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主编寄语

  • 主编寄语

    田伟;

    <正>骨肿瘤专业可以说在四级学科里面也是比较小范围的专科。随着医学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这样的专业之中的专业越来越多,好处自然是可以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发展。我们本期组织这个专题,就是希望很少了解这方面的医学人士能够大致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进步,以便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做个参考,避免出现原则性的失误。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中国最早创建骨肿瘤专业的医院。回顾几十年来的专业拓展,他们自有与众不同的感慨和心得,很值得我们正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专家予以借鉴。本次专题他们集中了多种

    2011年40期 v.51;No.77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题—述评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特点

    牛晓辉;

    <正>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及治疗专业是从骨科专业当中独立出来的,而骨科专业则是从普通外科当中分离出来的。运动系统肿瘤包涵两层意思,其一是病变发生在与运动系统相关的组织结构中,更狭窄的定义就是病变发生在与骨科医生治疗相关的由骨及肌肉等软组织构成的运动系统结构当中;其二为病变的性质是肿瘤或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类似的类肿瘤疾患。由于颅骨与下颌骨在解剖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五官及颌面关系密切,往往不被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业所涵盖。在内脏的脏器的构成中包含有结缔组织,某些良、恶性肿瘤亦可以起源及发生在这些部位,由于这些肿瘤发生的部位与内脏解剖关系密切,影响内脏的功能,因此此类肿瘤也不包括在骨及软组织肿瘤之中。

    2011年40期 v.51;No.77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题—专题笔谈

  • 良性骨肿瘤及类肿瘤疾患的治疗策略

    牛晓辉;

    <正>这是一类病变都发生在骨骼上的良性肿瘤性病变,但由于其组织学构成不同,各自的生物学行为也不尽相同。类肿瘤疾患一般定义为由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异样增殖症及骨嗜酸性肉芽肿等组成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类似良性骨肿瘤,故在临床上常将其与良性骨肿瘤一同讨论。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是在诊断上最容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的病变,由于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对周围骨的破坏在影像

    2011年40期 v.51;No.77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软组织肉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丁易;

    <正>软组织肉瘤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恶性肿瘤,来源广泛、组织学表现各异,目前已经明确的软组织肉瘤亚型有50多种。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依次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脂肪肉瘤和滑膜肉瘤等。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是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很低,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的

    2011年40期 v.51;No.77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诊治应注重规范

    张清;牛晓辉;

    <正>原发恶性骨肿瘤是一组十分少见的恶性肿瘤,以骨肉瘤、尤文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代表,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壮年,位于膝关节周围,三十年前,主要以截肢为主,给患者造成肢体残缺,功能障碍;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高,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技术的飞跃发展,尤其恶性肿瘤化疗的应用,各种保留肢体技术不断成功应用,使众多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恢复。然而,我们同时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经非规范诊治后,往往因为术后的病理诊断与外科治疗方式要求不符而需要再次治疗,并且常常有因为诊断路径的缺憾,施以不当治疗,最终患者以丧失肢体为代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

    2011年40期 v.51;No.774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转移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郝林;

    <正>骨转移瘤是指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的骨骼转移病灶的总称。骨转移瘤作为一组疾病,单从数量看,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原发恶性骨肿瘤。这其中,癌所发生的骨转移占绝大多数(90%以上)。骨在人类恶性肿瘤转移的易感器官中,位列第3,仅排在肺、肝之后(亦有认为第4,第3为脑)。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机会各不相同。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部分消化系统癌症发生骨转移的几率较高。人体骨骼的不同区域,发生转移瘤的机会也不尽相同。脊柱、骨盆、肋骨、肩胛骨、颅骨和四肢骨的近心端是出现转移灶的高发区域。近年,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提高,综合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使得骨转移瘤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2011年40期 v.51;No.77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题—论著

  • CT与Iso-C融合技术在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刘巍峰;牛晓辉;张清;郝林;丁易;王涛;李远;马珂;赵海涛;

    目的评价术前CT设计与术中Iso-C融合技术在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对42例良性肿瘤和1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病灶局部术前CT扫描,并进行术前肿瘤边界、切除及重建设计。术中进行Iso-C导航三维扫描与术前设计CT影像融合,为外科切除边界的实施提供清晰的引导。结果平均融合时间为15.4(11~21)min,其中四肢骨(15.1±2.1)min,中轴骨(16.4±1.3)min,P=0.037。恶性肿瘤中边缘切除2例和广泛切除边界12例,从术后标本显示均具有安全的边界,其余囊内切除通过融合图像均可见足够的切刮范围,组织学证据表明恶性肿瘤标本切缘均为阴性。结论术中Iso-C的精确定位与术前CT良好的图像质量进行融合能够帮助外科医师更准确判定肿瘤边界,实施切除与重建。

    2011年40期 v.51;No.774 9-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切除中的应用

    王涛;张清;牛晓辉;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切除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患者5例,采用CT数据导航,采用Stryker公司的脊柱导航软件,术中导航指引定位、精确切除肿瘤,并保留股骨颈结构的完整。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导航手术,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缓解。经术野判定、术中导航指引器确认和术后X线平片确认手术边界充分、肿瘤去除彻底、股骨颈形态结构完整。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骨软骨瘤。平均随访28.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病理骨折。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可术中实时指导手术切除入路、检验切除结果,从而达到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的精确切除,避免了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股骨颈的病理骨折。

