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肾移植患者接受HBcAb阳性供体时应用HBIg预防乙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彭沙沙;林杰;黄汉飞;刘涛;曾仲;段键;

    目的探讨肾移植(KT)患者接受HBcAb阳性供体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同种异体KT患者69例,受体术前均无乙肝,供体均为HBsAg阴性、HBcAb-IgM阳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KT前后应用小剂量HBIg;对照组30例不用HBIg。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肝肾功能及术后12、36个月乙肝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急性排斥1例。随访3~36个月,观察组术后8、1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6、24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暴发性肝炎各1例。观察组术后12、36个月乙肝发生率分别为0、2.6%,对照组分别为10.3%、17.9%,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2、24、36个月的血肌酐、总胆红素水平及24个月的肝功能异常率比较,P均<0.05。结论 KT患者接受HBcAb-IgM阳性者的供肾时,预防性应用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降低乙肝发生率,改善其术后肝肾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2014年21期 v.54;No.90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抑制RhoA基因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朱嵩;高歌;王学军;徐超;尹昆;巴再华;闫歌;

    目的探讨抑制RhoA基因表达诱导乳腺癌(BC)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已建立的RhoA腺病毒载体系统,感染BC MCF-7细胞。经过细胞培养、病毒滴度等,将收集的样本分别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RhoA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变化;对感染Adsi RNA-RhoA的BC细胞进行MTT检测及细胞内DNA片段化检测。结果腺病毒siRNA-RhoA感染BC细胞能明显抑制RhoA基因表达(抑制率为75.64%),降低RhoA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69.44%。MTT检测结果表明,感染腺病毒Adsi RNA-RhoA组的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被明显抑制。TUNEL检测显示,抑制RhoA基因表达能明显导致BC细胞凋亡。结论利用siRNA抑制BC细胞中RhoA基因表达,能诱导BC细胞凋亡。

    2014年21期 v.54;No.90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IP30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祺;李爱民;刘新会;陈逢生;陈旭坚;罗荣城;

    目的探讨TIP30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过生物化疗(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的TIP30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TIP3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6%,TIP30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数量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而与功能状态评分及临床疗效相关(P均<0.05)。53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获益(CB)29例(CB率为54.7%)。30例TIP30阳性表达的患者中,CB 22例(73.3%);23例TIP30阴性表达的患者中,CB 7例(30.4%),两者CB率比较P<0.05。TIP3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47、4.87个月,两者比较P<0.01。结论 TIP30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作为该类患者生物化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2014年21期 v.54;No.90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活性纳米碳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龙淼云;罗定远;黄楷;黄明清;彭新治;林少建;吴嘉瑜;黎洪浩;

    目的探讨活性纳米碳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8例良性巨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术中先行甲状腺内活性纳米碳注射,再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甲状旁腺功能情况。结果切除的组织标本中有甲状旁腺者观察组3例、对照组9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者观察组4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发生永久性甲旁减者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两组比较P>0.05。暂时性甲旁减的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纳米碳的负染效应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和定位,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是安全而有效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法。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川东北地区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李玲琴;青玉凤;周畅;周京国;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583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5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临床调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 94.9%的患者首次发作时累及一个关节,其中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者占68.6%。2痛风发作无诱因者占37.6%;有诱因者占62.4%,其中88.2%与饮食因素有关。3痛风并发痛风石者占12.2%,高血压者占35.7%,高脂血症者占66.9%。4并发痛风石者多发生于痛风后3~8年,其病程长于无痛风石患者,血尿酸(sUA)水平高于无痛风石患者(P均<0.0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sUA、饮酒、BMI、高TG、高嘌呤饮食、高血压及吸烟均与痛风发病相关(P<0.01或<0.05)。结论原发性痛风发病受多因素影响,高sUA、饮酒、BMI、高TG、高嘌呤饮食、高血压及吸烟均可能增加其发病风险。

