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亮洪;张洪云;刘晓智;张立东;姜忠敏;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组织、U251细胞中miR-7、EGFR/PI3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EGFR、PI3K和AKT2)的表达关系。方法 42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取肿瘤组织,其中8例选取癌旁正常脑组织。培养脑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脂质体)、无义序列组(加入无义序列和脂质体)、miR-7转染组(转染miR-7基因片段)。采用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各组U251细胞中的miR-7;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的EGFR、PI3K和AKT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U251细胞EGFR、PI3K、AKT2 mRNA和蛋白。结果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miR-7 mRNA表达分别为1.47±0.27和3.47±0.15,两者比较,P<0.05。随着脑胶质瘤WHO级别的增加,miR-7表达逐渐减少,EGFR、PI3K和AKT2表达增加(P均<0.05)。脑胶质瘤组织中miR-7与EGFR、PI3K、pAKT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754、-0.528、-0.467,P均<0.05)。U251细胞转染miR-7后EGFR、PI3K和AKT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iR-7表达减少,与EGFR/PI3K通路成员表达呈负相关;U251细胞转染miR-7后EGFR、PI3K和AKT表达降低。EGFR/PI3K通路可能是miR-7调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2014年27期 v.54;No.90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科莲;喻小兰;夏纪毅;毛熙光;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3组,A组加入100μmol/L黄芩素,B组加入200μmol/L黄芩素,C组加入不含黄芩素的无血清DMEM高糖培养基,处理24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活性,RT-PCR法检测MMP-2、MMP-9、大鼠肉瘤蛋白(Ras)、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整合素β1(Integrinβ1)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MMP-9、Ras、CyclinD1、Integrinβ1蛋白。结果与C组相比较,A、B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从不规则类圆形转变为多角梭形。A、B、C组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58%、19.41%、34.05%,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2.67%、79.17%、64.88%,A、B组与C组比较,P均<0.05。A、B、C组培养基中MMP-2活性分别为32.651±0.571、28.987±1.033、36.127±1.184,MMP-9活性分别为33.217±0.660、29.277±0.868、39.613±0.318,A、B组与C组比较,P均<0.05。A组MMP-2、MMP-9、Ras、CyclinD1、Integrin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2±0.045、1.009±0.030、0.988±0.036、1.013±0.034、0.983±0.036,B组分别为0.849±0.026、0.914±0.027、0.626±0.029、0.806±0.037、0.799±0.037,C组分别为1.199±0.029、1.087±0.024、1.413±0.026、1.203±0.029、1.224±0.025,A、B组与C组比较,P均<0.05。A组MMP-2、MMP-9、Ras、CyclinD1、Integrinβ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93±0.025、0.886±0.032、1.127±0.028、1.061±0.028、1.159±0.031,B组分别为0.326±0.022、0.754±0.024、0.782±0.183、0.321±0.027、0.481±0.028,C组分别为1.914±0031、1.487±0.016、1.323±0.303、1.816±0.025、1.467±0.036,A、B组与C组比较,P均<0.05。结论黄芩素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为将细胞阻滞于G1期,降低细胞培养基中MMP-2、MMP-9活性,下调细胞MMP-2、MMP-9、Ras、CyclinD1、Integrinβ1 mRNA及蛋白表达。
2014年27期 v.54;No.90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郝琴;陈美霓;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黏钙素(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52例份NSCLC组织(观察组)和11例份良性病变肺组织(对照组)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黏钙素(E-cad),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71.15%(37/52)、18.18%(2/11),两组比较P<0.01;E-cad阳性率分别为57.69%(30/52)、90.91%(10/11),两组比较P<0.05。VEGF、E-cad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其余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VEGF表达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0.373,P<0.01)。结论 NSCLC中VEGF表达上升,E-cad表达下调,两者可能协同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4年27期 v.54;No.90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兰杰;李晓亮;薛蓉;李春芳;宋敬敬;孙续国;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淀粉样变程度、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全血黏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AD患者30例(观察组),健康对照人群30例(对照组),采用FL F-2500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淀粉样纤维荧光强度,计算淀粉样纤维水平;LBY-N6A血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TBA-120F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浆淀粉样变程度、全血黏度(高切)、血清总胆固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浆淀粉样纤维水平分别为(16.63±5.67)、(12.83±0.27)U/mL,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71±1.24)、(3.95±0.22)mmol/L,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分别为(4.16±0.54)、(3.74±0.15)mPa·s,两组比较,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淀粉样变程度、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全血黏度(高切)呈正相关趋势(r分别为0.598、0.664,P均<0.05)。结论 AD患者血浆淀粉样变程度、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全血黏度升高,前两者与后者呈正相关。