    2011年40期 v.51;No.774 12-13+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8)F-FDG PET/CT显像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

    李远;牛晓辉;徐海荣;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骨转移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骨转移患者,均以骨科症状为首发症状;骨破坏部位最终经病理均证实为转移癌;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就诊后为寻找原发病灶进行传统检查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结果传统检查发现57例(82.6%)患者的原发肿瘤,PET/CT检查发现原发肿瘤60例(87%),P=0.477。PET/CT后发现单发转移患者16例,多发转移53例。原发肿瘤平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6.04(1~18.1),转移灶中平均SUVmax值9.02(1.7~30.8),P=0.000。结论 PET/CT在发现骨及软组织转移病灶及评估疗效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40期 v.51;No.77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kit和PDGFR-β在硬纤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海荣;牛晓辉;张清;黄啸原;孙晓淇;

    目的研究C-kit和PDGFR-β在硬纤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it和PDGFR-β在65例硬纤维瘤及其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kit在硬纤维瘤和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和13.8%,P=0.982;PDGFR-β在硬纤维瘤和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和15.4%,P=0.024。结论硬纤维瘤肿瘤组织中PDGFR-β高表达,可作为潜在的靶点接受甲磺酸伊玛替尼试验治疗。

    2011年40期 v.51;No.774 17-1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导航系统点对点注册的误差分析研究

    王涛;张清;牛晓辉;张利;邱磊;郭俞伯;

    目的通过点对点注册实验的方法来分析注册区域内的误差分布状况和产生的原因。方法采用Stryker公司的计算机导航系统将股骨模型建立为计算机导航点对点注册模型,于股骨模型远端和干骺端制作38个注册点和4个标定点,行薄层CT扫描后将DICOM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软件中。随机选取3个注册点和1个标定点作为点对点注册的4个注册点,应用重复进行点对点注册的方法进行了48组实验。限定注册后192个注册点的软件误差小于1 mm并记录其数值,记录注册前后192个注册点的坐标值来计算实际误差,并对注册点实际误差的分布状况以及软件误差和实际误差的差异和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2个注册点的实际误差分布呈偏态分布,软件误差和实际误差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904),而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点对点注册区域内的准确性和准确率均很高,导航系统计算的误差并不能代表实际误差,但并不影响导航系统的实际准确性。

    2011年40期 v.51;No.774 19-2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唑来膦酸联合多柔比星治疗人骨肉瘤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刘巍峰;牛晓辉;张清;徐海荣;郝林;丁易;袁润英;陈大福;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单药在体内对人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明确ZOL联合DOX化疗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复苏后体外培养传代备用。48只SPF级BALB/c雌性裸鼠备用。运用组织块接种法于裸鼠右腋后皮下成瘤,实验分为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DOX组,ZOL低、中、高剂量组,DOX+ZOL组。根据肿瘤倍增体积和瘤重得出抑瘤率,按照金氏公式计算Q值明确两种药物对抑制肿瘤的相互作用关系。免疫组化Ⅷ因子评价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Tunel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DOX组、ZOL低剂量组、ZOL中剂量组、ZOL高剂量组、DOX+ZOL组抑瘤率分别为43.01%、16.83%、23.88%、6.66%、49.55%,Q值为0.87,显示二者效应为单纯相加;DOX组、DOX+ZOL组凋亡指数、MVD与NS组有统计学差异,但DOX组与DOX+ZOL组间无差异。结论对于人骨肉瘤OS-732皮下移植裸鼠模型,ZOL单药干预抑瘤作用不显著;ZOL与DOX联合用药在本研究实验动物体内表现为相加作用。

    2011年40期 v.51;No.774 22-2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盆软骨肉瘤的外科治疗(附13例报告)

    王守丰;熊进;骆东山;陈一心;王渭君;

    目的探讨骨盆软骨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骨盆软骨肉瘤患者,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1例,Ⅱ区3例,Ⅲ区4例,Ⅰ+Ⅱ区2例,Ⅰ+Ⅳ区2例,Ⅰ+Ⅱ+Ⅲ区1例。单纯切除术5例,半骨盆截肢术1例。肿瘤切除、TSRH内固定、植骨重建术2例。半骨盆假体重建术2例,同侧股骨近端截骨并普通髋关节假体重建术1例。肿瘤切除股骨坐骨融合术2例,其中1例切除术后复发行肿瘤再切除股骨髂骨融合术。结果随访3~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单纯Ⅰ区和Ⅲ区肿瘤切除后无重建,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半盆截肢患者术后功能评估最差,MSTS平均评分为76.4%。所在患者随访时未发现肺转移。并发症出现于4例患者,其中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各2例。外科边界:3例为边缘切除,1例广泛切除但肿瘤污染,其余为广泛切除。结论骨盆软骨肉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广泛的外科切除边界是患者长期存活、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个体化的切除重建方式是获得相对良好功能的关键。

