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Sorcin表达受抑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02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观察

    金春海;韩勇;胡蕴慧;程昕;尹花;

    目的观察可溶性耐药相关钙结合蛋白基因(Sorcin)表达受抑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02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MCF-7/A02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转染针对Sorcin基因的siRNA,对照组不转染。MTT法检测细胞对阿霉素(ADR)、依托泊苷(VP-16)、高三尖杉酯碱(HHT)、长春新碱(VCR)的敏感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碱性蕊香红-123(Rho-123)的外排功能及VP16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Bcl-2、Bax蛋白。结果观察组ADR、VP-16、HHT、VCR的IC50分别为(19.92±1.29)(、31.47±2.36)(、4.19±0.27)(、2.96±0.23)μg/ml,对照组分别为(111.57±5.60)(、144.77±20.43)(、24.30±0.43)、(5.89±0.28)μg/ml,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细胞凋亡率为9.15%±0.25%,对照组为4.10%±0.12%,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细胞内Rho-123的荧光强度为6.34±0.86,对照组为5.42±0.73,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量为0.59±0.0321、.80±0.03,对照组分别为0.69±0.025、1.94±0.04,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抑制Sorcin表达可显著增强MCF-7/A0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调节Bcl-2/Bax通路促进MCF-7/A02细胞凋亡有关。

    2011年34期 v.51;No.76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抑制Cks1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王小春;田静;李德冠;吴红英;王月英;孟爱民;

    目的观察抑制Cks1表达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细胞经脂质体转染Cks1 siRNA,对照组细胞转染Scrambled siRNA;分别采用MTS法、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MCF-7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的MMP-2、MMP-9蛋白。结果观察组转染608、4、1081、32 h后,MCF-7细胞的OD值分别为0.15±0.01、0.3±0.02、0.7±0.01、1.3±0.02,对照组分别为0.2±0.010、.5±0.01、1.3±0.03、1.8±0.02,两组转染84、108、132 h细胞OD值比较,P均<0.05。观察组转染48 h,侵袭细胞数为(150±17)个、转移细胞数为(210±22)个,对照组分别为(550±90)(、660±96)个,两组比较,P均<0.05。转染后12 h,观察组MMP-2、MMP-9蛋白表达量为0.05±0.0020、.10±0.002,对照组分别为0.95±0.020、0.98±0.03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抑制Cks1表达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该作用可能与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2011年34期 v.51;No.76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MSY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观察

    蒋建春;张海添;

    目的观察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MSY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状态。方法用特异性甲基化PCR法检测66例散发性乳腺癌和3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MSY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有11例(16.7%)、正常乳腺组织有12例(37.5%)EMSY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两者相比,P<0.05。结论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MSY基因启动子区呈低甲基化状态,可能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1年34期 v.51;No.768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YP3A5基因多态性检测对肝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用药的指导作用

    刘其雨;李立;李晓延;陈刚;赵英鹏;白建华;朱新锋;

    目的探讨CYP3A5基因多态性检测对肝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FK506)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67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CYP3A5基因多态性,计算肝移植术后1周、2周、1个月患者每千克体质量每天的FK506剂量(D),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时点全血FK506谷浓度,计算浓度/剂量比值(C/D)。结果 67例肝移植患者中,CYP3A5*1/*1基因型15例(22.4%),CYP3A5*1/*3基因型23例(34.3%),CYP3A5*3/*3基因型29例(43.3%)。CYP3A5*3/*3基因型肝移植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FK506的C/D值显著高于CYP3A5*1/*1、CYP3A5*1/*3基因型(P均<0.05)。结论 CYP3A5*3/*3基因型较CYP3A5*1/*1、CYP3A5*1/*3基因型肝移植患者术后应用FK506达到血药浓度所需剂量更低,检测患者CYP3A5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肝移植术后FK506的个性化治疗。

    2011年34期 v.51;No.76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常氧下高低浓度葡萄糖培养对不同密度肝癌HepG2细胞HIF-1α、HIF-2α表达的影响

    闫霞;杨盛力;潘晓莉;姚弘毅;

    目的观察常氧下高低浓度葡萄糖对不同浓度肝癌HepG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成高中低三个细胞密度组,常氧下分别在高糖和低糖DMEM中培养16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的HIF-1α和HIF-2α。结果常氧下高糖培养,高、中、低密度组HepG2细胞中HIF-1α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270±0.014、0.318±0.015、0.052±0.012,常氧下低糖培养分别为0.300±0.012、0.242±0.0150、.205±0.018。三组间比较,P均<0.05。常氧下高糖培养,高、中、低密度组HepG2细胞中HIF-2α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076±0.013、0.175±0.011、0.310±0.014,常氧下低糖培养分别为0.120±0.017、0.187±0.014、0.347±0.015。三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常氧下低糖培养能诱导HepG2细胞中的HIF-1α、HIF-2α高表达;HIF-1α在适中的细胞密度下表达最强,HIF-2α的表达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2011年34期 v.51;No.76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圆韧带内腔形态及内皮化情况观察

    管清海;陈强谱;张长习;夏国华;林绪涛;

    目的观察肝圆韧带内腔形态及内皮化情况。方法肝圆韧带40条,来自肝硬化、无肝硬化患者各20条;取其裂隙段和游离段制成蜡块,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其有无内腔,并选取两段分界处的切片观察其内腔形态、大小;对切片行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圆韧带内腔内皮化情况。结果本组肝圆韧带未见明显管腔5例,管腔限于视野内17例,管腔满视野或溢出视野18例;无管腔5例,管腔横截面呈非类圆形21例、类圆形14例;肝圆韧带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均阳性25例。结论大多数人肝圆韧带的裂隙段和游离段内有一连续的内腔,其腔面被覆血管内皮细胞。

