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pEGFP-C3-hNIS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人胃癌BGC-823细胞的表达

    徐华;肖建英;刘超;张秀梅;高月;王翠瑶;

    目的构建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3-hNIS,并研究重组hNIS基因在人胃癌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Trizol一步法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hNIS的可编码区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后亚克隆到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3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hNIS。分别将pEGFP-C3-hNIS重组质粒(实验组)和pEGFP-C3(对照组)瞬时转染至人胃癌BGC-823细胞中,转染48 h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NIS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序列分析证实克隆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hNIS基因序列(序列号:NM-000453)相似性达99.90%。转染48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均可观察到较强绿色荧光信号,用hNIS基因特异性抗体检测表明实验组hNI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hNIS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3-hNIS,并能在人胃癌BGC-823细胞中高表达。

    2011年52期 v.51;No.786 1-3+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的作用

    王美丽;吴中明;王欢;王玉;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进行体外培养,加入含不同浓度E2的培养液,采用MTT比色、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方法,观察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及Ca2+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E2作用JEC细胞1、2、3 d后,其OD值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作用4、5 d后10-7、10-8和10-9mol/L组OD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7mol/L组在第5天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10-7mol/L E2作用JEC细胞4、5 d后,G0/G1、S+G2/M期细胞比例有所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7mol/L的E2作用JEC 4 d后Ca2+的平均荧光强度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R阴性的JEC细胞生长可受到雌激素的调控,一定浓度的雌激素对ER阴性JEC细胞生长的调控可能与细胞内Ca2+增加有关。

    2011年52期 v.51;No.786 4-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TR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细胞CDK4、CyclinD1、Rb表达的影响

    张秀梅;刘超;闫纪亮;赵颂;王翠瑶;肖建英;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细胞CDK4、CyclinD1、R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10-7、10-6、5×10-6、10-5mol/L的ATRA作用SW579细胞株,对照组加入5μl无水乙醇,各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加药。继续培养48 h,RT-PCR、Western blot检测SW579细胞CDK4、CyclinD1、Rb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ATRA作用后,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ATRA处理的细胞CDK4、Rb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CyclinD1的表达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ATRA处理的细胞CDK4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ATR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能通过下调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细胞CyclinD1的表达及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增殖。

    2011年52期 v.51;No.78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王金环;李娟;于红卫;孟庆华;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特点。方法 87例肝硬化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硬化36例(酒精组)、乙肝肝硬化51例(乙肝组),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11例。根据肝功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血清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T3、FT3、TT4和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酒精组亦低于乙肝组(P均<0.05)。酒精组随着肝功能分级升高,FT3和FT4逐渐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为突出,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肝功能损伤程度呈动态变化。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中CNP和NPR-B蛋白含量变化

    蔡英兰;朴丽花;张默函;姜京植;金政;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中C型钠尿肽(CNP)和B型钠尿肽受体(NPR-B)的蛋白含量变化。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4周,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利用多道生理信号记录系统记录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收缩活动,将发生胃窦平滑肌收缩活动紊乱的大鼠列入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中CNP和NPR-B的分布。结果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窦平滑肌组织CNP表达无明显差异,但NPR-B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生胃动力障碍可能与胃窦平滑肌中NPR-B上调有关,提示糖尿病大鼠胃CNP-NPR-B/pGC-cGMP转导系统的改变可能参与胃动力障碍的发生。

    2011年52期 v.51;No.78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两种切肝方法的比较

    宋军;丁志龙;徐为;李文美;李向农;王学浩;

    目的探讨建立理想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可靠方法。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非动脉化法建立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组分为两组:A组,右叶+三角叶+尾状叶做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共40例;B组,中叶做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共40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 d生存率。结果 A、B组切肝时间分别为(11±3)、(14±3)min,P<0.01;术后发生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分别有2例、8例,P<0.05;术后3 d生存率分别为53%(21/40)、40%(16/40),P>0.05;断面出血、胆漏和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技术改良,可以以右叶+三角叶+尾状叶为供肝建立稳定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2011年52期 v.51;No.78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Cathelicidin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抗菌肽的抗菌特性研究

    陈曼;胡启飞;陈登榜;吴民泸;代娟;赖翼;段佳慧;