    2011年40期 v.51;No.77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在骨肿瘤切开手术中的应用

    鱼锋;张清;郝林;丁易;孙扬;牛晓辉;

    目的探讨骨肿瘤切开手术中使用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有完整随访的骨肿瘤患者15例。姑息组为转移癌10例和骨髓瘤1例,共消融13处病灶,切开后先消融,再去除肿瘤;肿瘤全切组为累及髋臼的原发恶性或侵袭性肿瘤4例,先切除大部分肿瘤,只对髋臼区行射频消融,刮除髋臼肿瘤,保留髋臼骨质,以利重建。从手术技术、肿瘤学、并发症、肢体功能等方面综合评价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9个月、平均17个月。姑息组死亡9例,平均存活10个月(1~24个月),消融处均无肿瘤复发;肿瘤全切组有1例软骨肉瘤术后13个月复发,复发率25%。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以MSTS评分标准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1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1.8%。结论切开后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骨转移癌和侵及髋臼的侵袭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1年40期 v.51;No.774 28-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吻合血管腓骨近端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术后骨缺损

    董扬;杜鑫辉;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腓骨近端重建修复腕关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吻合血管腓骨近端移植重建腕关节。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全部病例进行分级,其中Ⅱ级7例,Ⅲ级16例。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有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肺转移,无明显的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及腕关节退变。腓骨与桡骨截骨端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腕关节平均活动度为掌屈36°、背伸43°、桡偏16°、尺偏26°,MSTS评分平均为8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近端移植重建腕关节是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良好的选择。

    2011年40期 v.51;No.77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医学前沿

  • 硬纤维瘤:依据生物学行为制定治疗策略?

    孙扬;

    <正>硬纤维瘤的特点之一即为其临床进程的不可预知性,有些病例即使在肿瘤充分切除后仍有很高的复发倾向,而另一些病例即使无需治疗也会逐渐趋于稳定。这种截然不同的预后使得其治疗策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一线的手术治疗已经引发争议。近10年来报道的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为25%~60%。硬纤维瘤的标准术式为切缘阴性的广泛切除,与软组织肉瘤的阳性切缘即预示复发不同,硬纤维瘤切缘阳性并非在所有报道中均为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显示R0切除后患者仍有可能局部复发,而一些R1切除且未加辅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帕米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骨肉瘤的研究

    杨勇昆;

    <正>二磷酸盐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高钙血症、骨纤维结构不良、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青少年疾病。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二磷酸盐尚有直接的抗肿瘤活性,而体外基础研究还显示,二膦酸盐无论是单用或是联合化疗都具有抗骨肉瘤活性。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Meyers等(Cancer 2011,8:1736-1744)开展了一项新的临床实验,入组了40例初治骨肉瘤患者(29例局限病灶、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ZH2在儿童软组织肉瘤中的作用

    金韬;

    <正>儿童软组织肉瘤是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肿瘤。手术治疗仅对50%患者有效,而常规化疗的耐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新的治疗靶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修饰造成的表观遗传学

    2011年40期 v.51;No.774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NDX-27对骨肉瘤细胞Fas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在骨肉瘤肺转移治疗中的可行性

    刘宏炜;

    <正>骨肉瘤肺转移患者治疗效果差,总生存率仅20%~25%。过去30年中,尽管尝试多种化疗方案仍未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开展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MD Anderson癌症中心前期曾报告,Fas通路在骨肉瘤患者的肺转移瘤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肺组织是人体少数持续表达Fas配体(FasL)的器官。肿瘤细胞表面Fas受体结合FasL及其他分子最终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诱导细胞的凋亡。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SNDX-275已被证实能够提高FasL表达

    2011年40期 v.51;No.774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尤文肉瘤的预后分析

    孙扬;

    <正>尤文肉瘤是一类好发于儿童的高度恶性肿瘤。一项基于美国加州癌症登记中心数据库的研究(Cancer 2010,8:1964-1973)回顾分析了1989~2007年间725例尤文肉瘤患者的预后状况,其中儿童(<18岁372例),成人(≥18岁)353例。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3.8%,10年总生存率为48.3%,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成年患者、西班牙人、经济状况差、

    2011年40期 v.51;No.774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题—临床研究

  • 分区背阔肌皮瓣在躯干部软组织肉瘤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商冠宁;孙平;邢浩;郑珂;王玉名;赵岩;

    目的探讨不同分区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躯干部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应用内上区、外下区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躯干部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25例,于广泛切除手术后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皮肤和肌肉缺损。术前根据胸背神经血管内、外侧支的体表投影设计内上区/外下区肌皮瓣,在肌皮瓣切取游离时,可根据需要扩大至保留分支的血管神经旁,但勿损伤保留血管神经分支。如需要较长的转移路径而延长血管蒂时,可在血管神经分叉处解剖神经血管,将胸背血管主干保留在移位区肌皮瓣内,而将胸背神经主干留存于保留区。结果应用不同分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时间平均28个月,25例肌皮瓣术后全部成活,4例因远处转移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移位肌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无明显肌肉萎缩现象;供区保留背阔肌外形良好,无明显萎缩,未造成背部外观畸形及肩关节运动障碍。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可以分为内上区和外下区,可依据修复不同而单独应用,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2011年40期 v.51;No.77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型人工膝关节术后伤口并发症分析

