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易昀敏;易敬林;邵毅;余瑶;王慧珍;龚菊梅;高桂平;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泪膜稳定性。方法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40眼)。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l周及3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并观察泪膜改变情况。结果角膜垂直散光失量J0和水平散光失量P,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P<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P>0.01;B组术前与术后l周和3个月相比,P均<0.01。两组术后1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P均<0.05,但B组BUT较A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BU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0L植入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2011年42期 v.51;No.77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静磁场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卢东民;谢广平;盛美春;王忠华;

    目的观察静磁场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于实验兔股骨外侧髁植入牙种植体。实验组在种植体植入部位建立磁场强度为50 mT的静磁场,对照组无静磁场。在种植体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种植体的稳定性、骨结合率和种植体拔出力。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后8周内,实验组种植体稳定性、骨结合率和拔出力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静磁场能促进牙种植体的骨结合,缩短种植体达到稳定骨性结合的时间。

    2011年42期 v.51;No.776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腭裂术后VPI患者的辅音发声特点

    陈欣;唐恩溢;鲁勇;杨家平;

    目的观察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的辅音发声特点。方法腭裂术后VPI患者56例(VPI组,年龄5~18岁),手术史>3 a且没有进行语音训练;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组,年龄5~16岁)。分析两组辅音[b]、[d]、[g]、[z]、[x]的充值条和擦音乱纹出现率,以及语句中[ti]的嗓音起声时间(VOT)和[ma]、[ba]的过渡音征。结果 VPI组辅音冲直条和擦音乱纹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VPI组的VOT接近零甚至成为负值,与对照组相比,P<0.01;两组[ba]的正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腭裂术后VPI患者的辅音发声特点为辅音脱落或弱化、清辅音浊化、口辅音鼻化等。

    2011年42期 v.51;No.776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OP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LV-shOPN对喉癌Hep-2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陈剑秋;朱敏辉;邱晓霞;夏思文;刘达;陈世彩;郑宏良;

    目的观察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及慢病毒shOPN对喉癌Hep-2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L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OPN。干扰OPN慢病毒载体(LV-shOPN)转染Hep-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该细胞其中的OPN,MTT法检测Hep-2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ep-2细胞的侵袭力。结果 L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33/44)、13.6%(6/44),两者相比,P<0.01;OPN的表达与LSCC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1)。LV-shOPN转染后Hep-2细胞中OPN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力降低(P均<0.05)。结论 OP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LV-shOPN能够有效抑制Hep-2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2011年42期 v.51;No.77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腺样体肥大患儿腺体形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

    刘振华;谷京城;刘盛林;穆兰;杨蒙生;暴继敏;孟大为;陈鲁赞;曲成晶;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儿腺体形态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关系。方法腺样体肥大合并SOM的患儿33例(病例组),单纯腺样体肥大无耳部症状的患儿47例(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前行鼻咽侧位数字化摄影(DR)检查;观察腺样体形态后将其完整切除,测量腺样体密度。结果病例组各年龄段鼻咽后气道宽度(P值)、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A/N)小于对照组(P均<0.01)。病例组颗粒滤泡型、橘瓣型、平坦型腺样体分别为21、75、例,对照组分别为7、21、19例,两组相比,P<0.01。病例组腺样体密度为(1.542 2±0.139 2)g/cm3,对照组为(1.131 5±0.058 2)g/cm3,两组相比,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腺体形态与SOM的关系密切,P值和A/N不但可反映腺样体肥大程度,亦能显示气道阻塞程度,并可作为SOM的诊断依据。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转染CXCR4基因支气管上皮细胞向SDF-1的迁移观察

    刘军;韩云;石文君;

    目的观察转染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向趋化因子SDF-1的定向迁移情况。方法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HBE细胞中的CXCR4蛋白。构建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HBE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CXCR4的HBE细胞中的CXCR4 mRNA和蛋白,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该细胞向SDF-1的定向迁移情况。结果正常HBE细胞的CXCR4蛋白表达量较低。成功构建了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XCR4的HBE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向SDF-1定向迁移的细胞数[SDF-1终浓度分别为1、3、10、30、100、300 nM时到达膜背面的细胞分别为(42.8±2.8)(、47.6±6.2)(、57.8±3.3)(、62.4±5.0)(、89.8±4.7)(、100.0±4.8)(、62.4±5.0)个]较未加入SDF-1时的细胞数([32.8±2.2)个]显著增加(P均<0.05),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转染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HBE细胞向趋化因子SDF-1的定向迁移明显增加。

    2011年42期 v.51;No.77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QP5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张文杰;徐勇;王斌;徐泽宽;杨力;沈历宗;徐皓;

    目的构建人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慢病毒载体。方法体外扩增出AQP5基因全长cDNA,将慢病毒载体pWPTS-GFP与扩增出的AQP5用Mlu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将AQP5全长序列克隆入pWPTS-GFP,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用菌落PCR鉴定,再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重组病毒质粒与另外两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通过CaCl2共转染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将病毒浓缩后在293T细胞中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慢病毒载体在工具细胞SGC7901细胞(胃癌细胞)的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AQP5蛋白。结果测序结果和Western blot检测均证明AQP5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正确,并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与辅助质粒共转包装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并成功感染SGC7901细胞。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AQP5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2011年42期 v.51;No.776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患者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唐耘天;李辛平;刘天奇;杨建荣;罗建强;梁中骁;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RCC1(Arg194Trp、Arg280His)、hOGG1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型别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相近(P>0.05);各基因位点不同表型者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2011年42期 v.51;No.776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翻足第1跖序列的X线影像学观察

