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 早期预警: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

    宋瑞;王广;张永珍;

    <正>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和调节炎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DL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但许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HDL水平正常,甚至升高。测定HDL水平只是反映HDL的量,而不能提供HDL的成分及功能信息。HDL的蛋白成

    2011年36期 v.51;No.77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新视角、新洞察

    王广;

    <正>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及吸烟解释了大多数CAD的发病原因。然而,这些已经建立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全部CAD,仍然存在其他的危险因子,许多研究观察到升高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2011年36期 v.51;No.770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重视冠心病患者降低心率的治疗

    华潞;

    <正>冠心病(CAD)是一个严重威胁生命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费用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而,需要确定一些可以检测出易患CAD和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标记物,来帮助指导CAD的预防。心率是一个在临床上非常容易检测的指标,同时又是CAD患者独立于其他危险因子如左心

    2011年36期 v.51;No.77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糖代谢异常对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王琛;王广;何立芸;郝燕婷;洪天配;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功能的变化。方法我院59例门诊就诊患者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组2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21例,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15例。对3组对象应用腺苷诱导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探测左前降支血流速度的改变,评估各组间CFVR功能的改变。结果糖耐量正常组、新发糖尿病患者组与已诊断糖尿病患者组CFVR功能逐渐下降,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CFVR功能显著降低,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就已受损,而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进一步恶化。

    2011年36期 v.51;No.770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导eNOS脱偶联损害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王莹;何立芸;毛节明;王广;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是否被损伤,以及这种损伤是否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偶联实现的。方法 71例参与者被分成健康对照组(n=50)和HHcy组(n=21),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测定腺苷诱导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舒张功能的改变,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由最大血流速度与基线水平的比值计算得出。采用ELISA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四氢生物蝶呤(BH4)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Hcy组患者血浆NO、BH4的水平降低(P<0.05);HHcy组CFVR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NO及CFVR呈负相关(P<0.05)。结论 HHcy可能通过降低BH4生物利用度,诱导eNOS脱偶联,而导致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损伤,进而促进不良冠脉事件的发生。

    2011年36期 v.51;No.770 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非诺贝特通过上调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促进eNOS复偶联

    刘金波;王广;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发挥降脂外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非诺贝特预处理HUVECs 2 h,再与脂多糖(LPS)共孵育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TPCH-Ⅰ)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四氢生物蝶呤(BH4)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浓度,利用Confocal方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产生水平。结果非诺贝特预处理后,较单纯LPS刺激组,细胞内BH4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NO产生增多,伴有细胞内ROS产生减少(P均<0.05);此外,单独给予非诺贝特处理内皮细胞后,可见浓度依赖性上调细胞GTPCH-Ⅰ的表达,非诺贝特(10μmol/L)上调GTPCH-Ⅰ的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结论非诺贝特通过上调内皮细胞GTPCH-Ⅰ的表达而增加BH4的水平,进而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复偶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011年36期 v.51;No.770 1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微小RNA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

    徐冬梅;于立成;楚新梅;余阳;郭云飞;周淋;刘国强;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微小RNA(miRN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3'端加多聚poly(A)尾的反转录后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1的水平,并测定其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心梗组miR-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心梗组患者血清miR-1较对照组均值升高的倍数与其血清CK-MB较对照组均值升高的倍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52,P<0.05)。结论 miR-1有可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miR-1水平升高的机制可能与心肌梗死灶周围的缺血组织释放增加有关。

    2011年36期 v.51;No.770 14-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糖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肖文华;邓正照;苗立英;葛辉玉;周玲;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83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糖耐量组、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组再分为组A(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0~2个)和组B(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3~5个)2个亚组,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糖耐量组颈动脉IMT分别为(0.66±0.14)(、0.64±0.12)和(0.60±0.11)mm,其中糖尿病组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糖耐量组中,组A和组B 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受损组中,组A和组B 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值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者,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对颈动脉IMT的影响在正常糖耐量者比对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者更明显。

    2011年36期 v.51;No.770 17-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窦性心律震荡关系

    张虹;马旃;赵兴山;徐新娜;李文斌;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1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单纯高血压组,4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HRT和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并分析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肥厚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均显示TO升高、TS降低,左室肥厚组变化明显(P均<0.05)。TO与LVMI呈负相关(r=-0.387,P=0.015),TS与LVMI呈正相关(r=0.626,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