    徐立辉;张清;郝林;丁易;牛晓辉;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型人工膝关节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的84例初次肿瘤型膝关节重建患者,其中骨肉瘤60例、骨巨细胞瘤13例、其他肿瘤11例。股骨远端切除人工关节65例,胫骨近端切除人工关节19例。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 8例(9.5%)出现了伤口并发症,其中伤口不愈合3例,均为胫骨近端恶性肿瘤,行局部伤口清创后伤口均痊愈;伤口深部感染5例,均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确定感染的时间平均为术后10.3个月,细菌培养显示4例为阳性,其中多重细菌感染1例。伤口并发症的出现与性别、年龄及是否化疗无相关性。2例最终进行了截肢治疗。结论肿瘤型人工膝关节术后伤口并发症高,胫骨近端假体术后伤口容易出现伤口不愈合,股骨远端人工关节术后出现深部感染几率相对较高。

    2011年40期 v.51;No.77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回顾

    张帆;蔡郑东;孙伟;刘俊建;马小军;

    目的回顾分析13例髋臼周围肿瘤行手术切除,应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3例。手术切除髋臼肿瘤,使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均使用生物性股骨假体。其中8例行S-P入路,5例行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按Enneking(MSTS)术后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随访5~26个月,平均18.3个月,2例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局部复发,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肺转移,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无瘤生存,且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84%。结论髋臼加强环作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的一种方式,术前严格判断使用指征,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失血少,短期随访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2011年40期 v.51;No.77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

    潘琦;袁绍辉;刘伟;

    目的为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骶骨肿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和血管造影,利用明胶海绵选择性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24 h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为400 ml左右,术野清晰,手术耗时缩短,肿瘤完整切除,无明显副损伤。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利于肿瘤完整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011年40期 v.51;No.77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儿童长管骨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分析

    李国艳;王顺利;海国栋;史迎宾;王勤;

    目的探讨儿童长管骨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儿童长管状骨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例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综合分析,结合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讨论。结果此类疾病多发生于干骺端,以股骨和胫骨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短缩或畸形;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干骺端低密度扇形增宽,其内可见较大骨小梁间隔,并可见片状或条索状钙化影,边缘可见硬化边,一侧骨骺发育减慢,导致骨干向一侧弯曲。手术治疗以局部病变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为主,必要时可同时行矫形及钢板内固定。结论儿童长管状骨多发性内生软骨瘤患者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均可明确诊断,对于病变影响骨骺发育病例,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后效果良好。

    2011年40期 v.51;No.77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脊柱附件骨样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邓志平;丁易;

    目的探讨脊柱附件骨样骨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脊柱附件骨样骨瘤患者5例,位于腰椎4例,颈椎1例。入院前患者疼痛4~24个月、平均10个月,夜间痛明显。2例腰椎附件骨样骨瘤患者伴有神经症状,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结果术后第2天疼痛明显减轻,无需再口服止痛药,疼痛性质由术前发生于深部的疼痛变为伤口的浅表疼痛。术后随访12~74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及CT检查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所有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结论脊柱附件骨样骨瘤诊断依靠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准确定位瘤巢非常重要,完整去除瘤巢是避免复发的关键。

    2011年40期 v.51;No.774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骼肌转移癌临床特点分析

    杨发军;丁易;牛晓辉;邓志平;

    目的探讨骨骼肌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避免与原发的软组织肉瘤相混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7例骨骼肌转移癌患者,原发部位明确5例,分别为纵膈低分化鳞癌、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各1例;原发部位不明确2例,病理结果为小细胞未分化癌。首发症状:伴有疼痛的软组织肿物5例,仅有肿物不伴疼痛2例。发病部位:大腿3例、上臂3例、臀部1例。单发转移1例,伴肺转移的多发转移6例。6例患者术前局部行强化MRI检查,另1例行强化CT检查。结果 MRI表现为骨骼肌内软组织肿物,伴明显强化,其中2例患者周缘明显强化,伴中心坏死。6例行局部手术切除治疗,1例放弃治疗。诊断骨骼肌转移癌后3~19个月死亡。结论骨骼肌转移癌临床罕见,易被误诊为软组织肉瘤。好发于肢体的近心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射治疗。患者预后差。

    2011年40期 v.51;No.77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题—综述与讲座

  • 软组织肉瘤化疗的研究现状

    牛晓辉;黄真;张清;

    <正>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软组织及内脏器官的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1],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位于肢体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躯干和腹膜后;1/10患者就诊时即有远隔转移,1/3的患者死于肺转移。软组织肉瘤的组织亚型有50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脂肪肉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恶性神经鞘瘤、尤文家族肿瘤(包括尤文肉瘤和外周原始神经外

    2011年40期 v.51;No.77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骨肉瘤化疗临床意义和方案实施

    张清;牛晓辉;

    <正>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并且易发生转移,历史上,截肢是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疗只有10%~20%的患者能够长期存活,大部分患者在2 a内死于肺转移。85%~90%的患者就诊时已存在临床上不能发现的微转移灶,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90%。骨肉瘤患者中,超过50%的病灶位