    目的研究以Cathelicidin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的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特性。方法根据NCCLS的方法,测定合成的抗菌肽对游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配制5%的红细胞悬液,与抗菌肽混合孵育后测定540 nm的吸光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夜培养物加入80μg/ml的抗菌肽,37℃培养4 h,每隔1 h测定菌落数,比较在抗菌肽作用下活菌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抗菌肽的MIC为16μg/ml,MBC为128μg/ml;100μg/ml抗菌肽的溶血性小于10%;抗菌肽作用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数(5.63±0.10)lg(cfu/m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序列设计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活性,且溶血性较小。

    2011年52期 v.51;No.786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那雄胺对TURP术中出血影响及其机制的Meta分析

    宗焕涛;彭晓霞;杨称称;张勇;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出血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TURP术中出血影响及相关机制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研究,包括1 050例患者,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术前口服非那雄胺组和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切除每克前列腺组织出血量、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前列腺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术前口服非那雄胺能减少TURP术中出血,可能与降低前列腺组织中VEGF表达,减少前列腺组织MVD有关。

    2011年52期 v.51;No.786 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的动态变化

    俸军林;鲁建华;蒋静子;唐永刚;林小慧;

    目的观察致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这两种生化指标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再依据造模后大鼠处死时间分成6 h、12 h、24 h、72 h和1周共5组。采用红藻氨酸(KA)侧脑室注射建立癫痫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含量在癫痫发作后6 h逐渐增加,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8和0.873,P均<0.01)。结论致痫大鼠脑内存在动态的急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癫痫发生及癫痫所致的脑损伤。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RP可用于检测这种炎症反应和脑组织损伤。

    2011年52期 v.51;No.786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钠对中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郭莉;霍亚南;邓颖;胡国柱;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对中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纳入血糖控制良好(HbA1c<7%)的30例中年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实验: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罗格列酮钠组和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并培养EPCs,采用流式技术、免疫荧光双染法、MTT比色法、30 min贴壁方法、改良型Boyden小室法对EPCs进行计数、鉴定、增殖、黏附和迁移等功能检测。体外实验:随机抽取上述患者20例,提取其空腹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6 d后收集贴壁细胞,将收集到的每份贴壁细胞各分成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用上述方法观察体外药物干预对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钠组用药后较用药前,CD3+4/CD1+33、vWF+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功能增强(P<0.05或<0.01);较常规治疗组用药后,CD3+4/CD1+33、CD1+33/KDR+、vWF+细胞数量增加,增殖、黏附、迁移功能增强(P<0.01)。药物干预组EPCs增殖、黏附、迁移功能较对照组增强(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增加糖尿病患者EPCs数量,并能改善其增殖、黏附和迁移功能,且此作用独立于降糖、降压作用之外。

    2011年52期 v.51;No.786 27-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bl-b shRNA稳定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的构建

    张凌云;石晶;滕月娥;张晔;曲秀娟;刘云鹏;

    目的构建靶向Cbl-b基因的短发夹环RNA(shRNA)真核质粒表达载体,建立Cbl-b shRNA稳定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为探讨Cbl-b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Cbl-b shRNA序列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化学合成法合成shRNA序列,将配对的单链合成双链,以T4连接酶连接于pSilencerTM 4.1-CMV表达载体,加入感受态细胞。将菌液涂布于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筛选阳性菌落,测序确认后进行大量复制、扩增,提取重组质粒。脂质体法将上述质粒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G418持续压力选择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结果 DNA测序证实靶向Cbl-b基因的shRNA真核质粒表达载体构建正确,G418压力筛选出阳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DA-MB-231/Cbl-b shRNA转染细胞株中Cbl-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沉默Cbl-b的MDA-MB-231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2011年52期 v.51;No.78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参附注射液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生成的影响

    任莉莉;问明;杨华;臧爱民;贾友超;魏影非;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FI、粒—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GM-CSF/IL-4联合不同浓度SFI 3种组合在体外诱导培养K-562细胞。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DCs。单用GM-CSF/IL-4可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DCs,并具有DCs的特异性标志及功能,但不成熟。不同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对K-562 DCs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其最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结论适当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DCs,并促进DCs成熟,增强DCs功能,且75 mg/mlSFI与GM-CSF/IL-4联合有协同作用。

    2011年52期 v.51;No.78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252例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匡霞;陈文龙;

