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茂;宋怡;李家宇;张桂敏;马润伟;
目的探讨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合并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狭窄患者的脑保护方法。方法 4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合并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狭窄患者,均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的狭窄程度、灌注量和方法将分为A、B1、B2、C1、C2组。A组(颈内动脉狭窄度<50%)行单纯深低温停循环(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5~10 ml/(kg.min);B1组(颈内动脉狭窄度50%~70%)行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5~10 ml/(kg.min);B2组(颈内动脉狭窄度50%~70%)行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10~15 ml/(kg.min);C1组(颈内动脉狭窄度>70%且合并脑基底动脉环狭窄)行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10~15 ml/(kg.min),C2组(颈内动脉狭窄度>70%且合并脑基底动脉环狭窄)行DHCA、经右腋及左颈总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10~15 ml/(kg.min)。结果A组0例、B1组3例、B2组0例、C1组3例、C2组0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B2、C2组患者脑干听神经诱发电位明显低于B1、C1组(P均<0.05)。结论采用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合并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狭窄时,适当增加DHCA灌注量和行双侧脑灌注,可保护脑功能。
2011年38期 v.51;No.77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海渊;葛圣林;冯俊波;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小鼠主动脉壁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8月龄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试验组予4.5 mg/(kg.d)血管紧张素Ⅱ腹腔注射,对照组予12 mg/(kg.d)去甲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每次注射后30 min用鼠尾测压器测量血压并记录,持续14 d。14 d后处死小鼠,取出主动脉壁行病理检验观察动脉壁结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主动脉壁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结果实验过程中试验组小鼠血压为(134.5±3.5)mmHg,对照组为(132.9±2.7)mmHg,P>0.05。试验组12只小鼠主动脉管壁中膜变薄,部分可见断裂,7只形成明显主动脉夹层;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壁则未见明显变化。试验组小鼠主动脉壁组织中MMP-9、MMP-2、TIMP-2表达量分别为0.451 3±0.022 1、0.508 4±0.013 1、0.623 8±0.014 2,对照组分别为0.285 7±0.011 3、0.381 4±0.020 3、0.354 5±0.021 3,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升高主动脉壁组织MMP-9、MMP-2和降低TIMP-2损伤小鼠主动脉壁,甚至引起主动脉夹层。
2011年38期 v.51;No.77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宏伟;王武军;廖崇先;杨谦;单忠贵;邱风;朱壮辉;
目的观察并比较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雾化吸入、静脉泵入预防体外循环肺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5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雾化组(M组)于术前48 h以生理盐水5 ml加米力农注射液5 mg缓慢雾化吸入,1次/8 h;静脉组(V组)于术前48 h每24 h静脉泵入米力农注射液15 mg,生理盐水稀释成50 ml,2 ml/h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C组)术前不做药物处理。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72 h(T4)及术后7 d(T5)测定两组患者肺血管阻力、氧合指数,同时检测静脉血与动脉血白细胞计数比值(V/A)、血浆丙二醛(MDA)、人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肺血管阻力不同程度升高,氧合指数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M组两指标的变化幅度较C组小,且较早恢复(P均<0.05)。三组TNF-α、IL-6、HSCRP、MDA、MPO活性在体外循环后均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M组的TNF-α在T2、T4、T5低于C组;在T1~T4,C组的IL-6、MDA高于M组;两组HSCRP均在手术后逐渐升高,并于术后24 h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M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的MPO在T2、T3、T5显著高于M组;M组的V/A白细胞比值在T1~T3显著低于C组(P均<0.05)。与C组比较,V组TNF-α在术后各时点水平均较低,且其IL-6在T1~T3亦低于C组(P均<0.05);但V组各时点HSCRP、MDA、MPO活性及V/A白细胞比值与C组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均>0.05);体外循环后M组MDA、MPO活性及V/A白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V组(P均<0.05)。结论雾化吸入及静脉泵入米力农均可预防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米力农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雾化吸入效果相对较好,原因可能是雾化吸入米力农可以减少局部白细胞的聚集和氧自由基产生。
2011年38期 v.51;No.77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仲敏;朱强;臧琦;王伟;
目的观察单孔法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手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下,通过单孔(直径5 mm)途径于针状胸腔镜下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105例。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全部患者手部多汗症状全部消失,平均手术时间(双侧)24 min,手温平均升高2.6℃。术后24 h胸壁切口处疼痛评分(3.0±0.6)分。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 d。术后3个月切口疤痕几乎消失。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齐敦益;焦皓;
目的观察氨溴索、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例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氨溴索0.5 mg/kg,U组在CPB过程中予1万U/kg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均未应用氨溴索及乌司他丁。分别在CPB前(T1)、CPB停止(T2)、CPB结束后2 h(T3)、CPB结束后4 h(T4)及CPB结束后18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通过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氧合指数(OI)。结果四组患者CPB后RI和OI较CPB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CPB后各时点A、U、AU组患者RI、OI均明显低于C组,AU组RI、OI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四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在T2开始升高并很快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IL-6、IL-8和TNF-α直到术后18 h仍未降至术前水平(P均<0.05)。与C组相比,CPB结束后各时点U组、AU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减低(P均<0.05),AU组降低更加明显(P均<0.05)。