    2011年40期 v.51;No.77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骨肉瘤肺转移二线化疗的现状

    黄真;牛晓辉;

    <正>骨肉瘤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而肺转移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目前认为,骨肉瘤一旦发生肺转移就预示着预后不良。随着原发肿瘤的治疗效果不断改善,如何有效诊治肺转移,构筑骨肉瘤治疗的第二道防线,延长骨肉瘤患者的总生存期,是目前骨肉瘤综合治疗的重要课题部分。近几年随着临床水平的提高、新药的开发、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前有所提高,手术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观点已被普遍接

    2011年40期 v.51;No.77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右膝疼痛、肿胀,逐渐加重

    鱼锋;张清;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疼痛、肿胀,逐渐加重。查体示右小腿上段前侧肿胀,未见静脉曲张,有皮温增高,可触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压痛明显,右膝关节无活动受限,周径患侧比健侧多3 cm。化验检查:AKP284 IU/L(正常0~90),LDH 161 IU/L(正常109~245),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和CRP均正常。右胫骨上段X线平片正侧位可见右胫骨近端干骺端混合性骨破坏,边界不清,可见大量成骨,骨皮质有破坏,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包块(图1)。

    2011年40期 v.51;No.77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骨与软组织肿瘤专题—护理园地

  • 股骨头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左雯;姚晋囡;王辉;

    <正>股骨近端是多种良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但单纯累及股骨头的肿瘤较为少见。针对单纯累及股骨头肿瘤的术后患者,护理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需要与主管医生密切配合,根据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计划,早期护理要到达改善关节功能,避免造成人为股骨头塌陷的目的。

    2011年40期 v.51;No.774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肿瘤临床用药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张晓琳;贾迎洁;高艳英;

    <正>骨肿瘤患者是十分特殊的群体,患者需要经历术前化疗、手术、以及术后化疗、放疗等一系列治疗。由于骨肿瘤科的药物具有各种特殊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用药后临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给患者最安全的治疗。骨肿瘤科护士仅凭一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从事本专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医疗风险。因此骨肿瘤护士与临床药师的配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临床用药存在的护理问题,探讨骨肿瘤科护士与临床药师相互配合重要性。

    2011年40期 v.51;No.77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阿霉素肾病大鼠nephrin及podocalyxin蛋白表达及泼尼松干预作用的探讨

    胡小云;张碧丽;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ADN)大鼠肾组织nephrin及podocalyxin蛋白表达及泼尼松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DN组、泼尼松组、对照组。于0、4、8周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24hUP)、血清胆固醇(Cho)及白蛋白(Alb)。实验8周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形态改变,计算肾小球细胞外基质面积与肾小球面积之比(ECM/GA),评估肾脏病理积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球nephrin、podocalyxin表达。结果实验4周时,ADN组较之对照组24hUP、Cho升高(P<0.05),Alb下降(P<0.01)。实验8周时,泼尼松组较ADN组24hUP、Cho下降,ECM/GA及肾脏病理积分降低,nephrin、podocalyxin表达增多,Alb升高(P<0.01)。ADN组nephrin、podoca-lyxin表达与24hUP、Cho、ECM/GA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均呈负相关,与Alb呈正相关;nephrin与podocalyxin呈正相关。结论 nephrin、podocalyxin与蛋白尿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泼尼松能减轻ADN大鼠的蛋白尿及肾脏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nephrin、podocalyxin表达来发挥肾保护作用。

    2011年40期 v.51;No.774 57-6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缩醛树脂卡环形变的体外实验研究

    廖岚;王军;欧阳少波;朱洪水;

    目的观察缩醛树脂(POM)卡环在反复脱位循环过程中形变的变化趋势。方法使用Instron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子数显卡测试钴铬合金卡环和临床常用POM—钴铬合金联合三臂卡环在不同材质(热凝塑料牙、离体牙、钴铬合金牙)前磨牙上2 880次脱位循环前后,卡环固位臂卡环尖和抗力臂卡环尖之间的距离变化值,以及POM—钴铬合金联合三臂卡环固位臂厚度的变化值。结果 2 880次循环周期后,钴铬合金卡环的固位臂卡环尖和抗力臂卡环尖之间的距离增加(P<0.01),而POM卡环的固位臂卡环尖和抗力臂卡环尖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在不同材质基牙上,POM卡环臂厚度均呈衰减趋势,塑料牙组卡环臂的厚度测定值分别高于离体牙组和钴铬合金牙组(P均<0.05)。结论 POM卡环形变低于铸造合金卡环;不同基牙材质对POM卡环形变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2011年40期 v.51;No.774 61-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续骶管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蓝雨雁;王亚峰;张阳;刘敬臣;

    目的探讨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及硬膜外导管置管长度对婴幼儿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将66例择期腹部手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3组均采用静吸全麻,两实验组经骶管穿刺并向硬膜外腔置入不同长度的硬膜外导管,记录3组BP、HR、SpO2、全麻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到拔气管导管的时间,两实验组的穿刺深度、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和麻醉阻滞平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BP、DBP、HR的变化较小,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验A组的硬膜外置管长度长于实验B组(P<0.05),但两组的阻滞平面、全麻药用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时硬膜外导管头端只需在S1~L5水平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