    <正>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门发展中的医学,现已有比较成熟的方法,治疗重点已从急性病痛逐步向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转移。我们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加用了正规康复训练,且与中频治疗相结合,观察了252例患者

    2011年52期 v.51;No.786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腰腿痛为表现的股骨缺血坏死临床分析

    廖云;

    <正>我院自2000年4月~2010年5月收治32例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住院过程中发现患者合并有股骨头坏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45.3岁,病史0.6~7 a;11例有腰部外伤史,4例有髋部外伤史,8例有长期饮酒史,3例有长期应用激素史,6例无明显外

    2011年52期 v.51;No.78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观察

    郑辉宇;郑海燕;庞凤兰;刘海娟;鲁凤春;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或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VAP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VAP发病的关键,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对机械通气患者试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应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常规吸痰在

    2011年52期 v.51;No.786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环阵探头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孙佳星;蔡爱露;

    <正>应用环阵探头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由于其扫查角度为360°,故可以取得较完整直肠肛管周围图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临床资料:收集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2011年4月初诊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2~59(41±2.4)岁。其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1例,坐骨肛

    2011年52期 v.51;No.786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达立通颗粒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王晓;费景兰;杨国红;谢进;

    <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我们采用达立通颗粒治疗SAP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1998年3月~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

    2011年52期 v.51;No.786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骨科层流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陆琳;沈杰;高丽洁;

    <正>手术室历来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的重点部门。我院是以骨科和烧伤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创伤骨科、手外科、矫形骨科、脊柱外科、运动损伤科、小儿骨科以及骨肿瘤科等7个亚科。随着我院骨科分科越来越细,各专科的手术难度、精度增大,对我院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11月~2011年10

    2011年52期 v.51;No.786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排异反应1例

    田延锋;赵增仁;刘擘;李芳;宋步需;

    <正>患者男,72岁,主因"左腹股沟斜疝术后3个月,切口处胀痛10余d",于2011年3月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因患左腹股沟斜疝在我院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应用艾瑞姆轻质聚丙烯腹膜前间隙修补疝补片,行腹膜前间隙及腹股沟管后壁双层修补,补片均用Prolene线缝合固定),

    2011年52期 v.51;No.78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尿潴留膀胱误诊为巨大卵巢囊肿1例

    张秀杰;赵翠华;

    <正>患者女,46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迅速增大20余d"于2008年5月12日入院。患者月经规律,周期、经期正常,量中等,孕2产2,末次月经2008年5月11日。于2月份在当地查体时发现右下腹包块,未做治疗。4月中旬出现便秘、小便困难,静滴抗生素治疗后好转。20余d来自觉下腹部包块迅速增大。进食及饮水后腹胀明显,3 d来感腹痛明显,

    2011年52期 v.51;No.786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例局部心尖肥厚性心肌病误诊5a分析

    赵秋霞;

    <正>患者男,54岁,2005年7月4日因车外伤后感阵发性心前区不适伴出汗,休息后可缓解,遂到医院就诊,心电图见图1A,心肌酶、肌钙蛋白、血糖均在正常范围,血脂:TG:2.17mmol/L、TC:6.23 mmol/L、HDL-C:3.89 mmol/L,心脏超声无

    2011年52期 v.51;No.786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不同压力控制性肺膨胀对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疗效分析

    汪洋;刘晓伟;刘志;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控制性肺膨胀(SI)对内源性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C组:空白对照,仅行气管插管;P0、P1、P2、P3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致ALI,并分别采用0、30、35、40 cmH2O压力进行肺复张。记录实验动物造模前、后和肺复张后30 min的气体交换、呼吸力学指标。结果对于肺内源性ALI家兔,SI压力为30 cmH2O时氧合并未有明显改善,仍低于300 mmHg,当压力为35cmH2O和40 cmH2O时氧合改善较好,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35 cmH2O的压力实施SI时,家兔肺动态顺应性(Cdyn)增加;而压力提高至40 cmH2O时,Cdyn并不进一步增加。结论 35 cmH2O为实施SI治疗内源性急性ALI的适合压力。

    2011年52期 v.51;No.78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中Trx mRNA表达的影响

    王云;刘谦;秦明照;任洁;刘琦;

