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白细胞介素7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不同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苏宁;施福东;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7(IL-7)对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不同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抽取10例MS患者的静脉血,提取外周单个核细胞后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亚群及IL-7受体α(IL-7Rα);分别加入50 ng/mL的IL-7或等体积培养液,检测分泌干扰素(IFN-γ)的NK细胞比例及细胞存活率。结果本组MS患者NK细胞分为CD-3CD+56、CD-3CD+16、CD-3CD+573个亚群,其IL-7Rα表达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85.0±38.56、139.30±14.30、137.60±23.03;CD-3CD+56与CD-3CD+16、CD-3CD+57亚群比较,P均<0.05。IL-7刺激后,CD-3CD+56亚群分泌IFN-γ的细胞比例增长了9.71%±2.59%、细胞存活率增长了4.80%±1.88%,均高于CD-3CD+16亚群的1.91%±0.93%、2.49%±1.00%和CD-3CD+57亚群的2.90%±1.09%、1.87%±0.57%,P均<0.01。结论 IL-7可以促进各亚群NK细胞分泌IFN-γ并提高其存活率,且对CD-3CD+56亚群的影响高于CD-3CD+16和CD-3CD+57亚群。

    2014年32期 v.54;No.9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RF-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覃新干;罗殿中;吕自力;陈罡;苏传丽;

    目的观察ARF-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转染组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包裹技术将100 nmol/L ARF-BP1 siRNA瞬时转染HepG2细胞;脂质体对照组只加脂质体,不加siRNA片段;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siRNA片段;空白对照组不加siRNA片段及脂质体,仅加等量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p53、Mcl-1 mRNA相对表达。结果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90%±1.40%、3.33%±0.66%、3.05%±0.73%和1.64%±0.12%;转染组与其他组比较,P均<0.01;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5。转染72 h后,转染组p53、Mcl-1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0.29±0.08和0.23±0.04,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63±0.07和0.34±0.02,P<0.01、0.05。结论降低肝癌HepG2细胞ARF-BP1基因表达会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p53、Mcl-1基因表达有关。

    2014年32期 v.54;No.91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射频热凝保脾技术预处理脾脏断面的组织学变化

    曹磊;丁钋;董维刚;江涛;王西墨;徐靖;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保脾技术预处理脾脏断面的组织学变化,以及不同射频时间对热凝带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4只,均于脾脏长轴中点垂直于脾脏长轴通过多点插入射频电极建立热凝带,观察A、B组射频时间分别为2、5 min,对照组不给予能量。切除脾脏后,观察A、B组自热凝带边缘每隔1 cm、对照组于射频针边缘迅速切取宽3 mm的脾组织,共取5片。透射电镜下及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热凝带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热凝带周围脾组织未见坏死,血管腔内未见血栓形成,仅见脾窦扩张、破裂。透射电镜下可见观察A、B组分别在距离热凝带边缘2、4 cm处出现射频热凝止血的相关改变,观察A组热凝带旁相同距离的脾组织在细胞可逆性损伤程度、出血及炎性渗出、凋亡细胞数量等方面均轻于观察B组。观察B组距离热凝带0、1、2 cm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观察A组、对照组,P均<0.01;观察A组距离热凝带1、2 cm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射频热凝保脾技术预处理脾脏断面的组织学基础是脾组织蛋白凝固变性,血管及血窦内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射频时间越长,周围脾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越重。

    2014年32期 v.54;No.914 7-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达消融终点的房颤患者心外膜电传导观察及意义

    张毅;刘浩;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达消融终点的房颤患者心外膜电传导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因心房颤动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患者54例,对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而未达消融终点者进行详细的电标测、起搏验证及巩固消融,并记录其心脏CT扫描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 54例患者中,5例完成左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时见肺静脉电位脱落,术后验证仅左上肺静脉深处可记录一个复现延迟的肺静脉电位。电生理证实该电位通过左上肺静脉深处前壁与左心耳后壁之间的心外膜传导,仅在肺静脉前庭阻断后显现,为延迟的双向缓慢传导。2例在左上肺静脉深处前壁或左心耳后壁消融能阻断电传导。心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显示,5例患者的左心耳后壁与左上肺静脉深处前壁紧密贴靠。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达消融终点的房颤患者存在左心耳后壁与左上肺静脉前壁间的心外膜电传导,在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后方能显现。该电位对房颤消融成功率有影响,心脏CT可显示其影像学基础。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芍药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HOP蛋白表达的影响