    2011年40期 v.51;No.77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潮气量通气对老年腹部手术肺顺应性及氧合的影响

    朱蔚琳;黄中华;张学刚;何并文;黄爱兰;李锋;胡彦艳;秦丹丹;

    目的研究低潮气量通气对老年人术中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例60岁以上、ASAⅠ或Ⅱ级老年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观察组潮气量(VT)为7 ml/kg预测体质量(PBW);对照组VT为12 ml/kg PBW。分别于插管后5 min(T0)、30 min(T1)、1 h(T2)、3 h(T3)4个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CL;并于各时点桡动脉处抽血测血气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eak、Pplat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2,P=0.013);两组CL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12);对照组T3时点PaO2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改善了老年人术中的氧合及CL,能减轻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

    2011年40期 v.51;No.77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大剂量阿米替林中毒误诊1例

    王晓东;陈丰;王凯;

    <正>患者男,18岁,因突发意识丧失2 h入院。2010年11月3日凌晨起夜时站立不稳,无法开灯,倒地昏睡,呼之不应。急送至我院急诊科。当时查体昏睡状态,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行头颅CT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给予胞二磷胆碱及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收入神经内科。查体:BP 150/100 mmHg,P 100次/min,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2 mm、固定于中间位、对光反射消

    2011年40期 v.51;No.774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成软骨型骨肉瘤伴双肺转移1例

    王斌;聂青;张军;

    <正>患者男,36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余,伴左腹股沟区疼痛,站立或活动后明显,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左下肢活动障碍在外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大腿根部可探及约4.4 cm×4.2 cm×2.9 cm混合回声肿物,边界清楚、规整。行左腹股沟肿物切除手术,会诊病理切片结果示:"成软骨型骨肉瘤"。外科建议行扩大切除手术,患者拒绝。2009年12月入我院查体:KPS评分70分。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体征。左腹股沟区可见一长约

    2011年40期 v.51;No.774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几种不同方法检测抗蛔虫抗体的建立

    何光志;田维毅;高英;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曹峰;黄高;蔡琨;韩洁;王乾宇;刘安胜;安传伟;查高武;张鹏;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对蛔虫感染进行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蛔虫虫卵蛋白为可溶性抗原,建立了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AGP)方法,检测100份来自农村小学生的血清样本。结果间接ELISA阳性检出率为10.00%(10/100),IHA阳性检出率为7.0%(7/100),AGP阳性检出率为4.00%(4/100)。结论间接ELIS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用于蛔虫病的诊断。

    2011年40期 v.51;No.77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泳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性神经及运动机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王显生;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合并Meynert基底核(NBM)损毁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神经和运动机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在注射NBM或生理盐水前1 d和注射后1、4、7、10 d测量NBM游泳组、NBM非游泳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和步伐,第11天用放射自显影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密度。结果 NBM两组注射后1 d步伐延长(P<0.01),随后恢复;注射后4 dNBM非游泳组步伐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和游泳组(P<0.01),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游泳组爬杆时间在注射后7、10 d短于NBM非游泳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游泳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相对密度较非游泳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下调(P均<0.01),后两组无差异。结论游泳运动能增强小鼠的运动机能,减轻NBM的损伤效应,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下调可能是其中机制之一。

    2011年40期 v.51;No.77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鼠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人IgG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鉴定

    张尤历;曹亮;徐岷;路筝;袁伟红;李兆申;

    目的构建大鼠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TREM-1)/人Ig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家蚕Bm细胞中实现稳定表达。方法克隆大鼠TREM-1胞外段与人IgGFc段,片段连接后PCR扩增,再与病毒穿梭载体BAC1连接,基因克隆,构建重组质粒。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筛选重组杆状病毒,在Bm细胞中进行融合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行蛋白鉴定。结果重组质粒酶切测序正确,确认克隆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说明该蛋白样品可被抗大鼠TREM-1抗体特异性识别,证明该蛋白为TREM-1/IgG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TREM-1/IgG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在Bm细胞中稳定表达。

    2011年40期 v.51;No.77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的Meta分析

    董铮;曾永保;梅志刚;王明智;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的有效性。方法全面搜集近15 a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的随机对照实验或临床对照实验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25篇文献共计1 604例患者的资料被纳入,其中19篇文献的总有效率合并比值比(OR)=4.45,95%CI为3.27~6.05;8篇文献膀胱残余尿量合并权重均差(WMD)=-53.20,95%CI为-58.09~-48.31;7篇文献排尿次数合并权重均差(WMD)=-2.42,95%CI为-2.96~-1.89;6篇文献每次尿量合并权重均差(WMD)=160.12,95%CI为136.28~183.9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各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疗效更优。

    2011年40期 v.51;No.77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药物性肝炎107例诊治分析

