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翔宇;肖伟;王建平;姜洪娟;王来城;王静;
目的检测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探讨S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COPD的相关性,寻找COPD发病的易感基因,为COPD高危人群的筛选、早期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12例COPD患者(COPD组)及10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ADAM33基因S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 ADAM33基因S2位点COPD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DAM33基因S2位点3种基因型CC、CG、GG在COPD组的分布为54.5%、34.8%、10.7%,在对照组的分布为69.5%、26.7%、3.8%,两组比较P均<0.05。COPD组ADAM33基因S2位点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为0.719、0.281;对照组ADAM33基因S2位点等位基因C和G频率分别为0.829、0.171。COPD组与对照组C及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结论 ADAM33基因S2位点存在CC、CG、GG多态性;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COPD有明显相关性。
2011年49期 v.51;No.78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孔庆霞;李雷;胡军利;夏敏;孙卓祥;蔡高梅;褚旭;宋进;
目的探讨血清visfati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IMT厚度、斑块的回声特征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1组)21例、稳定型斑块组(B2组)17例和不稳定型斑块组(B3组)22例。另取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A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visfatin水平,并行NIHSS功能评定,分析visfatin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visfatin水平B1、B2、B3组高于A组(P均<0.01),B3组高于B1、B2组(P<0.01)。visfatin水平与NIHSS评分正相关(r=0.47,P<0.01)。结论血清高水平visfatin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visfatin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49期 v.51;No.78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萍萍;陈军宁;尹友生;李小励;韦家智;苏珂;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桂北地区汉族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与D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05例DN患者(DN组)及198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S128R基因型,同时检测两组相关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DN组FPG、HbA1c、TG、TC、BUN、Cr等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128R基因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37,P<0.05);RR基因型患DN的风险为SS基因型的2.34倍(OR=2.34,95%CI:1.91~2.86);两组S等位基因和R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73,P<0.05,OR=2.34,95%CI:1.50~3.65),携带R等位基因的DN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不携带R等位基因者。结论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DN的发病有关,其中R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桂北地区汉族人DN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R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影响血糖、血脂的代谢而增加DN的发病风险。
2011年49期 v.51;No.78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沙杭;艾民;张清华;蒋知新;高毅;卢海;
目的探讨利用Sox2、Klf4、Oct4、c-Myc基因能否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①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HSF细胞。②包装生产携带Sox2、Klf4、Oct4、c-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感染HSF细胞。③病毒感染后HSF细胞培养,镜下观察HSF细胞形态学变化。④应用细胞碱性磷酸酶(AP)染色检测细胞基因表达量和体内分化畸胎瘤实验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原代HSF细胞编程后形态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细胞AP染色阳性,内源多能基因Oct4、Sox2、Nanog、Rex1表达量增高,细胞体内可分化为畸胎瘤。结论利用Sox2、Klf4、Oct4、c-Myc基因可将HSF细胞编程为iPS细胞。
2011年49期 v.51;No.78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玲;曲秀娟;刘云鹏;刘静;金波;于萍;侯科佐;
目的探讨紫杉醇增强TRAIL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胃癌BGC823细胞传代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在胃癌BGC823细胞中,100 ng/ml的TRAIL可致少量的细胞凋亡,同时检测到Akt的磷酸化。紫杉醇作用胃癌BGC823细胞24 h,IC50剂量为8.97μg/ml。与单药TRAIL和紫杉醇相比,TRAIL(100 ng/ml)联合紫杉醇(8.97μg/ml,24 h的IC50剂量)对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增强(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RAIL(100 ng/ml)作用BGC823细胞24 h,活化了Akt蛋白,而8.97μg/ml的紫杉醇抑制了Akt的磷酸化。TRAIL(100 ng/ml)联合紫杉醇(8.97μg/ml)作用后,TRAIL引起的Akt磷酸化被抑制。结论紫杉醇通过抑制TRAIL引起的Akt磷酸化,从而增强了TRAIL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
2011年49期 v.51;No.78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晓燕;陈士巧;崔连群;赵传艳;陈黎明;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梗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动员组和对照组各10只。移植组于梗死区内注射经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组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4周后采用超声和生理记录仪描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LVdp/dtmax)等指标。取心脏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移植细胞分化、促血管生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移植组及动员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可能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手段。
2011年49期 v.51;No.78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智洋;张德志;仲兴;崔凤荣;郭涛;张男;刘丹平;
目的探讨四环素对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建立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BMSCs损伤模型,分离与体外培养大鼠BMSCs。将大鼠BMSCs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对照组,四环素4、20、100、500μg/ml浓度组。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法观察四环素对激素诱导的BMSCs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各组BMSCs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结果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显示细胞损伤为凋亡。四环素对激素抑制BMSCs的增殖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与四环素的浓度成一定的量效关系;100μg/ml的四环素能明显阻断激素诱导的BMS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表达、降低bax、caspas-3表达有关。结论四环素具有保护激素诱导的BMSCs损伤的作用,这为早期干预治疗激素性骨坏死提供了依据。