    毛森林;马翊竑;张海东;齐军;李峰;

    目的观察芍药苷(PA)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HO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各24只,预处理组给予PA 0.2 mg/kg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PBS灌胃,1次/d,连续3 d。给药后第4天,预处理组、模型组建立CIR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各动脉,不做切口与线栓插入。分别于再灌注1(T0)、4(T1)、24(T2)h各取6只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CHOP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各取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各组同时点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CHOP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预处理组>假手术组,P均<0.05;预处理组和模型组T2时点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CHOP蛋白表达均高于同组T0、T1时点,P均<0.05。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33±0.52)分,模型组(2.50±1.05)分,假手术组为0分;预处理组和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分别<0.05、0.01;预处理组和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 PA预处理对CIR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凋亡及CHOP蛋白表达有关。

    2014年32期 v.54;No.9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磨牙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卞晶;董妮;王六;

    目的建立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其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ANSYS、SolidWorks软件建立微小种植体—骨组织三维模型,于微小种植体顶端1.25 mm处,对种植体加载150 g的水平作用力。以种植体长轴夹角为变量,分为0°、30°、45°、60°、90°。从种植体颈部开始,每隔1.4 mm记录不同倾斜角度的Von-Mises综合应力及位移。结果同一种植长轴下,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Von-Mises综合应力逐渐升高,载荷种植体骨界面位移逐渐降低。同一倾斜角度下,随着种植长轴的增加,Von-Mises综合应力和载荷种植体骨界面位移均逐渐降低。倾斜角度为0°、30°、45°、60°、90°的载荷种植体Von-Mises综合应力最高值分别为0.715、3.120、4.104、4.812、5.162 MPa,载荷种植体骨界面位移最高值分别为0.701、0.127、0.135、0.141、0.161μm。结论在150g正畸力作用下,不同倾斜角度的Von-Mises综合应力及位移均较小;联合Von-Mises综合应力与位移分析,建议选择60°载荷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体。

    2014年32期 v.54;No.91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白藜芦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才明洁;庞晓阳;朱丹;董莹玥;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Ⅲ型PI3K激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50、75、100μmol/L)RES作用SGC7901细胞24 h,或Ⅲ型PI3K特异性抑制剂6-氨基-3-甲基嘌呤(3-MA)、渥曼青霉素(WM)及自噬晚期抑制剂氯喹(CQ)预处理细胞1 h后加入不同浓度RES再作用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由Ⅰ型向Ⅱ型转化的情况,甲丹磺酰尸胺染色(MDC)观察自噬囊泡。结果不同浓度RES均可引起LC3-Ⅰ向LC3-Ⅱ转化,且随浓度增加转化越明显;CQ预处理1 h后RES继续处理24 h,细胞内LC3蛋白转化、自噬酸性囊泡进一步增加;Ⅲ型PI3K特异性抑制剂3-MA(WM)不改变RES引起的LC3-Ⅰ向LC3-Ⅱ转化,不抑制MDC阳性细胞增加、细胞内酸性囊泡的聚集。结论 RES可增强胃癌SGC7901细胞内自噬水平,而非自噬降解功能削弱导致,该作用不依赖于Ⅲ型PI3K。

    2014年32期 v.54;No.914 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触觉经验对小鼠barrel cortex区域神经元c-fos、BDN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夏东;王其一;