    王显军;王智;张建中;

    目的观察外翻足的病理形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外翻畸形患者(外翻组)121例(211足),足部外观正常、无任何不适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9例(35足)。两组均摄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AV)及第1、2跖骨间角(IMA),用二维坐标系对各解剖标记点进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翻组的趾向外侧发生明显偏斜,近节趾骨基底中点在HAV<50°时无变化、HAV>50°时则发生外移,外翻组的第1跖骨头内移。外翻组的第1跖骨基底中点及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的内外侧标记点较对照组的相应点在足纵轴方向远离第2跖骨基底。结论 外翻足有其特殊的病理形态,其发病机制为第1跖骨内翻。

    2011年42期 v.51;No.77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及诊断

    刘春莲;景万红;彭亮;焦海燕;徐仙;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患者的异常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探讨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RFLP)对96例无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基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诊断技术检测血清性激素,采用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经皮睾丸穿刺精子抽吸术(TESA)进行睾丸精子学检查。结果观察组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7例(占28.1%)、对照组2例;观察组共检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7例,其中AZFc缺失5例、AZFb+c缺失1例、AZFa+b+c缺失1例,对照组未检测到AZF缺失。观察组42例接受PESA/TESA,其中26例显微镜下可见精子(有精子组)、16例镜下未见精子(无精子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无精子);与有精子组相比,无精子组血清FSH及LH水平升高、T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无精子症患者多表现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基因AZF微缺失,遗传学分析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诊断。

    2011年42期 v.51;No.776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 携手《山东医药》 共创品牌形象

    <正>《山东医药》创刊于1957年,是山东省卫生厅主管、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是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2011年42期 v.51;No.77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正>~~

    2011年42期 v.51;No.77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本刊编辑部;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

    2011年42期 v.51;No.776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庞秋萍;郭荣;翟海兰;张秀娟;

    <正>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多种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术是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及其辅助设备对消化道早期癌、黏膜下病变、巨大广基息肉等进行切割、剥离,手术技术要求高,因而对术中配合及护理要求也高。2010年4月~2011年3月,我们共实施ESD 12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2011年42期 v.51;No.77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面罩BIPAP在婴幼儿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

    凌亚;

    <正>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成人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效果越来越被认可。2008年6月1日~2010年12月12日,我们对40例呼吸衰竭的婴幼儿实施面罩BIPAP,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2011年42期 v.51;No.776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例肝部分切除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陈红;郑思琳;

    <正>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肿瘤、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肝囊肿、肝外伤的常用手术方式。2007年1月1日~2011年5月30日,在本院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2~61岁。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杨丽霞;周宇凤;王晓阳;

    <正>妊娠和分娩可使盆底肌肌纤维受损甚至断裂,这与盆腔脏器脱垂及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关。目前,盆底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有Kegel盆底肌锻炼、阴道哑铃、功能性电刺激等[1]。本研究观察了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短篇与个案

  •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

    刘琼;周敏;

    <正>患者女,39岁。因发现外阴肿物半年,于2004年5月4日入院。入院前半年患者无意中发现外阴无痛性枣子大小的结节。在当地医院以"巴氏腺囊肿"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肿瘤复发,并逐渐增大,遂来本院。妇科检查见左侧大阴唇有一8 cm×7 cm×4 cm包块,质软,囊性,无触痛,界限不清,活动度差,肿块正中可触及条索样物。

    2011年42期 v.51;No.776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颈部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

    张健;邹荣海;严国鑫;

    <正>患者男,15岁。因发现颈部无痛性肿物半年,于2010年2月5日入院。查体:右颈部颈动脉三角区域扪及一结节状肿块,大小约5.0 cm×7.0 cm×7.0 cm,质地软,边界不清,透光试验阴性。彩色B超检查提示右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面有一实性非均质团块,大小约8.1 cm×7.1 cm×2.1 cm,界限清晰。

    2011年42期 v.51;No.776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胸骨后异位骨化致右室流出道梗阻1例报告

    郭宏伟;杨谦;单忠贵;尤颢;廖崇先;邱风;舒涛;

    <正>患者女,27岁。因胸闷、腹胀伴下肢水肿2个月,于2008年11月2日入院。本次入院前13 a,患者曾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4 a前及1 a前曾2次因胸部正中切口处巨大瘢痕疙瘩而行瘢痕切除、植皮术。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胸部正中可见陈旧性瘢痕,长约13cm,高出皮面约12 mm。心前区机械瓣启闭音清晰。

    2011年42期 v.51;No.776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吸收挤压钉断裂脱入关节腔1例报告

    谢学然;杜滨;

    <正>患者男,38岁。2008年4月在本院于关节镜下行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术后关节稳定性良好,1 a后恢复正常运动,自我感觉良好。2011年4月,患者以"左膝关节绞锁、疼痛、髌上囊触及一硬性肿物"为主诉而入院,之前患者曾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下骨道外口处发现一向外突出的肿块,活动后可自行消失。