    2011年34期 v.51;No.76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贲门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意义

    张洛;李青;欧阳范献;吴煌福;韩华;陈华敏;

    目的观察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单抗和CD44v6单抗检测48例贲门癌患者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323枚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结果本组9例14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贲门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贲门癌的Lauren分型有关(P<0.05)。45例随访患者中,有淋巴结微转移者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微转移者(P均<0.01)。结论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患者淋巴结常存在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贲门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2011年34期 v.51;No.76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胰腺癌患者血浆TFPI-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及意义

    虞德才;黄强;陈炯;邵成颂;王成;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观察组)及30例胆胰非肿瘤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中的TFPI-2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观察组血浆TFPI-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6.13%(41/6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3%(1/30),P<0.01。血浆TFPI-2基因甲基化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浆中TFPI-2基因出现异常甲基化;血浆TFPI-2基因甲基化检测可能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2011年34期 v.51;No.76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组织中VEGF-C、STAT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季兵;戚峰;邱宇杰;赵娜;刘彤;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远癌切端大肠组织中的VEGF-C、STAT3 mRNA及其蛋白。结果大肠癌组织组织中VEGF-C、STAT3 mRNA表达量分别为0.81±0.331、.33±0.48,VEGF-C、STAT3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9例、42例;远癌切端大肠组织中分别为0.62±0.281、.04±0.30、15例4、例。两者比较,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C、STA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2、0.892,P均<0.01)。VEGF-C、STA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TAT3、VEGF-C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二者在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4期 v.51;No.76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内向电流的影响

    徐礼臻;王勤章;韩涛;丁国富;马克涛;王江平;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得到原代培养的成年豚鼠膀胱ICCs;采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记录葡萄糖5(对照组)、15(高糖Ⅰ组)3、0 mmol/L(高糖Ⅱ组)下ICCs超极化激活时的内向电流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膀胱ICCs的内向电流值为(505.75±157.660)pA,高糖Ⅰ组为(349.25±71.087)pA,高糖Ⅱ组为(95.00±33.337)pA。三组间比较,P均<0.01。结论高糖环境可导致豚鼠膀胱ICCs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值降低,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原因之一。

    2011年34期 v.51;No.76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携手《山东医药》 共创品牌形象

    <正>《山东医药》创刊于1957年,是山东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2011年34期 v.51;No.76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LEEP、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对比分析

    陈淑贞;

    <正>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逐年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为防止CIN发展为宫颈癌,应早期进行治疗。宫颈锥切术是美国阴道镜检查与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推荐的治疗CINⅡ、Ⅲ期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LEEP锥切术和冷刀锥切术(CKC)。2005年

    2011年34期 v.51;No.768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37例

    李宝锋;王经武;段婷婷;

    <正>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7例,男51例,女85例;年龄60~91岁,平均71.5岁。受伤原因为摔伤106例,车祸伤31例;骨折AO分型A1型63例,A2型39例,A3型35例。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6例,糖尿病23例。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电图J波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彭景兰;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一旦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与持续室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预后不佳。J波(心电图上J点抬高0.2 mV、时限≥20 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是心电极不稳定的标志性表现,但J波改变与AMI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尚不明确。

    2011年34期 v.51;No.76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6例

    邓龙君;吐尔洪江·阿不拉;吐松·热合曼;

    <正>2003年9月至今,我们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腹股沟疝126例,男121例,女5例;年龄18~73岁,平均51岁;斜疝113例(复发疝7例),直疝13例,其中斜疝合并直疝6例;合并高血压33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4例,前列腺增生10例,肺心病7例,习惯性便秘4

    2011年34期 v.51;No.768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例老年牙髓疾病患者的根管治疗

    陈超;杨新玲;田红;

    <正>2001~2009年,我们对200例牙髓疾病老年患者行根管治疗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组为老年牙髓疾病200例,共348颗牙。其中男115例(218颗)、女85例(130颗),年龄60~70岁;上颌牙204颗,下颌牙144颗;慢性牙髓炎78例,牙髓—牙周联合病变69例,根尖周炎53例。对照组为中青年牙髓疾病180例,共315颗牙。其中男80例(135颗)、女100例

    2011年34期 v.51;No.768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管理路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孙正凯;韩玉亭;李明芳;姜亦农;单秀丽;

    <正>妊娠糖尿病(GDM)与多种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可导致胎死宫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2008年12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临床管理路径(CP)模式对30例GDM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ERCP并发消化道穿孔8例分析

    孙斌;孙文生;张锎;

    <正>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消化道穿孔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5~2010年,我院共施行ERCP 3 975例,其中并发消化道穿孔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5例,女3例;年龄43~77岁,平均56岁。其中胆总管结石7例,胰头癌1例。1例进镜过程中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膀胱镜置双J管治疗妊娠合并中重度肾积水12例

    仇世钦;李培华;李显红;梁君峰;刘经纬;孙旭杰;朱永;高德荣;

    <正>妊娠期妇女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目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部分中重度肾积水无明显效果。2010年1月~2011年2月,我们对妊娠合并中重度肾积水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的患者经膀胱镜置双J管治疗,产后拔除双J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股骨头为模板复位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19例

    林永杰;石恩东;王炳臣;毛军胜;张凯;王国伟;

