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曼茵;李咏梅;岳天孚;杜雪;黑凯文;邱依然;杨柏财;
目的构建Pim-3慢病毒质粒,鉴定其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 RT-PCR法提取Pim-3 cDNA,经T-A克隆及双酶切将其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EF1-MCS-T2A-copGFP重组;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后,将阳性重组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中;收集病毒上清液转染SKOV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情况,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im-3 mRNA及其蛋白。结果 RT-PCR法获得Pim-3基因,重组质粒酶切后片段大小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CDH/Pim-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感染重组质粒及空载体的293T细胞生产的病毒上清分别感染SKOV3细胞,感染重组质粒的SKOV3细胞中Pim-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pCDH/Pim-3重组慢病毒质粒,建立了Pim-3高表达SKOV3瞬转细胞模型,为探讨Pim-3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2014年02期 v.54;No.88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若;尹卫;龚红艳;王济芳;杨玲;王东;钱唯韵;王宏锡;袁国跃;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植物甾醇日均摄入量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组)、健康志愿者(C组)各50例。记录三组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计算每天摄入植物甾醇的均值。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尿酸(UA)、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AST、ALT。进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抵抗(IR)的评估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BMI、TG、TC、LDL、ALT、AST、HOMA-IR、基础胰岛素分泌值高于A组(P均<0.05)。A、B组葡萄糖耐受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C肽释放试验高峰值较C组延迟。A、B组植物甾醇日均摄入量较C组下降,且B组低于A组(P均<0.05)。A、B组的植物甾醇日均摄入量与HDL均呈正相关,与BMI、TG、TC、LDL、ALT、AST、HOMA-IR值、尿酸、0、30、60、120、180 min血糖呈负相关;以植物甾醇日均摄入量为因变量,TG、HOMA-IR是植物甾醇摄入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植物甾醇日均摄入量低于正常,可能与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有关。
2014年02期 v.54;No.88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善凤;王雅楠;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为实验组,人成纤维细胞株MRC-5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取对数生长期,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采用Ad-hTERT-HSV-TK分别转染两组细胞48 h,然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GCV(0.1、1、5、10、20、50、100、200μg/mL)作用48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OD值,计算并比较两组细胞增殖率、凋亡率。结果 5、10、20、50、100、200μg/mL GCV作用下实验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GCV 10、100μg/mL作用下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卵巢癌SKOV-3细胞并获稳定表达,Ad-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
2014年02期 v.54;No.88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兴;郭智华;许博裳;钟贇;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LHF)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入选LHF患者35例为LHF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LHF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采用酶法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ALT)、血糖(BG)和脑利钠肽(BNP)。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sFas水平。结果 LHF组血清BNP、BG、sCr及血浆sF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HF组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者血浆sFas水平分别为(533.62±261.55)、(860.54±292.50)、(1 206.22±510.98)pg/mL,三者相比,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HF患者血浆sFa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614,P=0.000)。结论 LHF患者血浆sFas水平高于正常,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sFas水平变化可能与LHF的发病有关。
2014年02期 v.54;No.88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娟娟;秦鸣放;王庆;赵宏志;李湧;元海成;
目的观察新的预防方案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术前24 h常规备皮后应用双氧水消毒,安尔碘消毒两遍,最后放置安尔碘棉球于脐部至手术开始;麻醉诱导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头孢西丁钠2.0 g;切口缝合前应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清洗切口;术后24 h换药,术后72 h第2次换药并拆线出院。对照组按照传统措施进行防感染处理。分别于术后12、24、36、48、60、72 h检测两组体温、WBC、中性粒细胞比率(GR),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症状,统计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24、36、48、60 h体温高于观察组,术后24、72 h WBC高于观察组,术后24、72 h GR高于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体温、WBC、GR较术前略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体温、WBC、GR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无切口感染(0%),对照组2例(7.7%),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用新预防方案即术前应用双氧水、安尔碘消毒、麻醉诱导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整术后换药时间可降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2014年02期 v.54;No.88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振宇;曲振宇;刘新胜;
