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冉冉;乔伟;梁瑜祯;冯乐平;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罗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OD鼠胰岛β细胞株NIT-1,以胰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移至24孔培养板,继续培养48 h后分别用葡萄糖浓度为5.6~27.6 mmol/L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1~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10-5mol/L的罗格列酮培养;分别于干预24 h和48 h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四组细胞增殖活性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随葡萄糖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罗格列酮1~3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②罗格列酮3组在葡萄糖浓度为22.5、27.6 mmol/L培养24 h及葡萄糖浓度为11.1 mmol/L培养48 h时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罗格列酮3组细胞中IRS-2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变化趋势同上。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罗格列酮可促进NIT-1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RS2表达有关。
2011年43期 v.51;No.77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志会;岳盈盈;李鹏;宋楠楠;孟红;
目的研究表面展示肠道病毒71型(EV71)结构蛋白VP1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制备疫苗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表面展示EV71 VP1蛋白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及野生型同基因株枯草芽孢杆菌制备疫苗,并分别通过灌胃+滴鼻途径免疫BALB/c小鼠(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只),4周后摘眼球取血,脱臼处死小鼠收集肺泡及小肠冲洗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肺黏膜、肠黏膜中VP1特异性IgA抗体水平。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经培养及溶菌酶处理后均以芽孢形式存在;观察组血清及肺黏膜中VP1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肠黏膜中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展示EV71结构蛋白VP1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可成功制备疫苗,且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黏膜免疫反应;此为EV71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2011年43期 v.51;No.777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温昱;李彬;党瑞山;张传森;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成年男性骨髓,体外全骨髓培养,传代后采用免疫微珠分选方法收集CD1+33细胞,EGM-MV2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EPCs,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特殊分子标志物CD34、CD133和VE-cadherin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选细胞超微结构,UEA-1和Dil-ac-LDL双染色法检测分选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分选后细胞培养第3天出现集落样生长,集落边缘细胞形态伸展呈梭形或多边形,传代后呈现串珠样排列;培养至5~6 d,细胞连接成大片条索状结构;CD 3+4、CD 1+3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13%、93.29%,其表面特异性表达CD133、CD34、VE-cadherin,具有EPCs形态特征,能吞噬Dil-ac-LDL并结合UEA-1。结论成人骨髓来源的EPCs经体外培养后形态、增殖率、生存能力、表面标志表达、功能等均较为稳定,可作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或用于干细胞治疗。
2011年43期 v.51;No.77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萍;房世保;王建红;马喆;刘韶平;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参数结合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判断疾病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治疗前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RA组同时采用超声检查双侧腕关节滑膜血流分级、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采用Spearman法对滑膜血流分级、RI与血清VEGF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RA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组滑膜血流分级及RI分别与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r,=0.903、-0.817(P均<0.01)。结论超声检测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参数结合血清VEGF水平检测可反映疾病活动性,此对RA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1年43期 v.51;No.77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中文;黄静芳;陶鸿;易丽娴;孙静;肖洋;
目的探讨GL50分子在活化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分别取不同时相(24~144 h)激发型CD3单抗联合CD28单抗活化的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表面GL50分子表达阳性率,RT-PCR法检测T细胞内GL50分子mRNA转录水平;3H-TdR掺入法分析阻断GL50信号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激发型CD3单抗联合CD28单抗活化T细胞后24 h GL50分子阳性表达率为17.2%,其后逐渐升高至活化120 h时达最大阳性率95.7%,并维持至活化144 h时基本不变;T细胞活化24~144 h均可检测到GL50分子mRNA表达;阻断性GL50分子单抗对活化T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GL50分子在活化T细胞表面呈诱导性表达,且可与T细胞表面自身受体结合在免疫应答放大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43期 v.51;No.77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英富;林黎娟;蔡英兰;金政;王研;林贞花;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9份结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良性组织2、3份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zrin蛋白、Ki-67蛋白表达,分析Ezrin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Ezrin、Ki-67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1),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有关(P均<0.01);Ezrin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r=0.317)。结论 Ezrin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为结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2011年43期 v.51;No.77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牛莉娜;杨婧;汪洋;裴华;饶朗毓;林英姿;
目的对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WC1018进行菌属鉴定和免疫活性测定。方法分离、提纯菌株WC1018,分别采用固体平板培养法、插片培养法观察其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特征,并采用5.8SrDNA-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菌株的免疫活性。结果①WC1018的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特征与曲霉属相似;系统发育树上与菌株WC1018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均为曲霉属,其中与杂色曲霉菌株LTBF 011-1的5.8SrDNA及ITS序列同源性最高,相似率及Bootstrap支持率均为100%。②WC1018发酵液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强于阴性对照。结论自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WC1018为具有显著免疫增强活性的杂色曲霉。