结论氨溴索、乌司他丁均可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乌司他丁的肺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从而减轻肺功能损伤,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2011年38期 v.51;No.77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健;谈永飞;葛志军;史国振;冯俊成;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JWA蛋白和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7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JWA、FAK蛋白。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JW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2±0.119、0.638±0.128,FAK分别为0.717±0.153、0.432±0.097,二者JWA、FAK蛋白表达量相比,P均<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JW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3±0.37、0.383±0.06,FAK蛋白分别为0.832±0.134、0.658±0.109,P均<0.05。JWA、FAK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36,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JWA蛋白表达下调,FAK蛋白表达上调,且其表达变化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JWA可能通过抑制FAK的表达,发挥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2011年38期 v.51;No.772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祝凯;牛亮;魏朝霞;吴翠娇;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C端结合蛋白(CtBP)1和p16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食管癌组织(观察组)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的CtBP1和p16蛋白,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1例、对照组29例CtBP1蛋白表达阳性,两组CtBP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P>0.05。观察组30例、对照组24例p16蛋白表达阳性,两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P<0.05。食管癌组织中p16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CtBP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均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下调,CtBP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2011年38期 v.51;No.77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艳丽;李华锋;高刚;
目的观察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效果。方法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或高龄(≥35岁)孕妇1 121例,经腹部穿刺抽取羊水,应用FISH技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检测,并将其结果与羊水细胞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均获得诊断结果,发现16例异常胎儿,其中7例为21三体,4例为18三体,5例为其他异常。FISH检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用FISH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艳红;朱振龙;杨文超;
目的观察胃腺癌组织中PINCH蛋白、环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73例胃腺癌组织中的PINCH、COX-2蛋白。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INCH、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4%、76.71%,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43.30%、40.00%,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PINCH、COX-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PINCH、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87,P<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PINCH、COX-2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和转移。
2011年38期 v.51;No.77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晓鹏;毕研文;刘相燕;王洲;王静;梁雪红;刘凡英;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的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NF-κB p65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取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SVAREC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HK组和LPS+p65 siRNA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予1μg/mlLPS诱导孵育。LPS+HK组和LPS+p65 siRNA组分别转染无义序列HK和p65 siRNA真核表达载体。继续培养72 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65蛋白,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周期,MTT法测算内皮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增殖率。结果 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量LPS组为0.913±0.073,较空白对照组0.527±0.053明显增高(P<0.05);LPS+HK组为0.926±0.065,与LPS组相比P>0.05,LPS+p65 siRNA组为0.473±0.071,与LPS组相比P<0.05。LPS组G0/G1期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增值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LPS+p65 siRNA组细胞与LPS组相比G0/G1期比例显著增高,S期细胞比例、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均<0.05),而LPS+HK组与LPS组比较P均>0.05。结论 NF-κB信号传导通路阻断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2011年38期 v.51;No.77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展;李红昕;袁贵道;訾捷;邹承伟;
目的观察小切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封堵器封堵大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253例大型继发孔ASD患者,ASD直径(19±7)mm,均在右胸骨旁第三或第四肋间作长1.5~2.5 cm切口,切开心包并悬吊,右心房外侧缝双荷包,将合适封堵器纳入输送管,在TEE引导下穿刺右心房荷包,通过ASD将封堵器送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6.0%(40/253),术后3个月为2.8%(7/253),1年为0.8%(2/253),5年为0.4%(1/253),7年时无残余分流。随访3个月~9 a,无其他晚期并发症。结论 TEE引导下封堵器封堵大型继发孔ASD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立超;李平;李燕;李建国;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顺铂联合鸦胆子油乳剂在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其中Ⅱ期21例,ⅢA期50例。治疗方案为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静滴;顺铂75 mg/m2,3~5 d内静滴;鸦胆子油乳剂40 ml,第1~10天静滴,每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停用化疗药物后,按上述剂量继续应用鸦胆子油乳剂6~8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的61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为68.9%(42/61),3年生存率为41.0%(25/61),中位生存期16.2个月(2.5~54.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结论长春瑞滨、顺铂联合鸦胆子油乳剂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疗效较好。
