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患者的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

    蒋帅;吴银侠;王大刚;刘光雄;马文涛;杨来启;

    目的利用脑电超慢涨落图(EFG)研究门诊0~29岁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脑功能、各导联熵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患者各检测一次,分析不同疾病、性别的精神疾病患者脑内神经递质、脑功能、各导联熵值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乙酰胆碱(Ach)、深抑制递质(INH)显著高于正常值(P均<0.05),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显著低于正常值(P均<0.05)。神经症患者,5-羟色胺(5-HT)、Ach显著高于正常值(P均<0.05)。抑郁症患者,Ach、INH显著高于正常值(P均<0.05),GABA、NE、DA显著低于正常值(P均<0.05)。同疾病不同性别的比较发现,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GABA显著低于女性(P<0.05)。同为男性患不同疾病的比较发现,在GABA和年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脑功能上,脑缺血缺氧女性抑郁症患者正常比值最少,兴奋和抑制男性神经症患者正常比值最少。不同疾病患者熵值与正常值之间比较发现,三种疾病患者的大脑熵值在正常值范围内且偏高,精神分裂症各导联熵值最高,大脑有序性最差,神经症在大多数导联熵值最低,大脑有序性最好。三种疾病患者的熵值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C4、T4、T5、P4、T6、O1、O2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一疾病不同性别患者熵值之间比较发现,精神分裂症在FP1、F8导联男女熵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神经症在T6导联男女熵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为女性不同疾病患者熵值比较,在F7、C3、C4、T4、T5、P4、T6、O1、O2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GABA功能减低可能是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女性抑郁症患者伴随缺血缺氧的症状较多,男性神经症患者的自我抑制较为明显;GABA水平、大脑有序性及颞部、枕部的熵值差异有助于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2014年20期 v.54;No.902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柴油机废气颗粒潜在致癌作用机制及其细胞毒性观察

    周芳;李素丽;贾文亮;康春生;张庆瑜;

    目的通过柴油机废气颗粒(DEP)作用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从表皮生长耐受体(EGFR)、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变化探讨柴油机颗粒潜在致癌机制及对细胞毒性影响。方法将DEP以0、50、100、200、400μg/mL加入待测HBE细胞中,用Western blot检测EGFR表达量的变化,从中选择对HBE细胞影响最大的浓度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Western blot检测DEP处理后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HBE细胞内EGFR、PI3K、AKT及p-AKT的变化。DEP对细胞毒性的检测,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加入浓度为100μg/mL的DEP处理后,HBE细胞中EGFR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组(P均<0.05);Western blot表明,实验组HBE细胞PI3K、AKT及p-AKT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升(P均<0.05),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E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凋亡率增加(P<0.01),侵袭能力下降。结论 DEP存在确切的细胞毒性,EGFR表达增加可能在DEP导致肺癌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下游PI3K/AKT通路有关。

    2014年20期 v.54;No.902 5-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孟永亮;孙彦;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细胞,随机分为A(空白对照组)、B、C、D、E组,阿霉素浓度分别为0、2.5、5、10、20μg/mL。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12、24、48、72 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SW480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Cyclin A表达水平。结果阿霉素抑制SW480细胞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于SW480细胞48 h后,D、E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低于A、B、C组,SubG1期细胞百分率、凋亡指数(AI)高于A、B、C组,P均<0.05;与A组比较,B、C组Cyclin B1表达量增高(P均<0.05),D、E组表达量下降(P均<0.05);随着阿霉素浓度增加,Cyclin 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阿霉素可将SW480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影响细胞周期及Cyclin B1、Cyclin A的表达。

    2014年20期 v.54;No.902 9-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困难脱机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