    目的观察触觉经验对小鼠barrel cortex区域神经元c-f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0只纯种封闭群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实验组小鼠被放置在一个圆柱体(高30 cm,直径7 cm)顶端,用毛刷和梳子轻轻刷小鼠两侧胡须,10 min/d,连续进行5 d;对照组小鼠饲养于笼子中5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脑组织barrel cortex的PMBSF区域内各皮层c-fos和BDNF表达情况。结果在barrel cortex的PMBSF区域各层,实验组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刺激小鼠胡须的触觉经验可通过胡须—皮层信号传导通路,使barrel cortex的PMBSF区域c-fos和BDNF表达增加,进而引起神经元可塑性改变。

    2014年32期 v.54;No.914 2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ATF-2、Col Ⅱ蛋白在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徐静;刘英超;解宝君;张晓姝;

    目的观察激活转录因子-2(ATF-2)、Ⅱ型胶原(ColⅡ)蛋白在大鼠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成功后,将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DMEM培养基,OA模型组给予含IL-1β(10 ng/mL)的DMEM培养基。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中的ATF-2及ColⅡ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A模型组软骨细胞ColⅡ蛋白表达降低、ATF-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给予IL-1β可成功复制OA体外模型,抑制ColⅡ表达、促进ATF-2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4年32期 v.54;No.9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孙志艳;丁高峰;张松;贾晓培;杨胜利;莫赛军;

    目的观察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35例PA标本(A组)和同一标本距瘤0.5 cm(B1组)、1.0 cm(B2组)、1.5 cm(B3组)、2.0 cm(B4组)的瘤旁组织,9例正常腮腺标本(C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和细胞核BDNF的表达,IPP6.0软件分析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结果各组细胞内BDNF表达均为阳性,表达强度集中在阳性和中度阳性。A、B1、B2、B3、B4、C组的IOD分别为24 311±3 597、22 536±4 366、23 557±4 138、23 829±3 551、24 019±3 624和23 137±873,两两比较,P均>0.05。A、B1、B2、B3、B4和C组细胞核BDNF阳性表达分别为33、16、9、9、3、1例,A组细胞核BDNF阳性表达率与其他组比较,P均<0.05。结论 PA细胞内BDNF表达无明显变化,但细胞核BDNF表达明显升高;表明PA存在BDNF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亚细胞定位变化,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可作为诊断PA早期发生的生物标记之一。

    2014年32期 v.54;No.91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和p53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刚;李中;林晓萌;张军华;崔勇;赵醒;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和p5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观察组)及200例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的PTEN和p53蛋白,并分析观察组PTEN、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观察组PTEN、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5%、69.0%,对照组分别为62.5%、43.5%;两组PTEN、p53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PTEN、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2±0.059、0.663±0.014,对照组分别为0.748±0.047、0.402±0.089;两组PTEN、p53蛋白相对表达比较,P均<0.05。观察组PTEN、p53蛋白相对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均<0.01),与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降低、p53表达升高;两者共同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

    2014年32期 v.54;No.91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组织K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意义

    宋敏;孙亚琼;张莉;潘琼;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及多重PCR-STR法检测477例结直肠癌组织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13位密码子的基因突变情况,其中315例同时检测BRAF基因外显子15的突变情况。随访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24.5%,BRAF基因突变率为11.4%,未检测到同时发生KRAS与BRAF基因突变者。KRAS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中分别有69.2%、30.0%出现肝转移,P<0.01;KRAS基因突变率在≥65岁、原发部位为右侧的患者中升高,P≤0.05。BRAF基因突变率在男性、高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患者中升高,P均<0.05。KRAS、BRAF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的PFS比较,P均>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发生肝转移有关,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有关;联合检测两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

    2014年32期 v.54;No.91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GSTP1第5外显子基因型检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王旭光;张忠;王莹;张珉;韩莹;潘晓蔚;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GSTP1第5外显子基因型,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216例(胃癌组)、良性胃疾病患者300例(对照组),分别取胃窦、胃角和胃体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GSTP1第5外显子的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胃癌组AG+GG基因型比例为24.5%,对照组为17.3%,P<0.05;胃癌组AG+GG基因型比例在高分化组低于中、低分化组,在肠型胃癌组织中低于弥漫型胃癌组织,在>50岁人群中的比例高于≤50岁人群,P均<0.05;而性别、大体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与基因型无关(P均>0.05)。结论 GSTP1第5外显子AG和GG基因型与胃癌患者年龄、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有关,而与患者性别、胃癌大体分型、癌肿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无关。

