;赵颖;刘红;张瑾;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3~2006年在我院行保乳手术且病例资料保存完整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97.4%、无瘤生存率93.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96.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6.3%,10年生存率85.2%、无瘤生存率78.8%、无局部复发生存率89.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9%。25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辅助化疗、清扫淋巴结总数是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惟一影响因素。保乳治疗后患者美容效果评价佳者达90.3%。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安全有效。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在保乳术后占据重要地位。

    2011年32期 v.51;No.76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胃癌中Survivin、CycinD1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张贵贤;

    目的探讨Survivin、CycinD1蛋白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CycinD1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的Survivin、CycinD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Survivin与CycinD1表达呈正相关,二者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Sur-vivin和Cyc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协同,二者可抑制细胞凋亡,是胃癌发生的诱因之一。

    2011年32期 v.51;No.76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组织中TMS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

    周炳喜;韩双印;张延瑞;杨玉秀;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TM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8例大肠癌组织及38例正常结肠组织TM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正常结肠组织中TMS1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9/38)、0,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TMS1基因高甲基化,这可能是导致该基因沉默的重要原因,并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2期 v.51;No.76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王晓春;葛庆峰;王蔓莉;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高血压前期患者76例(A组)、正常血压者80例(B组)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受试对象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A、C组VWF、MCP-1水平高于B组(P<0.05)。A、C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低于B组(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经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2011年32期 v.51;No.76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低氧对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影响

    宗尚花;马彩虹;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高原地区(海拔3 800~4 500 m)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及藏汉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从高海拔地区来本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61例(汉族31例、藏族30例)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来自上述地区的健康人员70例(汉族45例、藏族25例)。采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横径(RA)、右室前后径(RV)、右室前壁厚度(RVAW)及射血时间(ET)、右室Tei指数。结果汉族健康者Tei指数略低于健康藏族(P<0.05);汉族肺心病组RV、RVAW、Tei指数高于藏族肺心病组,但ET短于藏族肺心病患者(P均<0.01);藏、汉族肺心病组各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肺心病组,RVAW与Tei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P<0.001)。结论 Tei指数监测可有效评价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特别是高原低氧对右室功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年32期 v.51;No.76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肝移植术中凝血弹性图应用的研究

    王清平;薛玉良;杜洪印;翁亦齐;王刚;

    目的异体原位非转流肝移植术中使用凝血弹性图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探讨新肝期再灌注后凝血紊乱的诱因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 153例终末期肝病行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患者,于切皮时、再灌注前5 min、再灌注后5 min及给予鱼精蛋白后10 min检测肝素酶修正及自然全血凝血弹性图。结果切皮时及再灌注前5 min肝素酶修正组与自然全血组凝血弹性图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自然全血标本在60 min内均未形成有效的凝血图形,46例标本反应为无凝血形成。肝素酶修正组数据与灌注前比较,凝血时间(K)值显著延长,Alpha角度(Angle)与最大幅度(MA)值明显降低。静脉给予不同剂量鱼精蛋白后自然全血标本的有效凝血图形恢复,各组数值有显著性差异。肝素酶修正组各记录数值接近再灌注前水平。结论异体原位非转流肝移植术中的凝血异常由多种原因造成,凝血弹性图对凝血状况的连续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凝血异常的原因,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并可评价治疗效果。新肝期再灌注后凝血紊乱多由供肝外源性肝素或肝素样物质释放入血引起,给予适当剂量鱼精蛋白可以拮抗肝素活性,改善凝血状况。肝素酶修正凝血弹性图可及时监测到这种变化。

    2011年32期 v.51;No.766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肺移植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

    陶含嫣;周达琼;钱大钧;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肺动脉高压肺移植患者右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RT-3DE采集25例肺移植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心脏全容积图像,应用Tomtec公司Manual 4D RV-Function CAP分析软件测量右心室整体及3节段收缩功能,得到右心室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并通过软件自动生成右心室节段容积—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肺移植患者术前右室收缩功能下降,3节段中流出道部和小粱部的收缩功能下降最为明显;肺移植术后右室整体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流出道部和小梁部的收缩功能改善较明显。结论 RT-3DE可有效评估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对肺动脉高压肺移植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2011年32期 v.51;No.766 59-6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肾移植患者神经钙蛋白阻滞药的肾毒性研究分析

    闫亮;赵兴华;许长宝;郝斌;

    目的探讨神经钙蛋白阻滞药的减量或停用对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根据是否将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减量或停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药物调整3 a后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肾功能稳定及好转人数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减损量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均<0.05)。结论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减量或停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可以延缓患者的肾功能恶化。

    2011年32期 v.51;No.76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期高血压病对血糖的影响