2014年27期 v.54;No.909 1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魏红;齐淑静;刘文利;徐亮;李丽东;李华;董稚明;张向阳;
目的观察贲门腺癌(GCA)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60例GCA患者,手术时留取癌组织(腺癌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RKIP、NF-κBp65,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GC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腺癌组及癌旁组RKI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75%、75.00%,两组比较,P<0.01;NF-κ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25%、20.000%,两组比较,P<0.01。RKIP阳性表达与GCA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F-κBp65阳性表达与GCA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GCA组织中RKIP与NF-κBp65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1)。结论 GCA组织中RKIP表达下调、NF-κBp65表达上升,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F-κBp65的表达促进GCA的侵袭和转移。
2014年27期 v.54;No.90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邵志江;沈建伟;贾惠娟;
目的分析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创伤后发生MODS患者66例,按转归分为存活组(47例)和病死组(19例),先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5.490,P=0.019)、体温(t=3.781,P=0.049)、血尿素氮水平(t=7.537,P=0.006)、血白蛋白水平(t=6.089,P=0.014)、中心静脉压(t=6.033,P=0.014)、是否存在致死性三联征(χ2=18.510,P=0.001)、MODS器官是否≥3(χ2=5.533,P=0.019)、是否合并肺感染(χ2=5.676,P=0.017)、Glasgow值(μ=1 309.500,P=0.000)与预后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蛋白水平(β1=-0.766,P=0.023)、中心静脉压(β2=-4.179,P=0.016)、年龄(β3=0.977,P=0.043)、血尿素氮水平(β4=4.474,P=0.027)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主要有血白蛋白水平、中心静脉压、年龄、血尿素氮水平。
2014年27期 v.54;No.90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彭海军;段小亮;李建行;周宇;魏兰;秦学博;冯军鹏;王斌;徐伟乐;
目的观察肺功能低下患者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的肺功能。方法 120例肺功能低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60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FEV1%、FVC、MVV%及PaO2、PaCO2。结果胸腔镜组术前、术后15 d、术后3个月FEV1%分别为45.0±7.4、51.0±8.2、54.0±9.0,FVC分别为(1.44±0.28)、(1.59±11.20)、(1.63±7.80)L,MVV%分别为53.6±8.2、53.4±9.4、55.2±8.6;开胸组术前、术后15 d、术后3个月FEV1%分别为47.0±7.2、49.0±8.4、53.0±7.8,FVC分别为(1.55±0.21)、(1.58±11.2)、(1.62±7.30)L,MVV%分别为54.7±7.3、48.5±8.7、55.3±8.3;两组术后15 d FEV1%、FVC、MVV%比较,P均<0.05;开胸组术前与术后15 d FEV1%、FVC、MVV%比较,P均<0.05。胸腔镜组术前及术后1、2、3 d PaO2分别为(67.5±7.3)、(66.2±9.4)、(67.2±10.2)、(67.7±9.8)mmHg,PaCO2分别为(43.2±5.5)、(43.3±7.6)、(41.2±9.3)、(41.2±8.7)mmHg;开胸组术前及术后1、2、3 d PaO2分别为(68.2±5.5)、(64.3±8.5)、(64.9±9.2)、(65.7±10.6)mmHg,PaCO2分别为(41.3±4.8)、(45.3±8.4)、(44.7±8.6)、(43.2±10.7)mmHg;两组术后1、2、3 d PaO2、PaCO2比较,P均<0.05。结论与开胸手术者相比,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肺功能低下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小。
2014年27期 v.54;No.90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亚军;张春德;
目的探讨哈尔明碱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哈尔明碱作用于白血病HL-60细胞,MTS法观察哈尔明碱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哈尔明碱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RT-PCR法分别检测哈尔明碱对HL-60细胞STGC3、CDK1、p27、p53、p-AKT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报告基因技术考察哈尔明碱对HL-60细胞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ELISA技术检测哈尔明碱对HL-60细胞细胞因子TGF-β、IL-1、IL-6和IL-8水平影响。结果哈尔明碱作用后,HL-60细胞增殖被抑制,呈剂量依赖性。1、2μg/mL哈尔明碱作用后,HL-60细胞G0/G1期细胞增多且S期、G2/M期细胞减少,CDK1、p-AKT蛋白表达下降,STGC3、p27和p53蛋白表达升高,CDK1 mRNA表达下降,STGC3、p27、p53 mRNA表达升高,NF-κB和AP-1转录活性下降,细胞因子表达均下降(P均<0.05)。结论哈尔明碱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K1并上调STGC3、p27、p53的表达,抑制细胞TGF-β、IL-1β、IL-6、IL-8等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NF-κB和AP-1的转录活性有关。
2014年27期 v.54;No.90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凯;曹中兴;孙魁;
目的目的观察微伏T波电交替(TWA)监测对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8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组同时用TWA监测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两组预测准确率、从发生心脏猝死到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及抢救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8例,其中预测准确14例,发生而未预测2例,未发生却被预测2例,预测准确率为77.8%(14/18);对照组分别为26、15、6、5例和77.8%(15/26),两组预测准确率比较,P<0.05。结论 TWA监测可有效预测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014年27期 v.54;No.90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宋明艳;李娜;姜彦;于龙刚;