2011年49期 v.51;No.78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茂全;光奎;丁方香;路致远;王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模型的实用性及黑质神经元的凋亡特征。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模型,5周后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对比其凋亡情况。结果在梯子实验中,PD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行走速度下降,行走时间延长(P<0.05),行走失误率显著增加(P<0.01);在跑步机实验中,PD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持续爬行时间显著缩短,一定时间内的跌落次数增加(P<0.01)。组织学观察PD模型大鼠注射药物侧黑质神经元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增多,胞质染色加深。结论本文造模大鼠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实验中的行为学改变与黑质神经元凋亡程度相一致,此实验方法可以初步用于PD大鼠模型的鉴定。
2011年49期 v.51;No.78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荣;庞秋萍;翟海兰;张秀娟;
<正>无痛胃镜即麻醉医师用一种新型麻醉药物在胃镜检查前对患者实施麻醉,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安全地接受胃镜检查及治疗,使其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该方法可尽早发现患者上消化道疾病并在微创状态下实现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49期 v.51;No.783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远;
<正>小肠不明原因出血是一个反复发作、慢性的过程。传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是胃结肠镜检查,由于其无法到达小肠,不能发现小肠部位的病变,阳性检出率较低。随着胶囊内镜的推广使用,小肠部位阳性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2010年4月~2011年7月,我院对15例小肠不明原因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卫兵;周卫红;李洪光;
<正>胃脘痛的治疗方法很多,迅速见效者少。笔者2007年8月~2011年1月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胃脘痛患者31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3例胃脘痛患者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35~62岁;疼痛持续时间1 h 40例、2 h 13例;均符合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胃脘痛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且均未用任何止痛药物。53例随机分为浮
2011年49期 v.51;No.78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时均贵;
<正>2011年3~9月,我们分析了30例成年男性一次大量饮酒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的变化及意义。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因一次大量饮酒(醉酒)后自觉胸闷不适而来我院就诊的30例健康成年男性(观察组),平均年龄38.6岁,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病史。另
2011年49期 v.51;No.783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翠红;
<正>甲亢反复发作会导致机体对治疗甲亢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且出现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重者甚至会发生甲状腺危象而危及生命。2009年4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自拟方调肝泻火汤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秀梅;翟虹;赵献萍;
<正>本研究通过比较二维超声与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探讨其诊断价值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我院检查的921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乳腺实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芸;
<正>眩晕常由颈部疾病、耳部疾病、小脑疾病及眼部疾病引起。由耳部前庭疾病受病毒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元炎临床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感,体位改变或头部转动时眩晕加重,伴有平衡障碍。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们采用纳洛酮治疗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眩晕患者6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122例前庭神经元炎致眩晕患者,男59例、女63例,年龄(43.8±16.4)岁。均行前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蕾;孙玲玉;王静;
<正>胎儿肾脏多囊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其种类较多,产前表现各异。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肾脏多囊性疾病,了解其发生原因,对临床及时处理、治疗及优生优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并诊断为胎儿肾脏多囊性疾病32例,孕妇年龄21~37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晓玉;邓海英;熊俊;周成英;邓佳;
<正>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造成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到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故女性盆底肌康复训练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备受关注的新课题。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仁清;
<正>近年研究发现,血清中锌、铜含量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关。为此笔者检测12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锌、铜含量,以探讨其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患儿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4~12岁,体质量16~45 kg。120例按感染频率分为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组60例(包括急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航;
<正>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血肿(PCH)是颅内肿瘤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2001~2011年,我院治疗PCH患者3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39岁。术前诊断:垂体瘤1例、听神经瘤3例、脑膜瘤17例、胶质瘤8例、髓母细胞瘤2例、动静脉畸形1例。临床表现:全麻术后苏醒期延长6例,术后12 h内意识恢复一度清醒后再次昏迷8例,术后12~24 h意识逐渐恶化6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泽宝;
<正>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不完全符合KD诊断标准的患者逐渐增多,因其缺乏特异性检测指标,临床上易误诊、漏诊。2006~2010年,我院收治28例不完全KD患者,现将其诊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28例患儿,男18例、女10例,年龄4个月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鹏;