    齐学军;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124例门诊确诊的舒张期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倍他乐克治疗组(观察组)及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为期24个月的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定期跟踪测定,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24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但是治疗后12、24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期高血压病对血糖影响不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2011年32期 v.51;No.76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系列联合检测对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王峥艳;单春明;徐君华;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主要采用液相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6例儿童HSP患者血清Cy-sC及尿微量蛋白系列[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IgG)、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U)及其与随意尿肌酐的比值(NAG/CR、IGGU/CR、ALBU/CR、α1-MU/CR)],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尿常规阴性HSP及合并紫癜性肾炎)血清CysC、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80.43%)高于尿常规异常率(23.91%),P<0.01;35例尿常规正常者6项指标异常率达74.29%,且6项指标较2项指标异常发生率增高,P<0.05;血清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呈正相关。结论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

    2011年32期 v.51;No.76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张燕群;钱阳明;王占宇;田树平;史丽静;李小娟;王守海;

    目的探讨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急性腹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9例患者中平扫83例,增强56例,均应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诊断图像。结果 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21%(124/139),经过病理及临床诊治后确诊的患者124例急腹症中阑尾炎25例(20.16%),泌尿系结石21例(16.94%),胆囊炎18例(14.52%),胰腺炎16例(12.90%),肠梗阻16例(12.90%)以及其他疾病28例(22.58%)。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快速、简便,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是急腹症早期诊断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

    2011年32期 v.51;No.766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高然;石建奎;张洪;

    目的探讨和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6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CT分析。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40例同时做了增强CT检查。结果 62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2例,结核13例,恶性淋巴瘤11例,结节病1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胸部CT平扫在62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淋巴引流区分布有关且多无明显强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引流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强化不明显或稍有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增大多伴有融合,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强化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小的首选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1年32期 v.51;No.76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Bm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冯云;卢秀波;詹菊辉;李军红;周会行;李振宇;程维刚;靳梦林;贺亮;邱正伦;

    目的观察Bm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和同期住院的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瘤旁正常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Bmi-1 mRNA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mi-1 mRNA高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2011年32期 v.51;No.76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伴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杨旭;徐依成;高永俊;赵晓丽;张绿明;胡文立;

    目的分析伴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IS)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sCRP>3 mg/L的IS患者75例及查体人群131例,记录IS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伴hsCRP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吸烟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伴hsCRP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伴hsCRP增高的IS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2011年32期 v.51;No.76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DK7和CyclinH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文欣;刘岩雪;陈颖;

    目的探讨CDK7和CyclinH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5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7和CyclinH的表达。结果 CDK7和CyclinH在正常、增生及癌变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增高(P<0.001)。CDK7和CyclinH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侵犯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没有明显关系(P>0.05)。子宫内膜癌中CDK7与Cy-clinH的表达成正相关(r=0.806,P<0.001)。结论 CDK7和CyclinH的异常表达可以造成子宫内膜细胞周期调控失调,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32期 v.51;No.766 74-7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

    王浩;郑德宇;秦书俭;吕建华;

    目的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传统治疗效果、微创治疗效果,归纳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意识状态特点、出血位置特点、出血量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特点,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临床表现以偏瘫为主;主要人群的GCS评分为6~9分,约占37.78%;主要人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30分,约占63.33%;出血位置主要在基底节区,约占52.22%;出血量主要范围为10~29 ml,约占53.33%;伴有较多并发症,约占71.11%。微创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早行微创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2011年32期 v.51;No.76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

    王焕坤;李楠;

    目的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并结合超声测定宫颈长度的改变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妇幼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进行保胎治疗的先兆早产或先兆晚期流产胎膜完整病例进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定性检测,同时行腹部B超测量宫颈内口至外口长度,追踪其预后,对全部阴性结果及全部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阳性病例19例均早产,全阴性病例27例,其中3例发生早产。结论胎儿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全阴性及全阳性结果价值更高,在临床中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2011年32期 v.51;No.76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MMP-2、MMP-9和hs-CP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汪砚雨;王绍欣;杨喜山;代琳琳;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ACS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40例、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0例。另选择同期稳定心绞痛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2、MMP-9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并分析MMP-2、MMP-9及hs-CRP的变化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MMP-2、MMP-9及hs-CRP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和STEMI组血清MMP-2、MMP-9及hs-CRP的水平高于UA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MP-2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25,P>0.05),而血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9,P<0.05)。结论联合检测ACS患者血清MMP-2、MMP-9和hs-CRP对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32期 v.51;No.76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观察

    张敏;张翠云;钱韶红;肖红;幺蕊;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组68例(CSII组)和常规诺和锐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64例(MSII组),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CSII组较M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既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

    2011年32期 v.51;No.76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对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