    2014年32期 v.54;No.91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张丽萍;王世民;张雪青;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初发一侧大脑皮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行MEP及SEP检查。观察两组MEP皮质手区、皮质腿区的潜伏期及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SEP N20及P40波的潜伏期及其中枢传导时间(CCT),分析观察组患侧中枢运动及感觉传导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MEP异常25例(83.3%),患侧皮质手区及皮质腿区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CM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SEP异常20例(67.7%),患侧N20及P40波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SEP的C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结论 MEP及SEP联合检查可客观、定量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了解运动及感觉功能缺失情况。

    2014年32期 v.54;No.91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疗效观察

    刘静华;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2.50%,P<0.05。观察组4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淤斑,但均未影响治疗。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安全、有效。

    2014年32期 v.54;No.91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BiPAP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宝珍;高文妹;杨涛;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COPD合并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均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iPAP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中心静脉压(CVP)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FVC%、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24 h,两组pH、PaCO2、SaO2均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3 h,治疗组C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他时点两组CVP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CHD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对CVP无明显不良影响。

    2014年32期 v.54;No.9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室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及其波动情况与预后的关系

    马伟;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及其波动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ICU老年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和生存组60例,根据平均血糖水平将其分为高值(>11.1 mmol/L)25例,中值(7.8~11.1 mmol/L)40例、低值(<7.8 mmol/L)15例。记录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水平、平均绝对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及28 d内的生存状况。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水平、MAGE、GLI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血糖高值患者APACHEⅡ评分、MAGE、GLI及28 d死亡率均高于中值和低值患者,P均<0.05;血糖中值患者上述指标与低值患者比较,P均>0.05。血糖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P>0.05;MAGE、GLI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4.32、5.65),P均<0.05。结论 ICU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越高、波动情况越严重,预后越差;其中血糖波动情况对于评价预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014年32期 v.54;No.91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珂立苏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段竹梅;王冰;孙晓华;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珂立苏100~120 mg/kg、40~60 mg/kg气管插管内滴入。记录两组用药前和用药后6 h吸入氧浓度(FiO2)、血气分析指标,用药后6 h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及通气情况、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等。结果用药后6 h,两组FiO2、PaCO2均较用药前降低,PaO2、血pH均较用药前升高,大剂量组FiO2、PaO2变化比小剂量组更明显,P均<0.05。大剂量组机械通气率、辅助通气时间及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小剂量组,P均<0.05。结论大剂量应用珂立苏较小剂量能更好地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肺氧合和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2014年32期 v.54;No.91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双源CT结合ECG管电流调节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张新东;孙占国;陈月芹;王林省;

    目的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照,评估双源CT(DSCT)结合ECG管电流调节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于48 h内分别完成ECG管电流调节模式下DSCT检查及TTE检查。DSCT检查全剂量曝光窗根据心率自动选择,间隔10%R-R间期重建全心动周期图像,运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TTE对心功能参数的测量结果作为对照,评估DSCT测量值的准确性,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DSCT与TTE对EDV、ESV、SV及LVEF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所得的各项测量值具有高度相关性(r分别为0.880、0.919、0.782、0.860,P均<0.01);DSCT检查有效辐射剂量为(6.82±0.96)mSv。结论双源CT结合ECG管电流调节技术对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及其功能的评估准确、可靠。

    2014年32期 v.54;No.91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KL-6、SP-D水平变化

    梁志强;刘冰;朱亚芹;张诒勋;徐新立;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因CMV感染而住院的肺炎患儿101例,其中重症肺炎48例(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3例(轻症肺炎组);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KL-6、SP-D,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KL-6、SP-D分别为(675.38±276.02)U/mL、(150.08±52.59)ng/mL,轻症肺炎组分别为(383.71±173.78)U/mL、(109.67±31.39)ng/mL,对照组分别为(127.92±59.42)U/mL、(41.33±16.42)ng/mL;3组两两比较,P均<0.01。CMV肺炎患儿血清KL-6与SP-D呈正相关(r=0.653 4,P<0.01)。结论CMV肺炎患儿血清KL-6、SP-D水平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

