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陈梅香;刘坤平;罗枫;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和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结直肠癌组织、61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41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CD44v6、E-cadherin蛋白。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63.6%)高于结直肠腺瘤(42.6%),Dukes C+D期者(73.8%)高于Dukes A+B期者(50.9%),有淋巴结转移者(78.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8%),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57.6%)低于结直肠腺瘤(73.8%),Dukes C+D期者(47.7%)低于Dukes A+B期者(69.8%),有淋巴结转移者(41.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6.2%),P均<0.05。在41例发生转移的病例中,结直肠癌原发灶的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41.5%)高于淋巴结转移灶(19.5%),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呈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呈低表达,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癌组织IL-21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艳;赵颖海;王晓玫;成志强;刘汉勇;吴民华;胡锦涛;赵利容;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癌组织IL-21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鼻咽癌放疗前患者(A组)、34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B组)、7例血浆EBV-VCA-IgA阳性鼻咽癌高危者(C组,非鼻咽癌患者)和28例血浆EBV-VCA-IgA阴性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CD+25T细胞亚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鼻咽癌、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IL-21蛋白,分析IL-2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A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低于另三组,CD+8细胞百分比高于另三组(P均<0.05);A、B组CD+25细胞百分比均高于C组及对照组(P均<0.05);鼻咽癌组织中IL-21阳性表达率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P<0.05);Ⅰ+Ⅱ期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21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者,高分化腺癌中IL-21表达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者(P均<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IL-21蛋白表达上调,外周血CD+8细胞百分比提高,二者均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胎膜组织中TLR2表达变化及意义

    薛会灵;刘金;梁玲;梁义娟;李鸿杰;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胎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98例,产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胎膜早破非炎症组(非炎症组,48例)、轻度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轻度炎症组,17例)、中度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中度炎症组,21例)以及重度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重组炎症组,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胎膜中的TLR2。结果中、重度炎症组胎膜组织中TLR2表达高于非炎症组,且重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轻度炎症组(P均<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胎膜组织中TLR2表达上调,与其发病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缺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

    戴国华;马培泽;宋宪波;刘宁;姚静;

    目的探讨缺氧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能力的变化。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CMECs在1%O2、94%N2、5%CO2低氧气体环境中培养24 h制备缺氧损伤模型(缺氧组),以无血清常氧培养CMECs作为对照组。采用划痕愈合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计数细胞成管情况;噻唑蓝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细胞增殖率;动态观察寻找细胞迁移、成管、增殖的窗口期。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和细胞凋亡相关分子(p53)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和成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血管新生的顺序发生了改变,增殖的窗口期提前至第2天,与成管窗口期重叠。缺氧组、对照组ERK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81±0.403、1.000,p5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8±0.100、1.000,缺氧组ERK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53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缺氧24 h后大鼠CMECs血管新生能力明显降低,可能与p53基因表达下调、ERK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诱导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胰岛样细胞基因效果观察

    李远远;汪莲;李相如;佘同辉;余良主;甘亚平;李敏才;

    目的观察血清诱导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表达胰岛样细胞基因的效果。方法 SD乳鼠10只,手术分离胫骨和股骨,分离、培养MSC,分别采用5%(对照组)、10%(低浓度组)和20%(高浓度组)的胎牛血清(FBS)刺激。纯化至第4代时以MTT法检测MSC增殖趋势;诱导14 d时用RT-PCR检测MSC细胞中的巢素蛋白(Nestin)、胰十二指肠同源性盒因子-1(PDX-1)、Insulin mRNA,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PDX-1、Insulin蛋白。结果随着血清浓度增高与刺激时间延长,MSC呈现明显的增殖趋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形成胰岛β细胞轮廓。高浓度组MSC Nestin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DX-1、Insulin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诱导14 d时Insulin、Nestin、PDX-1蛋白表达与7d时比较,P均<0.05。结论血清诱导下乳鼠MSC中胰岛相关基因PDX-1、Insulin表达上调,Nestin表达减少,显示MSC在一定条件下可被定向诱导分化成胰岛样细胞。