目的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V)ORF3真核表达载体pcHEV3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从实验感染HEV新疆株的猕猴胆汁中提取HEV RNA,逆转录法合成HEV cD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HEV ORF3 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载体质粒pcDNA3,构建HEV ORF3真核表达载体,经抗生素初步筛选后,重组阳性载体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从实验感染HEV新疆株的猕猴胆汁中克隆出HEV ORF3全长cDNA片段,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成功构建HEV ORF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HEV3。结论成功构建HEV ORF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EV ORF3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2014年02期 v.54;No.88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大为;刘琪;陈兴;刘群;
目的观察富氢生理盐水对烟雾吸入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ay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8只,损伤对照组18只,生理盐水组(NS组)18只和富氢生理盐水组(HS组)18只。损伤对照组、NS组、HS组制作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造模成功后,损伤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NS组、HS组分别于造模后2、6、12 h各取6只大鼠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和富氢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的NF-κB p65,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亚细胞结构改变。结果大鼠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率、肺细胞AI在损伤对照组、NS组及HS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HS组低于相应时点的NS组(P均<0.05);HS组造模后2 h肺细胞AI<造模后6 h<造模后12 h(P均<0.05),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与之一致。结论富氢生理盐水对大鼠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2014年02期 v.54;No.88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经宏;李玲;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安体舒通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分为心衰对照组和安体舒通组各11只,假手术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构建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脉。术后2周,假手术组和心衰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安体舒通组采用安体舒通20 mg/kg灌胃8周。分别于术后2周(灌胃前)、灌胃后8周采用超声心电图监测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其后处死大鼠并取心脏组织,采用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三组心肌组织中的TGF-β1、Smad2、Smad3、Smad7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及胶原纤维Ⅲ蛋白。结果灌胃前安体舒通组、心衰对照组LVEDD、LVESD较假手术组增加,而EF及FS下降(P均<0.05)。灌胃后8周,安体舒通组EF、FS高于心衰对照组(P均<0.05)。心肌CVF心衰对照组>安体舒通组>假手术组(P均<0.05)。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及Smad7 mRNA及其蛋白和胶原纤维Ⅲ蛋白的表达心衰对照组>安体舒通组>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安体舒通可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
2014年02期 v.54;No.88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祥秋;靳蕊霞;孙洞箫;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腺嘌呤诱发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尿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Ⅳ(Col-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84只,其中72只采用腺嘌呤混悬液连续灌胃制作腺嘌呤诱发RIF大鼠模型,将其中60只模型制作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各12只,另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后24 d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25、250、500 mg/(kg·d)姜黄素灌胃;尿毒清组大鼠给予尿毒清颗粒3.75 g/(kg·d)灌胃;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共处理60 d。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液及尿液中FN、TGF-β1、Col-Ⅳ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尿FN、TGF-β1、Col-Ⅳ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姜黄素各剂量组各指标有所下降,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尿毒清组各指标也有所下降,但高于姜黄素高剂量组。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尿FN、TGF-β1、Col-Ⅳ水平干预肾间质纤维化,效果优于尿毒清。
2014年02期 v.54;No.88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郝翠萍;邵艳梅;程兆忠;韩伟忠;王镜銮;李勇;王丽君;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低分子肝素(LMWH)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肝素组及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与肝素组采用熏烟联合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制作COPD模型。造模第4周,肝素组、模型组每天熏烟前半小时分别给予皮下注射LMWH 150 U/kg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常规饲养。造模第4周结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中的HGF、VEGF,HE染色观察三组中肺部病理改变,计算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以评估肺气肿程度。结果 HGF、VEGF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肝素组>对照组,MLI模型组>肝素组>对照组,MAN模型组<肝素组<对照组(P均<0.01)。将三组指标综合分析,HGF、VEGF与MLI呈正相关关系(r=0.797、0.789,P均<0.05);HGF、VEGF与MAN呈负相关关系(r=-0.645、-0.668,P均<0.01)。结论 COPD大鼠肺组织中HGF及VEGF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LMWH能够影响二者的表达。
2014年02期 v.54;No.88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天一;赵德伟;王增立;吴建伟;樊国峰;乔金环;路博;米盼盼;陈胜乐;王本杰;孔繁林;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术对动脉缺血和静脉淤血所致犬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将2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A组13只犬通过结扎股深动脉、B组13只通过结扎股深静脉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均不分左右侧。每2周行犬髋部MRI检查,发现股骨头坏死后,A、B组各随机选取3只犬行髓芯减压术并分别标记为A1、B1亚组,以后各组每2周于剩余动物中选取3只行髓芯减压术分别标记为A2、A3、A4亚组及B2、B3、B4亚组,两组各留1只犬造模后不行髄芯减压术以作为病理对照。术后每2周行X片和MRI检查,比较A、B组坏死修复情况。结果两组造模均成功,A组4周、B组8周时发现股骨头坏死,A组髓芯减压术后坏死发展趋势稍减缓,但无修复表现,其中A4亚组表现最差,接近组内病理对照犬。B组术后股骨头内混杂信号逐渐减少,有修复趋势,其中B1、B2亚组表现最佳,B4亚组稍差但强于组内病理对照。B组各亚组修复情况优于A组。结论髓芯减压术对静脉淤血所致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早期手术(4周内)效果好;对动脉缺血所致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差。
