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州;邓丽娟;王利民;董发勤;
目的研究温石棉及其代用纤维对中国仓鼠肺细胞(V79细胞)p16及p53表达的影响,探讨温石棉及其代用纤维的致癌机制。方法将不同种类(四川新康温石棉、陕西陕南温石棉、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硅灰石、岩棉)及不同浓度(1~10 mg/L)的温石棉及其代用纤维暴露于V79细胞中,并设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79细胞p16及p53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各染毒V79细胞中的抑癌基因p16和p53表达下调,P均<0.05;随着温石棉及其代用纤维暴露浓度的增加,V79细胞p16和p53的表达减弱,其OD值也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温石棉及其代用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性;其诱导癌症发生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抑癌基因p16和p53表达有关。
2014年09期 v.54;No.89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理立;刘根;蔡玉洁;张应玖;
目的评价16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致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波破碎法获得16种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并筛选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细胞损伤对照组、天然药物对照组、正常细胞对照组。通过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β42寡聚体诱导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10种天然药物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神经毒性的作用,其中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细胞损伤对照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天然药物对照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P均<0.05)。结论最终确定10种天然药物(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
2014年09期 v.54;No.891 4-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党娜;徐文贵;宋秀宇;戴东;朱磊;朱湘;马文超;
目的分析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摄取特点,探讨PET-CT显像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病理确诊为PGL患者(PGL组)的18F-FDG PET-CT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的关系。同期收集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5例健康查体者(查体组)的PET-CT显像结果,对比分析PGL的PET-CT显像特点。结果胃癌组、查体组与PGL组SU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膜相关性PGL、胃癌与侵袭性PGL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PGL患者中,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二聚体水平与SUVmax显示较好相关性(r=0.831,P<0.01)。结论临床确诊或可疑PGL患者及时行PET-CT检查,结合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其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2014年09期 v.54;No.89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红;刘易欣;李会强;任杰;师宜荃;高洁;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和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123份乳腺组织随机分为浸润癌、原位癌、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CYP1B1和COX-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YP1B1和COX-2在乳腺浸润癌、原位癌及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组织中有高表达,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仅少量表达。乳腺浸润癌、原位癌及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组织中CYP1B1和COX-2的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其CYP1B1和COX-2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的染色强度低于浸润癌及原位癌(P均<0.05)。CYP1B1表达与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P均<0.05);乳腺癌CYP1B1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77,P=0.041)。结论 COX-2可能促进CYP1B1表达,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2014年09期 v.54;No.89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建英;靳素琴;白洲霞;张艳霞;
目的探讨胡蓝降糖缓释片(TGE)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40 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TGE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TGE高(1.2 g/kg)、中(0.6 g/kg)、低剂量(0.3 g/kg)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给药期间每周测量体质量,每天记录饮水量和摄食量;实验结束后测定空腹血糖(FPG)和口服糖耐量。末次给药后禁食24 h,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GE高、中剂量组FPG、饮水量、摄食量降低(P均<0.01);TGE高、中剂量组糖负荷后0.5、2 h,二甲双胍组糖负荷后0、0.5、2 h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下降(P<0.05或<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好转(P均<0.05)。结论 0.6及1.2 g/kg TGE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能改善其饮水、摄食状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4年09期 v.54;No.89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衍慧;傅明捷;黄玉宇;李静;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差异蛋白表达情况,为寻找DN敏感血浆蛋白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 4例确诊的DN患者(DN组)和4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分析两组血浆蛋白质组差异表达,以上调或下调1.5倍为截断值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构建DN患者血浆蛋白差异表达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鉴定出6种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KB/Swiss-Prot)比对鉴定出6种蛋白质,分别为补体C3、C4、凝溶胶蛋白前体、纤维蛋白原γ、载脂蛋白E和细胞骨架蛋白16。结论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可鉴定筛选出DN患者与正常人群差异表达的血浆蛋白质,并为进一步筛选DN血浆蛋白标志物提供依据。
2014年09期 v.54;No.89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柳君如;张峻岭;徐士福;程琳;
目的探讨由DMRIE-C脂质体介导将CLEC2B siRNA转染入Jrukat细胞的过程中,对Jurkat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转染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DMRIE-C转染CLEC2B siRNA入Jrukat细胞,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转染率,RT-PCR检测CLEC2B基因沉默效率。结果 DMRIE-C脂质体对细胞的损伤程度与两者比例相关,对转染体系600μL(其中200μL密度为2×106/mL淋巴细胞)进行转染时,脂质体达3μL时可损伤细胞,不利于后续试验进行;siRNA∶DMRIE-C比例为3μL∶2μL,siRNA终浓度约80 nmol/L时,转染率最高,可达30.7%,转染后CLEC2B基因抑制率可达(35±1.9)%(t=15.9,P<0.05)。结论 DMRIE-C脂质体可实现目的 siRNA对Jurkat细胞有效转染,同时转染中脂质体与细胞比例、血清、操作方式等因素均可对转染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4年09期 v.54;No.89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立宏;杨丹;高晓勤;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有机磷农药接触男性(观察组)和25例非接触男性(对照组)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其精子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精子密度明显低,精子活率指标a级精子率、b级精子率、c级精子率、d级精子率明显低,精子活动力评估项目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平均移动角度小,精子凋亡率高(P均<0.01)。结论有机磷农药长期暴露可致精液质量下降,精子凋亡增加,导致男性不育。
