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守宫硫酸糖肽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雅楠;吴雄志;

    目的观察守宫硫酸糖肽(GSPP)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KBR3细胞,分别加入GSPP 100μ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5 ng/mL、GSPP 100μg/mL联合bFGF 5 ng/mL,并设PBS阴性对照组。72 h后分别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CyclinD1。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GSPP对SKBR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bFGF对SKBR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P<0.01),二者合用细胞数目与PBS阴性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GSPP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抑制CyclinD1分泌(P均<0.05);bFGF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并促进CyclinD1分泌(P均<0.05);GSPP同bFGF合用的G0/G1期细胞比例及CyclinD1分泌均与PBS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SPP通过抑制CyclinD1分泌抑制SKBR3细胞增殖;GSPP可拮抗bFGF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2014年25期 v.54;No.90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G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功能的影响

    王晟;徐丽芳;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G(IgG)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分别给予静脉输注人IgG+应激(IgG组)和单纯应激(CUS组)处理,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分别采用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自主活动实验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检测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 IgG组及对照组糖水偏好消耗显著大于CUS组(P均<0.01);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不动时间IgG组及对照组显著小于CUS组(P均<0.01);IgG组海马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与CU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注人IgG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造成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可保护海马的神经元再生功能。

    2014年25期 v.54;No.90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LRP3炎性体加重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易敏;高荔;庞博;杨帆;庞琦;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NLRP3蛋白、IL-1β、IL-8)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格列本脲(NLRP3抑制剂)组各20只,每组中一半小鼠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其余接受假手术处理。格列本脲组术前30 min腹腔注射500 mg/kg格列本脲。造模成功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学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并计算缺血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NLR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IL-1β、IL-18浓度。结果各组IR小鼠脑损伤程度均重于假手术小鼠,但是对照组IR小鼠脑损伤程度比格列本脲组严重。HE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IR小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损伤,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增多,格列本脲可减轻IR造成的病理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格列本脲组的脑组织NLRP3蛋白表达及IL-1β、IL-18升高程度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NLRP3炎性体可促进小鼠脑IR损伤,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因子释放和促进神经元凋亡实现的。

    2014年25期 v.54;No.90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骨质疏松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贾立坤;王聪聪;李秀华;张秀清;

    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密度(BMD)及血清瘦素(L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FT)对其肢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NFT治疗。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6个月后的BM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肢BMD、对照组健肢与患肢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FT能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代谢指标,增加偏瘫肢体BMD;NFT对防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质疏松有效。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陆威成;张路阳;常盼盼;仇波;郭宗泽;

    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检测伊文蓝渗透到缺血侧脑组织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伊文蓝含量、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减少(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素β4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缺血侧伊文蓝含量、MMP-9 mRNA明显降低,Claudin-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胸腺素β4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laudin-5 mRNA表达和抑制MMP-9 mRNA表达实现的。

    2014年25期 v.54;No.90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oll样受体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周平;陈睿;马丽亚;卢光进;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2、TLR4)在新生儿败血症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不同胎龄(31~42周)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败血症组感染后第1天、第7~10天和非感染组第1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血CRP、WBC、血小板。结果感染后第1天,败血症组TLR2蛋白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RP均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第7~10天,TLR2在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而在单核细胞中则持续高表达(P<0.05)。败血症组TLR4在粒细胞表面持续低表达,在单核细胞表达高于粒细胞(P<0.05);第7~10天,TLR4在单核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但与第1天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WBC、血小板均变化不明显。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异常增高,提示TLR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4年25期 v.54;No.90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FNAC在腮腺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袁道英;姜莉铖;李巧凤;陈保兴;姚丽霞;

    目的评价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术前行FNAC的腮腺肿瘤患者,将FNA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NAC结果:5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诊断为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12例,未能明确6例。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比,FNAC诊断良性肿瘤真阴性36例,假阴性2例。FNA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度为92.3%。结论 FNAC是腮腺肿瘤性疾病经济、快速、安全和准确率高的诊断手段。