2014年02期 v.54;No.88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陶婷婷;梁国强;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胰岛素时内皮细胞(EC)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ET)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取足月新生儿脐带,分离培养人脐静脉EC。取第3代细胞,分为正常组、高胰岛素对照组、低、中、高小檗碱组,正常组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液,高胰岛素对照组加含胰岛素1×10-7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低、中、高小檗碱组分别给予0.05、0.50、5.00 g/mL小檗碱无血清DMEM培养液(含胰岛素1×10-7mol/L),作用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ET-1。结果以正常组对照,高胰岛素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7%;以高胰岛素对照组对照,低、中、高小檗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8%、2.0%、2.5%,各组相比,P均>0.05。高胰岛素对照组、小檗碱各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6-Keto-PGF1α水平下降,ET-1水平升高(P均<0.01);中、高小檗碱组与高胰岛素对照组比较,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高胰岛素条件下,人脐静脉EC分泌PGI2减少、ET-1增多;0.50、5.00 g/mL的小檗碱可提高人脐静脉EC对PGI2的分泌水平,减少ET-1的分泌,呈反向调节作用。
2014年02期 v.54;No.88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尚游;
目的观察氟吡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直肠癌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施行静脉自控镇痛。A组采用吗啡0.015 mg/(kg·h),B组用吗啡0.015 mg/(kg·h)+术前30 min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凯纷)0.1 mg/kg静滴+拔管前30 min凯纷50 mg静滴。分别于术后3、6、9、12、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3、6、9 h VAS低于A组;B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发生率分别为10%、10%、15%,均低于A组的30%、30%和25%(P均<0.05)。结论氟吡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02期 v.54;No.88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春煦;杨鹏;
目的分析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其影响。方法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4 117例为观察组,剖宫产指征包括瘢痕子宫(68.0%)、胎儿窘迫(4.9%)、胎位异常(5.9%)、妊娠合并内科疾病(5.1%)等;选择2 270例二次妊娠初次剖宫产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观察组初次剖宫产不同术式者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3%,高于对照组的4.3%(P<0.05)。观察组并发症以盆腔或腹腔粘连发生率最高,为47.9%,其次为产后出血(12.8%);对照组以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为2.9%。观察组盆腔或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初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术式者2 428例,腹壁纵切口术式者1 689例,前者总手术时间、分娩时间长于后者,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后者(P均<0.05)。结论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首次剖宫产的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存在影响。
2014年02期 v.54;No.88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王维;王永正;王武杰;刘斌;常海洋;李玉亮;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采用UAE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1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经阴道B超评估子宫大小,测量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计算子宫体积;采用ELISA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CLIA法检测CA125水平;随访患者月经周期的变化。术后3个月、6个月根据月经量和痛经情况进行评分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11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未见明显卵巢功能紊乱、盆腔感染、闭经等严重并发症。UAE后子宫体积显著缩小,子宫动脉最大血流速度、CA125水平降低,子宫动脉RI升高(P均<0.05)。卵巢血流指数、月经周期及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24~58个月,平均30.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完全缓解58例,显著缓解45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98.2%。术后复发2例,并再次行UAE。结论 UAE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且可保留子宫及卵巢功能,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2014年02期 v.54;No.88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冯岚;王树娟;蒋静雯;
目的比较笑气、瑞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 300例产妇随机分为笑气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笑气、瑞芬太尼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措施。采用Mulleetr镇痛程度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比较三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产前、产后24 h、产后48 h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笑气组镇痛有效42例,无效58例,有效率42%,瑞芬太尼组分别为73例、27例和73%(P<0.01)。笑气组、瑞芬太尼组、对照组产妇始动泌乳时间分别为(36.60±12.50)、(28.50±13.60)、(43.80±16.00)h,瑞芬太尼组<笑气组<对照组(P均<0.05)。产前、产后24、48 h血清PRL水平瑞芬太尼组>笑气组>对照组(P均<0.05)。产后24、48 h泌乳量充足者例数瑞芬太尼组>笑气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用于无痛分娩能增加PRL分泌,促进早泌乳,效果优于笑气镇痛。
2014年02期 v.54;No.88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健;扬丽;王雄伟;汪雷;