    2014年21期 v.54;No.90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125)I粒子植入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梁吉祥;杨景魁;郑广钧;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汉防己甲素(Te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Ⅲa~Ⅲb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靶区,放射处方剂量为110 Gy。观察组在植入125I粒子当天口服Tet,连服3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D100(112.4±12.3)Gy,D90(148.7±22.5)Gy,平均剂量(238.9±11.6)Gy。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65.8%,1年生存率分别为84.2%、63.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18个月(P均<0.05)。125I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及咯血,对照组出现1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8例,观察组未出现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结论125I粒子联合Tet治疗局部晚期NSCLC近期疗效好、局部控制率高、患者生存率高、并发症少、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1期 v.54;No.903 16-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球蛋白A在成人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凤英;蔡学坤;赵旦;张伟雯;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在成人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诊断成人癫痫患者112例,其中非症状性癫痫(A组)及症状性癫痫(B组)各56例,另选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血清IgA、IgG、IgM、C3、C4水平。结果 A组血清IgA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对照组(P均<0.05);3组血清IgG、IgM、C3、C4水平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IgA降低可能为成人非症状性癫痫的血生化标志之一,其可能参与了成人癫痫的发病机制。

    2014年21期 v.54;No.90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小鼠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中的作用

    谷城威;马奎;高冬蕴;沈涛;付小兵;吴旭;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局部移植对糖尿病(DM)小鼠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C57BL/6小鼠构建T2DM模型,取其BMMSCs培养至P3代,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Sca-1、CD14、CD29、CD34、CD45、CD90、CD105表达,以及细胞的克隆形成和成骨、成脂能力;以正常小鼠P3代BMMSCs为对照。将80只T2DM建模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DM组、胎牛血清(FBS)组及空白组,均于左下肢构建6 mm创面;实验0、2 d取正常组、DM组的创面组织冰冻切片示踪其分布情况。记录0、7、14 d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对其7、14 d组织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组的CD29、CD90阳性表达率降低(P均<0.01),Sca-1、CD105阳性表达率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阴性表达CD14、CD34、CD45。DM组的克隆形成及分化能力较正常组降低。正常组、DM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和PBS组(P均<0.05),其中正常组优于DM组。正常组创面VEGF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而DM组略高于PBS组和空白组。结论BMMSCs局部移植可增加DM小鼠创面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其愈合,但DM组的作用弱于正常组,可能与其生物学性能受影响有关。

    2014年21期 v.54;No.90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菌群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苏永辉;徐家琪;卜巨源;李霄凌;侯冰宗;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行肝硬化建模,将建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对照组(阻断肝门)、实验组(阻断肝门前后静注Tempol)。3组均取门静脉、腔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肺组织行细菌培养,以及小肠黏膜形态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明显减少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及血清内毒素水平(P均<0.05)。结论 Tempo1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2014年21期 v.54;No.90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

    2014年21期 v.54;No.903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4年21期 v.54;No.90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

    2014年21期 v.54;No.903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介绍一种改良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方法

    张向辉;刘晓萍;宋丽绅;丁志威;

    目的探讨"袖套"法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建模的技术改进。方法选择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供体鼠、受体鼠各50只。采用改良"袖套"法血管吻合术(Cuff技术)进行50次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结果改良方法使供心术中缺血时间<15 min,21 d存活率达到98%。结论改良后的模型简单实用,便于单人操作,提高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54;No.903 29-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对白兔皮肤急性毒性及豚鼠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

    刘晓红;孙昕;张志国;焦敬;宋来涛;杨惠;张倩倩;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对白兔的皮肤急性毒性及豚鼠的皮肤刺激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在其背部脱毛24 h后,A、B组分别涂抹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2、4 g/kg,C组涂抹基质2 g/kg,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其皮肤、毛发、口腔黏膜、饮食、眼睛及体质量变化,以及四肢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情况。将12只豚鼠随机均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分别在其左侧脱毛区涂抹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2、4 g/kg及基质2 g/kg,进行皮肤刺激实验,观察其局部皮肤有无红斑、水肿、出血点等病变。结果大、小剂量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外涂于白兔及豚鼠皮肤,均未见毒性和刺激性反应。结论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无毒性及刺激性,安全性较好。

    2014年21期 v.54;No.90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酸对砷中毒小鼠脑部认知功能和运动损伤的保护作用

    郭连莹;王晓红;周波;张卓;

    目的探讨叶酸对砷中毒小鼠脑部认知功能和运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适应1周后,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饮用含50 mg/L亚砷酸钠的水,建立砷中毒动物模型。4周后将砷中毒小鼠随机均分为蒸馏水组、叶酸1 mg/kg组和叶酸5 mg/kg组。实验4周后通过水迷宫实验、步下法实验和转棒实验测定各组认知功能和运动变化。结果与蒸馏水组比较,叶酸处理组到达安全台的时间缩短(P<0.05),步上平台的时间缩短(P>0.05),在棒上停留的时间延长、跳上转棒的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叶酸对砷中毒小鼠脑部认知功能和运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2014年21期 v.54;No.90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膨化人参对大鼠急性毒性及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实验观察