    2014年25期 v.54;No.907 19-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袁利梅;赵德英;邱惠;谢丛华;张弓;周福祥;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临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70.4%、39.3%,,不同分期间比较,P均<0.01;接受手术与未接受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0.5%,两者比较,P<0.01;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20.4%、84.1%,两者比较,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或<0.01)。结论临床分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2014年25期 v.54;No.90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

    2014年25期 v.54;No.90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

    2014年25期 v.54;No.907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学习班通知

    <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在连续举办2012、20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学习班》基础上,定于2014年8月30~31日继续主办20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4-10-00-065(国),国家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主要内容包括ARDS肺组织病理学特点、肺组织可复张性评估及干预、

    2014年25期 v.54;No.907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

    2014年25期 v.54;No.907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超声诊断婴儿睾丸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大量鞘膜积液1例

    毕晓静;王玉青;

    <正>患儿男,11月龄,半年前患儿家长发现其左侧阴囊肿大,近一个月左侧阴囊肿胀明显,无明显触痛及其他不适表现。在本院查血清AFP(-)。超声:右侧睾丸约1.6 cm×0.7 cm×0.9 cm,内部回声未见异常;左侧阴囊内探及大量液性暗区,前后径约2.8 cm,内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回声漂浮,上述液

    2014年25期 v.54;No.907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Notch1基因在调控人肝癌细胞HepG2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毛静芳;周建中;周家华;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在调控人肝癌细胞HepG2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Notch1细胞内段(pcNICD)、干扰RNA和pEGF-C1空载体转入到HepG2细胞中,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mRNA及蛋白;采用Transwell迁移及Matrigel侵袭实验鉴定HepG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上调Notch1受体表达,可使肝癌细胞HepG2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反之,下调Notch1受体表达时,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均<0.05)。结论 Notch1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25期 v.54;No.90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血浆二十四碳烯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蔡晓琴;冯佩;胡健伟;牛晓虎;沈恒山;张永红;佟伟军;许锬;

    目的探讨血浆二十四碳烯酸(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病例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按照血浆C24∶1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作为自变量,以最低分位水平作为参照,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C24∶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较高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进一步按血浆C24∶1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等分位,以血浆C24∶1<5.96μg/mL为参照组,在调整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C24∶1水平在5.96~8.61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129(95%CI 0.010~1.644);C24∶1水平在>8.61~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20(95%CI 0.001~0.509);C24∶1水平>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04(95%CI 0.000~0.271),且随着血浆C24∶1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逐步降低(P=0.042)。结论高浓度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014年25期 v.54;No.907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

    李军涛;赵现;霍会永;曹凌;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用CIMT进行步行能力的恢复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6周后使用简式Fugl-Meyer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等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改善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4年25期 v.54;No.90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

    王毅;王小凤;张刚;黄吉霞;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根据是否合并LI将其分为两组,高血压并LI 45例(A组)、单纯高血压53例(B组)。观察两组临床指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尿酸(UA)。分析颈动脉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TC、TG、LDL、FINS、HOMA-IR及UA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血UA、LDL、HOMA-IR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高血压并LI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

    2014年25期 v.54;No.90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不同部位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欧阳方;谢晓东;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不同部位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不同部位,3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使用单纯弹簧圈闭塞椎动脉,2例行双支架置入,16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结果 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随访7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4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再次出血。3例使用单纯弹簧圈闭塞椎动脉的患者未见动脉瘤显影,患侧椎动脉闭塞,对侧椎动脉显影良好,颅内血管代偿良好;2例行双支架置入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示夹层较术前明显缩小;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的16例患者中,11例致密填塞者夹层未见显影,另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大部填塞患者中,3例夹层无改变、2例瘤体缩小。结论对出血性椎动脉不同部位夹层动脉瘤患者选择恰当的血管内治疗方法,疗效好而安全。