    <正>2002年4月~2010年7月,我们对19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以股骨头为模板进行复位固定,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3例,年龄18~62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伤16例,坠落伤3例;病变在左髋15例,右髋4例;均经X线及CT检查诊断为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其中2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2例报告

    罗小锋;杨国荣;武烨晔;

    <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是一种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2003年8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82例,术后发生左心室后壁破裂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 a,足部浮肿2周,于2003年10月11日入院。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内径轻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吸收线缝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李怀玮;李启旺;阿海;

    <正>目前,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都面临着骨折复位、固定困难和能否早期功能锻炼等问题。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对4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可吸收线缝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4~62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髂骨植骨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30例

    文海斌;王刚;

    <正>股骨干骨折临床常见,术后如并发骨不连,临床处理较为棘手。2002~2010年,我们采用髂骨植骨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短篇与个案

  • 右侧闭合性创伤性膈疝1例报告

    常鹏;乌立晖;钱鼎烽;

    <正>患者男,53岁,既往体健,2011年3月1日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发伤在外院就诊。患者伤后持续昏迷。影像学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脑挫裂伤,左侧硬膜下血肿,左侧颞骨骨折,右胫腓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膈肌抬高明显。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止血、降颅压等治疗,

    2011年34期 v.51;No.76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蝇蛆虫寄生于鼻腔内1例报告

    王宏伟;耿宛平;高延永;刘芳贤;

    <正>患者女,66岁,因鼻腔蛆虫伴鼻部不适10 d,于2010年8月4日入院。入院前10 d,自觉有一蛾状飞虫进入左侧鼻腔,异物感明显,采取擤鼻等措施后未处理。3 d后,双侧鼻腔均有间断性流血,以左侧为重,遂至当地医院诊治;经检查后,在前鼻镜下钳取出100余条白色蛆虫,均为活虫,并行预

    2011年34期 v.51;No.768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报告

    张鹏;李培;申家泉;

    <正>患儿女,11个月,因发现右眼瞳仁区发白3个月于2010年10月10日就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可追随灯光,右眼比左眼差。眼压:双眼指测正常。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适中。瞳孔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呈灰白色不均匀性混浊,玻璃

    2011年34期 v.51;No.768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发性食管破裂1例报告

    杜庆聪;郭佳;杨奎忠;

    <正>患者男,43岁,因突发左侧上腹部剧烈疼痛3 h,于2011年5月20日入我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胸闷、憋喘等症状。急诊查血常规WBC 11.0×109/L、NE%58.3%、RBC 4.97×1012/L、Hb 164 g/L;血淀粉酶20.0 U/L;尿常规RBC 12个/μl;心电图无异常。肌注山莨菪碱10 mg,效果欠佳,为求进

    2011年34期 v.51;No.768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pAd-shRNA-IGF-1对SD孕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王瑞丽;姚俊;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短发夹RNA(shRNA)对SD孕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三对靶向IGF-1的单链寡核苷酸,经变性、退火为双链寡核苷酸并插入pENTR/U6质粒载体;测序正确后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胰腺癌MIA PACA-2细胞,采用RT-PCR法选出对IGF-1干扰效果最佳的pENTR/U6-shRNA-IGF-1质粒,将其与pAd/BLOCK-iTTM-DEST骨架质粒同源重组,用HEK293A细胞包装出表达shRNA-IGF-1的重组腺病毒后测定病毒滴度。将pAd-shRNA-IGF-1感染MIAPACA-2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的IGF-1。将构建的pAd-shRNA-IGF-1感染MIA PACA-2细胞,然后与SD孕鼠DRGn体外共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结果与未感染pAd-shRNA-IGF-1的MIAPACA-2细胞共培养的DRGn,其突起逐渐增多并相互连接成网状,形成稀疏的神经网络;而与感染pAd-shRNA-IGF-1的MIA PACA-2细胞共培养的DRGn,其细胞数量较前稍减少,并没有形成网状结构,只见到少量小的神经突起。结论 pAd-shRNA-IGF-1可抑制SD孕鼠DRGn轴突的生长。

    2011年34期 v.51;No.76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脑肿瘤组织中Galectin-3、MMP-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肖智勇;

    目的观察大鼠脑肿瘤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6只健康成年孕16 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大鼠经腹腔注射乙酰基亚硝基脲100 mg/kg,进行子鼠脑肿瘤诱发,其40只子鼠出生后母乳喂养;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其30只子鼠喂养条件同观察组。子鼠出生后150 d,在麻醉状态下,灌注取脑,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观察组脑肿瘤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Gelectin-3、MMP-9。结果观察组Galectin-3阳性36例(90.0%)、MMP-9阳性35例(87.5%),对照组分别为4例(13.3%)3、例(10.0%)。两组比较,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脑肿瘤组织中Galectin-3、MMP-9表达呈正相关(r=0.216,P<0.05)。结论大鼠脑肿瘤组织中Galectin-3、MMP-9表达增高;二者可能在脑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4期 v.51;No.768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核素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盆腔部位的放射性观察

    刘娟娟;孙晓;杨耿侠;王春英;杨国仁;王永胜;

    目的观察核素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盆腔部位的放射性。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核素法行SLNB,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检测其盆腔部位(脐周)的核素吸收剂量。结果患者盆腔部位核素吸收剂量为(0.219±0.143)mSv,远低于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公众的单个器官或组织<50mSv的要求,以及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推荐的妊娠期妇女和胎儿放射线接受阈值2 mSv。结论核素法SLNB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盆腔部位的放射性较小,对患者的生殖器官及胎儿可能是安全的。

    2011年34期 v.51;No.76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病理分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DNA的表达