    汪维杰;徐磊;冯全胜;高心晶;李智伯;孙丽晓;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对困难脱机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4例困难脱机患者进行的214例次脱机,按脱机结果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按疾病进行分层分析得到心功能不全组和非心功能不全组。观察断开呼吸机即刻的ScvO2与自主呼吸试验第30分钟(SBT 30 min)的ScvO2及两者差值ΔScvO2,分析这三个参数与脱机结果的关系。结果所有214例次脱机SBT 30 min的ScvO2与ΔScvO2,脱机成功组分别为74.6%±6.6%和2.76±4.16,脱机失败组分别为71.4%±5.5%和4.63±3.71,P均<0.05。ΔScvO2预测患者脱机失败的临界值为3.65%,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60.3%。分层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组脱机成功者SBT 30 min的ScvO2与ΔScvO2分别为73.6%±5.2%和2.61±3.13,脱机失败者分别为70.4%±5.2%和5.08±2.38,P<0.05或P<0.01。ΔScvO2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脱机失败的临界值为4.0%,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73.6%;而在非心功能不全组没有差异。结论 SBT 30 min的ScvO2与ΔScvO2能够预测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结果,可将ΔScvO2≥4.0%作为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指标之一。

    2014年20期 v.54;No.90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妊娠期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李妹燕;韦敬锡;吴惠珍;何丽桥;

    目的探讨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妊娠期血红蛋白(HGB)及铁蛋白(SF)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分析50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地贫组)不同孕周的HGB、SF值及妊娠结局,并与同期的50例健康孕产妇(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正常组不同孕周的HGB均比地贫组高(P<0.05或P<0.01)。正常组早孕时SF低于地贫组(P<0.05),孕24周后两组SF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GB和SF均随孕周增大而逐步下降,其中地贫组下降幅度比正常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地贫组剖宫产术中、顺产后2 h出血量均大于正常组(P均<0.05),两组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及1 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与正常孕妇一样,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妊娠期HGB及SF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至妊娠末期大多处于明显缺铁的状态,且产中、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对胎儿影响不明显。

    2014年20期 v.54;No.90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咖啡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及其酪氨酸、丝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陈琳;喻明;夏娟;高月锦;

    目的观察咖啡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及其酪氨酸、丝氨酸磷酸化的影响,评估咖啡对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NC、CC、DC、IR组,每组10只。NC组予正常饮食,CC组、DC组及IR组给予高脂饮食,CC组及DC组每日分别以含咖啡因咖啡和去咖啡因咖啡灌胃。12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空腹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反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RT-PCR检测大鼠脂肪组织IRS-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脂肪组织IRS-1酪氨酸磷酸化和丝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 OGTT显示IR组60和120min血糖高于NC组(P分别<0.05、0.01)。IR组、CC组及DC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均高于NC组(P均<0.05)。IR组HOMA-IR高于NC组、CC组和DC组(P均<0.05)。NC组、CC组脂肪组织IRS-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IR组(P均<0.01),IRS-2 mRNA表达各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大鼠脂肪组织IRS-1、IRS-2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均>0.05)。NC组、CC组、DC组脂肪组织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高于IR组(P均<0.05),丝氨酸磷酸化水平低于IR组(P均<0.05)。结论咖啡灌胃可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变脂肪组织IRS-1转录及其酪氨酸/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影响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

    2014年20期 v.54;No.902 20-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乙醛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王国锋;林英子;段志英;柳兢;王琦;周东晖;金元哲;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醛腹腔注射后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进一步探索乙醛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65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只、乙醛低剂量组15只、乙醛高剂量组15只及左卡尼汀组15只。给药4周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生化反应方法检测线粒体SDH活性、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心肌线粒体出现水肿、线粒体脊紊乱、嵴消失以及线粒体膜缺失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左卡尼汀组的心肌线粒体SDH活性及血浆SOD含量较乙醛高剂量组升高(P均<0.05),MDA含量较乙醛高剂量组降低(P<0.05)。结论乙醛腹腔注射液可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氧化应激参与了乙醛的心肌损害过程,左卡尼汀可以减轻乙醛的心肌损害。

    2014年20期 v.54;No.902 24-2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

    2014年20期 v.54;No.90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一)