2011年38期 v.51;No.77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国志;武英蕾;张兆远;李华;徐卫国;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的(DS方案)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化疗中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36例,术前采用DS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多烯紫杉醇35 mg/m2,第1~8 d静滴,1次/d;替吉奥70 mg/(m2.d),第1~14 d餐后口服,2次/d。每3周重复,共3个周期。化疗后2周行手术治疗,观察DS方案化疗后临床有效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DS方案新辅助化疗后本组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显著、T分期、N分期显著降低(P均<0.05);R0切除率为75%(27/36);CR 4例、PR 17例、SD 11例、PD 4例。术中出血量为(362±19.0)ml,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5%(2/36);伤口感染率为8.3%(3/36)。DS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及胃肠道反应。其中3~4级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最高,为16.7%。结论 DS方案用于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志亮;姜波;马鸣;徐保彬;路轶;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孤立性肺部结节(SP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5例SPN患者,先在VATS下探查定位,然后行肺叶楔形切除并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为良性,则结束手术;若为恶性则在VATS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31例为良性病变,24例为恶性病变;30例行VATS下肺楔形切除,25例行VATS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VATS在SPN诊治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利于SPN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应做为SPN主要或标准的诊治手段加以明确。
2011年38期 v.51;No.77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宏生;杨宁;费忠化;仇杰;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室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7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室排血量综合征患者,予NE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临床状况明显改善,达到痊愈标准。其余2例患者死亡。结论 NE治疗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向利;宋会新;李志锋;张术波;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p53、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45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组织(食管癌组)、20例食道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良性肿瘤组)、20例食管正常者的食管组织(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p53蛋白,采用新柏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检测HPV。结果食管癌组44例p53表达阳性、40例HPV阳性,良性肿瘤组分别为2、2例,对照组分别为1、1例,食管癌组p53、HPV阳性表达率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相比P均<0.01,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食管癌组织中HPV、p53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53、HPV表达升高。检测HPV、p53有助于食管癌早期诊断。
2011年38期 v.51;No.772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英义;刘振波;张文峰;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同侧第二原发肺癌的疗效。方法 3例同侧第二原发肺癌,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第1次手术为左肺下叶切除,常规切除左肺上叶;另2例第1次手术分别为左肺上叶和右肺上叶切除术,均切开心包行余肺叶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均恢复顺利,至今无瘤生存良好。结论手术治疗同侧第二原发肺癌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在兴;刘学键;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0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大体观察肿瘤组织质硬、实性、切面灰白色,无包膜,浸润性生长。光镜下观察可见甲状腺正常结构被破坏,甲状腺滤泡结构消失,癌巢由多边形瘤细胞组成,细胞质多,嗜伊红色,核大小不一,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体积大,胞质淡染嗜伊红色,呈片巢状排列,可见脉管内瘤栓形成。病理检查确诊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6例。6例行免疫组化染色,Tg和CK/L蛋白表达阴性,CK/H蛋白表达阳性。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以甲状腺细胞鳞状化生伴中度以上异型增生为主。免疫组化检查可见Tg和CK/L蛋白表达阴性,CK/H蛋白表达阳性。
2011年38期 v.51;No.77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召琳;田娜;吴伟;刘璐;宋伟;
目的观察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价方法对90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26例NRS<3分(NRS阴性组),余64例NRS≥3分(NRS阳性组)患者中32例于化疗前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32例未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测量所有患者入院及化疗第10天的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化疗前及化疗第3、7、10天的血清白蛋白、IgA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化疗10 d后NRS阴性组体质量指数为(24.2±2.48)kg/m2,NRS阳性组为(20.7±2.43)kg/m2,其中实验组为(21.9±3.11)kg/m2,对照组为(19.8±2.56)kg/m2,NRS阳性组与阴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化疗后第7、10天血清白蛋白、IgA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在预测营养不良风险方面效果满意。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增加机体营养物质储备,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强胃肠道免疫功能。
2011年38期 v.51;No.77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姜蕊;王胜昔;宋伟;