<正>2007年3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锤状指合并撕脱骨折(超过关节面1/4)者13例,经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锤状指:食指2例、中指2例、环指5例、小指4例,均合并末节指骨撕脱骨折;受伤原因:井下煤石砸伤9例、直接暴力挫伤4例,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伤后就诊时间1 h~1个月、平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志祥;于晓燕;刘欣;王志刚;聂文红;刘万莲;刘学运;赵秀丽;
<正>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不会伤及手腕神经、不影响手腕的功能、不影响抗凝药物的持续使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6年8月~2011年1月,我们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施行了直接PCI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强;田锋;朱瑞罡;刘春新;姜曙祥;
<正>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10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行IFF内固定。现将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于晓婷;徐雁;
<正>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们对30例肛周红肿患者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合并赛肤润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因腹泻或大便失禁导致肛周红肿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0±1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年龄、性别、病种、皮肤营养状态、腹泻程度、肛周红肿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方明;陈美庆;张颖;鄢莉;陈岳;
<正>太田痣即眼上腭部褐青色痣,是一种侵犯巩膜和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良性色素性皮肤病。2008年1月~2010年4月,我院采用双波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2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19例患者中,男62例、女157例,年龄3个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晓;王朋波;张书信;杨丹丹;
<正>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至目明合剂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112只眼,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NPDR诊断符合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国际临床分类标准。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58眼),男11例
2011年49期 v.51;No.78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茂源;谢瑞莲;高辉;何春耒;黄为民;
<正>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因生理机能衰退、免疫功能减退且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故其临床特点、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别于青壮年。为探讨老年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疗效,我们对手术治疗的31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宝军;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目前仍以化疗为首选,最常用的标准诱导缓解方案为DA方案,即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米托蒽醌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在临床中的
2011年49期 v.51;No.783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亚莉;
<正>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们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检测,评价其在诊断AMI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2011年49期 v.51;No.78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庞敏;盛立军;
<正>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院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Ⅲb/Ⅳ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例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Ⅳ期NSCLC的初治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51~72岁、平均61岁;腺癌14例,大细胞癌4例;病理分期Ⅲb期8例,Ⅳ期
2011年49期 v.51;No.783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海娇;赵芝焕;万崇华;张晓馨;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治疗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方法学评价的BA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BA(V2.0测试版),对100例BA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定。结果客观指标对BA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不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肺功能与其生命质量相关(P均<0.05)。结论 BA患者生命质量客观指标的影响是多因素的,治疗BA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2011年49期 v.51;No.78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春艳;刘运秋;刘晓宇;李宏芬;
目的探讨瘦素基因nt+19A→G变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360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北方汉族居民的瘦素基因nt+19A→G基因型,其中OSAHS组180例,健康对照组180例。结果两组GG、GA、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OS-AHS组各基因型个体的颈围、腹围、睡眠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瘦素基因nt+19A→G变异在北方汉族居民OSAHS的发生中可能无明显作用。
2011年49期 v.51;No.78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燕;景辉;王俊玲;尹诗维;王海英;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对一线和二线药物耐药情况的变化,了解其耐药分布特征。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各类标本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菌株2 936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4种一线药物和3种二线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 936株菌株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 824株(占96.2%)。2 824株中,769株耐药,总耐药率为27.2%(769/2 824)。其中耐多药菌株率为11.8%(334/2824),广泛耐药菌株率为1.9%(54/2 824)。结核病患者耐药性的发生更趋向于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主要一线抗结核药,作为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核心二线药物左氧氟沙星单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有差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流行水平有上升趋势。