    林凡忠;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表达。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90例,TNM分期Ⅰ期35例、Ⅱ期30例、Ⅲ期20例、Ⅳ期5例,应用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HPV16/18 DNA。结果本组HPV16/18 DNA阳性38例;其中TNM分期Ⅰ~Ⅳ期HPV16/18 DNA阳性分别为8、101、5、5例。不同病理分期间比较,P均<0.05。结论随着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期增高,肿瘤组织中HPV16/18 DNA表达增加;HPV16/18 D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4期 v.51;No.768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i-67、CK34βE1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孙旭凌;黄桂林;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Ki-67、细胞角蛋白34βE12(CK34βE1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3例IDC组织(观察组)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的Ki-67、CK34βE12。结果观察组Ki-67、CK34βE12阳性率为68.0%(104/153)、41.2%(63/153),对照组分别为0、73.3%(22/30),两组比较,P均<0.05。Ki-67表达与IDC的组织分级、pTNM分期、C-erbB-2、ER、PR有关(P均<0.05),CK34βE12表达与ID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C-erbB-2、ER、PR有关(P均<0.05);IDC组织中Ki-67、CK34βE12表达呈负相关(r=-0.223,P<0.01)。结论 IDC组织中Ki-67高表达、CK34βE12低表达,二者可能在ID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4期 v.51;No.768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X与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观察

    刘莉萍;欧阳取长;曹敏;水峥嵘;

    目的对比观察多西他赛(TXT)联合希罗达(Xeloda)方案(TX方案)与联合顺铂(DDP)方案(TP方案)对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92例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X组和TP组各46例,TP组化疗采用TP方案。TX组化疗采用TX方案。两组均21 d为1个周期,共行2~4个周期。结果 TP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56.52%,疾病控制率为91.30%;TX组分别为6、22、14、4例及60.87%9、1.30%;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为可逆性,以Ⅰ~Ⅲ度为主。TX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2.61%,TP组为60.87%。两组比较,T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TX组(P<0.05)。结论 TX与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均有较好疗效,但TX方案消化道反应较轻,更适合于体质稍差的老年患者。

    2011年34期 v.51;No.768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效果观察

    张彦武;张力莹;常庆龙;冯爱强;

    目的观察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的疗效。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穿刺抽吸联合加压包扎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6.7%、有效率为94.4%,对照组分别为28.6%、71.4%。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2011年34期 v.51;No.768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

    李强;党诚学;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3例胃癌组织中的PPAR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PPARγ表达阳性67例(59.29%),阴性46例(40.71%);PPARγ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P均<0.05)。本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PPARγ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阴性者为27个月,两者比较,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PARγ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PARγ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2011年34期 v.51;No.76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陈英;洪亮;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和2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中的HER-2。结果胃癌组17例、对照组1例HER-2表达阳性,两组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HER-2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增高,HER-2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2011年34期 v.51;No.768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胃癌肝转移效果观察

    牟建国;刘希光;马青山;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7例不能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3DCRT,2~3 Gy/次,5次/周,总剂量45~58 Gy/15~29次,3~6周;同时口服卡培他滨800 mg/m2、2次/d,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结果本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4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76.9%。疾病中位进展时间为4个月1,年生存率为53.8%,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结论 3DC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2011年34期 v.51;No.768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张楷;张云;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间质瘤(GST)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GST 18例。结果本组17例腹腔镜手术获成功1,例肿瘤位于胃窦小弯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8 h,术后1~2 d恢复进食,无出血、胃瘘、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6 d。17例术后随访3~6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GST切除术安全、有效。

    2011年34期 v.51;No.76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李青;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4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对照组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378±46)ml,在ICU留住时间为(9±5)d,手术死亡2例;对照组分别为(408±31)ml(、10±3)d3、例。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随访1 a,观察组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18例,肝功能Child分级C级5例;对照组分别为9、11、8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率低,远期效果较好。

    2011年34期 v.51;No.76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用观察

    赵东红;

    目的观察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需行胃切除不宜做毕Ⅰ术式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8例和对照组15例,改良组采用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采用标准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为(260±50)min,术中出血(280±80)ml;对照组分别为(300±70)min(、350±90)ml。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随访11~24个月,平均18个月,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4例,Roux潴留综合征7例,倾倒综合征1例,碱性反流性胃炎1例,改良组分别为0、1、1、1例。两组术后吻合口瘘、Roux潴留综合征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所需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

    2011年34期 v.51;No.76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效果观察

    耿建利;李秀军;高若辉;温德才;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7例肝癌患者共33个肿瘤病灶行CT引导下RFA治疗,治疗前后均行AFP、CEA及CT、MRI等瘤灶检查,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血压较低3例、出现胆瘘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均随访4~18个月,复查CT或MRI示,肿瘤灶完全损毁21个(均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均<4 cm;瘤灶部分损毁8个(其中原发性肝癌5个,转移性肝癌3个),肿瘤直径4~6 cm;瘤灶局部复发4个(其中原发性肝癌1个,转移性肝癌3个),肿瘤直径6~8.5 cm。AFP由术前的平均1646 ng/ml降至术后的254 ng/ml,CEA由术前的平均6.62 ng/ml降至术后的2.31 ng/ml,P均<0.05。患者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给予保肝治疗1,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CT引导下RFA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

    2011年34期 v.51;No.76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NBCA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动静脉瘘

    尚宏清;王永正;刘斌;王武杰;李征;李玉亮;