目的观察胃腺癌组织中Snail、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79例癌旁组织中的Snail、E-cadherin蛋白。结果胃腺癌组织中Snail阳性92例(82.1%),E-cadherin阳性38例(33.9%),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8例(35.4%)、79例(100%),胃腺癌组织中Snail、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Snail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P均<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212,P<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Snail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联合检测Snail、E-cadherin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2011年38期 v.51;No.77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岩;张十一;刘洋;金星;袁海;
目的观察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41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22例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均无手术后死亡者,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术后3~5 d患者肢体肿胀开始消退,术后5~10 d肿胀明显消退。静脉造影示下肢静脉血栓溶解,少数残存短段血管壁毛糙。38例获随访23例下肢深静脉主干通畅、瓣膜形态良好;11例深静脉不完全通畅、瓣膜形态模糊,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变形;4例髂静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芾男;张卓男;滕利;卢建建;胡国栋;靳小雷;归来;
目的比较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和小乳症患者乳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芳香化酶。结果乳房肥大症患者乳腺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芳香化酶的表达,其中8例为强阳性表达;原发性小乳症患者乳腺组织中芳香化酶均为阴性表达(P<0.05)。结论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有芳香化酶的表达,而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无表达。
2011年38期 v.51;No.77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恩达;张明生;
目的观察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并直肠肌鞘部分切除的疗效。方法 4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行经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行直肠后壁肌鞘部分切除。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39例获半年以上随访,4例失访。术后1年优16例、良15例、差8例,2年优23例、良10例、差2例,2年以上优29例、良4例、差0例。术后1、2、3、6、9个月肛管静息压分别为(20.0±6.4)、(21.0±8.3)、(22.0±10.4)、(24.8±9.9)、(24.9±10.3)mmHg,均低于术前的(37.6±12.3)mmHg,P均<0.05。结论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并直肠肌鞘部分切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春远;张爱红;王荣华;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原发性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1例表现为腹部包块并伴有不全梗阻,1例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意外发现。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肠管积气扩张,其中5例可见液气平面。3例行腹部CT检查,可见肠管被一层致密组织包裹成团,积气扩张、聚集成团呈菜花样改变。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质韧乳白色膜样物包裹、覆盖;大网膜呈不同程度缺如。解除肠梗阻后分离、切除包膜送检,病理检查示其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结论如患者出现其他原因难以解释的肠梗阻症状或包块,应考虑原发性腹茧征的可能。影像学检查特别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腹茧症的有效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原发性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以手术解除梗阻和分离切除包膜为主,但无症状者不建议手术。
2011年38期 v.51;No.77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耿建利;温德才;高若辉;李秀军;张勇;
目的观察胆囊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胆囊癌组织、10例正常胆囊组织及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Syk蛋白。结果 10例正常胆囊组织、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及18例胆囊癌组织中Syk蛋白阳性表达。Syk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前两者相比P均<0.05。Syk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而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Syk蛋白表达下调,且其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有关。
2011年38期 v.51;No.77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曙光;蒋辉;高其中;费伯健;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腔内网片植入(IPOM)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放式IPOM法治疗腹壁切口疝18(腹腔镜组)、23(开放组)例。结果两组手术顺利,术后复发率相比P均>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与开放手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但术后出血量更少,疼痛和住院时间短。
2011年38期 v.51;No.77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强;田振国;凌光烈;王竟;黄硕;李壮;鹿晓理;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方剂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20例。西药组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地塞米松、肠动力药,中药组给予自制中药方剂灌肠。结果两组均无中转手术者。中药组治愈17例,好转2例,无效1例,西药组分别为19、1、0例,两组疗效相比P>0.05。中药组治愈者用药时间(22.4±7.2)d,西药组为(24.8±9.7)d,两组用药时间相比P>0.05。结论活血化瘀联合通腑泻下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海萍;王海玉;郝天羽;王建业;李云飞;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后8 h受精失败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对65例642枚IVF后8 h未观察到第二极体的MⅡ期卵子实施ICSI。结果 ICSI后16 h观察到541枚卵子出现双原核及第二极体,判断为正常受精;第2天受精卵均出现卵裂,第3天观察到289个6~8个细胞的优质胚胎。移植胚胎152个,平均2.34个。移植后50 d行B超检查结果示临床妊娠29例(临床妊娠率44.6%)。结论 IVF后对未出现原核或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行ICSI妊娠率较高。
2011年38期 v.51;No.77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洁;熊芳;