    2011年36期 v.51;No.77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eNOS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和关系

    兰碧洋;覃家锦;冼磊;赵文;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光镜下观察60例CHD患者肺小动脉形态,按照Heath-EdwardsPH分级法分组:CHD无PH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CHD合并PH患者46例为实验组,后者又分为Ⅰ、Ⅱ和Ⅲ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患者肺组织中eNOS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Ⅱ、Ⅲ级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升高(P均<0.01)e,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与PH分级呈正相关(P均<0.01),eNOS蛋白表达与PH分级呈负相关(P<0.01)。eNOS蛋白与Ⅰ、Ⅲ型胶原蛋白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eNOS可能参与CHD合并PH的肺血管重构过程。

    2011年36期 v.51;No.770 22-2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抗原表达分析

    刘长乐;郑心田;李广平;孟恒星;邱录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方法及进行HUVECs的扩增和鉴定,明确HUVECs表面抗原表达情况。方法采集正常人脐带,应用改良的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化学鉴定HUVECs,应用细胞荧光化学进行内皮细胞(ECs)功能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表达。结果观察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显示出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等ECs的功能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VWF、KDR、CD34抗原表达阳性百分比高,而CD133处于低水平。结论通过本实验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在体外获得较高数量的HUVECs,在细胞形态、表面抗原标志、细胞功能等方面具有ECs特征,可以用于血管ECs模型的构建。

    2011年36期 v.51;No.770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红系造血分化中分化调节因子的表达及调控

    谭业辉;王畅;王冠军;

    目的探讨红系分化调节因子(EDRF)在红白血病及正常造血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红白血病细胞HB22.2、CB3中EDRF基因的表达,并以正常小鼠胚胎肝脏组织作为对照;通过改变培养条件,诱导红白血病细胞系HB60-5成熟分化,探讨红系分化中EDRF表达的变化;采用Southern blot方法对EDRF基因进行DNA水平检测;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探讨红系造血调控因子GATA-1、NF-E2、Fli-1对EDRF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胚胎肝组织中EDRF表达水平较高,在NF-E2缺陷的红白血病细胞株HB22.2及CB3中,EDRF表达降低,同时α-珠蛋白表达缺失;Southern blot检测未发现红白血病细胞与正常胚胎肝脏组织EDRF基因的差别;HB22.2及CB3转染NF-E2基因后,血红蛋白及EDRF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诱导HB60-5分化成熟后,NF-E2、GATA-1、α-珠蛋白及EDRF的表达逐渐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60-5细胞转染GATA-1基因后可明显上调EDRF表达,转染Fli-1基因后则EDRF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EDRF是红系造血相关基因,在正常红系细胞中具有高水平表达;红白血病细胞系中EDRF的表达受抑,这种表达减低不是DNA突变所致;红系造血因子GATA-1、NF-E2可上调EDRF的表达,Fli-1可下调EDRF表达。

    2011年36期 v.51;No.770 27-2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D_(117)、CD_(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洪岩;陆波;肖献秋;高兴;张国强;周凤英;董晓;龚伟达;

    目的探讨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88例GIST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与CD34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34和CD1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和95.4%;其中在低级恶性潜能GIST中为87.9%9、4.0%,中级恶性潜能GIST中为77.8%9、6.3%,高级恶性潜能GIST中为67.9%和96.5%。结论 CD117和CD34在GIST中均呈高表达,均不可作为判断GIST危险度的指标,联合检测对GIST的确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年36期 v.51;No.770 30-31+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放疗后肉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丁易;杨发军;牛晓辉;