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成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状况;分别绘制BMSCs的生长曲线及贴壁率曲线,检测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向脂肪及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检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分离培养的原代BMSCs 24 h出现贴壁现象,6 d后出现明显的集落生长,传代后细胞呈长梭形,形态均一,纯度高。P3代细胞培养2 h贴壁30%以上,4 h贴壁60%,8 h贴壁70%以上,12 h贴壁90%。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显示细胞分别在第2、3、8天进入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加入成骨及脂肪细胞诱导剂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及油红O染色均阳性,表现出成骨及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活性较强,增殖快,且具有B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此方法可以作为组织工程获取BMSCs的一种常用方法。
2014年27期 v.54;No.90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化;赵振宇;孙浩;张韻慧;
目的观察高剪切分散均质技术用于齐墩果酸(OLA)滴丸生产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高剪切分散均质技术制备高分散OLA滴丸,并比较其与普通OLA滴丸、片剂的溶散时限、溶解度、溶出速率及对湿、热的稳定性。结果成功制备48 mg/丸的高分散OLA滴丸(含3 mg的OLA),且其性状及溶散时限、溶解度、体外溶出度、稳定性均较好。结论高剪切分散均质技术用于OLA滴丸生产可显著改善滴丸的性状及质量。
2014年27期 v.54;No.90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匡稳定;匡双玉;周容容;李熠;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利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各12只,对照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番茄红素组以40 mg/kg番茄红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溶)灌胃,银杏叶片组以40 mg/kg银杏叶片(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溶)灌胃,共14 d。按照Bederson6级5分评分标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结果番茄红素组、银杏叶片组、对照组干预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25±0.17)、(2.04±0.28)、(3.76±0.42)分,番茄红素组、银杏叶片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神经组织大片坏死,周围残存组织结构不完整,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大量空泡形成;番茄红素组与银杏叶片组神经组织结构明显改善、坏死区域缩小,梗死灶周围残存组织较多。番茄红素组、银杏叶片组、对照组caspase-3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2、0.15、1,番茄红素组、银杏叶片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引起脑组织caspase-3表达下调。
2014年27期 v.54;No.90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卢焕俊;刘思源;李香兰;
目的观察黄精提取液对正常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48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2只,A、B、C组小鼠分别以5、10、15 g/kg黄精提取液灌胃,D组予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灌胃15 d,末次灌胃结束30 min后进行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记录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另取48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2只,E、F、G组分别以5、10、15 g/kg黄精提取液灌胃,H组予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灌胃15 d,末次灌胃结束30 min后进行无负重游泳90 min,取腓肠肌组织,测定SOD活力和MDA水平。结果 A、B、C、D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分别为(14.20±3.95)、(17.60±3.70)、(17.82±2.92)、(12.20±2.58)min,B、C组与D组比较,P均<0.05。E、F、G、H组小鼠肌肉组织SOD活力分别为(29.17±3.94)、(33.46±3.51)、(36.63±3.96)、(25.53±3.78)U/mg,F、G组与H组比较,P均<0.05;E组与G组比较,P<0.05。E、F、G、H组MDA水平分别为(12.20±1.42)、(10.55±1.28)、(10.07±1.06)、(13.55±2.54)nmol/mg,F、G组与H组比较,P均<0.05。结论黄精提取液可提升正常小鼠抗疲劳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使小鼠清除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2014年27期 v.54;No.90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谷名晓;江璐;刘选成;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诱导组、干预组予庆大霉素(GEN)制备急性肾损害模型,干预组同时予RSG 10 mg/(kg·d)灌胃,诱导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对照组单纯予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计算大鼠体质量变化,记录24 h尿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显微镜下观察左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半定量评价左肾组织的损害程度,化学比色法测定右肾组织MDA、SOD、GS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干预组体质量变化及GSH、SOD水平降低,24 h尿量、尿素氮、肌酐、MDA水平升高;与诱导组比较,干预组体质量变化及GSH、SOD水平升高,24 h尿量、尿素氮、肌酐、MDA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结构变化不明显;诱导组表现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坏死、胞质空泡变性,肾小管坏死,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及红细胞管型;干预组病变较诱导组轻。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和干预组肾小管坏死程度、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程度、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与干预组比较,诱导组肾小管坏死程度、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程度、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重(P均<0.05)。结论 RSG对氧化应激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SH、SOD活性及下调MDA活性有关。