    2011年42期 v.51;No.776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肱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报告

    林本瑞;张岚;赵树鹏;劳力军;曲路;孔繁双;

    <正>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上臂内侧搏动性肿物4 a,于2010年1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有左上肢内侧踢伤史10 a,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2 a,无高脂血症病史。入院时查体:BP 130/100 mmHg。

    2011年42期 v.51;No.776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会阴穿刺硬化术治疗前列腺囊肿17例

    于湧;刘智明;乜国雁;

    <正>2005年6月~2010年9月,我们采用经会阴穿刺硬化术治疗前列腺囊肿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例患者的年龄为28~55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后滴沥10例,会阴部不适、肛门坠胀6例,血精1例。直肠超声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囊肿包膜完整,位于尿道后方,单房,直径3.0~5.0 cm。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视神经损伤兔视网膜谷氨酸浓度变化及其兴奋毒性作用观察

    胡丽荣;李金明;肖倩;杨峰;张爱军;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兔视网膜谷氨酸浓度变化及其兴奋毒性作用。方法 48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36只、B组12只。A组右眼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眼),左眼作对照(对照眼);B组双眼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2、12、8天随机处死A组兔6只、B组兔2只,分别检测A组实验眼及对照眼视网膜谷氨酸,B组观察视网膜病理形态。结果 A组实验眼造模后视网膜内谷氨酸浓度迅速升高,第3天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至第21天时与对照眼相近。B组造模后第1天即可见神经节细胞水肿,继而空泡化;自第7天开始,细胞皱缩、核固缩,数量明显减少;第21天时神经节细胞损失严重,残存的细胞外形皱缩、核固缩。结论兔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谷氨酸浓度迅速升高,并损伤神经节细胞。

    2011年42期 v.51;No.77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观察

    韩涛;王勤章;司军强;徐礼臻;丁国富;赵磊;王江平;

    目的观察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方法将豚鼠膀胱按解剖标志划分并切取不同部位组织块,制成逼尿肌肌条,置Kreb液孵育,通过体外肌条收缩实验和肌电位记录观察豚鼠逼尿肌收缩活动频率、幅度的变化以及肌电位频率、幅度的变化。结果同等张力条件下,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各不相同,膀胱顶部肌条收缩的频率和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静息电位频率无明显差异而幅度不同,膀胱顶部肌电位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结论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不同,提示膀胱中可能存在兴奋的最高控制点,即膀胱起搏点,膀胱顶部可能为膀胱的潜在起搏点。

    2011年42期 v.51;No.776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对TPH-1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_(36)、SR-AⅠ表达的影响

    苗野;罗俊生;冯旭;关宁;霍小川;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PH-1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和SR-AⅠ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PH-1巨噬细胞,分三组置6孔培养板中。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TPH-1巨噬细胞;ox-LDL组加入100 mg/L的ox-LDL培养24 h,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瑞舒伐他汀组加入100 mg/L的ox-LDL培养24 h,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然后加入瑞舒伐他汀10μmol/L培养2 h。检测各组细胞内清道夫受体CD36、SR-AⅠ蛋白及其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CD36、SR-AⅠ蛋白及其mRNA表达增加(P均<0.05);与ox-LDL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CD36、SR-AⅠ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ox-LDL诱导的TPH-1巨噬细胞中清道夫受体CD36、SR-AⅠ的表达。

    2011年42期 v.51;No.776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鼻息肉组织中IL-8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田从哲;檀艳丽;孟胜环;高永平;

    目的观察白介素-8(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对36例鼻息肉组织(观察组)和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的IL-8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对照组IL-8含量分别为(866.47±1.67)(、106.62±1.92)pg/ml,IL-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0%(29/36)、7.70%(2/26),两组相比,P均<0.01;IL-8主要分布在鼻息肉上皮层和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结论鼻息肉组织中IL-8表达增加,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42期 v.51;No.77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Eotaxin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潘杰;康健;陈冬;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C(PKC)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鼻息肉组织(观察组)和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的VEGF、PKC和Eotaxin,同时采用HE染色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观察组EOS计数及VEGF、PKC、Eotax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67±2.05)(、9.83±2.81)(、16.59±3.42)(、18.20±3.56)个/HP,对照组分别为(1.96±0.78)(、2.38±0.67)(、1.91±0.55)(、0.97±0.11)个/HP,两组相比,P均<0.01。观察组VEGF、PKC、Eotaxin的阳性细胞数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642、0.342,P均<0.01),VEGF、PKC、Eotaxin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8、0.443、0.754,P均<0.01)。观察组VEGF、PKC、Eotax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9±0.167、1.54±0.123、1.323±0.112,对照组分别为0.13±0.102、0.15±0.106、0.19±0.12,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鼻息肉病变组织中VEGF、PKC、Eotaxin的表达均增强,通过增强EOS浸润及抑制EOS凋亡而在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

    2011年42期 v.51;No.776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熊宇;汪昌运;彭爱民;章余兰;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5例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5眼)迟发性眼内炎发生于青光眼滤过术后5个月~8 a,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5例房水及结膜囊分泌物培养,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均行局部广谱抗生素治疗,1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症均控制,但患者视力较差。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与薄壁滤过泡密切相关,有的脓液中可培养出致病菌。局部抗炎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有效,但患者视力预后较差。