2011年43期 v.51;No.77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肖卫东;李勇;李学明;蔡军;邓君;曾林山;胡伟;
目的探讨以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为靶基因的RNA干扰对胰腺癌As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含有10%FBS的DMEM培养液在37℃、5%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AsPC-1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并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分别转染Cyclin D1-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siRNA、脂质体4,8 h时收集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AI)。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G0/G1细胞比例显著增大、S期细胞比例则明显降低、AI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 Cyclin D1-siRNA能通过沉默靶基因表达抑制AsPC-1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2011年43期 v.51;No.77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伟民;滕军放;王月玲;刘鸣;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5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27例(22.3%)患者诊断为进展性卒中,其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者(P<0.05);卒中进展是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0%病情呈进展性,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43期 v.51;No.77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焦付丰;曲维兰;王长印;李萍;卢志明;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变化,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1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的胃癌患者78例(胃癌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两组均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胃癌组术前),分离血清,-20℃冻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6I、L-10I、L-1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IL-2I、FN-γ及IL-12均显著降低I,L-4I、L-6和IL-10均显著升高(P<0.05、0.001);胃癌分化程度越低IL-2I、FN-γI、L-12降低幅度及IL-4I、L-6I、L-10升高幅度越明显。结论胃癌患者处于Th2型细胞占优势的Th1/Th2细胞漂移状态,并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纠正Th1/Th2细胞漂移、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增殖分化,有望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
2011年43期 v.51;No.77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祁学文;刘海峰;杨传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92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SAP患者(CCC良好42例、不良50例),均采集外周血测定EPC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SDF-1α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检验分析CCC良好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分级的相关性;同上分离92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随机分为6组,分别加入含有PBS、SDF-1α(10 5、0、100 ng/ml)、SDF-1α(100 ng/ml)+CXCR4拮抗剂AMD3100、SDF-1α(10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I8751的培养液,培养至第7天同上测定EPCs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水平。结果与CCC不良者比较,CCC良好者EPCs集落形成数量增加、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增强,且血浆SDF-1α水平增加,三指标间及与CCC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PBS及SDF-1α+AMD3100、SDF-1α+KI8751干预者比较,SDF-1α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上调EPCs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VEGF水平(P<0.05、0.01)。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SAP患者CCC形成情况与循环EPCs及血浆SDF-1α水平有关,VEGF可能参与此过程的调节;提高VEGF及SDF-1α活性可能对冠心病患者有益。
2011年43期 v.51;No.77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福万;洪兵;
目的进一步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1次/d,连续24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采用超敏免疫比浊透射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脂联素。结果治疗前两组C-IMT及hs-CRP、脂联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24周后观察组C-IMT及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脂联素水平则反之(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明显减轻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调脂外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等抗慢性炎症作用有关。
2011年43期 v.51;No.77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尧荣凤;徐龙;许国祥;陈小文;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急性时相蛋白及IL-27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RA患者(RA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AAG)、触珠蛋白(HP)、铜蓝蛋白(CER)、转铁蛋白(TRF)、C3]及类风湿因子(RF),ELISA法检测血清IL-27水平,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对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血清IgGI、gA、CRP、AAG、HP、CER、C3及IL-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RF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RA组血清IgGI、gA、CRP、AAG、HP、CER及C3与CRP、ESR均呈直线正相关(P均<0.05),TRF与CRP、ESR呈直线负相关(P均<0.05),CRP、AAG、HP、CER、TRF及C3与RF无明显相关性(P>0.05)I,L-27与CRP、ESR及RF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gGI、gA、CRP、AAG、HP、TRF、C3及IL-27均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检测此类指标有助于RA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2011年43期 v.51;No.77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宝友;白波;张建军;曹庆生;
目的探讨非浓缩晨尿轻链蛋白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留取晨尿,用乳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轻链蛋白kapUl、amU及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 T2DM组尿kapUl、amU、α1-MG及N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大量白蛋白(Alb)尿及微量Alb尿患者为著(P<0.01或0.001);T2DM组各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正常Alb者kapUl、amU阳性率明显高于α1-MG、NAG阳性率(P<0.01或0.001)。结论非浓缩晨尿轻链蛋白kapUl、amU可反映早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诊断早期DN的指标。
2011年43期 v.51;No.77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爱风;