    <正>~~

    2014年20期 v.54;No.902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探讨

    罗轶凡;任利翔;姜明燕;

    目的建立豚鼠和大鼠全身主动过敏(ASA)模型,探讨适合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SA评价的方法。方法分别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吡肟和卵白蛋白作为受试物。传统的豚鼠及大鼠ASA模型分别按临床等效量间日腹腔注射给予受试物,共3次,末次致敏后14 d静脉注射相应受试物进行激发;大鼠佐剂改良的ASA模型采用氢氧化铝凝胶溶解药物,首日肌肉结合四脚掌皮下注射致敏,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第5日肌肉注射加强致敏,末次致敏后8 d静脉注射相应受试物进行激发。结果豚鼠在给予抗生素致敏的5 d内全部死亡,而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异常;大鼠在致敏期间无明显异常。各模型在受试物激发后,阴性对照及抗生素组均未见明显的过敏反应。阳性对照药卵白蛋白激发后,豚鼠传统ASA试验中动物过敏反应剧烈,死亡率100%;大鼠传统ASA实验中动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5%,程度多为弱阳性,无动物死亡;大鼠佐剂改良ASA实验中过敏发生率达100%,死亡率达75%。结论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ASA试验时,不宜选用豚鼠,而采用联合佐剂的大鼠两次多点致敏的方法更为合理和敏感。

    2014年20期 v.54;No.90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檗碱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肾损伤的影响

    缪刚刚;张俊华;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BR组。模型组和BBR组大鼠均行左侧肾动脉缩窄术造成左侧肾脏慢性缺血。建模12周后,BBR组大鼠给予小檗碱100 mg/kg灌胃6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实验结束时,留取血液、尿液;快速分离大鼠左侧肾脏,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采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发生严重形态学改变及组织重构,表现为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血肌酐、尿肌酐水平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BBR组肾间质纤维化减弱,肾组织重构缓解,血肌酐、尿肌酐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BBR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结论 BBR能够有效抑制慢性肾缺血造成的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GF-β1表达,延缓肾组织纤维化重构有关。

    2014年20期 v.54;No.902 31-3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佟静;王佳妮;王炳元;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 C级高于A级(P均<0.05);血清PG I及G-17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高于A级(P均<0.05)。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主干内径>13 mm者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均高于≤13 mm者(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升高,并与肝功能分级及肝脏门静脉主干内径有关。

    2014年20期 v.54;No.90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诊疗后对比剂脑病的临床特征

    孙淑娟;李文喆;王勇;徐文焕;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介入诊断与治疗后对比剂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8例ACS介入对比剂脑病患者的基本特点、发病时间、临床表现、预后等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男7例,年龄(77.1±9.5)岁;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3例;在介入诊疗后(12.1±9.2)h发生对比剂脑病,持续时间(15.1±10.0)h,其中2例持续时间>24 h;6例在发病后24 h内神经系统恢复正常,2例神经系统症状分别持续26.27 h。结论男性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的ACS患者介入脑病治疗后易发生对比剂脑病,预后一般较好。

    2014年20期 v.54;No.90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冬梅;

    目的分析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ICD-10中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为VD组和仍为VCIND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VCIND进展为V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白质稀疏(LA)和额区、丘脑、基底节区的梗死数量均可促使VCIND患者进展为VD。基底节区、额区、丘脑部位的梗死病灶数量与LA评分是进展为VD的独立风险因素,且基底节区、额区和丘脑每增加一个梗死病灶数,进展为VD的风险分别增加37.2%、68.3%和68.9%,同时LA评分每增加1分进展为VD的风险将增加48.6%。结论梗死数量和梗死部位的特点有助于预测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风险。

    2014年20期 v.54;No.90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执行功能及视空间能力改变的评价

    江秀丽;陈燕;郑加平;李野;