    2014年32期 v.54;No.91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胎龄的关系

    张成元;张春磊;张海鲲;李雪峰;李丽;郑艳艳;

    目的观察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胎龄的关系。方法选择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感染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非感染组)各82例,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观察各指标与胎龄的关系。结果感染组各胎龄血清PCT、TSH均高于非感染组,T3及T4均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感染组各胎龄血清PCT、T3、T4比较,足月儿>大胎龄早产儿>小胎龄早产儿,P均<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PCT、TSH明显升高,T3、T4明显降低;随着胎龄的增大,PCT、T3、T4均明显升高。

    2014年32期 v.54;No.91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TGF-β1与心肌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

    韩秀霞;朱士利;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心肌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CKD患者(观察组)及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TGF-β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心肌质量(LVmass)等心肌结构指标,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TGF-β1及IVSd、LVPWd、LVmass等心肌结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LVEF、LVFS、CI等心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TGF-β1与IVSd、LVPWd、LVmas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8、0.660、0.727,P均<0.01);与LVEF、LVFS、CI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7、-0.391、-0.730,P均<0.05)。结论 CKD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升高,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心功能的降低有关。

    2014年32期 v.54;No.91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关系

    陈绘丽;孙跃民;司权;王雪春;姚薇;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然抽样法选择健康居民874例,根据血清Hcy水平采用四分位法分为Ⅰ组(0.7~9.2μmol/L)224例、Ⅱ组(9.3~12.0μmol/L)215例、Ⅲ组(12.1~15.0μmol/L)218例和Ⅳ组(15.1~103.3μmol/L)217例。以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 m2)为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切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Hcy水平与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收缩压、血脂、血糖等变量后,与Ⅰ组相比,Ⅱ组(OR=1.03,95%CI:0.28~3.80,P>0.05)、Ⅲ组(OR=3.32,95%CI:1.04~10.55,P<0.01)、Ⅳ组(OR=7.86,95%CI:2.40~25.71,P<0.01)早期肾功能异常的风险逐渐增加。结论健康人群血清Hcy水平越高,早期肾功能异常的风险越高。

    2014年32期 v.54;No.9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

    张恒;潘歆;陈志刚;吴广胜;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血小板减少患者91例,其中ITP患者54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7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CD62P阳性表达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且ITP患者较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更低,P均<0.05;CD62P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均<0.05),但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体检者比较,ITP患者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均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P均<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及CD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均降低,CD62P阳性表达率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增高;血小板表面CD41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ITP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4年32期 v.54;No.91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沙利度胺口服联合泼尼松龙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疗效观察

    蔡圳;朱超;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口服联合泼尼松龙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沙利度胺,并局部多点注射泼尼松龙;对照组仅局部多点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半年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对照组分别为12、14、11例和70.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0.01、0.05。结论沙利度胺口服联合泼尼松龙局部注射是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的有效方法。

    2014年32期 v.54;No.9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A199、CA242、CEA联合螺旋CT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么国旺;卢洪军;张大鹏;赵二鹏;崔乃强;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联合螺旋CT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观察组)及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A199、CA242、CEA,观察组行螺旋CT检查。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CE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四项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100%,均高于任意三项联合、两项联合及单项的敏感性、特异性。结论血清CA199、CA242、CEA联合螺旋CT检查有利于胰腺癌的诊断。

    2014年32期 v.54;No.9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定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段或近端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何福友;赵福亭;李连欣;赵军旗;何寿业;杜勇;

    目的观察自定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段或近端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段或近端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自定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3个月评价疗效并随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3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3.3%,对照组分别为14、10、10、6例和60.0%;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钢板外露、皮肤坏死,对照组分别为4、2、5、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自定位微创接骨板治疗中段或近端胫骨骨折安全、有效。