目的探讨诺和锐、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B组予诺和锐三餐前及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4~7 mmol/L、餐后2 h血糖7~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各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FBG、餐后2 h血糖及HbA1c;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B、C组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HbA1c显著低于B组(P均<0.05);胰岛素用量C组<A组<B组,B、C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均<0.05)。结论诺和锐、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
2011年43期 v.51;No.77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晓君;薛鸾;陈云飞;黄岚;王靖;蒋文燕;
目的评价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法、流式细胞术及微量淋巴细胞毒(MLCT)法三种方法检测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AS组)和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法、流式细胞术及MLCT法检测血清HLA-B27,计算三种方法诊断AS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PCR-SSP法、流式细胞术、MLCT检测血清HLA-B27诊断AS的敏感度分别96.25%9、3.75%、83.75%,特异度分别为94.12%9、5.29%9、5.29%,前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第三种(P均<0.05)。结论 PCR-SSP法检测血清HLA-B27快速、简单,且对诊断AS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
2011年43期 v.51;No.77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光春;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白蛋白尿DN患者23例(DN1组)、微量白蛋白尿DN患者25例(DN2组)及单纯糖尿病(DM)患者32例(DM组)。设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结果 DM组、DN1组、DN2组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N1组和DN2组血清VEGF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DM组(P均<0.05);DN1组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DN2组(P均<0.05)。结论 VEGF和sICAM-1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并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监测DN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2011年43期 v.51;No.77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文芳;毛慕华;汤智谋;王水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6例T2DM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测量身高、体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MT>1 mm(伴动脉粥样硬化)者年龄、HbA1c、TC、TG、LDL-C及血压水平均明显高于IMT≤1 mm者,HDL-C水平则反之(P均<0.05);年龄、HbA1c和舒张压(SBP)与T2DM发生AS密切相关。结论年龄、HbA1c和SBP为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防治措施。
2011年43期 v.51;No.77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钦松;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静滴8~10 d。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包括腹痛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腹痛持续时间、临床治愈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尤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SAP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机制为下调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2011年43期 v.51;No.77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臣;彭燕;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CSCQS)联合生长抑素(SS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予液体复苏、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SST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CSCQS。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时间,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SCQS联合SST辅助治疗SAP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机制为两药可通过不同作用靶点产生协同效应。
2011年43期 v.51;No.77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苏学锋;
目的观察对宫角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阴道B超拟诊的宫角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者增加下腹部切口,进腹腔镜,行宫角切除术;对宫角略突起、肌层完整无淤血者,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宫颈吸宫;对宫角突起明显且明显有淤血者于宫体注射缩宫素,经宫颈吸宫,有穿孔者增加下腹部切口,进腹腔镜行宫角修补术。术后静滴缩宫素1~3 d,复查B超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酌情口服米非司酮。结果 23例确诊为宫角妊娠并行吸宫术,其中1例吸宫术时穿孔、进腹腔镜清理创面后缝合破口;1例诊断为间质部妊娠,改气管插管麻醉,行宫角切除术。24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血压平稳、阴道流血未超过月经量;术后28~30 d复查血β-HCG水平均降至正常,复查B超未见异常,刀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对于宫角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损伤,有利于保留生育能力。
2011年43期 v.51;No.77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治然;石焱;曹庆柱;王子剑;
目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64例服用地高辛时间超过5个半衰期的患者,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并以0.8~2.0 ng/ml为有效血药浓度分析其中毒反应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64例患者中地高辛血药浓度<0.8 ng/ml者88例,均无中毒表现,17例心功能有所改善;0.8~2.0 ng/ml者138例,其中7例有中毒表现,心功能均改善;>2.0 ng/ml者38例,其中29例有中毒表现(76.3%)1,2例心功能改善。结论地高辛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存在一定重叠性,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因素,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中毒反应发生。
2011年43期 v.51;No.77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永国;何晶;周云;周贵忠;林洪;贺东平;何秀清;胡祥;李伟林;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护肝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肝动脉输注hUCMSCs(共2次,间隔15 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结果治疗后6、8周治疗组血清PA及CH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结论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肝脏合成、储备功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2011年43期 v.51;No.77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毅;张敬;李金亭;王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联合水激发(WE)抑脂技术在腮腺段面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无面神经疾患的健康志愿者,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以T1WI-SE、T2WI-TSE及3D-DESSWE序列扫描腮腺区域,沿面神经走行方向对3D-DESSWE序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重建,将获得的面神经重组图像与解剖学图谱进行对照。结果 20例志愿者腮腺内面神经主干及颈面干、颞面干均得到清晰显示,图像评分均为2分;重组图像中面神经呈高信号,腮腺实质呈低信号,二者对比明显;腮腺导管和下颌后静脉呈高信号,颈外动脉血呈低信号。结论 3D-DESSWE序列可清晰描述腮腺内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可用于术前定位面神经和肿瘤解剖关系。