    2014年25期 v.54;No.907 34-3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卒中后疲劳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李文辉;

    目的探讨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9月收治的26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76例发生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后循环卒中、糖尿病史、卒中史、卒中前疲劳、卒中后疼痛及营养障碍、情感障碍等是卒中后疲劳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女性、年龄≥65岁、后循环卒中、卒中前疲劳、睡眠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相关。

    2014年25期 v.54;No.90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NKD1和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林山;蒋晓芳;王亚萍;孙红英;

    目的探讨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38例距肿癌10 cm外的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NKD1和β-catenin表达;对比NKD1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KD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β-catenin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直肠癌组织中,NKD1与β-catenin表达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NKD1阳性率与β-catenin异常率呈负相关(r=-0.673,P<0.01)。结论 NKD1阳性率降低及β-catenin异常率升高可能是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2014年25期 v.54;No.90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赵开飞;李昌燕;利峰;蔡争;敖劲;石荣书;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治疗80例,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数、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SAP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

    2014年25期 v.54;No.90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许维国;陈杰;于书云;王春艳;钟细涛;李萧冉;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悬液芯片法检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及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血清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速率法检测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收集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发病24 h内行APACHEⅡ评分,48 h内行Ranson评分。结果 APACHEⅡ及Ranson评分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为轻症。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高于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P均<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6、IL-8、TNF-α可能参与了流行性腮腺炎感染后急性胰腺炎的形成。

    2014年25期 v.54;No.90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DC25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红雷;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蛋白CDC25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CDC25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CDC25A的表达,分析CDC25A表达与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C25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低表达,CDC25A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与AFP水平及有无肝炎无关;其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短。结论 CDC25A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患者生存期相关。

    2014年25期 v.54;No.90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清胰汤对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

    周俊晶;储腊萍;郭子健;戴赛民;过建工;

    目的探讨清胰汤在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AP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清除炎症因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d后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 d后,两组生命体征好转,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均降低(P均<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两组TNF-α、IL-6、IL-10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均明显下降(P均<0.01),胃动素(MTL)明显升高(P<0.01),以治疗组为著(P<0.05或<0.01)。治疗组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清胰汤可能通过清除炎症因子对SAP患者能起到保护胰腺、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肺损伤等作用。

    2014年25期 v.54;No.90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非腔内新生物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鲁葆华;丁卫民;郑华;张同梅;李宝兰;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TBNA)诊断非腔内新生物型肺癌的价值和安全性,以及影响cTBNA穿刺结果阳性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最终诊断肺癌,均行cTBN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TBNA、支气管镜刷检或活检及CT定位下穿刺活检阳性率的差别,观察cTBNA的安全性,探讨影响cTBNA阳性率的临床因素。并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结果 cTBNA诊断非腔内新生物型肺癌的阳性率为72.1%,显著高于支气管镜黏膜刷检的31.6%、支气管镜黏膜活检的50.0%(P均<0.01);小细胞肺癌血清NSE、pro-GRP升高的患者cTBNA诊断阳性率高(P均<0.05)。结论 cTBNA有利于非腔内病变肺癌患者确诊,且安全易行;对于小细胞肺癌,cTBNA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2014年25期 v.54;No.90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及其变化趋势

    裴丽淑;祁伟;魏殿军;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分析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6种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资料,并对耐药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15%),没有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10%),但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上升(P<0.01),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P均<0.05),肺炎克雷白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P均<0.05)。结论常见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耐药结果可对临床抗感染经验用药提供参考。

    2014年25期 v.54;No.90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朱小鹏;杜天幸;唐昃;郭寿玲;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组38例和培美曲塞组42例,观察两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KPS评分、不良反应,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断(CYFRA21-1)。结果多西他赛组中位PFS 6.7个月,培美曲塞组中位PFS 7.3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EA、CA125、CYFRA21-1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多西他赛组的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明显高于培美曲塞组(P均<0.05)。结论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均较好,培美曲塞的不良反应较轻。