目的观察卵泡穿刺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24例采用克罗米芬和(或)促性腺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PCOS不孕患者,在月经期第4~5天予克罗米芬50 mg口服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75 IU肌注,均为1次/d,共用4 d。B超示卵泡直径大部分在10~12 mm时,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卵泡穿刺术,尽可能多地刺破能见的卵泡,术后予黄体酮50 mg口服,3次/d,或20 mg肌注,1次/d,用10~15 d。在下次月经周期第2~3天给予上述剂量的克罗米芬和HMG,观察卵泡发育、排卵状况并安排同房。结果 22例出现优势卵泡发育和排卵,其中单卵泡发育13例,双卵泡发育6例,3卵泡发育3例,发育的优势卵泡全部排卵。安排同房后有9例妊娠,其中8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胎妊娠。结论卵泡穿刺术治疗PCOS不孕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世东;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内皮抑素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VEGF、MMP-9、内皮抑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MMP-9、内皮抑素水平分别是(172.6±45.3)pg/ml、(158.6±39.4)pg/ml、(69.9±18.5)ng/ml,对照组分别为(69.2±18.2)pg/ml、(71.9±19.5)pg/ml、(29.8±8.5)ng/ml,两组血清VEGF、MMP-9、内皮抑素水平相比P均<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9、内皮抑素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9、内皮抑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胃癌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关。
2011年38期 v.51;No.77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党安森;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AT患者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结果本组10例患者甲状腺体积增大,可见弥漫于两侧甲状腺的不均匀低密度影,CT值45~60HU,边缘模糊。6例行增强扫描可见低密度区不均匀强化。6例患者可见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影,直径0.7~2.2 cm,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缘亦模糊,无占位效应。行增强扫描4例,2例大结节(直径>1 cm)轻度强化,余2例患者强化明显。2例表现为一侧局限单发大结节,一侧弥漫低密度影。结论 SAT的特征性CT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增大,腺体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甲状腺内可见弥漫型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
2011年38期 v.51;No.77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宝丽;
目的比较膜式、离心甩片式制片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怀疑为宫颈肿瘤且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的7 42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3 726例采用膜式制片,B组3 696例采用离心甩片制片,均行巴氏染色,TBS诊断。结果 A组3 677例制片满意,B组3 691例,两组制片满意率相比P<0.05。A组检出阳性标本114例,B组106例,两组宫颈癌检出率相比P>0.05。制片过程中A组白片、空片常见,背景模糊,操作复杂,一次只能处理一张片,血性标本需预处理;B组细胞数量丰富、分布均匀,背景清晰,操作简单,一次能处理12张片,血性标本无需预处理。结论离心甩片式制片用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效果优于膜式制片。
2011年38期 v.51;No.77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利红;钟景琦;石磊;郭颖;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CET)卵裂球数目及胚胎存活状态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 146例不孕症患者,均进行CET。其中胚胎解冻后平均卵裂球数目<6个且胚胎全存活者20例(A组),平均卵裂球数目<6个且胚胎不全存活者28例(B组),平均卵裂球数目≥6个且胚胎全存活者30例(C组),平均卵裂球数目≥6个且胚胎不全存活者60例(D组)。各组均选择质量较好的1~3个胚胎进行移植。结果 A、B、C、D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0%、21.4%、43.3%、32.4%,C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临床妊娠率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CET辅助生殖者胚胎解冻后平均卵裂球数目及胚胎存活状态与临床妊娠率有关。平均卵裂球数目≥6个且胚胎全部存活的CET患者临床妊娠率最高。
2011年38期 v.51;No.77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秦岳;刘蓉;
目的观察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治疗老年妇女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对15例同时伴有子宫(穹窿)、阴道前后壁脱垂的POP患者行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8~150min,术中出血量150~500 ml,无输血病例,无直肠及膀胱损伤。住院时间5~9 d。术后随访1~18个月,盆底结构正常,POP均未复发。4例器官脱垂症状改善,5例腰骶部不适消失,9例便秘消失,11例压力性尿失禁治愈。术后发生网片侵蚀伴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1例,修剪侵蚀的网片后恢复正常。结论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治疗老年妇女POP能实现全盆底解剖和功能重建,近期疗效较好。
2011年38期 v.51;No.77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100例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妇和100例羊水正常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组胎儿宫内窘迫34例、羊水污染37例,对照组分别为10、13例,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污染发生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82例行剖宫产、1例行阴道助产、17例正常分娩,对照组分别为46、2、51例,两组剖宫产率相比,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3.4±0.9)k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9.7±1.2)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9.9±0.9)分;对照组分别为(3.3±0.6)kg、(9.4±0.9)分、(9.7±0.7)分,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剖宫产率有影响,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2011年38期 v.51;No.77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志翔;李广宙;张艳华;张培森;谢海;孙涛;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外敷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输卵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7例输卵管功能障碍患者,154条输卵管存在功能障碍。均予自制中药外敷;在月经来潮后第7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3次/d;同时直肠给康妇消炎栓,每次1粒,2次/d。两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用药1~6个疗程。结果改良的放射性核素输卵管显像检查结果示26条输卵管治愈、46条好转、64条无效、20条加重。治愈率为16.8%,总有效率为46.7%。结论自制中药外敷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输卵管功能障碍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业涛;宋世锋;肖海涛;张熙民;曾凡;陈世强;刘福存;徐孟凡;