2011年43期 v.51;No.77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滋源;
目的进一步探讨炎性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予溶栓、抗凝治疗,并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疗程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对两指标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MMP-9呈正相关,P<0.05(r=0.457)。结论 hs-CRP和MMP-9可能协同参与ACS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
2011年43期 v.51;No.77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杰;张斌;李志强;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行脱水降低颅内压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行微创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疗效及存活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微创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2011年43期 v.51;No.77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栾耀芳;孔祥山;吴斌;李金星;
目的探讨复方银翘散对五种临床上常见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抑菌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制备复方银翘散药液,分别对来自临床的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各30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进行敏感性实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复方银翘散作用后MRSA、MSSA及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细胞膜破坏,细胞质内含物减少或消失。复方银翘散对五种菌株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P均<0.01);且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无论是否产酶抑菌作用相似。结论复方银翘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为破坏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含物等。
2011年43期 v.51;No.77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鹏;
目的探讨枣庄市儿童抽动症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枣庄市抽取8所学校和10所幼儿园儿童3 987例(小学生和幼儿分别为3 0679、20例),组织教师、家长认真填写调查表格(内容包括有无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居住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家族史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且病程超过3个月者诊断为抽动症;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智商,同时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3 987例儿童抽动症总发病率为3.79%,男:女≈2.28:1,患儿年龄4~6岁;化工区儿童抽动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区和乡村(P均<0.01),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抽动症儿童者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及家族史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均<0.01),但其父母文化程度、智商及脑电图异常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枣庄市儿童抽动症总发病率为3.79%,遗传因素、神经系统损伤、环境污染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43期 v.51;No.77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雪岩;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运动耐力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肺功能测定和症状自限最大运动负荷递增试验,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最大通气量(MVV)、静息状态下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对COPD静息肺功能指标与VO2max的关系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FVC、FEV1.0、FEV1.0%、FEV1.0/FVC、MVV、DLCO和VO2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OPD组FVC、FEV1.0、FEV1.0%、FEV1.0/FVC、MVV和DLCO与VO2max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均有所减退,且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此两项指标可综合评价COPD病情进展、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2011年43期 v.51;No.77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乐凤;
目的探讨本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及耐药规律,为临床HP根除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3年收治的298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利用电子胃镜采集患者胃窦部黏膜、进行HP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45株HP;HP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显著高于2008年(P<0.05),耐药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甲硝唑、呋喃唑酮、替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结论本地区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高,且耐药性逐年增高;临床须严格掌握根除HP指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联合、高效的根除HP方案。
2011年43期 v.51;No.77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高少波;孙泻玉;冯雪英;周正全;丁睿;王茂波;郭培军;
目的探讨烟台市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及影响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0年烟台市确诊的4 48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分别收集4 082例治疗成功和405例不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和诊疗情况,对可能影响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有无慢病史等10项指标与治疗结局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65岁年龄、农村户籍、就诊延误时间、治疗依从性差和不良反应共5项因素可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不成功风险显著增高(Waldχ2值为6.40~482.38,P<0.05)。结论近年来烟台市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仍应注意防范治疗依从性差、就诊时间延误等影响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以切实提高治疗成功率、有效控制传染源。
2011年43期 v.51;No.77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蕾;邸大琳;王鲁娟;孟洁;孙萍;王占聚;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5、10、40μg/L的重组人LIF,继续培养61、2、24、48 h;应用MTT法、Hoechst染色法观察各组K562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3组和对照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 h>12 h>24 h>48 h(P均<0.05);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 h<12 h<24 h<48 h(P均<0.05);观察3组各时间点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 h<12 h<24 h<48 h(P均<0.05)。结论 LIF能以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为上调p53蛋白表达。