2014年27期 v.54;No.90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磊;刘志峰;赵建萍;王健;李广镇;刘飞龙;张万广;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特利加压素的效果。方法 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31例,观察组术后当天给予特利加压素,对照组术后不使用特利加压素,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人数、输血量,检测两组术后第1、3、5、7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酐、尿素氮,观察术后腹腔引流量和胸腔积液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肌酐水平及术后第1、3、5天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第3、5天胸腔积液发生率、腹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特利加压素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创面渗血,改善肾功能,减少胸腹腔积液发生。
2014年27期 v.54;No.909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雪林;刘子祯;王成江;
目的观察微创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6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食指引导复位逆行自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逆行自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具体时间及肩肘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38.0)、(81.2±40.0)min,两组比较,P>0.05;出血量分别为(74.9±49.0)、(117.6±67.0)mL,两组比较,P<0.05;愈合时间分别为(14.5±2.1)、(18.5±2.9)周,两组比较,P<0.05;Constant评分分别为(93.9±6.9)、(91.5±5.8)分,两组比较,P>0.05;Mayo评分分别为(89.8±7.1)、(86.4±6.8)分,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医源性神经损伤、医源性骨折、术后感染、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微创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效果较好,且较开放复位逆行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
2014年27期 v.54;No.90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艾春雨;汲振荣;田阿勇;马虹;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给药方式分为4组,联合组患者椎旁阻滞前给予5 mg地佐辛+0.03 mg/kg咪达唑仑,咪达唑仑组给予0.03 mg/kg咪达唑仑,地佐辛组给予5 mg地佐辛,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后进行椎旁阻滞麻醉。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椎旁阻滞即刻(T2)、椎旁阻滞后1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T2时点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结果生理盐水组T1~T3时点MAP、HR、BIS值与其余3组比较,P均<0.05;联合组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P均<0.05;咪达唑仑组、生理盐水组镇痛评分与地佐辛组比较,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麻醉用于肺叶切除术中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
2014年27期 v.54;No.90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敏;孟晓岩;陈念钧;侯伟;胡继芬;杨敏;周勤;谢华平;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与单气囊小肠镜(SBE)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MDCTE及SB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BE共发现1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患者,其中克罗恩病10例,空肠腺癌2例。12例中10例(83.3%)患者在MDCTE中有阳性表现,其中2例表现为空肠占位,另8例表现为肠壁增厚。SBE除发现狭窄外,可见黏膜改变,包括新生物、溃疡形成及铺路石样改变。对MDCTE无阳性发现的2例患者,SBE发现1例表现为小肠梗阻并黏膜水肿,1例表现为小肠瘢痕狭窄。结论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是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良好筛查手段,SBE是确诊的较好方法。
2014年27期 v.54;No.90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晋;徐勇;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原因。方法 121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出现发热(体温高于38.5℃)19例,对出现发热的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发热患者术后尿管或肾造瘘管尿常规结果均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尿培养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例,包括大肠埃希氏菌3株,粪肠球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血培养检查结果阴性。19例发热患者的年龄、性别、同侧泌尿系手术史及术中尿培养结果与102例无发热患者比较,P均>0.05;术后发热与无发热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分别为6(31.6%)、6(5.9%)例,手术时间>90 min者分别为8(57.9%)、74(27.5%)例,P均<0.01;术后发热与无发热患者中术前泌尿系感染分别为17(20.99%)、64(79.01%)例,术中失血量>500 mL者分别为5(41.7%)、7(58.3%)例,结石培养阳性者分别为4(40%)、6(60%)例,结石直径>2.0 cm者分别为9(29.0%)、22(71.0%)例,P均<0.05。结论发热是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可能原因:术前尿路感染及基础疾病;术中器械消毒灭菌不严格,灌注压过高,结石较大及感染性结石,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导尿管或肾造瘘管不通畅。