2011年49期 v.51;No.78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华;章建国;仇晓军;
目的探讨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中ALDH1蛋白的表达,分析ALDH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NSCLC预后的影响。结果 ALDH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63.8%,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的10.0%(P<0.05)。ALDH1蛋白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结论 ALDH1的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诊断NSCLC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及预后。
2011年49期 v.51;No.78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龙仕居;陈忠仁;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重塑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气道重塑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A组加用万托林吸入治疗,B组加用普米克都保吸入治疗,C组加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吸入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NGF及b-FGF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A、B、C组VEGF、NGF、b-FGF均明显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万托林、普米克都保、舒利迭均可改善COPD患者的气道重塑作用,调节其VEGF、NGF及b-FGF;以舒利迭的效果较好。
2011年49期 v.51;No.78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曹棨;米佳;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SM/FP)治疗中、重度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吸入SM/FP,对照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FP),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4、8及12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晨间最大呼气峰流速(PEFam)占预计值的百分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5%)较对照组(66.67%)明显升高(P<0.05),治疗4、8及12周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FEV1及PEFam占预计值百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上述指标在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SM/FP能持续改善中、重度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FP,且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1年49期 v.51;No.78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郑世存;祝建材;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益金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蛤蚧定喘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和血液流变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临床证候积分、肺通气功能、血流变等更为明显。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法能从整体上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1年49期 v.51;No.78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秦春梅;刘波;尹福在;陆强;马春明;吴广飞;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2例,分为单纯T2DM组53例、MS组49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E峰、A峰,计算E/A,并检测IMT。结果 MS组E峰值及E/A比值低于单纯T2DM组[(62.25±11.22)cm/s vs(70.18±13.25)cm/s、0.86±0.19 vs 1.10±0.22,P均<0.05],MS组IMT高于单纯T2DM组[(0.87±0.20)mm vs(0.72±0.15)mm,P<0.05],MS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高于单纯T2DM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C、胰岛素抵抗指数为影响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43、0.021、0.066,P<0.05或<0.01)。结论合并MS的T2DM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及颈动脉损害。
2011年49期 v.51;No.78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志伟;刘伏元;
目的探讨Slox-1、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Slox-1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lox-1、hs-CRP、cTNI、CK-MB水平。结果 AMI组和UA组外周血清Slox-1、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Slox-1与hs-CRP呈正相关(r=0.364,P<0.01)。结论 ACS患者中血清Slox-1水平明显升高,Slox-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参与了ACS的发病。
2011年49期 v.51;No.78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辉锋;董平栓;杨旭明;李志娟;马丽雅;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T381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及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38例(高血压组)、健康查体者141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压、体质量指数、血浆BNP、血脂、血糖等临床和生化指标,并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目的 DNA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检测到TT、TC、CC三种基因型,高血压组T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合趋势性检验,高血压组中C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的分级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BNP T381C基因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病及进展相关联,C等位基因变异可能通过减少BNP分泌而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
2011年49期 v.51;No.78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盛龙;陈次滨;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定、6 min步行试验以及中医证候判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C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观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P均<0.05);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均较前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C组与治疗前、A、B组比较,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三组IVEF、LVESD、LVEDD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BN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C组较A、B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1年49期 v.51;No.78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邵元霞;车京津;甘慧敏;