    目的探讨放疗后肉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分析我科2004~2010年收治的7例放疗后肉瘤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结果 7例放疗后肉瘤患者中,男2例、女5例,发生于骨组织5例、发生于软组织2例,原发肿瘤为乳腺癌5例、淋巴瘤2例。5例原发病为乳腺癌的患者,其继发的放疗后肉瘤均发病于乳腺癌同侧的锁骨区。其余2例淋巴瘤患者,1例发病于右上臂软组织,另1例发病于左尺骨远端。从开始接受放疗到肉瘤变时的潜伏期为11~17 a、平均14 a。7例患者入院诊断时,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除1例未行手术外,其余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3例为骨肉瘤、1例为软骨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1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为梭形细胞肉瘤。3例患者于术后78、2、6个月死亡,2例健在,2例失随访。结论放疗后肉瘤罕见,诊断时需与转移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2011年36期 v.51;No.77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7种评分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张江;王大力;彭延波;赵晓晶;高素玲;薛新宏;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欧洲卒中评分(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对各组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和伴发疾病评分分值死亡组高于生存组,ESS评分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均<0.01)。既往史评分生存组和死亡组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11年36期 v.51;No.77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足坏疽危险因素分析

    洪畋;赵湜;毛红;张旭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坏疽组相比坏疽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更高,踝肱指数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踝肱指数减小、血浆白蛋白减少、高白细胞计数是糖尿病足坏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下肢血管中重度闭塞、营养状况低下是糖尿病足溃疡发展为坏疽的危险因素。

    2011年36期 v.51;No.77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

    李智勇;刘增礼;吴锦昌;周俊东;申咏梅;劳勤华;

    目的探讨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对体外培养的A549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A549肺癌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125I-UdR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细胞及细胞核摄取125I-UdR的量;测定肺癌细胞A549及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在含有100 kBq/ml 125I-UdR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2~48 h后不同时间细胞摄取125 I-UdR的量;用细胞克隆形成法评价不同浓度125 I-UdR对A549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A549细胞和细胞核摄取125I-UdR的量随培养基中125I-UdR浓度增加而增加;在含有100 kBq/ml浓度125 I-UdR的培养液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和细胞核摄取125 I-UdR的量增加。在不同培养时间下,A549细胞摄取125I-UdR的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ECV304细胞的摄取量。细胞存活分数随培养基中125I-UdR浓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 125I-UdR能够被A549肺癌细胞摄取,并快速进入细胞核内,且摄取量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1,25I-UdR对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2011年36期 v.51;No.77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陈静;

    <正>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变应性鼻炎常与哮喘和结膜炎相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哮喘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应用尚少,我科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9~2010年于我科就诊的中重度变应性鼻

    2011年36期 v.51;No.77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舒适护理在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卢津莉;王玉玲;

    <正>近年来,在超声造影剂和造影成像技术等方面获得的重大进展使脏器占位病变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因患者对该技术缺乏全面了解,检查前或检查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无论在心理、生理

    2011年36期 v.51;No.770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手术治疗单纯性肥胖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张晓微;

    <正>肥胖症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只有手术才能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我院自2009年开展了2例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手术治疗病态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38、41岁,身高174、181 cm,体质量105、118 kg,体质量指数34.7、36.0 kg/m2,

    2011年36期 v.51;No.77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胸壁颗粒细胞瘤1例

    张韶光;

    <正>患者女性,35岁,因"发现左胸壁肿物1 a"于2010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于1 a前无意中发现左胸壁约杏仁大小肿物,无疼痛不适感。查体:左侧胸壁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3 cm肿物,表面颜色暗红,无皮肤破溃,可见扩张血管,质硬,表面无波动感,尚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可,无触痛,双腋

    2011年36期 v.51;No.770 3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水通道蛋白1在去窦弓神经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德昊;王宁;黄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蛋白在去窦弓神经(SAD)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SAD大鼠模型,取主动脉观察其变化,并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中AQ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D组主动脉的单位长度质量及内壁厚度均增加(P均<0.05);主动脉中AQP1 mRNA及蛋白水平减少(P<0.05或<0.01);主动脉AQP1 mRNA水平与主动脉的单位长度质量及内壁厚度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AQP1在SA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2011年36期 v.51;No.77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颤宁方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李学孔;张希廉;田军彪;

    目的研究抗颤宁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制作PD模型,术后中药组灌服抗颤宁方,西药组灌服美多巴。用阿朴吗啡(APO)0.5 mg/kg诱导测试大鼠旋转行为并记录旋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旋转圈数;大鼠右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计数阳性细胞。结果中药组给药后平均转速、持续时间较同组给药前及西药组给药后均下降(P<0.05或<0.05);中药组TH阳性细胞计数多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0.01或<0.05)。结论抗颤宁方可能通过增加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改善PD大鼠的功能。

