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跃红;王功朝;刘滨;许尚臣;栾立明;庞琦;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留取93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及9例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A、VEGF-C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法检测VEGF-A、VEGF-C mRNA表达,对两VEGF间及与肿瘤WHO分级、MVD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均<0.01);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蛋白表达及两者与MVD均呈显著相关(P均<0.01)。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和VEGF-C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均<0.05);肿瘤组织中VEGF-A和VEGF-C mRNA表达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VEGF-A、VEGF-C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两者间及与肿瘤血管生成均关系密切。
2014年15期 v.54;No.89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友;廖锋;崔理立;马国达;李克深;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变化,分析此多态性变化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7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97例非脑血管病体检者(对照组),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ADAM10基因启动子区rs653765和rs514049位点多态性,采用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两组位点多态性及其与梗死组性别、年龄、CIMT的关系。结果梗死组ADAM10基因rs653765位点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 0)、隐性模型CT+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0.54,95%CI为0.36~0.81,P=0.002 9),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1.95,95%CI为1.37~2.79,P=0.000 2);两组ADAM10基因rs51404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携带ADAM10基因rs653765位点T等位基因的男性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升高(OR=1.51,95%CI为1.00~2.28,P=0.048),而≥70岁人群中携带C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升高(OR=1.69,95%CI为1.00~2.85,P=0.046);ADAM10基因rs653765和rs514049位点的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IMT无明显相关。结论 ADAM10基因rs653765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2014年15期 v.54;No.897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晓青;陈旭义;程世翔;刘英富;刘春蓉;李瑞欣;李娜;李建国;
目的观察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选择NSCs培养载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孕16 d胎鼠的大脑皮质作为细胞来源,建立胚胎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种于改良型生物硅胶膜上、对照组接种于普通培养皿中。普通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NSCs及诱导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培养2 d后,显微镜下两组均可见神经细胞球生成,贴壁良好,细胞球边缘有突起呈辐射状向外发出,神经球NSCs特异标志物神经巢蛋白均呈阳性;培养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贴壁分化的神经元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5.14%±1.98%、24.67%±2.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48%±2.07%、60.87%±1.08%,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生长曲线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NSCs的生长、增殖及诱导分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细胞之间突起的增长,可作为培养载体用于研究力学因素对NSCs增殖、诱导分化的影响。
2014年15期 v.54;No.89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新会;齐艳霞;罗荣城;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前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9例首次行肝癌切除术的BCLC分期B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行TACE分为联合组和手术组,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和手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26个月,组间比较P<0.05(χ2=9.226);治疗方式、肿瘤直径、手术切缘和血清AFP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且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为1.576,95%CI为1.157~2.146,P=0.004)。结论对于BCLC分期B期患者,在切除术前给予辅助性TACE治疗有望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2014年15期 v.54;No.897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育森;常彩红;张悦;李富荣;鲍世韵;
目的观察胎鼠胰腺干细胞体外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16 d的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双硫腙鉴定后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单纯胰岛培养及胰岛与胰腺干细胞联合培养14 d,期间观察胰岛形态变化、检测胰岛存活率及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计算刺激指数。取两组培养7 d后悬浮生长的胰岛移植入糖尿病大鼠左肾包膜下,术后每天尾静脉采血以快速血糖测试仪检测血糖。结果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免疫细胞化学可见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含量占74.1%;培养第7、14天时B组胰岛存活率显著高于A组(P均<0.01),培养第7天时B组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5);培养第7、14天时B组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及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1);B组移植后大鼠血糖第5天降至正常。结论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活性。
2014年15期 v.54;No.897 14-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明;吴琦;朱彧;
目的观察异硫氰酸苄酯(BITC)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 MG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期U-87 MG细胞分别以2、5μmol/L的BITC处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Cdc2、p21、Cdc25C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yclin B1、Cdc2、p21和Cdc25C的mRNA表达,报告基因技术检测NF-κB、缺氧诱导因子(HIF)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转录活性。结果 BITC作用24 h后,U-87 MG细胞周期G2/M期比例显著升高,Cyclin B1、Cdc2、Cdc25C、p-Akt蛋白表达下调,p21蛋白表达上升,Cyclin B1、Cdc2、Cdc25C、p21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NF-κB、HIF、eIF4E转录活性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BITC对U-87 MG细胞周期有阻滞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信号转导路径,进而调节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有关;此为胶质瘤的细胞周期靶点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14年15期 v.54;No.89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青;多力坤;