    卢焕俊;李成福;许青松;金元哲;李范洙;张哲庆;

    目的观察膨化人参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及小鼠的耐缺氧能力,探讨其耐缺氧机制。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禁食16 h后,观察组在1 d内分3次给予膨化人参悬浊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两组7 d内毒性反应。将3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膨化人参小、中、大剂量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用膨化人参悬浊液0.375、0.750、1.500 g/kg和等容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3周后,观察各组耐缺氧时间、总耗氧量;小鼠心脏采血后行血红细胞数测定。结果膨化人参的半数致死量未测得,其最大耐受量为18 g/kg。两组大鼠的毛发、呼吸、进食、二便、口鼻分泌物、精神状态及体质量均未见明显异常(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膨化人参大剂量组耐缺氧时间延长、总耗氧量提高、血红细胞数量增加(P均<0.05)。结论膨化人参的毒性极低,其能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红细胞数量增加有关。

    2014年21期 v.54;No.90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抑制SIRT1表达促进三羟基异黄酮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周娜静;吴方媛;王彦玲;赵静雅;闫永鑫;赵娟;闫蕴力;

    目的利用HeLa宫颈癌细胞株探讨去乙酰化酶SIRT1是否参与三羟基异黄酮的抗癌作用。方法以培养的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对照组(A组)、三羟基异黄酮组(B组)、SIRT1抑制剂Splitomicin处理组(C组)及Splitomicin+三羟基异黄酮组(D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三羟基异黄酮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Hoechst 333258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SIRT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B、D组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A、B组细胞内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抑制SIRT1可提高三羟基异黄酮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SIRT1可能是三羟基异黄酮抗肿瘤作用的靶点。

    2014年21期 v.54;No.903 37-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肺栓塞患者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翠翠;吕高超;陈哲;

    目的分析肺栓塞(PE)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PE患者71例,根据其诊断延迟时间分为≤7 d者40例(A组)、>7 d者31例(B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D-二聚体、心肌酶、胸部增强CT、超声心动图及下肢彩超检查结果,并进行Wells评分。结果 A、B组有呼吸困难、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PO2≤60 mmHg者比较,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呼吸困难是PE诊断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0.080~0.925,P<0.05);PE诊断延迟时间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两组Wells评分比较P>0.05。结论呼吸困难是PE诊断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DVT、肿瘤病史有助于PE的早期诊断,有COPD病史可能使PE诊断延迟。

    2014年21期 v.54;No.903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全身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周琦;李爱华;

    目的探讨全身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5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局部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第14天,3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以B、C组改善明显(P均<0.05);C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于A、B组(P均<0.05)。出院3个月时C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A、B组(P均<0.05),3组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身激素治疗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但可影响其糖代谢,出现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受损。临床应用中应慎重选用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式、剂量及治疗时间。

    2014年21期 v.54;No.903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表达与肿瘤风险度的关系

    孙志超;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表达与肿瘤风险度的关系。方法选择33例GIST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观察肿瘤的病理改变,并行CD117、CD34、SMA、S-100免疫组化标记,对其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与肿瘤风险度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极低度风险6例,低、中度风险20例,高度风险7例;肿瘤风险度越高,肿瘤直径越长(P<0.05)。病理类型为梭型细胞型28例,混合细胞型3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不同病理类型的风险度分级不同(P<0.05)。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风险患者的CD117、CD34、SMA、S-100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GIST的病理类型逐步由梭形细胞型向混合细胞型及上皮样细胞型转化;肿瘤病理学形态结合CD117、CD34检测对其诊断具有特异性作用;肿瘤风险分度需根据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综合判断。

    2014年21期 v.54;No.90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梁雪梅;

    目的探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14例,以发病7 d作为观察终点,根据7 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27例、非CI组87例。依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33例、中危68例、高危13例,观察发病7 d内各组CI的发生率。结果 CI组ABCD2评分各指标均高于非CI组(P均<0.05)。TIA发病7 d内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的CI发生率分别为6.1%、29.4%、53.8%,高危患者的CI发生率高于低危、中危患者(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一种临床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CI的简便、有效方法。

    2014年21期 v.54;No.90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关欣颖;李慧;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性脑梗死(RACI)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4例,将其分为TIA组和急性脑梗死(ACI)组,其中ACI组又分为初发性脑梗死(FACI)组和RACI组。另选体检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各组血浆Hcy。结果ACI组Hcy水平高于TIA组、对照组(P<0.01或<0.05),TI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CI组高于FACI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FACI、RACI密切相关,与TIA无明显相关性。