    佟静;王炳元;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消化内科确诊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用药史、用药种类、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炎的药物依次为中成药及汤药(37.17%)、抗生素(16.81%)、非甾体类药(10.62%)、抗结核药(10.62%)、免疫抑制剂(3.54%)等;临床表现以乏力及食欲减退、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所有患者停药后1周常规保肝降黄治疗,总有效率(好转或治愈)达80.37%。结论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重要因素,谷胱甘肽是治疗药物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2011年40期 v.51;No.77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362例颈椎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井永敏;丁俊琴;闫晓丽;李春柳;崔怡;李秀婷;陈红梅;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2例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原始住院记录,对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受伤原因、损伤类型、合并症、并发症和病死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为5.80%;颈椎损伤高发的年龄段为40~49岁(30.66%);高处坠落(35.36%)和交通事故(27.08%)是主要的受伤原因;好发部位为C5(21.27%)和C6(28.45%);并发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便秘(70.17%)、心率下降(42.27%)和低钠血症(39.50%)。结论了解颈椎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40期 v.51;No.77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茱萸水提取物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何杨;段斐;靳祎;王恩军;

    目的探讨山茱萸水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山茱萸水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山茱萸水提取物对Hela细胞抑制作用较强,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良好;经不同浓度山茱萸水提取物作用的Hela细胞电泳均出现相差约200 bp的DNA梯子状条带,形态学观察到细胞凋亡。结论山茱萸水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诱导其细胞凋亡。

    2011年40期 v.51;No.77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术中射频消融、~(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

    杜继东;李为民;郑方;刘浩润;许长涛;郭楠;

    目的探讨术中射频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实验组16例采用术中射频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单纯区域性灌注化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及CA19-9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1.25%)高于对照组(27.78%);实验组治疗后CA19-9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实验组9、12个月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结论术中射频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2011年40期 v.51;No.774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

    迟林;李昊淼;许晓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 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外周血CD+3、CD+4/CD+8、CD1+6+CD5+6/CD-3 NK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CD8+/CD3+细胞明显升高(P<0.05),CD+4/CD+3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与合并血管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应加强免疫功能监测,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2011年40期 v.51;No.77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金合金基底烤瓷修复体临床效果观察及分析

    张隼利;

    目的观察高金合金基底烤瓷修复体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变色牙、四环素牙、牙体缺损及牙列缺损的患者,采用高金合金基底烤瓷修复体进行修复,临床观察18~24个月,观察烤瓷修复体色泽、边缘密合度,烤瓷修复体崩瓷、折裂、有无变形,牙龈的健康状况及颈缘染色现象。结果高金合金烤瓷修复体未出现崩瓷、折裂,无变形,色泽稳定,无变色、着色,边缘密合,无颈缘染色及牙龈退缩现象。结论高金合金基底烤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临床修复材料。

    2011年40期 v.51;No.77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病变的临床病因分析

    崔爱民;柏楠;张自琴;蔺锡侯;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甲状腺病变的关系及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1991~2009年收治的105例PHP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合并甲状腺病变的详细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内分泌指标,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病并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合并甲状腺病变的并发率为39.0%,≥40岁女性并发率为60.5%。甲状腺病变主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7/41)。两病并发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年龄与性别,而与甲状旁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降钙素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 PHPT患者中甲状腺病变高发的原因可能是两病均高发于中老年女性。在PHPT的诊治中不能忽视甲状腺疾病的并存问题。

    2011年40期 v.51;No.77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合体滋养层细胞微粒在子痫前期重度发病中的作用

    刘艳慧;黄亚绢;

    目的探讨合体滋养层细胞微粒(STBM)在子痫前期重度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硫酸镁对STBM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为子痫前期重度患者20例,对照组为同期相似孕周的门诊健康孕妇10例,采用ELISA法测定母体外周血血浆STBM水平。结果实验组STB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应用前后,实验组STB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BM参与子痫前期重度的发病过程,硫酸镁对患者血浆STBM水平没有影响。

    2011年40期 v.51;No.77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型清创术在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分析

    靳鹍;霍鸣;

    目的探讨改良型清创术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技巧和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3例(53只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的15眼予以传统型清创术,B组的38眼行改良型清创术,术后观察比较视力改变、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有无二次手术、有无复发、治愈病程时间等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0~270 d、平均45 d。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但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上皮修复时间、治愈病程时间短于A组(P<0.01)。B组再次手术5例(13.2%),少于A组的11例(73.3%)。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改良型清创术是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式,一次性治愈率高;其显微手术技巧易于掌握,便于大量推广。

    2011年40期 v.51;No.77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的治疗观察

    付文静;张沛;邓英辉;贾强;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例稳定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2个月以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24周,维持使用原透析处方及用药,观察患者透析前血压、透中最低血压的变化和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脱水量和透析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血压在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P<0.05)并达到稳态,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继续治疗12周后低血压发生率未再发生显著性变化;脱水量在12周后有增加,透析后体质量在12周后有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

    2011年40期 v.51;No.77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干预方式对PCI术后对比剂肾病防治作用相关分析

    刘园园;许静;付乃宽;卢凤民;吴冬燕;陈永利;殷雅琴;