    目的评价对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执行功能与视空间能力,探讨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基底动脉狭窄且脑内无梗死病灶患者67例(狭窄组)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方面的检查,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的测试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MoCA评分、记忆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血管狭窄患者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的测试成绩优于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及视空间能力下降,且不能用血管危险因素来解释;中重度血管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

    2014年20期 v.54;No.90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与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张艳;苏静;胡忠杰;厉青;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6例儿童抽动障碍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盐酸硫必利组各38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盐酸硫必利治疗,阿立哌唑始剂量2.5 mg/次,1次/d,每周加量2.5 mg,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次,1次/d;盐酸硫必利起始剂量25 mg/次,2次/d,每周加量25 m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g/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第2、4、8、12周末分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和盐酸硫必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6.84%,P>0.05;阿立哌唑组和盐酸硫必利组治疗后YGTSS总分均明显下降,阿立哌唑组治疗2周的YGTSS减分率高于盐酸硫必利组,P<0.01;阿立哌唑组和盐酸硫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0%和10.53%,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与盐酸硫必利相当,但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时间更持久,安全性与依从性更好。

    2014年20期 v.54;No.90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陶恩学;宋美香;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及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疑诊的336例癫痫病例行常规脑电图(REEG)及带蝶骨电极的长程VEEG监测对比研究。47例继发性癫痫施癫痫外科手术治疗,术前用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脑电图进一步定位癫痫病灶。结果 336例中REEG棘波检出率20.2%,VEEG棘波检出率80.3%,χ2=9.69,P<0.01。140例行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者,定侧率达72.1%,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的103例中90例(87.4%)确定了癫痫类型及癫痫起源灶部位,12例排除了癫痫,47例施癫痫外科手术的继发性癫痫病例中皮层电极EEG(ECOG)与术前VEEG及偶极子定位完全一致,2例行杏仁核和海马深部电极监测的异常放电与VEEG在同侧脑区。结论长程VEEG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优于REEG,加做蝶骨电极VEEG可定位大部分颞叶癫痫,发作启始区放电为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指导手术治疗。

    2014年20期 v.54;No.90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检测结果分析

    陈培红;于雪梅;金华;王宏涛;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听力检测结果,了解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耳聋的关系。方法体检健康者41例(DN组),T2DM患者75例(DM组),T2DM组中无糖尿病神经病变45例(NPN组)和糖尿病伴神经病变30例(PN组)。比较DN组和DM组的基本情况、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发生率、纯音听阈值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听阈值和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 DM组SNHL发生率为21.0%,高于对照组17.6%,且两组的HbA1C、空腹血糖、TG和纯音听阈值比较,P均<0.05。PN组纯音听阈值高于NPN组和DN组(P均<0.05),且在高频听阈更加明显。DM组的PL、IPL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均<0.05)。结论 T2DM患者易影响高频听力,BAEP均有异常;听力异常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2014年20期 v.54;No.90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成人起病哮喘58例临床分析

    陈培芬;邱智辉;张香梅;雷琳;孙秀才;黄静;

    目的分析成人起病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成人起病哮喘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起病哮喘患者共58例,男20例、女38例,年龄(59.73±15.08)岁,哮喘起病年龄(50.46±15.81)岁。其中无持续性气流受限者45例,持续性气流受限者13例,两者间年龄、起病年龄、血液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持续性气流受限者组哮喘>5 a者较无持续性气流受限者增加(P<0.01)。按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80%者25例,<80%者33例,两者年龄、性别、起病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FEV1占预计值<80%者确诊哮喘>5 a者较≥80%者增多(P<0.05)。结论成人起病哮喘住院患者女性多见,起病高发年龄为41~59岁,持续性气流受限及FEV1<80%预计值患者多见于起病后5 a。

    2014年20期 v.54;No.90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培美曲塞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临床观察