    目的应用非诺贝特干预治疗,观察药物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药物对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所有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为糖尿病组(A组)、药物干预组(B组),B组给予非诺贝特100 mg/(kg.d)药物干预,8周后比较血脂水平变化,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Trx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与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LDL、H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Trx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非诺贝特具有调脂以外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2011年52期 v.51;No.78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6-姜酚对脑缺血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孙承铭;谢岱希;郑文华;

    目的探讨6-姜酚对脑缺血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DMSO对照组;6-姜酚低剂量(0.1μg)组;6-姜酚中剂量(1μg)组;6-姜酚高剂量(3μ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模型,检测各组的脑梗死体积。结果 6-姜酚低剂量和中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减小,6-姜酚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缩小较为明显(P<0.01)。结论 3μg 6-姜酚脑室内注射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保护脑缺血模型小鼠。

    2011年52期 v.51;No.786 41-4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科罗索酸对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海艳;徐燕丰;辛海量;凌昌全;

    目的研究中药猫人参中提取的三萜化合物科罗索酸(CRA)对人肝癌SMC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Capture染色观察CRA作用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对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及Bax、Bcl-2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35μmol/L的CRA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存活并具有凋亡诱导作用;CRA可使线粒体膜电位耗散,使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内释放入胞质;CRA可增加Bax表达而对Bcl-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猫人参提取物CRA可能经由线粒体途径及上调Bax表达、增加Bax/Bcl-2比率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

    2011年52期 v.51;No.786 44-4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氟康唑对老年危重患者肝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春梅;张建;李建新;黄莹;沈煜;

    目的了解老年危重患者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中对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减少其肝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心血管外科监护病房2005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氟康唑患者39例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2例(27.9%),其中氟康唑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2例(5.1%),1例保肝治疗后正常,不需停药;另1例保肝治疗和减低剂量后肝功能好转但仍高,停药后肝功能恢复。其余10例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为开胸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重度感染或多器官衰竭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或在氟康唑应用前已出现,与氟康唑无关。结论氟康唑导致肝功能损害较少见,但需密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011年52期 v.51;No.78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低氧诱导人VEGF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表达检测

    殷爱红;武文琦;何丽明;郑少鹏;

    目的以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基因的低氧反应元件(HRE)作为增强子,构建含HRE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含HRE不同拷贝数的载体对低氧的反应状态。方法将人工合成的HRE串联后与CMV启动子连接,替换pcDNA3.1的启动子部分,构建成低氧诱导真核表达载体;将hVEGF基因重组到此载体中,转染BHK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低氧前后细胞h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含HRE的低氧诱导真核表达载体4HRE-pcDNA-VEGF和6HRE-pcDNA-VEGF。转染细胞后进行低氧培养,VEGF的表达均增高,含6HRE的低氧诱导作用高于4HRE。结论在含HRE的真核表达载体中,低氧时可诱导基因的表达,其拷贝数可影响诱导作用的强度。

    2011年52期 v.51;No.786 48-5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刘波;谷天祥;房勤;

    目的探讨术前轻度肾功能不全对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早期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3月我院行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肌酐清除率60~89 ml/(min.1.73 m2)为轻度肾功能不全组(n=50),选取同时期肾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n=52)。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女性比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桥血管数、院内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轻度肾功能不全对OPCABG早期疗效无不良影响。

    2011年52期 v.51;No.78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

    曹艳君;张红雨;吴志国;张霞;仇宝华;王立强;王淑静;梅莲莲;

    目的评价安置下腔静脉滤器(VC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6月确诊的39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VCF治疗分为两组:滤器组19例,非滤器组2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抗凝、溶栓或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滤器组与非滤器组住院期间总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 a两组PE复发以及总病死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滤器置入并发症3例,其中滤器倾斜、穿孔、滤器向足侧移位各1例。与非滤器组相比,滤器组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或加重的趋势。结论对于PE或存在PE高危因素患者安置VCF预防PE或PE复发效果显著。

    2011年52期 v.51;No.78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胸腔内灌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林琳;哈敏文;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经胸腔内注射对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微创置管闭式引流放胸水后,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50 mg稀释后第1、8天胸腔注入,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紫杉醇脂质体组、顺铂组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分别为80.0%、60.0%,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0.0%、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脂质体组生存质量提高明显优于顺铂组。结论紫杉醇脂质体经胸腔内注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生活质量优于顺铂。