2014年27期 v.54;No.90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文美;李爱英;臧全玲;史有奎;陈京霞;
目的观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组)2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梗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血清hs-CRP,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PN,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再梗组血清hs-CRP与APN的相关性。结果再梗组hs-CRP为(9.65±2.53)mg/L、APN为(2.76±0.76)mg/L,初梗组分别为(7.82±2.85)、(3.47±0.71)mg/L,正常组分别为(2.33±1.60)、(10.69±1.35)mg/L,两两比较,P均<0.05。再梗组血清APN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两者的相关性可能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2014年27期 v.54;No.90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毅梅;惠需;周碧波;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GMFM评分D项分值分别为(43.07±19.44)、(49.74±18.97)、(66.15±13.77)分,GMFM评分E项分值分别为(20.41±4.20)、(23.19±6.42)、(30.97±10.23)分,对照组GMFM评分D项分值分别为(36.16±18.14)、(36.93±18.84)、(41.28±18.82)分,GMFM评分E项分值分别为(16.80±4.26)、(17.08±4.44)、(17.78±4.57)分;观察组治疗4周GMFM评分D项分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治疗12周GMFM评分E项分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治疗12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12周GMFM评分D项分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观察组治疗12周FAC分级评定结果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2014年27期 v.54;No.90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丽军;孙白羽;
目的比较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下颌牙列缺失的疗效。方法 86例下颌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B组采用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牙周健康情况。结果 A组义齿稳定性、外形美观性、语音情况、咀嚼效能、清洁维护满意率分别为93.0%(40/43)、97.7%(42/43)、97.7%(42/43)、95.3%(41/43)、93.0%(40/43),B组分别为79.1%(34/43)、79.1%(34/43)、97.7%(42/43)、79.1%(34/43)、79.1%(34/43),两组义齿稳定性、外形美观性、咀嚼效能、清洁维护满意率比较,P均<0.05;A组牙周袋深度为(2.97±1.01)mm,牙槽骨高度为(4.96±0.18)mm,B组分别为(3.04±0.93)、(4.42±0.42)mm,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治疗下颌牙列缺失均取得较好效果,但前者在义齿稳定性、外形美观性、咀嚼效能、清洁维护方面优于后者。
2014年27期 v.54;No.90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白士先;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辅助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重症肺炎并ARDS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目前诊疗指南进行抗感染、呼吸支持、抗炎、限制性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2次/d,连用7 d。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TNF-α、IL-1β、vWF浓度并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均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5、10 d时TNF-α、IL-1β、vWF浓度降低(P均<0.01);与同组治疗后5 d比较,两组治疗后10 d时TNF-α、IL-1β、vWF浓度降低(P均<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并ARDS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缩短病程,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其也能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2014年27期 v.54;No.909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韩小梅;唐江伟;姬春玲;王洪新;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MC)的诊断方法。方法对M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C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精神症状,常伴有颅神经、脊神经受累表现,脑膜刺激征多阳性;头部MRI增强扫描有7例可见脑膜强化;腰穿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均增高,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6例。结论 MC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MRI增强扫描为诊断脑膜转移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细胞学检查发现脑脊液中有肿瘤细胞可明确诊断,反复查找可提高诊断率。
2014年27期 v.54;No.90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安任;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γ干扰素(IFN-γ)、IL-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35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采用化疗治疗;另选3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及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腺癌组化疗前后及胰腺炎组、对照组外周血NKT、IFN-γ、IL-6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胰腺癌组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化疗前NKT为(5.22±1.63)%、IFN-γ为(1.93±0.84)%、IL-6为(18.39±4.87)%、CA199为(34.16±9.48)μg/L,化疗后分别为(13.76±3.35)%、(5.71±2.42)%、(6.81±2.61)%、(13.87±4.91)μg/L,化疗前后比较,P均<0.05。胰腺癌组NKT与IFN-γ呈正相关(r=0.785,P<0.05),IL-6与CA199呈正相关(r=0.674,P<0.05),NKT与CA199呈负相关(r=-0.894,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NKT、IFN-γ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三指标化疗前后水平变化有助于化疗效果的判断。