    2014年21期 v.54;No.90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莉;杨彩哲;关小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趾臂指数(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65例行踝臂指数(ABI)、TBI检测的T2DM患者,其中TBI降低127例(L-TBI组)、TBI正常138例(N-TBI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颈动脉超声、TBI、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BI的危险因素。结果265例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患病率为19.4%。与N-TBI组比较,L-TBI组年龄大、DM病程长、FIB高,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足(DF)、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CS)者多(P均<0.05);两组LDLC、TC、TG达标率比较P均<0.05。年龄>60岁、DM病程≥20年、FIB、CS为TBI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低TBI的T2DM患者高血压、冠心病、DF、颈动脉疾病合并率高,年龄>60岁、DM病程≥20年、FIB高、CS是TBI的危险因素。

    2014年21期 v.54;No.90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ACI并高脂血症、CAS患者血脂及CAS斑块的疗效比较

    谭绍云;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及CAS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ACI并高脂血症及CAS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45例,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血脂、C反应蛋白(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数量。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TC、LDL-C、TG、CRP降低,HDL-C升高,但A组LDL-C及CRP降低较B组明显(P均<0.05);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A组斑块面积缩小较B组明显(P均<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瑞舒伐他汀控制ACI并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2014年21期 v.54;No.90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刘爱国;顾华丽;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丹红注射液。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血清MMP-2、MMP-9,1个月时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MMP-2、MMP-9降低,LVEF升高(P均<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血清MMPs水平,抑制AMI后的心肌重构。

    2014年21期 v.54;No.90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联合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

    王诚;余红岚;何伶俐;王帅;陈帮丹;

    目的探讨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联合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患者20例(DN组)、糖尿病(DM)患者96例(DM组)及正常对照组29例,检测3组血清胱抑素C、β2-MG、mALB及Cr,并检测DM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蛋白定性。结果DN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比值均高于DM组,DM组及其尿蛋白定性阴性者的各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DM组HbA1c>10%者与<10%者的各检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其对判断早期DN发生、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2014年21期 v.54;No.90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胡朝谦;于珮;李春君;于倩;邢云芝;刘晓娟;于德民;

    目的比较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B组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24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测量BMI和血压,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2 h PG降幅A组大于B组,FPG降幅、体质量增加B组大于A组(P均<0.01);两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良好;但在降低2 h PG方面西格列汀优于吡格列酮,降低FPG方面吡格列酮优于西格列汀。

    2014年21期 v.54;No.90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段元青;孙宗梅;

    目的观察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44例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视力、眼底、血液流变学及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视力及临床疗效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血塞通能有效改善DR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眼底微循环,提高其视力,改善眼底情况。

    2014年21期 v.54;No.90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江岚;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探讨反复发作性胸痛与GERD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胸痛反复发作患者行24 h食管pH监测,均诊断为GERD。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行24 h食管pH监测,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酸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时间、酸反流指数、立位pH<4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GER是原因不明胸痛的主要原因之一,24 h食管pH监测对明确胸痛病因有重要价值,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治疗GERD有明显疗效。

    2014年21期 v.54;No.90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疗效观察

    廖正寿;姚群英;林建园;江勇;罗小春;唐诚;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急诊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均连用5 d。比较两组治疗5 h后的快速疗效和5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 h、5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6%、95.29%,对照组分别为60.00%、82.35%,治疗组的5 h、5 d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5 d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疗效明显、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1期 v.54;No.90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仲捷;刘好田;王彦华;刘英勋;赵业民;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胆道支架置入术(PTIBS)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对其进行PTBD+PTIBS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单侧或双侧穿刺入路。手术前后检测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结果24例手术均成功,置入单侧支架10例,两侧支架14例,其中4例行单侧肝管穿刺,分别在肝管—胆总管间及左—右肝管间放入支架,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均<0.01)。术后随访4个月,6例因再发梗阻性黄疸行二次穿刺引流术。结论对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BD+PTIBS治疗,可根据其梗阻部位采取适当的PTIBS,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2014年21期 v.54;No.90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梁荔;冯宪光;周敬强;刘双;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癌变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18例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PLG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腹部超声表现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例PLG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3,平均年龄46.2岁,临床多无特异性症状;腹部超声诊断PLG的灵敏度为80.5%。PLG以非肿瘤性息肉为主,其中胆固醇性息肉占72.9%;肿瘤性息肉占9.3%,其中癌变1例(癌变率为0.8%);118例PLG患者的平均息肉直径为7.86mm,息肉直径≥7 mm者肿瘤性息肉占90.9%、非肿瘤性息肉占54.2%(P<0.05)。肿瘤性息肉中单发者占63.6%,非肿瘤性息肉者占24.3%(P<0.05)。结论 PLG以胆固醇性息肉为主;年龄≥50岁、息肉直径≥7 mm、单发或腹部超声表现为中低或等回声的PLG癌变可能性较大,应密切随访,观察息肉变化情况,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2014年21期 v.54;No.90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预防性行TACE治疗的疗效比较