2014年09期 v.54;No.891 23-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志勇;石枫;马慧;
目的探讨锁骨下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淋巴结未清扫组(A组)和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组(B组),分别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两组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中位DFS时间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比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及锁骨下淋巴结是否清扫显著性相关(P均<0.05)。结论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中原发肿瘤>5 cm、HER-2高表达状态或腋窝淋巴结转移率>0.4者进行锁骨下淋巴结清扫,可使其DFS明显延长。
2014年09期 v.54;No.89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华静;寇伟;蒋雪羚;李娟;亓文波;
目的探讨葡萄糖浓度波动对单核细胞表达CD11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根据葡萄糖浓度将THP-1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葡萄糖组、葡萄糖浓度波动组和渗透压控制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CD11b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TNF-α浓度,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高葡萄糖组CD11b、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浓度波动组高于高葡萄糖组,渗透压控制组介于高葡萄糖组和葡萄糖浓度波动组之间(P均<0.05)。结论葡萄糖浓度波动较单纯高糖更能促进单核细胞分泌CD11b、TNF-α。
2014年09期 v.54;No.89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清军;杨文锋;商烁;
目的探讨新型左主支气管阻塞器(NTLBB)在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限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例,在麻醉诱导后,置入NTLBB实现右侧肺通气、左侧肺萎陷,便于手术操作及减轻肺损伤。通过观察导管置入定位一次成功率、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PEAK)和通气量(VT)、呼吸频率(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气道损伤程度、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分析其在手术操作及减轻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导管置入定位一次成功率为96.7%,侧卧位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6例(20%)支气管套囊位置需调整;与双肺通气相比,单肺通气期间PEAK稍升高,VT、R、ETCO2、SpO2变化不明显(P均>0.05);气道损伤程度评分为1.42分;术后咽痛发生率40%,声音嘶哑(伴随咽痛)发生率10%。结论NTLBB用于单肺通气,具有置入定位简单、阻隔效果确切、气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麻醉质量。
2014年09期 v.54;No.891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丽岩;李珺;王泳;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中分别下载2型糖尿病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对照,以及胰腺癌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对照。使用R语言中的Limma方法筛选差异基因;用在线服务器DAVID富集通路;将最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筛选出上调基因416个,下调基因348个(P均<0.05);胰腺癌筛选出上调基因778个,下调基因129个(P均<0.05)。2型糖尿病上调的差异基因所富集到的通路与胰腺癌上调的差异基因所富集到的通路相同的有3条,分别为癌症通路、轴突导向通路和小细胞肺癌通路,共有一个基因ENTREZ_GENE_ID:3845。在轴突导向通路中,共有Nras(ENTREZ_GENE_ID:4893)和Kras(ENTREZ_GENE_ID:3845)基因。下调的基因所富集到的通路相同的有ECM-受体相互作用和局部粘连。结论在生物学角度上证明了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胰腺癌。
2014年09期 v.54;No.891 42-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漓莉;苏珂;于健;彭鹰;杨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糖尿病患者,按CIMT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CIMT≥l mm,B组CIMT<l mm;另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hs-CRP、UAER水平。结果 A组2 h PG、HbA1c、TG、TC、LDL-C、hs-CRP、UAER水平明显高于B、C组(P均<0.05),HDL-C低于B、C组(P均<0.05);B组FPG、2 h PG、HDL-C、TC、hs-CRP、UAER水平明显高于C组(P均<0.05),HDL-C低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hs-CRP、UAER、HbA1c、LDL-C、2 h PG、TG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97,0.665,0.523,0.274,0.483,0.332;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531,P<0.01)。对CIMT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hs-CRP、UAER是影响CIMT的主要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联合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CIMT、UAER、hs-CRP可及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2014年09期 v.54;No.891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银世杰;李永录;蔡元春;武伟;黄海清;
目的观察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将4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壮族组、汉族组各20例。于注射肝素前、注射鱼精蛋白后10min、关胸骨时、手术后4~5 h采血,观察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壮族组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比汉族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凝血指标变化无差异,但壮族患者24 h浓缩红细胞及血浆用量比汉族患者低。
2014年09期 v.54;No.891 46-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文洁;刘蕊;李蓉;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ACR)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作用。方法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18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造影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计算Gensini积分,比较各组ACR,并计算ACR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判断患者冠脉损伤的金标准,分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提出的ACR临界点及正常对照组ACR的95%位数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确诊为冠心病的161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2型糖尿病组、同时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4组与正常对照组ACR的差异。结果多支病变组ACR>双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造影正常组>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组ACR>合并高血压组=合并2型糖尿病组>单纯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ACR与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663,P<0.01);以正常对照组ACR的95%位数为临界点,其判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s指数分别为72.7%、90.5%、0.63;以糖尿病指南中提出的ACR临界点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s指数分别为35.8%、100%、0.36。结论 ACR可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的ACR临界点不适用于预测冠脉病变程度,应降低ACR临界点,以提高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