    2011年42期 v.51;No.77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图像分割法对糖尿病患者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结果分析

    武劲圆;游国栋;孙丰源;唐东润;

    目的观察图像分割法对糖尿病患者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结果,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图像,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采用图像分割法对其眼底图像中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与提取。结果图像分割法对于正常和病变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均较完整,与眼底图像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图像相比,分割后的视网膜血管更清晰、精确。结论图像分割法对糖尿病患者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效果良好,有利于DR的诊断。

    2011年42期 v.51;No.77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顺规散光青少年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观察

    唐国芬;张铁民;王东华;

    目的观察顺规散光青少年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顺规散光的患者426例(832眼,除外其他任何眼病)进行检影及电脑验光,按结果分为低、中、高度散光;正视眼志愿者48例(96眼)作对照;分别对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染色、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测量、屈光度检查。结果随着散光度的递增,顺规散光患者的BUT、SIt、下睑泪河高度呈下降趋势(P均<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屈光度呈上升趋势(P均<0.05)。结论顺规散光青少年患者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尤以高度散光者为明显。

    2011年42期 v.51;No.77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195例眼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张萌;袁乃芬;刘巍;

    目的总结眼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5例眼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年龄为7个月~83岁。良性肿瘤102例、恶性93例;眼睑肿瘤95例,眼表肿瘤59例,眼内肿瘤14例(均为恶性),眼眶肿瘤27例。结论眼部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眼睑、眼表、眼内、眼眶均可发生肿瘤,良恶性肿瘤均有,其中眼内肿瘤均为恶性。

    2011年42期 v.51;No.77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Ahmed阀植入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疗效观察

    章余兰;汪昌运;

    目的观察Ahmed阀植入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ICE继发青光眼患者行Ahmed阀植入术。结果术后6个月时,5例患者眼压<21 mmHg,其中1例局部使用了降眼压药物。结论 Ahmed阀植入术治疗ICE继发青光眼短期疗效好。

    2011年42期 v.51;No.77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硅胶软管双路泪道插入法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观察

    李文吉;金龙山;崔仁哲;吴成哲;孟欢;

    目的观察硅胶软管双路泪道插入法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4例(34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以硅胶软管作支撑物。硅胶软管的一端自下泪小点插入,另一端自上泪小点插入。结果术后6~8周拔除硅胶软管,34例眼睑外形保持正常,无明显不适。拔除泪小管断端硅胶软管后随访5~11个月,3例泪道冲洗阻力较大并明显溢泪,2例泪道通畅但仍轻度溢泪2,9例泪道通畅无溢泪。结论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采用双路泪道插入法置入硅胶软管作支撑物,固定支撑作用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2011年42期 v.51;No.77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9例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

    史保院;史丽;张毅;王袁圆;

    目的总结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例额窦囊肿患者,行单纯鼻内镜手术13例,鼻内镜鼻内径路+鼻外径路双进路手术6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14例、好转5例,术后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额窦囊肿单纯鼻内镜手术即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对于较大的囊肿或有并发症的囊肿仍需与鼻外切口手术联合应用,以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开放鼻额管,确保术后引流效果。

    2011年42期 v.51;No.776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耳甲腔成形、乳突腔填充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董雅萌;单钜潮;蒋虹;

    目的观察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耳甲腔成形、乳突腔填充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实施开放式乳突根治及耳甲腔成形术和乳突腔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2~8 a,54例无耳道狭窄者,一次性干耳,无胆脂瘤复发,无耳鸣、眩晕等症状。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耳甲腔成形、乳突腔填充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术腔上皮化迅速,干耳快,肿瘤不易复发。

    2011年42期 v.51;No.77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钛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上颌切牙患者龈沟液IL-1β、AST、ALP的表达变化

    郑毅;赵彤;

    目的观察钛镍铬合金烤瓷冠对局部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5例共25颗上颌切牙实施钛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以患牙的对侧同名健康牙为对照牙,在烤瓷冠戴入6个月后对龈沟液中IL-1β、AST、AL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修复牙龈沟液中IL-1β、AST、ALP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牙(P均<0.05)。结论含钛镍铬合金烤瓷冠对局部龈沟液中IL-1β、AST、ALP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2011年42期 v.51;No.77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择区颈清扫术后颈内静脉的通畅性观察

    邢巍巍;蔡晓妮;谷京城;