    马淑盟;孙伟;赵军;郭勇;胡春雷;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80例PLC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0例,分别在术后<8周、>8周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TACE治疗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4.5%、26.7%、37.5%,对照组分别为34.5%、48.9%、45.0%,两组行TACE治疗后1、2年肿瘤复发率比较P<0.01或<0.05,3年肿瘤复发率比较P>0.05。两组行TACE治疗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 PLC患者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8周内行TACE治疗,能减少2年内肿瘤复发率,不能降低其远期复发率。

    2014年21期 v.54;No.90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患者行恶病质评分分期的临床意义

    彭雯;何馨云;金珊;谭诗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行恶病质评分(CASCO)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3例恶性肿瘤患者,让其填写调查量表,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营养评估问卷表、恶病质分期工具表(CASCO表)、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第3版中文版(EORTC QLQ-C30问卷表),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93例患者中,非恶病质54例(其中恶病质前驱期33例,占35.5%),恶病质39例(41.9%)。恶病质患者行CASCO分期显示,早期1例,中期17例,晚期20例,终末期1例。与早期恶病质患者比较,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恶性肿瘤并恶病质患者多处于中晚期,对恶病质患者进行CASCO分期,既有利于评估其病情程度,又有助于对其进行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

    2014年21期 v.54;No.90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行全关节成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建生;李仕国;牟宏宇;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行全关节成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关节成形术老年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40例(A组)、硬膜外麻醉43例(B组)。术后A组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前1 d和术后1、3、5 d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术后24、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后入ICU治疗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MMSE、VAS评分。结果除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A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VAS评分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行全关节成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优于静脉镇痛,疼痛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2014年21期 v.54;No.90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麻醉在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赵丽艳;陈可新;常庚申;康定坤;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对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完成TKA,A组术后用超声引导股神经置管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用持续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0~12、13~24、25~48 h期间应用自控镇痛泵(PCA泵)次数,使用帕瑞昔布钠总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4、8、12、24、48 h活动时VAS评分,0~12、13~24、25~48 h期间应用PCA次数,使用帕瑞昔布钠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用于老年患者TKA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4年21期 v.54;No.90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锁定加压钢板与非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杜薛平;陆健泉;许平;董大勇;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非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LCP组32例、非LCP组30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返回工作时间,以及术后3、12个月的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LCP组术后返回工作时间明显早于非LCP组,3、12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LCP组(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有助于其早期康复及尽早工作。

    2014年21期 v.54;No.90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鲍嫘;王春霞;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 313例北京市昌平区户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根据受检者情况行妇科盆腔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21 313例受检者中,肉眼观察异常832例,细胞学检查异常756例,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 238例,行宫颈活检713例。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为TCT阴性0.5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5.01%、不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2.2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9.7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1.02%。35~44岁组、45~54岁组、55~65岁组的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31%、8.23%、8.00%。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癌,可做到及早诊治宫颈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2014年21期 v.54;No.90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防治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对预防宫颈癌的临床意义

    张玉美;尹格平;

    目的通过对农村中老年妇女连续4年的宫颈癌普查,探讨防治特定农村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预防宫颈癌的意义。方法选择东营地区自愿参加宫颈癌普查的农村中老年妇女18 365例,先进行CIN筛查,然后对筛查出的CIN(包括原位癌)患者予以积极治疗,最后为CIN患者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定期随访治疗。结果 2010~2013年,本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下降(P<0.05)。结论加大对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的力度,对CIN患者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是预防及降低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模式。

    2014年21期 v.54;No.903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右旋美托咪定对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患儿喉罩置入反应的影响