2014年27期 v.54;No.90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宏月;朱颖军;王芳;林婉君;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微小RNA-21(miRNA-21)、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观察组)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miRNA-2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PTEN蛋白,并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异位内膜miRNA-21、PTE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16 8±0.052 7、1.151 4±0.046 5,在位内膜分别为0.241 4±0.033 3、1.497 8±0.037 2,对照组分别为0.068 9±0.010 7、1.946 1±0.101 9,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两指标比较,P均<0.01。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观察组miRNA-21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64,P<0.01)。结论 Ems组织中miRNA-21表达升高,PTEN蛋白表达降低,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Ems的发生和发展。
2014年27期 v.54;No.90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金庆;葛广礼;刘永梅;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钙、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钙、磷与hs-CRP、IL-6的相关性。方法 67例CKD患者依据美国NKF-K/DOQI的肾功能分期标准分为CKD1期14例(A组)、CKD2~CKD4期39例(B组)、CKD5期14例(C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D组),采用电极法检测各组血清钙、磷,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IL-6,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B、C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与hs-CRP、IL-6的相关性。结果 A组磷(1.39±0.32)mmol/L、钙磷乘积(3.26±0.82)mmol2/L2、hsCRP(2.33±0.63)mg/L、IL-6(3.15±1.44)pg/L,B组分别(1.63±0.49)mmol/L、(3.63±1.17)mmol2/L2、(18.63±13.15)mg/L、(13.12±8.79)pg/L,C组分别为(2.54±0.76)mmol/L、(5.33±1.12)mmol2/L2、(30.02±5.26)mg/L、(26.39±5.43)pg/L,D组分别为(1.24±0.27)mmol/L、(3.06±0.68)mmol2/L2、(2.14±1.45)mg/L、(3.35±2.88)pg/L,D组与其余三组比较,P均<0.05;B组与C组比较,P均<0.05。B组血清磷与hs-CRP、IL-6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0.54,P均<0.01),钙磷乘积与hs-CRP、IL-6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2、0.530,P均<0.01);C组血清磷与hs-CRP、IL-6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2、0.863,P均<0.01)。结论 CKD患者血清钙、磷、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钙、磷与hs-CRP、IL-6存在相关性。
2014年27期 v.54;No.90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伟;王玉甜;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 5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OPCAB中应用IABP,对照组未用IABP,记录两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住ICU时间,观察两组术后SABP、MABP及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SABP分别为(92.31±10.5)、(82.26±13.38)mmHg,术后MABP分别为(75.65±12.39)、(56.11±11.36)mmHg,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19.47±1.19)、(25.79±3.46)h,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分别为(36.58±3.67)、(51.29±5.33)h,住ICU时间分别为(1.33±1.56)、(1.90±2.82)d,围手术期死亡例数分别为2、7例,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3、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例数分别为1、4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用IABP可帮助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2014年27期 v.54;No.90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凤梅;王德宝;吴鹤;刘鹏;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变化,并探讨两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观察组)依据CAS程度分为颈动脉正常者22例,颈动脉内膜增厚者20例,斑块形成者21例,颈动脉狭窄者17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t-PA、PAI-1,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CAS程度、血尿酸水平与血浆t-PA、PAI-1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正常者、内膜增厚者、斑块形成者、狭窄者及对照组t-PA水平分别为(12.11±1.58)、(10.56±1.47)、(9.01±1.39)、(8.01±1.67)、(11.46±1.64)ng/mL,PAI-1水平分别为(38.12±6.40)、(42.87±8.12)、(45.38±8.21)、(56.12±11.25)、(35.40±5.76)ng/mL,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颈动脉正常者与内膜增厚者、斑块形成者、狭窄者比较,P均<0.05。高尿酸血症患者CAS程度与血浆t-PA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PAI-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8、0.421,P均<0.01);尿酸水平与血浆t-PA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PAI-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1、0.296,P均<0.01)。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t-PA、PAI-1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AI-1水平降低、t-PA水平升高,两者与CAS有关,其水平异常可能参与了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4年27期 v.54;No.90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侯煜;田少辉;许磊;孙强;卜宏建;武士科;冯建刚;孟德光;