目的探讨冷沉淀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及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急诊手术,对照组术中根据失血量予晶体、胶体、悬浮红细胞和(或)新鲜冰冻血浆输入,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中一次性予冷沉淀10~20 U输入。两组分别于术前1 h及术后8 h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减少,术后PT、APTT、TT较对照组缩短,Fbg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均<0.05)。对照组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再出血8例,而观察组仅1例(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输入冷沉淀可促进止血,减少术后出血风险。
2014年02期 v.54;No.88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武江;何利兵;李文玲;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的颞叶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颞叶癫痫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对收治的68例行颞叶癫痫手术的F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201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参照Engel标准分级比较单纯型及结合型FCD的手术疗效。结果病理结果示单纯型FCD24例,结合型FCD 44例。68例患者随访1~4年,按Engel标准评定,手术效果良好(EngelⅠ+Ⅱ级)为53例,其中单纯型FCD 17例(70.8%),结合型FCD 36例(81.8%);手术效果不佳(EngelⅢ+Ⅳ级)15例,其中单纯型FCD7例(29.2%),结合型FCD 8例(19.2%),单纯型FCD的手术效果良好率低于结合型FCD,结合型FCD的预后好于单纯型FCD。结论按照2011年ILAE分型方法,结合型FCD的手术效果和预后优于单纯型FCD。
2014年02期 v.54;No.88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光玉;单宝昌;徐学斌;宋宏玉;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20例,CT辅助简易定位,采用微创穿刺方法,应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抽吸、液化、引流血肿,1~3 d内血肿基本清除后拔出穿刺针。观察血肿大小、症状、体征、并发症、随访时间、ADL分级。结果穿刺后头痛立刻缓解9例,肢体麻木无力好转3例,昏迷者于术后1~7 d恢复意识;术后当日复查CT,评估剩余血肿与术前对比,均减少>50%,血肿均于2~4 d内基本清除或仅残余5~10 mL血肿。1年后遗留轻度语言障碍1例,对侧肢体力弱2例,严重智能减退2例;无继发脑积水、癫痫、颅内积液等。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2014年02期 v.54;No.88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亚齐;袁一枫;陈丽;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初治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同步根治性放疗,均于放疗第一天开始化疗。化疗方案观察组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对照组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均同步化疗1个疗程,放疗剂量为DT 60 Gy,共6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食管X线片及胸部CT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P>0.05。两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肌肉痛、面色潮红和皮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均有效,但前者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2014年02期 v.54;No.88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何婕;莫钦国;
目的观察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200例,其中100例行SLNB,100例行ALND,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对SF-36量表进行可行性及信度分析,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SLNB组SF-36量衰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ALND组(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时间与SF-36量表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呈正相关。不同术后时间SLNB组患者SF-36量表的各项分值均高于ALND组(P均<0.05)。结论行SLNB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优于行ALND者。
2014年02期 v.54;No.88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万军;祁楠;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肝癌组织(肝癌组)和15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中的OPN与GP73,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患者肝脏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癌组OPN表达阳性率为71.1%(32/45),GP73表达阳性率为91.1%(41/45),高于对照组的15%(3/20)、0%(0/20),P均<0.05。OPN和GP73的表达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69,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OPN和GP73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二者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4年02期 v.54;No.88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兰;
目的评价肿瘤相关抗原(TAA)微阵列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中的6种TAA水平,包括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24-2(CA24-2)、糖蛋白抗原72-4(CA72-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单一和微阵列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筛选试验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佳微阵列组合。结果胃癌组患者6种血清TA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一TAA检测时,灵敏性在37.93%~56.90%,正确指数为0.313~0.436;多种TAA微阵列检测的灵敏性和正确指数高于单一抗体检测,其中6种TAA微阵列检测为最佳组合,灵敏性为89.66%,特异性为81.67%,正确指数为0.713。结论联合6种TAA微阵列检测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
2014年02期 v.54;No.88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力华;王轩;夏廷毅;
目的观察氨磷汀在减轻胰腺癌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对58例胰腺癌患者均采用螺旋断层放疗,观察组34例放疗前30 min静注氨磷汀,对照组24例放疗前不应用细胞保护药物。照射野为增强CT、MRI或PET/CT影像所见的肿瘤实际体积,靶区剂量GTV:60~70 Gy/20~25次。从治疗开始,每周复查血常规,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及血液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发生消化道急性反应0级7例,Ⅰ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0例,Ⅳ级0例,消化道Ⅱ级及以上急性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分别为0、9、11、3、1例和62.5%,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8.8%、55.9%和26.5%,对照组为66.7%、58.3%和58.3%,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发生氨磷汀相关不良反应11例,予对症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不影响放疗进行。结论氨磷汀用于胰腺癌放疗前辅助用药,可减轻患者消化道反应,降低骨髓抑制,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2014年02期 v.54;No.88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艳玲;余意君;