    张迦维;赵帆;缪建华;吴福林;孙清;陈暑波;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肠道癌患者37例,经一线、二线化疗失败,接受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周期。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或联合伊利替康、或联合顺铂、或联合卡铂或培美曲塞单药。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评定按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不良反应情况根据WHO关于抗癌药物毒性反应评定标准评价。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4例(10.8%),中位缓解期7个月;稳定(SD)7例(18.9%),中位缓解期4个月;进展(PD)26例(70.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缓解。化疗前后患者KPS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有效、安全,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需扩大病例数及继续随访观察。

    2014年20期 v.54;No.90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孙善平;章阳;崔兆清;陈启;张伟;焦德;周长鑫;解磐磐;刘保国;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米炭组术中向患侧甲状腺内注入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照组则不予注射,均规范行原发灶处理及Ⅵ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量、转移情况以及甲状旁腺意外切除率。结果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6.7枚(淋巴结黑染率为69.89%),对照组为3.6枚,P<0.05;纳米炭组共检出直径<2 mm淋巴结95枚(35.32%),对照组为30枚(22.90%),P<0.01。纳米炭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50%,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21.19%、24.31%,P均>0.05;黑染与未黑染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74%、22.22%,P>0.05;纳米炭组病理检查标本中未发现甲状旁腺,对照组检出3枚甲状旁腺,但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染色效果良好,提高了淋巴结检出数量,从而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Ⅵ区淋巴结状态,提高了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为合理制定进一步手术方案及后续综合治疗提供帮助。

    2014年20期 v.54;No.90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GF变化及其与硬化程度的关系

    申冠洋;宋志秀;常利;李彤;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71例为观察组,同期神经外科住院并排除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及CAS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CTA或MRA检查将脑动脉硬化程度分为轻、中、重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HGF。结果观察组血清HGF为(876.85±758.99)pg/mL,对照组为(1 274.90±655.02)pg/mL,P<0.05。观察组脑动脉硬化轻、中、重度患者血清HGF分别为(589.10±575.93)、(1 019.90±681.13)、(1 032.90±857.98)pg/mL;组间比较,P<0.05。结论 CAS患者血清HGF水平降低,其水平随着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2014年20期 v.54;No.90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肾阳不足型疗效观察

    王晓武;杨勇莉;杨如易;徐婷;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肾阳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重度乳腺增生肾阳不足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口服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治疗组月经前15 d饭后口服岩鹿乳康胶囊5粒/次,3次/d,月经时停药;连服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20例、16例、11例、13例、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0.2%,对照组为22.5%,P<0.05。结论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肾阳不足型安全、有效,并可以降低复发率。

    2014年20期 v.54;No.90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47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果分析

    武汉忠;陈进;王强荣;李慧;

    目的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患者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果,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47例经128层CTA诊断为MB的患者进行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及后处理,记录40%、70%时相的狭窄程度、狭窄例数,及患者是否伴有心电图ST-T段异常、心肌缺血症状。结果 47例单纯性MB患者中,发生于LAD 41例,其中近段4例、中段35例、远段2例;发生于RCA 1例、CX 3例、LADD 2例。40%时相壁冠状动脉(MCA)狭窄47例,狭窄程度31%~80%;70%时相MCA狭窄22例,狭窄程度24%~65%。40%时相显示狭窄轻度26例,其中心电图ST-T段异常2例,伴心肌缺血症状4例;中度分别为18、9、14例;重度分别为3、3、3例。70%时相显示无狭窄25例,其中心电图ST-T段异常3例,伴心肌缺血症状5例;轻度分别为17、4、10例;中度分别为5、5、5例。结论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显示MCA改变与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段改变有一定相关性。

    2014年20期 v.54;No.90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21活化蛋白激酶6的表达及意义

    陈宏伟;王春华;李军良;朱勇;王建新;吴侠;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p21活化蛋白激酶6(PAK6)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8例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AK6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21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PAK6的表达情况,分析HCC组织中PAK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C组织中PAK6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K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在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相对较低或缺失(P<0.01);HCC组织中PAK6蛋白高表达与肿瘤的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06)、结节数目(P<0.01)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转移、血清HBsAg是否阳性、是否伴有肝硬化、血清AFP水平不相关(P均>0.05)。结论 HCC组织中PAK6呈高表达,PAK6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4年20期 v.54;No.902 65-6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补充铁剂治疗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雪莲;孙丽华;