    目的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择区颈清扫术后颈内静脉的通畅性。方法行单侧或双侧择区颈清扫术的下咽、喉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共76侧),按手术清扫范围将76侧颈内静脉(IJV)分为2组(组1:行Ⅱ、Ⅲ区清扫39侧;组2:行Ⅱ~Ⅳ区和Ⅱ~Ⅴ区清扫37侧)。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超声多普勒检查IJV有无血栓、呼气时内径。结果 76侧IJV术前及术后13、个月均无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组1的IJV通畅35侧(IJV内径无变化)、狭窄(IJV内径较原来减少70%以上)4侧,通畅率89.7%,组2分别为30侧、7侧8、1.1%,两组通畅率相比,P>0.05;术后3个月,组1的IJV通畅38侧、狭窄1侧,通畅率97.4%,组2分别为35侧2、侧、94.6%,两组通畅率相比,P>0.05。术后1个月,组1呼气时IJV内径(6.95±1.80)mm,与术前的(9.95±1.78)mm相比,P<0.05;组2呼气时颈内IJV(6.84±2.06)mm,与术前的(10.07±1.96)mm相比,P<0.05。术后3个月,组1呼气时颈内IJV(8.71±1.91)mm,组2呼气时颈内IJV(8.83±1.95)mm,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P均<0.05。结论择区颈清扫术后患者IJV无血栓形成,内径减小,通畅率在术后早期有所变化,但术后3个月时明显恢复。

    2011年42期 v.51;No.77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治疗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黄佃;刘长建;冉峰;王炜;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治疗术(CAS)的手术后并发症。方法 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8,7例采用CEA治疗,75例采用CAS治疗,分析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采用CEA治疗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1例),死亡1例,出现局部并发症12例(穿刺点血肿9例、颅神经损伤3例),血压波动22例;采用CAS治疗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1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2例,出现局部并发症7例(穿刺点假性动脉瘤3例、血肿4例),血压波动16例。采用两种不同术式者严重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均>0.05)。结论 CEA和CAS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均以脑梗死、脑出血为主,局部并发症主要为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出现血压波动者较多见。

    2011年42期 v.51;No.77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宋世宾;杨华;陈益民;韩锋;徐卡娅;汪春红;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出血平均175 ml,3例术后轻偏瘫,1例瘤腔内出血2,3例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2011年42期 v.51;No.77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王红光;李冰;孙梅;向毅;黄楹;

    目的观察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鞍结节脑膜瘤患者25例,采用缩小的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5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3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术后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有不同程度恢复20例、无改善3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随访5~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切口小、术野合理、肿瘤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2011年42期 v.51;No.77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癌组织中Skp2、p27、PC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赵朋;白铁男;韩瑞发;胡海龙;王晋龙;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2(Skp2)、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7例PCa组织及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Skp2、p27、PCNA。结果 Skp2、p27、PCNA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9%(33/57)、36.84%(21/57)、68.42%(39/57),在BPH组织中分别为20.00%(5/25)、92.00%(23/25)、32.00%(8/25),两种组织中三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1。Skp2、p27、PCNA的表达与PCa患者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肿瘤是否穿透前列腺被膜及前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在PCa组织中p27与Skp2、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0、-0.728,P均<0.01),Skp2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 PCa组织中Skp2、p27、PCNA的表达发生变化,联合检测这三个指标可以对PCa的发生、发展、预后判断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42期 v.51;No.77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发性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附12例报告)

    王功成;徐宗源;孟俊嵩;王勇;庄海军;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在劳动中或劳累后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2,例在用力大便后出现腰背部疼痛,4例无明显诱因突发腰痛,伴休克8例、肉眼血尿5例。CT检查均发现肾周不规则高密度影(判断为肾破裂出血),其中发现肿块10例(确诊肾错构瘤4例、肾细胞癌4例、多囊肾2例)。8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 CT扫描为自发性肾破裂的有效诊断方法。本病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出血情况和原发病,肾囊肿破裂可保守治疗,肾肿瘤破裂需手术治疗,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利于手术的实施。

    2011年42期 v.51;No.77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附5例报告)

    翁博文;孙小庆;祝海;刘之俊;高健刚;侯四川;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效果。方法肾嫌色细胞癌5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 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20~180 min,术中阻断血流时间20~43 min,术中出血80~2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4~3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嫌色细胞癌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

    2011年42期 v.51;No.77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癌患者血浆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金玮;吴斌;张辉;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8例前列腺癌患者(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1例为前列腺癌无转移患者)血浆中的TGF-β1水平,并以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对照。结果无转移前列腺癌患者血浆TGF-β1水平为(5.06±1.47)ng/ml,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7.05±2.15)ng/ml相比,P<0.01,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5.02±1.59)ng/ml相比,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浆TGF-β1升高,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有助于肿瘤骨转移的诊断。

    2011年42期 v.51;No.77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刘洁;马加海;姜秀良;

    目的观察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建立CO2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实施预处理,即充气5 min、放气5 min,共2次。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3天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BUN、Scr、MDA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SOD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预处理组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天BUN、Scr、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实现。

    2011年42期 v.51;No.77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及PKRP对前列腺组织影响的对比观察

    汪智峰;徐晓亮;刘振湘;王刚;白志明;

    目的对比观察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及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对前列腺组织的影响。方法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36例,19例行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割术,17例行PKRP,留取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技术,经光学显微镜图文分析仪采图30张,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病理图片进行分析并计算前列腺的正常区、坏死区和变性区面积。手术前后患者均经直肠行前列腺三维B超检查,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用天平称重,计算前列腺组织的汽化率。结果 PK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正常区、坏死区和变性区面积分别为(147 221.3±110 931.2)(、111 647.4±116 331.8)(、182 769.1±99 607.0)μm2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的正常区、坏死区和变性区面积分别为(88 279.8±104 985.9)(、159 300.3±122 358.7)(、194 139.3±103 839.3)μm2,两种术式切除前列腺组织的变性区面积相比,P>0.05,坏死区、正常区面积相比,P均<0.05。2μm激光切除前列腺组织的汽化率为0.64±0.15,PK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为0.21±0.14,两者相比,P<0.05。结论与PKPK相比,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对前列腺组织损伤大,对组织的汽化率高。