目的探讨早发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B/A1的特点。方法共选取冠心病(CHD)患者16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组96例(观察组),冠脉正常组(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ox-LDL、及ApoA1、ApoB的水平,分析其与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ox-LDL、ApoB、ApoB/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ApoA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x-LDL在两组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ox-LDL、ApoB、ApoB/A1水平是早发冠脉三支病变发生的预测因素,其中ox-LDL是预测早发严重冠脉三支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1年49期 v.51;No.78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俊华;李成乾;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组(CSⅡ组)25例、常规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Ⅱ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平均胰岛素用量、体温及白细胞异常时间、C-反应蛋白(CRP)下降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P均<0.05),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体温异常时间、白细胞异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较MSⅡ组明显缩短(P<0.05),CRP下降水平与MSⅡ组比较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能快速平稳控制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血糖,减少了炎症反应时间,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49期 v.51;No.78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阳;崔苏萍;娄远蕾;谢安;郭菲;张明飞;汪泱;
目的观察miRNA-34a、Notch1和Hes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34a、Notch1和Hes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miRNA-34a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Notch1、Hes1在肾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miRNA-34a随着肾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Notch1的表达则随着肾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均<0.05)。结论高表达的miRNA-34a通过下调其靶基因Notch1参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此有望成为肾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2011年49期 v.51;No.78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京华;李伯埙;黄小平;江卫红;朱彦菲;李武县;
目的通过检测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患者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cl-2基因启动子的DNA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VSC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DNA甲基化免疫沉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8例VSCC患者癌组织和毗邻正常组织的VEGF、Bcl-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进行定量分析;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 VSCC患者的癌组织VEGF、Bcl-2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其甲基化与正常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甲基化VEGF、Bcl-2 mRNA表达增加。结论 VSCC患者的癌组织VEGF、Bcl-2基因启动子存在低甲基化,低甲基化可促其mRNA表达。表明VEGF、Bcl-2基因低甲基化可能参与VSCC发生,成为其新的表观治疗靶点。
2011年49期 v.51;No.78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子峰;李连平;曲立贞;苏净;李季春;曹霞;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的临床特征和基因诊断方法,探讨SCA3的基因诊断程序。方法选取2个家系内患者及家系内正常人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SCA3亚型引物,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根据电泳结果回收基因异常条带,应用TA克隆测序技术测序。结果在2个家系内4代20例成员中共检出10例患者和1例症状前患者,均为SCA3亚型,每代均可发病,男女均可受累,第1个家系平均发病年龄34岁,第2个家系平均发病年龄48岁。以行走不稳、动作笨拙、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CAG重复序列为51~67次。结论 SCA3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一种迟发、进展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特征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CAG重复序列数目的检测对于基因诊断和症状前诊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2011年49期 v.51;No.78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纪镇华;孙艺;郑华;邓雪梅;李晗笑;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将69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HP+HD组36例、HD组33例,HP+HD组根据原发病又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患者均行常规HD,每周3次;HP+HD组每周串联一次HP。检测各组首次治疗前后和3个月后的血清钙、磷、PTH。结果首次治疗后,HD组、HP+HD组血磷、PTH明显下降(P均<0.05);与HD组比较,HP+HD组PTH下降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磷无明显变化;与HD组比较,HP+HD组PTH明显下降(P<0.05)。首次及3个月治疗后,DN组、非DN组血磷及PTH均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D可清除血清磷,但不能有效地清除PTH;HP+HD可有效地清除血清磷、PTH,其清除PTH的效果与原发病无关。
2011年49期 v.51;No.78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云亚;
目的观察金水宝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探讨金水宝对早期DN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宝。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hs-CRP水平,同时观察尿MAU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MAU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金水宝治疗早期DN效果良好,抑制hs-CRP的表达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1年49期 v.51;No.78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桂萍;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1次/d和依达拉奉30 mg、2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EGF均明显增高,hs-CRP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明显,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标志物,优于常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49期 v.51;No.78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美玲;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单用齐拉西酮,初始剂量20 mg/d,1周内增至80~160 mg/d;对照组单用舒必利,初始剂量0.1 g/d,2周内逐渐加至400~800 mg/d,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末使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评测患者额叶执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持续性应答数及错误应答数的成绩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治疗8周后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与总用时间的成绩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对照组治疗8周末仅总用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除总应答数指标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