    2014年32期 v.54;No.9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连海荣;魏增永;罗建成;王波;方侯平;王平;乔木;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Sanders分型Ⅱ~Ⅵ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试验组术中松止血带前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静滴,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术后凝血功能、引流量、引流时间、切口干燥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切口引流量、引流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跟骨骨折手术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可减少术后出血量、抑制皮下血肿形成、缩短引流管使用时间、促进切口愈合,且安全性高。

    2014年32期 v.54;No.91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LASIK中飞秒激光角膜瓣制作的实际厚度与预期厚度差别观察

    伟伟;杨大勇;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飞秒激光技术角膜瓣制作实际厚度与预期厚度的差别。方法将74例(148眼)近视以及近视散光患者根据预计要切的角膜瓣厚度分为110μm组、120μm组、130μm组,均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之后行LASIK手术,术后1周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测角膜瓣厚度。结果 110μm组、120μm组、130μm组角膜瓣实际厚度分别是(115.08±4.96)μm、(122.10±5.77)μm、(133.96±5.08)μm,角膜瓣实际厚度超过预期厚度1~6μm;各组预测性两两比较,P均>0.05。110μm组角膜瓣实际厚度中心区和周边区分别为(113.19±4.40)、(116.69±4.78)μm,120μm组分别为(118.67±5.83)、(124.32±4.61)μm,130μm组分别为(132.53±4.15)、(135.73±5.31)μm,同组角膜瓣预测性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P均<0.05。结论 LASIK中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厚度预测性好,中心区比周边区更精准,且不受所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2014年32期 v.54;No.9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刘西花;毕鸿雁;柳晓梅;林远;伊长松;高振梅;任硕;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至2012年9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Man4.2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10篇文献涉及膝关节伸屈度(ROM),7篇涉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Meta分析表明,早期康复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WMD=17.08,95%CI:15.59~18.57,总体检验结果 Z=22.51,P<0.000 1;早期康复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OR=5.14,95%CI:3.00~8.80,总体检验结果Z=5.97,P<0.000 01。结论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可较好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

    2014年32期 v.54;No.91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比较

    孙焕吉;卢永田;罗兴谷;

    目的比较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前庭囊肿患者51例,其中25例行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A组),26例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均完全治愈。A组手术时间(33.2±4.1)min、术中出血量(18.9±4.7)mL、住院时间(6.2±0.6)d,B组分别为(12.8±2.8)min、(4.8±2.3)mL、(4.5±0.8)d;两组比较,P均<0.05。A组术后出现上唇肿胀3例、上唇麻木5例,B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术后随访0.5~2 a,均无复发。结论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相比,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2014年32期 v.54;No.91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短期疗效观察

    李大鹏;沈铁城;徐晓峰;孙太存;黄永辉;

    目的观察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方法对14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15.0±34.6)min,出血量(153.1±20.3)mL,住院时间(10.0±5.3)d。随访8~24个月,平均15.3个月;患者的VAS由术前(4.6±2.8)分降低到末次随访(1.3±1.4)分,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40.6±15.5)分上升到末次随访(88.5±13.6)分,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14),1例发生浅表组织感染,1例发生肩锁关节再脱位。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可明显缓解疼痛并恢复肩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

    2014年32期 v.54;No.91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微管诊断性刮宫术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应用

    张洪涛;顾振鹏;李保卫;王娟;

    目的观察微管诊刮术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绝经后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4~6 m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微管诊断性刮宫术、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刮宫,未刮出组织者局麻行宫腔镜检查。结果观察组组织刮出率96.3%(52/54),均无需扩张宫颈口,无痛发生率92.6%(50/54);对照组分别为32%(16/50)、90%(45/50)、30%(15/50);两组间比较,P均<0.05。未刮出组织者局麻行宫腔镜检查显示,观察组2例均为绝经子宫内膜,对照组34例中粉碎子宫内膜5例、绝经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内膜癌2例。结论微管诊刮技术漏诊率低,取材满意,均无需扩张宫颈口,痛苦小,便于操作,优于传统诊刮术。

    2014年32期 v.54;No.9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干预对颅咽管瘤患者术后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影响