    2011年42期 v.51;No.77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电子支气管镜引导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严重大气道狭窄

    程义局;朱辉;王可;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严重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不能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致严重大气道狭窄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或支气管)支架。结果 106例一次性放置支架成功,共置入113枚支架(被膜支架77枚、裸体支架36枚)。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迅速缓解,体力状况明显提高,未发生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引导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严重大气道狭窄安全有效。

    2011年42期 v.51;No.77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变化及意义

    钱文军;纪勇;茅卫东;刘少平;沈东;林峰;陆向东;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6例食管鳞癌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VEGF及Endostatin。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为(20.68±3.09)μg/L、Endostatin为(4.96±1.72)μg/L,健康对照者分别为(3.82±6.28)μg/L(、1.60±0.37)μg/L,两组相比,P均<0.05。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VEGF、Endostatin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其血清VEGF与Endostatin的水平呈正相关(r=0.594,P<0.01)。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升高,可作为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及肿瘤负荷的预测指标。

    2011年42期 v.51;No.77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寸英丽;查勇;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癌周胃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HER2蛋白。结果 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癌周胃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23.5%、3.5%、0,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均<0.05)。HER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位置、Lauren分型、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过表达,检测HER2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2011年42期 v.51;No.77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EA水平与肺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及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

    任开明;石文君;

    目的探讨血清CEA水平与肺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71例确诊肺腺癌的患者,手术或其他治疗前检查血清CEA水平,分析其与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生存率的关系。入组患者随访5 a。结果Ⅰ、Ⅱ、Ⅲa、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分别为(3.15±2.23)(、4.89±3.45)(、8.10±7.01)(、31.33±22.15)(、95.23±23.19)ng/ml;Ⅲb、Ⅳ期与Ⅰ、Ⅱ、Ⅲa期相比,P均<0.05;Ⅲb期与Ⅳ期相比,P<0.05。手术彻底切除、未彻底切除及不能手术治疗者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5.39±4.66)(、34.22±18.21)、(89.87±20.38)ng/ml,两两比较,P均<0.05。血清CEA水平正常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分别为60%和40%,血清CEA水平升高者分别为19.6%和15.7%,组间相比,P均<0.05。结论肺腺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与肺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和生存率密切相关。治疗前血清CEA水平是评估肺腺癌病情和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2011年42期 v.51;No.77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观察

    王占东;杨杰;王占红;王永军;杨会钗;陈砚凝;丁妍;王小玲;吴国祥;郭明;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方法对216例食管胃交界肿瘤分别用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CD56和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四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筛选出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包括单纯性神经内分泌癌9例,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42例。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CD56和NSE四种抗体在单纯性神经内分泌癌中呈弥漫强阳性表达,而在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中的神经内分泌癌区域呈不同强度表达。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溃疡型39例、局部浸润型6例、弥漫浸润型4、黏膜局部隆起型2例,侵及网膜37例、浆膜层7例、肌层5例、黏膜下层2例,肿瘤长径2.0~7.0 cm。结论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形态比较复杂,需要依据免疫组化检查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2011年42期 v.51;No.77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

    孟令勤;刘源;王鹤令;杨福全;刘金钢;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术前诊断方法,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MS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MS者术前确诊21例,其中B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确诊者分别为5、1、12、1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其中3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副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MRCP检查是MS术前诊断的有效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MS效果良好。

    2011年42期 v.51;No.77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李玲玲;郭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70例(胰腺部分坏死39例,全胰腺坏死31例),均于入院2 d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0例中,超声检查诊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64例(91.4%);其中超声检查显示胰腺局部肿大36例、弥漫性肿大28例,胰腺实质呈不均质强回声为主39例、低回声为主14例、混杂回声为主11例,肾周筋膜增厚65例,胆系结石28例,腹水70例,胸水41例;70例患者的十二指肠下动脉(IPA)流速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1年42期 v.51;No.77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肝转氨酶检测在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田志强;刘洪;方征;罗昆仑;卫立辛;吴孟超;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肝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18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检测其血清肝转氨酶,观察其水平变化与肝损伤发生相关性,以腹部CT检查或术中探查所见为评估肝损伤的依据。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血清ALT、AST阈值分别为57、113 U/L。血清ALT>57 U/L(OR为66.1)和AST>113 U/L(OR为30.6)强烈提示发生了肝损伤,但二者的水平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无关。结论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血清ALT>57 U/L或AST>113 U/L强烈提示发生了肝损伤,需要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和密切观察。

    2011年42期 v.51;No.77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胆管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李子祥;刘建涛;孙德宝;王彦华;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胆管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胆管出血患者1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并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结果造影发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肝动脉终末支出血1例、肝左动脉胆管瘘呈胆管铸型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实施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后胆管出血均停止。随访6~24个月,未见胆管再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用于急性胆管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2011年42期 v.51;No.776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李晓丹;刘毓键;朱理玮;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脾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0例。术前26例接受B超检查,发现脾肿瘤23例;30例接受CT检查,发现脾肿瘤29例;17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均发现脾肿瘤。12例良性肿瘤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20例恶性肿瘤接受手术及化疗,死亡3例。结论原发脾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需辅以化疗。