目的观察缝匠肌髂骨瓣、部分臀中肌肌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缝匠肌髂骨瓣、部分臀中肌肌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2例(观察组),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0例(对照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68个月。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良20例,一般1例,差1例,平均Harris评分92.5分,并发1例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优良15例,一般3例,差2例,平均Harris评分83.6分;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2例,畸形愈合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2%。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肌骨瓣移植与单纯应用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可加速骨折愈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更好。
2011年38期 v.51;No.77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毕严斌;班艳林;石蓓;宋秀梅;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围术期麻醉管理的经验。方法 25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术中采用氯胺酮40~50 mg、咪唑安定1~2 mg、琥珀胆碱50 mg依次静注行麻醉诱导。间断静注芬太尼5~10μg/kg、阿曲库铵0.3~0.5 mg/kg,持续静注丙泊酚3~5 mg/(kg.h),间断吸入七氟烷1%~3%维持麻醉。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2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7±11)、(89±13)mmHg,心率分别为(85±12)、(83±13)次/min,P均>0.05。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3min,体外循环时间86~230 min。术后1周死亡1例,6个月内死亡3例。体外循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分别有19、25例使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8例出现室颤,均除颤成功。4例放置起搏器。21例泵入前列腺素E1或伊洛前列腺素和(或)吸入一氧化氮(NO)。5例泵入硝酸甘油。结论术中良好、恰当的麻醉诱导与维持及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心脏移植麻醉成功关键。
2011年38期 v.51;No.77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迎春;肖善杰;张十一;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胫骨髁劈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14例胫骨髁劈裂骨折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探查、复位,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平均为9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1分,P<0.05。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胫骨髁骨折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石荣玉;刘勤;谢士成;
目的观察克氏针张力带、Y型接骨板、双接骨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8例(A组),Y型接骨板固定9例(B组),双接骨板固定30例(C组)。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a。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后均于1个月内愈合,合并尺神经损伤的4例,均于术后半年恢复;3例骨折未愈合,均再次手术行双接骨板固定并植骨后愈合。全部病例无骨化性肌炎及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术后A、B、C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6.8±10.5)分、(89.3±9.8)分、(91.5±8.4)分,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对于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Y型接骨板、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1年38期 v.51;No.77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勇;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71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于伤后8 h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进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辅以CPM锻炼。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7~18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性愈合,未出现骨不连接或者延迟愈合、不愈合、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等情况。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邴来英;时鹏才;郭凤英;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的麻醉效果,探讨瑞芬太尼最佳应用剂量。方法 60例需行ERCP联合EST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各20例,分别予0.03、0.04、0.05μg/(kg.min)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3组患者麻醉中各时间段(诱导前后、进镜前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不良反应以及清醒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 C组患者诱导后、进镜前后、术毕MAP、RR明显低于A、B组(P均<0.01)。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清醒时间相比P均>0.05。A、B、C组分别有1、3、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 0.03、0.04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ERCP联合EST麻醉效果满意,是老年患者为较安全的麻醉方式。
2011年38期 v.51;No.77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龚宪军;樊艳宏;王红梅;
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递减组各50例,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常规组:60 mg/次,2次/d,共用6周;递减组:60 mg/次,2次/d,用2周;60 mg/次,1次/d,用2周;60 mg/次,隔日1次,用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6周进行慢性荨麻疹症状评分,并据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周时常规组和递减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66%,6周时分别为86%和88%,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和8%,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与常规疗法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2011年38期 v.51;No.77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爱娟;郑辉;刘辉;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DR患者(DR组)血浆PAI-1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其中单纯型DR(SDR)、增殖型DR(PDR)各20例,另设30例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无DR的糖尿病患者20例为疾病对照组(对照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结果 PDR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为(83.15±13.10)μg/L、DD为(1.32±0.24)mg/L,SDR组分别为(57.63±11.50)μg/L、(0.87±0.12)mg/L,对照组分别为(41.52±15.10)μg/L、(0.59±0.15)mg/L,正常组分别为(24.12±11.30)μg/L、(0.34±0.08)mg/L。SDR组血浆PAI-1、D-D明显低于PDR组(P均<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均<0.05)。结论 DR患者血浆PAI-1、D-D水平升高,其与DR病变程度有关。