    2011年52期 v.51;No.78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股骨颈骨折

    孔志刚;于海泉;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内固定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螺纹加压空心钉内固定,经皮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股骨颈骨折13例。其中骨髓移植3次11例、2次2例,骨髓移植间隔2~3周。结果所有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38个月,11例愈合(84.6%)。无关节内骨化及关节囊骨化的发生。股骨颈短缩2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76.9%。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创伤轻、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可使有骨缺损的青壮年陈旧股骨颈骨折患者避免切开植骨或复杂的带血管骨瓣移植大手术。

    2011年52期 v.51;No.786 56-5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理气中药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王代梅;曹泽伟;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中药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PDS型FD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n=40)给予健脾理气中药加伊托必利,B组(n=40)单纯应用伊托必利,C组(n=38)单纯应用中药,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餐后腹胀和早饱症状改善情况,并应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胃排空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餐后腹胀和早饱症状总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脾理气中药联合伊托必利治疗PDS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应用伊托必利,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

    2011年52期 v.51;No.78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社区骨质疏松患者康复的影响

    李筱芹;肖新华;廖瑛;肖昌慧;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社区骨质疏松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并对其血生化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血清钙和肌酐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干预前上升(P<0.05);干预后患者在准确服药、合理饮食、运动、复查各个方面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干预后新发骨折率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后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焦虑4个方面的评分均有改善(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结合能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发病和生活质量,稳定其焦虑抑郁心理。

    2011年52期 v.51;No.78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血浆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关系及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物干预治疗

    吴冬科;杨明;吴星恒;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NS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用药物干预方法(双盲法)对40例NS患儿进行治疗,A组(20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治疗,B组(20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予以双嘧达莫片(潘生丁)口服抗凝,另选40例正常体检小儿做为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浆vWF、D-二聚体、AT-Ⅲ、PT、APTT、血小板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胆固醇,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儿童NS患者较C组血浆vWF、D-二聚体增高,血浆AT-Ⅲ水平降低(P均<0.01)。A、B组治疗后血浆vWF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下降,血浆AT-Ⅲ较治疗前上升(P<0.01或<0.05)。A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胆固醇下降程度大于B组,白蛋白回升比B组明显,D-二聚体及vWF水平低于B组,AT-Ⅲ水平高于B组(P均<0.05)。结论血浆vWF是反映儿童NS高凝状态的早期敏感指标,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儿童NS的高凝状态。

    2011年52期 v.51;No.78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_2分数与左心耳功能关系的应用研究

    王岩;孙鲲;刘爱琴;黄建新;张丽华;封树文;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2分数与左心耳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3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及55例非持续性房颤患者测量收缩期左心耳入口处横径、舒张期左心耳排空血流峰速,对患者采用CHADS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所测数值及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2评分高于非持续性房颤患者(P<0.01);TEE检查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收缩期左心耳入口处横径大于非持续性房颤患者(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舒张期左心耳排空血流峰速低于非持续性房颤患者(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发现左心耳血栓9例(25.7%),发现左心房"自发性显影"8例(22.8%),非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发现左心耳血栓及左心房"自发性显影"。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2分数升高的同时伴有左心耳功能的下降。

    2011年52期 v.51;No.78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耿国英;刘恒亮;沈德良;刘洋;赵友民;郝冬琴;王贺;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等的变化。方法 112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观察hsCRP、IL-6、PAPP-A、ICAM-1等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血hsCRP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和AMI组高于SAP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的PAPP-A和ICAM-1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IL-6、PAPP-A和ICAM-1在ACS易损斑块的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浆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筛选高危患者的重要指标。

    2011年52期 v.51;No.78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光棒与直接喉镜对静脉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激素浓度的影响

    齐敦益;程伟;殷琴;葛蕾;戴凌云;刘功俭;

    目的评价光棒和直接喉镜对全凭静脉麻醉(TIVA)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72例择期TIVA患者,分为光棒组和直接喉镜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浆皮质醇(cort)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浓度变化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降低(P<0.05);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两组NE、E、cort和ATⅡ水平升高(P<0.05),光棒组上述激素水平较气管插管组减少(P<0.05)。结论光棒比直接喉镜能更有效地抑制TIVA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2011年52期 v.51;No.78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Survivin与nm23表达的研究

    史建洁;董福生;任贵云;