    2011年42期 v.51;No.776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稀释碘伏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生长的影响

    庞秋霞;王爱红;刘勇峰;许静洪;陈美霓;赵菊梅;

    目的观察稀释碘伏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分别用0.05%、0.025%、0.01%的碘伏处理,MTT法测算细胞生长抑制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0.05%、0.025%、0.01%的碘伏对SW4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4.0%、84.3%8、4.5%,三者相比,P>0.05;0.01%的碘伏分别作用13、5、min后,SW4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2.4%8、3.6%8、4.0%,三者相比,P>0.05。0.01%碘伏处理SW480细胞1 min即可诱导其凋亡,凋亡率达78.3%。结论稀释碘伏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2011年42期 v.51;No.77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

    李纯坚;晏立;文习刚;罗金波;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和RT-PCR技术检测8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RNA。结果 8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见甲基化,80例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出现甲基化者58例,两者相比,P<0.05。正常结肠组织均可检测到RASSF1A基因mRNA,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者未检测到RASSF1A基因mRNA、未甲基化者可检测到RASSF1A基因mRNA。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肠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均<0.05)。RASSF1A基因mRNA的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出现甲基化,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者RASSF1A基因mRNA表达缺失,这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2011年42期 v.51;No.77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Ligasure血管闭合术在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马秀坤;华扬;秦海;陈剑秋;

    目的观察Ligasure血管闭合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痔(Ⅲ~Ⅳ度)患者随机分为Ligasure组52例(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术治疗)及传统手术组51例(采用Milligan-Morgon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顺利。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完全恢复时间在Ligasure组分别为(2.43±1.06)ml(、10.85±1.81)min(、2.53±1.01)d(、3.90±1.13)d(、21.8±6.2)d,在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6.8±6.2)ml(、26.8±6.2)min(、4.55±1.78)d(、10.80±1.97)d(、29.1±6.5)d,两组各指标相比,P均<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Ligasure血管闭合术治疗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

    2011年42期 v.51;No.77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组织OPG、RANKL、MMP-1、MMP-2、TIM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佳斌;艾江平;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患者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的表达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自愿捐赠股骨头骨组织及骨髓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例(对照组)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研究组)。所取骨髓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的RANKL mRNA和OPG mRNA。所取股骨头松质骨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其中的MMP-1、MMP-2、TIMP蛋白。结果研究组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12、RANKL mRNA为1.48±0.32,对照组分别为0.72±0.05、0.96±0.43,两组相比,P均<0.05。研究组MMP-1、MMP-2、TIMP蛋白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值)分别为329.43±75.54、324.53±65.53、68.32±18.85,对照组分别为189.42±25.58、145.43±25.76、275.23±48.43,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骨组织中OPG、RANKL、MMP-1、MMP-2、TIMP表达发生变化可能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2011年42期 v.51;No.77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2、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刘焕彩;刘金兰;孟晓光;陈燕春;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42例,留取其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MMP-2和E-cadherin。结果在Ⅰ、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69、7、例,Ⅱ+Ⅲ级与Ⅰ级相比,P<0.05;复发、未复发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13、10例,两者相比,P<0.05;在转移、未转移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7、14例,两者相比,P<0.05。在Ⅰ、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17、104、例,Ⅱ+Ⅲ级与Ⅰ级相比,P<0.05;在复发、未复发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6、20例,两者相比,P<0.05;在转移、未转移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2、25例,两者相比,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2、E-cadherin的表达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骨巨细胞瘤侵袭、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

    2011年42期 v.51;No.77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魏文鹏;杨志;

    目的观察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骨折患者19例(22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有16例(18足)术后随访10~20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为优9足、良7足、可1足、差1足,优良率为88.9%。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固定可靠,疗效较好。

    2011年42期 v.51;No.77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 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李陵;王心;尚丽新;吴楠;霍晓溪;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妊娠期糖尿病产妇25例(实验组),正常妊娠产妇20例(对照组),分娩时留取胎盘组织及脐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及脐血中的HLA-G+T淋巴细胞。结果实验组、对照组胎盘组织中HLA-G+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0.78%±0.12%、2.37%±0.84%,HLA-G+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48.21%±7.81%、81.91%±10.54%,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脐血中上述两种细胞的表达相近(P均>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组织HLA-G+T淋巴细胞表达减少,可能与GDM的发病有关。

    2011年42期 v.51;No.776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宫颈脱落细胞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段芬;王英红;张文杰;朱慧敏;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71例,包括慢性宫颈炎68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5例、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Ⅱ~Ⅲ)45例、宫颈癌23例,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试验(HC-Ⅱ)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R-HPV载量检测。结果 171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阳性者114例,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有26例、CINⅠ患者中有26、CINIⅡ~Ⅲ患者中有4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21例;宫颈癌、CINⅡ~Ⅲ患者中HR-HPV检出率与慢性宫颈炎、CINⅠ患者相比,P均<0.01。慢性宫颈炎、CINⅠ、CINIⅡ~Ⅲ、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载量分别为(113.65±370.65)(、639.83±967.19)(、851.19±864.41)(、1 114.70±850.65)pg/ml,各级病变之间HR-HPV载量相比,P均<0.01。结论宫颈脱落细胞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