    李东娟;陈轶;刘金龙;

    目的观察高压氧干预对颅咽管瘤患者术后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出现视力障碍和(成)视野缺损的颅咽管瘤患者40例(6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32眼)和对照组20例(30眼)。两组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脱水、抗感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术后1周予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15~22次。结果观察组视力障碍改善有效率78.1%、视野缺损改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分别为43.3%、56.7%,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颅咽管瘤患者术后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改善。

    2014年32期 v.54;No.91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

    万亮;李忠廉;张西波;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患者12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LC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60例(OC组)。两组均于术前72 h及术后24、72 h采集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术后2~5 d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计算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72 h时PT、D-D、FIB均升高(P均<0.05),LC组术后24 h时PT、D-D、FIB均高于OC组(P均<0.05),OC组术后24、72 h FIB高于LC组(P均<0.05);LC组术后24、72 h时APTT先降后升,均低于术前及OC组同时点(P均<0.05);术后TT先升后降,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P<0.05;OC组中APTT、TT术后变化不大(P均>0.05)。LC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3.3%,OC组为6.6%,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会影响凝血与纤溶系统,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易引起DVT。

    2014年32期 v.54;No.91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在Bricker膀胱手术中的应用

    管建云;王磊;

    目的观察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在Bricker膀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行Bricker膀胱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5~260 min,输尿管回肠吻合8~10 min。术后2周拔除单J管,无漏尿发生;术后随访1~5 a,B超或造影显示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 Bricker膀胱手术中采用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操作简单、省时,效果较好。

    2014年32期 v.54;No.91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效果观察

    陈刚;崔明;张子军;陈节;左延卿;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不同类型、不同脊髓节段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25例,显微镜下采取后正中入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的方法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采取全椎板切除入路22例,半椎板切除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均无脊髓损伤,正常脊髓神经根保护良好。术后症状好转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并发椎管内颅内感染1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中21例随访3个月~8 a,肌力恢复正常18例,未恢复正常2例,死亡1例。随访期间,患者复查X线片均无脊柱畸形及不稳现象,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对椎管内髓外肿瘤具有较好疗效。

    2014年32期 v.54;No.9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2年任丘市手足口病重症发病情况与气温、湿度的关系

    刘立亚;宏伟;万志军;吴华峰;杜秀玲;左爱平;张桂云;陈策;马良;王君;

    目的观察2010~2012年任丘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发病情况与气温、湿度的关系。方法调查2010~2012年任丘市的HFMD重症发病情况及平均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任丘市2010~2012年HFMD重症发病与气候变化趋势一致,6、7、8月是HFMD重症发病较为集中的月份;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大,HFMD重症患者明显增加。HFMD重症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平均湿度均呈正相关(r=0.49、0.47,P均<0.05)。结论 2010~2012年任丘市HFMD重症发病率与高温度和高湿度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2014年32期 v.54;No.91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热原因及治疗分析

    刘彤华;

    目的分析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29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发热原因,对明确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学培养,分析致病菌分布并记录治疗方案。结果129例患者因感染致发热者128例(99.22%),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39.63%),其次是上呼吸道(14.02%)、肛周(11.59%)、肠道(9.15%)和泌尿道(7.31%)。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68.75%),其中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27.5%)、大肠埃希菌(20.0%)、铜绿假单胞菌(12.5%),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是18.18%及56.25%。革兰阳性菌占22.50%,主要为葡萄球菌属。碳青霉稀治疗72 h有效率为73.21%,头孢青霉素为52.78%,P<0.05。结论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热原因多为感染,且多部位及混合菌感染较多,使用强效、广谱的抗菌药物初始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2014年32期 v.54;No.91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龄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致死危险因素分析

    梁亮科;关宏刚;杨宇;

    目的分析引起高龄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SCI)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龄颈椎骨折伴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颈椎SCI受伤平面等于或高于C4(OR=7.1,95%CI:1.6~31.3)和完全SCI(OR=5.1,95%CI:1.2~21.3)是引起高龄颈椎骨折伴SC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病因、治疗方法等均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受伤平面等于或高于C4及完全SCI是引起高龄脊椎骨折伴SC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014年32期 v.54;No.91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NK细胞基因修饰在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庆华;