    2014年18期 v.54;No.90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公藤红素对CD14+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

    王瑄;刘郁莹;彭美玉;薛振毅;

    目的制作免疫树突细胞(DC)分化和激活模型,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DC体外分化和成熟的影响。方法采集浓缩人白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14细胞,流式细胞分选仪确认分选纯度。将分选的CD+14细胞在含IL-4和GM-CSF的完全1640培养基中分别培养5 d(分化)和7 d(5 d后加入脂多糖刺激成熟)。对照组不添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红素组分别加入10、20 nM的雷公藤红素。收集未成熟DC(iDC)和成熟DC(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80、CD83、CD86、HLA-DR平均荧光强度(MFI)及细胞对FITCdextran的摄取能力。结果雷公藤红素组iDC、mDC表面标记CD80、CD83、CD86及HLA-DR的MFI低于对照组,且雷公藤红素20 nM组低于10 nM组,P均<0.05。阴性对照组、雷公藤红素10、20 nM组、对照组细胞摄取FITCdextran的MFI分别为10.1±2.1、186.3±22.6、72.4±10.2、243.7±31.3,其中阴性对照组最低,对照组最高,雷公藤红素20 nM组低于10 nM组(P均<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CD+14单核细胞分化为DC,并抑制脂多糖诱导的DC表型成熟,还可抑制iDC的抗原提呈功能。

    2014年18期 v.54;No.90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作者·读者·编者

  •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正>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2统计意义不同:直线相关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回归则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将"因"或较

    2014年18期 v.54;No.900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

    2014年18期 v.54;No.90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

    2014年18期 v.54;No.900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SU5416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中AR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冒山林;唐建国;李晋峰;钱凌;

    目的探讨Z-3[(2,4-二甲基吡咯-5-烃基)亚甲基]-2-吲哚满酮(SU5416)对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组织中带有Caspase富集功能域的凋亡抑制蛋白(ARC)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A组常压低氧处理3周,B组于实验开始时腹壁皮下注射SU5416,常压低氧处理3周,C组正常饲养3周。实验结束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中膜厚度百分比(WT%)及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组织中的ARC蛋白。结果 A、B组mPAP、RVSP、RVHI、WT%、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均高于C组;B组mPAP、RVSP、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高于A组(P均<0.05)。C组肺小动脉平滑肌少量表达ARC,A组ARC表达高于C组(P<0.01),B组高于A组(P均<0.05)。结论 SU5416联合常压低氧诱导的PH大鼠模型肺小动脉平滑肌中ARC表达增加,可能与肺小动脉内膜增生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联合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心肌细胞GLUT-4表达的影响

    王瑜;胡思博;王蓓蓓;于瑞雪;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黄芪联合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运动组、联合组、对照组各10只,前四组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6周后测定各组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GLUT-4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药物组、运动组、联合组造模成功时FBG、F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造模6周后,药物组、运动组、联合组HOMA-IR较造模时降低,其中联合组最低(P均<0.05);药物组、运动组、联合组FBG低于模型组(P均<0.05),但仍未到达正常水平;联合组FNS水平低于药物组、运动组及模型组(P均<0.05)。心肌组织中GLUT-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联合组>运动组、药物组>模型组(P均<0.05)。结论腹腔注射黄芪联合运动疗法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但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上调心肌组织中GLUT-4基因及蛋白表达。

    2014年18期 v.54;No.90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姜韬;张红军;丁小娣;宋浩;赵园园;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取对数期细胞,分为药物组与对照组。药物组分别添加2、4、8、16、32、64、128μmol/L的易善复,对照组只添加培养液。分别于培养24、48、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并用MTT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低浓度(2~16μmol/L)易善复作用后细胞增殖率升高,而高浓度(32~128μmol/L)易善复作用后细胞增殖率降低,易善复促进增殖或抑制增殖作用与药物浓度有相关性(F=373.769,P<0.001),但与作用时间无相关性(F=0.077,P=0.782)。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MTT结果基本符合。结论低浓度易善复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高浓度则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未见明显时间相关性。