    2011年36期 v.51;No.77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郝冬琴;韩文杰;刘恒亮;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EH并IGT患者51例,给予福辛普利5~10 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O、内皮素(ET)及baPWV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压、2小时血糖(2hPG)、FINS、HOMA-IR、ET水平及baPWV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NO水平上升(P<0.05)。治疗前baPWV及治疗后其变化值分别与脉压(PP)、2hPG、FINS、HOMR-IR、NO、ET及它们的变化值相关(P均<0.05)。结论福辛普利对EH并IGT患者降压的同时,还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从而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及顺应性。

    2011年36期 v.51;No.77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贾宾;蔡兵;王天龙;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与非CPB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0例,其中CPB组18例,非CPB组32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即刻(术前)和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左室作功指数(LVSWI)。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CI升高(P<0.05);HR、MAP、PAMP、PAWP、CVP无明显变化;LVSWI提高,且两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非CPB组术后SVI升高,SVRI、PVRI降低(P<0.05)。CPB组术后SVI、SVRI、PVRI等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CPB组比较,非CPB组术后SVRI、PVRI水平下降(P<0.05)。结论行CPB与非CPB下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与CPB组相比,非CPB组在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体、肺循环阻力方面更具优势。

    2011年36期 v.51;No.77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心肌氧耗及缺血的影响

    欧阳碧山;姚立群;陈勇;梁敏;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心肌氧耗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合并冠心病的开胸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术中以HP多功能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无创血压、SpO2和心电变化,应用ST-T段自动分析监测系统监测ST段及T波变化。于麻醉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0 min、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术毕、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 min,记录上述各参数。以收缩压(SB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作为心肌氧耗的指标,以ST段及T波改变作为心肌缺血和缺氧的指标。结果 C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拔管完毕时、拔管后30 min,SBP、HR、RPP均有升高(P<0.05);D组在注射右美托咪啶10 min后各时间点ST段及T波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能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缺血,有助于降低围术期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

    2011年36期 v.51;No.77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应用研究

    张小杉;哈斯;吴晓萍;王晓磊;冯天鹰;雪梅;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并探讨其诊断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记录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切面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峰值收缩应变,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纵向应变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各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各段室壁应变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部分节段的应变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2011年36期 v.51;No.77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无症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神经影像学特征

    郎颖涛;刘占矿;崔玉环;魏玉磊;

    目的对无症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受检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阐述。方法对无症状志愿受试者行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后,将其分为无症状VBD组及对照组,对两组间的CVD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对无症状VBD受试者基底动脉(BA)及椎动脉(VA)的直径、高度和水平位移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症状VBD组高血压、肥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和有中风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无症状VBD组患者BA直径为(4.8±0.2)mm,1例BA存在严重延长及水平移位;小梗死灶14例,脑干受压1例,脑积水1例,脑囊状动脉瘤1例。结论无症状VBD受试者中男性居多,存在高血压、吸烟、CVD或脑卒中家族史等多项危险因素,且小梗死灶的发病率较高。

    2011年36期 v.51;No.77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磷酸肌酸钠治疗妊娠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

    俄洛吉;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妊娠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可辅助治疗妊娠合并心衰,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且安全可靠。

    2011年36期 v.51;No.77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体部伽玛刀二程放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评价

    单国用;刘兴安;黑玲巧;

    目的探讨基于体部伽玛刀的二程放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30例不能手术治疗的局部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程放疗组和二程放疗组,分别采取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分次放疗,单程放疗组300 cGy/次,5次/周,共18~19次;二程放疗组330 cGy/次,5次/周,共13~15次3,个月后给予二程补量放疗400 cGy/次3,次/周,共4~5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单程放疗组和二程放疗组原发灶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7.8%和83.3%(P<0.0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6.7%和93.3%(P<0.05);体质量增加分别为46.7%和50%(P>0.05);减黄率分别为70.0%和76.7%(P>0.05);生存期分别为(15.6±1.8)(、25.9±1.2)个月(P<0.05);放疗期间Ⅰ~Ⅱ级胃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3%和66.7%(P>0.05),Ⅲ~Ⅳ级发生率分别为20%和0.7%(P<0.01)。结论二程放疗可获得更高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并能降低放射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2011年36期 v.51;No.77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吴其明;宋毓青;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部分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36期 v.51;No.770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活体肝移植供体的选择与评估