    <正>NK细胞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功能,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超敏反应等病理过程的发生[1]。NK细胞不需要特异抗原的刺激,在免疫治疗领域有较好的前景。早在80年代,研究者就开始利用NK细胞和NK样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进行免疫治疗[2]。近年来,异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逐渐发展起来,即利用NK细胞同种异体反应性来治疗白血病。此外,有较多研究利用细胞因子转基因修饰

    2014年32期 v.54;No.914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转移瘤精确放疗研究进展

    薛俊霞;王颖杰;

    <正>多数肺转移瘤具有潜在再发性、放化疗敏感性差、手术疗效不佳等特点[1]。据报道,肺转移瘤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34%~36%[2,3],但是手术切除适应证要求严格,切除后再次复发将很难再次进行手术[4,5]。传统放疗受照射技术限制,单次剂量和总剂量难以提高,仅适于较敏感的转移瘤[6]。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图

    2014年32期 v.54;No.91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癌组织nm23、ki-67及PTEN表达的研究进展

    陈曦;李晓强;曹凤宏;康绍叁;张金存;高海洋;

    <正>膀胱癌在恶性肿瘤中居第9位,平均发病年龄为70岁,男性患者占70%~85%,非干预患者生存期为16~20个月[1]。70%~80%新发膀胱癌均表现为浅表型膀胱癌,随着组织低分化,将演化为极易复发和转移的浸润型膀胱癌[2],故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癌组织nm23、ki-67及PTEN的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观察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本文就nm23、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治疗研究进展

    胡子喻;

    <正>输卵管间质部是指输卵管的近侧端潜行于子宫壁内的部分,短而腔窄,长约1 cm,种植于此处的妊娠称间质部妊娠[1]。有文献报道,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可在孕6.9~8.2周进行诊断[2,3]。间质部妊娠位置特殊,一旦破裂,出血量大,病情凶险,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方案,现对间质部妊娠的治疗方案作一综述。1保守性药物治疗保守性药物治疗适应证: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ROCK水平变化及意义

    郑昌柱;徐迎辉;鲜玉琼;王玉华;居海宁;陈静;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突发性和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ST段抬高型AMI(STEMI)多引起透壁性心肌损伤和坏死,病情危急。Rho激酶又称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参与调节许多细胞基本功能,如收缩、迁移、增殖和凋亡等。已有研究证实,AMI患者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清ROCK表达明显增多[1,2]。2012年6月~2013年6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70例

    杨文涛;郭玲;

    <正>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副中肾管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易导致女性不孕、不良妊娠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先露异常等产科并发症,早期诊断分型并予对症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三维超声提供了多种子宫成像方法,尤其是子宫冠状面成像,为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2013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郭志鹏;陈铁男;刘志刚;闫英群;李明阳;

    <正>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之一。2013年1~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165例

    邵敬伟;李丽娟;宋红伟;

    <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为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世界公认金标准",国内已广泛开展近25 a[1~3]。但是,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多伴有心、脑、肺、肝、肾等合并症,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忌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1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4年32期 v.54;No.91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甲亢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

    马金鹏;冯小霞;

    <正>患者女,41岁,因乏力、心慌、低热、多汗、消瘦半个月,于2009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于11月21日在当地人民医院化验肝功能ALT 272 U/L,甲状腺功能T33.01 ng/L、T421.06μg/dL、FT310.23 pg/mL、FT43.02 pg/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给予他巴唑5 mg/次、3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

    2014年32期 v.54;No.91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医院

    <正>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医院是一所集医疔、预防、教学、科研和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河北省保定市卫生先进集体,河北省优质服务单位和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医院就医环境优美,医疔技术精湛,设有20余个临床科室,同时设有河北省涿州市皮肤病诊治研究所和河北省涿州市骨关节病诊洽研究所,

    2014年32期 v.54;No.91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