    目的观察水化治疗及应用前列腺素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防治作用。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PCI手术患者250例,分为水化治疗组(A组,84例)、水化联合应用前列腺素治疗组(B组,82例)和对照组(8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碘克沙醇等渗非离子型对比剂;所有患者检测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空腹血清肌酐浓度。结果 A、B组CI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B组较A组术后第2天血清肌酐浓度有所降低(P<0.05)。结论采用水化治疗和水化联合应用前列腺素治疗对CIN均具有一定的预防与保护作用。

    2011年40期 v.51;No.77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化放疗顺序疗效对比

    王英;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放疗与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及进展特点。方法 A组先接受4个周期化疗,再序贯放疗;B组先接受放疗,后接受4个周期化疗。结果 A、B组有效率及1、2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完成全部治疗时间及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24.1周和3.19个月,B组分别为21.8周和5.66个月,P<0.05;进展分析中A组患者更易出现原发灶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和肺内转移,而B组患者更易出现远处脏器转移。结论放、化疗顺序不同不会造成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差异,但先行放疗的患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治疗,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先行放疗能更好地控制局部病灶,反之则能更好地抑制远处转移。

    2011年40期 v.51;No.77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T仿真内窥镜与超声造影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乔雷;朱少良;张宏;

    目的评价CT仿真内窥镜(CTVE)和超声造影(CEUS)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CTVE和CEUS检查,将二者结果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CTVE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96.67%(29/30),CEUS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0%(27/30)。结论 CTVE和CEUS可以准确显示结直肠癌病灶,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准确诊断。

    2011年40期 v.51;No.77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122例辽西地区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孙旭云;谷京城;张玉玲;栾宁;

    目的探讨影响辽西地区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22例辽西地区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2例喉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3.9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生长方式、切缘状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N分期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P<0.05),但Cox多因素分析时只有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喉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QOL总分、说话交流、外貌、娱乐消遣得分优于喉全切除术组(P<0.01)。喉全切除术组疼痛平均得分高于喉部分切除术组(P<0.01)。结论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生长方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N分期,其中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分期影响因子最强。喉部分切除术与喉全切除术相比较,不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但能够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011年40期 v.51;No.77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瑞芬太尼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

    王昊;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糖(Glu)、皮质醇(Cor)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R组30~60 s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F组诱导期静注芬太尼4μg/kg,术中芬太尼根据BIS深度情况给予0.05~0.1 mg/次。记录麻醉中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情况,并同时测Glu、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麻醉诱导后,R组MBP、HR、Glu、Cor、E指标、插管时呛咳反应例数及拔管时躁动例数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明显减轻麻醉和手术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效果优于芬太尼。

    2011年40期 v.51;No.77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磷酸肌酸钠在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喻文立;翁亦齐;

    <正>目前,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与全肝移植相比,活体肝移植手术复杂,无肝期相对较长,对患者循环系统和内环境平衡干扰加大,易造成心肌缺血损伤。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们将磷酸肌酸钠应用于活体肝移植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2011年40期 v.51;No.77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2例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陈凤仪;吴琼;吴中华;付淑芳;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多见于早产儿,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早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是防治早产儿NRDS的最重要措施。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早产儿230例,其中符合预防使用PS指征的早产儿46例,我们对有无使用PS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如下。临床资料:46例29~31周早产儿,其中22例预防使用PS(预防组),男15例、女7例,体质量(1.20±0.13)kg,胎龄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Sclerostin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姚琦;黄鹏;姜华;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治疗骨质疏松症最理想的方法是促进成骨(直接增加骨量),而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大多采用抑制破骨细胞这种间接的方法。SOST/Sclerostin的发现为研究开发促进成骨的药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就Sclerostin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杨东翔;元香南;孔战;陈旭;张传辉;李建军;

    <正>随着软骨组织工程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生物特性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的组织工程软骨已经成为目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逐步应用于临床。它的基本思想是综合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集与靶组织或器官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三维支架材料上,通过模拟体内环境的体外培养使附着于支架上的细胞大量增殖,形成有生命的组织,而后将其移入体内,修复组织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质金属蛋白酶-1、转录调节因子Ets-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春丽;张圣林;黄跃雁;石新华;杨春悦;梁君伟;胡俊兰;

    <正>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侵袭与转移是其最主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降解基底膜(BM)和细胞外基质(ECM)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Ets-1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本文仅对MMPs家族中的MMP-1及其关联因子Ets-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英文摘要撰写过程中标点符号及数字使用常见问题

    <正>在进行英文摘要撰写时,在标点使用上常会出现以下错误:①标点缺失:缺少句号、括号、标点后缺少空格;②标点多余:多余逗号、空格(半字线前后、标点前)、半字线(人为添加的转行线)等;③标点误用:英文摘要中出现中文的波浪号、顿号、句号、书名号(应用斜体或引号表示)、连字符(应用半字线-)、破折号(应用一字线-)等。医学论文中常会出现统计学的应用,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老年卧床患者长期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俞玉蓉;徐继红;管待秋;

    <正>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而必须长期经鼻饲管供给营养的老年卧床患者越来越多。然而患者在长期接受鼻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吸入性肺炎即是长期鼻饲最常见的并发症,作者对本病区长期鼻饲的老年卧床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2011年40期 v.51;No.774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