    目的观察应用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盐(NBCA)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疗效。方法将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应用NBCA栓塞肝动脉分支,闭塞肝动静脉瘘口,然后于X线透视下注入碘化油—顺铂乳剂栓塞肿瘤血管。对照组单纯行经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结果观察组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8.8%、47.1%,对照组分别为26.7%、6.7%。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应用NBCA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1年34期 v.51;No.76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脏创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李霆;石立国;陈英;

    目的探讨肝脏创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109例肝脏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肝损伤分级及合并肝门损伤、胆管损伤、休克、腹膜炎、原发严重心肺疾病与肝脏创伤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损伤分级及合并肝门损伤、胆管损伤、休克是影响肝脏创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脏创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是影响肝脏创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2011年34期 v.51;No.76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曾勇;吴垦;黎学刚;王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腹部MSCTA,并进行仿真内窥镜成像(VE)、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T)、三维重建(3D)、容积再现法(VR)、滑动薄块法(STS)、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处理,据此对腹主动脉瘤作出诊断。结果 MSCTA检查显示,25例均为真性动脉瘤,与术中诊断均符合。MSCTA检查均显示内移的内膜、真假腔、破裂口。其中5例多发性腹主动脉瘤累及全段腹主动脉,5例病变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腹主动脉,15例病变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有17例伴瘤体内附壁血栓,形态呈半月形2例、新月形5例、不规则形4例、环形6例。7例附壁血栓内可见斑点、斑片状状钙化。结论 MSCTA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安全、有效、无创。

    2011年34期 v.51;No.76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组织中CTGF、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飙;李德福;胡玮;王志林;焦立新;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TGF和VEGF。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TGF、VEGF阳性率分别为52.27%(23/44)、63.64%(28/44),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0.00%(2/20)、25.00%(5/20),两者比较,P均<0.05。CTGF、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病变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TGF、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737,P=0.000)。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TGF、VEGF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在调控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

    2011年34期 v.51;No.768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附40例报告)

    蔡忠方;王惠春;戚晓亮;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65~180 min,术中出血3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72 h;术后住院7~14 d,发生皮下气肿7例,胆漏4例。术后随访3~4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复查未见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2011年34期 v.51;No.768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钠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中的应用

    汤文宇;金晓红;稽富海;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S组,各32例。P组在麻醉诱导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4 ml,S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术后两组均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4、6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4 h内PCA自控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2、4、6、8、12、24 hVAS分别为(2.8±0.9)(、2.5±1.8)(、2.4±1.9)(、2.4±1.2)(、1.9±1.1)(、1.5±0.8)分,S组分别为(3.6±0.7)(、3.3±2.0)(、2.7±1.5)(、3.1±1.3)(、2.2±1.4)(、1.9±1.6),两组术后2、4、6、8 h VAS比较,P均<0.05。术后24 h内P组自控按压(2.1±1.1)次,S组(3.1±1.5)次,两组比较,P<0.05。术后24 h内P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S组4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11年34期 v.51;No.76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

    沈瑾;张逖;李梁;周波;

    目的探讨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中单纯性急性胆囊炎34例,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18例,胆囊坏疽13例,胆囊穿孔5例;合并内科疾病40例,同时合并2种以上者29例。入院后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对症治疗、纠正体液平衡、控制血压血糖、选用敏感抗生素等措施,40例症状缓解后近期择期手术治疗,20例症状无改善行急诊手术。其中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2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9例,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2例,胆囊切除术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本组痊愈出院59例1,例发病>72 h急诊手术者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均为急诊手术患者。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情进展快、合并症多;应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实施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术式。

    2011年34期 v.51;No.768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41℃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在腹腔感染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邵峰;张彦波;杨道贵;杨成刚;

    目的观察41℃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在腹腔感染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腹腔严重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中用41℃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对照组术中用常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结果观察组关腹时体温(肛温)为(36.5±1.5)℃,手术结束时为(36.8±1.3)℃;对照组分别为(35.7±1.2)(、35.7±1.2)℃;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出现低体温3例、寒战6例,对照组分别为10、15例;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2 h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2.09±0.06,CRP为(62.7±5.6)mg/L,乳酸为(2.83±0.57)mmol/L,对照组分别为2.42±0.08(、76.5±11.5)mg/L(、3.26±0.67)mmol/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腹腔感染患者术中使用41℃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能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有助于血乳酸的清除,减弱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减轻应激反应。

    2011年34期 v.51;No.76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柳松;

    目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行禁食水、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组在DSA监视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外接负压吸引器。结果治疗6 d后,治疗组胃肠减压量平均为960 ml,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平均1.6 d,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3.7 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6.4 d,治愈28例(93%);对照组分别为420 ml3、.4 d5、.6 d、8.5 d、19例(6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避免了老年患者行开腹手术。

    2011年34期 v.51;No.76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对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椎间孔内径的影响

    牛士贞;杨述华;邢宝华;陆继收;李咸州;魏彦春;

    目的观察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对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椎间孔内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20例,术前及术后7 d均行CT检查,测量脊柱旁矢状位重建后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及椎间孔面积。结果术前椎间孔上下径为(23.80±2.27)mm,上前后径为(11.63±1.61)mm,下前后径为(11.67±1.35)mm,横截面积为(63.15±4.34)mm2;术后分别为(22.50±1.76)、(12.95±1.34)(、11.84±1.12)mm及(57.43±3.54)mm2。手术前后上下径、上前后径比较,P均<0.05。结论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可使患者椎间孔上下径缩小、上前后径扩大。

    2011年34期 v.51;No.76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观察

    王国辉;