目的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95例ERS患者分为三组:无心脏事件组(A组)、有过心脏事件组(B组)及心脏事件后猝死组(C组)。对三组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测QTd、最长Q-T间期(QTmax)、最短Q-T间期(QTmin);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HRV指标,包括24 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行VLP检查观察VLP指标变化。结果 QTd C组>B组>A组,HRV相关指标C组>B组>A组,VLP阳性比例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无心脏事件、有过心脏事件及心脏事件后猝死的ERS患者QTd、HRV、VLP指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对ER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2014年02期 v.54;No.88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明;张巍;冉晨光;张红斌;李晓红;王小凤;杨建国;
目的探讨术前顿服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发病6 h内的患者102例,根据PCI术前即刻顿服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20mg)52例和大负荷量组(80 mg)50例。两组均行急诊PCI,术后均予阿司匹林200 mg,氯吡格雷75 mg,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采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比较两组术后TMPG 2、3级(灌注良好)者所占比例。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12、24、72 h测定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负荷量组TMPG 2、3级者所占比例(95.7%)高于常规剂量组(81.6%),P<0.05。PCI术后,两组血清PLGF、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24 h高于术后12 h,术后72 h较术后24 h有所回落(P均<0.05);术后24、72 h大负荷量组血清PLGF、hs-CRP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均<0.05)。结论 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术前顿服能更好地改善行急诊PCI患者的心肌灌注,可能是通过减少PLGF、hs-CRP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2014年02期 v.54;No.88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薇;弓艳霞;唐艳萍;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EG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76.2%),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等。2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5.2%),内镜检查见炎症最常累及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组织活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型13例,混合型(黏膜型合并浆膜型)8例。腹腔积液阳性者(7例),混合型所占比例、合并电解质紊乱例数及CRP水平均高于腹腔积液阴性者(14例)。21例确诊后均予饮食调节和去除过敏原治疗,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等药物,其中15例予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敏反应病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胃肠道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组织活检。合并腹腔积液者较无腹腔积液者病情重。治疗主要是去除过敏原及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2014年02期 v.54;No.88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卢启海;毛小强;王伟;周毅;姚远;杨剑文;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钾栓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钾栓1枚(12.5 mg)经直肠给药加丁溴东莨菪碱20 mg肌注,对照组给予杜冷丁50 mg肌注加丁溴东莨菪碱20 mg肌注。用药后45 min观察镇痛效果,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2.5%、64.6%,有效率分别为29.2%、25.0%,无效率分别为8.3%、10.4%,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8 h内疼痛再发率分别为12.5%、2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37.5%,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双氯芬酸钾栓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疼痛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2014年02期 v.54;No.88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娜;张蕊;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眼组),每例以对侧健康眼作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以干眼调查问卷获得患者的自觉症状并进行评分,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眼组术前有干眼症状者12例(30.5%),术后有干眼症状者28例(77.8%),术后多于术前(P均<0.05)。术眼组术后1 d、1周、1个月FL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眼组术后各时间点BUT短于术前(P均<0.05),SIt值明显下降,以术后1 d和1周下降最为明显,术后1~3个月SIt值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28例发生干眼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加重,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
2014年02期 v.54;No.88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韩德强;侯敏;
目的采用锥体束CT(CBCT)观测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患者翼腭管的解剖形态,为该类患者经翼腭管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提供指导。方法采用CBCT检查对20例上颌后缩伴发下颌前突患者(观察组)翼腭管的长度及走行进行观察,同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翼腭管测量长度均超过对照组(P均<0.05)。矢状位上观察组翼腭管的走行分为两种:斜向后下再转折斜向前下方占83.93%;垂直向下再转折斜向前下占16.07%。冠状位观察组翼腭管的走行有两种:斜向后下再转折斜向前下方占73.21%;斜向后下再转折垂直向下占26.79%。结论上颌后缩伴发下颌前突患者翼腭管长度大于正常。腭大孔注射麻醉前通过CBCT对翼腭管进行观测,有一定的定位指导作用。