    蒋文涛;张骊;李俊杰;柴军武;朱志军;潘澄;郑虹;邓永林;沈中阳;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供体筛选流程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07年10月进行的37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筛选临床资料。结果 65例候选供体,标准化供体筛选后37例作为活体肝移植供者行供肝切除术,排除率为43.0%。排除原因依次为ABO血型不符、病毒性肝炎、残肝体积不足、供肝脂肪变、包括肝脏解剖变异在内的其他原因等。活体肝移植供肝类型:右半肝包括肝中静脉14例,右半肝不包括肝中静脉20例,包括肝中静脉的左半肝1例,左外叶2例。供体年龄为21~60岁。实测供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之比为0.675%~1.03%,供体住院(13±3)d,均痊愈出院。供体无输血占70.3%,供体异体输血占2.7%,输注术前储备自体血400 ml占27.0%。供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合理的供体筛选流程是确保供体安全、保证活体肝移植成功开展的基础。

    2011年36期 v.51;No.77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钠素N端前体肽的水平及意义

    苑杰;王静;

    目的探讨脑钠素N端前体肽(NtBNP)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35例脑梗死患者、30例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及31例健康人血浆NtBNP、心钠素(ANP)、内皮素(ET)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NtBNP、ANP、ET水平明显高于危险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脑梗死组Nt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 NtBNP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2011年36期 v.51;No.77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TG、TC、HDL相关性研究

    赵清海;阮长武;石益海;耿一波;王占成;陈锐;

    目的研究国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TG、TC、HDL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Hp检测阴性、弱阳性、阳性组之间TG、TC、HDL差别。结果各组间性别、体质量指数没有明显差异,但阳性组TG、年龄大于阴性组,经校正年龄对血脂的影响后发现3组之间TG、TC、HDL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与TG、TC、HDL均无独立相关性,这与以前国外类似研究明显不一致。

    2011年36期 v.51;No.77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与血脂水平关系研究

    马爽;徐甲芬;张焱;王月;蒋文国;金海丽;施万英;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根据体质量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160例糖尿病患者分4组:初发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初发糖尿病体质量超标组、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体质量正常组及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体质量超标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体质量超标组的TC、TG、LDL-C高于体质量正常组,HDL-C则低于体质量正常组;初发糖尿病组的TC、TG、LDL-C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组,HDL-C亦呈降低趋势。结论体质量超标及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降低体质量、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

    2011年36期 v.51;No.77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唐山市城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王大力;侯防震;彭延波;熊鑫;张江;

    目的分析唐山市城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病例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同期相匹配的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查体者160例做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大等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腹型肥胖、心理压力大与缺血性脑卒中正相关,每日水果蔬菜摄入、规律锻炼与其负相关,P均<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腹型肥胖、心理压力大是唐山市城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的显著危险因素,每日水果蔬菜摄入、规律锻炼为保护性因素。

    2011年36期 v.51;No.77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胰腺炎与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分析

    张晶;徐樨巍;丁召路;于飞鸿;王国丽;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炎和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关系。方法选择以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入院诊断为胰腺炎的患儿18例,并与进一步行腹部肝胆胰腺B超、CT检查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有胰胆管病变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例患儿中诊断急性胰腺炎14例,慢性胰腺炎4例。18例胰腺炎患儿先天胆总管扩张6例,胆管扩张1例,胆总管囊肿5例,APBDU 6例(不伴胆管扩张)。9例接受手术治疗6,例胰腺炎治愈,3例好转;1例胰腺胸膜瘘患儿接受ERCP支架扩张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7例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稳定出院;1例未愈。结论 APBDU是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胰腺炎患儿潜在的胰胆管解剖学上发育异常和异常胆道病变,利于病因治疗、提高预后。

    2011年36期 v.51;No.77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脂质体载Gd-DTPA磁共振示踪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胡慧;单秀红;戈延茹;姜树红;尉传社;潘冬刚;