    目的探讨Survivin和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例正常腮腺及38例SACC石蜡标本中Survivin和nm23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阳性染色和nm23阳性染色标准是细胞胞质中可见棕黄色颗粒或团块。Survivin在正常涎腺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0.0%,在SACC其阳性率为66.7%,两组比较P<0.05。nm23在正常涎腺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0.0%,在SACC其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P<0.05。Survivin、nm23蛋白的表达与SACC病理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均不相关。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涎腺SACC组织中Survivin与nm23蛋白两者间呈负相关。结论 Survivin蛋白和nm23蛋白在涎腺SAC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52期 v.51;No.78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芪胶升白胶囊对乳腺癌患者化疗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树平;钱朋飞;邓素华;邹燕鹏;闻国权;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对乳腺癌化疗骨髓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5)化疗同期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n=48)单纯化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及单个核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率37.78%,对照组20.83%,P<0.05;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程度轻,恢复快,单个核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结论联合使用芪胶升白胶囊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效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毒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011年52期 v.51;No.78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腺病毒载体介导PTEN基因转染大肠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张睿;宋纯;

    目的观察PTEN腺病毒载体(Ad5-PTEN)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目的基因PTEN导入腺病毒载体Ad5,与辅助质粒共同转染人胚肾母细胞(293细胞)构建Ad5-PTEN。测定病毒滴度后转染新分离的大肠癌细胞。结果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5-EGFP)和Ad5-PTEN在体外可以转染大肠癌细胞,其中在Ad5-EGFP腺病毒转染的大肠癌细胞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在Ad5-PTEN腺病毒转染的大肠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了PTEN蛋白的表达。结论 Ad5-PTEN在体外可以有效转染大肠癌细胞,且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在胰岛细胞中稳定表达,为大肠癌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52期 v.51;No.786 74-7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纳米炭在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宋玉成;张广坛;宋笑飞;袁远;张鹏;张学东;

    目的评价纳米炭在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术中应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对照组常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淋巴结获检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结果局部组织注射纳米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淋巴结检出(19.2±4.8)枚/例,对照组(14.35±6.70)枚/例,P<0.05;N2站淋巴结检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检出更多微小淋巴结(P<0.05);纳米炭染色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有利于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增加临床病理分期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2011年52期 v.51;No.78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套细胞淋巴瘤46例临床病理分析

    刘杜先;许传军;沈勤;

    目的分析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水平。方法对46例MCL及对照的10例慢性小细胞型淋巴瘤、10例伯基特淋巴瘤、10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例滤泡性淋巴瘤均行免疫组化标记CD5、CD10、CD20、CD79a、bcl-2、周期素D1(cyclin D1)、Ki-67、CD2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11;14)(q13;q32)。结果组织形态学显示MCL瘤细胞呈套区样、结节状及弥漫分布,细胞小到中等大,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清。母细胞型及多形性型则细胞体积变大,核染色质变浅,核仁突出,核多形性及核分裂数增加。CD5、CyclinD1及CCND1阳性率与所有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资料显示肿瘤为高侵袭性,预后差,目前无法治愈。结论 MCL尽管发病率低,但预后差,需早诊断、积极治疗。肿瘤存在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突变异常。

    2011年52期 v.51;No.786 78-7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原发性右心肿瘤的应用价值

    张小杉;李治安;王雅晳;吴晓萍;王晓磊;雪梅;田海燕;哈斯;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右心肿瘤二维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我院及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8月~2011年4月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右心肿瘤患者进行TTE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20例原发性右心肿瘤患者中,良性7例、恶性13例,累及右心房5例、右心室3例,同时累及右心房、右心室及腔静脉12例。结论 TTE能够无创、准确观察右心系统肿瘤,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2011年52期 v.51;No.78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CR7-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王怀志;赵国强;石献洲;张建;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结肠癌及1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CR7、PI3K及Akt的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CR7、PI3K及Ak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均<0.05),且CCR7与PI3K、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CCR7、PI3K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k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CCR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

    2011年52期 v.51;No.78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配合体育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黄文芳;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配合体育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体育疗法治疗。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和再次复发间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喘息症状缓解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8%(P<0.05),一疗程后显效患者再次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185 d和125 d(P<0.05)。结论应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配合适合的体育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2011年52期 v.51;No.78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86例结肠黑变病回顾分析