    目的观察手术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内固定,观察组采用手术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obb角为27.1°±1.9°、矢状位系数为31.0%±2.2%,治疗后分别为3.8°±1.7°9、3.5%±2.8%;对照组分别为26.9°±1.8°、30.9%±2.3%及5.9°±1.6°、89.6%±3.0%。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骨性融合时间为(4.3±0.6)个月,患者满意20例,术后并发括约肌功能障碍0例、复位不良2例、感染1例;对照组分别为(5.21±0.92)个月及16、2、3、2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肯定,且并发症较少。

    2011年34期 v.51;No.76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郝俊;张晓伟;

    目的观察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8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0.5)h,术中出血(525±245)ml;术后随访(18±9)个月,患者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无髓内锁钉折断、松动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6.5±1.5)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5.4±1.3)个月。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分级,结果为优25例,良好3例。结论在同侧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2011年34期 v.51;No.768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唐敬孝;

    目的观察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1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未出现骨不连及骨折再移位;其疗效评定为优2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

    2011年34期 v.51;No.76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

    刘俊;尹华;赵银必;周忠华;何劲;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OA 117例(132膝),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3、6、个月及1 a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本组术后3例出现关节肿胀、酸痛等局部反应1,~2 d症状消失;未发生创口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本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VAS分别为(5.2±1.2)(、2.4±0.9)(、2.3±0.8)(、2.4±1.2)(、2.8±1.3)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46.2±7.0)(、83.1±4.4)(、83.3±5.2)(、82.6±5.9)(、81.8±6.2)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随访1 a疗效优55膝、良35膝、可30膝、差12例,优良率为68.2%。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OA疗效较好。

    2011年34期 v.51;No.76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耿琳;

    目的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 89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共检出阳性菌株1 462株,其中G-杆菌1 017株(69.54%),G+球菌349株(23.89%),真菌96株(6.57%)。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5.5%~94.9%,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为36.6%~92.9%,未见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以G-杆菌为主,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

    2011年34期 v.51;No.76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后血清中可溶性CD_(105)水平变化及意义

    陈宝丽;王燕云;李桂荣;宋海澄;左金玲;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后血清中可溶性CD105(sCD105)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产妇临产前和分娩后72 h血清中的sCD105。结果观察组分娩前后血清中的sCD105分别为(13.49±7.30)(、6.78±4.41)μg/L,分娩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分别为(6.65±3.60)(、6.37±4.72)μg/L,分娩前后比较,P>0.05;观察组分娩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分娩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血清中的sCD105水平显著增加,分娩后迅速下降;sCD105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4期 v.51;No.76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输卵管内壁切除术对输卵管积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张立凤;孟宪华;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输卵管内壁切除术对输卵管积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内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中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结果观察组术前FSH、LH、E2、P为(6.20±2.59)IU/L(、7.07±3.21)IU/L(、592.51±87.32)pmoI/L(、2.21±1.07)nmoI/L,术后为(6.38±5.06)IU/L(、7.12±4.39)IU/L(、588.92±75.23)pmol/L(、2.18±1.21)nmol/L;对照组术前为(6.04±2.58)IU/L(、7.24±3.25)IU/L(、566.52±83.50)pmol/L(、2.13±1.20)nmol/L,术后为(15.34±6.78)IU/L(、15.72±4.72)IU/L(、326.71±61.92)pmol/L(、2.32±1.02)nmol/L。观察组术后血清FSH、LH、E2、P与术前比较,P均>0.05;对照组术后血清FSH、LH、E2与同组术前及观察组术后比较,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内壁切除术对输卵管积水患者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2011年34期 v.51;No.76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冯益敏;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将96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A、B、C组。A组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吡格列酮15 mg/d,连用12周;B组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用5 d;C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给药方法同A、B组。计算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并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胰岛素(INS)水平,B超监测排卵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BMI、FBG、LH、LH/FSH、TI、N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C组LH、LH/FSH、T下降更显著(P均<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C组BMI、FBGI、NS下降更显著(P均<0.05)。A组排卵8例(24.2%),B组11例(37.9%),C组22例(64.7%),C组与A、B组比较,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可调整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

    2011年34期 v.51;No.76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刘琼娜;

    目的观察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静脉化疗。化疗后3~4周,两组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中组织病理检查切缘未见癌细胞32例,宫旁单侧见癌细胞7例,宫旁双侧见癌细胞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对照组分别为1、13、8、9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4±23)min、术中出血(320±25)ml,对照组分别为(223±31)min(、380±24)m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于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杀死部分癌细胞,缩小癌组织体积,降低手术难度。

    2011年34期 v.51;No.768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局部喷洒及皮下注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淋巴液引流量的影响

    訾聃;何丽萍;杨英捷;姚世惠;柏家英;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局部喷洒及皮下注射对宫颈癌术后淋巴液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行肿瘤根治术,术中双侧髂窝放置负压引流。观察组术毕关闭盆腔后腹膜前于双侧髂血管区、闭孔窝、盆底阴道残端处喷洒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术后第3天开始皮下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 ml,隔日1次,至术后2周。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7天髂窝淋巴液引流量分别为(120±7.84)(、100±4.68)(、70±4.58)(、50±3.26)(、20±0.68)、0、0 ml,引流时间为(4±0.21)d;对照组分别为(180±9.02)(、150±5.74)(、120±6.43)(、80±5.23)(、60±4.96)(、40±9.81)(、10±9.81)ml及(7±0.24)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局部喷洒及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宫颈癌患者术后双侧髂窝淋巴液的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

    2011年34期 v.51;No.76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欣普贝生栓剂在延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邢莲珍;