    目的了解二乙三胺五乙酸钆双葡甲胺(Gd-DTPA)被脂质体包裹后磁共振信号有无变化。方法制备Gd-DTPA脂质体、长循环的PEG-Gd-DTPA脂质体;取Gd-DTPA浓度相等的Gd-DTPA脂质体悬液、PEG-Gd-DT-PA脂质体悬液和Gd-DTPA PBS溶液各1 ml分别置EP管中,并用1 ml PBS液的EP管作对照;同时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机型为西门子3.0T MR Trio a TIM和西门子1.5T MR Avanto。3.0T MR的成像序列为FL2d-T1W和SE-T1W;1.5T MR的成像序列为SE-T1W、TSE-T1W和TSE-T2W。结果 Gd-DTPA浓度相同的Gd-DTPA脂质体悬液、PEG-Gd-DTPA脂质体悬液和Gd-DTPA PBS溶液的磁共振信号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质体载Gd-DTPA磁共振示踪成像是可行的。

    2011年36期 v.51;No.770 73-7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精囊腺穿刺协助诊治末端梗阻性无精症

    姚品;王一娇;王晓彬;丛杰;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精囊腺穿刺在末端梗阻性无精子症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男性不育患者行直肠超声检查,在其引导下行精囊腺穿刺术,抽取精囊腺内液体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结果 5例患者的精囊内液体均呈黄色乳糜状,其中4例在前列腺中检测出大量精子,1例未检出精子。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精囊腺穿刺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穿刺准确、术后并发症少,可准确判断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梗阻部位是否为射精管,为实施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2011年36期 v.51;No.77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种依那西普治疗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高克明;胡晶;周琼竦;

    目的比较3种依那西普治疗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36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被随机分成A、B、C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A组剂量为25 mg/次、每周1次,B组25 mg/次、每周2次,C组50mg/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6、、12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3周,测定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3种治疗方案在见效时间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治疗12周后,各种方案的疗效以及疗效维持时间接近(P>0.05)。结论依那西普25 mg/次、每周1次的方案是非常经济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36期 v.51;No.77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尿动力学检查在预测混合型尿失禁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应用

    李宁;薛东炜;刘屹立;王平;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预测混合型尿失禁(MUI)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应用。方法 47例接受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O)女性MUI患者,术后3个月按有无OAB分组,比较两组术前的尿动力学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有差异的参数进行评价。结果 OAB组25例,非OAB组22例,两组之间逼尿肌开放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将逼尿肌开放压代入ROC曲线进行分析,其曲线下面积为0.86±0.09,当临界值≥28 cmH2O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为28%,阴性预测值为58%。结论逼尿肌开放压作为预测MUI患者术后OAB的工具,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试验来证实临界值。

    2011年36期 v.51;No.77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疗效观察

    李文刚;聂为民;何艳梅;夏晶;孙立茹;赵敏;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8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前3个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阿德福韦酯10 mg,均1次/d,以后单用阿德福韦酯,共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以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56例治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Child-Pugh评分下降,症状改善;治疗后肝脏功能好转,表现为ALT、AST、BIL下降,ALB上升;治疗结束时HBV DNA较治疗前下降(P<0.05),有41例HBV DNA转阴或下降至少3个对数级,46例HBeAg阳性者中21例阴转。结论拉米夫定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是活动性乙肝肝硬化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2011年36期 v.51;No.77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

    孙剑经;逯海;姚世媛;张斌;

    目的通过临床常用检查法与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法的比较,探讨后者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食道癌(包括癌前病变)患者和45例食管良性狭窄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黏膜脱落细胞行DNA倍体分析,同时将DNA倍体分析、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分别与食道癌术后临床及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DNA倍体分析对诊断疾病准确性分别为67.6%、77.1%5、4.3%和8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5%、72.3%、61.8%和92.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7%、51.2%、64.3%和77.6%。DNA倍体分析对食道良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1.1%。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DNA倍体分析在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尤登指数值分别为0.373、0.555、0.1120、.806。结论 DNA倍体分析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优于普通检查手段,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2011年36期 v.51;No.77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朗贤平;哈敏文;殷南昌;刘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回顾性研究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MG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开胸行胸腺切除治疗MG的23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均无术后死亡,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天数VATS组优于常规开胸组(P均<0.05)。结论 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MG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美观、效果良好。