2014年09期 v.54;No.89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林艳;孙中华;钟明惠;米杰;田刚;樊瑞娟;孙光瑶;齐向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长(单个支架长度≥30 mm)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植入长DES的冠心病患者575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替罗非班加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组385例(三联组),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组190例(双联组)。比较两组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急性心肌梗死(AMI)、紧急靶血管重建(UTVR)和死亡。结果术后随访30 d,三联组MACE发生率低于双联组(P=0.003),其中三联组支架内血栓、AMI、UTVR发生率均低于双联组(P分别为0.006、0.007、0.007)。两组资料行Kaplan-Meier分析示三联组MACE发生率低于双联组(P=0.001)。两组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424、0.255)。结论长DES植入患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30 d MACE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概率。
2014年09期 v.54;No.89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文超;王志红;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5月完善肠镜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2 165例,随机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413例及正常对照组1 752例。统计两组NAFLD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NAFLD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高危因素(OR:1.16;95%CI:1.04~1.58)。结论 NAFLD可增加患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
2014年09期 v.54;No.89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金明;陈延超;李德闽;刘小龙;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因子MyD8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yD88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MyD8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7.3%(P<0.05);MyD88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MyD88参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有关。
2014年09期 v.54;No.891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丰;张家留;潘昕;于如同;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GCS预后评分(GOSE)评估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的预后。通过逻辑回归模式分析血糖标准差及偏移百分比与GOSE的关系。结果逻辑回归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波动大与低GOSE(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其中平均血糖高、高标准差、偏移百分比超过60 mg/dL或80~150 mg/dL、单纯血糖低于60 mg/dL均与低GOSE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波动越大,预后越差。
2014年09期 v.54;No.89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红斌;智华;朱庆华;王静;杜明;王丽梅;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 d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对照组未控制体温,当体温超过38℃时予常规方法降温。收集两组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标本,用放免法检测NSE和ET-1水平。结果治疗组第3、7天的NSE和ET-1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伤后3~6个月的GOS评分,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ET-1浓度,降低其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预后。
2014年09期 v.54;No.89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跃彭;魏蓉美;刘智妹;陈晖;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50例入住NICU的早产儿(胎龄<37周),于生后1周内,生后1、2、3个月行头颅B超检查,观察早产儿颅内出血情况;比较颅内出血(观察组)和无颅内出血(对照组)患儿的颅内出血吸收情况、胎龄及体质量,并分析其关系。结果生后1周内确诊颅内出血146例(58.4%),生后1个月复查又确诊6例,早产儿颅内出血总发生率为60.8%。胎龄<34周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每月的出血吸收率与胎龄≥34周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住院期间无颅内出血者出院后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胎龄小、体质量低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吸收较慢。
2014年09期 v.54;No.891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邓铸强;钟海清;陈日胜;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小儿腹腔镜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切皮前30 min,A组静注舒芬太尼0.25~0.5μg/kg;B组静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后4、12、24 h的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FLACC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效果FPS-R、FLACC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镇静效果Ramscoy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A组不良反应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小儿腹腔镜术后,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且镇静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4年09期 v.54;No.891 66-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春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瑞芬太尼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B、C组分别为0.1、0.2、0.3μg/(kg·min)]复合5 mg/(kg·h)的丙泊酚泵注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时、手术中、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C组丙泊酚用量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术后呛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5mg/(kg·h)用于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麻醉较为适宜。
2014年09期 v.54;No.89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翠翠;陈亚军;肖慧娟;韩明明;朱立勤;李涛;