    秦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并探索减少化疗期间副作用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来我院化疗的12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化疗期间每周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心理治疗,对照组不予心理干预。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利用EORTC QLQ-C3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后的整体功能评分及5个功能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的化疗副作用即疲乏、疼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配合应用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2011年32期 v.51;No.76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3例临床分析

    张莉;包乐纹;郝权;付欣;刘翔宇;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治疗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搜集43例ⅠB~ⅡA期S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40例ⅠB~ⅡA期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6%和46.6%。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辅助放疗、单纯新辅助化疗均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早期患者,我们建议采取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2011年32期 v.51;No.76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孕期不同阶段被动吸烟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潘国华;沈玲;吴芹芹;

    目的调查孕期不同阶段被动吸烟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725例产妇进行调查,收集临床资料、被动吸烟和妊高征发生情况,分析孕期不同阶段被动吸烟与妊高征的关系。结果孕期被动吸烟与妊高征的发生有显著的关联(P<0.05),其中孕晚期、孕早中期、孕中晚期和整个孕期被动吸烟是妊高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怀孕中晚期避免被动吸烟可能会降低孕妇发生妊高征的相对危险性。

    2011年32期 v.51;No.76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隐性损伤导致枕骨髁撕脱骨折临床分析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丁长伟;王嘉俊;郭金明;孔繁星;畅智慧;郭启勇;

    目的探讨隐性损伤导致的枕骨髁撕脱骨折(OCAF)的临床特点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隐性损伤导致的OCAF的临床特点和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持续性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1例合并斜颈畸形;症状可以即刻出现,也可迟发。MSCT可见枕骨髁骨缺损及撕脱的骨折片,以冠状位重建显示更佳;2例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结论对于交通肇事头颈部减速伤以及其他有枕颈部侧屈和(或)旋转暴力损伤机制的患者,应注意除外OCAF的可能;MSCT是OCAF最准确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2011年32期 v.51;No.76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组织锚钉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颜廷卫;朱峰;吕昕刚;

    目的探讨锚钉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效果。方法对15例CSM患者行Arthrex锚钉联合爱惜邦X519不可吸收线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手术节段均为C3~C7。一般根据减压范围选择锚定节段,单节段跳跃式锚定即可。减压范围C3~C7者行C3、C5、C7锚定;C2~C7者行C2、C3、C5、C7锚定;C3~T1者行C3、C5、C7、T1锚定。若门轴制作时发生椎板内侧皮质断裂,则将其椎板用锚钉通过棘突根部的预打孔固定于同节段侧块即可。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改良JOA评分(17分法)改善率82.3%,COA评分(40分法)改善率77.9%。没有锚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锚钉改良"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治疗CSM操作简单,达到刚性门轴固定要求,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11年32期 v.51;No.766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肾化瘀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秦小润;

    目的观察口服益肾化瘀汤配合外敷妇科外敷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疗效。方法将选取的200例轻、中度E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益肾化瘀汤内服配合妇科外敷药外敷脐部与下腹的方法,对照组仅口服益肾化瘀汤,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症状、不孕患者妊娠及生育结果、B超检查、妇检及盆腔体征改善情况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率29.17%(14/48)优于对照组的11.90%(5/42),P<0.05;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化瘀汤内服配合外敷药治疗轻、中度EM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1年32期 v.51;No.76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复杂类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

    廖春来;王培信;李培浩;曾波;谢逸波;樊滔;梁伟炯;罗杰民;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复杂骨折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3月,分别采用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成年股骨远端复杂骨折46例,其中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组(A组)20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B组)26例。X线片按AO/ASIF分型,均属复杂类型骨折(A3、C2、C3型)。结果入选病例均获随访16~36个月、平均24个月。切口Ⅰ期愈合,复位满意,无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断裂、骨不连、深静脉血栓、肢体短缩、膝内翻畸形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5~20周,A组平均18.18周、B组平均18.38周,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远端的复杂类型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和加压锁定钢板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而加压锁定钢板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要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系统。

    2011年32期 v.51;No.76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L_1椎体骨折AF内固定后椎体变化

    黄占柱;仇小华;陈为国;

    目的通过研究L1椎体压缩骨折后,AF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了解伤椎变化情况。方法选择L1椎体压缩骨折无神经损伤,并且术后无内固定失效,无感染的38例病例进行随访,对比术后与最后一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经过平均1.3 a的随访,L1椎体高度、Cobb角均有不同的变化。结论 AF内固定系统可有效的复位和固定伤椎,但随着患者下床负重,其伤椎高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丢失。

    2011年32期 v.51;No.766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古代文献研究

    黄刚;陈海云;杨小波;喻秀兵;