    2014年25期 v.54;No.90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张延安;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统计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治疗后12个月观察患者肺部X线变化。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PCT和CRP。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病灶吸收率、空洞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明显减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PCT和CRP的表达。

    2014年25期 v.54;No.90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黄慧;

    目的探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新生儿MAS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S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0、24、48 h的肺顺应性值(C值)、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24、48 h的C值、OI、RI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P均<0.05)。结论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PS治疗新生儿MAS可改善患儿的肺氧合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2014年25期 v.54;No.90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治疗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齐典文;胡彤宇;张国川;扈文海;郭昶志;赵茗;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骨转移癌合并DVT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癌合并DVT患者治疗后DVT的总有效率为90.2%;治疗前后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期间9例(17.6%)患者发生出血倾向,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MWH治疗骨转移癌合并DVT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2014年25期 v.54;No.90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观察

    豆青军;刘景一;贺新兵;杨晓飞;

    目的观察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关节镜组)及传统直视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腕关节疼痛、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6个月,关节镜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关节面不平整、关节炎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很好地恢复患者关节面的光滑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腕关节的功能。

    2014年25期 v.54;No.90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观察

    王强;王军;李青凌;刘同伟;刘亚昌;李春吾;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48例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腹膜后引流管。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120 min、平均52.6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2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10 d、平均3.8 d;住院时间4~13 d、平均6.2 d。出现漏尿3例,经充分引流后好转;支架管回缩4例,经输尿管镜拔除;无脏器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8个月,未出现肾萎缩及输尿管继发狭窄等。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2014年25期 v.54;No.90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刀联合PPH治疗重度痔病疗效观察

    黄斌;张玉茹;刘连成;任春成;张志亮;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重度痔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PPH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100%;术后随访1年,两组分别复发3、2例;两组疗效和术后1年复发率相近。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短(P均<0.01),且术后疼痛轻,尿潴留、肛缘水肿、肛周感染、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少(P均<0.01)。结论超声刀联合PPH治疗重度痔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超声刀可巩固和加强PPH手术的远期疗效。

    2014年25期 v.54;No.90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ApoE、TNF-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沈芳芳;谢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载脂蛋白E(ApoE)、TNF-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T2DM合并MCI患者40例(MCI组),T2DM认知功能正常患者80例(NMCI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及TNF-α-308A/G的基因多态性;依据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CI组ApoEε4、TNF-α2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MCI组(P均<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HbA1c、餐后2 h血糖、年龄、病程、ApoE基因、TNF-α2基因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MCI患者ApoEε4、TNF-α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且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25期 v.54;No.90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筛查及其妊娠结局初步分析

    张明会;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平谷教学医院建册的妊娠20周前的孕妇2 856例,应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其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并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获得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根据确诊时间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孕前组(A组)12例及孕后组81例,孕后组根据病情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13例(B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52例(C组)、低甲状腺素血症16例(D组),另选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的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E组),随访各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A组妊娠结局与E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组早产、妊娠期糖尿病以及产后出血、贫血、羊水少、胎膜早破、胎盘异常、脐带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E组(P均<0.05)。结论孕前开展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筛查,有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母儿结局。

    2014年25期 v.54;No.90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卡维地洛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徐涛;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卡维地洛。对患者行超声检查、6min步行试验和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房收缩早期与晚期峰充盈速度比值(E/A)、每搏输出量(SV)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E/A、SV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EF、E/A、SV升高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均明显降低,以观察组为著(P<0.05或<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以明显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

    2014年25期 v.54;No.90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心内膜炎103例临床分析

    安浩君;