    目的探讨补充铁剂治疗对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IDA患者(IDA组)100例,先给予蔗糖铁治疗2周,后予以速力菲口服3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及散射比浊法检测IDA组及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Hb)及血清免疫球蛋白、铁、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分析Hb与各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DA组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降低,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升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DA组CD+4、CD+3、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等各项指标均改善(P均<0.05),接近对照组水平(P均>0.05)。IDA组治疗前Hb与CD+4T细胞呈正相关(r=0.704,P<0.05),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r=-0.853,P<0.05),与CD+3T细胞、IgG、IgM、IgA不相关。结论 IDA主要损伤细胞免疫功能;铁剂治疗IDA可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减少感染机会。

    2014年20期 v.54;No.90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局域导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李安强;陈泉;牛启兵;史浩;董方;

    目的探讨局域导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DVT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33例和局域导向溶栓治疗组34例。对照治疗组给予75万U尿激酶溶于50 mL生理盐水持续外周静脉泵入溶栓治疗;局域导向治疗组采用止血带扎住(压力20 mmHg)患肢内踝部后,将75万U尿激酶溶于50 mL生理盐水持续足背静脉泵入溶栓治疗;两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丹参改善微循环治疗;疗程均为1周。采用皮尺测量患肢治疗前、后周径并计算患肢消肿率,彩超检测患肢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与对照治疗组比较,局域导向治疗组患者大腿消肿率和小腿消肿率均明显提高(P均<0.01),深静脉通畅度评分降低(P<0.01),临床治愈率提高(P<0.01)。结论局域导向溶栓治疗DVT安全有效。

    2014年20期 v.54;No.90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脓毒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华罗刚;寿松涛;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54例,其中存活36例、死亡18例;入院24 h内,计算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皮质醇(COR)、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乳酸(LAC)、血糖(GLU)、血小板(PLT);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时域分析法分析HRV,包括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ANN)、24 h内相邻正常NN间期差值>50 ms计数占总NN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脓毒症存活者比较,死亡者SDNN、SDANN、PNN50、FT3、FT4降低,LAC、COR、GLU、APACHEⅡ评分升高,P均<0.05;与正常FT3脓毒症者比较,低FT3者SDNN、SDANN、PNN50、RMSSD、FT3、FT4降低,COR、GLU、LAC、APACHEⅡ评分升高,P均<0.05。APACHEⅡ评分与SDNN、SDANN、FT3、FT4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4、-0.447、-0.762、-0.682,P均<0.05),与LAC、WR、GLU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1、0.656、0.700,P均<0.01);脓毒症患者FT3与SDNN、SDANN PNN50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3、0.579、0.312,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DNN的AUC为0.948,敏感性97.2%,特异性88.9%;FT3的AUC为0.961,敏感性80.6%,特异性100%。结论脓毒症患者HRV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SDNN和FT3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2014年20期 v.54;No.902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lfB分型

    刘晔华;王世瑜;张坚磊;穆红;

    目的观察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凝集因子B(clfB)分型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和2012年10~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内感染分离的7株MSSA,对其进行clfB分型。结果 7株MSSA分别属于2-3、2-46D、2-47B、13、14、15和17,共计5个系列,7个型别,质控菌株ATCC29213属于clfB2-11克隆。结论MSSA的clfB分型复杂,涉及谱系广泛,有助于局部地区短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20期 v.54;No.90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对比观察

    孙伟;吴光谦;刘超;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大肠癌根治术术后早期胰岛素抵抗(IR)情况。方法选择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156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84例(腔镜组)、开腹手术72例(开腹组)。术前3 d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运用稳态模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第1、3、5天,患者FBG、FINS、HOMA-IR均升高(P均<0.05);与开腹组术后第1、3、5天比较比较,腔镜组FBG、FINS、HOMA-IR均降低(P均<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大肠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均出现IR,但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IR程度轻。