    2011年42期 v.51;No.77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与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的关系

    李红;刚春玲;李秀娟;黄风彩;

    目的探讨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与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的关系。方法对不孕症患者定期行阴道超声检查,监测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寻找受孕最佳时机并给予指导,对经指导后自然妊娠的66例患者的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卵泡直径1.8~2.3 cm者自然妊娠率为81.82%,子宫内膜厚度0.8~1.6 cm者自然妊娠率为89.39%,卵泡直径1.8~2.3 cm且子宫内膜厚度0.8~1.6 cm者自然妊娠率为72.73%。A型子宫内膜患者自然妊娠率最高。结论卵泡直径大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与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率有关,合适直径的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有利于自然妊娠。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周艳丽;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中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以外的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且其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观察

    张洪源;栾森;肖英;张红霞;唐玉蓉;伊心浩;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接受血液透析的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C组)。B组每次透析结束前静注左卡尼汀1.0 g,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结果治疗前,A、B组血清IL-6、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C组高(P均<0.01);治疗结束,B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A组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能够改善DN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董荣真;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FNs)对恢复期脑梗死(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CFNs。治疗前、治疗第14天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NPY、CGRP。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P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PY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 CFNs对恢复期CI患者的血浆NPY、CGRP水平有影响,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NPY、升高血浆CGRP水平有关。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观察

    翟怡;丁力;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减毒作用。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统一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23例,化疗前1 d开始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10 d;对照组20例单纯化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高(P<0.01),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低(P均<0.05)、心功能好(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其心脏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注射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在四种溶媒中的稳定性观察

    蔡冬明;黄晨蓉;缪丽燕;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在四种溶媒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配置使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提供依据。方法将注射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在4、25、35℃下观察溶液24 h内的外观,测定pH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在溶媒中的含量。结果 4、25℃下24 h内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在四种溶媒中的含量均>90%,配置液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在35℃下4 h后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含量<90%,并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配置液pH值也有所下降。结论注射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中4、25℃下24 h内是稳定的,在35℃下4 h内也是稳定的。注射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加入上述溶媒后应在4 h内输注完毕,高温环境下应现配现用。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全腹腔内修补术治疗腰疝14例

    王轶伟;

    <正>腰疝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腹壁疝。2007年3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全腹腔内修补术治疗疝环最大经≥4 cm的腰疝1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滑入咽旁间隙6例分析

    丁珂;郭成庆;

    <正>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滑入咽旁间隙是比较严重和少见的并发症,2000年6月~2010年5月,我们共遇6例。现分析如下。资料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滑入咽旁间隙的6例患者均来自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男4例、女2例,年龄20~40岁。

    2011年42期 v.51;No.776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显微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6例

    杨平;王怡;付立红;

    <正>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对2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男10例、女16例,年龄20~56岁,病史1~8 a。外伤后4例,泪道探通术后无效16例,激光泪道术后4例,泪道置管拔管后无效2例。术前造影示泪囊5 mm×3 mm者5例、7 mm×3 mm者7例、10 mm×3 mm者7例、12 mm×5 mm者7例。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系手术中及术后诊断肝吸虫病5例

    张德巍;杨大业;刘敏达;谢强;

    <正>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96例,术中及术后胆管内意外发现肝吸虫成虫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7岁。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肿瘤手术继发非手术区血肿9例

    李宁;李爱民;刘希光;颜士卫;张洪伟;

    <正>脑肿瘤手术继发非手术区血肿可发生在术中也可发生在术后。2006年12月~2010年4月,我院共遇该病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8~62岁。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治疗体会

    史宝国;高观岚;谢利;

    <正>1997年3月~2011年5月,我们收治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8例,均采用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欧阳少波;王军;廖岚;

    <正>牙周病是人类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目的是固定松动牙,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支持组织的负担,为牙周组织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牙周夹板的应用,除可以达到上述治疗目的外,还可改善并提高牙周病患牙的咀嚼效能,减少食物嵌塞,延长患牙的使用寿命等。现将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原理、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牙周夹板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牙周夹板的材料、形态、类型对应力分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眼压高、葡萄膜炎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申家泉;唐侠;张士玺;徐东艳;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司机。因左眼视物模糊2周,于2008年7月11日入院就诊。患者眼部无疼痛,无闪光感或飞蚊症,未戴过眼镜,无青光眼家族史,无系统用药史。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

    <正>史浩1958年6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德国明斯特大学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工作多年,并任磁共振室副主任。现工作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任影像科副主任、磁共振室主任。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特色科室——神经内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87年,于1989年由山东省教委批准成立了神经病学研究室,1997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本科为山东省教委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点。

    2011年42期 v.51;No.776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寿光市人民医院发展愿景

    <正>寿光市人民医院暨潍坊医学院附属寿光医院,始建于1953年7月,是寿光市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诊急救中心。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33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2人,具有高级职称

    2011年42期 v.51;No.776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