    2014年18期 v.54;No.90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Citrin缺乏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14例临床分析

    陈允;王琳琳;陈秀奇;唐清;单庆文;黄丽;

    目的对Citrin缺乏导致的特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14例疑诊Citrin缺乏导致的特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均因黄疸、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就诊。对所有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血氨基酸谱分析,随访观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14例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平均为出生后1周,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串联质谱分析发现患儿瓜氨酸、蛋氨酸至少一项升高。3例SLC25A13基因9外显子发现条带,其中851del4/851del4纯合突变2例,851del4杂合突变1例。对症治疗后黄染不同程度减轻、肝功能好转。8例门诊规律复诊,4例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例发现SLC25A13基因Ⅰ851del4突变),1例预后欠佳,3例死亡。5例经早期住院治疗不同程度好转,出院后失访(包括1例851del4突变者)。结论Citrin缺乏致特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多表现为黄疸、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串联质谱筛查对诊断有较高价值,确诊依靠基因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4年18期 v.54;No.90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最佳时机探讨

    孙康;党胜春;瞿建国;张建新;谢嵘;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对ABP发作后不同时间行LC治疗的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组(发作后3 d)、B组(发作后14 d)和C组(发作后30d)各50例。三组均无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有8例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4.6%。术后随访6~18月,无胆系感染、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出现。A组手术时间长于B、C组,中转开腹率高于B、C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C组(P均<0.01);C组住院费用高于A、B组(P均<0.01)。三组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均无复发,C组11例在术前再次发作。结论 ABP经内科保守治疗后2周左右行LC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中转开腹率及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2014年18期 v.54;No.90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ABCG8期多态性与胆囊结石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郭鹏;赵亮;沈成;冯春林;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B亚族成员8转运蛋白基因(ABCG8)D19H位点2号染色体5’端编码区第55对核苷酸(G55C)多态性与胆囊结石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收集有关ABCG8D19H位点G55C多态性与胆囊结石易感性相关性的研究,对胆囊结石患者(胆结石组)和健康者(对照组)G55C等位基因型(C/G)、共显性模型(CC/GG和CG/GG)、显性模型(CC+CG/GG)和隐性模型(CC/CG+GG)等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同时按地域人种(黄种人与白种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胆结石组1 116例,对照组2 239例,入选文献无发表偏倚。统计分析显示,ABCG8 D19H位点G55C多态性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C/G:OR=2.22,95%CI=1.66~2.96;CG/GG:OR=2.37,95%CI=1.72~3.26;CC+CG/GG:OR=2.39,95%CI=1.76~3.26)。结论 ABCG8 D19H位点G55C多态性可能与胆囊结石易感性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RCP下单、双侧引流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疗效对比观察

    蔡轩;宋卫华;龚少娟;梁培广;王磊;徐爱民;

    目的比较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单、双侧引流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Bismuth-Corlett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胆管引流治疗,其中行单侧引流33例(单侧引流组),双侧引流35例(双侧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及支架再置入率。结果两组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远期生存率及支架再置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引流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术后在院死亡1例;单侧引流组分别为9.09%、0例。单侧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侧引流组(P<0.05)。结论 ERCP下单侧引流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梗阻不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侧引流术。

    2014年18期 v.54;No.90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效果观察

    李凯;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患者38例,均行ERCP经乳头引流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术后引流管堵塞等发生情况。抽取囊液送检,检测囊液淀粉酶水平,记录囊肿感染情况。结果 37例一次性经十二指肠穿刺成功,1例不成功者改为外科手术引流。术中仅1例出现出血,术后无囊肿感染发生。1例于3周后出现引流管堵塞,内镜下冲洗后更换引流管。随访4~24个月,CT检查示30例假性囊肿完全消失,4例囊肿较前明显缩小。36例患者腹痛症状、腹部包块消失,1例在随访期间腹部包块未消失。结论 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效果较好。