    苏秀丽;金建军;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发病特征、临床与内镜特点、发病原因及其与大肠腺瘤、大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内镜室结肠镜检记录、相关病理记录及定期随访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2010年MC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患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P<0.01),男性患者多集中在老年(P<0.01),女性患者检出率无年龄差异,老年患者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中青年患者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便秘为MC最常见症状,其次是腹痛;病变可累及各肠段;长期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剂易患MC;MC与结肠腺瘤病发病密切相关(P=0.012),与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无明显相关性。停用蒽醌类泻药结肠黑变能治愈或明显减轻。结论 MC的检出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人及中青年女性易患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合并结肠腺瘤;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剂与MC密切相关;MC预后良好。

    2011年52期 v.51;No.78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兰艳丽;朱君;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对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急诊PCI(75例)和择期PCI(85例),观察其临床治愈率、术后心绞痛发作及病死率。结果急诊PCI治愈率高于择期PCI(P<0.05),但其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心绞痛发作情况,急诊PCI低于择期PCI(P<0.05),随访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术后康复。

    2011年52期 v.51;No.78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观察

    贺晓楠;王雪梅;陈树涛;丛洪良;陈宇;

    目的探讨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腺苷组PCI术前静点腺苷3 h,对照组PCI术前静点生理盐水3 h。PCI术均成功进行。观察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帧数计数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肌灌注、术后CK-MB变化。结果罪犯血管开通即刻,腺苷组较对照组冠脉血流帧数减少,P<0.05。腺苷组2例发生无复流、2例发生慢血流,对照组4例发生无复流、6例发生慢血流,P<0.05。对照组TMPG低于腺苷组,P<0.01。PCI术后12、24、48 h腺苷组CK-MB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前静点腺苷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2011年52期 v.51;No.78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评价

    申健;邓红亮;崔艳;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及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对其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首次发病合并有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180例,入院后按患者及家属意愿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A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B组)。对A组患者早期给予基础训练、摄食直接训练、电刺激治疗、针灸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B组进行传统护理及冷刺激训练治疗。3周后两组均采用饮水实验及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来评价康复治疗后的疗效,并比较A组吞咽前后SaO2的变化。结果 A组饮水实验评分好于B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在3周时吞咽后SaO2降低值小于入院时(P<0.05)。结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恢复更加有效,SaO2测定可以作为脑卒中床旁吞咽困难及疗效评价指标。

    2011年52期 v.51;No.78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周锐;张晓膺;钱永祥;狄冬梅;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1年6月共完成OPCAB患者217例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215例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搭桥血管数为(3.14±1.52)支/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支持,术后发生呼吸衰竭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2011年52期 v.51;No.78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对P波离散度的急性效应

    李萍;徐艳;程晓曙;胡建新;吴延庆;李菊香;吴清华;俞建华;陈琦;洪葵;苏海;

    目的观察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的环肺静脉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术本身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或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隔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38例。分别记录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第3天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ECG)及心脏彩超(同一操作者),其中ECG各导联P波间期最大值(Pmax)与最小值(Pmin)之间的差值即Pd。结果经导管环肺静脉隔离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Pmin和Pmax分别为(57.8±15.8)、(128.9±25.8)ms,术后分别为(60.1±14.3)、(115±20.6)ms,其中Pmax手术前后比较P<0.01。Pd手术前后分别为(71.1±17.5)、(54.7±15.6)ms,P<0.01。进一步分析Pd和左房大小的关系表明,不仅术前Pd和术前左心房大小未见明显相关(P=0.437),同时手术前后Pd变化亦与术前左心房大小无显著相关(P=0.208)。结论尽管阵发性房颤Pd与左心房大小无关,但成功的环肺静脉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本身即能显著减少Pmax和Pd,提示其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具有改善作用。

    2011年52期 v.51;No.78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氧代谢及内环境的影响

    任立洁;单世民;薛玉良;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ISA)的节血效果及对患者氧代谢、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AHH联合ISA,对照组必要时输入异体血。分别于AHH前(T1)、AHH后(T2)、输血前(T3)、输血后(T4)4个时间点通过爱德华公司Vigileo经外周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心排量/血氧系统及行血气分析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输血量、异体血输入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输血量、异体血输入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观察组氧供(DO2)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浓度(Lac)浓度低于对照组;输血后观察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分压(PO2)、pH、碱剩全(BE)高于对照组,氧摄取率(O2ER)、K+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AHH联合ISA的节血效果明确,氧供需关系平衡,电解质及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