目的构建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pGPH1-绿色荧光蛋白(GFP)-RKIP,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株CCRF-CE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RKIP的siRNA重组质粒pGPH1-GFPRKIP,电穿孔转染至儿童白血病细胞CCRF-CEM,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RKIP、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以不同浓度9-硝基喜树碱(9NC)处理上述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RKIP,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计算细胞凋亡率),同上检测RKIP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GPH1-GFP-RKIP;pGPH1-GFP-RKIP和pGPH1-GFP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0.04%、91.32%;与pGPH1-GFP转染的细胞比较,pGPH1-GFP-RKIP转染的细胞RKIP表达下调,p-ERK、p-IκB表达上调(P均<0.05);9NC处理后CCRF-CEM细胞RKIP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率下降(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RKIP的siRNA质组质粒,RKIP表达变化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性有关。
2014年15期 v.54;No.89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军燕;杨晓慧;刘安国;董莉莉;马重兵;朱田田;严兴科;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Ⅰ型胶原表达变化及温和灸、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BE2)的干预效果,探讨"补虚化瘀"灸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机制。方法将50只8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去势组40只,后者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于90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艾灸组和艾灸+雌激素组各10只,其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雌激素组予BE2后肢肌肉注射、艾灸组按"补虚化瘀法"取穴行温和灸治疗,艾灸+雌激素组同时给予BE2注射和艾灸治疗。疗程结合后处死大鼠,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右股骨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右股骨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各治疗组,各治疗组中仅艾灸+雌激素组mRNA表达阳性反应面积明显大于艾灸组(P<0.05或0.01),余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和灸可明显增强去卵巢大鼠股骨Ⅰ型胶原表达(效果与BE2相似),此可能为"补虚化瘀"灸法治疗PMO的机制之一。
2014年15期 v.54;No.89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侯文静;马健;姜宝法;
目的观察坤更欣胶囊对雌性"更年期"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50只自然更年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更年期对照组、更年安组及坤更欣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另设青年大鼠10只为青年对照组。各组常规性饲养1周后,后五组分别予更年安胶囊、坤更欣胶囊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5 d;末次灌胃并禁食12 h后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E2、FSH、LH水平。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更年期对照组血清E2水平显著降低,FSH、LH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更年安组及更年期对照组比较,坤更欣胶囊高剂量组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FSH、LH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坤更欣胶囊能明显提高"更年期"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及LH水平,此为其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提供了依据。
2014年15期 v.54;No.89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庆林;江梅;
目的观察苦参碱在体外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以苦参碱(苦参碱组)、顺铂(顺铂组)和药物溶媒(对照组)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RT-PCR法检测Bcl-2 mRNA、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及G1期细胞比例增高,Bcl-2 mRNA、Survivin mRNA表达均下调,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或0.01)。结论苦参碱体外可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基因Bcl-2、Survivin表达有关。
2014年15期 v.54;No.89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焕俊;杨艳召;章小松;许青松;刘丽萍;李范洙;金元哲;李成福;
目的观察膨化人参对正常大鼠运动能力及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膨化人参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予膨化人参悬浊液和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21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游泳力竭时间;另取16只大鼠随机分为膨化人参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同上膨化人参中剂量组和对照组灌胃,末次给药后用BL-420S生理多道记录系统观察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后在体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力,同时取出心脏和腓肠肌后称干湿重。结果灌胃期间大鼠一般状态均良好,仅膨化人参大剂量组进食量有所减少;灌胃结束后,膨化人参高剂量组体质量增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膨化人参中剂量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膨化人参组腓肠肌、比目鱼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的潜伏期显著缩短、收缩幅度显著增加,最大舒张1/2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但心脏和腓肠肌干湿比重无明显差异。结论膨化人参可能通过增强快肌和慢肌的收缩力提高正常大鼠的运动能力,此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2014年15期 v.54;No.89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朦朦;鲍红光;高玉洁;施韬;韩流;谢欣怡;
目的观察脂联素(APN)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APN干预组、APN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只,前三组均以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开腹后仅分离盲肠,不结扎穿孔;其中APN干预组、治疗组分别于制模前后腹腔注射基因重组APN。每组随机抽取大鼠20只于术后24 h处死,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损伤程度,并进行评分;RT-PCR法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含量;每组剩余10只大鼠采用伊文思蓝法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余三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肺损伤评分、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及VEGF、ICAM-1、V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组织p-Akt含量均显著增加,但APN干预组、治疗组上述前七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仅肺组织p-Akt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与TLR4 mRNA、VEGF、ICAM-1及VCAM-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 APN可明显减轻脓毒症大鼠ALI、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机制可能为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Akt信号传导通路抑制NF-κB活化,降低VEGF、ICAM-1及VCAM-1表达。