2011年43期 v.51;No.77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阳;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2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指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8例(20.86%)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单纯基底节脑出血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及丘脑、脑叶、脑干出血者,脑出血量>30 ml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出血量≤30 ml者;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0.01)。结论出血破入脑室或位于丘脑、脑干及出血量>30 ml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可增加病死率。
2011年43期 v.51;No.77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于沈敏;蔡兵;李敏;费民立;冷云飞;姚龚;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12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腰痛、下肢神经症状变化、并发症、融合器位置及椎体间融合情况;随访7~12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感染、神经根牵拉损伤,随访期内未发现断钉、断棒、T-PLUS下沉、移位等并发症;临床疗效为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2011年43期 v.51;No.77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莫云芝;马利平;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窒息新生儿50例(窒息组)和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放免法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并对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重度窒息者为著(P均<0.05);窒息组血清CysC异常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SCr异常率(P均<0.05);血清CysC与SCr、BUN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r,=0.668、0.652。结论检测血清CysC水平对于诊断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优于BUN、SCr。
2011年43期 v.51;No.77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冬;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小、形状、回声性质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比率及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在脑梗死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定期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1年43期 v.51;No.77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建国;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IL-6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中的作用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同期收治的30例OSAHS患者行nCPAP治疗,压力为8~16 cmH2O,治疗时间为8 h/晚,连续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RP与IL-6水平。设2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 OSAHS组治疗前后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CRP与IL-6可能共同参与了OSAHS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n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OSAHS的炎症反应程度,对控制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43期 v.51;No.77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克寒;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麻醉及手术方法相同,术中乌司他丁组予乌司他丁1.2×104 U/kg静滴,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 h(T2)及CPB停止后1 h(T3)2、4 h(T4)四个时点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T1,乌司他丁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望减轻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1年43期 v.51;No.77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晋喜;王建光;刘海健;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例数;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镇静—躁动(SAS)评分、Ramsa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10 min、气管导管拔除时心率及收缩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阿托品纠正窦性心动过缓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拔管时SAS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2011年43期 v.51;No.77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范庆祥;韩旭玲;连卫萍;
目的探讨IL-6及TNF-α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ITP患儿(IT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恢复期测定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组治疗前及恢复期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15)。结论 IL-6和TNF-α作为炎性因子可能协同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为ITP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2011年43期 v.51;No.77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卫国;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慢乙肝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300万U/次,隔日1次,共使用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8及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检测ALT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TNF-αI、L-8I、L-6及HBV-DNA、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能减轻慢乙肝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及抑制病毒复制。
2011年43期 v.51;No.77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国霞;
目的探讨血清白三烯B4(LTB4)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LTB4I、L-6I、L-8与TNF-α水平。结果 HSP组血清LTB4I、L-6I、L-8与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早期(P均<0.05);HSP组并肾损害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肾损害者(P<0.05)。结论 LTB4I、L-6I、L-8、TNF-α水平升高及其相互作用所致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且TNF-α可能参与了继发性肾脏损害。