    2014年18期 v.54;No.90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亚甲蓝、纳米炭注射识别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效果比较

    杨林青;王靖雯;李万斌;王廷涛;张红燕;袁碧波;

    目的探讨亚甲蓝、纳米炭注射识别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SLN)的效果。方法初次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亚甲蓝组与纳米炭组各23例。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全麻后两组分别于宫颈3、6、9、12四个点(避开癌灶)将亚甲蓝、纳米炭混悬液注射于瘤周浆膜下,最先染色的淋巴结为SLN。随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6例中共检出SLN 39例,识别率为84.8%。其中亚甲蓝组20例(87.0%),纳米炭组19例(82.6%),两组识别率无统计学差异。46例患者共有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皆发现SLN且检出转移,灵敏性100%,准确度为100%,假阴性率为0。未发现与亚甲蓝、纳米炭有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以亚甲蓝、纳米炭作为示踪剂识别宫颈癌SLN均有较好效果。

    2014年18期 v.54;No.90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附41例报告)

    曹冬华;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58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切除、输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确诊胎盘植入分别为13例、11例,两组成功保留子宫,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普通型前置胎盘相比,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输血量及DIC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明显升高,应明确胎盘位置及是否有植入,做好术中及产后出血抢救措施。

    2014年18期 v.54;No.90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长滨;金凤;陶敏芳;邵红芳;孙东梅;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1例,均行HRT,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1例中,失访258例(53.6%),失访原因均为停止服药。其中,因症状好转停药63例(24.4%),因经济原因停药7例(2.7%),担心不良反应者129例(50.0%),医源性因素停药者3例(1.2%),其他因素56例(21.7%)。经多元回归分析,学历、HRT用药种类与停药有关(P均<0.01)。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行HRT依从性较差,主要原因为担心不良反应,患者文化程度及HRT药物种类与治疗依从性有关。

    2014年18期 v.54;No.90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MMP-9及NF-κ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郭君丽;高立;

    目的观察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腔粘连患者(观察组)及30例非宫腔粘连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TGF-β1、MMP-9及NF-κB。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粘连者高于轻中度粘连者(P均<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粘连者低于轻中度粘连者(P均<0.05)。结论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NF-κB高表达,MMP-9低表达,三者可能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形成。

    2014年18期 v.54;No.90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观察

    董潇楠;

    目的比较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9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剔除肌瘤数量、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肌瘤残留、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长于B,住院费用高于B组(P均<0.05);术后最高体温、并发症例数低于B组(P均<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子宫肌瘤残留。术后6个月A组无复发,B组复发2例。结论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相当,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2014年18期 v.54;No.90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艾迪注射液对Ⅱ、Ⅲ期恶性肿瘤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王燕莹;钟薏;张士强;夏晓婷;吴婷婷;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对Ⅱ、Ⅲ期恶性肿瘤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肿瘤Ⅱ、Ⅲ期患者55例,其中30例使用艾迪注射液(观察组)、25例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INF-γ、IL-10、IL-6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NF-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10水平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上调Ⅱ、Ⅲ期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下调IL-6水平,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2014年18期 v.54;No.90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观察