2014年15期 v.54;No.89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于楠;闫洪超;
目的观察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及顺铂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常规培养HO8910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DAPT组、顺铂组、联合组及对照组,前三组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DAPT、顺铂及DAPT+顺铂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体外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APT组、联合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P均<0.05),且呈DAPT作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尤以联合组为著(P<0.05);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DAPT组及联合组均出现细胞密度减低及凋亡现象;DAPT组、顺铂组、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尤以联合组为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余三组细胞迁移抑制率、细胞侵袭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尤以联合组为著(P均<0.05)。结论DAPT与顺铂可协同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此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14年15期 v.54;No.89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厉吉霞;王延桂;夏西燕;李曙晨;吴海霞;庄学伟;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患者胎盘绒毛染色体数目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染色体数目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42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的胎盘绒毛,采用FISH技术以GLP13/GLP21、GLP16/GLP22、CSP18/CSPX/CSPY三组探针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结果 42例中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18例(42.85%),其中三体型8例(19.04%)、三倍体3例(7.14%)、四倍体2例(4.76%)、单倍体5例(11.91%);29例首次流产和13例复发性流产者中分别有11例(37.93%)、7例(53.85%)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两者比较,P<0.05(χ2=5.153)。结论自然流产者胎盘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率较高(尤以复发性流产者为著),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数目有助于某些疾病的产前诊断。
2014年15期 v.54;No.89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继山;杨明利;张承莲;齐平坤;王桂蒙;李青;
目的观察自拟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肾虚血瘀型LID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分别以自拟健肾祛瘀方、腰痛宁胶囊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腰部疼痛、腰部压痛、腰椎活动度、步行困难程度、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踇趾肌力七项指标进行评分,并据以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71%、94.28%,对照组分别为20.00%、91.43%,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2例发生中度过敏反应,停药3 d后症状消失。结论自拟健肾祛瘀方可通过补益肝肾、蠲痹通络、活血化瘀明显缓解LIDP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4年15期 v.54;No.89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姚庆完;何友华;
目的调查江苏省昆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防治此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患者分离的70株CRAB,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和改良Hodge试验进行金属酶及碳青霉烯酶表型初筛;用6种碳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的测序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 70株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1.4%和70%,对其他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检出金属酶耐药表型10株、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68株,PCR扩增出OXA-51基因型70株、IMP-1基因型8株、OXA-23基因型66株,OXA-24、OXA-58及VIM-1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地区CRAB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OXA-51、OXA-23及金属酶基因IMP-1在介导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2014年15期 v.54;No.89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林玲;吴玮;王春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降钙素原(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变化,分析三者诊断SBP的价值。方法收集CHB肝硬化伴SBP患者50例(SBP组)、不伴SBP患者50例(非SBP组),分别测定血中WBC计数及CRP、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记录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95%CI)及特定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所对应的cut-off值。结果与非SBP组相比,SBP组血CRP、PCT水平及WBC计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PCT与CRP的AUC均显著大于WBC(P均<0.05),cutoff值分别为0.415 ng/mL、17.15 mg/L。结论 CHB肝硬化伴SBP患者血WBC计数及CRP、PCT水平显著升高,后两者诊断SBP的价值更高。
2014年15期 v.54;No.89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许贵刚;朱在卿;刘洋;郭艳丽;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椎动脉发育情况,并分析其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58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观察椎动脉起点、走行、管径及血流速度,判断有无异常。结果共有67例(11.4%)诊断为椎动脉发育异常,其中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2例(22.1%)、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5例(4.2%),两者比较,P<0.01;52例椎动脉发育异常的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8例(合并椎动脉内径纤细6例)、椎动脉内径纤细48例、椎动脉颈段呈"C"或"S"形弯曲2例。结论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率较高,可能为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对椎动脉发育异常者积极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及降低其病死率、严重残障率。
2014年15期 v.54;No.89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雪梅;陈东风;王少春;