2014年02期 v.54;No.88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宏宇;冯世庆;宁广智;王奇;周恒星;李玉琳;吴秋丽;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的病例特点,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收治的25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确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中,误诊病例16例,其中误诊为椎体肿瘤7例,误诊为椎间盘炎6例,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骨折2例,误诊为嗜伊红细胞肉芽肿1例;漏诊腰椎结核病例9例,其中椎间盘炎3例,椎间盘突出2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椎体肿瘤2例。腰椎结核均通过腰椎穿刺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报告确诊。结论腰椎结核的诊断需通过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详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依靠术前腰椎穿刺活检或腰椎手术后病理检查。
2014年02期 v.54;No.88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卫华;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86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计算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浆hs-CRP、NT-proBNP,做心电图测量P波离散度(P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hs-CRP及P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效果较好,能改善心肌功能,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4年02期 v.54;No.88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程明国;马勇;杨瑞祥;
目的观察防滑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防滑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患者16例。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40个月,X线片显示术后6~10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应用防滑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效满意。
2014年02期 v.54;No.88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双;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OE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囊肿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囊肿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清E2、FSH、LH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应用止痛药例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E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OEC临床疗效较好,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优于开腹手术。
2014年02期 v.54;No.88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海平;李雷;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抗体(ATA)水平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70例早产孕妇(早产组)血清ATA抗体(包括亚型a-TPO和a-TG水平),同时选50例健康育龄期正常分娩妇女做对照(对照组)。结果早产组ATA阳性率为30.0%,高于对照组的12.0%,早产组中a-TPO和a-TG的阳性率分别为24.3%和18.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0%和6.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小于孕33周早产组血清ATA及a-TPO阳性率升高,但a-T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于孕33周者血清AT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相比,a-TPO和a-T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中大于孕33周组与小于孕33周组相比,ATA阳性率、a-TPO和a-TG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产者血清ATA、a-TPO和a-TG阳性率升高,三者均与早产发生有关;ATA可能成为早产病因的检测指标。
2014年02期 v.54;No.88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闻国春;肖军章;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对静注枸橼酸舒芬太尼引发咳嗽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0例)。观察组预注丁丙诺啡,对照组预注等容积生理盐水,注药时间为3 s,5 min后给予0.3μg/kg舒芬太尼麻醉诱导。3 min后给予咪达唑仑、苯磺顺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脂肪乳后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注射丁丙诺啡或生理盐水前、注射舒芬太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2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全麻诱导期咳嗽发生例数、次数及程度。结果两组麻醉过程平稳,各时间点MAP、HR无明显波动。观察组及对照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10%、20%,重度咳嗽者分别为0、2例,P均<0.05。两组麻醉过程均平稳,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预注丁丙诺啡能有效预防舒芬太尼静注麻醉引起的咳嗽,且对麻醉效果无明显影响。
2014年02期 v.54;No.88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巧;王鹏;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6±10.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8例(15%)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糖尿病(OR=1.18,95%CI:1.02~2.89)、慢性肺疾病(OR=2.62,95%CI:1.37~6.59)、低血红蛋白(OR=1.75,95%CI:1.08~4.84)及低白蛋白(OR=2.06,95%CI:1.43~6.87)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慢性肺疾病、低血红蛋白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02期 v.54;No.88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郝娟娟;田丽;霍嘉文;贾晓英;张云娜;
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PL)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男性PL(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患者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CT表现为盆腔脂肪增多,呈弥漫分布,无明显包膜,与周围正常盆腔脂肪间无明显界限,呈柳枝状线性致密影,无软组织肿块影,相关脏器受脂肪压迫。膀胱底部最高达L4椎体中部水平,冠状位重建示膀胱呈倒置的梨形或倒置乒乓球拍形,矢状位重建膀胱呈长茄形。膀胱精囊角增大,均为钝角。乙状结肠及直肠均受压变扁,轴位显示肠管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矢状位重建肠管受压呈长条形。其中6例膀胱后壁明显增厚,6例伴有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积水。结论 PL的MSCT表现特点为盆腔内脂肪增多,膀胱受压变形,膀胱精囊角增大,直肠及乙状结肠受压变形。MSCT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建可很好地显示泌尿系统梗阻全貌,并能评价膀胱及直肠受压情况。
2014年02期 v.54;No.88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