    姜凤娥;刘爱娜;刘健楠;孙萍;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60 mg/(m2·d),分早晚两次口服,第1~14天;21 d为一个周期。结果 2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4.8%),部分缓解(PR)7例(33.3%),疾病稳定(SD)8例(38.1%),客观缓解率(ORR)38.1%,疾病控制率(DCR)76.2%。未见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以Ⅰ~Ⅱ度为主,其中最常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和乏力。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肝转移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2014年18期 v.54;No.90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自体树突状细胞瘤苗对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常占国;马磊;李媛媛;杨卫;贺利民;徐全晓;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瘤苗对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制备自体DC瘤苗,观察组化疗后采用自体DC瘤苗进行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对照组于化疗后第2、8周、观察组于相应时间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CD+4/CD+8、CD+19、CD+16CD+56T细胞亚群。化疗后第8周按RECIST标准评定近期疗效,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NCI-CTC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成功培养成熟的DC并制备DC瘤苗。观察组(75.0%)与对照组(69.8%)总有效率相比,P>0.05。观察组注射DC瘤苗的不良反应为寒战、发热、肌肉酸痛、皮肤瘙痒、胸闷及一过性全身无力,大部分为自限性。化疗后第8周,观察组淋巴细胞绝对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DC瘤苗可上调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产生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2014年18期 v.54;No.90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PCNA、Bcl-2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焕君;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标本分为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1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组)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组)4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组织中的PCNA及Bcl-2。结果 PCNA及Bcl-2阳性表达率CAG组>CSG组>对照组(P均<0.05),CAG组与CSG组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PCNA及Bcl-2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参与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

    2014年18期 v.54;No.90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18)F-FDG SPECT在乳腺癌术后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陆涤宇;周俊;夏亮;卢忠心;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萄葡糖(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术后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97例,术后1~24个月,随访6~54个月,均行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检查。按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乳腺癌转移多因素分析,包括患者年龄、Her-2表达、转移灶部位及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97例中,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阳性19例,证实转移者13例;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诊断灵敏度76.47%,特异度92.50%,准确性89.69%,阳性预测值68.42%,阴性预测值94.87%。淋巴结转移率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r=0.359 3,P<0.05)。结论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可有效诊断乳腺癌术后转移。

    2014年18期 v.54;No.90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Meta分析

    付大鹏;施丽丽;王金龙;罗超英;孔长青;

    目的系统评价结直肠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检索2003年9月~2013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腹腔镜组)与开腹根治术(开腹组)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对两种术式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8篇文献纳入分析,共2 60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 28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4例;开腹组1 31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8例。各项研究的同质性良好(P=0.56,I2=0),采用固定模型分析。各研究有关发表偏倚的漏斗图呈对称倒置分布漏斗型,发表偏倚小。经Meta分析,腹腔镜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开腹组的1.25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5,95%CI:0.77~2.03,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并不增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2014年18期 v.54;No.90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效果观察

    李芳华;王兴春;顾梦华;杜琪;魏萍;朱伟;李敏捷;

    目的观察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并观察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方法对24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给予顺铂胸腔灌注化疗,分别于灌注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yfra21-1、CA125、CEA、NSE。采用WHO癌性渗出液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9.1%,疾病控制率为87.4%,胸腔灌注后患者血清Cyfra21-1、CA125、CEA低于灌注前(P均<0.05)。本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Ⅰ~Ⅱ度,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顺铂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可有效控制胸腔积液量,降低血清Cyfra21-1、CA125、CEA水平。

    2014年18期 v.54;No.90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25例疗效观察

    吴宏妍;陈家军;聂荣华;贺斌;张增旺;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临床疗效。方法采用Nuss手术矫治25例漏斗胸患儿,在胸腔镜监视下将塑形的矫形钢板由一侧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对侧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并固定。术后1、6、12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胸部CT及心脏彩超,术后2年半~3年取出钢板。采用小儿漏斗胸手术效果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出血量5~15 mL,均未输血。术后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处理治愈,住院时间6~14 d。本组矫形效果21例为优秀,4例为良好。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0个月矫形效果满意,无钢板移位。1例术后出现脊柱侧弯,于术后2年取出钢板。结论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

    2014年18期 v.54;No.90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陈锐;阳小生;邹钦;邹云龙;吴小兵;阳文任;

    目的探讨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行气管插管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2例,其中院前早期气管插管49例(早期组),急诊室气管插管133例(延时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院前急救时间、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头部简明损伤评分(AIS),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GCS低于延时组,AIS高于延时组(P均<0.05);早期组病死率高于延时组(分别为73.5%、12.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8分、平均动脉压≤90 mmHg、院前早期气管插管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院前早期气管插管较延时气管插管会提高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为患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