    2011年36期 v.51;No.77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庄志兵;杨全德;刘景宏;袁伟;谭杨;

    目的探讨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切肝术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10月行肝切除32例患者分为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组(研究组)和第一肝门阻断组(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切肝中、切肝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但2组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简易次全半肝血流阻断切肝术较第一肝门阻断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肝脏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2011年36期 v.51;No.77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小细胞肺癌综合预后因素分析

    刘寅;沈吉云;陈慧莉;丁晓燕;师文静;张铁权;李世辉;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细胞肺癌患者总体中位总生存时间8.0个月,<65岁组10个月、≥65岁组5.5个月(P=0.085),≥65岁治疗组中位总生存8.0个月、非治疗组3.0个月(P=0.007),<65岁治疗组中位总生存10个月、非治疗组5个月(P=0.007),<65岁治疗组与≥65岁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P=0.178;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2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CCI=1/0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及CCI<2是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与能否治疗和CCI评分明显相关。

    2011年36期 v.51;No.77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有限减压及选择性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

    焦建宝;郭召;薛金伟;

    目的评价有限减压及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6例,患者行一期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的固定、融合、矫形手术,采用VAS、OD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了临床随访,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率为75%,症状改善率为80%。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伤口感染3例,矫形效果丢失1例,无椎间隙塌陷、神经损伤、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术前要针对减压范围,固定部位和节段,植骨融合方式等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2011年36期 v.51;No.770 90-9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谭永刚;郑加贺;卢庆刚;邹华伟;关大刚;郑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PHC的9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TACE+3-DCRT,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观察比较2组近期疗效、生存率、肿瘤大小、甲胎蛋白变化、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2组近期疗效、肿瘤大小、甲胎蛋白、11、.5、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RT联合TACE治疗PHC较单纯TACE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安全性好,可作为临床非手术治疗的推荐疗法。

    2011年36期 v.51;No.77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治疗无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

    王艳丽;韩新巍;陈琛;赵高贤;

    目的探讨以明胶海绵微粒栓塞阴茎背动脉治疗无动脉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0例无动脉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阴茎背动脉造影并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结果 10例患者排除低流量型异常勃起后,造影见阴茎背动脉较粗,未见动脉海绵体瘘、动静脉畸形、假性动脉瘤等异常病变,介入栓塞后阴茎恢复疲软状态,临床治愈。对栓塞术后4、6和18个月患者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效果满意,未复发。结论超选择性阴茎背动脉造影及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治疗无动脉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安全、有效。

    2011年36期 v.51;No.770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638例临床观察

    赵丹丹;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8例(682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改变及眼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并随访1 a。术后第1天视力:>0.3者占90.6%,>0.5者占82.7%;术后3个月视力>0.3者占94.1%,>0.5者占87.4%。人工晶状体植入率为99.9%。主要并发症有术中浅前房9眼,后囊膜破裂13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48眼,色素膜炎3眼;术后中、晚期黄斑囊样水肿2眼,后囊膜混浊35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核坠落、角膜失代偿、悬韧带断裂、眼内炎性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难度较大,但只要严格规范操作、正确处理并发症,就能够保证手术效果,术后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2011年36期 v.51;No.770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研究

    赵磊;王念跃;张红梅;

    目的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61例HIV感染者全血样本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检测。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3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4/CD3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检测进行HIV感染者CD3、CD4、CD8计数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进行HIV感染者CD3CD4CD8计数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

    2011年36期 v.51;No.77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固定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黄伟;李振宙;商卫林;吴闻文;侯树勋;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新鲜成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正、侧位X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随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或开放复位LCP内固定,平均随访1.6 a,最终采用功能评分判定功能。结果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开放复位LCP内固定优良率为91.3%。结论外固定架和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都能够取得良好效果。LCP内固定优良率高于外固定架组;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

    2011年36期 v.51;No.770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肺非鳞癌的临床比较

    狄杰;周海燕;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肺非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5例肺腺癌和大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培美曲塞组和多西紫杉醇组。培美曲塞组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滴>10 min;多西紫杉醇组给予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滴2 h。两组均21 d为1周期,至少观察2个周期。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有效率分别为28.4%和7.6%,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4.3%和37.0%,P<0.05。培美曲赛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心电图改变、脱发发生率低于多西紫杉醇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水肿、皮疹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培美曲塞二线治疗肺非鳞癌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多西紫杉醇,毒副反应更低。