    胡伟;李金玉;张志捷;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对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患儿喉罩(LMA)置入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先静脉泵注负荷量DEX,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行LMA置入。记录两组LMA置入用时、一次置入LMA成功率及呛咳与体动发生率;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MA置入用时少,呛咳及体动发生率低,一次置入LMA成功率高,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前、置入LMA前、置入LMA即刻的HR低(P均<0.05);两组各时点的MA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EX可降低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患儿置入LMA的呛咳、体动发生率,但易致HR下降,应引起临床注意。

    2014年21期 v.54;No.90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弹性成像定位、超声造影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张菊梅;孙德胜;唐诚;陈小珠;吕晓艳;梁小勤;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定位、超声造影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恶性肿瘤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弹性成像定位活检,B组行超声造影定位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 A、B组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位比弹性成像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手术活检风险及假阴性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1期 v.54;No.90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牙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价值

    杨英双;赵海红;赵晋;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牙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牙颌畸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各53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牙周指数、龈沟液天冬酸转移酶(AST)含量及托槽脱落率。结果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的牙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24、48、72、168 h,观察组的龈沟液AS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6个月及1、3、5年,观察组的牙槽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可有效地降低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的牙周指数及龈沟液AST含量,延长牙槽使用时间。

    2014年21期 v.54;No.90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付敏;龙丽;侯小良;

    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 01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标本,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 015例患者的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25株(11.17%),其中G+菌110株,G-菌106株,真菌9株;位于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8.44%、大肠埃希菌占24.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0%、肺炎克雷伯菌占4.8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1.11%、33.33%、44.44%。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次为G-菌,且易出现多药耐药株,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14年21期 v.54;No.90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研究进展

    卢浩;刘士维;张伟;

    <正>Survivin是凋亡抑制因子家族的新成员,是迄今发现的最强大的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兼有调节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对细胞存活至关重要;Survivin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能准确反映肿瘤分级、淋巴转移、放化疗的疗效、复发倾向及预后。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是一系列细胞反应链中起承上启下、交通枢纽作用的关键蛋白,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宝石能谱CT在恶性肿瘤成像中的应用

    吴承骏;殷海涛;贺汝燕;

    <正>随着医学设备的发展,CT已成为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所有CT均通过计算人体对X线的衰减而成像,人体对X线的吸收随着X线能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对常规CT来说,64排CT、320排CT等均采用混合能量的X线,其CT值既取决于人体组织的密度,还依赖于X线所混合的能量,所以CT值不能准确地反映组织器官的密度[1]。近年来,发展迅猛的CT能谱成像技术为解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高锐;刘凌霄;

    <正>在哺乳动物中,目前发现的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位点包括H3-Arg2、H3-Arg8、H3-Arg17、H3-Arg26和H4-Arg3。精氨酸甲基化由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MTs)催化完成;与赖氨酸甲基化类似,精氨酸甲基化也可激活或抑制染色质的相关功能。精氨酸甲基化存在单甲基化、对称双甲基化和非对称双甲基化三种状态。现结合文献对PRMT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PRMTs的分类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布托啡诺预防椎管内麻醉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中寒战的临床观察

    张增臻;高宝峰;李会清;胡静;孙永梅;

    <正>随着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钬激光碎石术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且具有手术创伤小、碎石效率高、恢复快的优点;但术中由于椎管内麻醉、大量冲洗液带走体内很多热量、患者精神紧张等因素,患者易发生寒战,从而增加机体耗氧量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影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风险,特别是对心、肺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易产生不利影响。2012~2013年,我们应用布托啡诺预防椎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枸橼酸莫沙必利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马永权;吴非;张景波;何立伟;战学雷;喻航;邢岩伟;孙嘉阳;

    <正>开腹阑尾切除术是常见的外科术式,因麻醉、手术创伤等原因,患者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慢,暂时性胃肠动力低下,易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自主排气与排粪及肠鸣音减弱等症状;术后禁食、腹胀、呕吐可影响切口愈合,引起肠黏连等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患者术后尽早出现自主肛门排气,尽早恢复其胃肠功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预后的重要环节。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促进阑尾切除术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HP联合增液承气汤胃管注入导泻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李永;马登超;任磊;

    <正>2006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增液承气汤胃管注入导泻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SOP患者60例,均为口服中毒,患者均有典型的胆碱样、毒蕈碱样中毒及不同程度的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临床表现,胆碱酯酶(CHE)活力<30%,均符合ASOP诊断标准。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009年前30例(对照组)、2009年后30例(治疗组)。治疗组

    2014年21期 v.54;No.90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