    2014年18期 v.54;No.90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损伤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意义

    谷磊;吴先正;戴国兴;

    目的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临床分型轻度24例(轻度组)、中度27例(中度组)、重度31例(重度组)。入院即开始治疗,59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3例进行保守治疗。分别于伤后24 h、第2天、第3天、1周时测血糖水平。于伤后0~3 d、5~7 d、10~14 d、第14 d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各观察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治疗2、3 d内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均<0.05),治疗后三组血糖水平下降,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7 d内脑血流速度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均<0.05),其中轻度组脑血流增快12例(50.0%);中度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22例(81.4%),其中17例脑血流速度增快(77.2%);重度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28例(90.3%),24例增快。三组脑血流速度平均恢复时间为7 d,治疗7 d后三组脑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多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重度患者较轻、中度患者变化更明显。

    2014年18期 v.54;No.90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上端骨折中远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周鸣;谈永飞;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上端骨折中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行关节镜下骨折内固定术的胫骨上端骨折患者100例,行Lysholm评分、Irrgang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行X线检查,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及Ahlback分级对膝关节功能进行放射学评价。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48(32.72±16.42)个月。术后Irrgang评分为(85.63±5.22)分,Lysholm评分为(90.40±3.84)分,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1.15±1.45)分,Ⅱ、Ⅲ、Ⅳ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伴有胫骨、股骨侧软骨损伤、关节内软组织损伤者Lysholm评分、Rasmussen功能评分、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及Ahlback分级增加值相对较低(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上端骨折中远期疗效良好。高龄、伴胫骨、股骨侧软骨损伤及关节内软组织损伤为中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2014年18期 v.54;No.90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苏文珍;林永杰;孙立民;石恩东;张凯;孙庆山;

    目的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平卧硬板床、理疗、手法按摩、针灸和牵引等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用健康调查评分量表(SF-36)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2周,观察组治疗后2、4周VAS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8、12周SF-36量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18期 v.54;No.90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奥美沙坦对伴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观察

    陈晓云;朱可云;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对伴有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伴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观察组42例,口服奥美沙坦20 mg/d治疗;常规治疗组48例,口服缬沙坦80 mg/d治疗。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测量患者血压、心率、LVH相关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后壁厚度(PWT)。根据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ELISA法测定三组血清IL-18水平。分析LVH指标与IL-1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及血清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IL-18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VS、PWT、LVMI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及IVS、PWT、LVMI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血清IL-18水平与IVS、PWT和LVMI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87、0.631、0.498,P均<0.05)。结论奥美沙坦用于伴LVH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能减轻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血清IL-18水平。

    2014年18期 v.54;No.90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枣庄市献血者HBsAg阳性率预测公式的建立及验证

    杨凤玲;

    目的建立公式并预测2014年度枣庄地市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Curve Estimation模块,以年度HBsAg阳性率为因变量乙肝,年份序号为自变量t,选择拟合三次方程,建立HBsAg阳性率预测公式。采用该公式预测2006~2013年HBsAg阳性率,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预测2014年HBsAg阳性率。结果建立预测公式:HBsAg=11.46+6.80t-1.46t2+0.08t3,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986。往年数据套入公式后的预测结果与当年实际值进行比较,P均>0.05。预测公式算出2014年度枣庄地市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12.72‰。结论建立HBsAg阳性率预测公式,2014年度枣庄地市献血者HBsAg阳性率预测值为12.72‰。该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2014年18期 v.54;No.90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南市30351名城镇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林亚杰;杨晓云;于珍珍;马磊;高西美;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镇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及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方法以济南市2009~2013年自愿进行健康体检的30 351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血压、脉搏、体质量指数、血脂、常见慢性病发病情况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济南市城镇老年人多数处于超重状态,血脂水平较高;常见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8.98%),其次为冠心病(24.63%)和糖尿病(15.71%)。结论济南市城镇老年人多数超重;常见慢性病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2014年18期 v.54;No.900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哮喘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杨巧凤;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疗效。方法 100例早期哮喘患者,对照组32例脱离过敏原,给予抗炎、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早期干预治疗,为观察组。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咳嗽缓解情况,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血清IL-4、IL-10、IL-17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随访6个月,统计出现典型哮喘症状的例数和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咳嗽缓解27例,观察组67例,观察组咳嗽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和EOS比例均降低,血清IL-10升高,且观察组血清IL-4、IL-17和EOS比例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1例(1.5%)、对照组4例(12.5%)出现典型哮喘症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哮喘患者给予早期干预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18期 v.54;No.90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lncRNA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冯世宇;朱伟杰;余新光;