    目的通过分析10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中,仅10例无基础心脏病,93例伴有各种不同的心脏病,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发热34例,贫血31例,栓塞56例。血培养检查阳性61例,阴性42例;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草绿色链球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部分患者有赘生物,赘生物多见于心内膜炎患者,发生于左心者84例(81.5%),且单瓣病变多,二尖瓣单瓣病变者38例,主动脉瓣单瓣病变者26例;发生于右心者12例(11.6%),以三尖瓣单瓣为主。9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3例,肺栓塞1例,脑出血1例,严重感染1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生了变化,及时了解其变化,早期治疗可以提高其治愈率。

    2014年25期 v.54;No.90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弹性成像灰阶图比值法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杨培胜;程秀富;郝晋阳;王旭;黄淑华;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灰阶图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和恶性结节患者,共90个结节,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灰阶图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声像特征,计算病灶弹性成像长径/常规图像长径比率(LR),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0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5个,良性结节55个(其中复杂囊性结节3个,实性结节52个)。恶性结节LR为1.32±0.38,良性结节LR为0.91±0.17,恶性结节LR明显大于良性结节(P均<0.05),以LR=1.05为临界点,判定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灰阶图比值法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2014年25期 v.54;No.90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增强CT与超声造影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马继红;

    目的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诊断结果,探讨两者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EUS和CECT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3例CEUS和CECT均无增强,为胆泥,占总数的5.67%;25例为良性病变,占总数的47.17%;25例为胆囊癌,占总数的47.17%。胆囊良恶性病变CEUS和CECT增强水平之间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高增强的良性病变的CEUS增强减低时间明显比早期高增强的恶性病变长(P<0.01)。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在CEUS、CECT上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病灶的发生率、胆囊壁完整性破坏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和CECT对胆囊病变诊断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和CECT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相似,两者诊断胆囊疾病可以互补。

    2014年25期 v.54;No.90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张伟建;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联合CA125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与盆腔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EMT患者64例(内异症组)、盆腔恶性病变患者53例(恶性病变组)和健康查体者60例(对照组),分别用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HE4、CA125水平,分析HE4、CA125及两项联合检测对EMT与盆腔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内异症组血清HE4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恶性病变组血清HE4水平及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异症组(P均<0.05);内异症组、恶性病变组血清CA125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HE4联合CA125诊断EM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HE4或CA125单独诊断(P均<0.05)。结论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是EMT与盆腔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2014年25期 v.54;No.90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显微探针疏通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王庆强;张静;贾新国;张文波;付青;马强;

    目的探讨显微探针疏通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MGD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140例(28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热敷、睑板按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用显微探针进行睑板腺管疏通,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脂质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程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BUT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2周,1、2、3个月,观察组治疗后1 d,其睑板腺脂质性状评分及排出难易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1)。结论利用显微探针疏通术治疗MGD快速有效、经济实用。

    2014年25期 v.54;No.907 86-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两孔法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何磊;黄永汉;

    目的观察两孔法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实施两孔法腹腔镜下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238例,对手术区域附近可见的细小血管逐一电凝,术前B超诊断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腹腔镜下发现其右侧精索静脉明显增粗,术中一并将右侧精索血管集束结扎。结果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在168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38例术中发现右侧精索静脉不同程度曲张,术中做出相应处理。平均手术时间20 min,术后平均8 h患者可下床走动,平均住院2 d,均未出现睾丸鞘膜积液、阴囊气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随访3~12个月,复发3例(1.26%),均为左侧。结论两孔法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2014年25期 v.54;No.90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乙肝患者一般心理压力水平、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调查分析

    崔展宇;王冶;晁华;段红岩;程娟;李琳;

    目的调查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心理压力水平、压力反应及压力源,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压力情绪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评软件,对11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心理压力水平、压力反应及压力源进行测试。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心理压力为(7.05±1.41)分,较高心理压力的发生率占70.5%。压力反应排名依次为情绪、认知、生理、行为。心理压力源排名前3位的是健康、经济、社交。一般心理压力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对疾病的认识、病程、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家族史有关(P<0.05或<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心理压力较高,情绪反应较明显,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治疗效果均有影响。