    2014年20期 v.54;No.90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肘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高峰;丁盛;解骏;翟伟韬;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肘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对18例RA患者20侧肘关节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中多入路清扫全关节滑膜,清理关节腔。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Mayo肘关节评分和肘关节ROM功能评定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活动度、功能评分及总分均增加(P均<0.05);ROM评定发现,手术前后关节屈曲度增加(P<0.05);影像学评价根据Larsen分级方法,术前4级2例,2级、3级各9例,随访后复查5级1例、4级2例、3级9例、2级8例,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不仅能缓解肘关节RA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能延缓骨质破坏。

    2014年20期 v.54;No.90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急诊室急性肾损伤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陶晓阳;樊雨良;王一波;王美雯;刘沁;富秀英;

    目的观察急诊室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急诊室收治的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测,了解AKI发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急诊患者881例,AKI发生率为7.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患者与非AKI患者在年龄、CKD、BUN、UA、Scr、尿常规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使用肾损伤药物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KD、BUN、Scr、使用肾损伤药物、心力衰竭是急诊室AK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急诊室AKI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年龄、CKD、BUN、Scr、使用肾损伤药物、心力衰竭是急诊室AK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20期 v.54;No.90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TPS水平变化及意义

    李海如;郑健;吴蕾;华春清;卞晓蓉;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患者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入组时、58例口腔鳞癌患者(观察组)手术前后的血清TPS。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TPS为(188.4±22.6)U/L,对照组为(48.8±10.2)U/L,P<0.01。观察组生存>3 a者30例,术后1、2、3 a血清TPS水平分别为(62.2±8.8)、(58.8±10.2)、(60.4±10.4)U/L;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术后血清TPS>80 U/L者28例,26例(92.9%)发生术后鳞癌的复发或转移;术后血清TPS<80 U/L者30例仅1例(3.3%)发生复发或转移,两者发生复发或转移者比较,P<0.01。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者27例,在复发或转移时血清TPS为(208.8±32.8)U/L;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TPS水平升高,术后逐渐降低,TPS>80 U/L;血清TPS可作为判断疗效及复发转移的指标之一。

    2014年20期 v.54;No.902 8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妊娠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现代治疗策略

    沈建良;

    <正>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一些年轻患者产生了希望怀孕生子的美好愿望。这就给临床医师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妊娠期CML患者能继续妊娠吗?CML患者可以计划妊娠吗?本文就TKIs时代产生的上述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对产科和血液科医师有所裨益。1妊娠期CML的特点妊娠期白血病有两种情况,一是妊娠期间确诊

    2014年20期 v.54;No.90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蛋白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姚星辰;李向阳;

    <正>目前,辐射已成为继水、大气、噪音污染之后的第4大污染,辐射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造成严重的环境放射性污染、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和减轻辐射事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研究辐射损伤防治手段,积极寻找有效抗辐射损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开发的抗辐射损伤药物,大部分是从天然活性物质中寻找无毒或低毒的辐射防护剂,主要有多糖、皂苷、香豆素和生物碱等;也有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的细胞因子、激素类、蛋白酶抑制

    2014年20期 v.54;No.902 88-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三维超声在直肠肛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李明康;

    <正>直肠肛管疾病包括直肠癌[1]、肛管直肠脓肿、肛管直肠瘘、肛管直肠—阴道瘘等,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超声在直肠肛管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但是,二维超声仅能反应病变结构的二维断面,对疾病形态缺乏整体把握,缺乏对其复杂病变结构的认识。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常见直肠肛管疾病诊断的正确率。现对三维超声在直肠肛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直肠癌

    2014年20期 v.54;No.90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清除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4例

    孙小伟;