目的观察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评估甲状腺实性结节弹性的效果,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患者81个甲状腺结节的ARFI特征,根据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VTI)模式将甲状腺结节的弹性分为6级,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界点的临床价值;根据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模式检测结节及其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剪切波速度值(SWV),并绘制ROC曲线、找出最佳诊断界点。结果以VTI分级Ⅳ级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界点,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80%;良恶性结节的SWV有显著差异,ROC曲线下面积为0.9、最佳诊断临界点为2.85 m/s,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86%。结论 ARFI技术可定性、定量评估甲状腺结节弹性,与常规超声检查结合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能力。
2014年15期 v.54;No.89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琼;范文骏;沈文;
目的对R.E.N.A.L肾肿瘤评分(RNS)系统评价一致性进行分析,探讨此系统的可重复性。方法收集64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增强CT图像资料,由两位影像学医师分别采用RNS系统进行评分,记录指标R、E、N、A和L得分及其总分。以Kappa分析法评估同一观察者对RNS各指标及其总分的一致性,用Kendall tau-b分析法评估不同观察者间RNS各指标以及RNS总分的一致性、相关性。结果同一观察者R、E、N、A、L的符合率分别为96.9%、95.3%、84.4%、89.1%和81.3%,RNS总分符合率为86.0%;各指标的Kappa值分别为0.949、0.915、0.708、0.830和0.677,RNS总分的Kappa值为0.716。不同观察者间RNS各指标的符合率分别为95.3%、93.8%、86.0%、93.8%和73.4%,RNS总分的符合率为82.4%;各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917、0.798、0.929和0.480,RNS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36,P均<0.001。结论 RNS系统评价在同一观察者及不同观察者间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其中指标L变异性较大,在5个指标中可靠性相对较低。
2014年15期 v.54;No.89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梅;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2~4 d(能进流质食物后)开始每天晚上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均随访至观察组停服米非司酮后1 a,记录子宫肌瘤复发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4%)、9例(18%)出现子宫肌瘤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停药后1 a(P均<0.05);用药期间观察组4例出现闭经,伴心悸、乏力及潮热等不适,停药之后月经恢复正常、不适症状消除,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可预防肌瘤复发、短期内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
2014年15期 v.54;No.89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强;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多聚酶基因逆转录保守区(P区)突变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20例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HBV多聚酶基因P区特异性片段,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相关位点突变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与突变率的关系及联合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HBV基因P区突变位点包括173、180、181、184、202、204、236和250,其突变率依次为1.81%、22.72%、13.63%、5.90%、0.45%、34.09%、5.00%、1.36%;204位点突变率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180、181、236位点突变率无显著性别差异;180位点突变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204位点突变率在<30岁者与41~50岁、51~60岁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204位点联合180位点突变率为66.67%,181位点联合236位点突变率为36.67%。结论抗病毒治疗后CHB患者的HBV多聚酶基因P区突变主要集中在204、180位点,对抗病毒治疗耐药的HBV患者进行相关位点突变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2014年15期 v.54;No.89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宏锋;金兆辰;吉木森;张清艳;蔡燕;吕韶燕;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 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 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2014年15期 v.54;No.89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袁凤丽;韩旭;李宗波;
目的调查近3年本院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外伤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1 294份,采用黑马专用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1 294份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802株,3年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革兰阳性菌构成比逐年下降、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逐年上升(P均<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无明显变化,2012年发现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我院近3年来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呈革兰阳性菌下降、革兰阴性菌上升趋势,但总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分别为敏感性和耐药性最高的药物。
2014年15期 v.54;No.89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陶;王军;石波;杨衡;唐诗添;康斌;张定伟;刘刚;李宗原;
目的观察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32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其中21例营养不良型和萎缩型骨不连者同时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肢体长度、关节功能。结果 32例术后5~8个月(平均6.2个月)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接骨板松动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肢体长度、相邻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安全、有效。
2014年15期 v.54;No.89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爱青;杨雪敏;李韦;吕宗舜;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NAFLD患者102例(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两组均以乳果糖H2呼气试验检测有无SIBO;对观察组SIBO检测阳性、肝功能异常者行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再次检测SIBO发生率,同时记录口一盲传输时间(OCTT);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并据以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SIBO发生率分别为57.8%(59/102)、8%(4/50),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和正常者SIBO发生率分别为72.4%(42/58)、38.6%(17/44),两两比较,P均<0.05。2观察组42例治疗前SIBO检测阳性、肝功能异常者行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31例(73.8%)SIBO转为阴性、11例(26.2%)仍为阳性,其OCTT分别为(60.8±8.5)、(90.5±7.1)min,P<0.05。3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2%,其中SIBO转阴者及未转阴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7.1%、45.5%,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NAFLD患者SIBO发生率显著升高,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可能通过抑制SIBO、改善小肠动力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