    2011年52期 v.51;No.786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王珠;王武;吴志彪;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进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进行PCI的同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仅进行PCI。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即刻和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血流3级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AMI患者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高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陈磊;刘建夏;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经肱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治疗高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08年3月~2010年6月经皮经肱动脉穿刺入路治疗26例下肢髂动脉或股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病例,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26例肱动脉穿刺的一针技术成功率为80.77%,38条患肢闭塞的髂动脉或股浅动脉起始段术中开通率为100%。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3.85%),穿刺部位较明显的疼痛17例(65.38%),无神经相关并发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未发现肱动脉狭窄或闭塞;术后6个月行动脉CTA发现2例患肢出现左下肢股浅动脉起始段再狭窄(>50%),血管通畅率为94.74%。结论经肱动脉入路治疗高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股动脉入路的替代治疗途径。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人工流产及宫外孕的临床研究

    张海珍;

    目的评估服用左旋甲基炔诺酮紧急避孕后宫外孕的发生及避孕失败人工流产情况。方法对2005~2009年于我院就诊的678例宫外孕患者及2 836例行流产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这些患者中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失败率的发生及宫外孕的发生情况。结果 678例宫外孕患者中66例(9.73%)曾在无保护性性交72 h内服用紧急避孕药,2 836例行流产术的患者中服用紧急避孕药的有225例(7.93%)。结论紧急避孕药的使用应受到重视,以减少避孕失败及宫外孕的发生。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与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岳丹;郑阳;刘勇;

    目的比较前列地尔和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DN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50例和治疗B组42例。治疗A组静脉推注前列腺素E110μg+10 ml 0.9%的氯化钠;治疗B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20 ml+250 ml 0.9%的氯化钠。两组均1次/d,连续用药14 d。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e)、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检验值。结果治疗A组与治疗B组BUN、Cre、Cys C及U-mAlb/Cr的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两组检测值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BUN无统计学意义,Cre、Cys C及U-mAlb/Cr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A组检测值BUN、Cre、Cys C及U-mAlb/Cr低于治疗B组(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和银杏达莫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DN的临床指标,前列地尔的效果优于银杏达莫。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王蕾;李玉芬;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多系统损害情况,提出分子生物学诊断对临床早期诊断、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查患儿呼吸道分泌物EB-DNA,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68例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有并发症,明确诊断后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EB病毒检测,在确诊EB病毒感染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研究

    王玉忠;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存相关影响因素,为COPD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出院后患者1年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用Life Tables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OPD住院患者1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出院后3个月期间生存率为90%,3~6个月生存率为85%,1年生存率为75%;年龄>70岁、肺功能下降明显、体质量指数低于正常和白细胞高于正常的患者,1 a内死亡风险较大,P<0.05。结论高龄伴肺功能严重下降、营养不良、反复感染是COPD患者1 a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1年52期 v.51;No.78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早期静脉应用ω-3鱼油脂肪乳对脓毒症所致ARDS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凯峰;张弘;张颖;张坤;段立娟;

    目的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在脓毒症所致ARDS的治疗中,对辅助控制炎症反应以及对脓毒症所致ARDS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所致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结果治疗组在72 h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在第6天后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蛋白在第7天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MODS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应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注射液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ω-3鱼油脂肪乳早期应用于脓毒症所致ARDS可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安全、有效,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011年52期 v.51;No.786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左卡尼汀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郝立志;刘栋梁;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蔗糖铁注射液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组40例需长期血透并存在较严重肾性贫血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蔗糖铁注射液及EPO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蔗糖铁注射液及EPO治疗。结果治疗8周末时,实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升高;实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亦高于对照组,但丙二醛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且可缓解静脉铁剂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2011年52期 v.51;No.786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Child-Pugh分级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邢荣春;郑军;肖建华;

    <正>Child-Pugh分级是目前肝功能评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其局限性。随着对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探索,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更准确的方法来指导临床应用。Child-Pugh分级也逐渐克服其在肝功能损害及肝功能储备方面评

    2011年52期 v.51;No.786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董竹林;

    <正>随着对颈椎椎体间稳定性和力学研究的深入,非融合性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颈部关节的活动能力,并可以有效防止邻近椎体的退变,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无须过分限制活动。现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对该技术的研

    2011年52期 v.51;No.786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