目的研究全合一营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镁后的稳定性。方法将全合一营养液随机分为5组,A组为不含强化电解质的基本处方,B组加入强化电解质,C、D、E组分别在B组基础上加入5、10、15 mL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室温保存,分别于0、4、8、12、16、20、24 h观察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的乳粒大小及pH值、渗透压、浊度。结果 B、C、D、E组pH值和渗透压均高于A组(P均<0.05),但C、D、E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4 h时,各组均出现直径>5μm乳滴,但未见直径>10μm乳滴。加入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镁和其他电解质后,稳定常数有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全过程中,显微镜下均未见乳滴破裂现象。结论加入不同量门冬氨酸钾镁和其他电解质,可影响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的稳定性,且随加入量和时间的延长,脂肪乳剂呈现不稳定趋势。
2014年09期 v.54;No.89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妍;
目的探讨肾移植慢性排异患者血清和尿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移植慢性排异患者的血、尿BMP-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比较其在不同肾功能分期中的表达。结果随着肾功能分期升高,肾移植慢性非异患者血清和尿液BMP-7水平呈降低趋势,TGF-β1呈增高趋势(P均<0.05)。结论肾移植慢性排异患者血清和尿液BMP-7水平变化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反比,可作为评价肾移植慢性排异的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2014年09期 v.54;No.89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庆华;王秋敏;焦巳彧;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综合疗法治疗240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针灸组240例、中成药组100例、西药组100例。中药针灸组给予中药、针灸辨证治疗,中成药组给予月月舒冲剂,西药组给予散利痛片。均治疗3个月。观察各组中医症候及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痛经及其他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中药针灸组总有效率优于中成药组、西药组(P均﹤0.01)。治疗后各组痛经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中药针灸组及中成药组停药3个月后仍低于治疗前(P均﹤0.01);中药针灸组其他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中成药组仅乳房胀痛、冷汗淋漓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西药组仅冷汗淋漓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针灸及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经疗效显著,且远期效果较好。
2014年09期 v.54;No.89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思振;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21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在DR平片的基础上行64-MSCT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等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轴位图像、DR及三种后处理技术对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DR、轴位图像、MPR、SSD、VR的总检出率依次为75.42%、96.10%、100%、92.20%、79.22%,MPR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检测方法(χ2=36.765,P<0.01);DR与SSD的检出率最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在关节临床分型上,DR的漏诊率为9.92%,误诊率为14.88%;SSD分别为8.26%、14.05%,SSD组的漏诊率、误诊率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0.200、0.033,P均>0.05)。结论 MPR、VR图像在显示骨折线及骨折分型诊断方面明显优于DR,64-MSCT与MPR、VR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2014年09期 v.54;No.89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姜训圳;胡尔维;何向辉;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二次手术的并发症防治情况。结果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112例,其中79.5%为首次手术单纯结节切除,15.2%为腺叶大部切除及次全或腺叶切除,5.3%为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部分切除。再次手术发生并发症10例(8.9%),其中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8例,均于激素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暂时性1例,永久性1例),暂时低下者予以补钙纠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再手术术式及术后间隔时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再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但掌握手术技巧,精细操作,做好对周围组织尤其是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保护,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应至少行一侧腺叶切除,以降低再手术率。
2014年09期 v.54;No.891 80-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康定坤;姚娜;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治疗止血带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下肢用止血带手术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各73例。地塞米松组在止血带放气前10 min静注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1)、松止血带前(T2)、松止血带即刻(T3)、松止血带后5 min(T4)、松止血带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止血带放气后有无寒战、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对照组T3与T2时比较HR明显增快,MAP明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T3时比较,地塞米松组T3时HR降低,MAP升高(P均<0.05);地塞米松组发生寒战、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放松止血带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014年09期 v.54;No.89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汤俊峰;尚希福;贺瑞;倪喆;
目的探讨Herbert钉内固定结合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Herbert钉内固定结合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治疗的22例闭合性距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进行踝与后足功能评价。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平均23个月),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1例,无骨髓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无钉道深部感染及松动。AOFAS评分优7例(90~100分),良9例(75~89分),可4例(50~74分),差2例(<50分),优良率为73%。结论Herbert钉内固定结合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能维持骨折复位和关节稳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疗效佳。
2014年09期 v.54;No.89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章铁;陶启冬;曾庆阳;
目的观察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腔隙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位腔隙性肛瘘患者,均行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3 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32 d。随访3~6个月,无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缺损,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腔隙性肛瘘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又可很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
2014年09期 v.54;No.89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