    目的观察欣普贝生栓剂用于延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孕40~41周、无阴道分娩禁忌、单胎、胎位正常、无严重合并症的有引产指征的延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阴道内使用欣普贝生栓剂1枚,对照组静滴小剂量缩宫素,观察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及分娩、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12 h后宫颈评分增加≥3分20例,成功引产33例,用药至临产时间为(12.3±8.5)h;对照组分别为9例1、7例、(26.1±7.4)h。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自然分娩27例,产后出血(135±50)ml,出现新生儿窒息1例,胎儿窘迫综合征0例;对照组分别为11例(、156±56)ml、0例及1例;两组自然分娩情况比较,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延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

    2011年34期 v.51;No.76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董轶美;

    目的观察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6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A组采用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B组将缩宫素20 U加入生理盐水20 ml注射至肌瘤基底部包膜下。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49.0±32.1)ml、术后病率为0,B组分别为(176.3±32.6)ml8、.3%;两组比较,P均<0.05。A组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 a均无肌瘤复发;B组中转开腹手术2例,复发2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

    2011年34期 v.51;No.76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文生;赵文慧;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cadherin、VEGF。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阳性34例(56.6%)、VEGF表达阳性42例(70.0%),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55例(91.6%)2、4例(40.0%),两组比较,P均<0.05。E-cadherin、VEGF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降低,VEGF表达升高;二者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2011年34期 v.51;No.768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NSE、pro-GRP、MMP-9、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胡志坚;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癌112例、肺结核45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Beckman ACCESS2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CEA,ELISA法检测血清pro-GRP、MMP-9。结果肺癌组血清NSE、pro-GRP、MMP-9、CEA水平明显高于结核组、对照组(P均<0.05),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NSE、pro-GRP水平明显高于鳞癌、腺癌患者(P均<0.05),腺癌患者血清MMP-9、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SCLC患者(P均<0.05)。MMP-9和CEA联合检测对腺癌诊断敏感性为90.7%,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71.8%、68.4%,P均<0.05;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对SCLC诊断敏感性为91.5%,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64.3%、84.2%,P均<0.05。结论血清NSE、pro-GRP、MMP-9、CE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肺腺癌与SCLC的诊断灵敏度,有助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1年34期 v.51;No.76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胃管状成形术在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胡斌;王烨铭;徐震壮;吴小波;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术在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例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手辅助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术中采用胃管状成形重建上消化道;对照组常规上提胃体至胸腔与食管吻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250±47.4)ml,术后引流(360±62.4)ml,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对照组分别为(318±39.3)(、392±40.9)ml及3、4、9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应用胃管状成形术重建消化道,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1年34期 v.51;No.768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冯艳红;姜华茂;傅德望;张春阳;刘宇;侯铁汉;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P=0.006)、前列腺切除重量(P=0.004)和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P=0.007)与TURS的发生有关(P均<0.005)。结论前列腺切除重量≥30 g、手术时间≥90 min和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是发生TURS的危险因素。

    2011年34期 v.51;No.76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增粗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伴阴茎细小56例

    王海涛;杨金存;李霞;胡南;张诚;

    目的观察改良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增粗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伴阴茎细小的效果。方法对56例包皮过长或包茎伴阴茎细小患者行改良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增粗术治疗。结果 56例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半年,阴茎头显露于外,无皮下硬结、狭窄环及粗厚环状物,无阴茎包皮严重水肿及阴茎勃起疼痛等并发症;阴茎外形美观,无臃肿及明显瘢痕,静息状态阴茎周径较术前增加0.9~1.8 cm;已婚患者阴茎功能良好、性生活显著改善。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增粗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伴阴茎细小可改善阴茎外形及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

    2011年34期 v.51;No.768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七氟烷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血浆ET、CGRP水平的影响

    杨昌明;肖少华;常洁;周玉;周旺辉;黄杨;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肌松完善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持续泵注丙泊酚,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0~35 mmHg,术中连续监测MAP、HR、PETC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20 min(T1)、硬脑膜打开即刻(T2)、动脉瘤切除后即刻(T3)、动脉瘤切除后50 min(T4)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ET、CGRP。结果与T0比较,S组T2、T3、T4血浆ET显著降低(P均<0.05)、CGRP显著升高(P均<0.01),P组血浆ET各时点无显著变化,CGRP T2、T3、T4时显著降低(P均<0.05)。与P组比较,S组血浆ET在T2、T3、T4显著降低(P均<0.05),CGRP在T2、T3、T4明显升高(P均<0.01)。P组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S组1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七氟烷用于脑动脉瘤手术,患者血浆ET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

    2011年34期 v.51;No.76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再出血的预防效果

    桑艳艳;苗韶华;

    目的观察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颅内再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术后清醒后静脉用舒芬太尼行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术后采用肌注哌替啶镇痛。观察记录颅内术后再出血、应用甘露醇、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术后4、12、24、487、2 h监测并记录VAS、Ramesay镇静评分、MAP、颅内压(ICP),术后24、487、2 h检测血糖(BS)、血清皮质醇(Cor)。结果观察组术后再出血3例,二次开颅2例,术后48 h使用甘露醇8例;对照组分别为54、、46例,两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的VAS、Ramsay评分I、CP、MAP均明显降低(P<0.05,P<0.01),外周血BS、Cor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可通过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抑制血压波动、降低ICP、减轻应激反应,从而降低了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