2011年38期 v.51;No.77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沈秀中;邱莹;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静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95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3次/周。治疗组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10 mg静滴,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 PASI评分分别为(24.32±3.74)分、(14.25±3.41)分、(3.81±2.64)分,对照组分别为(23.15±4.51)分、(19.92±4.25)分、(5.12±2.69)分。治疗组治疗后14、28 d PAS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7.54%,对照组分别为9、21、12、4例和65.21%,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薄芝糖肽静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
2011年38期 v.51;No.77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东鸿;康平;刘红霞;李凯军;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80例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采用LASEK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LASEK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1.0(1.0±0.06)。屈光度观察组柱镜(-0.27±0.07)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58±0.10)D,P<0.05;观察组球镜(-0.31±0.16)D,与对照组的(-0.33±0.18)D比较,P>0.05。观察组40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主观感觉满意,自感无夜间眩光、光晕、不适等视觉症状。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EK矫正近视散疗效优于普通LASEK。
2011年38期 v.51;No.77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云;
目的比较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与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将11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5例。A组行离子射频消融术,B组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结果 A组治愈4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80.00%、总有效率96.36%;B组分别为35、8、3、9例和63.64%、83.64%。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P均<0.05。A组术后腭舌弓间距(DBAP)、腭咽弓间距(DB-PP)、悬雍垂基部至舌背距离(DBUB)、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3.15±0.55)cm、(2.62±0.60)cm、(1.60±0.54)cm、97.63%±2.25%,高于B组的(2.31±1.23)cm、(1.95±0.58)cm、(1.32±0.64)cm、94.53%±3.27%,P均<0.05;A组术后悬雍垂至咽后壁间距(DBUP)、悬雍垂表面积、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别为(0.52±0.14)cm、(0.43±0.04)cm2、12.27±3.14,低于B组的(0.85±0.15)cm、(0.78±5.68)cm2、22.56±2.38,P均<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OSAHS临床效果优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2011年38期 v.51;No.77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利娟;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RB患者肿瘤组织和瘤旁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结果观察组28例(58.3%)MMP-9阳性,36例(75.0%)VEGF阳性,对照组分别为0、5例(10.4%),两组MMP-9、VEGF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未分化型RB组织中21例(72.4%)MMP-9阳性、26例(89.6%)VEGF阳性,分化型RB组织中7例(36.8%)MMP-9阳性、10例(52.6%)VEGF阳性,两者MMP-9、VEGF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有视神经浸润RB组织中20例(95.2%)MMP-9阳性、21例(100%)VEGF阳性,无视神经浸润组织中8例(29.6%)MMP-9阳性、15例(55.5%)VEGF阳性,两者MMP-9、VEGF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MMP-9和VEGF表达升高。
2011年38期 v.51;No.772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润国;李科威;来卫东;刘琳琳;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组织中原癌基因Aurora-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组)、4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增生组)、2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对照组)中的Aurora-A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Aurora-A mRNA。结果前列腺癌组39例(84.78%)Aurora-A蛋白阳性,Auro-ra-A mRNA表达量为1.15±0.52;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2例(4.35%)、0.25±0.17,对照组分别为0例、0.11±0.04。前列腺癌组Aurora-A蛋白阳性表达率和Aurora-A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P均<0.05)。前列腺癌组Aurora-A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Aurora-A蛋白及mRNA均高表达。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Aurora-A蛋白及mRNA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2011年38期 v.51;No.77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勐;李建民;李泽福;隋德华;徐军;张文生;
目的观察颅脑CT动脉造影(CTA)联合颅底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CTA及颅底三维重建。结果 51例患者经CTA检查均证实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CTA及颅底三维重建获得的影像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其与颅底骨性标志、隆起的位置关系。据此确定手术方式,并进行预后和风险评估,然后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35例,轻度残废9例,重度残废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42例术后复查CTA,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 CTA联合颅底三维重建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夹闭术的指导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艳丽;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及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58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458例患者中296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157株、肠球菌32株、真菌21株、克雷伯杆菌17株、铜绿假单胞菌16株、变形杆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不动杆菌8株、枸橼酸杆菌5株,其他3株。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及复方新诺明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仅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也相当严重,仅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为100%。结论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高。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光磊;