    2014年25期 v.54;No.907 90-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对家庭照料者心理负担的影响

    刘立芬;李遵清;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对家庭照料者心理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ESCA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不同自理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SDS和S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ESCA评分与SDS、SAS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是影响家庭照料者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有助于减轻家庭照料者心理负担,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4年25期 v.54;No.90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常规检验中危急值复查结果及回报时间分析

    朱铭;

    目的对检验科常规检验中出现的危急值复查结果及其回报时间(TAT)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住院患者生化、血凝、血常规住院非急诊检验结果中出现的危急值和复查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复检(复查组)和非复检标本(非复查组)的TAT进行比较。结果出现危急值的标本复检结果与原结果比较,30.82%完全一致,87.51%偏倚≤1/2 CLIA88总允许误差,95.92%偏倚≤CLIA88总允许误差,复查组与非复查组TA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危急值标本复检并不能有效改善结果的准确性,且可造成TAT的延迟。

    2014年25期 v.54;No.90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研究进展

    韩敏;王春玲;

    <正>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透明弹性塑料活动矫牙装置,通过不断地小范围移动牙齿达到牙移动的目的。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诞生过程、矫治程序、病例选择、生物学原理及矫治效果作一综述。1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诞生及发展史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正畸技术的发展[1],从1750年开始"机器时代"之后,正畸学所需的材料及装置应运而生。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第二次

    2014年25期 v.54;No.90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王淑娟;林祥灿;

    <正>Tako-Tsubo心肌病(TTC)又称Tako-Tsubo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伤心综合征、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等。由日本学者Sato等[1]于1990年首次报道,其主要诱因为心理或躯体应激,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可逆性左室功能障碍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现将TTC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TT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所占比率为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化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

    丁明权;赵春梅;何登明;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超过1/3的人口曾感染过HBV,其中约3.5亿为慢性感染者。我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高流行区,目前自然人群HBsAg阳性率为7.18%。近年来,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研究已经发现慢性HBV感染者比普通人群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概率明显增高[1~3]。肿瘤化疗相关的细胞毒性化学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造成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龚科;黄汉飞;曾仲;

    <正>研究发现,黏附分子家族的Ca2+依赖外源凝集素一族——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感染、创伤、缺血再灌注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特别是在炎症早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在严重肝外伤、肝叶部分切除(肝门阻断)、肝移植等过程中均可发生,处理方法包括缺血预处理、麻醉处理、药物预处理等。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中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对于选择合理的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脐带帆状附着重复胎盘2例

    刘宗花;

    <正>例1:33岁,因"41+4周妊娠,孕2产0,不规律腹痛6 h"入院。入院时体格及产科检查未见异常,常规化验未见异常。入院后紧急B超示羊水过少,胎心监护无反应型。急症手术剖宫产一女婴,Apgar评分为10分,体质量3 600 g,3 min后胎盘胎膜剥离并完整娩出,检查发现为双叶构成,大小分别为16 cm×15 cm×2 cm、15 cm×14 cm×2 cm;两叶的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水平、NBNA评分与智能发育的关系

    范存杰;李作芬;丁慧敏;

    <正>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评分与智能发育的关系,我们对58例HIE患儿进行了相关指标检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5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HIE患儿58例(HIE组),男32例、女26例,生后12 h入院,胎龄38~42周,出生体质量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四肢肌间血管畸形切除手术的护理体会

    张凤梅;秦中平;

    <正>四肢肌间血管畸形是常见的肢体良性病变,常侵犯肌肉、腱膜、骨膜、血管及神经。2013年1~12月,我们对48例四肢肌间血管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护理配合顺利。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3~41岁、平均22.5岁。上肢病变12例,下肢病变

    2014年25期 v.54;No.907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淄博市第一医院

    <正>淄博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历经66年风雨沧桑,现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淄博市南部医疗中心、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医院占地18.7万平方米.床位1360张.在职职工180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65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147人。

    2014年25期 v.54;No.907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