目的观察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例,采用经后正中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2.70±7.31)、(8.33±2.76)分,JOA评分分别为(11.01±2.56)、(25.10±1.47)分,两两比较,P均<0.05。无脊髓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疗效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2014年27期 v.54;No.90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闫磊;
目的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老年LI患者50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cy,酶比色法检测血清ApoA1、HDL-C,分析观察组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cy水平升高,ApoA1、HDL-C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ApoA1、HDL-C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5、-0.328,P均<0.05),ApoA1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309,P<0.05)。结论 LI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HDL-C、ApoA1水平降低,三者可能与老年L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2014年27期 v.54;No.90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子君;华丹;
目的对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网络版2000年2月~2013年4月公开发表的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对纳入的研究采用Rev 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85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实验组的第1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WMD=-30.42,95%CI:-35.92~-24.92,P<0.000 01);术后总引流管引流量优于对照组(WMD=-38.73,95%CI:-44.78~-32.67,P<0.000 01);术后切口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WMD=-2.00,95%CI:-2.17~-1.83,P<0.000 01)。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 d平均体温>38℃(OR=1.53,95%CI:0.59~3.96,P=0.38)、切口感染(OR=0.86,95%CI:0.12~6.15,P=0.88)、术后血肿(OR=0.86,95%CI:0.21~3.48,P=0.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引流液,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2014年27期 v.54;No.90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舜进;张海滨;郭金成;高国旺;张正海;张学坤;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2置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严重狭窄病变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无保护左主干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151例,98例接受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TM2置入术组(F组),53例接受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置入术组(C组)。比较两组置入支架数、直径、长度及手术成功率和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释放压及成功例数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2.6±6.7)个月,两组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及死亡。F组支架内再狭窄2例(7.4%),C组1例(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置入相比,国产FirebirdTM2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严重狭窄病变冠心病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4年27期 v.54;No.909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海波;吕红伟;
目的探讨趾间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25足)趾间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趾间神经瘤患者合并踇外翻畸形18足。B超检查对趾间神经瘤的诊断灵敏度为80%。17足趾总神经呈瘤样改变,行神经切除术,术后疗效优15足,差2足;8足趾总神经无明显形态改变,则行神经松解术,术后疗效优7足,可1足。结论 B超检查对趾间神经瘤的诊断有很高的灵敏性,但因有假阴性,应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此病可同时合并踇外翻等前足畸形,手术干预时应矫正;手术方式可根据趾总神经的影像、肉眼形态改变情况选择,已发生瘤样改变者可行神经切除术,无瘤样改变者可行神经松解术以保留足趾感觉。
2014年27期 v.54;No.90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丽华;
目的观察产褥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284例,其中产后发生产褥感染12例(观察组),未发生产褥感染272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各组产后0、12、24、48、72 h PCT。结果观察组产后0、12 h PCT水平分别为(2.52±1.27)、(2.94±1.57)μg/L,对照组分别为(2.61±1.09)、(2.89±1.73)μg/L,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24、48、72 h PCT水平分别为(3.17±1.10)、(5.13±2.81)、(5.95±4.79)μg/L,对照组分别为(2.94±0.59)、(1.67±0.62)、(0.64±0.49)μg/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产后24~72 h产妇血清PCT如果升高,提示产妇可能发生了产褥感染。
2014年27期 v.54;No.909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