目的观察用钛类材料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上颌骨骨折患者,28例采用钛类材料内固定,为观察组;5例用传统材料手术内固定,为对照组。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X线或CT,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25例、未完全愈合3例,对照组愈合2例、未完全愈合3例。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相比P<0.05。术后6个月评观察组优22例、良5例、差1例,对照组分别为0、2、3例。两组疗效相比P<0.01。结论上颌骨骨折应用钛材料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晓丽;侯明杰;赵会芳;宋萌;
目的比较用固态肝素锂与肝素钠稀释液抗凝的采血器采集的动脉血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检测结果。方法 80例患者,分别采用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采血器于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采集动脉血为A、B组,行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结果 A组动脉血标本PCO2、Ca2+、乳酸、HCO3-和碱剩余分别为(37.13±5.69)mmHg、(1.25±0.08)mmol/L、(1.43±1.04)mmol/L、(24.29±4.57)mmol/L、(-0.21±5.13)mmol/L,B组分别为(36.52±5.91)mmHg、(1.23±0.09)mmol/L、(1.38±1.04)mmol/L、(23.79±4.49)mmol/L、(-0.63±5.09)mmol/L,两组上述指标相比P均<0.05。结论用肝素钠抗凝采血器采集的动脉血PCO2、Ca2+、乳酸、HCO3-和碱剩余较肝素锂抗凝采血器采集的动脉血低。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祯庆;孙卫楠;李鑫;徐同生;
目的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80~102岁下肢骨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A组用0.5%等比重布比卡因,B组用2%利多卡因,均为单侧腰麻,两组均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10。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6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观察患者麻醉后下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10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评价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HR、SpO2、RR变化无明显差异(P均>0.05),A组麻醉前后MAP相比P均>0.05,麻醉后30 min B组MAP与A组同期相比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10时间显著快于B组(P均<0.05)。A组术侧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崔爱瑛;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来源、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株PAE的来源;用ATB PSE-5药敏实验检测PAE耐药性;用PCR法检测其中16种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32株PAE中110株分离于呼吸道标本。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替卡西林(40.9%),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7株。PCR结果示TEM阳性110株,PSE-1阳性18例,AmpC阳性81例,Ⅰ型整合子阳性60例,OprD阳性71例,其余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PAE以呼吸内科送检标本和呼吸道标本多见,多对替卡西林耐药。TEM、PSE-1、AmpC阳性、Ⅰ型整合子、OprD是常见耐药相关基因。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思彦;赵清风;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吸入七氟烷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γ-羟丁酸钠组(γ组)。γ组患儿静注γ-羟丁酸钠80 mg/kg麻醉诱导,然后视情况分次给予氯胺酮。S组患儿采用面罩法吸入6.0%七氟烷行快速诱导,置镜后视手术情况予2%~3%七氟烷经支气管镜侧孔吸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1)、诱导后(T2)、置镜后(T3)、术毕时(T4)及术后苏醒时(T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置镜条件,术中屏气呛咳、诱导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成功施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呼吸循环稳定,T3时S组SpO2为96.7%±1.9%,与γ组的91.8%±2.9%相比,P<0.05。S组下颌紧张、挑喉困难2例,术中呛咳屏气3例、术后舌后坠1例、苏醒期躁动10例、术后恶心呕吐2例,γ组分别为3、11、4、6、6例。S组术中呛咳屏气、术后舌后坠发生率低于γ组(P均<0.05),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γ组(P均<0.05)。S组麻醉诱导时间为(1.8±0.3)min,苏醒时间为(10.5±3.2)min,与γ组的(4.1±0.6)min、(44.3±17.0)min相比,P均<0.01。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短,麻醉平稳,效果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欢;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丙泊酚最适用量。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均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和维持麻醉;A、B、C组丙泊酚维持剂量分别为2、3、4μg/ml,三组均通过调整雷米芬太尼输注速度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并以此为零点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问答切题时间。结果三组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麻醉并发症。A组睁眼时间(4.4±2.4)min、拔管时间(5.2±2.2)min、问答切题时间(7.7±2.6)min,B组分别为(8.6±2.6)min、(9.8±3.1)min、(13.2±3.2)min,C组分别为(9.8±6.4)min、(12.2±3.6)min、(14.8±4.6)min,A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问答切题时间最短,与其他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2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最好。
2011年38期 v.51;No.772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国宝;张磊;吴秋合;张科验;周玲;
目的观察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术治疗小儿手部瘢痕的疗效。方法 30例(36只手)手部深度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小儿患者,均采用瘢痕切除、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术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根据手部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本组优25只手,良11只手。结论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术治疗小儿手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疗效满意。
2011年38期 v.51;No.77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