2011年49期 v.51;No.78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秀华;林彩莲;
目的探讨BSD2000相控阵聚焦热疗(深部热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1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0例、热放组31例,两组均经病理确诊为鳞癌,临床分期Ⅱb~Ⅲb,KPS评分≥60分,无并发症。两组放疗方法均为全盆照射+盆腔四野照射+腔内后装治疗;热放组采用深部热疗,2次/周,共6~8次,每次热疗均在外照射30 min内进行。结果两组近期不良反应相似。完全缓解率单放组为53.33%(16/30),热放组为80.64%(25/31);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热放组为(2.548±2.181)分,单放组为(1.333±1.059)分;KPS评分总改善率热放组为77.4%,单放组为50.0%;以上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热放组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提高。结论 BSD2000深部热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局部控制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1年49期 v.51;No.78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玉玲;朱芸;李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0例(SLE组)和查体健康者1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 SLE组IFN-γ、IL-10分别为(19.74±5.16)、(57.32±11.96)pg/ml,IFN-γ/IL-10为0.36±0.09;对照组分别为(13.87±4.08)pg/ml、(18.27±5.98)pg/ml、0.75±0.20;两组比较P均<0.01。SLE组CD4+为(43.14±6.08)%、CD8+为(49.39±8.15)%、CD4+/CD8+为0.86±0.13;对照组分别为(52.89±7.65)%、(34.16±5.83)%、1.59±0.52,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这种变化可能是导致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2011年49期 v.51;No.78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锋;范亚平;俞燕;张定武;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衰竭(ARF)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PNS并发A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GSH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hs-CRP、TNF-α、IL-6变化。结果 GSH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肌酐有改善,hs-CRP、TNF-α、IL-6显著下降(P<0.05)。结论 GSH可改善PNS并发ARF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有利。
2011年49期 v.51;No.78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柏鉴东;韩国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随肝癌临床分期、Child-Pugh分级增加,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存在癌肿血管侵犯、腹水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临床分期、Child-Pugh分级、癌肿血管侵犯、腹水是导致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
2011年49期 v.51;No.78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洪新;牛巧云;张笑吟;王冬梅;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补阳组、康复组、补阳+康复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康复训练治疗、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Barthel积分、Fugl-Meyer积分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补阳+康复组、补阳组和康复组Barthel积分、Fugl-Meyer积分及临床综合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以补阳+康复组提高最显著(P均<0.05),补阳组与康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和康复训练均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患肢运动功能,两种治疗方法结合疗效进一步提高。
2011年49期 v.51;No.78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耀臣;
目的探讨磺酰脲类降糖药亚莫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亚莫利治疗,观察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FPG、2 h PG、HbA1c、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莫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安全、有效。
2011年49期 v.51;No.78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建云;王海波;
目的探讨Cyclin D1、p21WAF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CRC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CRC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12例CRC癌前病变(癌前组)、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正常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yclin D1、p21WAF1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癌前组及正常组比较,CRC组Cyclin D1表达率升高,p21WAF1表达率降低(P均<0.01);正常组Cyclin D1表达率明显低于癌前组、癌旁组(P均<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Cyclin D1和p21WAF1表达率呈负相关(r=-0.257,P<0.01)。CRC组Cyclin D1、p21WAF1表达率与Dukes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 Cyclin D1、p21WAF1在CRC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CR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定的重要指标。
2011年49期 v.51;No.78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白锐;胡晓丽;李艳芸;赵林胜;耿鑫;张维铭;