    <正>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ncRNAs)[1,2]。研究表明,lncRNA在剂量补偿效应、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6]。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存在肿瘤相关基因异质性及肿瘤易感性[7,8],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随着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应用,lncRNA与胶质瘤的关系逐渐引起临床

    2014年18期 v.54;No.90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胞饮突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李嘉;张勤华;齐聪;

    <正>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胚胎黏附、侵入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使胚胎得以植入的一种能力。人子宫内膜一般于排卵后第6~9天表现出最大容受性,称为"种植窗"期[1]。胞饮突是特异性表达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膜状突起,其表达与雌、孕激素水平有关。胞饮突表面表达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其受体(LIFR)、黏蛋白MUC1、16、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2014年18期 v.54;No.90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曾平;梁景超;

    <正>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其早期诊断缺乏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有机体的蛋白质表达、组成及活动规律(包括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的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1],对多种疾病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ONFH诊治相关蛋

    2014年18期 v.54;No.90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进展

    李丹丹;许爱国;

    <正>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休克甚至猝死[1];约10%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在发病的1~3个月内死亡[2,3]。随着诊断意识及检查手段的提高,肺栓塞诊断率明显提高[4]。现就肺栓塞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分类大多数肺栓塞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多为继发性。如各种原因引起活动量减少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

    2014年18期 v.54;No.90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研究进展

    刘洋;许新华;

    <正>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目前,妇科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疗法及免疫疗法等。化疗作为妇科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物种类、药物运用时机及方式方面都取得了较快进展。现就三种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进展综述如下。1卵巢癌目前卵巢癌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配合紫杉醇+卡铂(TC方案)的足疗程化疗。铂类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但TC方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康莱特注射液用于肺癌化疗患者效果观察

    马向民;李立;史风超;温士旺;王桂琦;

    <正>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1~3]。近年来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传统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制剂,主要用于化疗时减轻其不良反应[4,5]。2008年3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英英;

    <正>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损伤小、恢复快,但术后应进行功能锻炼,否则会导致关节粘连和僵硬[1,2]。2012年1月~2013年11月,我们对70例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术患者行早期康复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0例,男51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效果比较

    高树芬;

    <正>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均为足月引产的常用药物,本研究对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妇100例。年龄22~35岁,均为单胎,孕周39~41周。产前均接受常规阴道和B超检查。宫颈Bishop评分<6分,无刺激胎心监护(NST)有反应;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500例女兵征兵体检不合格因素分析

    贾挺;谢鸿;房艳艳;

    <正>2012年秋季我省女兵征兵体检不合格率达48.40%。现对体检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为部队输入身心健康的合格兵员提供参考。资料分析:山东省各地区500名女性青年,年龄17~23岁。按征兵要求进行体检。检查项目有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电图、心率、胸围;血常规、血糖、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1例以脊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布氏杆菌病误诊分析

    孙菊平;代瑞廷;姜晔;

    <正>患者男,38岁,主因发热27 d、双侧肢体无力7 d入院。患者27 d前出现发热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体温37.2~39.6℃。于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体温退而复升。发病第21天开始出现四肢无力伴尿潴留、排便困难。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7/73 mmHg。神

    2014年18期 v.54;No.900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