    目的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相关古代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探讨LDH的古代中医辨治规律,为该领域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效支持。方法以"腰(腿)痛"、"痹病"为特征词,检索《中华医典》(光盘版)之临床医术大全、综合医籍大全、医经养生大全、新增书目大全,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分析,重构古文献中LDH的中医辨治规律。结果最终纳入22篇古代文献,均为理论型文献,通过内容分析工具量化统计纳入文献各项相关内容,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古代文献关于LDH临床主症描述以"腰(腿)痛"为主,其次为"痹病",多予单一方法辩证(八纲辨证、脏腑辩证),辩证要素主要涉及风寒、湿、瘀、虚。古代文献中对LDH以分3型辩证最为常见,证型出现频率最高为气滞血瘀,其次为寒湿痹阻、肾阳虚、肾阴虚及血瘀。用药均根据其病因病机与肝肾功能失调受损来辨证,治疗上多采用肝益肾、祛寒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品。结论内容分析法应用于中医领域可行、有效,本研究结果可为LDH中医辨治规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2011年32期 v.51;No.76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髓样分化蛋白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孙宁;葛春林;

    <正>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能被Toll样受体4(TLR4)所识别,并且TLR4是LPS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受体。已有研究表明,TLR4的表达在发生胰腺炎的胰腺中存在上调趋势,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肝、肺等组织中TLR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所以,在SIRS和早期MODS,TLR4受体的激动即可被认为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最初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就髓样分化蛋白2(MD2)在TLR4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在其诱导下产生的炎症反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和临床意义加以阐述。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刘利民;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以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此后由于内固定材料和固定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操作不断微创化,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所以目前主张手术治疗者越来越多。1保守治疗虽然大多数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疾病晚期患者;陈旧骨折无症状、活动能力又差者;受医疗条件或家庭条件限制等无法手术者均可考虑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患肢穿防旋鞋;对于糖尿病控制不良容易引起针道感染或对治疗的要求比较低者,可采取皮牵引的形式;而对骨折位置或力线要求相对较高时,可选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制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现状

    沈红梅;黄杰;段林灿;王轶珊;

    <正>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肺癌并发胸水者比例最高,占24%~42%,乳癌居第2位,再次是淋巴瘤,但5%~10%的MPE找不到原发肿瘤灶。MPE增长迅速,不易控制和消除,大量胸水压迫心、肺、纵隔,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不全或衰竭。中药制剂胸腔内灌注是MPE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运用中药制剂胸腔内灌注治疗MPE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2011年32期 v.51;No.766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PAR-γ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王涛;王绩英;

    <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其中PPAR-γ亚型抑制肿瘤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明确其抗肿瘤的机制可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新的靶点。本文将对PPAR-γ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PPAR-γ概述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1990年由英国科学家Isseman和Green首次发现。根据结构不同,PPAR可分为α、β(或δ)和γ3种亚型,其中PPAR-γ亚型是研究最多的一种。人类的PPAR-γ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的3p25,可以编码出4种

    2011年32期 v.51;No.766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素在延缓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金国华;房向东;

    <正>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均表现为肾脏纤维化而失去正常功能,尽管通过透析或移植使部分患者得以生存,但终未解决根本问题。寻找能有效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药物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肾小球系膜细胞(MC)及肾成纤维细胞(KFB)作为肾脏固有细胞,对维持正常人体生理及在慢性肾脏病变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一些损伤条件下这些细胞可发生异常增殖、凋亡及表型转化等改变而主动参与肾脏纤维化。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免疫调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大黄素可通过

    2011年32期 v.51;No.766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肠坏死诊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

    费克平;任志刚;

    <正>患者女,42岁,因"腹胀1周,加重伴腹痛5 d"以"腹痛原因待查"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上腹胀为主,无腹痛、腹泻,未诊治。5 d前腹胀加重,出现上腹痛,先为阵发性胀痛,后转变为持续性胀痛。诊断性腹穿自右下腹抽出淡红色血性液体,外院行B超及核磁提示: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脾静脉、门静脉及其分支异常信号:考虑血管栓塞;部分小肠壁及肠系膜明显增厚、水肿:考虑淤血性改变;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入房处管腔局部变窄,腹腔积液;予抗凝、溶栓、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诉腹痛较前稍

    2011年32期 v.51;No.76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间断腹胀11个月,腹痛伴便秘7个月

    张竹;蒋楹;刘方旭;许乐;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主因"间断腹胀11个月,腹痛伴便秘7个月"入院。患者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餐后加重。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7个月前间断出现腹痛,脐周较明显。便秘,2~3 d解1次大便。腹部CT示结肠及直肠管壁广泛增厚,考虑为炎症性病变。4个月前外院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发现直肠及部分结肠管壁增厚充血,术后手术切口出现切口疝,病理诊断肠管慢性炎症。术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时有盗汗、干咳。予四联抗结核治疗共6周,症状未见好转。大便带脓液,无血

    2011年32期 v.51;No.766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