    <正>高截留量血液透析即采用高截留量膜进行的血液透析。高截留量膜通常是指膜孔径8~10 nm的透析膜,是高通量膜孔径的2~3倍,血浆分离器膜孔径的1/20[1]。高截留量透析对大分子物质清除具有显著的优势,临床应用日趋增多。本研究对高截留量透析有效清除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的4例患者进行报道。

    2014年20期 v.54;No.90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64例临床分析

    钱时德;

    <正>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因大部分比较明确,且无特异临床表现。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过程中采用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进行辅助检查,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

    2014年20期 v.54;No.90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ICU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析

    范学娟;孙德华;李涛;

    <正>深静脉置管是将导管放置到上下腔静脉,由于上下腔静脉血流量大,对于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能迅速降低其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对危重患者,可迅速扩容、急救复苏、实施全肠外营养、监测中心静脉压等,增加抢救成功机会;同时可避免反复穿刺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且导管维护方便。但由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以及插

    2014年20期 v.54;No.90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动态变化

    张旗林;迟风令;光正耀;张冯佐;

    <正>重型颅脑损伤(TBI)后顽固性颅内压(ICP)升高,可导致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造成脑缺血、缺氧,时间较长者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导致预后不佳[1]。颅内高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TBI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ICP的动态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存争议。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观察了42例TBI患者的ICP变化。现报告如下。

    2014年20期 v.54;No.902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9、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初忠侠;

    <正>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本研究检测了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白介素9(IL-9)和γ-干扰素(IFN-γ),以探讨二者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

    2014年20期 v.54;No.90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肺栓塞个体化治疗22例报告

    张雪松;陈波;李涛;

    <正>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最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死率较高。本文回顾性研究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明确诊断的肺栓塞病例22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危险分层、个体化治疗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后期随诊情况,旨在总结肺栓塞病例的个

    2014年20期 v.54;No.90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98例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李斌晨;胡云鹤;汤楚中;

    <正>心血管系统功能在人体中很容易受精神因素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行为模式、应激、情绪等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关系[1]。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1年3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患者组),同时纳入8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为常,

    2014年20期 v.54;No.90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38例急性深穿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观察

    段丽君;常振红;程丽坤;林艳;司丽明;

    <正>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合蒙特利尔(MoCA)认知评估量表测评结果,为急性深穿支脑梗死导致痴呆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指标,对预防血管性痴呆(V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138例急性深穿支脑梗死患者进行P300的潜伏期、波幅和MoCA认知评估量表测评分数的统计,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估急性深穿支脑梗死患者

    2014年20期 v.54;No.902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护理配合

    孙凤英;龚正华;

    <正>在呼吸内科疾病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常常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急症。常见的气道狭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良性气管狭窄,常见病因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气管异物所致的慢性炎性肉芽肿及纤维疤痕等[1];恶性气管狭窄,常见病因为中央型肺癌和气管转移癌。处理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手段较多,主要有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微波或氩气刀烧灼

    2014年20期 v.54;No.90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1例

    杨勇;苏永;

    <正>患者男,62岁。因间断腰部疼痛2年余、加重3个月,于2013年12月18日入住我院骨科。2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可忍受,无腹股沟区及下肢放射痛,双下肢活动正常。3个月前症状加重,持续性腰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行腰椎MRI示: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既往史:因慢性咽炎长期口服地塞米松片30 a。入院查体:T 36.8℃,P 85次/min,R 20次/min,BP 136/86 mmHg,发育正常,满月脸,

    2014年20期 v.54;No.902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合并妊娠1例

    金佳佳;

    <正>患者女,36岁。因停经35+6周、阴道见红伴不规则腹痛2 h,于2013年6月4日入院。既往孕3个月时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史,未予治疗。当日本院B超检查示,胎盘位于前壁/2级-;阴道检查见宫颈糜烂,下唇接触性出血,给予抗感染后阴道出血自行缓解。4 d后患者出院,其间无阴道流血、

    2014年20期 v.54;No.902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