    2011年34期 v.51;No.76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4例

    朱在卿;许贵刚;刘洋;程刚;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4例,术中均采用脑保护伞装置。结果本组成功置入支架86个,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75%±12%降至术后的7%±8%。在支架释放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5例,出现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脑保护伞释放、撤回均成功。患者术中无TIA及急性脑梗死发生,术后7~10 d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TIA或脑卒中复发,DSA复查未见血管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2011年34期 v.51;No.76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横突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秦丹丹;朱蔚琳;

    目的观察横突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肩部、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分别选择C5、C6、C7横突定位;对照组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阻滞效果为优34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为94%;对照组分别为28、5、17例及66%。两组优良率比较,P<0.01。观察组出现霍纳综合征1例,对照组出现膈神经阻滞1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横突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可用于肩部、上肢手术的麻醉。

    2011年34期 v.51;No.768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蓝/黄视野检查法在青光眼视野缺损诊断中的应用

    李莉;

    目的了解蓝/黄视野检查法(B/Y)在青光眼视野缺损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42例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分别用B/Y和白/白视野检查法(W/W)检查。结果 B/Y检出视野缺损38例,W/W检出29例,两者相比,P<0.01。B/Y检出视野总缺损点761个,W/W检出366个,两者相比,P<0.01。B/Y检出各个象限视野缺损点依次为颞下象限142个、鼻下象限163个、鼻上象限201个、颞上象限255个,B/Y检出数目分别为49、56、87、174个,两者相比,P均<0.01。结论与W/W相比,B/Y在青光眼视野缺损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011年34期 v.51;No.768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种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对比观察

    吴健;

    目的对比观察三种不同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27例(1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B组采用完璧式乳突根治术、C组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乳突联合填塞术治疗。结果 A组语频气导听力术前为(34.17±8.24)dB HL、术后为(35.39±8.97)dB HL,B组为(35.07±7.73)(、46.15±7.61)dB HL,C组为(37.34±6.83)(、37.34±6.83)dB HL。B、C组术后与术前及A组术后比较,P均<0.05。术后随访5 a,A组复发6耳,B组13耳,C组8耳。A、C组与B组比较,P均<0.05。结论完璧式乳突根治术及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乳突填塞术在改善听力方面优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而完璧式乳突根治术的复发率较高。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观察

    阮君;刘小玲;朱敬松;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9例。结果本组均栓塞成功,栓塞后出血停止,即时止血率达100%;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1个月未再发鼻出血;并发面颊部软组织肿胀9例,张口困难6例,面神经麻痹2例,嚼肌疼痛1例,均自行恢复。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创伤小,疗效较好。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李喜;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67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入院给药,第1天口服普萘洛尔0.5 mg/(kg.d),第2天1 mg/(kg.d),第3天2 mg/(kg.d),无异常症状和体征者出院后继续用药2 mg/(kg.d)。对照组给予泼尼松3 mg/(kg.d),隔日早上8时前顿服。用药后病变停止生长、退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停药。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10例、好1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7.8%;对照组分别为51、4、7、6例及59.4%。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观察组出现轻度呕吐及食欲下降2例;对照组出现满月脸19例,食欲增强20例,食欲减退2例,兴奋、多尿、多毛等症状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仙卡、康瑞保外用联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颜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陈忠;

    目的观察仙卡、康瑞保外用联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颜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43例颜面部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白天于颜面部增生性瘢痕创面均匀涂抹康瑞保凝胶乳膏,直到药物完全吸收;晚上外敷仙卡后包绕弹力绷带;同时口服维生素C 0.2 g,3次/d。疗程为6个月,停药后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有效3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8.37%。结论仙卡联合康瑞保凝胶外用联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颜面部增生性瘢痕效果较好。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103株酵母样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的敏感性观察

    秦利人;

    目的对比观察103株酵母样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103株酵母样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本组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9.80%、100.00%、96.25%、97.50%,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0.00%、100.00%3、8.25%、0;两者对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比较,P均<0.05。结论与氟康唑相比,酵母样真菌对伏立康唑敏感性更高。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

    韩冬梅;

    <正>2005年6月~2010年5月,我们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39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颅内动脉瘤139例,男37例、女102例,年龄28~76岁;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118例,动眼神经麻痹12例,肢体麻木、眩晕9例;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后交通动脉瘤

    2011年34期 v.51;No.768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乳腺癌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刘西禄;李国楼;赵小琳;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除DNA序列改变外,表观遗传学改变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变化,但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机制。DNA甲基化是指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直肠癌术后腹痛腹胀并血肌酐、尿素氮持续升高

    郭卫东;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大便带血2 a,加重5个月,于2011年4月19日以直肠癌入院。入院后结肠镜及病理检查为直肠高分化腺癌,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前完善检查,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 a,最高达180/100 mmHg,服倍他乐克、代文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实验室检查血癌胚抗原(CEA)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声明

    <正>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山东医药》中介、代理甚至编辑的名义发布稿约,承诺发稿,并高额收取相关费用,已致部分作者受骗。在此,我社郑重声明,《山东医药》无任何中介、代理机构或个人,务请作者提高警惕。需向《山东医药》杂志投稿者,请查阅《山东医药》杂志上标明的电子邮箱及投稿须知,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特色科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济宁医学院重点学科,现有医疗人员17人,其中正高及副高职称者7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9人。科室现有床位60张,年门诊量8万余人

    2011年34期 v.51;No.76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寿光市人民医院发展愿景

    <正>寿光市人民医院暨潍坊医学院附属寿光医院,始建于1953年7月,是寿光市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诊急救中心。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33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05人、中级职称者440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授

    2011年34期 v.51;No.768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正>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是辽西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结直肠肛门疾病诊疗中心,是辽宁医学院重点培育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科室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具

    2011年34期 v.51;No.768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