2014年15期 v.54;No.89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门海艳;李洪发;刘俊玲;张茜;
目的比较青少年牙弓狭窄患者快速与慢速扩弓治疗后的骨性变化。方法将64例青少年牙弓狭窄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分别行快速与慢速扩弓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锥形束CT扫描,应用Invivo5软件重建三维影像,测量腭中缝、基骨弓、上颌骨及鼻骨宽度。结果两组腭中缝、基骨弓、上颌骨及鼻腔打开量在冠状面自下往上均依次减小,A组腭中缝打开量、基骨弓宽度增加量、上颌骨鼻底水平宽度增加量、鼻腔宽度增加量均显著大于B组,P均<0.05。结论青少年牙弓狭窄患者快速扩弓治疗后的骨性扩展度大于慢速扩弓治疗。
2014年15期 v.54;No.89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娟;王刚;李海涛;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超短波照射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常规脱水、抗炎、活血、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及电脑中频治疗、运动疗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辅助针刀松解、超短波照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并据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尤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联合超短波照射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加快椎—基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2014年15期 v.54;No.89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郭一俊;夏国伟;陈向东;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TAB)治疗伴膀胱颈梗阻(BOO)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伴BOO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均应用Gyrus-PKS及电切镜行PKRP,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同时联合抗雄激素受体+去势TAB治疗。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采用尿流计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结果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未输血;与术前比较,术后3、6和12个月IPSS、QOL及Qmax、tPSA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PKRP联合TAB治疗伴BOO的晚期前列腺癌,能迅速缓解下尿路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tPSA水平,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2014年15期 v.54;No.89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葛夫军;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RT-PCR法检测43份胃癌组织、35份癌旁组织和8份胃溃疡组织中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分析两指标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mRNA、TIMP-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胃溃疡组织,尤以T4级、有淋巴结转移、Ⅲ期者为著(P均<0.05);MMP-9 mRNA、TIMP-1 mRNA表达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MP-9 mRNA、TIMP-1 mRNA的表达升高,且与肿瘤浸润、侵袭有关。
2014年15期 v.54;No.89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费志永;李振龙;董宏;赵桂森;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为AC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ACS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晚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普罗布考250 mg/次、2次/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测定LpPLA2、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尤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具有协同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ACS的作用。
2014年15期 v.54;No.89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龙;马涛;陈达;刘志;夏书月;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基因Met11Thr(rs721917 T/C)多态性,并分析其与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COPD患者(COPD组)和100例年龄、性别、吸烟史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两组SP-D基因Met11Thr(rs721917 T/C)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两组不同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遗传性Hardy-Weinberg平衡(P均>0.05)。COPD组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46%和39%,对照组分别为25%、48%和27%,两组比较,P=0.030;COPD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38%,对照组分别为51%、4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6)。结论 SP-D基因Met11Thr多态性可能与COPD遗传易感性增加有关,C等位基因突变可能是COP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4年15期 v.54;No.89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颖;马琳;阚艳敏;冯华梅;温玉良;
目的测量脂肪肝患者和健康人的声速匹配值(ZSI),探讨声速匹配技术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超声确诊的40例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于空腹12 h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扫描查,其后将感兴趣区域置于肝右叶,嘱患者屏气,启动声速匹配键测量ZSI。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声速匹配技术的稳定性,ICC>0.75表示稳定性好。结果脂肪肝组常规扫描均有脂肪肝表现,且其肝脏的Z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CC为0.98。结论声速匹配技术可对肝脏内脂肪含量进行检测,结合二维超声检查可用于脂肪肝的定量评价。
2014年15期 v.54;No.89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艳梅;罗东;李涵志;罗韶辉;罗桃英;
目的观察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两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对65例中青年(<6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行血清UA、hs-CRP水平检测,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8.43±7.32)、(6.87±1.95)mg/L,血清UA分别为(321.52±20.74)、(105.82±26.21)μmol/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4.61%、13.33%,组间比较,P均<0.01;梗死组有斑块者血清hs-CRP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者(P均<0.01),尤以不稳定斑块者为著(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UA、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性质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可为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2014年15期 v.54;No.89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