目的探讨散发性肾母细胞瘤(WT)中DNMT1基因rs75616428、rs165999593多态性及1p、16q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H)的价值。方法选择WT患者肾组织35份(观察组)及正常肾组织30份(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双向测序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rs75616428和rs165999593的基因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检测前120aa(裸区段)的表达情况;微卫星灶扩增—聚丙烯酰胺电泳—银染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1p、16q染色体LOH。结果观察组rs16999593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发现,杂合子22例,变异型纯合子3例。免疫组化显示,DN-MT1蛋白前120aa裸区段在对照组肾组织以肾小管上皮着色为主,且在WT组织中表达略显升高。临床Ⅲ~Ⅳ期发生1p、16q LOH比例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DNMT1基因rs16999593多态性可以评估胎儿WT发生的风险;1p、16q LOH检测可作为诊断WT的简易方法。
2011年49期 v.51;No.78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希学;孙迪文;袁庆忠;吴起嵩;张建;郝龙;王明鑫;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金属蛋白酶解离素9(ADAM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ADAM9的表达。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中ADAM9的阳性率为64.3%。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ADAM9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50.0%)(P<0.05);累及或超出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癌中ADAM9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肿块限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癌(57.1%)(P<0.05);ADAM9表达与病理分型和TNM分期无关。结论 ADAM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DAM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客观指标。
2011年49期 v.51;No.78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明珠;孙爱宁;吴德沛;仇惠英;唐晓文;傅琤琤;金正明;苗瞄;韩悦;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04例CML患者,采用Bu+Cy、改良Bu+Cy、TBI+CY及非清髓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治疗。结果除1例未植活外,其余均持久性植活。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4.5%,5年累积生存率(OS)为70%。CML慢性期移植、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3年DFS分别高于CML加速期/急变期移植、Ⅲ~Ⅳ度急性GVHD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状态、移植类型、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是异基因HSC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慢性期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CML患者行allo-HSCT可获得较高长期生存率。
2011年49期 v.51;No.783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永夷;刘英志;刘勇波;王世端;
目的探讨低水平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在全麻下进行腰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压组(C组)、临床水平控制性降压组(D1组)、低水平控制性降压组(D2组)。C组不予处理,D1组和D2组均在手术开始后持续输注硝普钠0.5~6μg/(kg.min),使平均动脉压(MAP)在30 min内达目标血压(D1组MAP55~65 mmHg,D2组MAP45~50 mmHg)。于术前1 d(基础状态),术后1、2、3、5 d时记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术后1、2、3、5 d,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MM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论低水平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2011年49期 v.51;No.78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珂;殷积慧;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生理盐水组各40例。观察各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分级、口干评分和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托烷司琼组、盐酸戊乙奎醚组术后6~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术后0~6 h口干程度盐酸戊乙奎醚组高于托烷司琼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托烷司琼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有较好防治作用。
2011年49期 v.51;No.78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水晶;沈寅华;丁恩平;谢美月;马震俊;周华;
目的探讨β防御素1(DEFB1)基因启动子区域-688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技术检测脓毒症患者211例、对照者157例DEFB1基因启动子区域-688G/C位点基因型,分析其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DEFB1基因启动子区域-688位点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在脓毒症组分别为71.1%、27.5%、1.4%,在对照组分别为70.1%、28.6%、1.3%;等位基因G、C的频率,在脓毒症组中分别为84.8%、15.2%,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4.4%、15.6%。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在脓毒症死亡组分别为67.3%、31.8%、0.9%,存活组分别为75.2%、22.8%、2.0%;等位基因G、C的频率,在脓毒症死亡组分别为83.2%、16.8%,存活组分别为86.6%、13.4%。以上结果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DEFB1基因-688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脓毒症的易感和预后均无相关性。
2011年49期 v.51;No.78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立功;范媛媛;于玲;王立俊;
目的评价阿托品+芬太尼、阿托品+异丙酚、阿托品+芬太尼+异丙酚、阿托品+利多卡因四种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阿托品+芬太尼(A组)、阿托品+异丙酚(B组)、阿托品+芬太尼+异丙酚(C组)、阿托品+利多卡因(D组),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C组最佳,D组最差;术中呼吸循环指标B、C组波动最大,D组最稳定;术后药物不良反应A、B组最明显,C、D组较轻;宫颈松弛及术后宫缩痛C组效果最好。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以阿托品+芬太尼+异丙酚效果最好,但须注意术中呼吸、血压的监测及药量;其他方法有其独特优点,根据手术人员及条件可适当选择。
2011年49期 v.51;No.783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忠;严桐;朱珍;叶春艳;周胜生;芮冬妹;申红玉;柳龙根;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其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的关系。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连接酶检测反应体系,对42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42例患者中,IL-28B基因区rs12979860基因型均为CC型(100%);rs12980275基因型,AA型39例(92.9%),AG型3例(7.1%);rs8099917基因型,TT型39例(92.9%),TG型3例(7.1%)。用药后快速应答34例,持续应答41例,患者均获得早期应答。结论 IL-28B基因多态性在本地区存在特征分布,rs12979860基因型CC患者对PEG-IFN-α联合RBV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答率;IL-28B基因区rs12979860、rs8099917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对PEG-IFN-α联合RBV治疗效果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1年49期 v.51;No.783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