2011年43期 v.51;No.77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永朝;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NS)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NS患儿(NS组)及3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恢复期测定血清PCT、评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危重评分系统(PCIS)评分,并采用Spearman对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均显著下降,PCIS评分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前NS组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NS组血清PCT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对NS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43期 v.51;No.77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成余;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用于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5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7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的手术情况、近远期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固体饮食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均<0.05);两组清除淋巴结个数及5年累计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切口疝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获得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似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2011年43期 v.51;No.77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韦光亮;陈风兰;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超声检查在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对比关系。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超声病灶形态、毛刺、微小钙化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病理分级的乳腺癌在超声病灶形态和血流方面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术前超声征象与术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治的依据。
2011年43期 v.51;No.77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开毅;刘南午;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纤溶酶溶栓、疗程7 d,观察组同时应用依达拉奉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0.8%、总有效率为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分别为53.8%、69.2%及26.9%,组间比较P<0.01或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安全性高。
2011年43期 v.51;No.77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飞燕;
目的观察地尔硫缓释胶囊辅助治疗高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高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阿司匹林、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口服,胸闷时含服硝酸甘油0.5 mg/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地尔硫缓释胶囊90 mg/次、2次/d,均连续治疗7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硝酸甘油用量;记录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心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尔硫缓释胶囊辅助治疗高龄冠脉三支病变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降低患者心率,且安全性高。
2011年43期 v.51;No.77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焱;刘立恒;李云;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CTP)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6例、高级别11例),对其术前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CBV值分别为(28.48±5.87)(、43.56±7.11)ml/100 g,PS值分别为(5.03±1.01)(、13.0±3.18)ml/(min.100 g),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CTP能无创、定量反映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及分布情况,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1年43期 v.51;No.77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陶静;郑文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卵巢创面采用电凝或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及敏感评估指标。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电凝组各80例,两组均常规行腹腔镜操作,但术中分别采用缝合法和双极电凝法止血。术前1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于月经第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基础性激素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同时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窦卵泡数。结果电凝组双侧卵巢囊肿者术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而两组单侧卵巢囊肿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AMH均显著低于术前,且缝合组显著高于电凝组(P<0.050、.01);术后电凝组窦卵泡数显著少于缝合组(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法较缝合止血法更易损伤卵巢储备功能,检测血清AMH水平对于反应卵巢储备功能有较高敏感性。
2011年43期 v.51;No.777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江浩;
目的观察综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4例,分别行综合推拿手法治疗及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61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98.65%,对照组治愈45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反射性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解除病变部位肌肉痉挛及缓解疼痛。
2011年43期 v.51;No.777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友;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甘露醇、拜阿司匹林、丹参酮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GM-1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评估并据以判定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Lp-PLA2和NSE均显著降低,尤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结论 GM-1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机制为下调Lp-PLA2和NSE表达等。
2011年43期 v.51;No.77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丹丹;孟建中;周春华;刘文渊;于颖;王素霞;高飞;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吸附(IA)治疗降低肾移植受者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柱免疫吸附装置对32例拟行肾移植术的高致敏(PRA阳性率>25%)受者(观察组)进行特异性IA治疗,每次治疗重复循环使用吸附柱15次,时间10~12 h,累计血浆循环量6 000~9 000 ml,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7~8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RA-IgG水平,同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特异性IA治疗不良反应,肾移植手术情况,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血浆PRA阳性率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PR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②观察组仅1例对特异性IA治疗发生过敏反应;28例(87.5%)顺利接受肾移植术;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均恢复正常;23例获术后4~36个月随访,复查PRA阳性率为0~5%,一般情况良好。结论特异性IA治疗可有效降低肾移植术受者血浆PRA-IgG水平,为具有免疫性高危因素患者创造一个交叉配型阴性、低PRA的"窗口"时间,有利于提高其肾移植术成功率。
2011年43期 v.51;No.77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