    2011年36期 v.51;No.77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东菱迪芙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治疗效果

    徐彧;王君影;李佩忠;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首次剂量为巴曲酶10 BU溶于0.9%氯化钠液250 ml缓慢静滴,以后剂量为5 BU溶于0.9%氯化钠液200 ml缓慢静滴,隔日1次,连用4次;对照组:采用红花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10 d为一个疗程,同时给予三磷酸腺苷、肌苷辅助治疗。2组患者均于第1疗程结束后2 d内复查纯音测听,并抽血检测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P<0.05;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

    2011年36期 v.51;No.77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临床分析

    梁耀斌;王丽云;

    目的进一步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探求更加有效的诊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OPD合并肺结核老年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细菌感染多,晨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PCR检查阳性率高,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检测阳性率低,胸片和CT病灶部位及形态多不典型,临床易漏诊误诊。经过个体化治疗后2,57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有20例因重症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老年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

    2011年36期 v.51;No.77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多维数据分析规范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规律

    王羽丰;杨一帆;林定坤;陈博来;

    目的应用多维数据探索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将300例颈性眩晕患者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后,经过临床表格的横断面调查,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临床症状分类,经过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专家讨论决定本研究初步分型。结果颈性眩晕可分为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兼痰湿阻络型和气血两虚型及气虚血瘀型。结论应用多维数据分析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能较好地规范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规律,促进中医的发展。

    2011年36期 v.51;No.770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危型HPV病毒载量结合分型检测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

    张蓉;侯文静;喻康;邬美玉;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毒载量结合分型检测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6例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和HybriMax技术对HPV DNA进行病毒载量和分型检测。结果本组受检者HPV DNA阳性率达93.9%(62/66)。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与是否侵入宫颈间质有关(P<0.05)。多重感染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是否侵入宫颈间质有关。80%高危型HPV在术后半年内为阴性。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有关。HCⅡ和HybriMax技术结合检测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2011年36期 v.51;No.77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腮腺肿物切除重建腮腺筋膜预防Frey’s综合征临床观察

    李志军;蔡现良;

    目的探讨在腮腺区域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并重建腮腺嚼肌筋膜、恢复腮腺嚼肌筋膜屏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腮腺区域切除术中保留并重建腮腺嚼肌筋膜患者44例为实验组,术后进行随访,采用碘—淀粉试验检测,观察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病率;对照组采用在腮腺嚼肌筋膜下翻瓣,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物。结果实验组31例患者中潮红1例、碘—淀粉试验阳性3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出汗1例、潮红5例、碘—淀粉试验阳性12例。结论切除部分腮腺保留并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Frey’s综合征效果明显。

    2011年36期 v.51;No.770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脉糖眼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TNF-α水平的影响

    徐寒松;孔德明;向慧;

    目的观察通脉糖眼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CRP、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DR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同时收集同年龄健康者5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予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CRP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R患者TNF-α及CRP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治疗8周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能有效降低DR患者TNF-α及CRP水平,从而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2011年36期 v.51;No.770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医学前沿

  • Caspase3介导的放疗后肿瘤细胞再增殖

    黄亚明;

    <正>肿瘤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肿瘤经化疗或放疗后明显缩小,病情有所缓解,但相隔一段时间后会复发。复发性肿瘤往往比原发肿瘤生长快,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抵抗,也更容易发生转移。最近一项研究发现(Nature Medi-cine 2011,17:860-866),作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级联反应终

    2011年36期 v.51;No.77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病理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肇阅;张荣明;

    <正>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致残,因此病理性瘢痕一直是烧伤整形领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病理性瘢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中药疗法、压力疗法、放射疗法、激光疗法等,但是每一种疗法的疗效都不能得到肯定,均在探索之中。本文就

    2011年36期 v.51;No.770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顽固性高血压

    陈晓曙;王毅;朱恩强;蔡军;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66岁。因"血压高10 a,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 d"于2010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10 a发现血压高,近年来口服"络活喜、依那普利、速尿、倍他乐克片",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左右。近3 d血压突然明显升高,呈阵

    2011年36期 v.51;No.770 116-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